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有哪些節

中國有哪些節

發布時間:2022-04-21 12:45:18

Ⅰ 中國有那些傳統節日

1.除夕:

除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天,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全家圍爐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辭舊歲,迎新年之意,戶外則是爆竹聲聲。一家大小在一起度過一個溫馨的一年中最後一個夜晚。這夜人們往往通宵不眠,稱「守歲」。

2.春節: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是「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闔家歡聚,一起吃年夜飯,稱「團年」。各地還有互相登門拜年,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

3.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4.清明節:

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兩節恰逢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紅柳綠。寒食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間,民間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

5.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

6.七夕節:

農歷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鵲在銀河上搭成一座鵲橋,牛郎和織女才能相見。這個美好的傳說始於漢朝,經過千餘年的代代相傳,深入人心。這一天,民間有向織女乞巧的習俗。一般是比賽穿針引線,看誰更心靈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每到七夕將至,牽牛和織女二星都竟夜經天,直至太陽升起才隱退,因而又被喻為人間離別的夫妻相會。

7.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松的歡娛。「人們仰望如玉如盤的明月,期盼家人團聚。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8.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的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也是我國傳統的敬老節日。據此風俗習慣,1988年我國將農歷的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年節",使農歷"九月九"成為我國法定的老年節。到2014年已是第26個年頭。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Ⅱ 中國主要有那些傳統節日

一,春節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

春節意味著一年的開始,也是對過去一年的告別,這一天外出的遊子紛紛回到家中,享受團圓的喜慶。

二,元宵節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三,清明節

清明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四,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

五,七夕節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現今又被叫做中國情人節。

六,中秋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這一天,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七,重陽節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現今重陽又賦予了敬老和孝老,為敬老節。

八,冬至節

冬至節是按節氣來定,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這一天人們會烹食許多美食,如北方的餃子南方的羊肉。

Ⅲ 中國的節日有什麼節

我國的節日太多了,除了傳統節日,還有很多少數民族特有的節日,還有很多特殊紀念意義的節日。
簡單介紹一下傳統節日
農歷正月初七人日、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社日節
農歷三月初三上巳節
公歷清明節前1、2日寒食節
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 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農歷十月初一寒衣節 十月十五下元節
公歷12月21-23日冬至節
農歷十二月初八臘八節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前後小年夜 農歷年最後一天除夕等

節日說明
春節:正月初一。
破五節:正月初五 。
人日:正月初七,據傳說,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
上元(元宵):正月十五日。舊俗以元夜張燈為戲,所以又叫燈節。
社日:農家祭社祈年的日子,立春後第五個戊日(在春分前後)叫春社。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為秋社,在秋分前後。
寒食:清明前二日。《荊楚歲時記》說,冬至後一百五日,謂之寒食,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為寒食的代稱。但依舊法推算,清明前二日不一定是一百五日,有時是一百六日。
清明:就是清明節。古人常常把清明和寒食聯系起來。
花朝:二月十二日為花朝,又叫百花生日。
上巳:原定為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所以叫上巳),舊俗以此日臨水除不祥,叫做修。但自曹魏以後,把節日固定為三月三日。後來變成了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
浴佛節:傳說四月初八日是釋迦牟尼的生日。《荊楚歲時記》說,荊楚以四月八日諸寺香湯浴佛,共作龍華會。
端午(端陽):五月初五日。《荊楚歲時記》說,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人們在這一天競渡,表示要拯救屈原。(後來又把船做成龍形,叫龍舟競渡。)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很多。唐代以後,端午節被規定為大節日,常有賞賜。
伏日: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叫初伏,第四個庚日叫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叫終伏(末伏),總稱為三伏。據說伏是隱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所以也是一個大節日。一般所謂伏日,大約指的是初伏。
七夕:七月七日。《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的晚間是牽牛織女聚會之夜,大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陳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中元:七月十五日。佛教傳說:目連的母親墮人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連求教於佛,佛為他說盂蘭盆經,叫他在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後代把中元看成鬼節,有施餓鬼等等迷信活動。
中秋:八月十五日。人們以為這時的月亮最亮,所以是賞月的佳節。
重陽(重九、九日):九月初九日。古人以為九是陽數,百月都逢九,所以稱重陽。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酒的習慣。據《續齊諧記》所載,費長房時汝南恆景說,九月九日汝南有大災難,帶茱萸囊登山飲菊花酒可以免禍。
冬至:就是冬至節。冬至前一日稱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是節氣的起點,從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長起來,叫做「冬至一陽生」。古人又認為:冬天來了,春天就要跟著到來。
臘日:臘是祭名。《說文》「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可見漢代的臘日是冬至後第三個戌日。但是《荊楚歲時記》以十二月初八日為臘日,並說村人擊細腰鼓,作金剛力士以逐疲。十二月初八日是一般的解釋,有「臘八粥」的風俗。
除夕: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除是除舊布新的意思。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

Ⅳ 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有哪些

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小年、除夕。

一、春節

端午為農歷五月初五,習俗有賽龍舟、吃粽子、采艾葉、系紅線等。據說是為紀念屈原於此日投汨羅江而死。

Ⅳ 中國節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八大傳統節日
1、春節: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農歷年,俗稱「過年」
2、元宵:農歷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又稱為「上元節」。
3、清明: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同時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4、端午:農歷五月初五。
5、七夕:農歷七月初七,中國古代的情人節。也有人稱為 「乞巧節」或「女兒節」。
6、中秋: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7、重陽:農歷九月初九。叫「登高節」,習俗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現在我國又將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
8、冬至: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Ⅵ 我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龍抬頭(農歷二月初二)、社日節(農歷二月初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 、寒食節(冬至後的105或106天)、清明節(公歷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下元節(農歷十月十五)、冬至節(公歷12月21~23日)、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1]

另外,二十四節氣當中,也有個別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如:清明、冬至等,這些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它們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請採納回答謝謝

Ⅶ 中國一共有哪些節

你好,我國的節日有:
除夕(農歷大年30)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婦女節(3月8日)
植樹節(3月12日)
清明節(4月4日)
勞動節(5月1日)
青年節(5月4日)
端午節(農歷5月初5)
兒童節(6月1日)
建黨節(7月1日)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建軍節(8月1日)
中秋節(農歷8月15日)
重陽節(農歷9月9日)
教師節(9月10日)
國慶節(10月1日)
臘八節(農歷12月8日)
元旦(1月1日)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哪些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哪裡產車厘子 瀏覽:948
印尼死多少人 瀏覽:42
義大利語您住在哪裡怎麼說 瀏覽:693
伊朗冬令是什麼 瀏覽:154
我的世界中國版怎麼不能登錄 瀏覽:360
英國怎麼買雞爪 瀏覽:157
印尼鐵木多少錢1噸 瀏覽:535
帶孩子去越南玩什麼 瀏覽:221
伊朗關稅怎麼收 瀏覽:641
義大利面醬料怎麼保存 瀏覽:122
印度新聞肺炎一共有多少人 瀏覽:9
如何在英國注冊百度網盤 瀏覽:483
伊朗派了多少人參加東京奧運會 瀏覽:38
伊拉克為什麼幫助伊朗 瀏覽:415
印尼kak什麼意思 瀏覽:502
印尼怎麼查話費余額 瀏覽:598
印尼人屬於什麼宗教信仰 瀏覽:61
中國落地國籍有哪些國家 瀏覽:819
義大利主要食物有哪些 瀏覽:320
為什麼中國版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