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越南的电子制造业是怎样一番状况
越南的电子制造业主要形式就是代工业。由于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较低的土地价格,鼓励外资投资的政府政策,对电子零件加工业的优惠税收政策,较为便宜的基础性资源,安定的政治环镜,吸引了日本和韩国还有中国的电子制造业的企业在越南投资建厂。比如上面的人提到的,索尼 ,三星,TCL,华为,中兴等等,同时也承接了大量中国的代工企业如富士康。主要是分布在越南南部胡志明时以及临近胡志明市的几个省,以及首都河内及其附近的工业区越南的电子代工业对其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2013年越南电子产品出口金额为321亿美元,占了总出口金额的24%。现在越南有500多家电子加工工厂,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30%。有20多万的工人从事这个行业,并且增长势头迅猛。一个零件加工工人的月工资在胡志明市大概是1000-1500人民币虽然这个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工作人员健康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一定关注,但并未得到官方的重视。
以上资料由广州市诺的电子有限公司提供
⑵ 电子器件制造业 哪个国家最厉害
应该是美国和霓虹(霸主)、下游中是韩国、台湾、我国(中国大陆,份额最低)…… 在元件第一梯队中几乎被发达国家们给分了,但霓虹的被动元件霸主地位横扫全世界
霓虹的强大在于被动元件也就是上游元件(处于元件供应商层),和系统设备、半导体材料……霓虹掌握的这三项都有一个共通特点,那就是“技术难度高”,而其中被动元件是需求量最大的
……
普通消费者印象中应该是韩国和台湾,但实际上它们处于底层,虽然庞大的企业以规模形成了竞争优势,产生了令人羡慕的庞大利润,但说穿了就是“钱多人傻”……韩国和台湾并非不可替代的,它们拥有的优势只要肯烧钱,几年时间就能追上,韩国半导体的崛起就是正夫烧钱造成的,以价格战排挤竞争对手,然后垄断市场,再利用垄断优势操纵市场获得暴利,典型代表企业就是三星集团…… 当然韩国、台湾也有被动元件企业,但是却微不足道,当然元件方面台湾远远强于韩国,台湾有国巨、华新科、丽智、飞元、奇力新、美磊等几十家元件企业
……
现在很多人说霓虹在半导体行业的衰落,却看不到美英日才是背后真正的霸主
很多文章在讲讲半导体行为的时候,直接将电子元器件这层给跳过去了,结果就成了,霓虹的空白,唯有区区几家企业市场份额可观,仅有一两项称霸的局面
美英的架构设计、核心专利确实强大无比(普通消费者基本上完全感受不到,也不会关心)
但霓虹同样是被动元件、系统设备、半导体材料、工业机器人的霸主,次于美英同样掌握了上游产业(其它发达国家偶也不清楚、但第一梯队里几乎都是欧美国家),也就是说霓虹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上游产业”…… 我们肯定知道有一家叫ASML的光刻机产品,它就是属于荷兰的…… 说到系统设备,霓虹在关键的系统设备中拥有45%以上的市场份额
韩国的三星、SK海力士、LG、现代等企业强大在于规模与市场份额,通过正夫扶持价格竞争取得了市场,然后操纵价格获得暴利,这就是韩企的典型做法,但韩企的真正科技创新能力并不强,甚至远远不如台企…… 市场份额不代表科技创新能力,通过不公平竞争获得市场的方法有很多,韩国属于典型的正夫干预,而当年ASML是通过投资商与客户一体的绑定方式形成不公平竞争抢占市场击败霓虹企业的,当然形成不公平竞争和贸易壁垒还有很多其它的方式,这里并不讨论这种问题…… …… 当然偶们也没理由指责韩国,偶国企业集中烧钱的现象比韩国更疯狂……
韩国企业看似强大,实际命运却彻底操纵在他国手中,文在寅仇日如此明显,十分有可能动摇日企对韩企的支持……
同样偶国企业一样,比如现在如日中天的华为,被很多I锅贼吹成“I锅”的代表企业,实际上华为的背后就是欧美日韩台企业在支撑…… 华为拥有150家供应商,其中核心供应商为92家(今天的新闻“92家供应商搭“华为顺风车”:中国5G产业链挺进全球第一梯队”),而92家供应商中美国企33家、日企11家、中国台湾10家,德国4家,瑞士、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各有2家,荷兰、法国、新加坡各有1家……说到智能手机通信设备等就不得不提英国的ARM(半导体领域的IP霸主,25%的股份就能够吸引沙特、苹果等成立愿景基金)…… …… …… …… 那么华为强大起来谁最高兴,我想是美国,看看INTEL、高通、美光、赛灵思、美满、亚德诺、莫仕等33家美国企业,偶想美国不乐都难,其次就应该是霓虹吧,毕竟富士通、广濑、村田、索尼、东芝存储、Sumicem等霓虹也占有11家
…… …… …… ……
很多朋友都智能打败偶国销量横扫全球,但相信也有不少清楚偶国智能手机整整亏损了将近十年,才分到一杯汤,可怜可叹啊!今时今日的利润仍然少得可怜,而被很多人瞧不起的日企却在天天数钱玩儿(同样利润仅次于美国,吊打韩国和台湾)
那有朋友说了,因为偶国企业的产品厚道,性价比高,偶想这类朋友完全没有搞明白原因何在
性价比高,但市场份额一样高啊?庞大的市场份额一样可以换来巨大的净利润,但问题不是出在这里
老罗怎么说的?所谓的“黑科技”,其实都是上游供应商提供的方案,而手机厂商只是方案整合商。
这才是偶国智能手机行业利润低的真相(利润都被上游供应商抽走了),那么为什么华为的利润明显高得多?因为华为的主要业务是那个通信设备啊,并且华为的手机有多好,而是华为的通信设备业务强不强,这才是关系所在…… 三星为什么强大?因为三星是DRAM、NAND、OLED手机面板的霸主啊
这些年总有很多人整天黑索尼,说索尼什么黑科技多但不赚钱,整天说索尼要倒闭了,偶真不明白,是如何总结出来的黑科技不赚钱,是如何总结出来的索尼要倒闭了????很多朋友都说索尼真正的核心技术给搞错了吧?索尼的真正厉害之处在于“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处理算法),索尼的业务看似很杂,现在又说“娱乐资产为优先”,实际上索尼的核心从来没有变过,改变得的只是盈利方式,索尼的CMOS、索尼X1芯片、索尼相机、索尼摄像机、索尼投影仪、索尼电视、索尼手机、索尼游戏机、等,你看一圈实际上都离不开“索尼图像处理技术”,然后有图像就需要有声音,所以又有索尼音响、索尼音频,有了硬件就需要有相关的服务内容,所以就有了索尼影视、索尼音乐、索尼游戏……绕了一个大圈,结果硬件产品与娱乐资产结果都绕不开“图像处理技术”…… …… …… …… 索尼的道路实际上一点儿也没有改变,整天说这个在图像处理技术上超越索尼,那个在CMOS上超越索尼,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索尼是专门搞这个的,如果索尼在这方面输了,那么索尼就真的彻底完了,索尼的所有衍生产品与娱乐资产都是以“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的,在这方面烧钱没有人比得过索尼…… 至于索尼手机,虽然很遗憾,但实际上真的并非核心,当然如果手机业务火了会成为索尼除了游戏、影视、音乐、金融外第五大赢利的业务,索尼自然十分关注,但即使失败,也不会动摇索尼的根本…… 索尼的玩法是核心的东西是用来烧钱的,衍生的东西是用来赚钱的,这个玩法怎么看都像是在模仿“乔布斯”的做法,苹果真正核心的是什么?是编程语言、操作系统、系统框架和工具、CPU架构设计,然后才衍生了APPSTORE、ICLOUD、苹果自主开发的核心应用等,然后大成之作才是IPHONE、IPAD、MACBOOK等产品…… 核心的东西是不会面向消费者的……
…… …… …… ……
实际上除了垄断操纵价格的企业无耻外(比如三星)、大部分企业还是十分地道的
你在产品中科技含量占了多少,那么制取多少利润
换句话说
一家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越强,对社会的贡献越来,那么最终,它所分到的利润越多(再说一个,通过垄断市场(拥有绝对的市场占有率,比如韩国三星+SK海力士的DRAM占了全球七成市场,当这两家企业市场占有率高达87.3%(2016下半年~2018年初,加上美光三家市场占有率高达96%)时短短时间内令价格上涨了130%,典型的无良)操纵价格的企业例外)
⑶ TCL在东南亚有没有生产基地
TCL即将建东南亚最大规模模组整机一体化基地,位于越南平阳。一旦建成投产,在所有中国电视品牌服务东南亚市场的工厂中,TCL位于越南平阳省的新集成制造基地将会成为最大的数字化工厂。
⑷ 2017年—2020年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近三年的综合排名
摘要 中商情报网讯:目前,沪深AB股已有323家电子行业上市公司公布了2020年财报。323家电子行业上市公司营收共计30926.68亿元。
⑸ 印度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制造业中心,越南能否追赶上
从莫迪担任印度总统以来,他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希望发挥印度人口多,成本低的优势,再借鉴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通过振兴“印度制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并努力缩小印度社会的贫富差距,来实现印度崛起的目标。实际上,印度制造业回升势头的确很不错。我认为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的越南,应该是可以追赶上印度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越南劳动力价格低廉。越南曾经吸引了纺织业、服装业和其他低端行业。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外国企业纷纷离开中国,前往越南寻找市场。此前,越南就已经超过中国成为耐克鞋的主要生产国。越南与中国相邻,拥有东南亚最大的工业制造体系。年轻的人口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也增加了它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
印度和越南在纺织业和制造业的追逐战中不相上下,但在我看来,越南还是有更的发展空间。大家读完文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⑹ 越南有什么工业发展
越南工业:主要集中在河内、海防、广宁和南定市,胡志明市这几个城市的工业区里。
基本工业薄弱,主要体现为钢铁、机械、水泥等行业。
新工业中的各类制造业,大部分是来料加工型的电子、服装行业。
制约越南工业发展的最核心因素,能源缺乏、交通不便、技术落后。
我举一个最能与中国形成对比的例子:5年前,越南高速公路不足100公里。
⑺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发达的国家有哪些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电子信息产品市场普遍萎缩,新兴国家肩负着产业增长的重任。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市场规模增速超过5%的只有中国、巴西、印度3个金砖国家;美国的市场增速仅为1%,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而中国有望在3到5年之内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产品市场。
未来5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将持续保持增长,新兴经济体地位不断提升。从区域格局看,亚洲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市场份额将保持持续增长,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市场份额微弱下降,新兴国家市场将成为带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全球垄断格局开始瓦解
由于欧美等国主权债务缠身,经济增长乏力,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资本加速涌向新兴发展中国家,带动了产业的快速转移。
韩国面板产业加快了在发展中国家合资建厂步伐,日本在大地震后逐步将包括高端设计的上游产业链转移到中国和越南,欧美电子信息制造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美、南美及亚太地区的部分发展中国家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引领全球信息产业复苏的主导力量。其中,除中国已具备全球信息制造业大国的能力之外,如墨西哥、巴西、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承接全球产业转移方面也逐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目前,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化、融合化、多样化演进趋势日益突出,技术升级换代速度快,新兴增长点多且拉动性大,促使旧有垄断格局开始瓦解,带动新兴格局逐步形成。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业已同步进入一个领域更为宽广、增长更为迅速,但竞争程度也更为激烈的新战略发展阶段。
在技术层面,网络的高速、泛在和融合发展为新型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兴起提供了基础条件,对传统的WinTel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以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为代表的开放式、跨终端操作系统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产业竞争新的制高点,ARM架构下的低功耗芯片改变了世界芯片产业的竞争格局。
在产业层面,基于软件、内容和终端的产业链整合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新引擎。在应用层面,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为核心派生出的大批新兴应用快速兴起,在满足消费者日新月异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新需求的出现。产品和市场分类日益细化,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需求急剧扩张,这不仅催生了大量的商业模式创新,更促使一批以满足消费者用户体验为主业方向的新兴企业蓬勃发展,如Facebook、Twitter等,推动产业竞争格局进一步多元化。
以服务为核心发展趋势明显
移动互联网在近几年飞速发展,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新兴的网络服务形成一股席卷全球的移动互联网热潮,并且通过搭建开放式应用平台,为众多第三方开发商提供创新的舞台。
以苹果(Apple)、HTC等为代表的设备制造商将产品的研发重点由硬件性能转向软硬件的综合优化和用户体验的提高。苹果通过打造应用商店、独立销售渠道等方式,掌控了整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用良好的使用体验把消费者紧紧抓在手中。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发达地区用户更趋向于购物和交友。例如在欧洲,有60%的互联网用户在线购买商品或服务,有52%的互联网用户使用社交网络,另有44%的人通过网络收看电影、视频或共享照片。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推广,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互联网接入新方式,连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的非洲也已赶上潮流。例如,南非39%的城市用户和27%的农村用户主要通过手机浏览互联网。
随着宽带接入的普及和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正从PC时代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服务将成为未来信息产业服务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软件的服务化让中小企业信息化门槛降低,使中小企业更为便捷和灵活地使用软件。未来,建立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生产性服务业将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电子商务、网络金融、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转移。很多生产性服务行业从制造业中独立出来,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几年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两大领域的融合进一步深化,电子信息产业软硬件融合趋势将进一步加深,集成硬件和软件的解决方案将成为电子巨头的商业模式,软硬件融合趋势明显,用户体验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
众多生产性的服务行业将从制造中独立出来,并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信息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企业竞争走向深层次
大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抢占产业链上游的控制地位,提升抗风险能力。2013年,联发科收购晨星半导体、博通收购瑞萨子公司LTE进驻4G市场、美光合并尔必达、英特尔收购富士通半导体无线产品公司、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部门等大的并购重组案例。
据预测,未来3年内,跨国IT企业将处于资产并购的高峰期,尤其是在互联网、电子商务、软件服务等领域,并购重组发展趋势显着。美国凭借其在信息网络技术和商务管理模式创新中的领先优势,一直以来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并购最为活跃的区域市场。
通过并购提高规模效益,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将是未来几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终端+软件+应用”的产业链整合模式正成为电子行业战略性重组的重要方向,比如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部门,发展自身终端产品的同时,将牵制谷歌在移动端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整合软件到硬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这种模式已经在IBM公司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并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从惠普、甲骨文等围绕成为全业务供应商目标展开的一系列收购看,为客户提供整合软硬件的“方案+服务”已经成为IT产业的下一个核心竞争点。此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仅局限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是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并逐步向深层次发展。
⑻ 越南工厂停产,上亿双耐克鞋无法交货,越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越南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然而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对当地制造业造成严重冲击。为尽快恢复经济,越南于本月初解除了制造业发达的胡志明市及周边地区的封城措施,但大批工人却借此机会逃离城市。在一些检查站甚至出现工人跪地请求放行的场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越南问题专家潘金娥:在加工制造业这方面,越南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影响到全球的产业和市场来说,我觉得是有限的,它的整个的市场规模也好,容量也好,都达不到,生产能力也达不到,越南可以成为全球生产链当中的一些环节。整个东南亚合作起来,才可以成为一个“世界工厂”。
⑼ 在越南的中资央企有哪些
截止2013年3月底,中国对越南投资有效项目899个,合同总额47.1亿美元,在101个对越南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3位。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房地产和建设行业。
中兴、华为、TCL、美的、苏泊尔等中国企业早已在越南投资开展业务。
⑽ 越南制造业发达吗
越南已经是亚洲经济增长第二快的国家,仅次于中国。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把越南当作除中国以外的第二个低成本生产基地。2005年,制造业收入已经达到越南GDP的21%. 越纺织业蒸蒸日上影响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足以和中国叫板,越南驶入全球贸易高速公路。
越南胡志明市的一个纺织工厂。越南制造业的总体成本比中国低35%。图/CFP
11月7日,越南签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文件,成为该组织第150个成员。依靠低成本制造业快速发展起来的越南,现在已经是亚洲经济增长第二快的国家,仅次于中国。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把越南当作除中国以外的第二个低成本生产基地。2005年,制造业收入已经达到越南GDP的21%.
去年越南成衣制品出口创汇达30亿美元,仅次于石油出口。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从越南进口的衣服大多是价值很低的T恤以及内衣等,基本对美国的纺织工人没有影响,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中国、孟加拉和墨西哥。
无论如何,越南正在崛起是个不争的事实。一些媒体甚至把越南称为跟中国和印度叫板的新生老虎。不少投资商转向越南,除了那里的成本低外,还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不想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无疑,越南未来将吸引全球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