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红龙是什么
红龙鱼,学名:Scleropages formosus 英文名:Red Arowana。
体长可达80~90厘米。红龙鱼生活范围很小,主要生长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一带的河流。红龙鱼原无法人工繁殖,已经濒临灭种,因而被列为华盛顿公约甲级保护动物,极其珍贵。
形态特征
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身体呈圆筒形。体长50~100厘米。体色粉红或深红。鳞片很大,反射出迷人的红宝石光泽,鳃盖有浓艳的红色。嘴角有一对短须。背部光滑,背鳍后部移到尾柄上方,与臀鳍遥相对应。
饲养水温24~28℃,水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软水。喜食小鱼、小虾、贝肉、水蚯蚓、红虫、面包虫等。饲养容易,生长迅速。不可与小型鱼类混养。龙鱼在水族箱中很难繁殖。属于地球上比较原始的鱼类,素有”活化石“之称。
龙鱼属古代鱼类,骨舌鱼科,繁殖能力弱,雌鱼产卵,雄鱼含在口里孵化和养育,非常奇特。由于其嘴上的两条胡须,加上闪光发亮的大鳞片及其古老的身世,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它与神秘的龙联系起来,称其为“龙鱼”。
在东南亚,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华人集中的地方,龙鱼被视为神鱼,认为可以旺家镇宅避邪,当做风水鱼来养,尤其是红龙鱼,由于濒临绝种,在1980年华盛顿野生动物保护条约列为甲级保护动物而身价高贵。在港澳台,一条红龙鱼的价格有的逾百万元,被视作家财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品种
亚洲龙鱼根据产地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即金龙、红龙和青龙。其中金龙可再分为两种:生长于印尼苏门答腊的红尾金龙和马来西亚的过背金龙。
同样的,红龙也有“超级红”(辣椒红)、血红和橙红之分。不过,这三种红龙之间的差别会比两种金龙之间的差异来得小,而且所有的红龙都来自印尼的加里曼丹。
至于青龙,由于分布的范围广,每个地方的青龙都稍有不同,但分别不大。还有青龙与黄尾龙,但不多人养。
在2003年,一个研究根据形态学及遗传学把亚洲龙鱼这个物种分为四个独立物种,分别为:
1、 亚洲龙鱼及未加入研究的地方型(如:过背金龙、黄尾龙鱼)Scleropages formosus
2、 亚洲银龙Scleropages macrocephalus
3、 红尾金龙Scleropages aureus
4、 超级红龙Scleropages legendrei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红龙
⑵ 印尼道荷红龙
红龙也叫小丑龙,黄尾龙。在印度洋及夏威夷地区海域岩礁地区广泛分布,在红海也有发现。适宜水温24~28℃。成鱼个体在野外很容易超过35厘米,但在水族箱中,很少超过25厘米。幼鱼与成鱼差别很大。幼鱼期,身体颜色是橘红色带白色老虎纹或块,条纹及各鳍带黑边。成熟后,身体是带斑点的蓝色,各鳍带黄色、红色及蓝色,面部是橘色带绿条纹。雄鱼身体上有亮蓝条纹,就在臀鳍上面。50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沙地供其把自己埋起来睡觉或当危险临近时躲藏。
⑶ 科摩多龙的祖先是怎么来到科摩多岛的呢
在非洲大陆上,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关于一种神秘巨兽的传说。
1776年,德国科学家爱伯·里凡在其着作中写道:我们发现一种从未见过的巨兽足迹足迹:脚印。,足迹周长36英寸,两足迹之间竟然相距2米!
1880年,法国动物学家霍恩报道:“……这种巨兽生活在沼泽和湖泊中,土着居民称之为‘亚哥尼尼’,足迹有三个趾,出奇的巨大。”
1912年,世界着名的动物采集家卡尔·哈京贝克在《野兽与人》一书中写道:“在罗德西亚境内生活着一种前所未知的巨兽,有人在不同的地方亲眼目睹过它。”确实,在非洲中部的一些史前洞穴画中就有这种巨兽的形象,很像恐龙或雷龙。1913年,德国科学考察队队长冯·斯坦因报道:在刚果的桑格河流域据说有一种巨兽,体积超过河马,有一条又细又软的脖子和一条像鳄鱼般的尾巴。
它在湖中常常打翻当地居民的独木舟,但不吃人,它白天爬上岸来找食物,吃的是一种蔓生植物。
传说中的非洲巨兽是早在六、七千年前就绝迹了的恐龙。这个信息一传出,还真的激动人心!几十年来,许多科学家不断深入非洲密林密林:非常密集的树林。探索,希望能揭开这个谜。
197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动物学家波尔和生物学教授迈克尔决定对这种神秘的巨兽作一次科学考察。
1980年4月,他们不畏艰苦,跋山涉水,进入刚果的热带雨林,这里人迹稀少,到处是地图上找不到的湖泊、沼泽沼泽(zhǎozé):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和森林。
一位名叫法利曼的当地人告诉他们:他14岁那年在依皮纳地区见过这种巨兽,它有红棕色的皮肤,蛇一样的脑袋,脖子长达3米。
迈克尔教授拿出一本动物学图谱让他辨认,法利曼指着一张食草恐龙图谱说:“就是它!就是这样的,至今还在那儿,午后人们常常在河中看到它。”
他这次的探险,收集到了巨兽的足迹,采集了食物标本,还获得了大量目击目击:亲眼看到。者的第一手报告,这些目击者描述的巨兽与雷龙非常相似。
他们回国后,经过详细研究后发表了文章说:“看来传说中的巨兽确实存在,而且可能是某种幸存至今的恐龙”。
1978年,法国有一个科学家探险队进入了非洲刚果的原始森林中一个名叫泰莱湖的沼泽区,希望能找到当地人传说中的恐龙。可是很不幸,直到如今,这支探险队,不见一人从沼泽中生还归来。
到了1981年,无所畏惧的美国雷古斯特兹探险队,又一次进入这一地区,他们曾5次看见“恐龙”出没,6次听见它的叫声。探险队拍回了照片,录下了“恐龙”的声音。
刚果的一支国家探险队于1983年再次进入这一地区。两个队员发现离湖岸300米以外有活“恐龙”。它背部宽阔,头很小,脖长10英尺,体长40英尺,皮肤灰而有光,还长着尾巴。他们对准它,拍完了摄影机中的胶片。
当今地球如果真的存在活恐龙,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这将是统治地球一亿年的庞大家族的孑遗孑(jié)遗:〈书〉遭受兵灾等大变故多数人死亡后遗留下的少数人。,一个极其珍贵的活化石。
几个世纪以来,如果在非洲发现的怪兽是恐龙的后代的话,那么人们在印尼的科摩多岛上的一种“巨龙”又是什么呢?有人说它力大无比,尾巴一摆能击倒一头牛;它的胃口非常大,一口气能吃下一头100多斤重的野猪。而最令人不解的是,它的口中能够喷火!
1912年,一位荷兰飞行员由于飞机发生故障,被迫将飞机降落在科摩多岛。在岛上,他见到了那种传说中的动物。不久,他返回驻地爪哇岛,写了一份关于发现一种怪兽的报告,说是在科摩多岛的确有当地人传说中的怪兽,但它们不是“巨龙”,而是一种巨大的蜥蜴。
荷兰飞行员的报告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一位名叫安尼尤宁的荷兰军官登上了科摩多岛,打死了两头怪兽,将两张完整的兽皮运到了爪哇。其中一张兽皮长达3米。经科学家们鉴别,确定是一种巨型蜥蜴,并把这种巨型蜥蜴命名为“科摩多龙”。
无独有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古生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科摩多龙的化石,经测定,是6000万年前的史前生物。同时,地质学家发现,科摩多岛是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海岛,形成时间不到100万年。
这两个发现又使人们陷入了迷宫:科摩多岛诞生以前,澳大利亚的这种龙早已经灭绝灭绝:完全消灭。。那科摩多岛上的巨蜥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怎么能够活到今天?难道它们真是从天而降的“龙”吗?几千万年以来,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这在当时成了一些难解的谜。
为了解开科摩多龙之谜,1962年,苏联学者马赖埃夫率领的探险队,在科摩多岛实地考察了几年。在发表的考察报告中说,科摩多龙体长可达3米,它们有令人恐怖的巨头,两只闪烁逼人的大眼,颈上垂着厚厚的皮肤皱褶,尾巴很大,四肢粗壮,嘴里长着26颗长达4厘米的利齿。远远望去,能看到它们口中不停喷火,但走近一细看,那口中喷出的“火”,不过是它们的舌头。它们的舌头鲜红,裂成长长的两片,经常吐出口外,乍一看,的确像熠熠闪动的火焰。
科摩多龙以海岛上的野鹿、猴子、鸟、蛇、老鼠和昆虫为食。它们会游泳,当然也会下到海边捕食一些海洋生物。它们生性不好动,很少追捕猎物,多采用“伏击”的办法猎食,待猎物靠近,猛地用尾巴一扫,将猎物击倒,然后扑上去将其咬住、吞下。科学家们看到一只科摩多龙把一头野猪击倒后,竟像吃肉丸般吞下。“龙”会突然窜进猴群,乘众猴吓得呆若木鸡呆若木鸡: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之际,举起尾巴猛扫,猴子们被纷纷击倒,一眨眼功夫,一群猴子已成了巨龙的腹中物了。
如今,人们已解开了科摩多龙的许多疑谜,如雌性龙每次可产5-25枚鹅蛋似的卵,8个月后小龙便破壳而出,它们的寿命为40-50年。
但是,对于这种巨龙,至今仍有许多尚未尚未:还没有。解开的谜。例如,在自然界,有生必有死,而科摩多龙却只有生者,不见死者。人们走遍整个海岛,也未见过一具科摩多龙的尸体,就连一根残骨也没找到。难道是死者被生者吃掉了吗?可它们是任何动物尸体都不食,怎么会偏偏吃自己同类的尸体呢?还有,科摩多龙的祖先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它们是怎么来到科摩多岛的呢?尽管它们会游泳,但大海汪洋,水路漫漫,要游过这样遥远的距离,是难以想象的。
至今,神秘的科摩多龙仍然在科摩多岛上生活着。
⑷ 马来红龙和印尼红龙的区别
除了产自不同地区,两者并没有什么区别。印尼红龙鱼产自印尼,马来西亚红龙鱼产自马来西亚,新加坡红龙产自新加坡。
红龙鱼,体长可达80~90厘米。红龙鱼生活范围很小,主要生长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一带的河流。红龙鱼原无法人工繁殖,已经濒临灭种,因而被列为华盛顿公约甲级保护动物,极其珍贵。
龙鱼属古代鱼类,骨舌鱼科,繁殖能力弱,雌鱼产卵,雄鱼含在口里孵化和养育,非常奇特。由于其嘴上的两条胡须,加上闪光发亮的大鳞片及其古老的身世,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它与神秘的龙联系起来,称其为“龙鱼”。
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身体呈圆筒形。体长50~100厘米。体色粉红或深红。鳞片很大,反射出迷人的红宝石光泽,鳃盖有浓艳的红色。嘴角有一对短须。背部光滑,背鳍后部移到尾柄上方,与臀鳍遥相对应。饲养水温24~28℃,水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软水。喜食小鱼、小虾、贝肉、水蚯蚓、红虫、面包虫等。饲养容易,生长迅速。不可与小型鱼类混养。龙鱼在水族箱中很难繁殖。属于地球上比较原始的鱼类,素有”活化石“之称。
(4)印尼的龙是什么样子扩展阅读
雌雄分辨
幼鱼阶段雌雄难以分辨。成熟雌鱼腹部微凸,而雄鱼则仍显苗条。另外,雌性龙鱼身材总较公鱼肥短,而且腹部较易有膨胀之感,胸鳍与头部色泽,较不如公鱼来得深。
繁殖发育
口孵方式,需大水体,每对亲鱼每次产卵40~150粒。雄鱼把鱼卵含在口中,一次可含卵30~80粒,直到孵化完成。当幼鱼孵化出后会聚集在雄鱼附近,夜晚雄鱼张口,把全部幼鱼含在口中,来完成这种口孵和保护幼鱼的工作。 繁殖困难,现在印尼等地的专业鱼场对其已成功地进行商业性繁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红龙
⑸ 红龙是什么
红龙是红龙鱼。体长可达80-90厘米。红龙鱼生活范围很小,主要生长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一带的河流。红龙鱼原无法人工繁殖,已经濒临灭种,因而被列为华盛顿公约甲级保护动物,极其珍贵。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身体呈圆筒形。体长50-100厘米。体色粉红或深红。鳞片很大,反射出迷人的红宝石光泽,鳃盖有浓艳的红色。嘴角有一对短须。背部光滑,背鳍后部移到尾柄上方,与臀鳍遥相对应。
亚洲龙鱼根据产地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即金龙、红龙和青龙。其中金龙可再分为两种:生长于印尼苏门答腊的红尾金龙和马来西亚的过背金龙。红龙也有“超级红”(辣椒红)、血红和橙红之分。不过,这三种红龙之间的差别会比两种金龙之间的差异来得小,而且所有的红龙都来自印尼的加里曼丹。至于青龙,由于分布的范围广,每个地方的青龙都稍有不同,但分别不大。还有青龙与黄尾龙,但不多人养。
⑹ 世界上最后一只恐龙是什么龙
角龙是恐龙中最后走向灭绝的一类。
角龙是白垩世晚期出现的臀类恐龙。角龙有一块叫做“颈罩”的厚骨板。颈罩上有两三个不同的角度。这些角是对付敌人的有力武器。角龙的嘴形很奇怪,像鹦鹉的喙,有利于挖掘植物的根。
有很多种角龙。从角颈盾的形状来看,有原始角龙、秀角龙、独角龙、三角龙、戟龙等,最原始的角龙起源于亚洲,后来迁徙到北美。
(6)印尼的龙是什么样子扩展阅读;
恐龙的种类;
在传统上,恐龙被分类成两个族群:根据其髋骨(腰带)的构造,分为蜥臀类(像蜥蜴似的髋骨)与鸟臀类(像鸟类的髋骨)。最近,第三类的恐龙族群,慢龙类被提出,也是根据了腰带的构造而分类的。
在蜥臀类中,其腰带非常类似于现生的爬行动物,其髋骨系统中,耻骨伸前前方,而坐骨则伸向体躯的后方。在鸟臀类中,则具有较为复杂的腰带构造。其中髋骨系统中,耻骨已经转向体躯的后方,而与坐骨呈平行排列,与现生鸟类有些类似。
同时鸟臀类在下颌骨也发展出了前齿骨。慢龙类(意即缓慢的,具蜥蜴腰带构造的,恐龙)则具有一种非常奇特的腰带构造,称之为后腰型,其髂骨彼此相当的宽阔而分隔,其中前段非常深而长,而其尖端外外伸展成将近90度垂直位置。
慢龙类具有一个相当硕长的脖子,头颅相对的很小,而腰带特异,其耻骨与坐骨接近平行,甚而接合在一起。
除了这个特殊的腰带构造而外,在其它骨骼构造上也有不同之处:颈椎与背椎都非常轻巧,而颈椎非常硕长其神经棘很短,小的头骨上,于上颌有纤细的牙齿排列。四肢具有四趾,每一趾都有长爪,均指向前方伸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角龙
网络——恐龙类
⑺ 红龙产地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有什么区别
红尾金龙为产于印尼西侧苏门达腊岛的一种。特征是臀鳍呈红色,背鳍和尾鳍上叶为黑褐色。背鳍基底附近的鳞片没有金色鳞框。从腹侧开始数第5排鳞完全没有鳞框。所谓的金龙是指栖息在苏门达腊岛和马来西亚来洲龙鱼的一种,现今马来西亚的龙鱼场已经进行商业化的繁殖,近来也在积极进行红尾金龙的纯系血统繁殖,相信不久的将来美丽红尾金龙的供给将会日趋稳定。
红尾金龙主要分布在苏门达腊岛中部东岸,以北康巴鲁地方产量最多。主要栖息地的5条河川里所产的个体多少会有色彩上的差异,只是,近来这些特征已经明显不存在,唯一只以北康巴鲁的红尾金龙为种亲进行累代繁殖的个体,以北康巴鲁之名在市场流通。
本种的特征是尾鳍下叶为红色,背部、背鳍及尾鳍上叶呈墨绿色,从腹侧往上数到第4排鳞片有美丽的金色鳞框。如同高背金龙,本种的纯种个体也在减少当中,近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着名龙鱼场已经繁殖出红尾金龙的特征比一般更为明显的个体。然而黄龙和高背金色龙交配产下的个体依然以红尾金色龙的名称在市面上流通。
过背金龙幼鱼时期,背鳍细小鳞片的金色鳞并非每只个体都有,而在高背金龙的幼鱼时期有金色鳞框的个体也是少之又少,红尾金龙则是连一片鳞杠也没有。从幼鱼期开始尾鳍的上下部分颜色是分开的,下叶略带红色,上叶则是偏暗色,这点请必仔细看清楚。
红尾金龙的幼鱼售价比较平实,是饲养金龙的入门种,一直保有高人气。主要进品的个体都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繁殖个体,品质相当高。虽然不如过背金龙出色,但是今后如果能凭着特有的色彩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相信对整体亚洲龙鱼的观赏价值、人气都将有所助益。
⑻ 印尼红龙有什么特征
红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