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为什么越南人喜欢中国的大红枣

为什么越南人喜欢中国的大红枣

发布时间:2025-10-08 09:06:16

① 什么是越南人嚼槟榔的习俗

嚼槟榔是东南亚许多国家和民族,特别是越南的京人、岱人、傣人、埃迪人的一种特殊嗜好。

槟榔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属棕榈科植物。有红槟榔、白槟榔两种。

白槟榔的果实大,白而硬,嚼时必须把它切成小块,每次嚼一块。

红槟榔的果实橙红色,像红枣一般,小而软,每次可嚼整粒。

嚼槟榔有消积、行水、杀虫、麻醉等作用,并对牙齿起到保护作用。嚼时,用蒌叶包上一点石灰或砚灰,然后放入嘴中与槟榔同嚼,使槟榔起化学作用,变出血红色的汁液,吐出渣子,咽下汁液,会使人陶醉,产生一种昏昏然的感觉,久嚼成瘾,如抽烟、喝酒一样。他们多在饭后嚼,待客、送礼尤不可少。今越南京人还把槟榔子当做信物,无论求婚、请客,均送给对方一颗槟榔,如汉族的请柬。

嚼槟榔还有另外一种意义,长期的咀嚼,人的牙齿便被染成漆黑的颜色,这就是我国古籍所说的“漆齿”或“黑齿”,并由此称这些民族为“漆齿蛮”或“黑齿蛮”。这些民族也自以“漆齿”、“黑齿”为美观。

② 外国国家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新加坡
柑橘是必购年货。新加坡华人在拜年时,一定用一个精致的小纸袋装上两个柑橘作为贺年礼,以表达“大吉大利”、“两粒黄金”和“好事成双”的多重祝福。“红包”本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今年“红包”将被“金包”代替。因为金、蓝、黑和白被认为是今年新加坡的吉利色,而华人不喜欢在春节用素色,所以多选金色。
马来西亚
华人中有20%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徒,而他们也过春节。为此,教堂大年初一开放,供这些教徒做弥撒,教堂还允许华人的舞狮队到教堂舞狮,象征兴旺发达。在正月十五,未婚男孩向未婚女孩抛苹果,而女向男抛柑橘,希望未来找一个如意郎君或温柔女孩。
伊拉克
为数不多的华人们喜欢吃从底格里斯河里打捞上来的螃蟹,可伊拉克本国人因为不知如何下嘴,不吃螃蟹。哈尼店的伊拉克老板一般只进少量的螃蟹,如果赶上哪家中国公司来人多,或是使馆举办活动采购,这家小店的东西就会被抢购一空。所以,要想在节日里能保证吃上螃蟹,就要隔三差五到这家店逛逛。然而,美国的部分华人却在春节忌吃螃蟹,因其有横行霸道或不行正路之名,可见同宗、异地文化的差异。
美国
每逢春节,纽约标志性建筑帝国大厦上的1327只彩灯就会一改往日美国星条旗的红、白、蓝三色,亮起华裔喜爱的红色和金色,表示对中国农历新年的祝贺。这一形式至今已延续了6年。
加拿大
由于当地中餐文化的兴盛,许多华人都选择在餐馆吃年夜饭,然而在饭桌上,有两种习惯是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演变而来的:一个是人们交谈大都轻声细语,少有高谈阔论,另一个是个人饮酒随意适量,少有酩酊大醉。
澳大利亚
春节正逢盛夏,民间便以龙舟赛作为春节庆典活动的压轴戏,往往能吸引数十万观众。此外,墨尔本有世界最长的巨龙,长150米,有100多年的历史。每年春节,200多名健壮的澳洲人和华人扛着这条巨龙走街串巷,喜庆至极。
北极
2002年2月16日,我国第一支纯粹民间性质的北极探险队飞向北极,并于除夕在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的朗伊尔城举办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国人极地春节联欢晚会,在极地燃起了红红的中国火焰。
印度:饿肚子
印度人在新年这天实行禁食,从凌晨直到午夜。过了午夜,各家才品尝准备好的饭菜,互相祝贺新年。

法国:存酒喝光
法国人有一种迷信,认为除夕家中有剩酒,来年会交厄运。只有干干净净,才能迎来一年的好日子。因此,他们宁可喝得酩酊大醉,也要将家中的酒喝个精光。
波兰:吃青菜
波兰少女在过新年时,要穿上特色的兔行衣服吃青菜,据说吃了青菜会事事顺心如意。
巴拉圭:不食烟火
南美洲的巴拉圭人将年终的最后5天定为“冷食日”。这5天,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都不动烟火,只吃冷食。新年零时钟声敲响后,才能开始点火烹煮佳肴,大摆宴席欢度新年。
马达加斯加:忌吃肉
在马达加斯加,新年以前7天时间内不准吃肉,要到除夕晚餐,方可吃些禽类。元旦这天,夫妇要向双方父母赠鸡尾,表示尊敬;向兄弟姐妹赠送鸡腿,表示关心和友谊。
越南:禁止喝汤
越南北方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除夕夜要到平日取水的地方烧香、磕头,并打一桶水煮年夜饭。煮好后,先祭奠祖宗,然后全家吃年夜饭。吃这顿饭的时候,绝对禁止喝汤。他们认为,喝了汤,种下的庄稼就会受涝。
匈牙利:忌食飞禽
匈牙利人除夕夜不吃禽类,因为他们认为吃鸡、鸭、鸽等飞禽,来年的幸运便会飞走。他们在新年送亲友的礼物,大都喜欢礼物上有打扫烟囱工人和小肥猪的图形,打扫烟囱当然是除旧的象征,胖乎乎的小肥猪,令人喜欢,含意也喜欢。人们在形象上尊重小肥猪,但实际上又是另一回事了,因为他们新年的传统食品是油炸小乳猪,那是要拿小肥猪开刀的!
保加利亚:打喷嚏得牛羊
你若在保加利亚人家吃年夜饭,一定要打喷嚏,这样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当地习俗认为,第一个打喷嚏的人会给全家带来一年的幸福。于是主任走向自己的农场,将自己首先看到的第一只羊,第一头小牛,或第一匹马驹牵过来,送给第一个打喷嚏的客人,这个喷嚏打的多么值得啊!
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蒙古: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以示庆祝。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既紧张激烈,又喜庆欢乐。
阿根廷: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

③ 外国人吃粽子吗和中国是否一样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但在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越南人爱吃粽子

他们吃的粽子是用芭蕉叶包裹的,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他们认为,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节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袜绝前,五谷丰登。

缅甸人爱吃粽子

他们爱吃粽子,但不是和端午节联系在一起的。粽子是有糯米作主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扑鼻,令人陶醉。

柬埔寨的粽子

柬埔寨宏册的粽子称为"布袋粽",它不用植物叶包裹,而是取一个布袋,将糯米、赤豆、红枣等一层隔一层地塞满布袋,然后扎紧口袋蒸热。食用时剥去布袋,用刀切着吃。

泰国人包裹的粽子

泰国人包裹的粽子个头小如鸡蛋,因为是用绿色粽叶包裹,所以,蒸熟后呈淡绿色,味道十分清香。

日本包裹粽子

在日本,人们包粽子不是用粽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其粽子的形状也与中国的不同,他们习惯于包锤形粽子。

朝鲜的粽子

朝鲜的粽子被称为"车轮饼"。人们把鲜嫩的艾叶煮后捣碎,掺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车轮形状,吃时味道可口。

菲律宾包长粽

菲律宾人喜欢包告清长粽子,风味与中国江浙一带的粽子不同。粽子还是菲律宾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印度尼西亚的粽子

印度尼西亚人对粽子馅特别讲究,常用鲜肉末加香菇、葱做粽馅。吃时香滑可口,多吃不腻。

④ 关于粽子的常识

1.端午节吃粽子有哪些讲究
端午也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2.吃粽子有什么讲究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在端午节,哪家不买上几个粽子,全家团圆吃上一顿?不过,这吃粽子也是一门学问,吃多了吃坏了对身体反而不利,还影响了大家过节的情绪。 替代材料减热量 粽子的营养主要是以热量为主,其次为蛋白、脂肪与碳水化合膳食纤维;若以20岁成年男女一天所需的营养来说,粽子的热量大多偏高,纤维普遍不足,量少为宜。

包粽子时,最好选用符合“三少一多”(少油、少盐、少糖、多纤维)素材,调味少一点,或尽量以后腿肉或蒟蒻取代五花肉、以板栗取代蛋黄,加入胡萝卜配色,增加粽子的纤维质。或者可以将糯米混加“五谷米”,增加粽子的纤维。

另外,制作豆沙粽时,建议以植物油取代猪油,可降低粽子的热量。 一般来说,肉粽所含的热量较多,每个约含450至600大卡热量;碱粽因体积较小,相对热量较小,热量在未蘸糖前约为100至120大卡;特别要注意的是,豆沙粽除了砂糖或蔗糖含量较高外,多以猪油炒过,每个热量约含500至600大卡,热量在粽子王国中数一数二,在食用中要特别注意。

多吃果蔬助消化 众所周知,粽子是糯米制品不易消化,很多人在食用以后都有胃饱的感觉。所以建议节日前后,千万不要餐餐吃粽子,或只吃粽子忘了其他种类食物如青菜和水果的摄取,这样容易造成便秘。

如果感觉肠胃不适,来一碗清淡汤,如冬瓜、竹笋、丝瓜汤等,最后再来一些水果,以增加纤维质的摄取,使得营养达到均衡。 吃粽子时,很多人喜欢就着番茄酱、甜辣酱等酱来改善口感。

但是这些调味料都含钠比较高,对高血压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十分不利。 如果家中有小朋友,不妨将多油肉粽改为清淡鱼粽或鸡肉粽,增添五谷糙米增加纤维量,在做法上可先将五谷糙米煮熟,然后将鱼肉与鸡肉包入粽内,不需太长的蒸煮时间,又可保有内馅的鲜美,高蛋白的健康粽相当适合发育中的小朋友食用。

对于口味稍重的人,可以自行制作风味独特的咖喱粽,也就是将内馅的米不以传统方式炒煮,而是改以咖喱调煮,其他内馅也比照咖喱饭的做法,换成咖喱为主要调味材料。 推荐一种中药高纤素食粽,内馅全以素食材料,加上以黄芪、陈皮等补身的中药材浸泡内馅的高纤米料,然后再以浸泡的含有中药材的水来蒸煮米料,不但卜模爽口型空缓低热量,融入米馅内的中药,还可以有强身之用。

慢性病患者莫犯馋 慢性病患者不必完全不吃粽子,只要控制好分量就可以了,一般来说,一次最好不要吃超过两个粽子的量。 糖尿病患者平常早已被告知要少 *** 致糖食物,所以湖南甜粽并亏陵不适合食用,而碱粽虽然热量较小,但是糖尿病人应注意不要蘸糖吃,必要时可以用代糖取代。

除糖分外,也要小心主食分量,若是以一餐一碗饭的人而言,一个台湾粽的主食分量就相当于一碗饭,加上配料的肉类,其实就已经相当于一餐所需的分量;若是食用裹蒸粽,更要拿捏好分量。 至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潮州粽或南部粽等调味较少的蒸粽,因为北部粽与裹蒸粽的馅料经过腌制调味,对于需要限制钠量的高血压患者就较不适合; 高血脂患者,对于上述所提油脂含量较高的潮州粽,不管甜咸,一定要特别注意,而南部粽的花生与花生粉也是属于高油脂类,最好也不要食用。

痛风患者如果发现裹蒸粽内包有鱿鱼、干贝、鲍鱼等高价食材或台湾粽包有香菇时,千万要特别小心,以免痛风上身。 世界各国的粽子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然而,在国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习俗。

日本人在过节时所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粽子的形状与中国不同,普遍将粽子包成锤子形状。 缅甸人也喜爱吃粽子,但和端午节没有什么联系。

他们是用糯米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馅,这样做成的粽子酥软、甜滋滋的,吃时香味扑鼻,令人回味无穷。 越南人在端午节吃方形咸粽。

这种粽子是用虾、瘦肉、鸭蛋黄、红豆做馅,颇具闽粤风味。 还有一种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团,将椰丝、红豆或绿豆馅塞入粉团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后沾上蜜汁或砂糖吃。

新加坡人都很爱花,每当有客人来访时,主人都会送上几束花,且还会端来花汁浸染的粽子请客人来品尝。这种花汁粽子是用绿叶包成多角形状,只有鸡蛋那么大小,展开绿叶后,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绿色的米粉精而成的,色泽诱人,吃起来味道清香可口。

马来西亚,人们所做的粽子与广东一带的粽子有点相似,除了较常见的鲜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种外,还有豆沙和椰蓉等几种粽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 印度尼西亚人对粽子馅要求特别讲究:有猪肉馅、牛肉馅、鸡肉馅,有腊肉馅、火腿馅,还有广味香肠馅、虾肉馅、鱼肉馅。

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叶诱人的香气,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菲律宾粽子是长条形,风味与中国浙江一带的粽子相同。

粽子是菲律宾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物。 泰国人在每年4月泼水节或7—9月雨季时吃粽子。

泰国粽子以甜味为主,包粽子前,先将糯米泡在椰汁,使之具有椰味清香。 粽子馅用椰子、黑豆、芋头、地瓜等做成,外形小巧精致,泰国粽子有蒸、烤两种吃法。

哥斯达黎加的粽子用一种经过特。
3.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食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者,初也,五为阳数,故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还有丰富的食俗。 吃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

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

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吃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

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

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

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 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

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

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

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

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

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吃薄饼 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4.端午节知识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

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

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过去端午节还有躲午的习俗,此种习俗源于一 种信仰,即:五月为“ 恶 月” ,瘟疮蔓延,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于是日将未满周岁的儿女带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脱灾祸,故称躲午。这无疑是古代科学不发达而产生的观念,因为五月酷暑将至,蚊虫滋 生,在没有医疗卫生设备的民间,容易发生传染病,遂给人们带来一种恐惧心理,于是产生躲午习俗,如今这一节日的一些古 *** 俗已经随着社会变迁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仍然流行 。
5.端午节的小知识
关于端午节的小知识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别称。 端阳节:五月正是仲夏,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 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有“解粽节”之称。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6.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什么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清干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 *** ,玲珑夺目。

⑤ 外国也有中秋节吗

没有。

中秋节海外走俏,中国味全球飘香。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提高,越来越多外国人开始了解中国,了解中国节。对美国人来说,春节和中秋都是他们喜欢的节日。

他们喜欢中秋节那令人垂涎欲滴的月饼,和中秋节的美丽传说。在吃月饼的同时,越来越多世界人民知道了嫦娥的故事,还有桂花树、砍树的吴刚,甚至知道广寒宫。

(5)为什么越南人喜欢中国的大红枣扩展阅读

中秋,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节俗丰富,贴近人民生活的本性,体现人与自然协调的理念,是全球华人共享的传统大节,是创造与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周期复现的形式,强化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意识。

同时中秋还是东亚多数国家共享的节日,中秋节日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因此,将中秋作为秋季大节,并给社会假日,让人民有时间、有闲暇来品尝秋天丰收的成果,这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行、经济活动的开展,都有着现实的积极意义。

⑥ 春节都干什么

说到春节要干什么当然要从春节前的准备开始啦。在春节前夕小朋友们放假的时候我们要带着自家的小朋友们去逛街给自己和孩子买新衣服穿,新的一年新的模样。女生可能会更倾向于做一个新的美甲、种一个睫毛、烫一个好看的头发,而男生则更多倾向于剪一个新发型。买完新衣服就要开始准备买年货了,家里的碗筷、过年吃的糖果、水果、麻花、坚果、瓜子花生等等。此时也要挑选过年要贴的对联福字了,准备过年的时候张贴出来。备完年货之后就该将家里都擦一遍,尤其是窗户,还要扫房,将家里的旧衣服洗干净,新的一年一切都是新的。有的地方还要提前炸东西,在炸东西的时候是不允许说话的,这是一个习俗。到这里春节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了,可以期待除夕的到来了。

接下来就是除夕夜了,在除夕夜当晚,大家拿出零食、瓜子花生、水果,一起观看中央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讨论着小品的搞笑程度,今年都取得了哪些成绩等等,都会是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的话题。在将近十点多会开始准备晚上要吃的饺子馅料和面团了,大人们这个时候就要准备开始包饺子了,小朋友们往往喜欢伸手要一个面团,在旁边捏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非要和大人们包的饺子一起煮才好。有的家里在包饺子还会悄悄的在饺子里放上洗干净的硬币,谁要是吃到了硬币别提多开心了。在吃饺子之前大家还会放烟花,放爆竹。吃过饺子之后应该还不到十二点,在除夕夜这天要守岁坚持到十二点,但小朋友们往往坚持不到十二点,吃过饺子之后便睡下了。在距离十二点到来十秒时,我们都会在心里一起默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除夕夜过后的初一到初五便是大家走亲访友的日子了,大人和小朋友会穿上新买的红袜子喝新衣服,见到路过的熟人都会道一声新年快乐。小朋友们见到长辈时会跪下磕头并祝长辈新年快乐,长辈们一般都会拿出红包给小朋友们。

到这里春节也基本结束了,大家也就开始新一年的生活了。

⑦ 越南人,过不过中秋节

越南人过中秋节。

中秋节也是越南儿童的一个节日。当晚,孩子们聆听关于阿贵的传说,去看舞狮,有的还得到父亲给他买一个用来舞狮的狮子跟朋友们一起玩耍。 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鲤鱼灯出游玩耍,还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

(7)为什么越南人喜欢中国的大红枣扩展阅读;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越南人喜欢中国的大红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多少个省市区 浏览:197
放什么鱼让印尼虎变明 浏览:356
美国可以打伊拉克为什么不打伊朗 浏览:390
印度横河通哪里 浏览:467
意大利护照哪个是姓哪个是名 浏览:1003
明天东京奥运会中国队还有哪些夺金点 浏览:175
伊朗什么东西最好 浏览:242
欧码40的中国码是多少 浏览:859
英国原来有多少个殖民地国家 浏览:443
英国卫裤有什么缺点 浏览:661
中国有多少贸易港 浏览:737
越南红木为什么中空 浏览:634
意大利以casan开头的城市有哪些 浏览:56
中国革命战士都有哪些 浏览:601
为什么越南人喜欢中国的大红枣 浏览:437
越南男女结婚年龄差多少 浏览:141
印度女孩怎么出门 浏览:371
越南牡丹slim多少钱一包 浏览:552
伊朗的大巴扎是什么样的 浏览:497
伊朗是怎么把美国的无人机弄下来的 浏览: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