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蔬菜常见病虫害有哪些
一、蝶蛾类害虫
危害蔬菜者有斜纹夜盗虫、甜菜夜蛾、小菜蛾、纹白蝶等,此类害虫为完全变态昆虫,有卵期、幼虫期、蛹期及成虫期四个时期,成虫自由活动飞翔能力不弱,主要是以幼虫期危害蔬菜植株,防治要点在降低成虫密度,减少幼虫危害程度。田间耕作前可先行全区浸水,可有效防治隐藏于土中之夜盗虫,或者于栽培初期可以用网目16目之阻隔网防止成虫于蔬菜生育初期时产卵于叶上,另一方面配合使用性费洛蒙诱杀雄性成虫,目前已有市售之斜纹夜盗及甜菜夜蛾性费洛蒙可供使用,平均一公顷田区使用两只诱虫器即可有效诱杀,若发现已遭受上述之蝶蛾类害虫幼虫为害,则可适时喷施苏力菌制剂,可有效控制害虫取食,因苏力菌制剂含苏力菌之内毒素,其主要效用为破坏害虫之肠道使其无法取食,而造成死亡,因此从喷施到发生功效通常需要约二天时间,不若化学农药使害虫即刻死亡。
二、蚜虫类
危害蔬菜重要蚜虫类有桃蚜、棉蚜、伪菜蚜等,桃蚜、棉蚜可危害瓜类、豆类、茄科、十字花科等蔬菜,伪叶 蚜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蚜虫属于同翅目害虫,若虫、成虫皆可以刺吸式口器危害蔬菜,亦可传播多种病毒 ,其族群主要是以雌成虫之孤雌生殖繁殖后代,往往于短时间内即可大量增生,并借由风力及上升气流将有翅 型蚜虫带往高处,若遇有黄绿色之田区即降落,因此防治之要点在于初期避免有翅型蚜虫入侵,可以用银色塑 胶布铺设于畦上,可有效避免蚜虫降落,若田区已有蚜虫出现,亦可以用黄色黏纸或黄色水盘诱杀,另外可以 市售之苦楝油500倍喷施,可得到不错之防治效果。
三、蓟马类
危害蔬菜最重要者有南黄蓟马、台湾花蓟马等,其中南黄蓟马寄主范围较广,包括有瓜类之冬瓜、苦瓜、洋香 瓜、另外豆类、茄子、青椒等皆可被危害,通常以瓜类受害较严重,台湾花蓟马可危害碗豆。蓟马年发生约二 十代,通常栖息于新芽处成虫、若虫皆以锉式吸式口器危害,使心叶皱缩,无法伸展。蓟马成虫具有飞翔能力且对蓝色有偏好性,因此可以蓝色黏纸诱杀成虫,于田区每隔五公尺内设置一张,高度低于一公尺,可诱杀大量蓟马成虫。
四、螨类
危害叶片者有二点叶螨、细螨,危害根部及地基部之茎者有根螨。二点叶螨危害作物包括有瓜类、豆类、茄子等作物,细螨主要危害甜椒、青椒等,根螨主要危害韭菜、葱等作物。叶螨大多群集于叶背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液,大都发生于高温、低湿时期,因此于栽培时期水份管理格外重要,若能适时喷水于叶背上,则能有效控制叶螨数量,其次叶螨之天敌种类甚多,包括瓢虫、草蛉、捕植螨、桩象、瘿蝇等,目前已经推广应用者有基征草蛉,其幼虫、成虫均能捕食多种害螨,且其行动迅速捕食能力强,防治效果相当好。根螨类主要危害地基部之根及茎部,使植株出现黄化、萎缩现象,于高温、多湿的季节较易发生,每年三至五月为其高峰期,根螨之防治重于预防,对于预定耕作之田最好能与水稻田轮作或于种植前翻犁土壤使充分晒田以减少残存于土中根螨密度,另外水份管理亦相当重要,田区尽量筑高畦,使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即可避免根螨族群增长。
五、潜蝇类
蔬菜上主要有蕃茄班潜蝇,非洲菊班潜蝇、葱潜蝇、韭潜蝇,本类害虫主要以类似蛆状之幼虫潜食于上、下表 皮间之叶肉,造成弯曲之白色食痕,严重者叶肉被啃食完剩下上下表皮,使被害植株生长缓慢。于叶片上或掉 落土中化蛹,成虫善飞行,因此防治上主要在于降低成虫密度,较有效之方法为以黄色黏纸诱杀,田区之设置密度,以两黏纸距离五公尺内且高度低于1公尺之防治效果较好。
六、粉虱类
蔬菜上危害最严重之粉虱类为银叶粉虱。银叶粉虱为害之寄主植物多达500种以上,包括有十字花科蔬菜、苋科 、豆科、葫芦科、茄科等多种作物,若虫为害时会分秘蜜露,若数量多,则使叶片产生煤污,除植株本身营养 不良外,煤污亦影响光合作用,使作物寿命减短甚至死亡,产量亦相对减少,成虫会传播病毒。成虫具有飞翔 能力,并偏好黄、绿色,于田间可利用此种颜色之黏纸或水盘诱引,设置高度以低于一公尺为宜,每隔五公尺 设置一片可得较好之诱杀效果。目前较有效之非传统药剂有4.5%苦楝精乳剂2,000倍及90%苦楝油乳剂500倍。此 两种药剂对银叶粉虱不但有防治效果,且对人、畜及环境之影响较小。
2. 蔬菜主要病害有哪些在防治方面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观察; 观察; 农民可以站在蔬菜种植的田野或局部地区,从远处观察蔬菜的生长是否一致。如果蔬菜感染了真菌病害,蔬菜的生长、茎高、叶色、果形等特征必须与正常生长的蔬菜作物不同;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蔬菜感染了真菌病害,必然会有一片或局部的病害中心,一片,从这个中心逐渐传播; 观察和判断蔬菜真菌病的经验是,它从局部传播到整个植物,从单株传播到多株,从点到面,从光传播到严重。
霜霉病。霜霉病可以感染大多数水果和蔬菜。在植物霜霉病侵染的早期,叶片上会出现浅黄色的水状斑点,形成不规则的圆斑。在叶子的背面,有白色的霜体颗粒物质,斑块的边缘加厚并凸起。不同蔬菜品种的霜霉病菌感染情况不同,可分别使用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百菌清、抗毒矾、钾盐等生物制剂按指示喷施。
3. 请问专家西兰花黑腐病黑斑病怎么治疗
可能是空气太湿了,蔬菜里面有水分蔬菜缩水来的
西蓝花,俗称青花菜。原产意大利,是常见蔬菜。通称绿花菜,也被称为西兰花。二年生草本植物,是甘蓝的一种变种。叶子大,主茎顶端形成肥大的花球,绿色或紫绿色,表面的小花蕾不密集在一起,侧枝的顶端各生小花球。
栽培技术
栽培条件
1、光照 西蓝花对光照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在生长过程中喜欢充足的光照,光照足时植株生长健壮,能形成强大的营养体,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份的积累,并使花球紧实致密,颜色鲜绿品质好,盛夏阳光过强也不利于西蓝花的生长发育。
2、温度 在5~20℃范围内,温度越高,西蓝花的生长发育越快。最适发芽温度为20~25℃,幼苗期的生长适温为15~20℃。西蓝花具有很强的耐寒和耐热性,莲座期生长适温为20~22℃,花球发育适温为15~18℃,温度高于25℃时花球品质易变劣,但只要不受冻害,花球在5℃甚至以下的低温仍可缓慢生长。不同品种、不同苗龄对完成春化所需温度要求的差异比较大,因此周年栽培时品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3、水份 西蓝花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水量较大,尤其是叶片旺盛生长和花球形成期更不能缺水,即使是短期干旱,也会降低产量。苗期多雨或土壤湿度过高易引起黑腐病、黑斑病等病害。花球形成期土壤湿度田间持水量70~80%左右才能满足生长需要。
4、土壤养份 西蓝花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过于贫瘠则植株发育不良,产量品质低下;而土壤过分肥沃又会导致花蕾疏松和花苔空心。西蓝花适宜在排灌良好、耕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费力强的壤土和沙质壤土上种植。适应土壤pH范围5.5~8,但以6为最好。西蓝花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肥料,其N、P、K比例为14:5:8。幼苗期对氮素的需要相对较多,花芽开始分化以后对P、K的需要量相对增加。注意在花球发育过程中,西蓝花对硼、钼、镁等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也较多,因此现蕾前施用适当的翠姆微量元素叶面肥将会显着提高产量和品质。
4. 请问各位老师意大利生菜是得了什么病
生菜软腐病,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害,用中生菌素,或乙蒜素,或多抗霉素,或农用链霉素,或辛菌胺乙酸盐,或氯溴异氰脲酸,或春雷王铜,或噻菌铜,或噻森铜,或喹啉铜,或氢氧化铜,或氧化亚铜,或氧氯化铜,或甲霜铜,或络氨铜,或松脂酸铜等进行防治。
5. 意大利生菜浇什么肥提苗效果好
意大利生菜以脆嫩的叶供食,营养丰富是城市人民喜欢吃的蔬菜之一。种出高产、高价、优质无药害的生菜,是城镇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的愿望。生菜的生育期短,一年可种4季。
适时施肥:意大利生菜、生育期短,各阶段对养分要求比较严,施基肥1500~2000kg/亩,复合肥17kg,在此基础上追肥采"促前、控中、攻后"的技术措施早期施氮肥促生长,中期挖肥防徒长,后期重施肥,攻叶球,伏秋高温季节定植后,加强肥水管理每隔2~3天浇一次清粪水,保持土壤湿润,可用0.5%尿素液或磷酸二氢钾叶面施肥。但后期不能浇水过多,以防软腐病。 定植后30--35天可采收上市。
6. 我在云南种植大棚意大利生菜,每年的4-6月份,菜会得一种病,菜叶枯萎,当地人叫赖菜,用药也不管用,
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毒病,增强植株生长势,用点微量元素肥料和菌肥
7. 胡萝卜病害有哪些
carrot diseases
王就光
世界约有40种,至1991年中国有近20种。叶、茎、花、果均为害的有黑腐病(Alternaria radicina)。为害叶或主要为害叶的有黑斑病,叶斑病(Cercospora carotae),斑枯病(Septoria carotae),霜霉病(Plasmopara nivea),白粉病(Erysiphe polygoni,Oidium sp.)等。主要为害叶柄、茎基与肉质根的有菌核病,灰霉病(S.fuckeliana),白绢病(Athelia rolfsii),黑腐病,根腐病(Chalara elegans),镰刀菌基腐病(Fusanum ave-naceum F.culmorum),软腐病等。为害茎基或根的有猝倒病(Pythium ultimum,P.aphanidermatum,P.dissotocum,P.catenulatum)。为害根的有根结线虫病(Melozdogyne halpa,M.incognita)。以叶斑病、黑斑病、菌核病、软腐病及黑腐病较重要。
叶斑病
1889年首次在意大利发现,为世界性病害。中国南北产区均有报道。叶和茎均可被害。病斑近圆形至椭圆形,淡黄褐色至灰色,严重时病斑密集,叶片枯死。病原物是胡萝卜尾孢〔Cercospora caro-tae(Pass.)Solheim〕,属半知菌,丝孢目。病菌寄主范围窄,除胡萝卜外,还侵染野胡萝卜及一些伞形花科植物。病菌主要在种子内和病残体上越冬,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以后又引起再侵染。借风雨和气流传播。病害控制:在发病期间喷施代森锌、多菌灵、甲基硫菌磷等杀菌剂。
黑斑病
1855年首先报道于德国。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等地区均有发生。除叶片外,亦为害叶柄和茎。叶片上病斑褐色、暗褐色,椭圆形,严重时叶片干枯,天气潮湿时,病部生黑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物为胡萝卜链格孢〔Alternaria dauci(Kuehn)Groves et Skolk〕,属半知菌,丝孢目。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及种子内外越冬,野生寄主亦是越冬场所。直接侵入或伤口侵入,再侵染多,由风雨、水滴飞溅、农事操作、工具等传播。病害控制:种植无病种子,或播前种子经温汤浸种;发病期间喷施代森锰锌、大富丹、百菌清、农抗120等。
菌核病
发生普遍,以贮藏期损失最大。田间初零星发生,病株叶片发黄,逐渐枯死,肉质根软腐,潮湿时根上生许多白色菌丝体,夹杂黑色不规则形或鼠粪状的菌核,蔓延极快,若贮藏不善,整窖胡萝卜可烂掉。病原物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和小核盘菌(S.minor Jagger),属子囊菌,柔膜菌目。前者菌核大,长达3~15毫米,在马铃薯葡萄糖洋菜培养基上菌落边缘形成菌核,有时排列成同心轮纹状;后者菌核小,最长处仅0.5~5毫米,但数量很多,有时可粘合在一起。核盘菌寄主范围很广(见油菜菌核病)。天气冷凉,容易发生,冻害是窖内病害大爆发的诱因。病害控制: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轮作,改善排水;菜窖预先消毒,窖藏期间控制窖温在3℃,相对湿度在90%以下。
软腐病
各产区均有发生,以采种株被害影响最大。地上部变黄枯死,肉质根软腐,严重时叶柄基部变褐腐烂,肉质根的组织细胞败坏分离,发粘,具恶臭,田间蔓延迅速,可成片烂光,贮藏期继续为害。病原物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植物细菌(见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伤口侵入,故收获时擦伤、冻害、虫害多发病严重。病害控制:应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防治虫害;适时收获,避免受冻害;小心收获,尽量减少机械伤。
黑腐病
田间即发生,贮藏期继续为害,但扩展蔓延不如菌核病和软腐病快。被害植株的肉质根上产生不规则形至圆形,稍凹陷的黑斑,上生黑霉,腐烂可深入内部,使肉质根变黑腐败。如为害叶,产生褐斑并可进入维管束引起植株枯死,在采种株上可为害花与种子。病原物为根生链格孢(Alternaria radicina Meier,Drechsler et Eddy),属半知菌,丝孢目。除胡萝卜外还为害芹菜,欧芹,欧洲防风。病菌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种子带菌率高,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与再侵染,靠种子、土壤、风雨、操作传播。病害控制:实行轮作,种子以福美双消毒或进行温汤处理;清洁田园,贮藏时必须将有病茎叶削去;贮库消毒及控制窖内温湿度,方法同菌核病。
8. 什么是芹菜病害
celery diseases
王就光
世界约有50种。至1991年中国约15种。叶片、叶柄及茎均为害的有早疫病,斑枯病。为害叶柄及茎基的有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灰霉病(S.fuckeliana),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lsp.carotovora)。为害叶柄基部及根颈的有冠腐病(Phoma apiicola)。为害叶的有锈病(Pueeinia apii),细菌角斑病,细菌叶枯病(Pseudomonas viridiflava),黑斑病(Alternaria tenuis)等。为害茎基或根的有立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猝倒病(Pythium paroecan-drum)。为害根的有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spp.)等。为害维管束,引起植株凋萎的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 f.sp.apü)及贮藏病害(Mycocentro-spora acerina)和病毒病。最重要的是早疫病与斑枯病。细菌角斑病及病毒病亦值得注意。
早疫病
分布很广,凡种植芹菜的地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以及叶柄及基部,种子发芽后数周开始发病。叶片上初生水渍状黄绿色斑点,扩大后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或淡褐色,边缘色泽较深,周围有黄晕,内部病组织呈薄纸状。叶柄及茎上初生水渍状条斑,后变暗褐色,凹陷。潮湿时,上生白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物是芹菜尾孢(Cercospora apii),属半知菌,丝孢目。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上越冬,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以后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白天温暖,夜间温度15℃左右,多露,适宜病害发生蔓延。病害控制:选用不带菌的种子,发病期间喷施波尔多液、代森锌、百菌清等杀菌剂。
斑枯病
世界性病害,1890年首次在意大利报道。中国最早报道于1936年。为害叶、叶柄及茎。根据叶斑大小分大斑型和小斑型。大斑型病斑直径3~10毫米,中心褐色或红褐色,边缘明显,色较深,上散生小黑点病菌分生孢子器,南方发生较多;小斑型病斑直径不超过3毫米,边缘明显,黄褐色,内部黄色至灰白色,斑内和外围丛生黑色小点,北方发生较多。病原物是芹菜壳针孢(Septoria apii),属半知菌,球壳孢目。寄主范围窄,只为害芹菜和根芹菜。病菌以潜伏种皮和病残体内的菌丝体越冬,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再侵染频繁。主要借风雨传播,一般气温在20~25℃和多雨或潮湿的状况下病重。病害控制: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种子经温汤浸种处理;重病地轮作2~3年;适当密植,及时间苗,避免地面过湿和株行间不通风;药剂防治同早疫病。
细菌角斑病
对芹菜危害较大的病害,包括南方细菌角斑病与北方细菌角斑病二种,分别报道于河南和江苏。被害植株叶片上产生圆形至多角形褐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发生多时叶片枯死,全田呈火烧状。病斑如无黄色晕圈,易被误诊为早疫病或斑枯病。病原物:北方角斑病为芹菜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pii),植物细菌,只为害芹菜,25℃温度时生长最快,20℃时,侵入10~14天便发病;南方角斑病为菊苣假单胞杆菌(P.cichorii),植物细菌,除芹菜外,还为害大白菜、欧洲菊苣等其他作物,35℃时生长最快,夏季高温(31~35℃)、大雨(月降雨量达200毫米)病害急剧发生。北方角斑病菌主要在病残体或种子内外越冬,幼苗发病后通过雨水飞溅,人为农事活动等传播,气孔侵入;南方角斑病菌主要在芹菜或其他寄主植物上生存,不断为害。气孔侵入,借风雨,农事活动传播,二者远距离传播均为引种带病种子。病害控制:种子和土壤消毒;严格检查移栽苗,栽前发现病苗,及时剔除;发病初开始喷施铜制剂,包括波尔多液。氧氯化铜等,避免常施链霉素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选用耐病品种,但在美国,对南方细菌角斑病效果不尽人意。
病毒病
种类较多,但中国迄今只有南方花叶病。发生较普遍。被害植株矮化,幼嫩的叶柄向外向下卷曲,叶片呈黄绿色斑驳,绿色的部分较厚以致叶片发皱卷缩,但无坏死斑或条斑。病原物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内有二个毒系,即芹菜南方花叶病毒和芹菜花纹病毒。寄主范围广。初侵染源来自田间许多杂草或其他寄主,在南方终年可以存在为害,传毒昆虫介体为棉蚜、桃蚜,萝卜蚜等。病害控制:采用耐病品种,从无病株留种,铲除野生寄主及收获后迅速烧毁病残体等(见瓜类病毒病)。
此外世界上还有几种病毒病但中国未有报道(见下表)。
病株矮缩,叶片畸形,上有黄色雀斑,常受叶脉限制而呈网状序菜黄网病毒(Celeryyel-lownetvirus,CeYNV)芹菜黄网病老叶上出现许多黄色小斑点,后变褐色,中央组织死,叶柄变大而中空,内部变褐,最终死亡,受害早的植株严重矮化番茄斑萎病毒(Tomatospotwiltvirus,ToSWV)芹菜斑萎病叶脉呈铬黄色,有时沿叶脉的组织变黄番前黑环病毒(Tomatoblackringvirus,ToBRV)芹菜黄脉病植株中央的叶片发皱,呈带状或针状,叶柄变短扭曲草莓潜隐环斑病毒(Strauberrylatentringspotvirus,SLRV)芹菜带叶病沿叶脉产生淡绿至黄色不规则形斑点,并汇合成大斑驳,最终呈白色芹菜黄斑病毒(Celeryyel-lowspotvirus,CeYSV)芹菜黄斑病通常无明显症状,但严重影响产量芹菜潜隐病毒(Celeryla-tentvirus,CeLV)芹菜潜隐毒病植株矮化,幼嫩叶病向下卷曲,叶片呈黄绿色斑驳,并发皱卷缩,叶上有坏死斑及条斑序菜花叶病毒(Celerymosaicvirus,CeMV)芹菜花叶病主要症状病原物病害名称
世界上报道的几种芹菜病毒病
9. 蔬菜苗期有哪些病害如何防治
苗期常见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和立枯病,此外还有瓜类枯萎病、番茄早疫病、灰霉病等。
(1)猝倒病。是蔬菜苗期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茄子、黄瓜、番茄、辣椒、芹菜等幼苗。一般多发生在子叶期和吐心时,即在籽苗期易发生此病。发病初期,靠近地表处的茎基部,首先出现像开水烫过的似的浅绿色病斑,病斑很快扩大并绕茎一周,使茎变软成黄褐色线状病斑,病情发展很快,以致叶子还没有萎蔫时,幼苗便已倒伏而死亡。在苗床湿度过高或经常漏雨的地方,首先发病,然后向四周逐渐蔓延,数天内便可造成大片幼苗倒伏死亡。
防治方法:选用没有种过菜的大田做床土,如果用旧床土,必须进行高温发酵消毒。床土里拌的有机肥,必须经过充分的发酵腐熟。播种时应该用药剂进行床土消毒。播种量不应过大,并应及时移苗。苗床管理时床土不要积水,防止幼苗徒长。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清除,并结合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代森锌、多菌灵、克菌丹等。病苗拔除后,选用上面任何一种药剂与清洁的干细土拌和后,撒在拔除病苗的附近床土表面。也可用铜氨合剂喷洒。铜氨合剂的配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硫酸铜500克与碳酸氢铵3700克混合而成;另一种方法是用硫酸铜500克,加氨水1000克混合而成。使用时,取上述任何一种加水稀释成1200倍~1500倍,泼洒在苗床内,为防止床土过湿,喷洒后可撒些细干土或草木灰。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1000倍喷施,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2)立枯病。小苗和大苗都能发病,即从刚出苗到移苗,从移苗缓苗后前都可患立枯病。它可危害茄子、番茄、菜豆、黄瓜、莴苣等幼苗。患病的幼苗在茎的基部都产生褐色病斑。刚开始患病时,幼苗白天萎蔫,傍晚或早晨又可恢复,但病斑逐渐凹陷并扩大,绕茎一周,幼茎收缩,导致幼苗死亡,然而幼苗并不立即倒伏,而是仍保持直立状态。拔掉病苗,可看到茎的基部病斑处有淡褐色的蜘蛛网状的菌丝体,这些症状都可以与猝倒病相区别。
防治方法:同猝倒病。
(3)灰霉病。灰霉病主要危害辣椒、茄子、黄瓜、番茄、甘蓝、莴苣等蔬菜幼苗。病菌首先在子叶尖端及嫩梢部分侵入。开始时子叶尖端发黄,进而扩展到茎部,出现褐色或暗褐色病斑,逐渐扩大,最后在病斑处腐烂枯死。
防治方法:保持20℃~25℃较高温度,以利幼苗生长,提高抗病性能;注意苗期通风排湿,保持覆盖清洁,增加透光率;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喷50%托布津600倍液~800倍液或代森锌700倍液~800倍液防护。
(4)瓜类枯萎病(蔓割病)。种子发芽时得此病,常在土中腐烂。幼苗得此病,子叶萎蔫下垂,茎基部黄褐色,收缩折倒;大苗得此病,茎基部黄褐色,先是衰弱发黄,如缺氮肥状态,以后中午萎蔫,早上恢复,经过几天后死亡。也有不死的,但子叶不舒展,向一边歪扭,叶色淡黄,茎部和根部变褐色。病苗最后根部都腐烂,容易拔起。病苗枯死后不久,在病株所在的土壤表面有许多粉红色霉菌,是病株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种子用药剂或热水烫种消毒;床土进行消毒;苗期发病应及时拔除病猪,并喷洒50%苯来特500倍液~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