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全國哪裡有著名的針灸中醫
中國針灸源遠流長,針灸國醫大師入選為中醫針灸代表性傳承人全世界僅有四位:程莘農、賀普仁、郭誠傑和張縉,本文將對四位國醫大師的拿手絕活做個簡要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針灸已傳承至少5000年
,遍布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20餘萬的針灸師。
確定的中醫針灸代表性傳承人全世界僅有四位:程莘農、賀普仁、郭誠傑和張縉(jìn)。
他們都有哪些絕活?他們能治哪些疾病?他們都在哪裡出診?
經常成為人們打探的焦點問題。
郭氏治乳腺增生的一絕。
張縉
還剛開始學針灸,只好先回去翻書,第一次在老太太的睛明、魚腰、瞳子髎、合谷四個穴位上行針,停留了一個多小時,出針後,她眼睛的腫痛感就大有好轉。第二天,他又用同樣的方法行針,不適的症狀幾乎完全消失,第三天,再次施針結束後,老太太的眼睛就完全好了。
程莘農教授
在天津急腹症醫院經絡研究所授課,下午五點左右,醫院婦產科病房一位產婦妊娠子癇發作,產婦已經昏迷。產科主任立即找到了程老,程老當時為其急行針治,還開了一個中葯方,讓住院醫生給產婦在18:30將頭煎葯服下,23:00將第二煎葯服下,當夜23:30,產婦開始出現腹痛,胎動自然產下,後痊癒出院。
賀普仁
接到通知,趕忙前去救治。原來,田中角榮患有高血壓,但又貪杯,事後血壓升高,人昏眩,頭疼。賀普仁給他在曲池、合谷、陽陵、足三里處扎針,然後,在田中角榮的百會穴上,他又用了三棱針進行放血治療。一放完血馬上測量,田中角榮的血壓下降了20mmHg,立刻見效。
郭誠傑,97歲,陝西中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我國著名針灸專家和中醫乳腺病專家。2010年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確定為全國名老中醫葯專家。現任中國針灸學會榮譽常務理事,全國首批名老中醫學術指導老師。
一枚軟軟的皮肉針,嵌入相應穴位的淺表皮膚里,不痛不癢,活動自如,而之前疼痛的乳房腫塊,被刺入的針與相配的葯聯合強攻,彷彿風乾的杏兒,逐漸縮減直至全無,這就是郭氏治乳腺增生的一絕。
一組是胸穴,一組是背穴。
「針灸治療乳腺增生不可能一次治好,得治很多次,但是你不能老用胸穴,它也需要休息。」郭老說。假如這個人情緒不好,脾氣很大,乳腺很疼,你可以加上
陽陵泉
。
脾氣一發容易有肝火,陽陵泉能疏通肝氣,消除肝火。
2010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中醫針灸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時,
一枚軟軟的皮肉針,嵌入相應穴位的淺表皮膚里,不痛不癢,活動自如,而之前疼痛的乳房腫塊,被刺入的針與相配的葯聯合強攻,彷彿風乾的杏兒,逐漸縮減直至全無,這就是
同事的母親得了急性結膜炎,老太太堅決要求針灸。當時
一次,
1972年,時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訪華。一天晚宴之後,田中角榮血壓驟然增高。
郭誠傑:皮肉針治乳腺增生第一人
擅長:針刺治療乳腺增生、神經肌肉損傷、內科疑難雜症等.
八十高齡時仍專心科研,年逾九十依然每周兩次門診,92歲時穿著一襲大紅中式馬褂登上甚火的養生堂節目過了把電視癮,這就是針灸治療乳腺增生第一人郭誠傑。
乳腺增生,簡單來說,就是乳房內長了個小桃核樣的腫塊,是典型的「情緒病」。宋代《婦人大全良方》里這樣解釋了它的成因,「婦人久郁,乳內結核杏。」「核隨喜怒消長」。可見,精神因素對乳腺增生影響很大。郭老做過統計,500例病人中,情緒不好的人的人得乳腺增生的佔了90%。
而郭老從七十年代就與這個病「過招兒」,一手針葯並舉、針到塊消的絕活兒將這個婦女常見病「收拾」的服服帖帖,這套方法,也被確立為國家認可的標准方案。
郭老的這個皮肉針,是專門自己製作,「為了減輕病人負擔,讓病人能夠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好的治療。」電話里,郭老操著濃重的陝西口音,對記者耐心的解釋道。皮肉針也就是嵌針,將針由內向外平刺入皮膚下,包好,用膠布固定,讓病人活動一下,不痛就可以讓病人回去了,對外地患者非常適合。
擇針之後是定穴,選穴也是郭老歷經多年心血確立的兩組獨特穴位。
而用「話療」消火解郁,通常是郭老給患者看病時首先要做的「准備工作」。「很多乳腺增生患者前來就診時都焦慮的很,郭老就先給他們吃個定心丸,寬寬心。」 陝西中醫學院郭誠傑名老中醫工作室負責人雷陣全說。
「別擔心,不算多嚴重,我治過這種情況很多了。」這是郭老安慰患者的口頭禪。這一說,患者還真放下心來。因為,針到病除,郭老就是有這個十足的把握。
早在1975年,郭老就首次嘗試針灸治療乳腺腫塊,1988年,郭老發表《針刺治療乳腺增生病114例觀察及機理探討》,結果顯示針刺組有效率達到93.5%。
要說針法到底有多靈,且不說眾多慕名而來的國內外患者,單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研究所許揚教授的親身經歷足已證明——按照郭老的方法診治一個黃豆大小乳房硬結,針刺一次,膈俞放血一回,復診時就沒有了。「針之靈,誠不虛。」許揚感嘆。
張縉:24種毫針拿下寒症
張縉,曾任中國針灸學會針法灸法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資深常務理事、東北針灸經絡研究會會長、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
擅長治療:五官、婦科、脾胃等疑難雜症。
「四個人里,我應該是最年輕的吧。」清晨七點多,記者的電話中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透過馬路上嘈雜喧鬧的人流車流聲,底氣十足、分外清晰,很難讓人相信,電話那頭是位83歲的老人。這位長者就是張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針灸傳承人之一。
針灸,在大家眼裡很神奇,除了針到病除的療效,還有現如今各式各樣的針具,有一米多長的蒙針、能通電的電熱針、燒得通紅的火針,而張縉教授卻談起了最不起眼、最普通的毫針。
因為,越簡單的越難掌握!
毫針,大約在所有的針灸科都能找到,去針灸科看病的病人有90%以上,都扎毫針,但是用起來的效果可不一樣,「比如說腰疼,同樣的穴位,有的醫生扎一個月也不好,有的醫生一針就能見效,為什麼差別這么大,這就是針刺手法的不同」,張縉教授舉例,他用了近五十年來研究毫針的針法,「幾乎每天都和毫針做伴兒,比和家人的時間還長」,他提出了24式單式手法及燒山火、透天涼、飛經走氣和氣至病所的復式手法。
「力貫針中,力在針前,針隨力入」
,按照這套程序進針,針入穴內,可立刻得氣,在治療寒證時用燒山火的手法,熱症時用透天涼手法。
婦人血寒之證(痛經)在關元或氣海穴上行取熱之法,其熱可下傳到會陰部位,
收到奇特的療效。用針取熱取涼的手法,就是針灸中的絕技。常見的痛經,是典型的寒證,用此法一兩次就好了。熱證的典型症狀就是發燒,1歲以上的孩子,用這個方法退燒非常安全。
農(1921.8.24—2015.5.9),
中國針灸界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
名譽首席研究員、全國名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國醫大師。
持針按指一個動作,不消半秒,就輕巧地將針送入。針刺一個病人,從針第一個穴位,到最後一穴得氣,一般不超過五分鍾。
作為針灸界的泰斗,程老有「快針」的美名。
三才,取意天、人、地三才,即是淺、中、深,進針時先刺1~2分深,通過皮膚的淺部,再刺5~6分深到達肌肉,三刺3~4分深,進入筋肉之間,然後稍向外提,使針柄和皮膚之間有一定距離。
點穴、押指、穿皮、送針等動作揉和在一起,在一兩秒內完成,得氣(即感覺)極為迅速且效果良好,具有快速無痛、沉穩准確的特點。
將氣功、武術和針灸三者集為一體,開創獨特的快速無痛針刺手法
,
並將較少有人問津的火針療法重新挖掘出來,被同道和業內贊為「天下第一針」。
「賀氏針灸三通法」,即微通法(用毫針針刺)、溫通法(用火針或艾灸)和強通法(用三棱針放血)。
賀普仁尤為推崇溫通法,即我們現在常說的火針療法。
火針療法是將0.5毫米粗、耐高溫的金屬針在酒精燈上燒,至通紅,對准穴位,快進快出,不留針,整個時間不超過0.5秒
,
針刺後患者皮膚上出現一個小的白點,感覺一點點疼。目前,賀老的火針療法在治療下肢靜脈曲張、中風、風濕性關節炎、兒童弱智、子宮肌瘤、外陰白斑、慢性小腿潰瘍等病上均有顯著療效。
聽起來挺復雜,簡單來說,就是把針扎到相關的穴位上,醫生手指一用力,整個針就成為力的載體,用針力去激發穴內的經氣。這時穴內的經氣可沿經傳至相關部位,機體就會自我進行調整達到治療的目的。針刺手法關鍵在於「力」的運用,要
如
但是孩子扎針,會不會很疼啊?相信這是很多父母擔心的。「用速度克服疼痛」,張縉教授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探索研究出四種快速進針法,在極短的時間內進針,就像武俠小說中的劍客,看不見出劍,就能取勝一樣,這樣的速度,自然是感受不到疼痛。
扎了五十多年針的針灸科大夫,張縉教授的「出身」竟然是外科醫生,改行的緣由也是他看到了針灸的神奇。
在沈陽中國醫科大學畢業後,他到東北軍區某外科當大夫,偶然得到一本針灸家朱璉寫的《新針灸學》,細細讀來非常感興趣。一次他同事的母親得了急性結膜炎,「老太太特信針灸,堅決要求我為針灸,說實在的,針灸治眼病我想都沒想過,只好先回去翻書,第一次在老太太的睛明、魚腰、瞳子髎、合谷四個穴位上行針,停留了一個多小時,出針後,她眼睛的腫痛感就大有好轉,第二天行針後,不適的症狀幾乎完全消失了,第三天再次施針結束後,老太太的眼睛就完全好了。」由此,一位年輕的外科醫生踏入了博大精深的中醫領域,一干就是半個多世紀,並成為了成績斐然的大家。
程莘農:三才針法起死回生
程莘
擅長治療:中風、半身不遂、血崩、慢性咽炎、面神經麻痹、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等病症。
「我三下就到位了,就像針扎到豆腐上那麼快。」對於自己扎針的特點,程老曾這樣形象的比喻。
為什麼扎三下呢?這可是程老潛心研究幾十年所得方法,被譽為「程氏三才進針法」,是程氏針灸的技術基礎。
由於吸取了中國傳統針法與管針進針法的長處,將
當年巴西的一位大使夫人患坐骨神經根炎多年,疼痛難忍,都沒辦法下床活動,試了很多方法,都難以緩解。聽聞程老的神奇醫術,專程邀請程老到巴西大使館出診。見到患者後,程老一言不發,屏息調律,切住病脈,沉思片刻後便取出四根銀針,扎針半小時後,大使夫人的疼痛驟減,竟然能下床活動了,在場的人無不感嘆針灸的神奇。
有一次,程老在天津急腹症醫院經絡研究所授課,下午五點左右,醫院婦產科病房一位產婦妊娠子癇發作,產婦已經昏迷,胎死腹中。束手無策下,產科主任立即找到了程老,程老當時為其急行針治,還開了一個中葯方,讓住院醫生給產婦在18:30將頭煎葯服下,23:00將第二煎葯服下,當夜23:30,產婦開始出現腹痛,胎動自然產下,後經連續治療,竟然痊癒出院了。
程老於2015年去世,他的技術傳承代表有長子程紅鋒,擅長採用梅花針治療青少年近視、遠視、兒童弱視,耳穴電脈沖治療失眠、頭痛、三叉神經痛及莫名疼痛等;長孫程凱,擅長使用「程氏針灸三才針法」治療女性月經不調、痛經、卵巢早衰、功能性不孕、更年期綜合征等;弟子楊金生,擅長以程氏針灸治療各種痛症;弟子王宏才,以「程氏消渴三調法」全面防治糖尿病及其並發症等。
賀普仁:火針享譽天下第一針
賀普仁(1926.5.20—2015.8.22),國醫大師,全國名老中醫,北京中醫醫院原針灸科主任,教授,中國針灸協會高級顧問、北京針灸學會終身名譽會長。
擅長治療:下肢靜脈曲張、中風、風濕性關節炎、兒童弱智、子宮肌瘤、外陰白斑等。
提起中醫針灸大師賀普仁,不得不說到他
在長達五十餘年的從醫生涯中,賀普仁博採眾家之長,用全新的治療思想,創立了
賀普仁的學術繼承人、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程海英講了一個賀老的病例:她跟賀老出診時,有一個病人是被家屬攙著進來的,而且呲牙咧嘴,看上去很痛苦。賀老一看就說,這肯定是腰椎間盤突出。一問,果不其然,拍過片子了,就是這個病。
賀老當時說,「行吧,讓病人跪在床上」。患者家屬一聽,很驚訝,「跪著?!」賀老說,「沒錯,跪著,坐在腳後跟上。」然後吩咐取穴——伏兔穴(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骨外側端的連線上,髕骨上緣上6寸)。程海英說她當時也很迷惑,賀老解釋說,只有這個體位才能取到這個穴。扎完這一個穴位後,過了一會兒,病人自己就能慢慢下床了。
提起賀老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故事。1972年,時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訪華。一天晚宴之後,田中角榮血壓驟然增高。賀普仁接到通知,趕忙前去救治。原來,田中角榮患有高血壓,又貪杯,事後血壓升高,人昏眩,頭疼。賀普仁給他在曲池、合谷、陽陵、足三里處扎針,然後,在田中角榮的百會穴上,他又用了三棱針進行放血治療。一放完血馬上測量,田中角榮的血壓下降了20毫米汞柱,立刻見效。
田中角榮的夫人也患高血壓,見此狀也要求一治,於是賀普仁也依樣給田中角榮夫人放血,快速讓她的血壓降了下來。田中角榮非常滿意,從此後,在日本國內大力推廣中醫針灸。
❷ 中國知名有名的老中醫有哪些、
中國現有的名老中醫有:鄧鐵濤、朱良春、顏德馨、焦樹德、尤會中、任繼學、張琪、路志正、周仲瑛、晁恩祥、王綿之、尤樹生、張學文、李今庸、陸廣莘等等。這些名老中醫基本上都是七老八十的了,有的年紀都超過九旬了,可以說這批名老中醫擁有極其深厚的中醫理論底蘊和極為豐富的中醫臨床經驗,他們深厚的中醫造詣已經是當前我國中醫界的最高水準了。所以,毫無疑問,他們都是我們國家國寶級的人物,也是中醫理論與經驗代代相傳下去的前輩領路人!很可惜,近代以來我國在對待中醫的政策上出現了極為謬誤的問題,嚴重限制了中醫的發展,而這過程中不知有多少名老中醫的畢生絕學都隨著他們的離世而失傳,痛心哦!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雖然我不是從事醫學的,但是我家鄉那裡很多有名的老中醫就沒有把絕學流傳下來,都被他們帶走了!好在這幾年國家開始重視中醫的發展了,總算保留了一線希望,讓我們看到了光明!
❸ 中國最著名的中醫師是
中國最著名的中醫師是山西名醫張建銀,大江南北的患者絡繹不絕,老先生不斷挑戰各種疑難雜症等。
❹ 中國最好的中醫在哪兒里
摘要 最好的中醫大多數出自於北京中醫葯大學國內中醫業界真正的超級大家前五位排名如下:(本氣辯證大家)
❺ 當代中國最好的中醫
原則:真正的運用本氣辯證來調理病人的中醫才能算得上是真(古典)中醫,以邪氣辯證來調理的中醫一律視為西醫(假中醫)。
本氣辯證:又稱為正氣辯證,指的是以患者這個人的本氣為中心展開的辯證。
邪氣辯證:指的是以病人的症狀為中心展開的辯證,當前教科書教授的辯證體系就是此類!
所以,但凡是固守課本的八股中醫,所謂的國醫大師基本上都是靠論文堆砌出來的,臨床療愈不行!這種中醫都不能稱之為真正的中醫,充其量是一個死讀書的中醫罷了。
好了,廢話不多說
下面我將總結當前有開課有名氣的中醫大家(不知名的民間中醫無法納入排名范圍內)。
最好的中醫大多數出自於北京中醫葯大學
國內中醫業界真正的超級大家前五位排名如下:(本氣辯證大家)
最好的中醫大多數出自於北京中醫葯大學國內中醫業界真正的超級大家前五位排名如下:(本氣辯證大家)
NO.1 江蘇常熟 李 辛,畢業於北京中醫葯大學(醫聖級別的大家,真正的正氣辯證奠基人,臨床痊癒率極高,徐文兵的妹妹徐文波親自隨其跟診,唯一真正讀懂《傷寒論》的人)
❻ 著名中醫有哪些
我國首批「全國名老中醫」名單 我國首批「全國名老中醫」名單 北京市40人 王嘉麟 溫振英 周德安 陳彤雲 張炳厚 魏執真 黃麗娟 柴嵩岩 周乃玉 李乾構 王應麟 許心如 危北海 郁仁存 高忠英 周耀庭錢英 陳昭定 方和謙 谷世喆 許彭齡 張淑文 李貴 王琦 聶惠民 劉燕池 孔光一 陳文伯 張士傑 閻玉凝 肖承悰 郭維琴 田德祿武維屏 王沛 周平安 陳淑長 柯微君 王煥祿 王莒生 天津市20人 石學敏 韓景獻 黃文政 曹式麗 金季玲 張伯禮 劉文峰 於志強 孫蘭軍 徐志堯 鄧鶴鳴 張大寧 栗錦遷 張曾譻 章臣桂 王子雲陳寶貴 陳津生 武成 李競 河北省19人 田淑霄 李士懋 楊牧祥 趙玉庸 李佃貴 劉亞嫻 邢月朋 王淑玲 郭紀生 張士舜 李淑榮 王國三 孫光周 李英傑 任琢珊 陳益昀李延芳 韓志河 高社光 山西省13人 王晞星 馮五金 王裕頤 張玉芬 侯振民 郭耀康 關寶蓮 魏中海 陳家禮 白兆芝 趙尚華 呂景山 高天愛 內蒙古自治區11人 蘇榮扎布 阿古拉 明根巴雅爾 朱宗元 張孝禮 牛興東 杭蓋巴特爾 包金山 查干 金玉 黃海波 遼寧省28人 洪家鐵 曹幸餘 王子正 肖瑞崇 侯升魁 姜松鶴白長川 石志超 張天文 齊清會 曹林 郭慶賀 周耀群 賈淑蘭 岳惠卿 蘭宏江 孫洪卓周學文 馬智 李德新 田維柱 張靜生 郭恩綿 楊積武 劉元祿 郭振武 洪治平 田振國 吉林省16人 劉柏齡 楊宗孟 王烈 南征 於凱成 范國樑 黃永生 陳向明 張文泰 紀青山 閻洪臣 於作盈 王鈺 李瑩 劉大同 麴生 黑龍江省22人 張琪 郭文勤 王鐵良 吳秉純 段富津 康廣盛 王雪華 孫申田 高維濱 王玉璽 李延 王秀霞 孫偉正 李令根 董清平 盧芳 朱永志張縉 張鳳山 栗德林 李敬孝 滕義和 上海市21人 嚴世芸 施杞 蔡淦 張雲鵬 秦亮甫 葉愈青 陸徳銘 唐漢鈞 鄒菊生 王霞芳 陳湘君 柏連松 石印玉 蔡小蓀 何立人 彭培初 葉景華曹玲仙 劉嘉湘 李飛躍 顏乾麟 江蘇省31人 周仲瑛 汪受傳 朱秉宜 徐福松 鄒燕勤 單兆偉 劉沈林 盛燦若 夏桂成 諸方受 唐蜀華 吳旭 許芝銀 李七一 楊桂雲 王德明劉永年 莫燕新 丁義江 李柏年 吳新欲 張志堅 程子俊 任光榮龔正豐 朱良春 邵榮世 夏治平 孫浩 謝兆豐 王少華 浙江省24人 肖魯偉 范永升 連建偉 徐珊 宋康 俞景茂 陳意 裘昌林 王坤根 潘智敏 李學銘 徐再春 王樟連 劉時覺 王永鈞 周錦 何嘉琳張玉柱 董幼祺 陳穎異 方水林 常青 鍾堅 吳瑞華 安徽省11人 梁文珍 徐經世 丁鍔 周宜軒 馬駿 魏福良 張道宗 張炳秀 韓明向 胡國俊 鄭梅生 福建省17人 杜建 王和鳴 陳民藩 周國英 楊春波 陳美華 朱亨炤 呂紹光 黃秋雲 鄧正明 盧太坤 洪炳根 蘇稼夫 余天泰 黃寶英 吳熙吳允耀 江西省15人 洪廣祥 皮持衡 周士源 伍炳彩 謝強 張小萍 趙紀生 鄧運明 熊墨年 何曉暉 傅淑清 丁德秭 王德祖 歐陽枝磊 李金生 山東省24人 曹貽訓 程益春 單秋華 丁書文 侯玉芬 焦中華 林慧娟 王國才 尹常健 周翠英 馮建華 李安源 華明珍 浦家祚 周兆山 王法德趙法文 王光輝 趙學印 譚遠超 陳權 張志發 左振素 谷越濤 河南省23人 張東岳 丁櫻 胡玉荃 馮憲章 王自敏 崔公讓 鄭紹周 李鯉 王立忠 唐宋 李發枝 袁占盈 侯士良 劉茂林 趙法新 趙時雨 高惠然鄭啟仲 丁世芹 秦月好 賈燕平 劉學勤 楊樹亮 湖北省17人 陳科力 梅國強 周安方 李家康 陳如泉 凃晉文 張赤志 吳壽善 熊昌源 王勝利 管競環 張介眉 張唐法 葉世登 萬遠鐵 鄭翔劉雲鵬 湖南省13人 楊壽峨 石琴大 尚品潔 蔣興磊 黎杏群 熊繼柏 潘敏求 張崇泉 歐陽恆 楊秉秀 王行寬 劉紹貴 尤昭玲 廣東省26人 張家維 勞紹賢 周福生 丘和明 陳紀藩 周岱翰 蔡炳勤 林毅 司徒儀 黃春林 劉偉勝 馮新送 劉慶思 沈英森 莫通 邱志楠 楊群玉陳寶田 邱健行 王清海 盧桂梅 吳維城 羅陸一 陳志維 葉偉洪 余伯亮 廣西自治區5人 韋貴康 周德麗 方顯明 藍青強 董少龍 海南省4人 張永傑 李成光 陳達天 辜孔進 重慶市13人 張西儉 鄭衛琴 王毅剛 郭劍華 王輝武 鄭邦本 駱常義 朱正剛 劉興文 付燦鋆 周天寒 曾憲策 胡吉元 四川省16人 陳紹宏 楊家林 鍾以澤 王明芳 熊大經 陳學忠 徐廷翰 陳隆暉 黃淑芬 王明傑 李祖倫 萬德光 刁本恕 鍾友鳴 湯一新 旦科 貴州省7人 何成瑤 李宗智 吳文堯 劉尚義 吳光炯 符中柱 凌湘力 雲南省11人 趙淳 張良英 蘇藩 李斯文 夏惠明 王光鼎 張震 沈家驥 張沛霖 喻安書 林艷芳 西藏自治區8人 班登旦增 洛桑益尼 阿旺平措 塔青 洛桑羅布 朗嘉 格桑平措 向巴格來 陝西省17人 米烈漢 付永民 雷忠義 劉華為 李彥民 劉德玉 沈舒文 吉海旺 劉潤俠 曾升海 周志傑 王靜怡 楊震 姚樹錦 黃保中 劉茂林張海福 甘肅省10人 張士卿 宋貴傑 裴正學 劉國安 廖志峰 曹玉山 圖布旦 王自立 趙健雄 何天有 青海省7人 尼瑪 桑傑 龍巴 拉青才讓 郭煥章 鄧爾祿 王常綺 寧夏自治區5人 張武 李俊傑 李遇春 盧化平 楊學信 新疆自治區7人 周銘心 沈寶藩 金洪元 買買提哈斯木 許公平 肉孜巴克阿布都瓦依提 阿西熱江斯迪克 中國中醫科學院21人 周文泉 魏子孝 李淑良 麻柔 安效先 薛伯壽 路志正張 濤 孫桂芝 馮興華 孫樹椿 胡蔭奇 庄曾淵 高健生姚乃禮 翁維良 原思通李維賢 林蘭 高榮林 聶莉芳 衛生部直屬單位8人 米逸穎 安阿玥 晁恩祥 史載祥 閻小萍 張代釗 李佩文 張鐵忠.
麻煩採納,謝謝!
❼ 中國現代十大名醫
沒有「中國現代十大名醫」的說法,知名的有鍾南山、林巧稚、鄧鐵濤、吳咸中、任應秋等。
1、鍾南山
鍾南山,男,漢族,福建廈門人,1936年10月出生於南京,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曾任廣州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會長。
鍾南山出生於醫學世家;1959年9月,在首屆全國運動會上,鍾南山以54.4秒的成績奪得男子400米欄冠軍,創造了當時的全國紀錄。
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2007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
鍾南山長期從事呼吸內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重點開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規范化診療、疑難病、少見病和呼吸危重症監護與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4、吳咸中
吳咸中,男,滿族,1925年8月出生,天津醫科大學、天津市南開醫院主任醫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1951年起即用中醫葯治療常見病症,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國中西醫結合領域的開拓者之一。
5、任應秋
任應秋,當代著名中醫學家、中醫教育家。出生於四川省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4歲即就讀私塾,及長,入江津縣國醫專修館攻讀經學,其間曾求學於經學大師廖季平。
當時廖季平已年逾七旬,甚喜其聰敏好學,故悉心指點,並傳授治學之法,使任應秋在治經學、訓詁學、考據、目錄等方面打下扎實基礎,為以後研究中醫學奠定了文學方面的根底。
❽ 中國四大名醫是誰
1、扁鵲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春秋戰
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
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
聞天下。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
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8)中國的好中醫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人物典故:
扁鵲換心
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輕病,就一起請扁鵲治病,扁鵲對公扈說:「你的志氣強身體卻很弱,有計謀卻並不果斷,齊嬰你的志氣弱身體卻很好,沒有謀慮卻過於執著。如果把你們的心臟互換,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扁鵲讓二人喝了葯酒,他們昏死了很多天,剖開他們前胸找到了心臟,將它們互換放置好,然後給他們吃了神葯,於是二人過了一會便醒了,就像剛開始一樣的健康,後來二人就向扁鵲告辭回家了。
華佗刮骨療傷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的描寫,講的是關羽在襄陽之戰時右臂為魏軍毒箭所中。後來,傷口漸漸腫大,十分疼痛,不能動彈。華佗為關羽剖臂刮骨,去除骨上劇毒,而關羽神色不變,尚在與人下棋。這個故事原本是頌揚關羽之神勇、有毅力、能忍耐,也同時說明了神醫華佗的醫技高明。博得人們的稱贊和敬佩。他是我們外科醫學的鼻祖。
李時珍死人診活
一天,李時珍和大徒弟王廣和來到湖口,見一群人正抬著棺材送葬,而棺材裡直往外流血。李時珍上前一看,見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鮮血,於是趕忙攔住人群,讓抬棺材的人停下來,眾人聽了,面面相覷,不敢相信。李時珍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反復勸說,終於使主人答應開棺。先是進行了一番按摩,然後又在其心窩處扎了一針,不一會兒,就見棺內的婦人輕輕哼了一聲,醒了。不久之後,這名婦女又順利產下一個兒子,原來這名婦女是因難產而陷入假死。
張仲景與餃子
張仲景在長沙做官,在告老還鄉退休的時候,正趕上那年冬天,寒風刺骨,雪花紛飛。在白河邊上,張仲景看到很多無家可歸的人面黃肌瘦,衣不遮體,因為寒冷,把耳朵都凍爛了,心裡十分難受。
回到家後,由於張仲景的名聲早已經聞名天下,所以很多人上門求醫。張仲景有求必應,整天都很忙碌,可雖然上門求醫的人很多,可張仲景依然掛念那些凍爛耳朵的人。
經過研究,他研製了一個可以禦寒的食療方子,叫「祛寒嬌耳湯」。
他叫徒弟在南陽東關的一個空地搭了個棚子,支上大鍋,為窮人舍葯治病,開張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葯就是「祛寒嬌耳湯」。
祛寒嬌耳湯當初其實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葯物放在鍋里煮,熟了以後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下鍋,用原湯再將包好餡料的麵皮煮熟。
麵皮包好後,樣子象耳朵,又因為功效是是為了防止耳朵凍爛,所以張仲景給它取名叫「嬌耳」。
張仲景讓徒弟給每個窮人一碗湯,2個「嬌耳」,人們吃了「嬌耳」,喝了湯,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再也沒人把耳朵凍傷了。
當初張仲景在長沙任職的時候,就在平時經常為老百姓看病,很受群眾的愛戴。退休以後,長沙的百姓每年都派代表到家鄉去看望。
俗話說,醫生難治自己的病。張仲景也是人,不是神。
有一年,張仲景病了,他自己也知道,生命的燈油就要燒幹了。
長沙來看望他的人說,長沙有一個風水很好的地方,想讓張仲景百年之後在那裡安身,可南陽的人不幹了,雙方就爭吵起來。
張仲景說:「吃過長沙水,不忘長沙父老情;生於南陽地,不忘家鄉養育恩。我死以後,你們就抬著我的棺材從南陽往長沙走,靈繩在什麼地方斷了,就把我埋葬在哪裡好了。」
在那一年的冬天,張仲景駕鶴西去了。壽終的那天正好是冬至。
當送葬的隊伍走到當年張仲景為大家舍「祛寒嬌耳湯」的地方的時候,棺繩忽然斷了。
大家按照張仲景的囑托,就地打墓、下棺、填墳。兩地的百姓你一挑、我一擔,川流不息,把張仲景的墳壘得大大的,還在墳前為他修了一座廟,這就是現在的醫聖祠。
張仲景是在冬至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這天為大家舍「祛寒嬌耳湯」的,為了紀念他,從此大家在冬至這天都要包一頓餃子吃,並且都說,冬至這天吃了餃子,冬天耳朵就不會凍了。
「祛寒嬌耳湯」 很少有人吃了,但經過歲月的沖刷,大家在冬至這天吃餃子的習俗流傳了下來。並且餃子的種類和形狀也有了很大改進,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餃子,餃子也成了闔家團圓的代表食品,但張仲景的名字卻很少有人提到了。
❾ 重慶市的名老中醫有哪些
重慶市的名老中醫
一、李軍
1、師承中醫(師承四川名老中醫李壽喬)、原甘孜藏族自治州縣衛生院院長、大渝網報道中醫內科、皮膚科代表專家、榮獲傑出青年中醫師稱號、主治醫師。
2、江湖傳說:從醫二十餘年老,臨床經驗黑豐富,特別是針對皮膚病、消化呼吸內科、慢性病等等,通通治,效果黑好。另外男婦科、風濕疼痛科,看的也黑好,人稱「戰痘專家」,總之撒子病都能看老。聽說大渝網的高管都去找他看病,然後還在大渝網上還對他做了報道,雖然看起年輕,但是我感覺中醫後繼有人,能看好病才是真正的好中醫撒。
二、馬有度
1、重慶名老中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重慶市中醫葯學會名譽會長,全國首席中醫葯科普專家。
2、江湖傳說:行醫五十多年,臨床經驗豐富,擅長治療胃腸病、咳嗽病、失眠症,婦科、兒科、皮膚科等病症,及疑難雜症。
三、馮滌塵
1、重慶市名中醫,重慶市中醫葯學會副會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養生學及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2、江湖傳說:擅長中醫內科急症,肝病、腎病、糖尿病、脾胃病、老年病及各種疑難雜症的治療。對食療保健有其獨到的見解。
四、郭建華
1、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專家、重慶市名中醫,重慶市針灸學會常務副會長。
2、江湖傳說 :從事中醫臨床52年,長於治療頸、肩、腰、膝痛等病症。
五、高小珊
1、重慶市名中醫,主任中醫師,全國中醫師帶徒導師。
2、江湖傳說:擅長治療各型感冒、鼻炎、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咳嗽、哮喘、急慢性胃炎、胃竇炎、膽囊炎、膽石症、胰腺炎、糖尿病、各型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尿路感染、膀胱炎、冠心病、高血壓、高心病、風心病、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口腔潰瘍、舌炎、口腔扁平苔癬等。
❿ 中國知名老中醫有哪些
中國現有的名老中醫有:鄧鐵濤、朱良春、顏德馨、焦樹德、任繼學、張琪、路志正、周仲瑛、晁恩祥、王綿之、張學文、李今庸、陸廣莘等等。這些名老中醫基本上都是七老八十的了,有的年紀都超過九旬了,可以說這批名老中醫擁有極其深厚的中醫理論底蘊和極為豐富的中醫臨床經驗,他們深厚的中醫造詣已經是當前我國中醫界的最高水準了。所以,毫無疑問,他們都是我們國家國寶級的人物,也是中醫理論與經驗代代相傳下去的前輩領路人!很可惜,近代以來我國在對待中醫的政策上出現了極為謬誤的問題,嚴重限制了中醫的發展,而這過程中不知有多少名老中醫的畢生絕學都隨著他們的離世而失傳,痛心哦!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雖然我不是從事醫學的,但是我家鄉那裡很多有名的老中醫就沒有把絕學流傳下來,都被他們帶走了!好在這幾年國家開始重視中醫的發展了,總算保留了一線希望,讓我們看到了光明!
樓主,你要找名老中醫可能要費點周折,因為現在這批國寶級的大師都是國家重點保護對象,所以不是輕易能找到聯繫到的。比如,我現在廣州,而中醫界泰斗鄧鐵濤就在廣東省中醫院,我想給他寫信,但是甚至連具體地址都沒有,很難聯系。不過,倒是看了他的很多著作,我這算是業余愛好了!呵呵,另外一位鼎鼎有名的朱良春大師在江蘇南通,具體地址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