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哪些简答题
中国社会的这些重大变化,体现在日常生活领域,就是消费方式的根本变迁。
在1949年,中国城市的恩格尔系数高达60.2%,农村会更高。1956年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城市的恩格尔系数为58.4%,农村高达65.7%。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恩格尔系数仍然很高,城市为57.5%,农村为64.0%。
但到了2000年,城市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9.2%,农村下降到49.1%。到2010年,城市为37.5%,农村为41.1%。进入新时代,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迅速提升,在所有家庭消费中,用于食品方面的开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全国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低到28.4%。
这说明中国人已经将主要的消费转移到教育、卫生保健、旅游、住房改善等方面。中国人的消费方式,也已经从模仿型排浪式向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转变。
中国社会发展特征
从历史角度看,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456”大格局,这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首要特征。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456”大格局,已经构成判断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本点。其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顶层设计,是发展之灵魂,处于核心地位,统率总格局;五大发展理念是价值遵循,处于关键地位,规范总格局;
六大建设路径是实践之结晶,处于基础地位,支撑总格局。这些基本点既内含了当前人民群众对该历史阶段的共识,同时也包含了我们党对新时期新形势的基本判断,是今天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首要特征。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文明网-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有哪些阶段性新特征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解析七十年中国社会发展与变迁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有哪些变化
第一,通过改革开放,经济有了快速发展,这是改革开放前无法想象的。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鼓励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发展,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发展东部的同时,进行西部大开发,改变了西部的落后面貌。并适时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充分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制造业第二大国。相比较改革开放之初的一穷二白,进步显而易见,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400多倍,制造业从占世界份额的1%,提高到10%以上。同时,中国在航天、高铁、水电站、核电站、运载火箭、核武器、高性能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信、超级杂交水稻等方面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二,相比改革开放前,社会生活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事业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或一定的成就。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博士生数量世界第一、大中小学生数量世界第一;政府先后在农村和城市推广了免费义务教育,中国在实现教育公平上迈出了第一步。中国在社会保障、医疗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人男女寿命分别达到71岁和74岁,比1978年提高了4岁多。 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得到充分发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2007年在全国农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万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在国家统一方面,提出一国两制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和平稳过渡。
第三,相比改革开放前,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缺乏基本自由,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逐渐获得了经济自由、政治自由、社会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言论自由、迁徙自由,绝大多数国民的公民权利获得保障;中国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民主政治有所进展;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事业在曲折中前行。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中国社会领域发生的最大变化有哪些
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社会领域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官僚资本产生。
“官僚资本”的提法,在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了。1923年,瞿秋白在《前锋》杂志上发表《论中国之资产阶级的发展》一文,首次使用了“官僚资本”一词。
他将洋务派经办的官办企业称为“官僚资本之第一种”;将官商合办企业称为“官僚资本之第二种”。1929年,李达在《中国产业革命概况》一文中,揭露清代官僚举借外债时“从中渔利,自肥私囊,形成官僚资本”。
形成条件:
1、私人财产所有制。
2、政府或者立法机构权力高度集中。
3、政治体制与现代公民意识的落后。
4、存在闲置资本和寻租故意。
5、寻租资本以获得超额暴利为目的。
4. 2016——2020年间,我国发生了哪些发展变化
摘要 2016-2020正好是十三五规划。
5.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以来,我们国家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七十一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最后,在经济方面,中国更是取得了奇迹般的成绩。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的人均GDP只有几美元,而到了现在,中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一万美元大关,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中国收入国家行列。在这七十几年来,中国百姓和社会感受的最为强烈和明显的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社会生活的改变。从之前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到现在5G技术、人工智能进入千家万户这些巨大的成功和改变,都是中国百姓看在眼里的。
6. 中国近年来的变化
一、第五代战机歼20正式服役
2017年8月16日凌晨,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在中国酒泉顺利发射,被命名为“墨子号”为我国科研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7. 近七十年中国巨大的变化有哪些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起立。新中国的诞生犹如壮丽的日出。它扫除了旧中国的黑暗,照亮了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中国人民开始了翻山越岭、建设祖国的伟大壮举。创造性地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
2、70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最根本的成就是创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改革开放犹如一股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伟大的祖国正在万物复苏,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4、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人民奏响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运动。党统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5、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新中国70年历史中三个最耀眼、最显着、最明晰的标识。
8. 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发展将产生哪些变化
1月17日,发表了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的各项情况。资料显示,在去年我国65岁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14.2%。按照现在联合国组织的标准,我国已经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老龄化社会会给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变化呢?
面临这种老龄化社会的各种情况,国家应该先做好各项调整,例如呼吁生育或者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穿应对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9.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形态的演变历程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是我国的屈辱史,是我国华夏民族永远抹不去的痛。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形态发生了三次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也是我国由屈辱挨打走向辉煌灿烂的过程。
1901年,此后将近一百年内,中国再也没有崛起过,直到二十一世纪。这段历史,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不能因为一时的辉煌就闭门造车,盲目自大,断送中国几千年来的辉煌。
10. 新中国成立后有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1、从制度看保障。我们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大中小学相衔接的思政工作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支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投入保障机制。
从2012年开始,连续七年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的目标。2018年,全国教育投入总量4.6万亿,和建国初比,年均增长13.4%,增长幅度很快,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这些制度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从结构看功能。
经过70年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建立起功能完善、学科匹配、结构适宜的教育体系。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支撑贡献。70年来,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两亿七千万接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各类人才。我们国家新增劳动力中有48.2%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13.6年。这是很重要的人力资本积累过程。
3、从数量看规模。
经过70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建起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给大家讲三个数:第一个数,现在有各级各类学校51.9万所;第二个数,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第三个数,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670多万。这三个数说明我们发展取得的成绩。
4、从质量看水平。
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现在教育总体水平已经跃居世界中上行列。以高等教育为例,给大家讲四个数,四个60%。第一个,我们国家高层次人才60%以上集聚在高等院校。
第二个,我们国家基础研究和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60%以上是由高校承担。第三个,我们国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60%以上建在高校。第四个,国家科技三大奖60%以上是由高校获得的。这是重要的综合国力。
5、从开放看影响。
经过70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主力军之一。无论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来看,对外开放的水平都在不断扩大。基础教育的质量水平和特色,得到世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