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巅峰时代的伊朗,到底为何发生伊斯兰革命
伊朗这个国家拥有拥有比较光辉灿烂的历史。比我们国家,多了至少要3000年的历史,历史悠久,文化繁荣,而且伊朗对应的古代波斯国家,在当时世界上也是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到了近代以后,随着过各方力量的强大,伊朗国力逐渐衰弱,失去了像古代波斯一样的霸主地位。
发展过程中,嗯,由于存在贫富差距,人民和政府的矛盾更是愈演愈烈。使得伊朗内部动乱不团结,有心之人和外部殖民国家趁机挑逗挑逗人民,发动伊朗政变。颠覆巴列维政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都会遇到贫富差距这个问题,但是由于伊朗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并且平均人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使得伊朗最终爆发战争。
❷ 伊朗80年代前非常发达,如今却倒退了,谁应该为此背锅
应该是美国。因为美国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伊朗没有办法发展起来,经济一直在倒退,伊朗没有办法之下就选择妥协了。
接着,除了美国的经济制裁的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伊朗本身的问题,要是伊朗会想办法跟美国周旋,而不是一味选择跟美国投降,把自己的底气弄足,直接跟美国叫板,美国也拿伊朗没有办法,要知道当时伊朗军事实力也是不差的。还有伊朗是有核武器,要知道世界上就没有几个国家有,伊朗就这样妥协了,把核武器销毁,选择把自己国家的安全送给美国保护,这也是伊朗自己造的。
最后,伊朗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会倒退,没有80年代的发达,无非就是伊朗太听美国的话,怕了美国会对伊朗制裁,事事都以美国为先,自然就倒退。
❸ 当年伊朗与美国是同盟,怎么就成了死对头呢
1979年11月4日
伊朗扣留美国人质事件发生
伊朗的“革命青年”占领了美国大使馆
1979年11月4日,在霍梅尼的支持下,伊朗学生占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扣留52名使馆人员,以强迫美政府引渡流亡美国的前伊朗国王巴列维,遭美拒绝,两国关系陷入危机。
在一批伊朗学生占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之后,另一些学生又在5日占领了英国驻伊朗大使馆;直至午夜前不久才撤出。
在伊朗西北部的设拉子和大不里士,学生们还占领了在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领导的革命后就关闭了的两个美国领事馆。在学生占领英国大使馆之前数小时,伊朗国家电台广播了霍梅尼的一个谈话,指责英国包庇伊朗国王倒台时的最后一个首相巴赫蒂亚尔。英国大使馆早些时候发表了一项声明,否认巴赫蒂亚尔在英国。
霍梅尼在这次谈话中肯定了伊朗青年占领美国大使馆并扣押一些使馆人员当作人质的行动。他说,这是因为他们看到国王掠夺这个国家达五十年,杀害那样多的人民,他们对美国给这个下了台的国王庇护所感到愤慨。他要求美国把国王、英国把巴赫蒂亚尔引渡给伊朗。他说:“如果他们不把这两个卖国贼交出来,或者至少是把他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们就要采取另一种行动方针了。”
据来自华盛顿的消息说,有人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霍丁-卡特:美国政府对占领美国大使馆的伊朗学生的要求反应如何?霍丁-卡特说:“回答是:不。”他说,美国政府的立场是:国王是得到允许到美国来治疗癌症的,时间的长短未定,但是不会同意他长期留在美国。
在伦敦,英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否认关于英国庇护伊朗前首相巴赫蒂亚尔的指责。发言人说:“就我们所知,这位前首相目前是住在巴黎。”
伊朗政府还废除了伊朗在1959年同美国签署的一项条约以及1921年同苏联签署的友好条约的某些条款。
1980年4月,美国与伊朗断交。同年4月25日,美国派出飞机潜入伊朗,试图以武力营救人质,遭失败。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经阿尔及利亚的斡旋,1981年,美伊双方作出让步,就释放人质达成协议。伊朗释放全部人质。
❹ 伊朗和伊拉克矛盾由来已久,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为何会爆发
第2次世界大战之后,当今世界一共发生过两场持续数年之久的高烈度战争,这两场战争分别是发生在东南亚的越南战争和发生在中东地区的两伊战争。而且十分有趣的是,这两场战争的直接参与者,伊拉克和越南都先后以“世界第三大军事强国”自称。
两伊战争
在这种情况和心态之下,最终愈演愈烈的两伊边境冲突演变成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1980年9月17日,随着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废除两国边界划分的《阿尔及尔协议》,收回阿拉伯和全部主权,同时,命令对伊朗军事目标发动威慑性打击,挥师进入伊朗领土,两国之间的持续8年之久的战争全面爆发。
❺ 伊朗最近发生了什么具体原因是什么
在伊拉克倒下之后,伊朗很快就成长为中东最强大的国家,这对美国来说并不是好事。因此现在伊朗成为了美国在中东最大的对手,去年美国就以伊朗不愿意修改核协议为理由,单方面撕毁了条约。前段时间,美国更是声称自己已经截获了伊朗的军事计划,为了应对伊朗的举动,他们派遣了轰炸机机群跟航母编队前往波斯湾,对伊朗进行围堵。
如今伊朗周边已经被美国的军事力量围得跟水桶一样。美国官员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他们不会对伊朗开战,也不希望跟伊朗发生战争。然而伊朗官员却在近日表示,美国根本就是一个骗子。伊朗一名官员在5月22日声称,美国口口声声称他们没有跟伊朗发生战争,但事实上他早就单方面发动了全方位的“战争”。
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战争,甚至这场战争是美国单方面引起的,伊朗只能够被迫迎战。美国从去年开始就对伊朗进行制裁,今年的5月初更是开始了全面制裁。石油一直都是伊朗的经济命脉,整个国家几乎就依靠这个生活。可是现在美国却禁止任何国家进口伊朗石油,这比战争更加可恶。
伊朗官员称,美国正在对伊朗进行严厉制裁,施加如此大的压力,这难道还不能算是战争吗?美国虽然说他们不会跟伊朗开战,但是他们现在正在“以压促谈”。
大量的美国军舰部署在伊朗周边,其实他们就是想要借此逼迫伊朗跟他们进行谈判,签署新的核协议,而这个协议自然是对美国更有利的。
❻ 伊朗的巴列维王朝为什么被推翻
礼萨·巴列维(1941~1978在位)执政后,国内局势动荡,北方的阿塞拜疆和北库尔德斯坦宣布自治,后被镇压。1951~1953年,民族阵线领导任命穆罕默德·摩萨台出任首相时,宣布实行石油国有化,反对英国对石油的垄断地位,并要求掌握绝对权力,同国王发生冲突。1953年8月,国王试图解除摩萨台职务未成,被迫出走。不久在美国的支持下亲国王的军队势力逮捕了摩萨台,国王回国。1954年8月,国王同外国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将石油公司归还外商。国王重新上台后,实行亲美政策。此后在美国的帮助下扩充军备,设立秘密警察机构国家安全局(即萨瓦克),实行独裁专制统治。特务肆意横行,逮捕政治上的反对派和宗教上层人士,监狱人满为患。一切言论、集会和组织政党的自由都被取消。在宗教上,严加限制宗教界的权力,以世俗法律代替伊斯兰教法,接管宗教基金、关闭宗教学校代以世俗教育,实行“自由化”和“世俗化”的政策,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涌入,使伊朗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受到冲击。礼萨·巴列维为巩固其王朝的统治,在经济上,利用石油收入和美国的援助,推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1963年1月,他提出“六点社会改革方案”(称为“白色革命”)。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改革(规定地主占有的限额,多余的土地由国家赎买,分给少地、无地的农民,寺院土地收归国有)、工人在企业中入股分红、给妇女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城乡实行现代教育替代传统宗教教育,发展工业、交通和文教事业等。因计划片面追求高速度,超过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加之石油跌价,军费开支过大,造成经济严重失调。同时未能彻底实行土改政策,使大量农民流入城市,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贫富悬殊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各阶层人民及社会集团暂时联合起来,而什叶派的宗教领袖霍梅尼成为反国王独裁统治的群众运动的一面旗帜,在国外领导反国王的斗争。从1977年起,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到1978年下半年,各地动乱不断升级,达到高潮,国王任命艾资哈里为首相,组成以军人为主的临时政府,以挽回残局。1979年1月,国王被迫出国,委任沙普尔·巴赫齐亚尔组织内阁。2月1日流亡国外的什叶派领袖霍梅尼回到伊朗,2月11日任命马赫迪·巴扎尔甘为总理接管政权,组织临时政府,巴列维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❼ 总统是一个国家的元首,为何伊朗总统却没有实权
因为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的实际掌控权在宗教的精神领袖上,而国家总统只是国家的一个形象而已,总统只是为了执行最高领袖的精神意志,不具备决策的权力,当然也就没有任何实权了。这与其他中东国家的政体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伊朗共和国在我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反美斗士,伊朗的总统总是时不时跑出来呛美国几句,搞得美国是很是不爽,但是我们却很少看到伊朗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现身,这主要是因为哈梅内伊作为最高领袖,因为他是具有宗教意义的,有一定的神秘感的,如果时不时露个脸也就失去了这种神秘感了,所以我们很少能看到他出现。
❽ 伊朗最好的首相,带领国家富裕发达,为何被政变赶下台
因为伊朗的首相得罪了许多人的利益。所以在政变中被赶下台。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朗的最高领袖是非常讨厌改革派。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实行了非常多的政策。
伊朗的首相并没有很大的权利,伊朗的国家权力在最高,领袖的手里,只有最高领袖才能把首相赶下台。同时首相做为一个改革派,也是领袖讨厌的。所以领袖在征兵中被赶下台也不足为奇。
❾ 伊朗全部混乱不堪的原因是什么
大流士一世接位时,伊朗全国形势严峻。由于高墨达政变后,全国混乱不堪,面临的情况是全国各地叛乱起义迭起。各地王公均自称是帝国的合法继承者而要求独立,各自为王。例如当时在巴比伦、帕尔斯、米底亚、亚述、埃及、谋夫和阿尔美尼亚等地均有起义发生。
❿ 伊朗为什么反美
历史的积怨
有分析家指出,尽管伊朗在许多方面与西方世界隔阂很深,但他们非常熟悉西方干涉波斯的漫长历史。从1813年的戈莱斯坦条约使沙俄帝国控制了波斯在高加索的领土,到195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领导的政变推翻了伊朗民主选举的总理摩萨台;从美国使馆的人质问题到伊朗—尼加拉瓜丑闻,国家受压制和屈辱的故事成为伊朗今天看西方的背景情况。伊朗人从西方人用诋毁的语言讲的“疯狂的毛拉”中,听到19世纪英国一名外交官蔑视地提到“不可理喻的东方人”。
正因为此,政治分析家们注意到,民族主义和平民意识浓重的内贾德在核问题上蔑视西方的态度,使他在伊朗以及其他地方得到许多人的敬佩。不久前,在伊朗北部的阿尔达比勒,人们就高喊:“伊朗有权发展核能。” 一位32岁的工程师说:“他们为什么不放过我们,让我们按我们自己的规则生活?”
在内贾德发表演讲的9个集会上,与会者表达的情绪是一致的。德黑兰30岁的教师马吉德说,西方试图阻止伊朗得到核技术“显然是想压制我们,就像他们想压制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我们不想要核武器,但是我们要建设我们的国家。这有什么错?”
美国曾对去年7月的伊朗大选寄予期待,希望伊朗出现一个亲美的领袖人物,以利于布什总统在2004年2月布什提出的“大中东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美国将与欧洲国家一起,向包括以色列、土耳其、阿富汗、巴基斯坦和阿盟22个成员国在内的“大中东”国家提供资金,帮助这些国家实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改革。
但由于伊朗是一个持坚定反美立场的中东大国,它拥有巨大的能源潜力和相对强大的综合国力,因而对中东、中亚甚至南亚有巨大的历史和文化影响力。美国要推行其“大中东计划”伊朗被美国认定是最大障碍。
为此,大选前,美对伊朗另眼相看,减轻政治外交压力,希望为伊温和派创造选票空间。然而事与愿违,内贾德以其务实能干和亲民作风脱颖而出,出人意料以较大优势战胜前总统拉夫桑贾尼。内贾德的当选触动了布什政府的外交神经。
内贾德当选后表示,要在伊朗建设“现代化的进步的伊斯兰”,不急于与美改善关系,明显有与美国推行的“大中东民主计划”对着干的味道。因此,内贾德的当选,犹如给美一记耳光。
内贾德当选不久,布什在得克萨斯的一个军营对25000名军人的一次讲话中暗示:在伊拉克的“使命完成了”,“自由伊拉克的建立在全球性的民主革命浪潮中是一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它成功地向从贝鲁特到德黑兰的广大区域发出了一个讯息”。言外之意,贝鲁特或德黑兰都可能是美国下手的“另一个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