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式摔跤抓你双臂怎么防

中国式摔跤抓你双臂怎么防

发布时间:2022-05-31 16:12:06

A. 真正的中国式摔跤

人体的躯体,各肢体,各大小关节在中国式摔跤实战中都能发挥作用,使用各种技术动作,中国式摔跤是一项全身运动,“大绊三十六,小绊赛牛毛”这是对中国式摔跤的赞扬。
“褡裢”是中国式摔跤象征的标志,延续到今天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中华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使中国式摔跤这项运动增加了很高的技术含量。
“褡裢”的创新是一项新生事物的诞生,逐渐被认为“褡裢”才是中国式摔跤,从而使人们走进了误区。
“褡裢”也有它的弊病,
开始穿“褡裢”学习中国式摔跤,
双方你争我抢,都想抢住对方有利部位,那么一旦抢不着就无从使用动作,
往往两人旗鼓相当不见跤,再往后认死理就会一两个动作,甚至离开“褡裢”就不会摔了,
如同病人离开拐棍走不了路一样。
但确忽略了一点,
就是把摔跤几千年历史的精华丢弃了,那就是散手(民间称:抹泥鳅).
其实散手技术动作使用和变化比“褡裢”更多,所以散手技术与“褡裢”的技术在中国式摔跤中的对比应该是:99:1
,散手其左右都能进攻与防守反攻神出鬼魅的手法,
防不胜防.
即使抢不住对手“褡裢”或被对手抢住也能进攻和防守反攻
。如在学习中国式摔跤之前首先要先学习和掌握散手技术后在掌握跤衣技术,那么你就在实战中会随心所欲,同时也提高中国式摔跤的观赏性

B. 中国式摔跤这个体育运动主要是怎么进行的呢

在外国摔跤很盛行的一个环境之下,许多人都是不太了解中国式摔跤的,中国式摔跤其实也是有着比较长的发展历史的,而且中国式摔跤的基本步法,手法,服装等各方面也具有一些特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式摔跤这个体育运动主要是怎么进行的呢?

以上这观点仅代表小编个人的见解,如果有任何错误,敬请谅解。

C. 中国式摔交的主要技法和名称

中国式摔交的主要技法:
踢别崴勾揣撮捆,切蹩缠耙拱崩刀。肘拉浸欺扒弹拄,豁打装掰披挡削。
扠穿拧掀躺垂抹,捂吸咬搧靠撒杓。撕磨摔刮搂涮挤,管掐拢折倒撴掏。

中国式摔跤技术要求严谨,要有固定的站立基本姿势,一般称之为“跤架”。规则的跤架:两脚与肩同宽,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空拳。然后一脚向前迈半步,脚尖稍内扣,两腿略屈。上手在前,底手在后;前脚为虚,后脚为实。后脚为底桩。约60%的体重由后脚支撑。左脚在前称左跤架,左手必须在前,右脚在前称右跤架,右手必须在前。在前之手称上手(上把),再后之手称底手(底把)。通常右跤架的跤手右边进攻的技术多,而左跤架则左边进攻的技术多。
按跤手跤架的高矮,又有高架和矮架姿势之分。高架子如同普通人丁步站立,步裆距太近,底盘范围也过小,不符合跤姿的要求。像矮架办应作为过度性姿势。双方往往互揪抓在一起都进行防守。就会出现矮架姿势。按俗称为看着、撑着、楞着、等到着。现在比赛时容易被罚消极。因此不应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要在突出矮下之后,立即借力进攻。
由于两跤手的跤架不一,又分顺架和顶架。两跤手都是左跤架或右跤架称为顺架;一跤手右跤架对另一左跤架,或一跤手右跤架称之为顶架。
顺架和顶架是传统术语。顺架,对摔的甲乙都是走圆场的跤步。如甲是右架与乙对摔,在他转动走跤步时必须横挪左脚,紧跟右脚。乙的跤步同甲,这样双方可以灵活顺方向转圆圈。当甲乙互相用前脚(腿)进招,无论是奔向对方前腿或后桩都很顺便,所以叫顺架。相反,如果甲右乙左(或乙右甲左),这样两跤手都走不出圆跤步来,因双方的前脚(腿)接触到一起互相顶档,周旋起来形成一进一退。倘双方都是一边偏(又俗称半边俏),则互相都会感到别扭,不便用大拿踢、勾、掏、耙等绊。故左对右或右对左叫顶架。但这种顶架在某些进招方法上也有一利,如稍一滑步即可填腰、提胯,从而便于勾、别、揣;或往后伸腿即可使蹩、管、掰、靠。
在此还应提出两种不正确的跤架。如:左臂右腿或右腿左臂出架,都不便于进招。中国式摔跤之所以强调跤架,是因为其使用的方法和跤架是密切配合的。跤架的臂与腿有误就无法进招,或称鸟架子。再如:两脚尖齐平出架,或称齐步,或称骑裆出架式,也属于不正确的姿势。

D. 哪位高手给讲解一下摔跤的技巧

任何一项竞技体育运动都有一套与其项目特点相适应的基本功与练习方法,摔跤运动也不例外。

摔跤基本功既有单式练习又有联合练习,既有徒手练习又有器械练习。

摔跤的基本功不仅是熟练地掌握和提高摔跤技术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有效地发展专项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摔跤的技术是千变万化的,只有全面地掌握摔跤的基本功,练习基本功,才能为掌握摔跤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节 倒地功

中国式摔跤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项目,目的是要摔倒对方而自己保持平衡。常言道:“要想摔人,必须先会倒地。” 这就是说,练习摔跤,要先学会倒地的功夫,才能避免受伤,做到自我保护,同肘锻炼身体能经受震动,发展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在练习倒地功时,必须注意: 1.倒地时,身体接触地面的面积要大。 2.倒地时,要憋气、团身、全身紧张,以免内脏受到 震动。 3.手撑地时,手指稍向里扣,屈肘。 4.被摔倒时,要及时松手,以防砸伤.

倒地功的内容有: 1.前倒:同“前滚翻”的动作。 2.左前倒:由左架开始,上体前倾,两膝交屈,左手 在前,右手在后。左手指向里撑地,接着迅速屈肘、低头、 团身左前滚。左肩先着地,然后右肩着地。 3.右前倒:方法与左前例相同,只是向右前方倒地。 4.左后倒:由左架开始,低头、团身、屈膝,身体向 左后方倒。左手指向里,并在身体左侧撑地,然后迅速屈 臂,使身体向左后方着地。 5.右后倒:方法与左后倒相同,只是向右后方倒地。 6.后倒:同“后滚翻”,但手臂和后背要同时着地, 低头、含胸、憋气。 7.直立前倒:身体直立前倒,两臂微屈,两手手指稍向里指,两手撑地后,以迅速屈肘的动作来缓冲落地的冲击力。在整个动作的过程中,要抬头、憋气,全身紧张用力。 f练习倒地的功夫,最好从原地开始,根据掌握的情况,可改变姿势或在活动中练习,逐渐增加难度,以适应比赛时的情况

中国式摔跤是通过摔跤衣发挥手法的作用。术语讲:“手是两扇门,全靠腿赢人。”形象地道出手法技术在摔跤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实战中有了有利的把位才能组织进攻,从而战胜对方。

中国式摔跤优于其它跤种,手脚分工明确就是中国跤鲜明的特点。它说明了中国式摔跤的先进性和文明性。中国式摔跤技法博大精深,功法和技术繁多。就手法而言,有抢手(抓握),防手(防抓握),蹬手(蹬把),引手(主动给对方抓握,借以反攻),借手(借对方紧握我时我借其手进攻)。拿法就是借用跤衣或肘腕拿摔。

一般情况左侧进攻者左手为上手,也叫前手。右手为底手,也叫后手。术语讲:“跤摔一把手。”就是讲一把底手,也叫准手。抢手也就是抢底手,也叫争手。抢底手争上手是手法技术的基本技术。
中国跤在实战中运动员均要穿布制开胸、半袖的短上衣,叫跤衣。也叫褡裢。腰系中心带也叫腰带。跤衣跤带各部位均有名称。(把位示意图)

一、 跤衣把位名称,把位和抓法

● 跤衣部位

1、 衣领叫领
(1) 正领
(2) 偏领(磨盘领)
(3) 倒扒领
2、 衣袖叫小袖
3、 胸襟叫门子
(1) 直门
(2) 偏门
(3) 挂门
(4) 软门
4、 腰带叫中心带
(1) 前带
(2) 偏带
(3) 后带
5、 跤衣下摆游离部分叫小杈
(1) 直握
(2) 反握
6、 跤衣背后部分叫后契
(1) 后带上
(2) 后带下

● 实战中除抓握跤衣外还可以抓握身体上肢各部位

1、 握腕
(1) 反握腕
(2) 正握腕
(3) 双手握腕,又叫双剁腕
(4) 掳腕
2、 握肘
(1) 掐肘
(2) 掳肘
3、 抱脖
(1) 单臂夹颈
(2) 单臂反夹颈(反夹锅)
(3) 单手抱脖(向后扒抱)
(4) 双手夹颈(双手扣腕)

● 跤衣把位抓握方法

1、 抓握大领方法
(1) 正领、偏领:拇指在内,四指在外
(2) 倒扒领:由对方腋下扒对方领,四指在内
2、 抓小袖方法(抓异名侧衣袖)
四指在内,拇指在外
3、 胸襟的抓法
(1) 直门:抓异名胸襟上部,拇指在内,四指在外,将跤衣翻起。
(2) 偏门:抓同名侧胸襟上部,四指在内,拇指在外。
(3) 反挂门:反腕抓异名侧胸襟上部,拇指在外,四指在内。
(4) 软门:抓异名侧中带上,胸襟下部,拇指在内,四指在外翻起。
4、 跤带抓握法
(1) 正握后带:又叫盖后带,拇指插入,四指下勾。
(2) 反握后带:又叫挎后带,四指反腕插入,拇指在外。
(3) 偏带:双手或单手抓握异名侧偏带,拇指在内,四指勾挂。
(4) 中带:又叫中心带,单手或双手抓握对方前带,拇指在外,四指插入,反腕抓握叫端中带。
5、 后契的抓握法
(1) 单手抓握对方背后带上跤衣
(2) 但手抓握对方背后带下跤衣
6、 杈的抓握法
(1) 反手抓:反手抓握异名侧跤衣下摆游离部分。
(2) 正手抓:正手抓握异名侧跤衣下摆游离部分。

E. 谁知道中国式摔跤运动中徒手和器械练习方法及其配合技术动作

摔跤基本功既有单式练习又有联合练习,既有徒手练习又有器械练习。

摔跤的基本功不仅是熟练地掌握和提高摔跤技术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有效地发展专项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摔跤的技术是千变万化的,只有全面地掌握摔跤的基本功,练习基本功,才能为掌握摔跤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节 倒地功

中国式摔跤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项目,目的是要摔倒对方而自己保持平衡。常言道:“要想摔人,必须先会倒地。” 这就是说,练习摔跤,要先学会倒地的功夫,才能避免受伤,做到自我保护,同肘锻炼身体能经受震动,发展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在练习倒地功时,必须注意: 1.倒地时,身体接触地面的面积要大。 2.倒地时,要憋气、团身、全身紧张,以免内脏受到 震动。 3.手撑地时,手指稍向里扣,屈肘。 4.被摔倒时,要及时松手,以防砸伤.

倒地功的内容有: 1.前倒:同“前滚翻”的动作。 2.左前倒:由左架开始,上体前倾,两膝交屈,左手 在前,右手在后。左手指向里撑地,接着迅速屈肘、低头、 团身左前滚。左肩先着地,然后右肩着地。 3.右前倒:方法与左前例相同,只是向右前方倒地。 4.左后倒:由左架开始,低头、团身、屈膝,身体向 左后方倒。左手指向里,并在身体左侧撑地,然后迅速屈 臂,使身体向左后方着地。 5.右后倒:方法与左后倒相同,只是向右后方倒地。 6.后倒:同“后滚翻”,但手臂和后背要同时着地, 低头、含胸、憋气。 7.直立前倒:身体直立前倒,两臂微屈,两手手指稍向里指,两手撑地后,以迅速屈肘的动作来缓冲落地的冲击力。在整个动作的过程中,要抬头、憋气,全身紧张用力。 f练习倒地的功夫,最好从原地开始,根据掌握的情况,可改变姿势或在活动中练习,逐渐增加难度,以适应比赛时的情况

中国式摔跤是通过摔跤衣发挥手法的作用。术语讲:“手是两扇门,全靠腿赢人。”形象地道出手法技术在摔跤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实战中有了有利的把位才能组织进攻,从而战胜对方。

中国式摔跤优于其它跤种,手脚分工明确就是中国跤鲜明的特点。它说明了中国式摔跤的先进性和文明性。中国式摔跤技法博大精深,功法和技术繁多。就手法而言,有抢手(抓握),防手(防抓握),蹬手(蹬把),引手(主动给对方抓握,借以反攻),借手(借对方紧握我时我借其手进攻)。拿法就是借用跤衣或肘腕拿摔。

一般情况左侧进攻者左手为上手,也叫前手。右手为底手,也叫后手。术语讲:“跤摔一把手。”就是讲一把底手,也叫准手。抢手也就是抢底手,也叫争手。抢底手争上手是手法技术的基本技术。
中国跤在实战中运动员均要穿布制开胸、半袖的短上衣,叫跤衣。也叫褡裢。腰系中心带也叫腰带。跤衣跤带各部位均有名称。(把位示意图)

一、 跤衣把位名称,把位和抓法

● 跤衣部位

1、 衣领叫领
(1) 正领
(2) 偏领(磨盘领)
(3) 倒扒领
2、 衣袖叫小袖
3、 胸襟叫门子
(1) 直门
(2) 偏门
(3) 挂门
(4) 软门
4、 腰带叫中心带
(1) 前带
(2) 偏带
(3) 后带
5、 跤衣下摆游离部分叫小杈
(1) 直握
(2) 反握
6、 跤衣背后部分叫后契
(1) 后带上
(2) 后带下

● 实战中除抓握跤衣外还可以抓握身体上肢各部位

1、 握腕
(1) 反握腕
(2) 正握腕
(3) 双手握腕,又叫双剁腕
(4) 掳腕
2、 握肘
(1) 掐肘
(2) 掳肘
3、 抱脖
(1) 单臂夹颈
(2) 单臂反夹颈(反夹锅)
(3) 单手抱脖(向后扒抱)
(4) 双手夹颈(双手扣腕)

● 跤衣把位抓握方法

1、 抓握大领方法
(1) 正领、偏领:拇指在内,四指在外
(2) 倒扒领:由对方腋下扒对方领,四指在内
2、 抓小袖方法(抓异名侧衣袖)
四指在内,拇指在外
3、 胸襟的抓法
(1) 直门:抓异名胸襟上部,拇指在内,四指在外,将跤衣翻起。
(2) 偏门:抓同名侧胸襟上部,四指在内,拇指在外。
(3) 反挂门:反腕抓异名侧胸襟上部,拇指在外,四指在内。
(4) 软门:抓异名侧中带上,胸襟下部,拇指在内,四指在外翻起。
4、 跤带抓握法
(1) 正握后带:又叫盖后带,拇指插入,四指下勾。
(2) 反握后带:又叫挎后带,四指反腕插入,拇指在外。
(3) 偏带:双手或单手抓握异名侧偏带,拇指在内,四指勾挂。
(4) 中带:又叫中心带,单手或双手抓握对方前带,拇指在外,四指插入,反腕抓握叫端中带。
5、 后契的抓握法
(1) 单手抓握对方背后带上跤衣
(2) 但手抓握对方背后带下跤衣
6、 杈的抓握法
(1) 反手抓:反手抓握异名侧跤衣下摆游离部分。
(2) 正手抓:正手抓握异名侧跤衣下摆游离部分。

F. 如何将人摔倒 如何防被人摔倒

简单一些说,摔倒就是要破坏对方的平衡,你让他的身体向一个方向倾斜,自然就摔倒了,举例,你去绊对方的脚,手再顺势去推他,他就更容易摔倒了.

简单的几个方法,1.在后面用手勒住他,然后往后拖,再去绊他的脚,就很容易是对方摔倒了.2.上步去绊他的脚,手再去推他,破坏其平衡就可以了.

防止被摔,就要保持自己的平衡,感觉快要摔倒时,可以往对方身上靠,吧力量也加在对方身上,这样即使倒,也是两个人一起倒了.举例,如果被人抱住腿了,你就把重心下压,双手抱住对方的脖子,向他的方向靠,就很难被对方轻易摔倒了,你可以试一试.

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呵呵.

G. 摔人技巧

好用的摔人的技巧有以下两种,
1,近身技巧:
上面拳法虚晃,吸引注意力后突然下潜,用双臂抱住对方的双腿膝盖处。双手交握,手臂程环状。用力抱紧,迫使对方双腿并拢,并且用肩膀和自己的体重去顶对方的胯,让对方的重心在地面的投影落到双脚支撑面之外,这样很容易就等把对方摔倒。

2,缠斗技巧:
通过脚步变换,两人形成镜面站立,也就是如果他左脚在前,你的右脚在前。以你的右脚在前为例,把你的右脚放在他的左脚外侧,也就是你的右侧。上身用力往自己的右侧拧转。把他的重心往他的左侧推。由于他的左脚被你的右脚卡住,不能往左跨步,因而重心就会掉到左脚外面,从而向左摔倒了。

中国武术中, 实战效果最好的是中国式摔跤, 过去的摔跤名家有几种, 有一种是散手跤, 也就是武术+摔跤, 基本上远了就踢打, 主要靠欺近身来, 施展各种擒抱勾摔的技法将对手击倒 。
摔跤的最初功用其实在于战斗中的肉搏, 这个和现代实用搏斗术中的“不倒地”原则是一致的,就是说搏斗中要以保证身体平衡为首要原则, 无论如何不能倒地, 一旦倒地基本就没有反击之力了。
而中国式摔跤的切磋和比赛中, 评判胜负的最重要一条标准就是四肢之一是否触地, 触地就算输, 讲究点到为止, 一般来说不会把对手摔个四脚朝天。
而且一些摔跤训练的视频, 训练方法很多都是从晚清一直传下来的, 很有针对性, 鸭子步, 拧木棒, 扔石锁, 各种动作的设计都是针对实战中如何抓,抱,锁,甩,利用自己的身体做杠杆, 借力,瞬间发力, 将对手打翻或者摔倒, 可惜的是中国式摔跤现在玩的人越来越少了, 老名家们很多都已经去世或者无法上场了。

H. 中国式摔跤

中国摔跤跟沾衣十八跌还是有点关系的,它在古代也是一项比赛项目。在宫廷也有跤手。
中国式摔跤有好多把式:分大大绊子三十六,小绊子似牛毛

身材高大的人与身材矮小的人对摔时,身材高大的人应发挥臂长、身长、腿长的特点,争取先抓住对方而不要让对方先靠近自己。反之,身材矮小的人要争取接近和抱住身材高大的人,尽量限制对方的长处。如对方身体较胖、体力较差时,可设法扯着对方转动,消耗他的体力,然后再借机进攻。

跤 桩

是基本功,贯穿实战中每个动作,主练下肢力量和稳定性,培养专项能力,在静中求动,要求松中有意,自然呼吸,可根据个人情况定时、定式、跤桩功法讲究含胸收腹,松尾骨,桩功练法繁多,下面为大家一一简介:

(1) 大架:两腿开立前虚后实,前承三成力,为三七开,呈大架,左手置肩前平举,掌心向内,五指靠拢,自然弯曲右手于肩前内和,左手称前手,要高;右手称底手,要低于前手。为前高后低,此桩功舒展大方。

(2) 虎坐:又叫骑马裆,两腿开立大于肩宽,双腿半蹲,膝不过足。脚尖向内和,双手于胸前向内合抱,掌心向内,肘微曲承抱物状,讲究内抱、外靠、沉肩坠肘,气贯丹田,含胸收腹,内收尾骨,提裆竖顶,目视前方。

● 跤衣部位

1、 衣领叫领
(1) 正领
(2) 偏领(磨盘领)
(3) 倒扒领
2、 衣袖叫小袖
3、 胸襟叫门子
(1) 直门
(2) 偏门
(3) 挂门
(4) 软门
4、 腰带叫中心带
(1) 前带
(2) 偏带
(3) 后带
5、 跤衣下摆游离部分叫小杈
(1) 直握
(2) 反握
6、 跤衣背后部分叫后契
(1) 后带上
(2) 后带下

● 实战中除抓握跤衣外还可以抓握身体上肢各部位

1、 握腕
(1) 反握腕
(2) 正握腕
(3) 双手握腕,又叫双剁腕
(4) 掳腕
2、 握肘
(1) 掐肘
(2) 掳肘
3、 抱脖
(1) 单臂夹颈
(2) 单臂反夹颈(反夹锅)
(3) 单手抱脖(向后扒抱)
(4) 双手夹颈(双手扣腕)

● 跤衣把位抓握方法

1、 抓握大领方法
(1) 正领、偏领:拇指在内,四指在外
(2) 倒扒领:由对方腋下扒对方领,四指在内
2、 抓小袖方法(抓异名侧衣袖)
四指在内,拇指在外
3、 胸襟的抓法
(1) 直门:抓异名胸襟上部,拇指在内,四指在外,将跤衣翻起。
(2) 偏门:抓同名侧胸襟上部,四指在内,拇指在外。
(3) 反挂门:反腕抓异名侧胸襟上部,拇指在外,四指在内。
(4) 软门:抓异名侧中带上,胸襟下部,拇指在内,四指在外翻起。
4、 跤带抓握法
(1) 正握后带:又叫盖后带,拇指插入,四指下勾。
(2) 反握后带:又叫挎后带,四指反腕插入,拇指在外。
(3) 偏带:双手或单手抓握异名侧偏带,拇指在内,四指勾挂。
(4) 中带:又叫中心带,单手或双手抓握对方前带,拇指在外,四指插入,反腕抓握叫端中带。
5、 后契的抓握法
(1) 单手抓握对方背后带上跤衣
(2) 但手抓握对方背后带下跤衣
6、 杈的抓握法
(1) 反手抓:反手抓握异名侧跤衣下摆游离部分。
(2) 正手抓:正手抓握异名侧跤衣下摆游离部分。

出其不意,在实战中,利用步伐上的变化,手上耘;横;捅;撕;推;按;拿。脚上配以耙;蹚。变化多端,出其不意,随着双方步伐跤架的变化而变化,得机会使用时及时出手,不得机会时再伺机行事。成功得手赢得轻松,得手不了也不会给对方造成致命的进攻机会。在一次实战训练中,我就看见孟雄小师兄在和对方交手时,使用一个踹的动作没有奏效,顺势一个小耙拿就把对方掀倒在地,动作连贯,潇洒自如,看着轻松漂亮!充分显现出中国跤术的顺势而为,以巧制胜的特点。

I. 摔跤节的中国式摔跤

中国式摔跤原是肉搏的技术,是从踢、打、摔、拿的徒手搏斗发展而来。南朝人任昉撰的《述异记》中说,上古时期的蚩尤部落都会角抵,曾用这类技术与黄帝部落激战。《礼记·月令》记载西周把角力列为军事体育项目。古书中记载着许多春秋、战国时期两人摔搏的事例。 历代王朝都培养一批摔跤好手,在节日盛典上,给帝王将相表演摔跤,供其享乐,或给外同的使者表演,以示威武。 秦、汉以来,摔跤也是广大民众强身自卫、喜闻乐见的竞技运动。经常在广场上举行表演比赛。汉朝元丰三年(公元前108年)举行的摔跤比赛,附近三百里的居民都来观看。大文学家及天文历算家张衡看了摔跤表演后,在二京赋里赞扬说:“临回望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到了唐宋时代,摔跤(相扑)开展得更为广泛,一年两度搭起台子举行表演比赛。当时的比赛已初具规模,有约定俗成的规则,有裁判员,胜利者还获得奖品(其比赛的形式和现在日本相扑一样)。《水游全传》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一章,生动地描写了摔跤比赛的场面、规则和技术。当时涌现出一批全国闻名的摔跤手,如唐代的蒙万赢,从小入“相扑朋”(摔跤组织),专门从事摔跤活动。他在十四五岁时就拳脚敏捷。长大后技术精湛,比赛经常获胜,并多次赢得奖赏。“万赢”呼号自此名扬四方,他真实的姓名反而被人遗忘。他以摔跤为职业达数年之久,并乐于传授技艺,“五陵少年,幽燕任侠,相从诣教者数百”。宋代还有了女子摔跤。靠表演摔跤为生的艺人自古就有。
解放前,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济南、沈阳等地都有卖艺的摔跤场。这些地方是摔跤爱好者集会的地方,它在开展摔跤运动、交流技术、提高个人技艺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中国跤术》作者之一的满宝珍同志就是北京天桥跤场的老艺人。古代的摔跤是裸体或穿象鼻裤兜裆(如日本相扑运动员的服装)进行。主要较量力气,拼体力,比赛可以拳打脚踢,使用逼迫关节的擒拿方法,经常把对方摔至不能抵抗为止,以至有些比赛出现流血场面。后来规则逐渐改进,技术向灵活、敏捷的方向发展。服装逐渐改为穿短袖上衣,系腰带,芽长裤和鞋。把对方摔到三点着地--除两脚外身体各部(包括手、肘、膝)着地即为失败。先失一跤者负,后来改为三跤二胜。比赛不分体重级别。民间摔跤的传统形式是某一个地区,由一位年长、德高望重、技术高超的摔跤手出面组织,其成员多是他的子侄辈亲属和附近的青少年,利用闲暇时间,在土地上练习摔跤,无代价地传授技艺。届时还常有其他摔跤老手作义务指导。 摔跤是两人身体接触,直接对抗,从头至脚、从手指到脚趾都要参与活动了所以从事这项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匀称发展,肌肉发达。特别能培养人的力量、速度、灵巧、柔韧等身体素质。摔跤时运动员要有力量,动作快才容易摔倒对方,所谓“一力降十会”。但是仅有直来直去的笨力不成,还要巧妙地借力用力,善用巧劲,所谓“四两搏千斤”。摔跤是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相间的竞技运动,一场比赛下来,需要耗费很大气力,从而增强了心脏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摔跤还能培养人的勇敢、果断、坚毅、顽强、拼搏精神和美的情操。 摔跤虽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竞技运动,但在旧社会只为少数人服务,广大劳动群众没有条件从事自己喜爱的摔跤运动。
改进
解放后,党和政策十分关怀人民的健康,明文规定:“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的体育活动……对于那些为群众所热爱和熟悉的武术、摔跤……等必须予以重视,并加以改进,去掉其不科学的部分,使之成为广泛开展劳动群众中的体育活动的有效形式之一”。国家体委把中国式摔跤列为全国竞赛项目,并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单项锦标赛,使摔跤走上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发展的道路。 1957年在内蒙呼和浩特市举行了“十一城市及内蒙古自治区职工摔跤比赛大会”,把职工的摔跤活动推向高潮。 第1届全运会有19个单位的128名运动员参加中国式摔跤比赛。运动员身体素质好,基本功扎实,个人的绝招准确、多变。大部分人经受过全国比赛的锻炼,又多次参加过一些省、市间的对抗赛,经验丰富,在技术上也有创新。例如,解放军队(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运动员何润宗根据原来的“揣”和“揣花兜”而创立了“披”。后来许多运动员使用这个技术,并有了各种变化。各地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还根据规则的精神,交流的技术和经验,经过深入的研究,都把本地区传统的摔跤特技应用于中国式摔跤中去。经过系统训练,不仅技术水平有提高,而且各队的技术特点更加鲜明和突出。例如,北京、天津运动员擅长手法和小巧动作,以巧取胜。内蒙古运动员腿脚灵活,力量大,常以“假踢真拧”、“得合勒”等技法击败对手。
新疆运动员喜欢搂抱上摔,大毛拉的“撒网”(把对方抱起来抡几圈再摔下去)堪称一绝。山东、辽宁、河南的运动员动作扎实,基本功好。山西队的抱腿神出鬼没,防不胜防。在这一届运动会上,技术向准确多变的方向发展。 第1届全运会后,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练习摔跤的人少了,技术水平下降,中国式摔跤一时处于低潮。1963年后才逐渐恢复,业余体校有了摔跤班,并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比赛。第2届全运会上,得分标准改为根据对方身体倒地情况分别判得1分或2分,促使运动员使用大动作。为鼓励运动员积极进攻,快速得分,使比赛更为激烈、紧张,并防止因技术水平相差悬殊出现伤害事故,限定一场比赛两人得分相差10分即结束比赛、判为绝对胜利。 十年动乱期间,各种摔跤。比赛停止了,有的地方甚至禁止人们练习摔跤。直到1974年才恢复全国比赛。1975年第3届全运会上的摔跤比赛参加比赛的单位和运动员不多,技术也没有发展。 打倒“四人帮”后,摔跤界通过拨乱反正,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私人跤场和厂矿的摔跤队逐渐恢复活动,练习中国式摔跤的人又多起来。1982年和1986年的第2届和第3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都把摔跤列为主要比赛项目。第4届全运会上,摔跤比赛分为十个级别。摔倒对方一跤根据动作的幅度和倒地的情况可以得1分、2分或3分。参赛运动员都经过系统训练,技术水平普遍提高。技术战术向着积极快速的方向发展,一代新手在成长。如内蒙古队员董雅臣勇猛顽强,体力充沛,动作敏捷、连贯,善于抓上就用,连续进攻,不给对方喘息机会,他的比赛所向披靡,名震跤坛。 中国开展国际摔跤(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和柔道以来,与中国式摔跤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中国式摔跤吸收了国际摔跤和柔道的一些技战术和教学训练方法。例如,古典式摔跤的过胸摔、自由式摔跤的抱腿、柔道的抓袖背等技术和配对练习等训练方法。在规则方面吸收了国际摔跤的绝对胜利和限制消极的精神,洋为中用、丰富了中国式摔跤的技术武库,促进了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和提高。
第6届全运会使用的1986年修订的规则,从得分标准到比赛服装都要充分体现中国式摔跤的特点一个倒下,一个站着,讲究不砸不落,鼓励运动员使用干净利索的技术。规则的得分标准是按中外古今摔跤评分原则--把对方摔倒的情况和身体落地的部位确定得分多少。例如,得了分的标准是将对方摔成身体腾空(两脚有一同时离地过程)后躯干(肩、背、臀、胸、腹、胯)或头着地,而自己仍保持站立。如果没有使对方身体腾空,仅把对方摔倒使之躯干着地,自己自然站立不倒;或是把对方摔得身体腾空、躯干着地而自己没有站稳,用手撑在对方身上,则只能得2分。把对方摔成四肢着地,或把对方摔倒后,自己也随着倒地,只能得1分。为了促使比赛摔得更激烈、更精采,把每场比赛时间缩短为两局,每局仍是3分钟,但要求运动员积极主动进攻,不允许长时间消极防守,如果持续30秒钟不进攻,就要警告一次,判对方得1分。3次警告便取消该场比赛资格。运动员比赛的摔跤衣为国红和天蓝两色,摔跤衣的边沿有花纹。颜色要美观、大方、协调,并有民族特色。这些规定不仅体现了中国式摔跤的民族形式、特点,而且会进一步促使中国式摔跤技术水平提高和广泛开展。 中国式摔跤是中国的一项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它的历史悠久,锻炼价值高,在城市和农村都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摔跤运动也将会有更大的跃进,这一民族体育运动必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J. 学中国式摔跤有什么要注意的要怎么才能学好摔跤

《中国式摔跤规则》,规则规定比赛场地为10米见方的草垫,体重分为8个级别。虽然一场比赛仍是三局,但每局摔的跤数不限,摔倒一次得1分,三局得分多者为胜。这样完全改变了摔跤比赛的战术。运动员即使前边输了几跤,后边仍然有机会转败为胜,打消了运动员输两跤就输掉全场的顾虑,促使他们敢于进攻,充分发挥技术。这些措施鼓舞着广大摔跤爱好者积极锻炼,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从而迅速推动了摔跤运动的开展。许多地方的私人跤场增多,一些厂矿也有了摔跤小组。 由于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倡导,职工的摔跤活动在各级工会的领导下,蓬勃开展起来。许多厂矿购置了摔跤衣,组成摔跤队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各地相继举行了职工摔跤比赛,如火车头体协在各路局基层比赛的基础上举行了全国铁路系统的摔跤比赛。1957年在内蒙呼和浩特市举行了"十一城市及内蒙古自治区职工摔跤比赛大会",把职工的摔跤活动推向高潮。 第1届全运会有19个单位的128名运动员参加中国式摔跤比赛。运动员身体素质好,基本功扎实,个人的绝招准确、多变。大部分人经受过全国比赛的锻炼,又多次参加过一些省、市间的对抗赛,经验丰富,在技术上也有创新。例如,解放军队(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运动员何润宗根据原来的"揣"和"揣花兜"而创立了"披"。后来许多运动员使用这个技术,并有了各种变化。各地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还根据规则的精神,交流的技术和经验,经过深入的研究,都把本地区传统的摔跤特技应用于中国式摔跤中去。经过系统训练,不仅技术水平有提高,而且各队的技术特点更加鲜明和突出。例如,北京、天津运动员擅长手法和小巧动作,以巧取胜。内蒙古运动员腿脚灵活,力量大,常以"假踢真拧"、"得合勒"等技法击败对手。新疆运动员喜欢搂抱上摔,大毛拉的"撒网"(把对方抱起来抡几圈再摔下去)堪称一绝。山东、辽宁、河南的运动员动作扎实,基本功好。山西队的抱腿神出鬼没,防不胜防。在这一届运动会上,技术向准确多变的方向发展。 第1届全运会后,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练习摔跤的人少了,技术水平下降,中国式摔跤一时处于低潮。1963年后才逐渐恢复,业余体校有了摔跤班,并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比赛。第2届全运会上,得分标准改为根据对方身体倒地情况分别判得1分或2分,促使运动员使用大动作。为鼓励运动员积极进攻,快速得分,使比赛更为激烈、紧张,并防止因技术水平相差悬殊出现伤害事故,限定一场比赛两人得分相差10分即结束比赛、判为绝对胜利。 十年动乱期间,各种摔跤。比赛停止了,有的地方甚至禁止人们练习摔跤。直到1974年才恢复全国比赛。1975年第3届全运会上的摔跤比赛参加比赛的单位和运动员不多,技术也没有发展。 打倒"四人帮"后,摔跤界通过拨乱反正,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私人跤场和厂矿的摔跤队逐渐恢复活动,练习中国式摔跤的人又多起来。1982年和1986年的第2届和第3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都把摔跤列为主要比赛项目。第4届全运会上,摔跤比赛分为十个级别。摔倒对方一跤根据动作的幅度和倒地的情况可以得1分、2分或3分。参赛运动员都经过系统训练,技术水平普遍提高。技术战术向着积极快速的方向发展,一代新手在成长。如内蒙古队员董雅臣勇猛顽强,体力充沛,动作敏捷、连贯,善于抓上就用,连续进攻,不给对方喘息机会,他的比赛所向披靡,名震跤坛。 我国开展国际摔跤(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和柔道以来,与中国式摔跤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中国式摔跤吸收了国际摔跤和柔道的一些技战术和教学训练方法。例如,古典式摔跤的过胸摔、自由式摔跤的抱腿、柔道的抓袖背等技术和配对练习等训练方法。在规则方面吸收了国际摔跤的绝对胜利和限制消极的精神,洋为中用、丰富了中国式摔跤的技术武库,促进了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和提高。 第6届全运会使用的1986年修订的规则,从得分标准到比赛服装都要充分体现中国式摔跤的特点--一个倒下,一个站着,讲究不砸不落,鼓励运动员使用干净利索的技术。规则的得分标准是按中外古今摔跤评分原则--把对方摔倒的情况和身体落地的部位确定得分多少。例如,得了分的标准是将对方摔成身体腾空(两脚有一同时离地过程)后躯干(肩、背、臀、胸、腹、胯)或头着地,而自己仍保持站立。如果没有使对方身体腾空,仅把对方摔倒使之躯干着地,自己自然站立不倒;或是把对方摔得身体腾空、躯干着地而自己没有站稳,用手撑在对方身上,则只能得2分。把对方摔成四肢着地,或把对方摔倒后,自己也随着倒地,只能得1分。为了促使比赛摔得更激烈、更精采,把每场比赛时间缩短为两局,每局仍是3分钟,但要求运动员积极主动进攻,不允许长时间消极防守,如果持续30秒钟不进攻,就要警告一次,判对方得1分。3次警告便取消该场比赛资格。运动员比赛的摔跤衣为国红和天蓝两色,摔跤衣的边沿有花纹。颜色要美观、大方、协调,并有民族特色。这些规定不仅体现了中国式摔跤的民族形式、特点,而且会进一步促使中国式摔跤技术水平提高和广泛开展。 中国式摔跤是我国的一项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它的历史悠久,锻炼价值高,在城市和农村都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摔跤运动也将会有更大的跃进,这一民族体育运动必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阅读全文

与中国式摔跤抓你双臂怎么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女裤44对应国内什么尺码 浏览:417
意大利餐馆怎么走的 浏览:705
什么号码打印尼手机划算 浏览:911
去年中国马拉多少伊朗的石油 浏览:252
贝纳利在意大利叫什么名字 浏览:934
印度目前的状况如何 浏览:285
瑞士意大利山脉什么为界 浏览:327
中国龙族世界在哪里 浏览:794
凯撒是越南哪里 浏览:559
去意大利哪些食物不能托运 浏览:111
中国哪个省份援助意大利 浏览:748
中国成熟光刻机能研究多久 浏览:414
移动打英国多少钱 浏览:944
中国的姓氏起源于哪个朝代 浏览:14
印度的食物是怎么过冬的 浏览:983
伊朗的货物有些什么 浏览:142
印尼用什么饵料 浏览:176
中兴为什么要卖芯片给伊朗 浏览:451
印度一九年gdp是多少 浏览:338
也想你用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