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外国人怎么看中国升旗

外国人怎么看中国升旗

发布时间:2022-05-25 13:16:51

⑴ 求相声《特大新闻》的台词

乙:这一场是我和XX同志表演相声。
甲:(向幕后)哎,等会儿有晚间新闻的时候叫我一声儿!
晚间新闻!我别的不看……你说。
乙:过去我们经常在电视里和大家见面……
甲:对。……哎,是二频道!八频道可能不清楚,二频道!
……没事儿,你说。
乙:大家对我们都非常熟悉,这次我们……
甲:我哪儿都不去!我就在这儿!回头你们上这儿找我!
……来,你说。
乙:我说你这是怎么回事?
甲:等着看新闻哪!老X,国家马上要出大事儿了,您说
让人心里头多高兴!嘿嘿,我就盼着国家出点事!
乙:国家出什么事了?
甲:国家出这么大事您愣不知道?
乙:什么事?
甲:国家还没说呢。
乙:国家没说我怎么知道。
甲:那我怎么知道了?
乙:你什么不知道呀,满嘴跑舌头,到处传播小道消息。
甲:哎,老X同志!您这话可不对!什么叫满嘴跑舌头?舌
头可不跟嘴里跑吗?在哪儿跑?搁脑门儿上跑?叭哒,叭
哒……人家还以为你长仨耳朵呢?
乙:我是说你爱传闲话!又是什么国家出大事了,国家大
事,国家没说你先知道?
甲:那当然了!我是干什么的!
乙:你不就是普通工人吗?
甲:普通工人,你小瞧?那叫领导阶级!别看你戴个眼镜,不就是知识分子吗?你
也属于我们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那么一小块儿!那么一丁丁点儿!你敢说你不
是?你站出
来!你蹦着喊!“我不是工人阶级!”你说!你说呀!
乙:嚯,这人什么毛病!
甲:我是对你表示愤怒!都像你这样,不关心国家大事,那改革能搞好吗?
乙:你让我怎么关心呀!
甲:你打听呀!问呀!没事儿就琢磨呀!现在有多少大事呀!
我问你,你知道吗?政治局开会,几点钟入场?
乙:这我哪儿知道呀
甲:谅你也不知道!你来,我问你,中央领导最近--有什
么变动?
乙:不知道!
甲:国务院秘书长坐的小车号码是多少?总参谋部的电话
是多少局?
乙:这你都知道啊?
甲:不用大惊小怪,告诉你,老X,我快了。
乙:你快进去了!
甲:我进哪儿去呀?
乙:你快让人给抓进去了!
甲:抓我干吗?
乙:就你这鬼头鬼脑的,到处打听小道消息,跟特务似
的。
甲:是我打听的吗?我赶上了!今儿晚上这国家大事,人家
首长跟我透露出来了!
乙:首长跟你透露了?在哪儿?
甲:天安门,广场上!
乙:哦,首长把你叫到那儿,跟你透露消息!
甲:你瞧你这态度!国家大事,首长把我叫到广场上跟我
透露?违反纪律呀!这事儿有明着说的吗?
乙:偷着说的?
甲:人家是首长,光明正大,有话能偷着说吗?
乙:那是怎么说的?
甲:人家首长,倒背着手,在天安门广场蹈踺,也是有一
搭无一搭,漫不经心,自言自语,上嘴唇一碰下嘴
唇,“叭嗒叭嗒叭嗒”,嘿,他就说出来了!
乙:敢情他们家这首长嘴里往外飞小鸟!“叭嗒叭嗒”
……我说这是哪国首长啊?
甲:废话!中国的。首长有外国的吗?电冰箱是外国的好,
首长可还必须是咱们自个儿国家的。挺好的中国,弄
仨印度首长,像话吗?
乙:那首长“叭嗒叭嗒”说什么哪?
甲:首长“叭嗒叭嗒”说精神哪!上级精神!估计是刚开完
会,上级布置了任务,完不成呀,他心里乱,到广场
上找人说道说道,这心里头就痛快啦!
乙:好嘛,这位首长心里头也搁不住事!
甲:他也是人哪!七情六欲,婚丧嫁娶,有时候工资不够
花他心里着急……
乙:行了行了,你说说这精神是什么。
甲:这……没准等会儿电视里就播出来,大伙儿注意收看
吧!
乙:你先说说不行吗?
甲:我也不知道上级规定传达到哪一级,也不知是先党员
还是先群众,回头又有人说我散布小道消息,影响不

作者:雪葵 2005-1-8 00:14 回复此发言

--------------------------------------------------------------------------------

3 关于相声《特大新闻》
好。当然我是领导阶级,我倒没什么,主要是你们这
样儿的,到时候人家把你们找到一块儿,一个个地问
你们……
乙:行啦,你就快说说吧!
甲:真要我说?那咱们可哪儿说哪儿了,听完就完了,可
别记录。同志们,简短地说,最近上级决定,天安门
广场……要改成农贸市场啦!
乙:啊?!这是真的吗?
甲:我亲耳听见的!不是真的大伙儿能这么乐吗?这叫发自
内心地高兴!大伙儿早盼着这天哪!对不对?同志们,这
一天终于来到啦!行了,大伙儿出去别乱说,我走啦!
乙:别介,你回来,我听着可不大对劲儿,天安门改农贸
市场,有这么改的吗?
甲:这人还较真儿!改革嘛,怎么改的没有?别的地方人家
都改啦!
乙:哪儿改了?
甲:哪儿……人家,比方,中南海人家就改了!
乙:中南海改农贸市场了?
甲:不像话!中南海是国家领导办公的地方,能改农贸市场吗?
乙:那怎么改了?
甲:反正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那里头你能随便进吗?还甭
说进去,你没事儿往里头伸头探脑的就兴许有人来问
你!如今怎么着,凭票参观!你进去转着圈儿走都没人
管!
乙:那是参观毛主席故居,跟你说的改农贸市场,挨不上!
甲:那,那再说那个革命历史博物馆,知道吗?过去那里
边搁的什么?珍贵文物!毛主席的油灯,周总理的怀
表,朱德的扁担,如今也改啦!
乙:改农贸市场了?
甲:改新潮家具展销啦!组合柜,五斗橱,三屉桌,堆得
哪哪都是,给钱还就让拉走,您说新鲜不新鲜!
乙:那是呀!
甲:您可听明白了,拉走是容易,使完了,用旧了,你惦
着再送回去当文物展览,人家可不一定收,他说你级
别不够!邪门儿阿!
乙:那可不,大伙儿使完的破家具都往那儿送,像话吗?
甲:还有哪,天安门城楼,过去那是国家领导检阅百万大
军的地方,如今也改啦!
乙:改什么了?
甲:卖票参观!甭管你是不是领导,只要有钱,随便上!
乙:开放城楼给大伙儿参观,好事儿呀!
甲:是呀,我主要是讨厌有的人,有那不自觉的,上去你
就老实在边上呆着吧,过过瘾得啦,他不,上去他就
真敢腆着肚子往当间儿走,直眉瞪眼地就朝下边招
手,还喊“人民--万岁!”你说那话是该你喊的吗?
乙:他爱喊让他喊去吧!
甲:就冲咱们这改劲儿,您说,把天安门广场改成农贸市
场,有什么新鲜的?行啦,咱们哪儿说哪儿了,回见!
乙:回来!你先回来!
甲:你瞧,你这人怎么这么粘人哪!人家大人有事儿,你
老缠着!
乙:嘿,我成孩子了!我是让你把事情说清楚再走!
甲:有什么不清楚的?这多清楚呀!人家上级是棋高一招
哇!我琢磨着,这,这也属于深化改革嘛!
乙:哦,这叫深化改革?
甲:对呀!它,它这叫配套措施嘛!先开放哪儿,后开放哪
儿,人家一步一步来,先开放城楼,后开放广场,这
您往城楼上一站,喝!心里头全明白了。
乙:明白什么了?
甲:哪儿卖小吃,哪儿卖蔬菜,哪儿卖活鱼,哪儿卖海
带,哪儿卖水桶,哪儿卖锅盖,哪儿是阴凉,哪儿太
阳晒……
乙:我怎么听着这么乱呀!
甲:乱?那是乱了敌人,锻炼了群众。刚开头您可能不习
惯,锻炼锻炼就好啦,农贸市场,多清静呀!
乙:就这还清静啊?
甲:分跟哪儿比了!要比人家中东那边儿,咱这儿就算没
多大动静,听不见什么!
乙:反正这动静也不小。天安门广场,那是咱们国家的窗
口,搁一农贸市场算怎么回事?
甲:窗口?对,这就是窗口呀!你们国家怎么回事儿,人家
外国人不知道呀,透过这窗口一看:哟,农贸市场!没
错儿,他们这儿属于商品经济!再看看,嘿,东西还都
挺便宜,成啦,知道啦,初级阶段!
乙:这就知道啦?
甲:窗口嘛,一看就明白。外国人到了中国,中国这几年

作者:雪葵 2005-1-8 00:14 回复此发言

--------------------------------------------------------------------------------

4 关于相声《特大新闻》
搞得怎么样啊,来这窗口看看,喝!真好!中国如今真
是……什么都有啊!活鸡,活鱼,海螃蟹,扁豆……这
外国人他就不着急啦!
乙:怎么?
甲:这回饿不着啦!
乙:哪回也没饿着他们呀!
甲:不是,他就放心啦!这么热闹,这么红火,咱们中
国,像欠债不还的主儿吗?回头进人民大会堂里头谈
判,一上台阶他就往外掏钱,投资呀,贷款呀,你提
什么他答应什么,这叫改善投资环境!
乙:这环境还好啊?人民大会堂门口堵一个农贸市场,乱
乱哄哄,怎么开会?
甲:好开啊!就为开会方便!开会,多累呀,不得找补点
儿?“同志们,我的发言,主要谈三个问题……给我
买一碗馄饨!第一个问题……少放酱油,我口轻!第二
个问题是,我们目前应该……哎,我要那大碗的!”
乙:这是开会吗?
甲:这……是呀,开会,得联系实际不是?这儿守着农贸
市场,多实际啊!说着说着没词儿了,外头一喊:“三
斤四两,五块六毛七--”赶紧谈!
乙:谈什么?
甲:谈物价问题呀!三斤四两就卖五块六毛七,照这么涨
还行吗?
乙:嘿!
甲:外边又喊:“老张同志,今儿早起都交过一回了,怎
么还收啊!”赶紧谈!
乙:谈什么?
甲:谈税收问题呀!早上收了中午还收,这不是重复收税
吗?
乙:哦!
甲:“二婶儿,‘等会儿,我这鞋后跟儿让人踩掉啦!”赶
紧谈!
乙:谈什么?
甲:谈产品质量!早上买的鞋中午就掉跟儿,什么质量!那
边随地吐痰一罚款,这儿就谈市容管理,外边自行车
跟马车一撞上,这儿就谈交通安全……
乙:敢情屋里这会儿跟着外边走!
甲:怎么样,看出这农贸市场的重要性了吧!您说人家上
级这主意……他是怎么想出来的?我活了三十多岁就愣
没想出来!
乙:你还没想出来啊?这不都是你想出来的吗?
甲:我也是根据上级的精神琢磨!
乙:那你琢磨琢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么
庄严的地方,搭大篷,摆小摊,讨价还价,吆五喝
六,合适吗?
甲:合适呀!太合适啦!那地方宽敞,摆摊儿方便,吆喝起
来也豁亮: “吃炸糕吆!大炸糕!纪念碑大炸糕!”
乙:非把牙崩下去!
甲:“吃一块缅怀先烈,吃两块继承遗志,吃三块……您
赶紧给钱吧!”
乙:这都不像话!
甲:不像话?那是您没往深里想!这叫告慰先烈于九泉!中
国人民站起来啦!富裕起来啦!买点儿什么也都方便啦!
先烈要是知道了,多高兴!
乙:那就非得在这儿办自由市场?
甲:人家革命先烈就是为自由献身!这自由市场,多自由
呀!它富有诗意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
自由市场……”这不对是吧?那咱们给改一改:“鸡蛋
诚可贵,鸭蛋价更高,若买松花蛋,还得掏五毛!”怎
么样?这诗怎么样?
乙:不怎么样!
甲:那就算了吧!我先走一步。同志们,抓紧吧!我先去看
看在哪儿摆摊合适!
乙:回来!
甲:干什么?干什么?
乙:你回来!我再问问你:天安门,那是五星红旗升起的
地方,搁一个农贸市场,怎么看升旗呀?
甲:看升旗?看升旗干吗?
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呀?
甲:升旗?几点钟?
乙: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
甲:还是的!要看升旗,太阳没出就得到,来得及吃早点
吗?守着农贸市场,多方便!现成的豆腐脑儿,一边呼
呼噜噜喝着,一边瞅着红旗呼呼噜噜往上升着,呼呼
噜,呼呼噜,多带劲,多幸福!旧社会,你喝得着这么
热乎的豆腐脑儿吗?你看得着这么鲜艳的红旗吗?那会
儿红旗多稀罕呀!要看红旗你得自个儿绣!(唱)“针儿
急,线儿密,含着眼泪绣红旗,绣呀绣绣红旗……”
乙:行了行了,他还忆苦思甜呢!
甲:解放军同志也来一碗豆腐脑儿!大早上起来升国旗多
辛苦……给钱不给钱的没关系,军民鱼水情,粮票也
免了吧!
乙:人家解放军执行升旗任务,能随便喝豆腐脑儿吗?那
是严肃场合!
甲:什么叫严肃场合?一九四九年,北平和平解放,解放
军人城式,严肃不严肃?老百姓夹道欢迎!送茶的,送
水的,送毛巾的,送鸡蛋的,许他送鸡蛋不许咱们送
豆腐脑儿?再说这两样东西蛋白质含量也差不多嘛!
乙:这人说话多矫情!
甲:谁矫情啦?我给你们宣传宣传这伟大意义!要说你们这
老同志思想就是跟不上形势,首长说的话你们都不
信,你说你们还信什么?吃得这么胖,什么都不信!同
志们,信仰危机呀!
乙:你先别扣帽子!说了半天,首长到底是怎么说的?
甲:当然首长没说我这么多,但是首长的指示很明确,首
长说:“这么大个广场,要能摆个小摊儿该多好!”你
瞧明确不明确!
乙:这到底是哪位首长呀?
甲:哪位首长?说出来你没准儿也认识,老从你们家门口
过,你可能没留神,大高个儿,花白头发,肿眼泡儿……
乙:哦!就那个厚嘴唇,俩招风耳朵?走道儿老腆着肚子
甲:一看级别就不低!他是局级还是部级?
乙:他呀,着急!
甲:着什么急?
乙:他做生意找不着地方可不着急吗?
甲:他还做生意吗?是个官倒儿?
乙:不是。
甲:那他做什么生意?
乙:进出口。
甲:外贸部门!
乙:不,主要是内销。
甲:从哪儿进口从哪儿出口?
乙:他弄一大炉子,从上边进口从下边出口。
甲:这是干什么的?
乙:你们这首长他说得明白呀!“一块儿两毛五,找我王
老虎,先吃后交钱啊--”
甲:这是卖什么的?
乙:“红瓤烤白薯!”
甲:嗐!

⑵ 广州举办亚运会是为了,请外国人来听我们的国歌和看我们升国旗

另赠小道消息:广州现在有5种人:1、避运:外出旅游避开亚运。2、受运:留在广州忍受亚运。3、恭外运:恭迎外国参加亚运。4、怀运: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亚运。5、不育不运:不会体育也不喜欢亚运。

⑶ 去天安门看升旗是何种感觉

激动,自豪!心情无以言表!浑身充满力量和希望!早上去看升旗的话太迟了。要头天晚上就去。不然的话挤都挤不进去。太后面了看不到。

⑷ 外国人怎么看中国

在我们的印象中,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泰国是一个充满人妖的国度,白罗斯的美女非常多,俄罗斯人打架很厉害,美国的家庭主妇都养的膀大腰圆,而德国人则比较严谨冷漠。

这些都是我们对这些外国的印象,那么老外们又是怎么看我们中国的呢?以下分别来自8个不同国家的人给你答案。

土耳其,学生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终于终止了。我们国家充满了谎言和空洞的承诺,我对此很无奈。

哥伦比亚某公司主管,曾经留学中国

中国给我的印象就是:爱心、和睦、想象力丰富、民族、有执行力,我非常喜欢中国。可以这么说,中国是我的第二个故乡,如果我可以保持哥伦比亚国籍的话,我也想有一个中国国籍。

马来西亚农场工人

中国人好像小强,生生不息。

巴基斯坦餐厅老板

我是巴基斯坦人,我非常爱中国,我有许多中国朋友,他们对我好得很。我曾经和中国朋友相处的很好,我们都互称“巴铁”,代我向中国人民表示我的爱意!

瓦努阿图的司机

我认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给了我们国家很多帮助,在瓦努阿图有很多的援助项目,还帮我们建设公路,我认为中国就是我们的母亲国。

墨西哥工程师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国家,有很多人口,世界第一,也有着最厉害的制造业。有时候我也会想,我也许也是made in China的吧?

阿富汗酒店主管

"关于中国,我有三点最大的野心:第一,见到成龙;学中国功夫;第二,试一下中国的针灸;第三,我爱中国!

日本大学生

16岁的时候,我和一个上海男生好上了,他成了我的男朋友。后来他回国了,我们就没有再联系过。可是我很想他,我在日本餐厅打工,攒了4年的钱,最后用这笔钱去了中国上海。我们又开始恋爱了,他把我带到他的家里,我对他父母说:你好!可是他父母根本不搭理我,还跟我说:不喜欢日本人,没有办法,我们又分开了。我认为,我们中日年轻人要好好改善两国的关系。

⑸ 外国人特别是美国怎么看中国

1.你最惊讶的事情是什么?

到了西方,刚结识的外国同事、朋友或老师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到了我们国家,最令你震惊和奇怪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我们要以诚实的态度去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那答案应该是:这里的一切和我的想象差不多。原因很简单,今天的中国人通过报刊、电视、电影、因特网等媒介对西方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翔实的了解,来到国外,除了一时语言还有所不适应以外,真的怎么也体会不到Culture Shock("文化震撼")。许多外国朋友对这个答案自然很不过瘾。以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觉得你们来自"黄土地"上那个至今还"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穷乡僻壤,乍一到我们这灯红酒绿的发达世界一定觉得头晕目眩,有很多感触吧!

2.北京什么时候"改名"的?

出国在外,总是有外国人问"Peking"("北京"过去在英文中的通常拼法)什么时候被改成"Beijing"("北京"的汉语拼音,现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拼法)的。对这个问题,我总是胸有成竹地答道:北京就是北京,从来就没改过名,只是拼音的方式改用中国汉语拼音。可就有一次,一位略通汉语的法国人接着问:那为什么"中国"不用汉语拼成zhongguo"在国外通用呢?我一时语塞。是啊,"中国"在英文里是"China",在法文里是"Chine"(发音"士因呢"),在阿拉伯语中是"思因",在泰语中是"今",还真就是没有叫"Zhongguo"(中国)或是"Zhonghua"(中华)的。不过不要着急,将来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以后的中国的外文名称说不定就叫Zhongguo。

⑹ 外国人升旗

除了对别国国旗保持应有的敬意外,应该没有其他行为举止的要求。。。。。。。。。。

⑺ 奥运会外国人看不看升中国国旗

当然要看的。
各国的国歌和国旗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尊重别国或国际友人就要对他们的国歌和国旗表示尊重。有意或无意对别国的国歌和国旗表现出不恭不敬,通常会被理解为对对方的失礼,甚至是对对方的蓄意冒犯和挑衅。联合国宪章在“序言”中阐述了“大小各国平等权利”的信念。由此可见,现代的国际关系应以公认“主权平等”为基础。国家尊严受到尊重;国家元首、国旗、国歌不受侮辱。这里说的“国家尊严”一词虽然比较抽象,但在礼仪活动中却十分重要。如果有一方的尊严受到损害,就必然会损害相互关系。对于国家元首、国旗、国歌等国家主权的代表或象征,不但不应当受到侮辱(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而且应当表现出应有的尊敬。所以,在一切正式场合如果遇到升国旗、奏国歌时,都应当肃穆致敬,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和国歌。有些人觉得奏别国国歌、升别国国旗没必要表示敬意,反正也不是自己国家的国歌和国旗。其实,这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尊重是相互的,例如,当中国选手在雅典奥运会不断夺金、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别国的赛场升起时,当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不断地在人们的耳边奏响时,雅典的观众及世界各地的观众都对我们的国旗、国歌表现出了应有的尊重。在国际比赛现场及其他社交场合,每一个人代表的都不仅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国家,当别国的国歌奏响时,请庄严肃立,这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每一个民众应该具有的礼仪风范与精神风貌。

⑻ 我爱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时间曾凝聚在1949年10月1日,当巍峨的华表披上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新一轮的太阳,当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洪亮的声音传遍了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时刻,对于一个饱经忧患、受尽欺凌的民族来说是多么宝贵啊!中国,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让世界震撼的名字;一个让无数华夏儿女为之骄傲与自豪的名字,从此诞生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日子到来时,亿万华夏儿女为之雀跃。沉睡了百年的东方“雄狮”终于昂首立于世界之林。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
再翻开五千年的历史,我发现祖国的生命精髓长城——那道伤痕,记载了多少沧桑,又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长江——那是祖国的脉搏吧!跳跃着永不枯竭的悸动,挥洒着无边无际的情伤。黄河——那是祖国的血液,沸腾着、沸腾着,奔涌着,奔涌着,无力不摧,昂着向前,何等的自信和骄傲啊!五岳——那是你的手掌,指着苍凉的天,戳着悲怆的地,怒斥着丑陋的奸佞……
当侵略者的铁碲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英雄长已矣!古往今来,一曲曲悲歌,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讲述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信念,祖国在我心中.
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今天”,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站在时代的今天,我们回望:一个民族要独立,要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需要一种更为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使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我们会用激情点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浇灌成功之花。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而努力奋斗。
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体育健儿凭借自己的“十年磨剑”,使中国首度跃身体育强国之列。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雅典的上空,雄浑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无数的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亲爱的祖国,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六十年的扬弃和继承,一个东方巨人到了可以说“不!”可以发言的时候。你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多最广最大的人气和景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您热切表达的心声!你不卑不亢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和深邃、闲静,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

祖国发展我成长,我与祖国共奋进
祖国的命运也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祖国的发展与富强要靠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贡献与奋斗。我们应该时时想想我为祖国做些什么,而不是从祖国母亲那里索取些什么,热爱祖国决不能只靠一句空话。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普通员工,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一定要爱祖国的满腔热情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实际工作中,爱岗敬业,求实奉献,为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兴旺添砖加瓦,为企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地工作,这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 。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现时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对比是何等的鲜明,意义是多么的深刻,特别对我们部队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而紧密,我们打开的国门不仅让世界先进的科技浪潮涌了进来,同时也把一些腐朽没落的残渣和糟粕挟了进来,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给我们部队也同样带来了许多各方面的困难。尤其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在改革过程中有时可能要牺牲一些局部利益,会暂时造成一部分人民群众生活产生困难,其中国有企业的改革使一些工人下了岗、失了业,生活处于较为贫困状态,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某些不完善造成许多学校或明或暗的乱收费,教育成本增长过快使得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或者出现了供出一个大学生全家从“吃肉到吃糠”的现象,医疗制度改革的措施不到位,使得城市和农村的很多人民群众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社会分配制度改革的迟缓使得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已经到了比较危险的地步,以上种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思潮。面对这改革前进中出现的曲折有的人坚定地相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信人民政府,相信共产主义必将取得胜利,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团结奋进;有的人则信神、信鬼,信异端邪说,拜金主义至上,崇洋媚外,为一己之私而出卖祖国的利益,出卖民族的利益,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自私自利,一切行为和动机皆物质化。面对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来进行拨乱反正,社会急需要一个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个讲话就像指航的明灯一样,使我们有了正确的工作方向和行动指南,使我们对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有了更加明确的分辨能力,为我们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背叛祖国为耻。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最低道德底线,与人交往,看一个人是否可交是否对人真诚,看什么,应该看他对待自己的父母、亲人如何、孝顺与否,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亲人都不爱,他又能爱谁呢?而我作为一名军人也同样如此,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如母亲般的祖国都不热爱,他又会热爱这世界上的什么呢,又有什么东西值得他热爱呢。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说她古老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说她年轻是因为中国只是现今世界上的一个发展中国家,百业待兴,万事待举。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治理起来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吧,要使得13亿人口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车行,有医疗,有教育,国富民强,这对任何一个政府和执政党来说都是件世界之最的挑战,而这个世界上能战胜这挑战使13亿人民安居乐业的只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从远古到如今,中国经历了多少朝代兴衰变幻,可给百姓带来的是“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的生活,就是封建王朝的盛世之年也不过是让百姓稍微过上温饱之日,减轻拉一些战争和劳役之苦;而中国的近现代则饱受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与蹂躏,割地赔款给列强,遭受侵略与奴役,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推翻了压在人民大众头上的“三座大山”,广大民众才得到了彻底的翻身与解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从“一穷二白”到现在逐步走向富强,从“东亚病夫”到“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正在步入世界强国之列。过去,我们吃着粗粮淡饭,缺鱼少肉,缺油少盐,今天,我们吃着新鲜的蔬菜,餐餐白面大米,顿顿有鱼有肉;过去,我们衣衫蓝缕,今天,我们穿着时尚,衣着光鲜;过去我们住着潮湿低矮的土房,漏雨透风,今天我们住着宽敞明亮的楼房,冬暖夏凉;过去我们只能听听广播,今天我们看着彩色电视,通过各种媒体来了解世界;过去我们大多数只能接受中等教育,今天我们有很多机会读大学,考研究生,读博士。今天,党和政府正在千方百计地安排好人民的生活,解决矛盾,建设和谐社会。我们生活在这温暖的祖国怀抱中,我们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怎能不从心底发出由衷的热爱之情。

⑼ 外国人怎么看1900年时的中国

己,他人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能帮我们认识自身。但是,这些印象、评价又永远不会是真正客观的,它会被弯曲、放大或缩小,于是这些带有主观性的变形,又成为所谓“他者”自身的一面镜子。

个人如此,国家亦然。

今天团团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组生动的画面。1840年-1911年,在中国国门初开又积贫积弱的时代,美国媒体如何看待这个陌生的大国?从这些“他者的眼光”中,也许我们能以另一个角度再回顾已经熟悉的历史。

漫画中的“满大人”

美国早期报纸杂志中有关中国的图像,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漫画的形式来表现的。这并不奇怪,因为当时美国人心目中主要的中国人形象是凭借妖魔化想象而塑造出来的所谓“满大人”,即一个丑陋、猥琐、保守和愚钝的漫画式东方人形象。而列强的环伺与虎视眈眈,也同样成为漫画的素材。

比如下面这幅漫画将中国描绘成一名头顶斗笠、手持烟锅、昏昏欲睡的农夫,图中日本、法国、德国与俄国为了争夺果实正打得不可开交,墙头上的英国和意大利也准备跃跃欲试。

中国问题 (The Chinese Question),《马蜂杂志》1898 年1 月8 日。

下面这幅则讽刺了清朝统治者在国家生死危急关头仍抱残守缺、顽固不化的心态。画面上英法德日等国的军舰正飞速地向中国海岸驶来,龙椅上一身戎装的光绪帝双目紧锁问道:我睿智的顾问,这种情况下孔夫子有何教诲?赏穿黄马褂的李鸿章恨不得一头钻到地里:陛下,孔夫子已过时了,他做梦也想不到中国会遭受如此奇耻大辱!

无法预测的危机 (An UnforeseenEmergency),《顽童杂志》1898 年1 月26 日,封面。

美国的形象有时表现为这种犹豫不决又虎视眈眈,有时又以文明与自由的化身出现。《顽童杂志》的一张封面图画表现了被抓住发辫的满大人惊慌失措,哥伦比亚女神身披文明的披肩,手持进步的剪刀,正要剪掉代表丑恶传统的辫子。

剪掉辫子( The Pigtail has Got to Go),《顽童杂志》1898 年10 月19 日,封面。

有些画采取形象化的象征手法。庚子年战乱将起之时,中国被《顽童杂志》描绘成一个被烧烤的栗子,戴着传教士项圈的黑猫迫不及待地火中取栗,头顶欧洲列强羽帽的猴子在一旁观望期待。宗教的急先锋角色与殖民主义贪婪的兽性惟妙惟肖。

火中取栗 (The Old Story),《顽童杂志》1900 年7 月4 日,封面。

复杂的心态

庚子之变,美国以西方领袖自居,其心态与欧洲列强也不完全相同。《顽童杂志》形容中国的形势像迷宫一样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会战端再起,后果无法预期。图中美国山姆大叔举着谨慎的汽灯小心前进,随后而行的英德俄日奥神态各异,但谁也不敢去碰地上“开战理由”的圈套。

中国迷宫(In the Chinese Labyrinth),《顽童杂志》1901年2月6日,中心插页。

八国联军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面对错综复杂的中国问题,仍是不得要领。在《顽童杂志》1901年的漫画里,列强试图改变中国的企望与其力不从心的挫折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难以孵化的巨卵(A Troublesome Egg to Hatch),《顽童杂志》1901年4月6日,中心插页。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后,德国霸占山东,俄国控制东北,吃得脑满肠肥。《顽童杂志》讽刺漫画里,俄国与德国心满意足地打着饱嗝自语道:我们当然需要和平,吃饱了活动有害健康!

中国暂时安全(China Safe — for the Present),《顽童杂志》1902年4月9日,封面。

探访中国风光

但也有一些杂志所采取的方式是写实,比如美国历史上出版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大众文化期刊之一《哈泼斯周刊》,曾派遣画家专门和作家专门到中国进行采风,以实际的旅行见闻作为绘画的素材,记录了清朝社会从衣食住行到经济民生的方方面面。

《哈泼斯周刊》派遣的作家拉尔夫与画家韦尔登,专门对京杭大运河苏州杭州段进行了走访,他们笔下的江南风物,如今看来也极有风致——

皇城鸟瞰( General View of the City of Pekin, Capital of China),《哈泼斯周报》1858 年10 月16 日。

苏州石拱桥 (A Typical Stone Bridge),《哈泼斯月报》1895 年7 月。应为大名鼎鼎的寒山寺北之枫桥,是一座横跨于古运河上的单孔石拱桥。

拉尔夫在水乡河畔遇见一位十四五岁的美貌少女,不仅容貌美丽,而且举止大方,对一行人启齿微笑,招手致意,不像其他的中国女子一见洋人马上躲避。

乡村少女 (A Country Girl in Summer),《哈泼斯月报》1895 年8 月。

有人画下了中国的社会生活和市井百相。比如《格立森画报》画中描绘的广州街头的修鞋匠。

修鞋匠 (Chinese Cobbler),《格立森画报》1852年5 月1 日。

美国记者花费了大量笔墨描绘中国江南水乡的风韵,只是不知船上这位男士正在向依窗而立的女子说什么。

水乡昆山( One House in Quin-San),《哈泼斯月报》1895年6月,15页。

陌生、歧视与排挤

那些画报所展现的另一个主题,是这两个陌生的国度刚开始有接触和交流后,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和问题。

一方面,我们能看到官方层面的走访与迎接。比如清朝正式外交出访美国,被任命为中国外交使节的蒲安臣意识到黄龙旗的必要。但据称由于没有准确的旗样,美国人自作主张替中国使团制作了一面三角龙旗,权当中国国旗使用,对外宣传是中国皇帝亲赠。1868 年6 月1 日中国使团抵达华盛顿,立即在国会山附近的大都会酒店升起了黄龙旗。从《弗兰克􀁥莱斯利新闻画报》刊登的升旗仪式可以看到蒲安臣的旗帜与大清的黄龙旗不完全一样,也没有左上角的红珠。但无论如何,这是中国旗帜第一次在美国首都飘扬,引发好奇的居民围观,而中国官员看到大清龙旗与合众花旗高高悬挂在一起,随风飘扬,绮浪迭翻,也不由得精神振奋,感觉面子十足。

升旗仪式 (Raising the Chinese Flag of the Burlingame Embassy on the Flagstaff of the Metropolitan Hotel, Washington, D. C., June 1st,1868),《弗兰克·莱斯利新闻画报》1868 年6 月20 日。

由于种族歧视、经济竞争以及华人自身语言与资本的原因,大部分华工从事的多是诸如洗衣、佣人与餐饮杂货等工作,这些服务行业不仅报酬低,而且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白人工人根本不屑一顾。即便如此,当19 世纪70 年代美国西部经济转入低迷时,还是出现了大规模排华浪潮。由于华工不仅任劳任怨,逆来顺受,而且工资低廉,白人种族主义者认为华人的廉价劳动力剥夺了白人应得的工作机会,华工成了美国下层劳工的眼中钉。

中国佬回家去 (Chinese Must Go!),《马蜂杂志》1879 年5 月14 日。

在很多美国人眼中,来自欧洲的美国东部移民延续了清教的传统,代表着工业、农业、劳工与资本,是美国兴旺发展的保证,受到了山姆大叔与哥伦比亚女神的热烈欢迎;而西海岸的华人移民则被丑化为一头凶恶的巨蟒,象征着自私、瘟疫、道德低下,预示将对美国造成巨大灾难。

东西对照 (Immigration, East and West),《马蜂杂志》1881 年8 月26 日。

洗衣是早期美国华人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职业,很多画面以此为题材。正是由于华人的参与,美国洗衣服务不仅时间大大缩短,而且价格更为低廉。

洗熨衣物( Chinamen Sprinkling and Ironing Hotel Linen),《弗兰克􀁥莱斯利新闻画报》1879 年5 月31 日。

但也因此,不少商家以此为素材,宣传自家商品“不必频繁清洗”的卖点。

打道回府( Off for China),广告招贴画,1870 年。一家厂商在兜售其最新设计的赛璐珞假领与袖口,号称如果美国人购买了他们的产品,华人洗衣工就只能卷铺盖走人。

在排华浪潮高涨的1880 年,美国与清廷修改了《蒲安臣条约》,开始限制华人到美的人数和年限;至1882 年,国会更是通过《排华法案》,全面禁止中国移民。当时美国曾出现过一个成语,叫作“中国佬的机会”,意思就是说,事情无望了。

石泉惨案( The Massacre of the Chinese at Rock Springs,Wyoming),《哈泼斯周报》1885 年9 月26 日。美国《排华法案》通过后,广大华工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白人暴徒的排华行动更加肆无忌惮,1885 年在怀俄明州的石泉煤矿就爆发了大规模的排华暴乱。9 月2 日, 石泉白人区结集了大批白人矿工和流氓,聚众诉说“黄祸”之苦,随后暴徒们持枪械包围了华人区展开血腥屠杀,造成华工死亡28 人,重伤15 人,财产损失惨重。

百余年过去,无论中国还是世界,都已另换了一番天地。但回看当时的这些明目张胆的排挤与歧视,是否令人感慨:即使并不完善的平等、开放与自由,也实在来之不易?而彼此隔绝和强弱悬殊所造成的陌生和危险,也未必那么遥远。

⑽ 外国人对中国国旗的看法

对不起你发错地方了,我估计很少有外国人看到,看的基本都是中国人,难道中国人还有人说国旗的坏话吗?

阅读全文

与外国人怎么看中国升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積架路虎多少钱 浏览:923
意大利虐狗怎么判 浏览:445
印度面条多少钱一碗 浏览:281
亚投行为什么帮印度 浏览:166
中国的睡衣出口怎么样 浏览:441
德军为什么有印度兵 浏览:192
中国五千年有多少次被灭族 浏览:939
朝鲜什么时候属于中国 浏览:574
伊朗美金和欧元怎么贸易 浏览:480
50元印尼盾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666
意大利女裤44对应国内什么尺码 浏览:417
意大利餐馆怎么走的 浏览:706
什么号码打印尼手机划算 浏览:914
去年中国马拉多少伊朗的石油 浏览:252
贝纳利在意大利叫什么名字 浏览:935
印度目前的状况如何 浏览:285
瑞士意大利山脉什么为界 浏览:328
中国龙族世界在哪里 浏览:795
凯撒是越南哪里 浏览:560
去意大利哪些食物不能托运 浏览: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