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建國時期中國取得的哪些成就

建國時期中國取得的哪些成就

發布時間:2022-04-24 09:36:40

⑴ 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有哪些

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有:

1、兩彈一星。

1958年,中國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建成,標志著中國開始跨入原子能的時代;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

2、雜交水稻。

1973年,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的秈型雜交水稻。1995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3、牛胰島素的合成。

1965年9月17日,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力的結晶牛胰島素,它是第一個在實驗室中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質,稍後美國和聯邦德國的科學家也完成了類似的工作。

4、東方紅一號發射。

1970年,中國用自製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預定軌道。

5、西藏和平解放。

經過許多斗爭和工作,挫敗了美英等阻撓談判的陰謀。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終於在1951年4月下旬抵京談判,並於5月23日簽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

⑵ 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哪些歷史性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有:

1、土地改革。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這部法律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過去領導土地改革的歷史經驗,適應新中國成立後的新形勢,成為指導新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據。

2、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1954年9月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5年3月召開的中共全國代表會議,總結了反對野心家高崗、饒漱石陰謀分裂黨、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斗爭,增強了的團結。

3、改革開放,創建經濟特區。

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是對外開放的重大步驟,是利用國外資金、技術、管理經驗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嶄新試驗,取得了很大成就。

4、一國兩制。

為了解決香港、澳門、台灣的問題,實現祖國統一,鄧小平尊重歷史和現狀,從實際出發,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偉大構想,即在中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5、香港回歸。

1997年7月1日,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舉行,宣告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6、北京奧運會。

進入21世紀,中國再次作出決策,支持北京市申辦2008年第二十九屆奧運會,13億中國人民又一次向國際社會表達了舉辦奧運會的熱切期望。2001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作出決定,將第二十九屆奧運會舉辦權授予中國北京。

(2)建國時期中國取得的哪些成就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開始於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前後以1978年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可分為毛澤東時代(1949年至1978年)、與以現代化建設及改革開放為主題的鄧小平及後鄧小平時代(1978年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由來。

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曾提出過「中華民主共和國」。

1948年8月1日,毛澤東給響應中共「五一節口號」的各民主黨派復電中,曾使用過「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後來就一直沿用這個名稱,毛澤東在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的致辭中連呼的3個口號,就有「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萬歲」。

1949年7月,第四小組的某些代表卻提出了不同意見,認為這個名稱太長了,用起來累贅。因此就有了另外兩種不同的方案。

一是將「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改為「中華人民民主國」,將來進入社會主義時再改稱「中華社會主義民主國」;二是清華大學教授張奚若提出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

對此,經過討論,認為「民主」、「共和」的英語單詞的字面含義並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在中國譯成了兩個不同的片語,因此在國名中既有「民主」,又有「共和」就顯得重復了,最後,決定採納張奚若的意見,去掉「民主」,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

⑶ 1949到1956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歷史成就有哪些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成就
國慶到了,回想新中國成立57年來的外交成就,真的是令人矚目。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 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進一步樹立主持正義和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第二, 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全面發展。
第三, 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系取得長足發展。
第四, 與西方發達國家關系呈現新的發展態勢。
第五, 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六, 開展睦鄰外交打破西方制裁。
第七, 和平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第八, 致力於發展新型大國關系。
第九, 穩定周邊,加強同第三世界的合作。
第十, 積極拓展多邊外交樹立大國形象。
經過幾十年的外交努力,我國已基本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工作格局。我們堅信,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的外交事業將會取得更偉大的成就!

⑷ 新中國成立後的偉大成就有哪些

新中國建立以來的偉大成就:

1、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自2001年12月11日開始,中國正式加入WTO,標志著中國的產業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第六次會議於2005年12月13日至18日在中國香港舉行。會議通過了《部長宣言》,規定發達成員和部分發展中成員2008年前向最不發達國家所有產品提供免關稅、免配額的市場准入;發達成員2006年取消棉花的出口補貼,2013年年底前取消所有形式農產品的出口補貼。

2、第一台巨型計算機"銀河"面世

1983年12月22日,中國第一台每秒鍾運算達1億次以上的計算機——「銀河」在長沙研製成功。

「銀河」巨型計算機系統是我國目前運算速度最快、存貯容量最大、功能最強的電子計算機。它是石油、地質勘探、中長期數值預報、衛星圖像處理、計算大型科研題目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手段,對加快中國現代化建設有很重要的作用。

3、神舟五號載人飛船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

這個飛船標志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它標志著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4、東方紅一號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製,於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射。該衛星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衛星設計的工作壽命20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面失去了聯系。由於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近地點高度較高,因此東方紅一號衛星至今仍在軌道上。

⑸ 新中國所取得的成就!

新中國取得的成就如下:

1、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成功。

2、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3、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4、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5、1984年7月29日,許海峰射落了中國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6、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7、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8、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9、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貿組織。

10、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11、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成功升天。

12、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13、2008年8月8日,北京舉辦第二十九屆奧運會,中國取得了金牌51枚、獎牌總數100枚的歷史最好成績。

14、2010年,我國內地首條海底隧道、全長8.695公里的廈門翔安隧道正式通車,標志著我國海底隧道自主設計、自行施工的能力躍入世界先進行列。

15、2012年8月29日,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與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清華大學等10餘家單位聯合研製的高速綜合檢測列車(CIT400)通過驗收,其最高試驗檢測速度達到400km/h、可在350km/h進行持續運營,總體技術指標代表世界高速檢測列車最高水平。

16、2013年神舟十號再次飛天實現對接。

17、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

18、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19、2010年5月1日,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

20、2010年11月13日,成功舉辦廣州亞運會。

21、2011年9月29日,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22、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號成功發射升空,3日凌晨1時36分,神州八號和天宮一號首次空間交會對接成功,中國從此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5)建國時期中國取得的哪些成就擴展閱讀:

部分成就介紹

1、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1958年,中央決定以中國科學院為主組建專門的研究、設計機構,撥出專款,研製人造地球衛星,代號為「581」任務。度過三年嚴重困難時期之後,中國科學院研製人造衛星的工作在各方面都有了突破和進展。

1965年,中央專門委員會原則批准中國科學院《關於發展我國人造衛星工作規劃方案建議》,該報告計劃在1970年至1971年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命名為「東方紅一號」。

人造衛星進入工程研製階段,代號為「651」任務。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2、加入世貿組織

1995年7月11日,中國正式提出加入世貿組織的申請,自此從「復關」轉為「入世」。同年11月,應中國政府的要求,「中國復關談判工作組」更名為「中國入世工作組」。中國的「入世」談判是「復關」談判的延續和發展。中國政府多次重申了「入世」的基本立場。

2001年11月10日,世貿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主席卡邁勒宣布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這是世界對中國改革開放的認可。2001年12月11日,中國成為世貿組織的第143個正式成員。

3、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2001年1月10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神舟二號」無人飛船,1月16日飛船軌道艙與返回艙按計劃正常分離,返回艙返回地面,軌道艙繼續留軌運行,進行多學科、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和應用研究。

2001年,飛船軌道艙已在預定軌道上正常運行170多天,成功地進行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在空間天文研究中,獲得了多個宇宙Y暴完整的光變曲線、能譜和時間結構,發現有超軟X射線、硬X射線到Y射線寬能譜覆蓋的事例,這是我國在Y暴實測研究這一前沿領域的重要突破,證明我國自己研製的探測器系統已達到國際同類設備的先進水平;

在空間環境探測中,獲得了詳細的大氣成分質譜圖和大氣密度實測數據,這一成果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其中首次獲得的准全球大氣密度周日變化分布圖,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通過對回收的金屬合金、金屬復合材料等空間材料科學實驗樣品的分析,表明我國自行研製的空間多工位材料晶體生長爐和相應的空間晶體生長工藝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微重力材料科學研究方面上了一個台階;

生物培養箱離心機、光照和溫度控制在飛行中完全正常,表明我國空間生物效應實驗的實驗設計、實驗方法等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實驗工藝和流程日趨成熟,為進一步開展空間生命科學和應用研究奠定了基礎。

⑹ 建國初期中國取得了怎樣的外交成就

建國初期中國取得的外交成就:

1、建國第一年與蘇聯等17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2、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3、加強了同周邊國家的聯系;

4、促成了萬隆會議的圓滿結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5、周恩來出席日內瓦會議,促成越南問題的和平解決。

(6)建國時期中國取得的哪些成就擴展閱讀: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誕生和發展:

這五項原則最先是周恩來總理於1953年12月底在會見來訪的印度代表團時提出的。

當時,中國政府代表團和印度政府代表團就中印兩國在中國西藏地方的關系問題在北京開始談判。

31日下午,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西花廳會見印方代表團,在談話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

周恩來指出:「兩個大國之間,特別是像中印這樣兩個接壤的大國之間,一定會有某些問題。

只要根據這些原則,任何業已成熟的懸而未決的問題都可以拿出來談。

」並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興起的非殖民文化運動中,亞非拉民族獨立解放事業蓬勃發展,新生的國家渴望建立平等的國際關系。

中國、印度、緬甸順應這一歷史潮流,共同倡導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4月29日。

中印兩國發表談判公報,並簽署了《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兩國政府一致同意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列入公報和協定中,把它作為指導兩國關系的准則。

同年6月底,周周恩來利用日內瓦會議休會期間,先後應邀訪問了印度和緬甸,他分別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和緬甸總理吳努發表的《聯合聲明》都寫進了這些原則,並進一步確認它適用於同亞洲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有29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亞非會議(又稱萬隆會議)發表了著名的《關於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的宣言》,宣言提出的十項國際關系原則包括了這五項原則的全部內容。

1957年毛澤東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國堅決主張一切國家實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來出訪亞洲、非洲和歐洲的14個國家,提出了我國經濟援助的八項原則,把五項原則擴展到經濟領域。

1974年鄧小平同志在特別聯大上再次強調國家之間的政治和經濟關系都應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

1988年,鄧小平同志更明確提出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准則,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張。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逐步為世界大多數國家所接受,不僅在各國大量的雙邊條約中得到體現,而且被許多國際多邊條約和國際文獻所確認。

1970年25屆聯大通過的《關於各國依聯合國憲章建立友好關系及合作的國際法原則宣言》和1974年第6屆特別聯大《關於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都明確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包括在內。

⑺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取得的輝煌成就有哪些

1、政治方面的成就:

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亞洲投行,由中國主導,打破日本美國控制的亞洲開發銀行對亞洲基建方面的壟斷;杭州G20峰會,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

2、經濟方面的成就

中國GDP超10萬億美元,是世界上10萬億俱樂部成員,是日本GDP的2倍;西氣東輸,保護環境,掃除霧霾;南水北調,史無前例;三峽大壩,世界第一;西藏天路,世界屋脊上的巨龍;高鐵2萬公里,佔世界6成。

鋼鐵產量,世界16億噸,中國佔8億噸;中國高速公路12萬公里,佔世界的52%,力壓美國佔世界第一;有六個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橋;世界第一的三峽大壩;外匯儲備N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國美國已經太多,所以中國不斷減持美元。

3、體育方面的成就

北京奧運,中國是奧運會金牌榜絕對王者;男足曾實現歷史性突破,闖入2002年韓/日世界盃賽;跳水從夢之隊時代到里約奧運會中國隊的金牌第一的超級夢之隊;中國橫掃世界乒壇;中國女排東山再起,兩奪世界冠軍,更奪得了里約奧運金牌。

探索一號深海科考探測器船,探尋水下五千米的秘密;大型客機(C919),世界第三;雪龍號極地考察船,31次赴南極,踏遍世界五大洋。

5、軍事方面的成就

遼寧航母,大國霸權;東風21D,專打航母的彈道導彈;四代重殲,世界第二個能造四代重型殲擊機的國家;歐洲野牛,落戶中國變中國野牛;雙體穿浪導彈艇,世界上第一種雙體穿浪軍用船隻;萬噸大驅,世界只有2個國家能獨自建造萬噸神盾艦;和平方舟,世界唯一的專用醫院艦。

⑻ 新中國建立以來黨和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

「兩彈一星」、載人航天、青藏鐵路、國產航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1、兩彈一星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2、載人航天

中國進行載人航天研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初在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之後當時的國防部五院院長錢學森就提出,中國要搞載人航天。

3、青藏鐵路

是一條連接青海省西寧市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國鐵Ⅰ級鐵路,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

4、國產航母

001A型航空母艦是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國產航母,基於對前蘇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中國遼寧號航空母艦的研究,由中國自行改進研發而成,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

5、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和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是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已認定的供應商。

⑼ 新中國成立後所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土地改革

新中國建立初期,為徹底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 並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創造條件, 在華東、中南、西南及西北等新近解放的地區繼續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簡稱《關於土地問題的指示》(亦稱《五四指示》)。

把抗日戰爭時期削弱封建的減租減息政策改變為消滅封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因而獲得了廣大農民的擁護,他們踴躍參軍參戰,支援前線,鞏固解放區,積極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的軍事進攻。

2、神舟五號飛船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這個飛船標志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3、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的發射標志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即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建立空間實驗室);同時也是中國空間站的起點。

標志著中國已經擁有建立初步空間站,即短期無人照料的空間站的能力。2011年11月,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成功對接,中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自主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中國3位航天員首次進入在軌飛行器。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順利完成了自動交會對接。

神舟十號飛船返回後,天宮一號即完成主要使命。2016年3月21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已在軌工作1630天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完成與三艘神舟飛船交會對接和各項試驗任務後。

由於超期服役兩年半時間,其功能已於近日失效,正式終止了數據服務。地面跟蹤觀測顯示,天宮一號目前仍在其設計軌道飛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示。

目前天宮一號的飛行軌道仍在持續、密切的跟蹤監視之中。根據預測,天宮一號的飛行軌道將在今後數月內逐步降低, 天宮一號在壽命末期,將主動離軌,隕落南太平洋。

4、我國第一台半導體大型體計算機

我國第一台半導體大型體計算機103機(定點32二進制位,每秒2500次)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誕生,並於1958年交付使用。參與研發的骨幹有董占球、王行剛等年輕人。

隨後,由總參張效祥教授領導的中國第一台大型數字電子計算機104機(浮點40二進制位、每秒1萬次)在1959年也交付使用,骨幹有金怡濂,蘇東庄,劉錫剛,姚錫珊,周錫令等人。

其中,磁心存儲器是計算所副研究員范新弼和七機部黃玉珩高級工程師領導完成的。在104機上建立的、由仲萃豪和董韞美領導的中國第一個自行設計的編譯系統,則在1961年試驗成功(Fortran型)。

5、神舟八號飛船

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架飛船,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組成。神舟八號為改進型飛船,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起飛質量8082公斤。

神舟八號飛船進行了較大的技術改進,它發射升空後,與天宮一號對接,成為一個小型空間站。於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10秒由改進型「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順利發射升空。

升空後2天,「神八」與此前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了空間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12天後,神舟八號飛船脫離天宮一號並再次與之進行交會對接試驗。

這標志著我國已經成功突破了空間交會對接及組合體運行等一系列關鍵技術。2011年11月16日18時30分,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分離,返回艙於2011年11月17日19時許返回地面。

⑽ 列舉五個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

新中國60年的主要成就

(一)新中國從落後農業國起步,達到比較先進的工業化國家,並逐步成為發展中的經濟大國。

從1949年到1978年,中國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逐步改變了歷史遺留下來的技術落後、畸形發展的工業狀況,建立起門類比較齊全、布局走向合理的格局,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大大增加,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了較好的物質技術基礎。

(二)新中國成立頭29年,值得肯定的是,我國在60年代先後成功爆炸了原子彈、氫彈,發射了人造衛星,奠定了我國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和作為世界大國地位的基礎。

(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現了人民生活由溫飽不足向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1978年國民生產總值中國處於世界第10位,2008年提升到第3位。

(四)中國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五)圍繞著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所有制的改革給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帶來無限活力。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打破單一公有制,形成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調動了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創造出巨大財富。

(六)為了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從1978年起我國即實行逐步開放,在逐步開放中推動了國內市場的發展,經過十多年的對外開放,開放的格局從沿海到內陸,從四個小地方到遍及直轄市、省會市,從極少數量的居民點到覆蓋13億各族人民,對我國建立統一開放的國內市場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七)為了推進中國經濟發展,為了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黨中央從對外開放總方針出發,從80年代中期起為入世進行了長達15年的談判,終於在2001年11月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員。入世是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的重大標志。國外有人評價,中國在入世後的5年,走完了西方歷經幾百年的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的道路。

(八)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加強,國際影響日益擴大。

6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中國的國際地位逐步提高,國際影響日益擴大。建國之初,就得到蘇聯和歐亞各人民民主國家的承認。印度、緬甸、瑞典、瑞士等國同我建交;英國也很早承認了新中國。

日內瓦會議休會期間,周恩來訪問印度,和尼赫魯發表《聯合聲明》,共同倡議將周恩來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兩國關系的原則,並強調也應成為指導中印兩國同世界各國相互關系的原則。此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逐漸為很多國家所接受,成為指導國際關系的普遍准則,在世界上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中國周邊的國際局勢趨向緩和。一方面同大批亞非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同古巴建立了外交關系;另一方面發展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如努力發展中日兩國人民的交往和友誼,1964年中法建交也成為打開外交局面的一大成果。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經過多方面努力,美國總統尼克松1972年成功訪華,中美雙方簽訂《中美聯合公報》,這標志著兩國關系正常化的開始,對國際形勢產生了重大影響。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雙方簽署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聲明。70年代中國外交工作取得的另一個顯著成就,是建立和發展同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西亞以及大洋洲的一大批國家同中國建交,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兩國各領域交流合作穩步發展。1989年5月中蘇關系正常化,同日本、西歐和東歐各國的務實合作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妥善處理同東南亞國家的歷史遺留問題,提出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方針,同印度恢復高級互訪和邊界談判。推動了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務實合作,提出了「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的經濟合作四原則。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作用,擴大了國際影響。

首先打破90年代初的西方「制裁」,推動同各大國建立面向21世紀的新型合作關系。

1996年中俄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系,1997年中美決定共同致力於建立建設性戰略夥伴關系,1998年中國與歐盟建立建設性夥伴關系,與日本建立友好合作夥伴關系。

1997年中國與東盟確定建立睦鄰互信夥伴關系。在同中亞五國建交後,2001年與俄羅斯共同推動成立上海合作組織。我國還與絕大多數陸地鄰國談判解決了邊界問題。廣泛參加國際事務,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政府堅持人民幣不貶值,並及時援助有關國家,贏得廣泛贊譽。

(10)建國時期中國取得的哪些成就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1949年(己丑年)10月1日成立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國徽內容包括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首都北京,省級行政區劃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由56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漢族占總人口的91.51%。

新中國成立後,隨即開展經濟恢復與建設,1953年開始三大改造,到1956年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探索階段。文化大革命之後開始改革開放,逐步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島嶼岸線1.4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陸地同14國接壤,與6國海上相鄰。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世界國土面積第三大的國家,世界第一大人口國,與英、法、美、俄並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世界第一貿易大國 ,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和世界第一大農業國,世界第一大糧食總產量國以及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第二大吸引外資國 ,還是世界許多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 ,被認為是潛在超級大國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最豐富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人文景點,是世界旅遊大國之一。

參考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

閱讀全文

與建國時期中國取得的哪些成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軍警工資如何 瀏覽:423
愛人錯過中國版怎麼唱 瀏覽:721
英國直飛有什麼航班 瀏覽:277
印尼巴士怎麼加寶馬 瀏覽:781
一個伊朗白色的硬幣值多少人民幣 瀏覽:365
中國一汽r9打火沒反應怎麼回事 瀏覽:573
哪個國家沒有進中國隊球門 瀏覽:517
中國高考錄取分數最低是哪個省 瀏覽:423
印尼金光集團的黃志源是哪裡人 瀏覽:181
越南芒果有哪些產品 瀏覽:360
中國部隊房產最長可以租多少年 瀏覽:757
中國移動的信箱是多少 瀏覽:306
印度文字怎麼寫才好看 瀏覽:499
伊朗購物用什麼錢 瀏覽:419
伊朗人結婚要多少錢 瀏覽:933
越南航空vn503多少座 瀏覽:701
中國機長有多少人出鏡 瀏覽:488
中國有嘻哈賺多少 瀏覽:535
英國的足球隊怎麼叫英格蘭呢 瀏覽:253
伊朗無人機在哪個國家 瀏覽: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