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明教和伊朗摩尼教有什么区别

明教和伊朗摩尼教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2-07-31 05:06:57

‘壹’ 世界三大宗教的教义有什么区别和相同之处

区别在于信奉的“人物”不一样。信奉的方法也不一样。
但相同的是,都是在教人行善。

‘贰’ 什么是景教,摩尼教,回教

景教即唐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会,起源于今日叙利亚,被视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成为汉学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唐朝时曾在长安兴盛一时,并在全国建有“十字寺”,但多由非汉族民众所信奉。今天在香港仍有其少量教徒。 明教,又称作牟尼教或摩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西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受基督教与伊朗祆教马兹达教义所影响,摩尼声称自己是神的先知,也是最后一位先知。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门等。

‘叁’ 摩尼教是什么

摩尼教,又称作牟尼教或明教,是一个源自古代波斯宗教祆教的宗教,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
摩尼教(Manichaeism)是三世纪在巴比伦兴起的世界性宗教。由于希腊文《科隆摩尼古卷》(Cologne Mani Codex)的发现,学术界掌握了关于摩尼早期思想的第一手资料。一般认为, 摩尼教主要吸收犹太教-基督教等教义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同时也采纳了不少琐罗亚斯德教的成分,传播到东方来以后,又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它的主要教义是二宗三际论,有自己的戒律和寺院体制。摩尼教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从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从北非到中国的福建,在整个欧亚旧大陆上广泛传播,文献使用过叙利亚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粟特文、汉文、回鹘文、希腊文、拉丁文、科普特文等十余种文字,与其他主要宗教发生了深入的思想对话,如果要研究中世纪欧亚大陆东西文明交流史,从研究摩尼教入手无疑是一个的极佳选择。在玄宗开元期间,吐火罗国王曾献一慕闱于中国,获唐室接待。不过,在安史之乱前,该教并未在华设寺院,史书反而载有对该教之禁令。
据《通史》所载,玄宗不久以摩尼教“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为由,下令中国人严禁参与。
然大致与入唐的同时,摩尼教也大规模地传入回纥,其后更被定为国教。安史乱后,因回纥助唐平乱有功,摩尼教徒借回纥的支持,得以在华传教。
据《佛祖统记》载,代宗大历三年,敕准回纥摩尼教徒在长安建摩尼寺──大云光明寺。其后,又应回纥之请,于荆州、扬州、越州等州建寺。
宪宗元和二年,再于河南、太原建摩尼寺二所,并派专员保护,自此以后,摩尼教寺满布中国境内。摩尼教士随回教使者来华,他们得到唐帝礼遇,在中国迅速传播。
根据《旧唐书》记载,长兴元年,回讫宰相将令摩居教五百七十三人入朝一同迎接公主,可见其借回讫与唐关系,势力已延伸到政治层面。
另外,在元和八年,据《萧唐书》记,宴归国的回讫摩尼人,令至中书见宰官,由此可见,摩居教徒经常由回讫带唐,并得唐室礼待。
除此之外,部份摩尼教徒也从事商业,据《旧唐书,回鹘传》︰“摩尼至高师,岁往来西市,商贾颇与囊橐为奸”。
唐武宗会昌元年,回纥被中亚新兴的戛黠斯击败,国势衰落,唐廷对回纥和摩尼教的态度立即改变。
据《会昌一品集》载,武宗会昌三年,回纥国势衰落,从中国撤兵,要求唐室“安存摩尼”,但唐突改前态,下令禁江淮诸镇的摩尼寺。
会昌灭法时,摩尼教亦难逃其劫,《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说︰“会昌三年四月中旬,敕天下杀摩尼师,剃发令着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
事实上,朝廷于会昌年已下令没收摩尼教资产与书像等物,由于一些摩尼教没反抗,致令京城摩尼死者达七十二人。
当时,摩尼教流行的地区以西北、华北地区为主,在福建、浙江沿海地区,因与波斯等国有海路交往,摩尼教也有一定势力。自此就与下层的斗争结合起来,成为农民起事的号召旗帜之一。
摩尼教先于祅教、景教被禁,而史书的记载亦较详细,可见该教在唐后期声势颇大,经会昌一劫,摩尼教再不能在社会公开传教,转而在民间秘密流,并渐与其他宗教结合,历五代两宋仍不衰。到了宋代,摩尼教已完全汉化并演变为明教(或明尊教)。宋代明教将原摩尼教教义要旨简单地归纳为“ 清净 、光明、大力、智慧”8 个字。为了迎合民间的需要 ,更加发挥其追求光明、善良、俭朴、友爱的道德观念,因而颇得人心,使之流传甚炽。
第一个女人称帝的陈硕真,当时在睦州(今淳安的六甲岭上搁船尖)利用秘密宗教起义,其实就是利用“佛全山”最早的摩尼教号称“羽化登仙”揭竿起义,失败后留下“天子基”(十门九不锁)与“万年楼”(万年螺)神秘遗迹。
北宋宣和二年(1120) , 方腊以摩尼教(后来的明教)为旗号,利用陈硕真的“天子基”与“万年楼”,于睦州(今天的六甲岭上搁船尖),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见方腊起义),在六甲岭上设置完整的“五府六部”明教社会。后来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大明山屯兵,有神秘的四年缺少记录,留下许多“朱元璋藏宝处”的600多年未解之谜。
南宋时期,社会动乱加剧,以摩尼教为其宗教外衣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影响较大者有王念经的衡州起义、东阳县和信州贵溪的“魔贼”起义等。
元朝统治者对于在民间暗地里聚众结社的吃菜事魔,明令取缔;而对于传统的明教信徒聚居地区,则允许造庵奉祀,公开活动,以示优容。但要派政府官员严加管束,以防越轨。
随着元朝统治者的腐败,摩尼教、弥勒教、白莲教等民间教派迅速发展,互相融合,最后酿成红巾军起义。起义军公开以“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的谶语箴言为口号,自称魔兵,透露出摩尼教对红巾军的深刻影响。此时的摩尼教(明教)则进一步通俗化、世俗化,并与弥勒、白莲两教相融合,甚至合为一体。
朱元璋登基后立即镇压明教,除了国号仍称“大明”之外,一切与明教有牵连的事物都下令更改 。 明教只得以更隐蔽、更秘密的形式开展活动。到了清代,许多民间教派,仍或多或少地受到摩尼教的影响。但史料已不见记载。 方腊起义是爆发在北宋末年的一次农民战争。
北宋末年,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宋徽宗赵佶和“六贼”蔡京、王黺、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结成最反动的集团,对人民进行敲骨吸髓的盘剥,自己则过着纵情声色,荒淫无耻的生活。1114年宋徽宗修建延福宫、万岁山,耗尽人力物力。
他还崇信道教,宫观遍天下,广占土地。为在宫殿林苑中布置各种奇花异石供其玩赏,特派朱勔等在苏州特设一个“应奉局”,到江东各地专门搜集花石竹木和珍异物品,送到京都汴梁(今开封),每十船组成一纲,称“花石纲”。哪个民家有一块较别致的石头或一株少见的花木,“应奉局”的恶棍们就闯进去用黄纸一贴,就算是赵宋“皇家”的了。启运时如花木高大,就拆墙倒屋,趁机抢掠一空,之后扬长而去。他们为了将笨重的“太湖石”运到东京,巨船装载,数千人护送,甚至拆桥凿城而过。“花石之忧”使运河两岸的大批农民倾家荡产,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逼得百姓妻离子散。加上连年灾荒,百姓饿死的尸体遍地。“花石纲”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成为方腊起义的直接导火线。
方腊,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后到睦州(今浙江淳安)碣村地主家里当佣工。当他看到“应奉局”对青溪人民苛酷勒索,每年索取的漆就达千万斤,花石竹木更多,极为愤怒,决心组织大家起来反抗。方腊以“摩尼教”为掩护,秘密地发动群众。
摩尼教是由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在唐代传入中国,成为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因为这个教宣传通过斗争,光明一定能战胜黑暗,所以在中国又叫“明教”。入教的人要吃素食,断荤酒,人们就称之为“食菜事魔教”。由于摩尼教主张“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同教的人都称“一家”,提倡大家聚财帮助贫穷教友,因此得到贫苦农民的信仰。

‘肆’ 谁能详解一下明教

明教正式名称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ānī)所创立,受基督教与伊朗祆教马兹达教义所影响,是一种带有诺斯底主义色彩的二元论宗教。主要教义为“二宗三际论”,崇尚光明。摩尼声称自己是神的先知,也是最后一位先知。摩尼教对粟特影响很大,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摩尼教在唐朝传入了中国,明教一词特指本土化的摩尼教。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教派,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
其他详情请参考:http://ke..com/subview/44226/5597099.htm#viewPageContent
希望你满意……!

‘伍’ 祅教(拜火教)与摩尼教各是什么宗教两者有什么区别

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唐朝被称为拜火教,比犹太教晚的多!

波斯即现今的伊朗。现在的国教是回教,但在波斯尼亚帝国时代却是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唯一宗教。而亚尔斯兰战记中的宗教,亦即琐罗亚斯德教及其衍生出的密斯拉教。在此将波斯的一点神话,略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琐罗亚斯德教

公元前六世纪由波斯人琐罗亚德斯所创,因以为名。唐代时曾传至中国,当时称为袄教,又名拜火教、波斯教。

其主要教义为宇宙性无上无形的上帝阿呼拉.马兹达,与本原黑暗之神阿利曼进行广大无边的斗争,好人的责任是加入光明的一方,遵守马兹达透过先知琐罗亚斯德所传达的教训,信徒才能享有今生的幸福与身后不朽。当世界末日来临,马兹达将毁灭恶人并宣告胜利,于是光明的一方在胜利中永享欢乐。

公元二二六年,波斯帝国正值苏珊王朝时期,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盛极一时。其后因回教的兴起和公元六四二苏珊王朝瓦解而变得消沈。但其教义却影响了不少其他宗教,例如犹太教、基督教和回教的天使观念和善恶二元论等。

密斯拉教(Mithraism)

一个奉祀密斯拉神(Mithra)这位以光明与公义之神为中心的宗教,源于雅利安人(一在印度与波斯地区间生活的古民族)的密多罗神,尽管其间已经过许多变迁。密特拉教与摩尼教(明教)同是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的别枝。密斯拉是伊朗(波斯)在琐罗亚斯德教兴起之前所崇拜的司掌太阳、正义、契约和战争之神,于公元2、3世纪在罗马帝国被通称为密斯拉斯。该教最重要的礼仪是杀公牛献祭。波斯虽从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王朝起,历代国王信奉琐罗亚斯德教,但许多贵族仍然热爱固有的宗教,国王担心会引起政治动乱,并未予以取缔,于是多神崇拜的内容逐渐为琐罗亚斯德教所吸收。不过在阿开民(Achaemenid)时代,密斯拉曾再度以波斯主要神只的身份出现。

对密斯拉神的崇拜,后来在希腊和罗马支配波斯地区的时代流传到了西方,还吸收了巴比伦的占星学和柏拉图的哲学,成为了西方一种神秘宗教。在原波斯帝国西部地区以及界于罗马与波斯世界的地区,国王和贵族继续崇拜密斯拉,在两国的军事分界线上,甚至到了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以及幼发拉底河流域,该教圣所比比皆是。

密斯拉教的信仰集中于一个古老神话∶在阿胡拉.玛兹达的命令下,密斯拉将初生的牛犊供为祭牲,这牛犊的身体神奇的迸发出麦子、葡萄、动物与所有其他美善的东西。密斯拉的行动激怒了邪恶之神阿利曼。在与阿胡拉.玛兹达宴飨了以后,密斯拉遂驱策玛兹达的战车前往天堂。同样的,根据密斯拉教义的看法,人的不朽灵魂虽陷在人的身体中,但他仍可以克服死亡、通过众行星的七层天,而返回在天堂中的根源。

这过程是以七阶段入会仪式为象征,那是在装饰有神话的壁画与雕刻的地下礼拜堂举行。在地下礼拜堂举行仪式,场地自然有限,一切礼仪必须在人工灯火之下进行。洞穴附属许多隧道,入教者须如礼依次走过这些隧道。这些仪式考验入会者的勇气与美德,并且伴随着洗礼、也就是面饼与酒的其同宴飨,有时还有牛犊的祭牲。不过密斯拉教是武士的宗教,其教义忽视女人,教徒一律为男子。田中芳树在《亚尔斯兰战记》中,将女神官法兰吉斯的背景设计成密斯拉神的教徒,可能有一定的错误存在。

密斯拉神(Mithra)

密斯拉神(Mithra)是光明与公义之神,源于雅利安人的密多罗神。密特拉教与摩尼教(明教)同是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的别枝。密斯拉是伊朗(波斯)在琐罗亚斯德教兴起之前所崇拜的司掌太阳、正义、契约和战争之神,于公元2、3世纪在罗马帝国被通称为密斯拉斯。Mithra(密多罗)是梵文,Mithras(密斯拉)是拉丁文,意为“至圣的约定”,是波斯人所信奉的许多神中的主神。据神话,密斯拉生在圣泉旁的一棵树下,生时手执火炬,身佩大刀,为大地之子。常和沃水女神阿娜希塔(Anahita)共同受祀。

该教最重要的礼仪是杀公牛献祭。密斯拉教的信仰集中于一个古老神话∶阿胡拉.玛兹达差遣使者传令密斯拉杀公牛献祭,密斯拉将初生的牛犊供为祭牲,这牛犊的身体神奇的迸发出麦子、葡萄、动物与所有其他美善的东西。密斯拉的行动激怒了邪恶之神阿利曼。在与阿胡拉.玛兹达宴飨了以后,密斯拉遂驱策玛兹达的战车前往天堂。“密斯拉杀牛”是古希腊艺术中的流行主题,后来变成密斯拉祭礼中宰牛以求五谷丰登之仪式的原型。

善神阿呼拉马兹达与恶神阿利曼

琐罗亚斯德教的主要教义是善恶二元论。阿呼拉意思是主,马兹达意思是贤。阿呼拉.马兹达是最高的善神,以火为象征。居于天上界,创造天地万物。有传说称密斯拉神是他的儿子。

恶神阿利曼,居于地底深处,为暗之神。想取得阿呼拉.马兹达所统治的世界,一直挑战阿呼拉马兹达。他以情欲为武器,利用女性污染正直的人的灵魂。并创造四季和疾病,令夏天灼热非常,冬天冰冷难耐,人们饱受疾病灾变所困。其后创造蛇王撒哈克,捣乱人间。

‘陆’ 什么是摩尼教

摩尼教,又称明教,是波斯人摩尼在公元3世纪创立的。它吸收了袄教、基督教和太阳神教等思想,也宣扬善恶二元论,认为宇宙间光明与黑暗两宗相斗,人们应奋起助明斗暗,等等。公元4至6世纪,该教流传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各地。武则天当政时,波斯摩尼教经师拂多延等人携带该教经典《二宗经》来到中国。从此,摩尼教开始在中国流行,陆续在各地设立寺庙。长安的大云光明寺,就是摩尼教的着名寺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摩尼教对贫苦民众有着相当的吸引力。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些农民起义披着宗教外衣,就是用摩尼教明暗相斗的学说来动员群众。着名的宋代方腊起义,就是用该教号召民众的。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如明教、白莲教等,都受到摩尼教的影响。摩尼教的传入,给中国下层劳动群众的反抗斗争,提供了精神武器。

‘柒’ 明教的前身是啥

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而演变成明代末年之白莲教

摩尼教,又称作牟尼教、明教,是一个源自古代波斯宗教祆教的宗教,为西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这是一种将基督教与伊朗马兹达(见祆教)教义混合而成的哲学体系。其教义认为,在世界本源时,存在着两种互相对立的世界,即光明与黑暗,即初际,光明与黑暗对峙,互不侵犯。 摩尼教的创教者摩尼生于公元216年,242年在巴比伦传教,277年被钉于十字架。他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宗教,超越一切的宗教传统。
明教,英语Manicheism,德语 Manichäismus,法语 Manichéisme。又作末尼教、牟尼教、明教、明尊教。为三世纪时波斯人摩尼(Mani, Manes, Manichaeus)揉合古代波斯之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又称为祆教),及基督教、佛教思想而成立之宗教。
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复由新疆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应回纥之请,于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明教。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故敢于造反,屡有反政府之举。自北宋末年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皆曾发生明教造反之事。其后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而演变成明代末年之白莲教。明教一词至清代虽已不复见于文献,但“明王”出世之说,犹流传于民间。

‘捌’ 明教和伊斯兰教的关系

明教和伊斯兰教一点关系也没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宗教.

明教为波斯人摩尼(216—277年)创立.一般宗教学者研究认为,摩 尼主要是吸收了犹太教-基督教等教义而形成自己的信仰. 并且在明胶传播的过程中还在不断汲取其他宗教教义来充实自己.

明教的传播在历史上有向东和向西两个方向.

向东方传播的摩尼教的这支其教义融合了祆教、基督教、佛教的教义思想,其主要经典有《二宗三际经》.“二宗”宣传明暗斗争,明终胜暗,达到安乐.所谓明就是善、理.暗就是恶、欲.“三际”则指过去、现在、未来.大体上是初际明暗相背,中际明暗相混,后际明暗分别.

摩尼教的神称为明使,也称为明尊,就是摩尼.

总之,从明教的创立过程和传播过程以及宗教的教义来看,明教和伊斯兰教没有任何关系.

‘玖’ 明朝的明教不就是伊朗的摩尼教吗

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复由新疆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应回纥之请,于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明教。在古代中国,明教的发展混合有道教、佛教、白莲教等成分。

‘拾’ 拜火教 诺斯替 袄教 景教 摩尼教de区别联系

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在中国又译作“袄教”。
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
是在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曾被伊斯兰教徒贬称为“拜火教”,在中国称为“祆(音同“掀”)教”。注意不要把“祆”写错成为“祅”。

琐罗亚斯德教是一种二元论的宗教,犹太教以及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受他很大的影响,琐罗亚斯德教的神“密特拉”也进入到罗马帝国的宗教中。目前在伊朗偏僻山区和印度孟买一带的帕西人(Parsi)中仍有很大的影响。

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始人是琐罗亚斯德(前628年-前551年),他出身于安息帝国的一个贵族骑士家庭,20岁时弃家隐居,30岁时受到神的启示,改革传统的多神教创立琐罗亚斯德教,但受到传统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岁时,大夏的宰相娶他女儿为妻,将他引见国王,琐罗亚斯德教才在大夏迅速传播,77岁时他在一次战争中,在神庙中被杀身亡。

主要教义

琐罗亚斯德教认为存在着代表光明的善神阿胡拉·玛兹达和代表黑暗的恶神安格拉·曼纽,善神的随从是天使,恶神的随从是魔鬼,互相之间进行长期、反复的斗争,为了战斗,阿胡拉·玛兹达创造了世界和人,首先创造了火。琐罗亚斯德的出生是善神阿胡拉·玛兹达胜利的结果,琐罗亚斯德的精髓每一千年产生一个儿子,他指定第三个儿子为救世主,以彻底肃清魔鬼,使人类进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国”。琐罗亚斯德教认为人死后要进入“裁判之桥”,根据其生前所作所为决定入地狱或天堂,但在世界末日时都要最后受一次最后审判,恶人的灵魂可以荡除罪恶而复活。.

传到中国的是诺斯替教,唐译“景教”
起源
景教始创人为聂斯脱里(Nestorius, 380年-451年),一说指他生于叙利亚,他提出“基督二性二位说”,认为圣母玛利亚只是生育耶稣肉体,而非受予耶稣的神性,因此反对将她作为神旨膜拜。

428年,聂斯脱里出任君士坦丁堡牧首,引起亚历山大宗主教奚利尔(Cyrillus of Alexandria)猛烈抨击,公元431年,以弗所会议(Ecumenical Council of Ephesus)召开后,多个教派的冲突虽被调解,但聂氏被革除主教职务,其教派亦定作异端,最终客死埃及。

5世纪末,聂派教徒迁往波斯,曾先后以Chaldea 或亚述教会名义传教,大本营一度迁往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盛极一时。此后,景教被传到中亚细亚等地,至六世纪末,已盛行于突厥、康居等等。

当聂派传入中国时,以景教命名,学者相信“景”是指光明之意。说英语的西方人士往往把聂斯妥里教会归类于东方正统教派( Oriental Orthodoxy,不同于东正教的Eastern Orthodoxy,虽然在中文上字面意思相同),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几乎所有的“东方教派”(包含Oriental 和 Eastern)教会的基督论都和聂斯妥里教派相牴触。

摩尼教
摩尼教(Manichaeism)是三世纪在巴比伦兴起的世界性宗教。由于希腊文《科隆摩尼古卷》(Cologne Mani Codex)的发现,学术界掌握了关于摩尼早期思想的第一手资料,一般承认, 摩 尼教主要吸收犹太教-基督教等教义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同时也采纳了不少琐罗亚斯德教的成分,传播到东方来以后,又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它的主要教义是二宗三际论,有自己的戒律和寺院体制。摩尼教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从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从北非到中国的福建,在整个欧亚旧大陆上广泛传播,文献使用过叙利亚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粟特文、汉文、回鹘文、希腊文、拉丁文、科普特文等十余种文字,与其他主要宗教发生了深入的思想对话,如果要研究中世纪欧亚大陆东西文明交流史,从研究摩尼教入手无疑是一个的极佳选择。

阅读全文

与明教和伊朗摩尼教有什么区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目前的状况如何 浏览:284
瑞士意大利山脉什么为界 浏览:326
中国龙族世界在哪里 浏览:794
凯撒是越南哪里 浏览:559
去意大利哪些食物不能托运 浏览:111
中国哪个省份援助意大利 浏览:747
中国成熟光刻机能研究多久 浏览:413
移动打英国多少钱 浏览:942
中国的姓氏起源于哪个朝代 浏览:14
印度的食物是怎么过冬的 浏览:983
伊朗的货物有些什么 浏览:141
印尼用什么饵料 浏览:176
中兴为什么要卖芯片给伊朗 浏览:451
印度一九年gdp是多少 浏览:338
也想你用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175
内阁制为什么是英国的 浏览:338
越南什么时候审批中国人过关 浏览:309
中国垃圾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浏览:359
越南军警工资如何 浏览:423
爱人错过中国版怎么唱 浏览: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