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闹盐荒啊
我国食盐并不缺,每年原盐产量6800万吨,加碘食盐一年销量只有800多万吨,解放以来从来没有听说盐巴短缺过。潘冬子时期解放区倒是缺过盐,那是因为反动派封锁。不曾想,这两天在我国一些地方竟然闹起了盐荒。就在前天上午,见人们都在说买不上盐的事,由于盐袋里只有几天吃的盐了,我正琢磨如何应对:找人借或者下饭馆;结果到下午就说有的卖了。 盐荒显然是一个低级的玩笑,由日本地震、无根据的传言和无德商人乘机兴风等多种因素造成,根本上讲不足为虑。但盐荒带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那就是市场的监管或者说管控不能不认真,对市场秩序的维护不能不严肃,处理相关问题的行动不能不果断。 一段时间以来,学者们对行政干预市场颇多微词:什么自由买卖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呀,公权干预商家和消费者的买卖行为,不仅会损害他们的合法利益,而且还会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呀等等。如此,商品价格不能限制,买卖交易的形式和数量不能干预,总之,行政权力不能干预市场行为。 但盐荒给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说明这个观点是片面的。盐巴这个商品一直以来没有短缺过,中国的食盐产量稳定,且产能严重过剩,加上该商品的消费量十分有限,就是价格上涨数倍,也不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影响,可为什么偏偏这么一个商品的买卖秩序出了问题,引起了市场的极大恐慌?它提醒人们:是该高度重视自由市场中必不可少的行政管控了。 在一个地方出现某一种商品的非正常交易,如普遍抢购、囤积、倒卖,以及价格非理性上涨、相关谣言流传等情况,市场管理者就应该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果断处理。相应的行政干预和法律制约就必须跟上,以免市场正常的秩序受到干扰和破坏。不管这个商品是多么普通,不管该商品的供求状况如何,都应如此。 以食盐为例,当个别地方出现消费者超量购买、囤积乃至抢购之时,为何不见各地方主管部门及时进行干预、实施限购?为什么没有人对大量购买囤积者进行警告和处理?相关部门为什么不及时对一些错误的言论信息进行引导和澄清?为何不果断的对传播谣言和大量囤积食盐者进行打击?为什么不能采取有力措施,低价或者批发价给市民配售食盐(比如一家一包),以制止恐慌,打击囤积者和不法商人呢? 这些都是维护市场秩序的正常之举,其行为都是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不要被什么行政干预市场的帽子束缚手脚。香港市场个别地方进口奶粉断货,超市员工将奶粉未上架就卖给了倒卖者,区区这样的事,廉政公署都参与调查。我们却在市场秩序受到严重破坏,盐荒已经造成重大社会政治问题时,才想到做这一系列的工作,显然错过了最有利的时机。 正是因为平时我们对非正常的购买和囤积大蒜行为,对以非正常的价格销售大肉的行为,对以非正常的数量方式购买商品房的行为,很少进行严厉的干预和果断的处理,才使得一些资本所有者、无德商人通过利用谣言、销售垄断、联手哄抬价格等等方法无所顾忌的操纵市场,破坏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难道囤地囤房,雇人排队,捂盘惜售,散布虚假信息,没有让买不上房者人心惶惶!难道大蒜大肉在短时间内价格暴涨,且幅度巨大,没有引发普遍的通胀预期,没有造成社会的恐慌气氛? 正是这些情况经常发生,正是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对这些破坏市场正常秩序的行为干预管控不严,才会形成人们对最不缺、使用量最少的商品,也怀有恐惧价格大涨、恐惧断货买不上的心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对炒作大蒜的违规行为果断打击,一开始就对非理性涨升的肉价和房价进行有力的限制,一开始就对像抢购大白菜一样几套十几套购买房子的炒房者进行实施毫不留情的打击,我们的市场就不会出现像今天这般动辄风声鹤唳。 进行市场秩序的管理和维护,显然必须态度坚决、措施果断。不要给我讲什么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好还是不好的问题。对我们这样一个行政权力主导、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而言,行政方法是反应最快、解决问题最利索的。即使倡导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也要靠行政权力去推动。今天,严格的用行政手段打击干预管制经济违规行为与经济违法行为,实际上就是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实际的效果就是在建设法治经济。
② 11年中国引起的盐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首先加大食盐供应
其次通过媒体宣传,指出盐存量充足,没有污染
③ 盐荒谣言是怎么回事啊
盐荒谣言是因为日本核电站发生爆炸,某些不法商人利用核辐射这个空子伺机抬高盐价牟取暴利的行为,其实我们不必去管这些谣言,因为有关专家已声明这次辐射不会对中国产生影响的,盐不会荒,现在的盐开采技术己经很高了,我们不必去担心,政府己经采取了措施。
④ 为什么中国古代发生盐荒 入中法
从我国古代盐的供给状况以及制作来看,主要是三种途径:海盐 ,井盐, 岩盐
海盐主要是山东,江淮,淞沪。井盐主要是四川,岩盐主要是解盐(山西解州的解池所产之盐)。
这是中国古代出名的大量产盐地区。
古代闹盐荒有几个原因:
1.战争时期,由于战争军阀的割据,军队对盐的大量需要,导致割据势力严格控制盐的使用,从而民间缺盐。
2古代盐铁制度。中国从汉代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后,官盐与私盐就产生了大量矛盾。当封建地主对官盐不加控制,谋取暴利时,私盐也会同时涨价,造成盐的极度短缺。
3产盐地区的供应,在和平时期勉强为济,如遇到自然灾害,战争,交通不便等原因是,供给减少是,也会产生盐荒。
⑤ 中国第一次盐慌是发生在什么时候
北宋到南宋交替时期 应天府发生中国史上第一次有官方明文记载的盐慌 当时战乱 奸商囤积居奇 引发盐慌
中国历史上没有盐......荒.......
⑥ 盐荒事件的反思,1500字左右~谢谢
日本大地震,中国闹盐荒。用爱心传递的是虚枉的消息。
在此事件中不少人评论说中国人的素质低,但是中国人的素质低在哪里,是低在道德上吗?难道国人向亲友传递这些消息的时候不是出于爱心,难道深夜传递消息不辛勤,消息一夜之间传遍中国效率难道不高!显然,以上都不准确。那是哪方面的素质低呢?
一是低在科学素养上。因科学素养低从而迷信盲从。国人对盐的生产知识,对核辐射及防护缺少必要的认知,在爱心接力下,演变成一场面盐荒事件。
无知是迷信的根源,这种迷信不仅表现为对大自然不可抗拒力量的迷信,更包含对人的迷信。后者的危害更大的,例如对专家的迷信,对名人的迷信,对上级的迷信,对亲人的迷信等。黄先生经实验研究后写出的论文,由于与知名教授的观点相左,而遭到该校校长的否定,而那些附会之流的杜撰之作反倒轻易通过,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现在学术研究之附会造假,由此可见一斑!我们的教育出不了大师之因由此可见一斑!
二是低在公共观念上。如果说此事件所传递的是一种爱心,那么这种爱心也是狭隘的自私的爱心。这种爱是建立在让亲友抢到有限的资源上的,是不顾及别人的自私的爱,是对公众有道德缺陷的爱,因而绝非大爱之心。是一种残缺的爱。人们说“爱是自私的”是指这种狭隘本能的爱。事实证明这种狭隘的自私的爱心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这种爱是绝大多数人天生具有的,无需怎样教育即有,这种本能的爱是人性,西方人认为人生下来说是自私的就是指这种人性。这种爱体现在照顾个人或小集团利益时不顾及其他人或其他集团的利益。某报载某大城市一老人听说日本大地震便到街上放鞭炮,实际上也是一种狭隘的爱国之情。只有无私的爱才是大爱,对社会、对人类才是有益的,但是需要后天教育才能具有的。
盐荒事件的告诉我们:应进一步重视科学知识教育,不能因提倡素质教育就忽视科学知识的教育,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应得到大力宏扬。学校教育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同时在校园里要加强真爱与博爱思想的教育,通过教育使人们的爱心升华为大爱之心。
⑦ 中国发生盐荒是去年吗给个具体时间,哪一年在哪个月份
是在2011年的三月中旬到到四月初。主要是因为日本核电站的泄漏,一些不法分子大肆渲染食盐会受污染,导致群众的哄抢。谣言惹的祸啊。
⑧ 为什么会闹盐荒到处缺盐呢啥原因全国都很缺吗这样的情况会有好久呢
肆意传播的谣言,某类人的炒作,以及安全意识的混乱导致了这样的笑话发生。内陆矿盐多的很,还用得着去发疯排队,简直是笑话。国家盐业局能够保证食用盐的足量供应,这样无聊的事情3天时间就恢复正常了。让谣言终止于自己。不要跟风,不要从众,增加社会不必要的危机感。认真掌握科学意识,才是防范的最佳方法。
⑨ 中国发生盐荒是去年吗
2011年3月17日... 3月16日.就是日本核 泄露之后.一些投 机分子谣传食用盐可以防辐射,所以人们就哄抢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