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1、中国经济发展遵循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7亿多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经济特区作为“点”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
2、特区的成功也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经济特区不仅名字是中国首创,而且涵盖多种形式,如中国陆续建立的众多国家级高新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乃至沿海开放城市,为中国利用境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发展经济提供了重要平台,成为中国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形式。
3、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带来了旅游业的繁荣。
中国旅游市场规模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法国、西班牙和美国。中国的发展与旅游是双向互动的。改革开放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增长的旅游业又促进了相关领域更好地发展,如机场、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设施。
4、中国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来中国旅游、学习、工作、定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如今,中国正在全面实施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在商业活动、人力资本、文化体验等方面,中国已经与世界接轨。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媒体的报道更加多样化,调查报道也不断增加。
互联网的发展更是给中国媒体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达8.0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7.88亿。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更加畅通,内容更加多元,个人也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展现自己的才华。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有哪些变化
第一,通过改革开放,经济有了快速发展,这是改革开放前无法想象的。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鼓励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发展,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发展东部的同时,进行西部大开发,改变了西部的落后面貌。并适时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充分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制造业第二大国。相比较改革开放之初的一穷二白,进步显而易见,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400多倍,制造业从占世界份额的1%,提高到10%以上。同时,中国在航天、高铁、水电站、核电站、运载火箭、核武器、高性能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信、超级杂交水稻等方面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二,相比改革开放前,社会生活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事业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或一定的成就。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博士生数量世界第一、大中小学生数量世界第一;政府先后在农村和城市推广了免费义务教育,中国在实现教育公平上迈出了第一步。中国在社会保障、医疗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人男女寿命分别达到71岁和74岁,比1978年提高了4岁多。 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得到充分发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2007年在全国农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万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在国家统一方面,提出一国两制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和平稳过渡。
第三,相比改革开放前,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缺乏基本自由,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逐渐获得了经济自由、政治自由、社会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言论自由、迁徙自由,绝大多数国民的公民权利获得保障;中国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民主政治有所进展;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事业在曲折中前行。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改革开放前,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闭关自锁的封闭状态,特别是“文革”期间,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物资短缺,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国民经济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向改革开放的号角之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先行,从农村起步,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再到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前进的改革。
逐步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与开放两个轮子同时推进,相互促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2、广大农民群众焕发出空前劳动积极性。僵化的经济体制被冲破了,国有企业从主要依靠政府和政策,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和法律,现代企业制度陆续建立。这些大大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
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市场机制的引进,使经济日趋活跃、市场逐步繁荣、人民群众不断受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结合了起来,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使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从经济特区的创建开始,到加入WTO,我国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3、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26269亿美元,年均增长9.7%,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连续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新奇迹,刷新了世界记录。
4、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前不久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在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中,有67%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各类商品丰富多彩、应有尽有的时代取代了商品匮乏的短缺经济时代。我国人民千百年来衣食无虞的梦想变成现实,实现了由贫困——温饱——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大批外逃的现象早已销声匿迹,并出现回流的现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11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
中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面开放的社会转变;
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
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 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有了哪些变化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增长下行中保持就业稳定,减贫成就巨大,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即将全部脱贫,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劳动力素质显着提高。
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有哪些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增长下行中保持就业稳定,减贫成就巨大,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即将全部脱贫,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劳动力素质显着提高。
生活水平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实际增长8.5%。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8倍,年均实际增长7.8%。40年间,我国居民用31年时间实现人均收入跨万元大关,用5年时间实现人均收入跨2万元大关,目前正向人均收入3万元大关迈进。这些数据足以说明,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正在不断扩大,贫富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大部分人已经实现了小康生活。
衣食住行
改革开放前,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吃饭靠粮票和油票,住的是土砖房,交通靠步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收入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舒适的穿衣体验,吃上也开始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瓜果四季常有,大家也都住上了高楼大厦和新房子,用上了现代化的家具,出行方式的选择也多了很多种,公交,地铁,私家车,高铁飞机等等,不管是去哪儿,总能在24小时到达。
体育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体育新的时期,明确了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和战略思想,中国体育开始回到社会主义体育发展的正确轨道。79年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
2018年,受惠于国家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和发展成果所带来的无限活力和巨大动力,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动员共获得奥运冠军237个;获得世界冠军3319个,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总数的99%以上;创超世界纪录1125次,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总数的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