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越南将军武元甲简介
1、武元甲(越南语:Võ Nguyên Giáp,1911年8月25日-2013年10月4日)是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越南人民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越南人民军大将,曾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越南政府副总理、越南国防部部长等职。参与指挥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和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及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功臣,号称“红色拿破仑”。
2、武元甲简介;
1911年出生广平省(曾经为平治天省)地主家庭,祖籍在广平省丽水县安舍村。
1926年参加新越革命党。1930年参加“反法国殖民统治”的学生运动被捕,遣返家乡管制。后入河内大学历史系学习,考取法学学士文凭,在升龙中学当过历史教师,课余时间在《劳动报》、《消息报》、《我们的声音报》上投稿,又同长征发表“农民问题”的着作。
1938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
1941年5月,第一届第八次中央会议在高平省原平县的北坡林区举行,决定成立越南独立同盟会,简称越盟。武元甲负责越盟总部军事委员会。
1944年12月22日负责组织“越南解放军宣传队”,三天后在高平省的费克和那银首战告捷,任北祈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越南解放军总指挥。
1945年8月随胡志明进驻河内,1946年12月19日,抗法战争爆发,任国家军队和民兵自卫队总指挥。至1950年,武元甲已建立起一支包含4个步兵师的正规部队,总兵力达1万人。
1953年12月,集中4万多人进攻奠边府,共歼灭法军1.6万人,1954年法国不得不与越南签订《日内瓦停战协议》,武元甲在欧美舆论界中获得“奠边府之虎”美誉。
1972年3月,武元甲以为南越部队已经不足畏惧,动员了几乎全部北越军事力量,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复活节攻势”(越方称“广治战役”)。在美军强大的海空优势下,北越的复活节攻势以失败告终,损失逾十万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职,由文进勇接任。复活节攻势使美国意识到战事已不可为,开始决定摆脱深陷日久的泥淖。
1973年1月27日双方签署停战协定,美军开始全面撤退,1975年4月30日越南人民军占领西贡,越南统一。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任国防部长,1981年7月任部长会议副主席。
3、武元甲有一名言:“全世界每一分钟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亡,一百,一千,一万,成千上万的人的死亡,为了革命与国家的统一,即使他们是我们的同胞,也算不得什么。”
4、武元甲着有《奠边府战役》、《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论游击战争》等书。
⑵ 越南武元甲有儿子吗
武元甲(越南语:Võ Nguyên Giáp,1911年8月25日-2013年10月4日),是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越南人民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着名政治家,军事人物。越南人民军大将,曾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越南政府副总理、越南国防部部长等职。
⑶ “武元甲”,是根据读音翻译,还是越南
这是音译。
武元甲(越南语:Võ Nguyên Giáp,1911年8月25日-2013年10月4日),是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越南人民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越南人民军大将,曾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越南政府副总理、越南国防部部长等职。参与指挥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和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及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功臣,号称“红色拿破仑”。武元甲大将于2013年10月4日去世,享年102岁。2013年10月13日,在越南广平,武元甲大将遗体在家乡广平省落葬。
⑷ 武元甲的主要事件
“秀才”带兵
1911年8月25日,武元甲出生在越南广平省(今平治天省)地主家庭,祖籍在广平省丽水县安舍村。是南越伪总统吴庭艳的同乡。武元甲从小就在法国统治下的学校接受殖民主义文化教育。
1926年,武元甲参加了新越革命党,参加了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学生运动,学校将其开除。从那时起他便成为法国殖民当局眼中的“危险分子”。1930年殖民当局再次将他逮捕,遣返其家乡进行管制。不久后,武元甲进入河内大学历史系,他一边靠打零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一边积极地从事政治活动。他的学习始终名列前茅,并获得法学学士的学位。毕业后,他在一所中学里任历史老师,在升龙中学当过历史教师。
1936年,在国际反法西斯潮流的冲击下,法国组成了有法国共产党、社会党参加的“民主阵线”联合政府。当时,在越南的法国殖民主义者也不得不实行比较民主的“开放”政策,印度支那共产党获准进行公开活动。
1938年,武元甲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他和当时党的公开刊物《消息报》主编长征合着《关于越南农民问题》一书,引起法国殖民当局的注意。
1940年德国法西斯军队攻陷巴黎,在法国成立了以贝当元帅为首的投降政府;印度支那政局也急转直下,法国殖民当局采取野蛮的镇压手段,到处捕杀共产党人;武元甲原配夫人也因参加共产党而被法国殖民当局杀害。武元甲因此被迫逃亡到中国,跟随胡志明、范文同、黄文欢等人在滇、黔、桂一带组织越侨进行革命活动。
1941年5月,武元甲负责越盟总部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就是建设武装力量,准备反抗法国和日本的侵略。
1941年底,日本入侵东南亚。1944年12月22日负责组织“越南解放军宣传队”,三天后在高平省的费克和那银首战告捷,任北祈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越南解放军总指挥。据悉,当时胡志明已任命几位曾经在中国黄埔军校受过军训的越南革命同志(冯志坚、黄文树等人)搞武装斗争,可是他们先后遭敌人杀害,后来不得已才任命这位“秀才”带兵。
指挥越南抗法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武元甲随胡志明进驻河内,日本投降后的第二天印度支那共产党成立以胡志明为首的民族解放委员会(实际上是越南临时政府),并决定从日本侵略军和傀儡政府手中夺取政权。
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胡志明任临时政府主席,宣布越南独立,废除与法国签订的旧约,取消法国在越南的一切特权。
1945年9月,英国军队和中国国民党军队分别进入印度支那北纬16度线南北地区,接受日本军队投降。而法军乘英国军舰9月21日在西贡登陆,23日占领西贡,1946年3月18日进入河内,接着进驻越南北部其他地区,进攻老挝和柬埔寨。
1946年12月19日,法军对越南进行大规模进攻。抗法战争爆发,武元甲被任命为政府国防部部长兼人民军总司令、国家军队和民兵自卫队总指挥,武元甲指挥了7年零8个月的抗法战争。1950年,武元甲已建立起一支包含4个步兵师的正规部队,总兵力达1万人。
越军在进攻战役取得胜利后,为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大力进行运动战,先后发起中游、和平、西北等进攻战役,并协同老挝解放军取得上寮战役的胜利。
在越南争取解放这场战争中刚刚经历了内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私地提供了一切可能的援助。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划下,着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官陈赓将军,尽管他刚刚从朝鲜战场返回,甚至来不及治疗由于美军凝固汽油弹所造成的面部创伤,就开始投入到了帮助越南人民反抗法国的战斗。接着,韦国清将军率领更多的人民解放军教官带着装备赶来支援。
中国共产党人的援助使越南革命起死回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顾问帮助武元甲指挥了边界战役,一举打通中越边界。随后人民军进入中国休息、训练、集结,并且进行重新编组,迅速的补充使人民军战斗力得到了质的加强。
1953年12月起,越南人民军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直接帮助和中国人民大力的支援下,在越西北和西原地区发起战略反攻,并结合老挝和柬埔寨解放军解放中、下寮地区和柬埔寨东北地区,打通纵贯印度支那南北战场的战略交通线。
越南抗法战争历时7年零8个月,歼灭法国军队14万多人,解放了越南北方,结束了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
指挥抗击美军
1954年,越南在奠边府战役取得胜利后,法国被迫签订《日内瓦协议》,以北纬17度为界,越南北方获得解放。《日内瓦停战协议》签订后,美国取代法国殖民者的地位,在越南南方扶植吴庭艳政权,企图进而控制整个东南亚。1960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随后,由各地游击队统一的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武装力量建立起来。
当时武元甲对意大利记者说:“全世界每一分钟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亡,一百、一千、一万、成千上万的人的死亡,为了革命与国家的统一,即使他们是我们的同胞,也算不得什么。”他的抗美决心举世震惊。
1968年美国在越南战场兵力高达54万人。1968年,随着阮志清大将的去世,武元甲开始策划“春季攻势”,这个方案最初由中国制定,但越军总参把这个方案改得面目全非才通知中国。其实这个修改并不好,最后结果也如此,越军付出了巨大代价,只拿下了一些次要的战略据点,虽然南越军队和美国也受到了重创。
超过8万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对南越西贡、顺化和另外90多个城镇和50多个村庄发动了大规模战略进攻。北越这次进攻首次使用了装甲部队,由于出色的伪装能力,这些部队在美军严密的空中侦察下成功地完成了远距离机动,美军和南越军队最初被突如其来的进攻打懵了,但是他们随后立即组织发起了反攻。
尽管北越正规军和越共游击队勇敢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促使他们不顾一切的进攻,但是攻势在敌人的强大火力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在面临一场实力对比悬殊的攻坚战情况下,武元甲明智地选择了撤退。
舆论一般认为“春季攻势”越军获得了胜利,但顺化城中的6万北越士兵尸体和不到200具美军尸体则告诉世人,就算是胜利也只能算是惨胜。战斗结束以后,双方都宣布自己给对方造成了巨大损失。事实上,作为攻击一方的北越正规军和越共游击队收获很小———它本来的战役目标几乎没有一个实现。
1969年11月美国空军轰炸老挝境内胡志明小道。1972年3月,武元甲以为南越部队已经不足为惧,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北越军事力量,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复活节攻势”。但是在美军强大的海空优势下,北越的“复活节攻势”以失败告终,损失逾10万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职,由文进勇接任。“复活节攻势”使美国意识到战事已不可为,开始决定摆脱深陷日久的泥淖。
文进勇大将指挥的“胡志明”战役大获全胜,西贡解放的消息传到河内总司令部———武元甲迎来了一生中最为激动的时刻,他在以后回忆道:“总参谋部的同志们紧紧拥抱着我们和在场的战士们。我们都哭了(这是人生的宝贵时刻)本世纪最长的战争结束了。”
1973年1月27日美越签署停战协定,美军开始全面撤退,1975年4月30日,越南人民军解放西贡。这场全面攻势的规模给华盛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开始转而反对在越南进行规模更大的卷入,同时,越南人民的革命斗争使美国在全世界名誉扫地,美国国内的反战浪潮也达到顶点。
因亲华遭排斥
上世纪60年代,武元甲两次访问苏联,看到了苏军的现代化机械部队,很受震动。回到越南后就说中国的经验过时,以后主要要搞机械化之类的话,让胡志明很生气,一怒之下安排武元甲“修养”了两年多,直到武元甲向胡志明承认错误并表示忠心后才复出。
1969年,胡志明去世之后,武元甲失去了最大的靠山,越南党政军大权逐渐被黎笋集团把持住,而黎笋则是一个亲苏而又极端反华的人。经过一系列政治斗争后,黎笋在越南党政军里安插了大量的亲苏势力。但由于有武元甲、黄文泰等将领撑着,大体上还是保持了亲华与亲苏的平衡。
但1972后,武元甲因“复活节攻势”的失败,实际上被解除了军事指挥权,而由文进勇替代。此后武元甲虽然一直担任着越南的国防部长,但其实在军内一直走下坡路。
武元甲大将在遭到胡志明的批评后,对苏联一直很警惕,对黎笋完全倒向苏联一直颇有微词。原来武元甲和黎笋两人的个人关系很好,但从1974年前后,两人之间就出现了问题。后来1975年两越统一后,华侨开始受到不公平待遇,武元甲对此很不平,公开指责黎笋“太霸道”。
1978年前后,中越两国分歧越来越大,一场危机就在眼前,武元甲提出要“和中国同志缓和矛盾”,再次遭到黎笋的批评,武元甲大将因此也被暂停行使国防部长职务,由文进勇大将代理。1980年,中越两国刚打完仗,关系下降到了冰点。黎笋也对武元甲再下狠手,解除了其已经担任了30年的军委书记的职务,由自己亲自担任,并正式任命文进勇为国防部长、兼军委第一副书记,第二年,任命黎仲迅为总参谋长(1981年)、军委常委,取代了武元甲大将的政治盟友黄文泰大将。
1981年,武元甲大将在政治局公开反对黎笋入侵柬埔寨的政策,这在政治局里是唯一一个公开反对黎笋的,也只有武元甲大将有和黎笋较量的胆量,也只有他有这个资格。此后,武元甲大将又在公开的场合说越军在柬埔寨“前途不光明”,这对黎笋反华集团的威望打击是很大的,但武元甲付出的代价更大,1982年,他被踢出了政治局,只保留了副总理的空头衔,直到1986年越共六大才退休,从此开始了政治上的休眠。
1986年,铁杆亲苏的黎笋去世,中间温和派的阮文灵上台,加之一直在黎笋反华活动中保持沉默的“亲华派”人物长征开始重新出山掌权,中越关系开始出现缓和的迹象。而当时已经“赋闲在家”的武元甲找到当时的总书记阮文灵,告诉他自己愿意为中越关系的恢复发挥作用。
1990年,武元甲作为越南政府代表,出席了在北京举办的亚运会,在开幕式上,武元甲身着大将军衔的军礼服,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武元甲在北京期间,会见中国国家领导人,为中越关系的改善作出了他个人的巨大努力,第二年,中越关系就恢复了正常。
逝世
2013年10月13日,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总理阮晋勇、国会主席阮生雄在首都河内为武元甲大将扶灵送葬。数十万人站在路旁,向武元甲的遗体做最后告别。越南前党政军领导人、人民军缔造者,人称“奠边府之虎”的武元甲大将2013年10月4日去世,享年102岁,他在越南受尊敬程度仅次于胡志明。
⑸ 关于武元甲的生平是怎样的
武元甲,现代游击战争的高手,打败了日本、法国、美国的入侵者和自己国家的“敌人”,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赢得了独立和统一。他的军事作战体系一直影响着发展中国家,他们把他的理论看做是战胜强大敌人的方法和范本。
关于武元甲的生平,特别是关于他早期生活的许多“记载”一直都是模模糊糊、不甚明了,就像被故意虚构的神话传说一样。根据大多数可靠资料的记载,他的出生日期可能是在1912年,出生在广平省,地处当时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的安南地区。尽管武元甲后来声明他出自于一个农民家庭,但很显然他的父亲的确是一个下层阶级的保守学者。武元甲在顺化和河内都上过学,后来成为一名历史老师。还有迹象表明武元甲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律师,可他获得政治学与法学博士的说法却没有被证实。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武元甲一直在学校里做老师,同时参加了许多革命运动。1934年他加入共产党,1936年参与建立民主阵线联盟。武元甲一直是军事历史的忠实读者,并崇拜拿破仑一世。
1939年法国宣布共产主义为不合法,武元甲和越南同伴胡志明逃往中国,在那里得到了毛泽东关于开展游击战争的指导。1941年武元甲与胡志明及其他民族主义者组建了越南独立同盟,1944年回到越南反抗日本与法国维希政府的占领统治。1945年日本投降同盟国,武元甲随胡志明利用有利时机夺取了河内政权,并担任国防部部长和军队总司令。然而法国殖民者再次入侵越南,武元甲与胡志明离开了政府,率领越盟军在丛林中向敌人展开了游击战。武元甲对越南独立的战斗热情还因为他对法国的仇恨,法国人曾囚禁并(或)杀害了他的前妻、孩子、父亲、两个姐姐及其他的家人。
在接下来的八年当中,武元甲发展完善了战术战略,最终战胜了法国,后来又陆续打败了美国和越南南方的敌人。他在胡志明的支持下,制定了获得独立的三部曲计划。第一阶段,武元甲将率领军队展开游击战和恐怖战,争取控制尽可能多的人口;第二阶段,巩固游击队力量,并将其编入正规军进攻孤立无援的法国政府前哨;最高潮的第三阶段是利用大规模军事力量完全控制一个地区,允许并鼓励平民百姓起来反抗法国支持革命。
武元甲在余下的军事生涯里一直成功地贯彻执行前两阶段作战阶段,但对于之后的第三阶段计划却只执行了一次。在反法战争中,武元甲率领越盟军获得了许多小规模战役的胜利。只要不被法国人拖入正规战,越盟军都会取得胜利,1950年武元甲投入极大的战斗热情执行了第三阶段计划,常规作战,在河内附近的红河河谷与法国军队展开激战。然而武元甲遭到了法军致命性的打击,战役失败了,他再一次撤退至丛林山谷,恢复执行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作战计划。
红河谷战役失利后,武元甲冷静地认识到,共产主义军队将会比法国人以及后来的美国人和南越人能更长时间地承受失败来赢取胜利。武元甲确信了在未来的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他的军队将不得不面对战斗和无数战友的牺牲,直到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接下来的三年之中,法国军队一直试图引诱武元甲能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斗。1953年11月法军最终在河内以西二百英里的奠边府河谷建立起了一连串的作战前哨基地,这即使是对于很有耐心的武元甲来说也是个无法抗拒的目标。法军相信群山的包围可以掩护他们偏僻孤立得只有空军才可以增援的防御基地,希望能借此诱惑武元甲将军队聚集起来,决战于河谷谷底。
法国军队如愿以偿地让这场决定性的战役打响了,然而战事却没有如他们计划中的那样发展。武元甲是个聪明的后勤学家,他将部队分为火炮团和专门的防空武器团,这些武器中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和苏联提供的,它们满满地架在高山上,俯视着下面的法国驻军。数千名越南士兵骑着脚踏车运输大量的军需用品,为这场长期的包围战做贮备。
武元甲集合了七到八万的兵力,在两百门重火力大炮的掩护下向法国的一万五千驻军发起了攻击。因为受到了越盟军的火力阻碍,法军只供应上了少量军需品,再加上天气的原因,法国军队撤退至他们的内部据点,而越盟联军则穿过了地道和战壕在优势炮火的掩护下向法军的内部据点挺进。1954年5月7日,法国宣布投降,最初带来的军队中有五千人战死,一万人投降,其中还有五千人受伤。越南的共产主义军队估计伤亡了二万五千人,可武元甲却取得了他第三阶段战争的胜利。法国人离开印度支那联邦的时候经谈判将越南北部划归胡志明和武元甲的共产主义政权。
1959年武元甲和北越政府开始支持越南南部共产主义者(越共)的游击战争。武元甲继续推行他的三部曲作战计划,合理展开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几次成功地战胜了军事力量优越自己的南越与美国的联军。只要武元甲保持良好的耐心与敌军周旋,他在战争中就会非常顺利。然而1965年,武元甲的北越军队却在大南山谷第一次遭遇美国军队的抗衡。在几次大的惨败之后,越共军队跨过国界逃至邻国避难。
武元甲再次试图展开第三阶段作战计划,1968年进行了春节攻势,并计划在溪山发动奠边府那样的包围战。但在不到六个星期的时间里,南越与美国联军几乎歼灭了越共军队,使北越军元气大伤。武元甲重新恢复使用了前两个阶段的作战计划,北越军队逐渐瓦解了美国人对卷入这场战争的支持,直至美国撤出了大部分兵力。1972年,武元甲再次恢复第三阶段作战计划,发动了复活节攻势。南越军队在美国空军力量的支持下再一次粉碎了越共军队的进攻。由于战争的损失过于巨大,共产党将武元甲调离了战争司令部,并让他返回河内担任国防部部长。1975年,越共军队最终打败了南越军并将其统一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他们利用了武元甲的战术,却没有让他继续指挥作战。
作为一个军事领导人,武元甲虽未接受过任何正规的军事训练,但他证明了自己是能够战胜具有强大优势的敌人的。他的战术思想简单朴素,对属下的军官们给予充分的自主权。最终,他的“必战则战,必死则死”意志使他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统一了自己的国家。在越南国家内部,武元甲至今都被人们称为“国家的财富”,而在世界范围内他又是一个游击战争的高手。武元甲军事生涯中所取得成功给军事行动与政治事件的决断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尤其在美国,他们将每一次军事部署都要与变成“另一场越南战争”的可能性进行对比。
⑹ 【历史】武元甲是哪国人
越南
武元甲(越南语:Võ Nguyên Giáp,1911年8月25日-2013年10月4日),是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越南人民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越南人民军大将,曾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越南政府副总理、越南国防部部长等职。参与指挥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和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及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功臣,号称“红色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也曾拥有相同称号)。
⑺ 越南的武元甲为什么被西方称为红色拿破仑
1938年,武元甲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今越南共产党),成为领袖胡志明的追随者。
1940年法国在纳粹德国闪击下迅速溃败,9月,已夺取中国南方的日本军队进入越南,在客观上为越南革命者打开新的斗争形势。1941年,越南各抵抗运动决定以共产党为主体,组建“越南独立同盟会”(简称“越盟”),领导抗日抗法游击运动。
三年后,胡志明和武元甲在高平省原平县的一个林区里将队伍整编为“越南解放军宣传队”,越南人民军的前身,后来河内政府还把这一天定为越南建军节。几天后,武元甲和33名独立战士手持铁刀和古老的火绳枪袭击了两个孤立的法军哨所,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日本濒临崩溃前夕,胡志明和武元甲领导下的越盟军揭开起义序幕,随后,越南民主共和国在河内成立。
1946年,刚刚战胜纳粹德国的法国不甘心失去印度支那,决心以武力恢复原来的殖民秩序。
刚开始时,由武元甲指挥的越盟军被法军打得东躲西藏的。到1947年,法军攻陷河内,越盟军被迫重返丛林,回到游击战争状态。据说,武元甲像野人一样整整四年迁徙于越北山区,他和同伴们穿着用汽车轮胎制作的胶鞋,吃着树皮和草根,时刻都要提防由前纳粹党卫军组成的法国外籍军团猎杀队。但他没有气馁,后来回忆那段经历,武元甲只是幽默地说,最累的差事不过是洗碗。
1949年新中国成立,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政权,答应向越盟提供援助并派遣军事顾问团。第二年,武元甲已在越北地区建立一支含4个步兵师的正规部队,每个师下辖4个团,每个团下辖3个营,总兵力达1万人。其后勤供给主要依靠在当地征募的一支庞大的农民队伍。
这年秋天,武元甲认为自己的力量已很强大,足以向法国远征军及新近成立的越南国民军发动进攻。
奠边府战役
奠边府是越南与老挝交界处的一座小镇,从战略上看,如果要在北越找到一个能控扼中越老三国边境的战略据点,那就唯有奠边府。
1953 年5月,法军制定了以奠边府为基地,准备在18个月内歼灭北越军主力,夺回战场主动权的计划。
越军为粉碎法军企图,遂决定对奠边府实施进攻,由武元甲任前线总指挥,实际策划、指挥整个战役的是以韦国清为团长的中国军事顾问团。越军解放莱州后,先后集结4 个步兵师(欠1团),1个炮兵师及其他兵种部队共4万余人,从南、北合围奠边府,然后向奠边府法军发起攻击。
法军在占领奠边府谷地之后的三个月中,曾多次主动出击。法军也曾派出一支部队协助莱州的泰国守备部队撤离。此外,为了获取情报、骚扰敌人和破坏敌运输线,法军还使用各种武器对敌纵深实施猛烈袭击。但因为空中补给困难或遭敌人伏击,法军多次失败,损失惨重。
到了第二年1月,奠边府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军事价值。由于北越军正在收缩包围圈,以全面进攻吞掉这块“诱饵”,法军派更多的部队增强防御力量,但这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1954年3月,武元甲与中国军事顾问团冷静分析,决心把法国人醉心的“中心开花”变成“瓮中捉鳖”。
13日早上,武元甲集中四个师的优势兵力,并用战前秘密运上山岭的重炮猛轰法军阵地,刹那间许多未及隐蔽的法军被炸得血肉横飞。
经过近两个月的血战,被越军围在狭小山谷里的法军放弃抵抗,再也无力进行战争的法国不得不与越盟签署日内瓦协议,双方以北纬十七度线为界停火。
后来,武元甲还参与指挥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及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成为功臣,号称“红色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