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即興評述如何看待中國高考

即興評述如何看待中國高考

發布時間:2022-04-23 01:30:44

1. 幫忙 談談 異地高考的即興評述

關於「異地高考」要說的太多了,今天只說一點:
各地出台政策應對異地高考,北京市也不例外,但是進程表是這樣的:
2013年放開「中等職業學校」考試;
2014年放開「高等職業學校」考試。
其實,這就是說,先開放「職業教育」,不論中等還是高等。而職業教育在北京,是一種以農村人口為主要生源的教育。而大學本科,尤其是重點本科院校和全國一部分地理位置較好的非重點院校本科招生,其主要生源則是城鎮戶籍的考生。
換句話說,北京目前的「異地高考」政策,是讓符合條件的京外考生首先擠佔北京農村考生的受教育資源,何時再進一步擠占城市考生的受教育資源,目前還沒有列出時間表。

2. 如何看待學生中高分低能現象 即興評述

如何看待學生中高分低能現象
分數只是考試那120分鍾時你發揮出的能力,而高分低能只是反映了書本上的知識的掌握,生活源於實踐,所以能力高低不僅是分數,還有實踐能力,你說的高分低能代表某區域的制度存在有巨大漏洞。 「高分低能」是個有爭議的提法。
當人們批評應試教育的時候,往往以「高分低能」為口實,而且抬出愛因斯坦、愛迪生、郭沫若等實例,說得振振有辭。
可是反駁者也自有道理,他們說,你不能舉少數人為例說明一般規律,從社會的總體看來,還是高分者高能,低分者低能,高學歷者高能,低學歷者低能,否則何必辦這么多大學?
我想,提出「高分低能」的問題,總還是好事情,因為它確實從一個側面揭示了教育的弊端。說存在「高分低能」的現象,不等於說「高分者必定低能」,更不等於說「低分者必定高能」。我還沒聽說近些年哪個「高分低能」論者把自己的看法推向如此極端。今日的「高分低能」論者提出「高分低能」現象,只是為了改進教育,而不是為了否定它。
但是當年曾有過否定教育的傾向。毛澤東就說過,中國歷史上凡是中狀元的都沒有真才實學。沿著這條思路向前突進,不加任何限制,終於得出了「知識越多越反動」的結論,而且連大學辦不辦都成了問題,起碼文科大學是不要辦了。
所以我們得承認,「高分低能」論里,埋伏著否定教育的危險,人們對此論抱有警惕是完全應該的,有前車之鑒。
但我們同時也得承認,「高分低能」自古以來就不是個別現象。毛澤東說中國歷史上凡是中狀元的都沒有真才實學,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學者對這個結論提出有力的反駁。確實,我國著名的文學家,科學家,幾乎沒有狀元出身的,有不少連舉人都不是,說明這個結論事出有因,言之成理。外國的例子,也可以舉很多,不但愛因斯坦、愛迪生,還有牛頓,達爾文,托爾斯泰,瓦特,拿破崙,貝多芬,羅丹,邱吉爾,均屬「低分高能」的人物。這都是世界一流的人才。這么多一流人才得不到學校的認可,你能說教育沒有問題嗎?他們總數雖然不多,但是質量非同小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作為教師,沒有發現這樣的人才,應該慚愧,應該反思。
所以,「高分低能」確實也暴露了教育的弊端和失敗,人們有此感慨也是完全合理的,也有前車之鑒。
這里的關鍵在於,取得「高分」的「能力」和實際上的創新能力並不完全重合,取得高分的能力是應試能力,應試能力不等於實際本領。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皓首窮經搞應試的人,肯定難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接觸實際,難以有更多時間去探索,即使他們很聰明,也往往只能顧一頭。所以創造性特別強的人都討厭死板的考試,愛因斯坦就因為厭惡德國學校里的清規戒律和死記硬背地教學方法,在15歲那年輟學。創造性特別強的人都是十分善於節約精力的人,他們把應付考試的精力都節約下來,用在刀刃上了,這才能有創造。有些人既有創造性又善於考試,這當然不簡單,但是我想,如果他們能把考試的精力節約出來用在創造上,其創造成績會更佳。
考場沒有好文章,考試不能增加社會的知識總量,增加社會知識總量的是研究和創造。考試這種形式,更有利於評價和選拔,而不是有所發現,有所發明。人們在考場上是不大敢創新的,因為那太冒險,考試要的是分數。所以久經考場的常勝將軍們很有可能潛移默化地形成某種復制型的、看人臉色型的思維方式,這對他們日後的創新就是羈絆了。還是那句話,出圈未必有創造,但創造是必須出圈的。然而考試恰恰是禁止你出圈的一種運作模式,從這個意義上說,考試註定要壓抑創造性。
所以,人類社會是在考場外前進的。
但是,若以為考試只是創造性的天敵,那也不對,要知道考試同時還是創造性的朋友。通過考試鞏固和強化的某些基礎知識和思維方式,常常是創新的必要條件,我們不能想像沒有數學物理知識的愛因斯坦能提出相對論。
考試有兩只手,一隻在壓抑創新,一隻在幫助創新。我們的任務是興利除弊,盡可能減少考試的負面作用,增加其正面作用。具體來說,就應該:
1.努力使考試方式和題目靈活起來,增加考試的學習色彩和探索色彩,增加考試的思維含量,淡化和減少標准答案,減少機械復現的成分。
2.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不要使考試佔領學生的全部生活,要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和時間去他干自己喜歡的、與考試無關的事情,這樣才有利於創造。
3.要辦一些特色學校,讓那些很有才幹但不適合在普通學校上學的孩子有自己的活動天地,不至於被一刀切的教育毀壞他們本應有的自信,磨去他們創造的鋒芒,窒息他們創造的靈感。
我想,「高分低能」的現象是不可能消滅的,因為它來源於教育自身的先天的矛盾,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盡量減少它,這方面我們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沒完沒了地辯論「高分低能」的說法誰對誰錯,意思不大,「高分低能」只是個現象,我們感興趣的應該是現象後面的深層次的原因。

3. 取消高考文理分科你怎麼看 即興評述 求一個

多痛苦,要學9科,每天上不完的課背不完的課文做不完的題!

4. 即興評述:平凡的價值,論友誼,面對挫折,面對高考求答案。

即為中國傳統文化學習的熱潮。近幾年來,許多研究中國傳統文學的學者,都呼籲、提倡,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要忘本。於是這些學者就進而以不同方式驚醒了不同影響的宣傳,激起了中國人民對重學中國傳統文化的激情。文言文是國學的精華,在中考高考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義務學國學,宣傳國學。[編輯本段]當前「國學熱」興起的主要原因■中國近年來經濟的持續發展引發了國學熱這次國學熱的出現與20多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我們知道,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間,中國從一個曾經在經濟、政治、文化方面遙遙領先於世界的大國,淪落為在西方的洋槍洋炮面前不堪一擊的封建帝國。巨大的反差,使國人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感情色彩占據了上風,認為中國社會之所以淪落到那個樣子,全是傳統文化、儒家思想惹的禍,於是,批判傳統文化,否定儒家思想就成為了鴉片戰爭以後的主流思潮,主要表現在太平天國起義時期、五四時期、全國解放初期、「文革」時期和改革開放的最初十年。儒家思想先後遭遇過數次大劫難。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間,我們的社會走出了過去那種封閉保守的僵化狀態,由以階級斗爭為綱走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在各個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與國際社會交往的日益頻繁,中國人越來越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歷史,越來越需要表明自己民族所具有的獨特價值的東西,這就激發了中國人復興傳統文化的強烈願望。當我們試圖從傳統中尋找能代表我們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象徵時,挖掘傳統文化及儒家思想中有價值、有益的思想資源就成為很自然的事,這也是我們這個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一種表現。這或許就是當今國學熱產生的一個原因。■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直接引發了國學熱亞洲四小龍就是指新加坡、韓國和中國的台灣、香港地區。新中國成立以後,大陸研究儒家的聲音基本上消失了,儒家思想研究的重點轉到了我國港台地區。港台地區研究儒學主要有兩個地方,一個是香港的新亞書院,一個是台灣的東海大學。但在港台地區,真正興起,真正受到重視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後。為什麼?因為七十年代歐美經濟不景氣,而屬於儒家文化圈的日本及亞洲四小龍卻出現了經濟的持續和快速增長,實現了經濟騰飛,創造了一系列的「經濟奇跡」。對這種現象,東西方學者很自然就要追問:這些國家和地區為什麼會出現經濟高速增長的勢頭?它背後的動因是什麼?當人們試圖探尋其中的深層原因時,人們驚奇地發現,這是得益於一種群體性的社會心理和社會文化,這種社會心理和社會文化的基礎就是來源於有著數千年歷史傳統的儒家思想,就是來源於以儒家倫理為核心的「東亞價值觀」。在這些學者看來,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經濟騰飛的精神動力正是來自於儒家倫理,是對儒家倫理的成功應用和改造的結果。如日本著名企業家澀澤榮一在他的《論語加算盤》一書中,認為自己成功的經驗就是算盤加《論語》,既講精打細算賺錢之術,也講儒家的忠恕之道,開創了儒家式經營之風。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陳榮照也提出了儒教精神促進了新加坡經濟起飛的觀點。中國作為一個具有兩千多年儒家思想傳統的國家,作為東亞儒家文化圈的核心,很自然就會產生一種聯想:儒家文化、儒家倫理導致了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當我們的經濟要發展,要騰飛的時候,也必須重視對儒家文化、儒家倫理的研究。這或許是當前國學熱形成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港台新儒家代表人物對大陸學術界的反哺引發了國學熱現代新儒學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一是從「五四」新文化運動至20世紀30年代初,這是現代新儒學的開創期。這個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梁漱溟、張君勱、熊十力等。二是從20世紀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這是現代新儒學的發展期,主要代表人物有馮友蘭、賀麟等。這兩個階段大致范圍是1919年到1949年,是在大陸出現的。三是從20世紀40年代初到70年代末,這是現代新儒學的成熟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錢穆、方東美等。四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這是現代新儒學的復興期。主要代表人物有杜維明、成中英、劉述先等。第三代、第四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是在港台。當代國學熱的興起與港台地區第三代、第四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他們以接續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主張在西方文化面前,應該完好地保留中華

5. 即興評述你是如何看待現行高考改革中英語從150分降到100分這一舉措

我覺得這是相當明智的選擇,降低英語的比重,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精力用在語文上。

6. 高考延期一個月於7月7舉行你怎麼看即興評述

高考延期一個月的話。,即使機遇也是挑戰,因為這樣的話大家就多了一個月了,給大家更好的時間來復習

7. 急需播音主持即興評述的範文 謝謝~~~~

你好,即興評述是藝術類高考中傳媒類的考試重點,在考核的時候有10-15分鍾的准備時間,這個時候需要列出提綱。思路如下
一、選好角度,提煉觀點。
二、理清思路,有感而發。
三、邊想邊說,表達意思。
四、聯系實際,巧用例證。
五、自信連貫,一氣呵成。
其實即興評述主要考驗考生的臨場發揮能力,所以只要有一個切入點知道說什麼就行了,不需要死記硬背,這樣效果反而不好,謝謝採納。
你也是今年考試的學生嗎?我們統一要求是男生女生都要休閑西服,因為播音上都是首先看你的氣質,這樣的服裝搭配能彰顯你的氣質謝謝我也是今年考試的學生很高興能幫到你祝下個月考試順利!
這個我不清楚,因為各個學校有各個的安排,所以他們不說誰也不知道,首先想考校考要先考過統考才行

8. 如何看待高考後消費熱潮的出現 即興評述

家長適當地滿足孩子高考後的一些要求,如與同學吃幾頓「散夥飯」、外出旅遊或先去逛逛自己心儀的名校等還是可以的,但是決不能盲目地支持孩子高消費,而要冷靜對待。其實,「考後消費」是另一種考試,相信聰明的家長和考生都能交出一份比較好的答卷。

9. 怎樣看待高考 即興評述

高考,對於有些學生確實是人生的轉折點,考的好,踏入大學的校門,考的不好從此與學校無緣,人生就是有這多不公平的事,高考承載著很多人的夢想,承載著自己這么多年苦讀,當然這些只是爭對清貧的學生,對於家庭好的可能影響不大,對於不想讀書的學生來說,更是種解脫。

10. 即興評述1、如何看待高考0分作文和滿分作文

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了,每年大家最熱衷的高考話題總是高考作文。今年大家熱議的那篇滿分作文是「致母親的一封信」。文章反映了現在的家長功利的心理,只看到孩子的成績,沒有看到孩子背後的努力。

看過滿分作文,網上的很多家長評價是:看哭了。因為文章的最後,女孩希望不論考得如何,都希望爸爸媽媽能夠高興地慶祝自己高中畢業了。是啊,不管怎麼說女孩是以積極向上的態度來對待學習和高考的,讀者們都能感受到女孩雖然無奈卻會擦乾眼淚迎接新的一天。

同樣的漫畫,福建出了一篇高考零分作文:歲月流逝詩心臻純。寫這篇文章的學生有足夠高的寫作水平,也有足夠的文學修養,文筆比那篇滿分作文更加優美,然而文章中經常有這樣的文字:「唯有高考,只有分數,會讓學業成為成長中無法承受之重。學生為了分數,忽視甚至拒絕集體活動,家長為了分數,漠視甚至扼殺孩子的天性,教師為了分數,壓榨甚至剝奪學生休息時間。更有人為了分數,舞弊、行賄等違法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高考在這位學生的眼裡如同妖魔鬼怪,抹殺了人的天性。

1、一篇作文,折射出的是對待人生的態度

我們且不論是否給這位福建考生的作文批零分不公,我們僅從心理學的角度,這兩篇不同的文章所反映的,是兩位學生對待人生完全不同的態度。滿分的女生,雖然覺得委屈覺得無奈,但是文章表現的卻是積極向上的,她希望父母能祝福自己高中畢業。

零分的學生,闡述著同樣的道理,但讓我們看到的只有灰暗,在他眼裡,考上大學也是沒有希望的。這讓人想起最近剛剛去世的楊絳先生給年輕人的一句話,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2、學習,是為人生找到新的可能性

誠然,對於零分的學生,即便未來上了大學,即便未來才識出眾,我估計對社會來說,多一個可用之才的可能性,要遠遠小於多一個社會憤青的可能性。我們說一個人的成就取決於他的自我發展能力,即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要為自己提出新的可能性,並為此付出堅實的努力,去達成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

人的自我發展能力由心智和能力組成,我們看到許多人能力相當,但最終或成或敗,全因於個人的心智。心智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即你怎麼看自己,怎麼看別人,怎麼看問題,怎麼看世界。有的人心智不成熟,一遇到難題,就容易灰心喪氣,迴避逃避,或思想走入極端。

而心智成熟的人,遇到危機會從危機中找到新可能性,找到新機會,迎難而上,逆境會轉化為順境。
3、困住一個人的,從來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
其實,困住一個人的人,從來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眼前只有一山一水,遇到問題必然受困,如果心裡有著千山萬水,眼前的問題是困不住自己的,而這就是一個人的心智。

中國現在的教育重能力而輕心智,這是十分危險的,心智長期滯後於能力的發展,必然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引領我們走得更遠的,是我們的心智而不是能力,心智發展出色,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快速跟上。相反,能力發展出色,心智沒有跟上,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發展就會停滯

希望家長在關心孩子能力訓練的同時,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孩子的心智成長。這份對於孩子心智成長的付出,你遲早會獲得超過你預期的回報。

閱讀全文

與即興評述如何看待中國高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羅馬主要為什麼氣候 瀏覽:23
印尼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657
中國蔬菜水果出口貿易怎麼做 瀏覽:848
中國手機在印尼怎麼使用 瀏覽:830
中國以前的太空宇航員住哪裡 瀏覽:687
印尼援助漁民多少錢 瀏覽:148
伊朗女性戴頭巾什麼意思 瀏覽:982
伊朗為什麼是聖裔 瀏覽:573
現在英國為什麼這么富 瀏覽:326
印尼引進什麼商品 瀏覽:438
亞洲怪談之印尼篇結尾什麼意思 瀏覽:500
英國讀研需要什麼學歷 瀏覽:99
越南為什麼老停電 瀏覽:848
印尼的臭豆有什麼作用 瀏覽:334
英國怎麼廢除奴隸制的 瀏覽:634
如果伊朗石油出口會怎麼樣 瀏覽:845
為什麼印度最好的城市都那麼臟 瀏覽:295
為什麼英國人的廚藝差 瀏覽:179
印尼盾10000等於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404
印尼什麼手機卡信號好 瀏覽: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