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披萨发源地
第一种说法:比萨饼来源于中国。当年意大利着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时最喜欢吃一种中国北方流行的葱油馅饼。回到意大利后他一直想能够再次品尝,但却不会烤制。一次,他同朋友们在家中聚会,其中一位是来自那波里的厨师,马可·波罗灵机一动,把那位厨师叫到身边,如此这般地描绘起中国的香葱馅饼来。那位厨师也兴致勃勃地按马可·波罗所描绘的方法制作起来,可忙乎了半天,仍无法将馅料放入面团’中。此时已近下午两点,大家饥肠辘辘。于是马可·波罗提议:索性把馅料放在面饼上吃。大家吃后,都齐声叫好。这位厨师回到那波里后又做了几次,并配上了那波里的奶酪和作料,没想到大受食客们的欢迎,从此“比萨”就流传开了。但这只是一种传说,没有确切证据。
第二种说法:Pizza”即比萨饼,是意大利(Italy)的着名食品。传说,当地有一位母亲,因家里贫困,只剩下一点点面粉(flour),正在为给孩子做些什么东西吃而发愁。邻居们得知后,凑来了一点西红柿(tomato)和奶酪(cheese)。这位母亲就将面粉和成面团烙成饼,将西红柿切碎涂在上面,再把奶酪弄碎撒上,然后放在火上烤,就成了香喷喷的比萨饼。如今比萨饼为世人所喜爱。
第三种说法:披萨最早源自于早期的希腊, 他们最先烤一个很大又平又圆的面包,并将橄榄油、香料及马铃薯放在上面,而在当时蕃茄并没有被作为食材使用„十八世纪时在意大利演变出我们现在看到披萨的形式,但仅只有面皮,并无任何食材,所以被称为”PIZZAS”,在意大利文的意思就是 ”扁平的面包”。大约1889年,玛法丽塔王后与昂柏尔托国王于巡视其王国时,在巡视过程中看到很多平民都在吃很大很平的饼,就叫其侍卫去带给他一块这样的饼,由于皇后很喜欢这样的饼,并且决定要列入她的每日饮食中。披萨师傅艾司颇锡托应邀为皇后烘制披萨,特别制作了一个上面有蕃茄、起司及新鲜的萝乐(和意大利国旗的红白绿颜色相当),结果成了皇后最钟爱的披萨,就成了意大利的饮食传说,就叫玛法丽塔披萨,这个传说就流传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并传颂于全世界二次大战后披萨流传到欧美各国„
⑵ 比萨位于意大利哪里的
比萨(Piza)本身就是一个城市,位于意大利的中西部。往东约86公里就是意大利的着名城市佛罗伦萨。
比萨斜塔的坐标是:43 43 23.80 N,10 23 37.87 E。在Google Earth上可以看得很清晰。
⑶ 意大利比萨地点
比萨城(Pisa),位于佛罗伦萨西北方向,历史上是个海滨城市。随着陆地的扩展,比萨距海越来越远了,但这并不能使人遗忘比萨曾作为海上共和国威镇八方的历史和它作为联结东西方纽带曾起的重要作用。而且,正因为它的历史,它的建筑艺术,今日,比萨已成为着名的旅游城市。
比萨的名气,很大程度上是受惠于比萨斜塔。该塔竣工于1350年,但是工程早于1174年就开始了。当年,工程进行到第三层时,人们就发现,由于地基、建筑结构等原因,塔身出现了倾斜。于是工程中断了。后来,当政者变了,又延请了新建筑师继续了此工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萨塔的倾斜程度不断增大,目前已达到4.5米,而且倾斜度还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继续增加。
可能正是由于它的斜,和别人不一样,名气应了“歪打正着”,变得越来越大,参观者络绎不绝。
比萨城(Pisa),位于佛罗伦萨西北方向,历史上是个海滨城市。随着陆地的扩展,比萨距海越来越远了,但这并不能使人遗忘比萨曾作为海上共和国威镇八方的历史和它作为联结东西方纽带曾起的重要作用。而且,正因为它的历史,它的建筑艺术,今日,比萨已成为着名的旅游城市。
比萨的名气,很大程度上是受惠于比萨斜塔。该塔竣工于1350年,但是工程早于1174年就开始了。当年,工程进行到第三层时,人们就发现,由于地基、建筑结构等原因,塔身出现了倾斜。于是工程中断了。后来,当政者变了,又延请了新建筑师继续了此工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萨塔的倾斜程度不断增大,目前已达到4.5米,而且倾斜度还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继续增加。
可能正是由于它的斜,和别人不一样,名气应了“歪打正着”,变得越来越大,参观者络绎不绝。
⑷ 请介绍一下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大区
托斯卡纳(意大利语为Toscana)的名称由伊特鲁里亚(Etruscan)演变而来。托斯卡纳是意大利的一个大区,位于意大利中西部,拉丁位于其南,北、东北为阿普阿内山脉与亚平宁山脉所环绕,西、西南滨第勒尼安海,包括马萨、卢卡、皮斯托亚、佛罗伦萨、里窝那、比萨、阿雷佐、锡耶纳与格罗塞托9省。面积2.3万平方公里。人口358.2万(1982)。翁布里亚位于其东、艾米丽亚-罗马涅和利古里亚在其北,西濒第勒尼安海。首府佛罗伦萨。多山地、丘陵,平原分布于沿海与河谷地。海拔2,165米的奇莫内山为最高点。地中海式气候。阿尔诺河与翁布罗内河是主要河流。山区富水力资源,建有大型水电站。有铁、铅、锌、锑、汞、铜与黄铁矿等矿藏,还有世界着名的卡拉拉大理石。全国最繁荣的农业区之一,主产油橄榄、葡萄、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与甜菜。锡耶纳附近蔬菜、水果栽培业很盛,牛、羊与家禽饲养业发达。它经常被评价为意大利的最美好的部分。其首府为佛罗伦萨
在欧洲,托斯卡纳早已享有盛誉,文艺复兴之城佛罗伦萨、海滨小城比萨与着名古城西耶那这三座意大利文明发祥地的美丽城市都是在托斯卡纳区内,佛罗伦萨更是托斯卡纳区首府所在地。
阳光下的蓝天白云,是托斯卡纳最典型的天气。色彩鲜艳的墙壁,深绿色的百叶窗,深红色的屋顶才是这里的标志性色彩。托斯卡纳区拥有最安静、最原生态的生活。那些中世纪的古老小城,恬静悠闲,在大理石的面板上和面粉、被菩提树上杜鹃的叫声唤醒、沿着梯田散步、看看橄榄第一天长出时的样子……这就是托斯卡纳的生活。
⑸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在哪个城市
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
⑹ 比萨是在北意大利吗
算是吧,但是也不是很北边,在正常指的北部(米兰,都灵,威尼斯)和中部(罗马)差不多正中间
⑺ 比萨斜塔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省比萨城。比萨斜塔是意大利的一个地标,建设于1173年的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一个独立式钟楼,在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比萨斜塔从塔顶到地基的高度是五十八点三十六米,塔顶到地面的高度是五十五米,钟楼墙体到地面上的宽度是四点零九米,总的重量大约是一万四千四百五十三吨左右,重心是在地基的上方,大概是在二十二点六米处。
比萨斜塔所在的奇迹广场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群,分别是洗礼堂、牧原、钟楼以及大教堂,它们的外墙是由乳白色的大理石砌成的,各自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又形成了统一的罗马式建筑风格。
⑻ 地球仪上比萨城在意大利的哪个位置
古城比萨位于意大利西北部,是伽利略的故乡
离佛罗伦萨也不过60公里,从罗马出发去比萨大约需要3个小时。
⑼ 比萨是哪个国家的
比萨城
PISA
②意大利中西部城市。临阿诺河,曾是利古里亚海岸港口,现已离海10公里,东距佛罗伦萨68公里。人口10.5万(1982)。工业有金属加工、机械、纺织、陶瓷、玻璃、化学、制糖等;还产大理石与雪花石膏雕刻品。铁路、公路枢纽。设有比萨大学(建于1343年)。多中世纪建筑艺术。着名的比萨斜塔(因奠基不慎,致塔身倾斜)高约55米,塔底直径15.24米,建于1174-1350年;现塔顶南倾已超出垂直平面5.3米,斜度为5°6′。还有罗马式大教堂、博物馆与图书馆等。旅游业发达。比尤特美国蒙大拿州西南部矿业城市。位于落基山区。人口3.7万(1980)。1864年发现金矿后始建。1882年改以采铜而大发展。附近有生产全美国铜产量8%的铜矿山,还产铅、锌、锰。夏季旅游地。比卡兹罗马尼亚东北部城镇。在比卡兹河和比斯特里察河汇流处。人口约1万(1983)。 1960年建有比卡兹水库和列宁水电站。铁路、公路通此。生产水泥和石棉制品。西郊有雄伟壮观的比卡兹岩溶峡谷。东喀尔巴阡山区的旅游中心。
比萨饼
PIZZA
①“比萨”是一种由特殊的饼底、奶酪、酱汁和馅料做成的具有意大利风味的食品,但其实这种食品已经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壁障,成为全球通行的名饮,受到各国消费者的喜爱。但这种美食究竟源于何时何地,现在却无从考究。如今,面对每天由遍及全球的“比萨专家”——必胜客餐厅里烤制的几百万个比萨,大家都自然地认为这是400年前意大利那不勒斯 的面包师傅首创的。
那么到底是谁发明了比萨呢?有人认为,比萨来源于中国:当年意大利着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时最喜欢吃一种北方流行的葱油馅饼。回到意大利后他一直想能够再次品尝,但却不会烤制。一个星期天,他同朋友们在家中聚会,其中一位是来自那不勒斯的厨师,马可·波罗灵机一动,把那位厨师叫到身边,“如此这般”地描绘起中国北方的香葱馅饼来。那位厨师也兴致勃勃地按马可·波罗所描绘的方法制作起来。但忙了半天,仍无法将馅料放入面团中。此时已快下午两点,大家已饥肠辘辘。于是马可·波罗提议就将馅料放在面饼上吃。大家吃后,都叫“好”。这位厨师回到那不勒斯后又做了几次,并配上了那不勒斯的奶酪和作料,不料大受食客们的欢迎,从此“比萨”就流传开了。
据统计,意大利总共有两万多家比萨店,其中那不勒斯地区就有1200家。大多数那不勒斯人每周至少吃一个比萨,有些人几乎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食客不论贫富,都习惯是将比萨折起来,拿在手上吃。这便成为现在鉴定比萨手工优劣的依据之一。比萨必须软硬适中,即使将其如“皮夹似的”折叠起来,外层也不会破裂。
目前,全球最为着名的比萨专卖连锁企业是1958年创办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必胜客。“红屋顶”是必胜客外观的显着标志。在遍布世界各地90多个国家和地区,必胜客拥有12300多个分店,包括在中国的近40家分店,每天接待超过400万顾客,烤制170多万个比萨。
“比萨”饼的讲究
据了解,上等的比萨必须具备四个特质:新鲜饼皮、上等芝士、顶级比萨酱和新鲜的馅料。饼底一定要每天现做,面粉一般用春冬两季的甲级小麦研磨而成,这样做成的饼底才会外层香脆、内层松软。纯正奶酪是比萨的灵魂,正宗的比萨一般都选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钙质及低卡路里的莫扎里拉(Mozzarella)芝士。
制作过程:先将秤好的面粉加上自家绝密的配料和匀,在底盆上油,铺上一层由鲜美番茄混合纯天然香料密制成的风味浓郁的比萨酱料,再撒上柔软的100%甲级莫扎里拉奶酪,放上海鲜、意式香肠、加拿大腌肉、火腿、五香肉粒、蘑菇、青椒、菠萝等经过精心挑选的新鲜馅料,最后放进烤炉在260℃下烘烤5至7分钟。好了,一个美味的比萨出炉了,值得注意的一条是:出炉即食、风味最佳。比萨按大小一般分为三种尺寸:6寸(切成4块)、9寸(切成6块)、12寸(切成8块),按厚度分为厚薄两种。
比萨之所以被人们喜欢,除了它本身美味可口以外,还配有其他小食点缀。例如“必胜客”的比萨就配有奶香浓郁的鸡蓉蘑菇汤、风情香鸡翼、各式烤馅饺、油炸小薯格、自助沙拉吧等等。
⑽ 比萨位于意大利哪里的
古城比萨位于意大利西北部,是伽利略的故乡
离佛罗伦萨也不过60公里,从罗马出发去比萨大约需要3个小时。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中部比萨古城内的教堂广场上,是一组古罗马建筑群中的钟楼。
比萨斜塔于1174年动工兴建,1350年完工,为8层圆柱形建筑,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54.5米,塔身墙壁底部厚约4米,顶部厚约2米余,塔体总重量达1.42万吨。
在底层有圆柱15根,中间六层各31根,顶层12根,这些圆形石柱自下而上一起构成了八重213个拱形券门。整个建筑,造型古朴而灵巧,为罗马式建筑艺术之典范。钟置于斜塔顶层。塔内有螺旋式阶梯294级,游人由此登上塔顶或各层环廊,可尽览比萨城区风光。
建塔之初,塔体还是笔直向上的。但兴建至第三层时,发现塔体开始倾斜,工程被迫停工。塔体出现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土层强度差,塔基的基础深度不够(只有3米深),再加上用大理石砌筑的塔身非常重,因而造成塔身不均衡下沉所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完全是由于建筑师对当地地质构造缺乏全面、缜密的调查和勘测,使其设计有误、奠基不慎造成的。塔停建96年后,又开始继续施工。为了防止塔身再度倾斜,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如,采用不同长度的横粱和增加塔身倾斜相反方向的重量等来设法转移塔的重心。但由于建成的三层倾斜已成事实,所以,全塔建成后,塔顶中心点还是偏离塔体中心垂直线2米左右。600多年来,因松散的地基难以承受塔身的重压,仍然继续而缓慢地向南倾斜。塔基南面已开始下沉。特别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塔已向南倾斜了大约30厘米,斜度达到8度,塔身超过垂直平面5.1米。1972年10月,意大利发生的一次大地震使斜塔受到了强大的冲击,整个塔身大幅度摇晃达22分钟之久,极其危险。幸运的是,该塔仍巍然屹立。这种“斜而不倾”的现象,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使比萨斜塔闻名遐迩。
为了使这座世界闻名的历史建筑物免遭坍塌之厄运,从19世纪开始,人们就对其采取了各种挽救措施。1930年,有关部门在塔基周围施行灌浆法加以保护。意大利政府还于1965年和1973年两次出高价向各界征求合理的建设性意见。有趣的是,正当有关专家选择方案、计划动工时,经比萨大学用高精度电子仪器测定证明,1978年该塔仅倾斜0.027毫米,几乎停止了倾斜。而最近两年,更有改“斜”归正的趋势,已朝垂直方向转回3.15毫米。据专家称,这主要是由于1984年以来该地连续多场大雨,造成比萨周围地面的湿度增加,水分渗入地下,使塔基发生变化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