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与伊朗有什么共同的国际利益
《华盛顿观察》
“中国和伊朗接近的最大原因是石油。”美国伊朗关系理事会(American-Iranian Council)主席、新泽西州拉特格斯大学中东问题教授胡山·阿米拉马迪(Hooshang Amirahmadi)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短期而言,中国不会挑战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但是20年后,中国对能源的渴求将是巨大的。那时,它将和美国角逐整个中东的主导权。简言之,未来50年中,哪个国家能控制伊朗、伊拉克和沙特三国,它就能控制全球的石油。”
在中国为自己打造的“能源版图”中,伊朗成为一块备受关注的热土。作为欧佩克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伊朗拥有占世界12%的石油储量和18%的天然气储量。而其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和储量相比之下,伊朗在石油生产上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于是,日益密切的中伊贸易引来两国政治合作的联想。
“伊朗希望将中国作为其长期的战略伙伴,它正不惜一切机会向中国寻求这种可能。”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政治系访问学者杰里·洛山德尔(Jalil Roshandel)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采访时说,“但是,中国感觉到了来自美国的压力,因此在避免和伊朗发生某种形式的战略关系。在其外交日程中,中美战略关系无疑是比中伊关系重要得多。”
中国填了伊朗的贸易真空
“中国和伊朗的关系已经发展了近20年,经历了两个阶段。”洛山德尔说,“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并没有将中国作为一个‘伙伴’,而是提供武器和资源的对象。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伊朗顾忌苏联和中国的意识形态色彩,没有与之过多的接触。但是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面临美国的禁运和经济制裁,逐渐转向东方,填补这个外交缺口。伊朗前总理穆萨维曾积极推动和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和日本――的关系,试图用石油贸易换取伊朗的政治、经济利益。”
基于此,洛山德尔认为,中伊之间的两个外交阶段是有本质区别的。长远看,第一个外交阶段是临时的、过渡性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才进入长期而有意义的第二个外交阶段。
即将在2006年出版“中伊关系”专着的乔治亚理工学院外交学院教授高龙江(Dr. John Garver)这样分析伊朗向中国走近的动因:“伊朗之所以选择中国作主要贸易伙伴,是因为中国在国际上有竞争优势。相比于法、德、英这些欧盟国家,中国的工业产品价格更加低廉;进而,中伊贸易额的扩大,为伊朗在服务行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了可能。”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一向奉行经济关系独立于政治,不在贸易往来中掺杂政治问题。”高龙江在美国着名研究机构伍德罗--威尔逊国际中心(Woodrow Wilson Center) 7月14日举行的“中伊关系”研讨会上说,“美国和欧盟总是用人权、核武器扩散等政治议题‘敲打’伊朗,动辄使用经济制裁。比如,在两伊战争期间,美、英、德、法等国就出于政治考虑撤出了伊朗市场,将绝好的贸易机会留给中国。战争结束后,双边的贸易额增长也相对缓慢,1991年只有2%,2003年不足8%。”
如此语境之下,中国从伊朗获得了大量的订单。高龙江的研究揭示:中伊之间的经济合作项目遍布于伊朗各个重要的经济部门,如汽车、住房、采矿、糖业、渔业等;另一边,中国则从伊朗进口石油、原油和矿产资源,如铜、锌、铅、大理石等等。其中,石油进口占到80%,矿产资源占14%。
“相应地,中国能从与伊朗的贸易关系中得到双重利益。”与其他学者不同,高龙江除了看到中国在伊朗能得到的能源之外,还剖析了更深层的原因:“首先,当中国对外敞开国门时,其轻工业产业积极吸引外资,但是中国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强大的重工业和一些高技术产业却需要向外寻找市场。于是,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伊朗就成为其重要出口地。其次,这才是中国对石油的渴求。尤其是90年代以后,中国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战略需要,如在台海问题上的军事储备。”
⑵ 伊朗和俄罗斯曾经争夺上百年,为什么现在能冰释前嫌
说到底,还是为了利益。只要利益足够,在这种大国面前,再艰难的事情都能放下,事后再谈。
仇视归仇视,但是利益才是永恒。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国家变成了政教合一,并且和美国不再联系。而美国对于这个反水的小弟,也是非常的生气,直接对伊朗实行了长期制裁。而另一边,苏联解体后实力大减的俄罗斯,也是被美国制裁的对象。于是当有了共同的敌人时,双方就是朋友,为了利益,他们可以放下前人的仇恨,一起展望未来。
⑶ 伊朗和叙利亚现在的关系怎样
伊朗跟叙利亚是同一条战线的盟友
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和协约国三个国家分别是什么然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分别有: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协约国分别有:英国、法国、俄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⑸ 伊朗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伊斯兰革命后第一部宪法于1979年12月颁布,规定伊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权统治高于一切。
1989年4月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突出强调伊斯兰信仰、体制、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绝对权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内伊正式批准经全民投票通过的新宪法。伊朗伊斯兰议会是最高国家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议会通过的法律须经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方可生效。
伊朗的军事制度:
伊朗实行义务兵役制,士兵服役期2年。
武装力量由军队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组成。领袖为武装力量总司令。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军事领导和国防政策的制定机构,由总统、两名领袖代表、司法总监、议长、军队总司令、卫队总司令、国家计划和预算组织主席及外交、内务、国防和情报部长组成。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二年。
伊朗宪法规定政教统一,宗教领袖为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国防委员会是领袖领导下的军事决策机构,成员有总统、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以及领袖指定的两名顾问。武装力量由正规军、革命卫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
⑹ 两伊战争发生的经过
两伊战争
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西亚。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夏特阿拉伯河的
主权而产生争议。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
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
越南战争外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
防御;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
攻,伊拉克防御。
第一阶段时间为1980年9月22日至10月底。9月22日起,伊拉克出动大批飞机,大
肆轰炸伊朗的10个空军基地。地面部队5个师分三路向伊朗境内推进,迅速攻占伊朗近2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迫使伊朗西部边境的4个师退守阿巴丹等重要城镇。10月初,伊朗利
用伊拉克军队兵力分散,作战协同不好的特点,迅速从后方调集3个正规师和大批革命卫
队,有效地迟滞了伊拉克军队的进攻。
第二阶段时间为1980年11月至1982年6月底。伊拉克军在第一阶段未达成战略目的
时,又在北线马万里地区开辟了新战场,使整个战线延长至610多公里。伊朗军队调整部
署,在战斗中大量使用革命卫队,以重大代价粉碎了伊拉克军队迅速占领胡齐斯坦省以切断
伊朗经济命脉,迫使伊朗谈判的企图。尔后,伊朗军队集中主力于中线和南线,重点围歼伊
拉克军的有生力量,解除了阿巴丹的包围,收复了南线全部,中线的大部分失地,逐渐取得
了战场主动权。
第三阶段时间为1982年7月3日至1988年8月20日。1982年7月13日夜,伊朗军
队发动了“斋月行动”的攻势,攻入伊拉克境内,经多次战斗,占领了伊拉克境内的马季农
岛、海湾的法奥港和北部战线的一些高地。伊拉克军开始全线转入防御,采取以攻为守,以
迫使伊朗人坐下来谈判。随着战争的持久,双方均未能打开战场僵局,随即为了引起国际社
会的关注,不断发动“油轮战”、“袭城战”及“经济战”,在地面战场上互有攻守,导致
战争不断升级。战争中,美国海军为本国油船护航与伊朗海军发生冲突。而且,由于伊朗国
内经济形势恶化,无法支撑战争,在国际上的处境十分孤立。经过国际社会的加紧调解,伊
朗在战和问题的立场上发生重大变化,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
宣布停火,战事遂告结束。
两伊战争实际上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消耗战。8年中,两国军费开支和经济损失总计
达6000亿美元,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
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
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
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
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损坏。
⑺ 俄英势力范围是什么意思是说的俄罗斯英国共同占领伊朗
说的是俄国和英国各自在伊朗划定一部分势力范围,从此不再起冲突。包括首都德黑兰在内的伊朗北方是俄国势力范围,中间设置一道缓冲地带,伊朗南方是英国的势力范围
⑻ 伊朗,叙利亚,美国,俄罗斯,这几个国家什么关系
大体情况如下:
1、俄罗斯、叙利亚政府军、伊朗肯定是一条战线上的。
2、美国、叙利亚库尔德势力,这是一伙的。
还有其它国家、其它的叙利亚势力、ISIS等组成另外的几伙势力。
⑼ 两伊战争的经过。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夏特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外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
这场战争以伊拉克的惨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