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有什么
根据目前的资料可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帛书和竹简,在反映汉初文字的隶变情况方面最具代表性。《合阴阳》是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竹简。马王堆三号墓的墓主死于汉文帝二一年,即公元前二八八年,仅在汉开国后三八年。与《合阴阳》同墓出土的另有《十问》、《天下至道谈》、《杂禁方》、《遣策》等不同内容的四种简,还有其他内容的帛书。《合阴阳》一共有三二支简,简长为二三厘米左右,简宽为一厘米有余,每支简上的文字有二十余宇不等,其内容是对房中养生术具体技巧的描述,属于医简。这批简的简幅较宽,书写时便于发挥书法技艺。这批简的抄手在书法方面本身也有较高的造诣。这组简,从笔画上看,书写者颇能随心所欲地将刚柔不同的笔画揉合在一起。例如其横画,虽也如马王堆一号墓《遣策》上的文字一样,都讲究方起尖收,但在其方起处就往往兼有圆笔或点墨,其用笔就并不太着意于棱角的分明与否。至于其折笔则方圆并重,或一笔弯下,显其圆转流畅,或分笔相连,呈其刚劲遒健。从文字构形上看,其中宫紧凑,四周舒展,左右避让,上下呼应,顾盼有情。特别是其波挑披拂之处,神采飞扬,极尽波磔俯仰之能事,有一种变化奇丽的特殊意蕴。再从整体布局上看,其一简之内的黑白布局随立思自然,疏朗有致,毫无匠气而显得神彩飞扬,赏心悦目。因此,无论从哪方面去品评,这批简的书法艺术都是汉简书艺中的上乘之作。
㈡ 两件我国最珍贵的帛书,哪一件被美国人抢走了
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尽管帛书与竹简处于同一时代,影视中也动不动就帛书传信,看似中国应该有很多帛书,但如果从文献角度来说,实际上迄今考古出土的帛书仅有二种:一种是汉帛书,主要是马王堆帛书,另外一件汉帛书发现于敦煌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只有30个字;一种是战国帛书,唯一一件就是楚帛书,也是唯一的完整帛书,且图文并茂。马王堆帛书与楚帛书最为珍贵,堪称帛书中的皇者。
其中,汉帛书发现于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共有28种12万余字,记载了《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九主图》、《黄帝书》、《老子》、《筑城图》、《五星占》和《相马经》等;战国楚帛书发现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记录了我国最早的创世神话,但遗憾的是却被美国人抢走。
1944年,蔡季襄将帛书的研究成果印成书,名为《晚周缯书考证》,第一次向外界披露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着作,这也是楚帛书第一次向学术界露出真容。
楚帛书上下高38.5厘米,左右宽46.2厘米,中心是书写方向互相颠倒的两段文字,一段13行,一段8行,可分为甲、乙编,全篇共有900多字。内容大致是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先有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生了四子,并没有伏羲女娲是兄妹之说。四子成为四神之后开天辟地,演化万物,建立人间秩序,制定历法等。总之,楚帛书记载的伏羲女娲创世神话,要比我们熟知的盘古创世更精细,可谓是中国最早的创世神话,因此这一帛书的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就上世纪40年代而言,楚帛书更是中国唯一一件帛书。
由于楚帛书历史久远,长期埋在地下,其中不少文字模糊不清,需要拍摄红外线照片,才可能显示出文字。但当时处于抗战时期,大后方又没有这一技术,蔡季襄只能无可奈何。
㈢ 郭店楚简、上博竹简资料
世界上最早的书—郭店楚简
1993年10月,郭店楚简出土于沙洋县纪山镇郭店一号楚墓。这是一次轰动全世界的考古大发现。
郭店楚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共804枚,其中有字简726枚,简上字数13000余个。经古文字专家研究整理得知,郭店楚简全部为先秦时期的18篇典籍。其内容为儒家和道家两派着作。道家着作有《老子》(甲、乙、丙)三篇和《太一生水》,儒家着作有《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四篇)。众所周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使先秦大量的学术典籍付之一炬,但郭店楚简在此之前深埋地下,逃过了这一劫难,得以重见天日。
郭店楚简的出土解决了中国儒家思想发展史上遗留的重要学术问题,填补了孔孟之间一百多年的思想理论空白;向我们展示了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和平共处的信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最古老的宇宙生成模式。
郭店楚简因其内容丰富,价值独特。1998年《郭店楚墓竹简》一书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并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后,引起了中外学者研究古书的热潮。德国着名汉学家瓦格纳教授称“世界上只有1947年埃及出土的大批基督教的佚书可与郭店楚简的出土相提并论”。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这样评价: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目前,在我国许多高等院校还专门开设了郭店楚简的课程。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也将因郭店楚简的出土增添新的内容。
上学有什么用呢?
古人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们成才不可缺少的工具,作家们则称它为“写作公司”。
书分为许多种,有科技书、童话故事书、科幻小说……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喜欢阅读不同的书。如:儿童喜欢阅读童话故事书;少年喜欢阅读科幻小说;青年喜欢阅读科技书……那你们对书了解多少呢?
史前时期,没有文字,我们的祖先是用结绳来记事的。原始社会末期才逐渐出现文字。到了距今三千年前的商朝,有了最早的书籍实物———甲骨刻成的文献。除了甲骨文书,还有刻(或铸)在青铜器上的书———金文,刻在石鼓上的书———石鼓文。我国正式的书是用竹片和木板做的木简或竹简,也出现在商代。春秋末年,人们把字写在绸上面,叫帛书。相传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一种既轻巧又便宜的材料———纸。在公元六到八世纪,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才出现了用纸装订的书。到了近代,又有用石印的书,现代主要是铅印的书。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图书资料储存的电子化。现代的图书样子与古代的书已经截然不同了。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同学们,让我们惜时如金,在书中遨游,成为书的主人。
㈣ 马王堆帛书的文献书简
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
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20余万字的帛书和竹简,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如《老子》、《周易》等传世文献,也有我国最古老的天文书、医书,还记载了养生方、房中术等,堪称“网络全书”。这些帛书和竹简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为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㈤ 目前发现的简牍帛书墨迹有哪些
目前发现的简牍帛书墨迹,最早始于战国初期。战国时期的墨迹,以楚简、楚帛书为大宗。楚系墨迹以外,秦国的墨迹有战国早期的青川木牍和战国晚期到秦统一后的天水放马滩、湖北云梦睡虎地、湖南龙山里耶的大批秦简。
㈥ 竹简和帛书出现在我国的
春秋早期出现竹简,中期出现帛书
㈦ 我国都在哪些地方出土了简帛文书
中国的西北、中原、华中、西南、江淮地区都有发现: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楚墓出土的竹简、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的秦代竹简、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和2号墓出土的汉代竹简、甘肃武威磨嘴子和旱滩坡出土的汉代竹木简、内蒙古额济纳旗和甘肃金塔居延烽燧遗址出土的汉代简牍、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简帛文书等。
㈧ 能清楚的介绍下中国简牍的历史及相关网址,材料吗,感谢
中国百年简牍发现一览表
战国简牍
出土地点 出土时间(年) 数量(片)
湖南长沙五里牌楚墓 1951 38
湖南长沙仰天湖楚墓 1953 43
湖南长沙杨家湾楚墓 1953 72
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 1957 117
湖北江陵望山楚墓 1965 273
湖北江陵藤店楚墓 1973 24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 1978 240
湖北江陵天星观楚墓 1978 70
湖南常德德山夕阳坡楚墓 1983 2
湖北江陵九店楚墓M56、M621 1981、1989 190
湖北荆门包山楚墓 1986、1987 279
湖北江陵秦家嘴楚墓 1986、1987 41
湖南慈利楚墓 1988 4000
湖北荆门郭店楚墓 1993 804
河南新蔡楚墓 1994 1300
上海博物馆藏简 不详 1200
秦 简
出土地点 出土时间(年) 数量(片)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M11 1975 2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M4 1975 1155
四川青州郝家坪秦墓 1980 2
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 1986 460
湖北云梦龙岗秦墓M6 1989 293
湖北江陵场家山秦墓M135 1990 75
湖北沙市关沮秦汉墓 1990 500
湖北江陵王家台秦墓 1993 800
湖北沙市周家台秦墓 1993 390
汉 简
甘肃敦煌汉边塞遗址 1907 708
甘肃敦煌汉边塞遗址 1913、1915 189
甘肃敦煌汉边塞遗址 1920 17
内蒙古额济纳汉边塞遗址 1930、1931 10100
新疆罗布泊汉边塞遗址 1930、1934 71
甘肃敦煌汉边塞遗址 1944 48
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M6 1959 480
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M18 1959 10
甘肃甘谷刘家坪汉墓 1971 23
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 1972 79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M1 1972 361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M1 1972 4942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M2 1972 32
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M9 1973 83
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M10 1973 176
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M8 1973 175
河北定县八角廊汉墓M40 1973 约2500
内蒙古额济纳汉边塞遗址 1973、1974 19637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M3 1974 617
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M168 1975 67
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M167 1975 74
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M1 1976 15
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M1 1977 6000
甘肃玉门花海汉边塞遗址 1977 91
青海大通上孙家汉墓M115 1978 300
江苏连云港花果山汉墓 1978 13
甘肃敦煌马圈湾汉边塞遗址 1979 1217
江苏邗江胡场汉墓M5 1979 26
甘肃敦煌酥油土汉边塞遗址 1981 76
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 1981 26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M247 1983、1984 1200
江苏仪征胥浦汉墓M101 1984 20
甘肃敦煌汉边塞遗址 1986、1988 137
湖南张家界古人堤遗址 1987 数十枚
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 1989 16
湖北江陵高台汉墓M18 1990 4
甘肃敦煌汉悬泉驿遗址 1990、1992 约20000
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 1993 168
湖南沅陵虎溪山汉墓 1999 约1000
湖北随州孔家坡汉墓 2000 785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 不详 259
三国、晋简
新疆古尼雅遗址 1901、1908 66(晋木简)
新疆古楼兰遗址 1901、1914 421(魏晋木简牍)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晋墓M53 1966、1969 1(晋木简)
江西南昌东湖晋墓M1 1974 6(晋木牍)
江西南昌阳明路吴墓 1979 23(吴木牍)
新疆古楼兰遗址 1980 63(魏晋木简)
湖北鄂城水泥厂吴墓M1 1981 6(吴木牍)
安徽马鞍山吴墓 1984 17(吴木牍)
甘肃武威旱滩坡晋墓M9 1985 5(晋木牍)
甘肃高台常封晋墓 1986 1(晋木牍)
湖南长沙走马楼吴简 1996 10余万(三国吴简)
(以上内容属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详情请见中国国家地理2001.12期.)
㈨ 四川一古墓挖出9部医书,揭开扁鹊身世之谜,神医扁鹊是否真的存在
提起中医,大家会想起着名的神医——华佗。华佗曾经帮助关公刮骨疗伤,还发明了其他的药品,比如麻沸散。除了华佗之外,神医扁鹊也是被人们经常提到的中国神医之一,有些人也会质疑神医扁鹊真的存在吗,在四川的一个古墓中出土九本医书,这九本书也让我们了解了神医扁鹊的身世。神医扁鹊是否存在?四川一古墓挖出9部医书,揭开扁鹊身世之谜。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关于医学的帛书,是在2013年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关于医学方面的竹简出土之前,最划时代的考古。这些帛书虽然只是残片,但也可以让人们了解在《黄帝内经》之前,古代医学的相关内容以及相关的理论体系。考古专家们经过数年的研究,终于从老官山汉墓的一些关于医术方面的竹简中,整理出了九本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医书。这九部中有五部也许不是战国时期失传的扁鹊的作品,但一定是关于扁鹊医派的典籍,关于扁鹊一派的典籍,其实就是《黄帝内经》的本源。从我们关于扁鹊以及其相关的典籍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扁鹊一派的确是存在的,并且扁鹊一派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中医的发展。
㈩ 马王堆帛书涉及从哪个朝代到西汉初期的政治军事思想和文化
战国
马王堆帛书涉及从战国朝代到西汉初期的政治军事思想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