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的奢侈品为什么比国外贵那么多
上个月去欧洲“穷游”,碰到一个在英国留学并工作的华人,她很好奇地问我:你们刚从内地来,是不是觉得欧洲的东西都比大陆便宜啊?我想她是问错了对象。对于一个像我这样的内地中产来讲,天天斤斤计较于柴米油盐酱醋茶,又如何会觉得物价水平高出国内两三倍的欧洲会便宜货满地?但是我知道,我的朋友同学间,很有一些人每次出国游都是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扛,就像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国际倒爷。不过那时候的倒爷是背了大包小包国货去欧洲卖东西练摊,现在的国际倒爷是反向运动,背了欧洲的奢侈品回来消费。他们惊诧于我旅行欧洲一个月而没有买任何奢侈品回国,痛心疾首地对我说:你带一块瑞士表回来,差价就把你的机票赚回来了啊!真的,回国看看《都市快报》汽车版,吓了我一跳:买同一款进口车,奥迪A6,美国35万,中国70万!路虎揽胜,美国60万,中国248万!!怪不得中央电视台都在黄金时间声讨国外厂商的垄断行为,希望我们的商务部能够出面制止这样的行为。因为我们的收入不是全球最高的,进口的汽车倒是全球最贵的!中国市场的欧洲奢侈品卖的比欧洲市场还要贵!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现象,毕竟就平均收入来讲,我们刚刚达到人家的五分之一水平。所以,不懂经济学的人很容易把它用阴谋论来解释,用排外主义来对抗。这就好比原始人看到天上闪电雷劈,不能解释,就说有个雷公电母一样。其实认真想一想,如果我能制造出一个产品,全世界独一无二,怎么会就在一个富国便宜了卖,在一个穷国加价了卖呢?这明显对自己也不利嘛。马克思不是说,资本家都是逐利的吗?难道21世纪的资本家不逐利了,以排斥中国人为最高目标了?如果是这样,那么是不是我们应该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呢?经济学的最简单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市场上,同样的商品只能按照一个价格出售。理由很简单:因为如果厂商能够按照两个价格卖,那么刚买到便宜货的顾客就会以介于自己的买价和厂商的高售价之间的一个价格,把商品转售给另外的顾客,这样,厂商的另外那个高价格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交易。所以,厂商只能按照一个价格出售商品。这样的简单理论,当然有它成立的条件。最最重要一条,就是消费者能够互相转让这个商品。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像亚航这样的廉价航空,可以把同一个航班的机票分成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旅客,价格差别还挺大。因为它有一个可以执行的规定:特价机票是不能转让的!因为登机的时候要校对护照上的姓名,所以这个不可转让的规定是可以执行的。也因此,经济学给这种特殊情况取了一个名字,叫价格歧视。不过大部分的商品没有这个好运气,他们的供应商很难想亚航一样区别消费者。所以,这样的消费者之间的转让很容易在一个市场实现。但是,国际贸易就不一样了。欧洲和中国远隔万里,我这样的穷游儿买一张最便宜的机票也要将近五千元,况且还有签证,海关等等人为设置的障碍,所以从欧洲到中国做一趟国际倒爷的成本很高。这是价格歧视得以成立的条件之一。但是大家看一下,一旦出现了高于这种成本的巨大差价,马上会有人钻空子,海外代购的兴起,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所以要我说,与其去呼吁那帮坐在庙堂里喝茶抽烟打飞机的官老爷赶快制定对策打击国外奢侈品供应商的价格歧视行为,还不如让他们继续呆在办公室里,不要动不动就出来制定一些阻碍海外代购的政策,变本加厉的助纣为孽。如果他们真的想教训一下外国厂商,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台一些支持海外代购的政策。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路虎车的卖家是一个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他的生产成本是30万,在欧洲市场上,它发现卖60万是最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价格,那么卖一辆就能赚到30万。现在他发现了中国市场。如果中国和欧洲就像是上海和苏州那么近,也没什么国境线海关关卡,那么他也只能卖60万给中国人,否则的话,他如果卖70万,我们就可以海外代购,从欧洲消费者手上转手买到60万的车;如果他卖50万,欧洲消费者会从中国市场代购。这就是我们讲的最简单的一价定律。如果欧洲和中国的距离拉大,就像现实一样多了海关国境,我们假设海外代购的成本是10万,那么路虎的卖家在中国的售价,可以是在50-70万之间。因为这样,海外代购是代购不了的。这就是现实中,我们能够观察到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同一商品的售价并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当然,每一种商品的海外代购成本是不一样的。再厉害的国际倒爷也就是顺手带几块,乃至十几块瑞士手表罢了,谁能背一个路虎汽车回来?所以,《都市快报》报道中提到,如果我们直接从海外经销商那里买一款欧版车,同样正常渠道进口,付了相同的海运费和关税,仍然能比直接在中国的4S店买中版车省下几十万。这说明,豪车厂商确实对欧洲顾客和中国顾客执行了价格歧视政策,而且这个价格差还不小。但是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中国的人均收入那么低,豪车厂商为啥又是把针对中国人的价格定得那么高呢?在上述例子中,既然50-70万之间都可以,为啥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70万而不是50万呢?这得去看看奢侈品的特性。毫无疑问,奢侈品的质优价高。但是另外一个重要特性是它的产量是有限的,它本来就不打算卖给市场上所有的人。如果人人都背了个LV的包包,你说它还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所以,你如果看市场上有一天大多数人都背上了LV包包,最富有的那一部分人一定会寻找另一个别的更贵的品牌作为替代。因为奢侈品的消费目的之一就是引出别人的羡慕嫉妒恨嘛!所以,现在我们改动我们原先的故事,假设在一个市场上有两类消费者:一类是穷人,一类是富人。作为富人的消费者只需要一件奢侈品,比如路虎车。那么路虎车的卖家一定会把价格定得那么高,以至于只有富人才能够买得起,穷人只能看得起。这样富人才会去买。所以聪明的厂商会发现,这个奢侈品的定价是和富人的收入有关系的。如果富人的收入足以支付路虎车,那么厂商把价格定得越高利润就越大。现在来看一看欧洲和中国两个市场的消费者有什么不同。两个市场都有两种人,穷人和富人。平均来讲,欧洲人的收入是中国人的五倍。我们可以假设,中国的平均收入是10万元,那么欧洲人的收入就是50万元。但是请注意,欧洲人的收入差距非常小。有数据表明,欧洲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是大约0.25,而中国的基尼系数,我们的国家统计局说是0.45,而学者的研究所查过了0.6!说这些或许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还是举例来讲:一个像欧洲一样的市场很可能是富人占了人口的50%,其收入是70万,而穷人也占了50%,其收入是30万,这样一平均,每个人是50万的年收入。而中国呢?很有可能就是富人只占了人口的10%,其收入是91万,而穷人占了人口的90%,其收入是1万,这样的收入平均起来是10万。所以,虽然人均的收入中国低于欧洲,但是能够买得起路虎车的富人的收入(90万)却远远高于欧洲的富人(70万),那么既然中国的富人那么有钱,而路虎车的厂商又不是傻子,那么他何必把中国市场价格定得低于欧洲呢?实际上,由于中国市场的人口众多,哪怕1%的富人愿意购买路虎车,其市场潜力都远远超过了路虎车的生产能力。因此,只要路虎车的生产厂商不能在短时间内急剧扩大其生产能力,其定价策略一定是瞄准中国市场最富有的一小撮人群,其结果一定是中国市场的价格远远高于欧美市场。这不是国外资本家不喜欢中国市场,想排斥中国市场,恰恰相反,他们每年从中国赚到的钱,数数都数到手抽筋,又怎么会不喜欢中国市场呢?所以,中国的媒体在气愤之余,应该低头好好想一想,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真正扭转现在的局面?
❷ 奢侈品可以卖这么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大家都喜欢
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这个问题谁都理解,有钱就会作怪,没有钱你买什么奢侈品。我也想买奢侈品,就是没有人民币把什么去买呢?这并不是什么心理问题,而是钱的问题。谁有钱不知道花,又不是傻子。谢谢!我们需要被他人尊重,不是因为他人的尊重可以让我们看起来更高级,而是因为我们完成了生理、安全、情感上的需求,别人才会对我们尊重。
世界观不同选择生活标准的距离就界线,有能力买好的东西没乜不好,存在消费观念的差距,审美爱靓是人的观点角度不同,证明中国人的生活意识不断提高,不是什么虚荣心。这个问题不该这么想,所谓的奢饰品,是指在国内!国外的品牌在国外也不算很贵,比如一个某品牌,1000多美金,在美国月收入6000美金左右以上,人家买个包包衣服很正常,但是这个物品到中国就翻倍了!能懂我的意思吗?
对于奢侈品本身而言,是不存在质量好坏的,你可能花一两万买的包,还不如几百块的耐用。就面料来说,奢侈品的面料并不更值钱,值钱的是这个牌子。
❸ 中国内地市场“奢侈品”卖爆了,消费将狂涨48%,这是怎么回事
一:人们消费能力提升中国内地市场奢侈品卖爆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人们对于时尚的追求。
中国内地市场奢侈品卖爆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当前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从而人们开始会去选择购买奢侈品。在以前改革开放前后的时代,大多数人的消费观念还只是停留在务实的阶段,东西不论好坏,只要是有用的便可以。家庭聚餐也大多不会选择出去外面吃饭,而会选择在家里自己煮,因为更加实惠,会把钱攒着,花在刀刃上。现如今,随着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人们不仅开始重视物品的实用性,还开始追求物品的质量。开始选择出去外面聚餐,因为方便,人们的消费能观念开始发生了转变。
❹ 为何奢侈品在国内的价格比国外的要高
在中国社会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无数外来产品纷纷涌入了国内市场——从最初的皮尔·卡丹、梦特娇,到现在的路易·威登、古奇、普拉达——国外的引进品牌越来越多元化,也越来越昂贵。
比欧美多花20%-30%
然而,随着对外交流越来越便捷,信息越来越透明,有一个现象不能不让人引起注意——很多时候,国人不得不比欧美人多花上20%到30%的价格来购买同样的产品。在2008年底,我的一个朋友在洛杉矶的LV专卖店给他妈妈买了一个当季新款的GallieraPM,税后折合成人民币大概在9000多元;而同款的包在中国则要卖到12000元左右,贵出了三成还要多。就算在香港,和内地的差异也同样显着。算上汇率的影响,价格差距大概也在20%左右。
这样的加价现象不光存在于奢侈品中,就算一般的产品,如VEROMODA、GUESS、Adidas、NIKE等品牌,都在海外市场与中国市场方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价格差异。
在美国,成人款的运动鞋一般都在80至120美元的价格区间上,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550至800多元,这比中国Adidas或者NIKE的专卖店要便宜一至二成左右。
总而言之,加价的幅度是与品牌的受众程度成正比的。一款讴歌MDX的顶配在美国和奥迪Q7的顶配差价只在不到两万美元;但是在中国,这个微小的差距却变成了60万元。
奇货可居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服装市场,受众程度高的品牌不管卖多高的价钱都阻挡不了消费者购买的热情;同时,消费者的追捧也给厂商提供了加价的空间。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爱马仕的铂金包,在全中国的专卖店都很少见,以至于其加价50%以上出售都看起来是合理的。
归根结底,其实加价的原因可以很简单,那就是,如果一件商品商家可以卖出更高的价钱,那么为什么不这么做呢?一件东西之所以被称为奢侈品,其成功之处不在于这件东西的定价很高,而在于消费者们并不把这件东西当成某种“量贩品”,相反,在他们心中,这件东西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就是说,当一个品牌达到奢侈品的高度时,高价格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国人的心理更放大了奢侈品的价值。许多人在购买商品时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即高价格保证了高品质和高水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奢侈品品牌的任何一件商品以低于1000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那么也许很多人会觉得那不过是仿货;但是当同样的商品以万元以上的高价出售时,没人会怀疑它的真伪。所以,这一现象也造就了这类商品的价格只升不降的事实。
综上所述,在商品价格的向下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其相对宽广的上升空间使得奢侈品在国内想不比欧美贵都很难。厂商在成本以及定价决策上的不透明也使得加价的可操作空间变得很大。
税费和运输
至于其他的所谓的税率差别和运输费用,其实在异地差价中所占份额并不十分显着。其中,运输费用分摊到每一件商品上,只占该产品成本的百分之几,甚至是千分之几;而从税率差别来看,奢侈品的进口税其实应该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原因就是,进口税如果过高,那么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在国外购物。对于本国来说,这一趋势意味着本国资产的流失,所以缩小这方面的差价必然会从降低进口税做起。而中国在拉动内需政策的驱使下,这样的做法是必然的。
但是对于一般的服装服饰消费品,高价格的原因又是另外一种情况。该类商品溢价的部分一方面是由于从生产环节到营销环节过渡时,成本的逐步增加所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过度放大品牌效应所导致的。
也就是说,在某品牌下的产品本来不值那么多钱,却硬要加价至该水平上。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该产品在国内外的差价实质上成为了消费者的幻觉。
由于该类产品的品牌效应并不如奢侈品显着,很自然地,该类品牌下的商品往往承载不了高溢价。如果定价太高,势必会损失许多潜在的顾客。
而如果定价过低,则既保证不了利润率,同时也降低了品牌的形象。因此,多数产品采取的是“高溢价,多折扣”的办法。我们在商场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诸如“买一百,减五十”、“第二件半价”之类的促销手段。
其实,只要消费者足够细心和仔细,每次购物下来,实际支出的金额其实和在国外消费并没有多大差距,因为这样的促销手段已经“约等于”给所有商品打了七至八折。至于其他的促销手段,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既然想要买奢侈品,就出国买吧,顺便当旅游了,与其把用来奢侈的钱花在税上,不如让自己享受一番,在拥有奢侈品的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完美的假期。
❺ 奢侈品为什么那么贵
奢侈品贵主要有一下原因:
1,奢侈品从设计,制造,等各个环节都比较注重产品细节,做工优良,所以成本较高。
2,奢侈品多为进口产品,我国对奢侈品所征收的税率十分高昂,导致奢侈品的价格进一步上涨,所以奢侈品会十分贵。
❻ 为什么奢侈品在中国这么贵
为什么奢侈品贵呢?因为奢侈品是用一万的金钱去买本身价值100块的东西,这叫奢侈,而所买来的东西是奢侈品~
还有就是 设计师的身价。
一个名牌可以成就设计师,同样一个设计师也可以带领一个品牌。
你不可否认,没有任何一个人 可以把100的衣服穿出10万的效果~
一个名牌服装的设计 从最初的灵感初现 到后来的选色 定型,成图 缝制,成品,都会经历很漫长的过程。一个品牌的服装上市,最少也要需要半年的时间。
而且 如果你研究过 你会发现,任何一个国际大牌的设计灵感都是统一的。
无论款式怎么变?它内在所赋予的是永远不会变的。
就像什么品牌适合什么人群,什么品牌定位什么人群是一个道理。
名牌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时尚的象征。
而且,认为它贵的,是大众人~
而本身购买他们的人 则不会觉得贵。
就像普通人去买一件几十的T恤是一个道理。
当你的衣柜里挂满一万一件的T恤 几万一条的牛仔裤 你就会觉得这个太正常了 是你的收入所应该得到的东西
那为什么在中国更贵呢?
我想也许是因为中国还没有什么自己产出的奢侈品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物依稀为贵 而且中国最近发展 大家工资虽不多 但在买东西上还都挺有钱 哈哈 我也是瞎猜 就回答你 你就当瞎看看吧
❼ 奢侈品为什么这么贵
奢侈品的真正用途是:制造社交距离和价值观表达。
要制造社交距离,就不能随意买到。所以奢侈品领域里的第一关键词inaccessible:难以获取。所以奢侈品不能轻易降价,还得提倡限量版,一旦大路货了随意供应,格调就没了。佩卓仙鱼子酱开业时,就是如此:不能敞开随时随地供应。品牌得保持姿态,让顾客等待,而不能被予取予求。
价值观表达,在佩卓仙鱼子酱之上,体现为那些旧俄传说。在罗斯柴尔德别苑那里,体现为那些旧法国贵族的用品。沙皇时期的俄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是奢华的代名词,都被推翻了;但惟其如此,提到那些奢华的历史传说,才够迷人。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
(7)中国奢侈品为什么这么贵扩展阅读:
奢侈品的发展历史:
1、奢侈品的概念是不断延伸的,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代表产品。
例如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对人们来说“奢侈品”就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三大件”,此后便渐渐衍变为了电视机、电冰箱与电话。也就是说,这些物品从初期人们印象里的“奢侈品”,转而成为了如今的必需品。
2、奢侈品的受众是少数人群,即社会的财富精英。
由于奢侈品的炫耀性特征,如今在中国的普通工薪阶层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普遍现象:攒上几个月乃至半年的工资去专卖店买一件类似于LV一类奢侈品牌的服饰或包,然后穿着或带着去挤公交车。这成为现阶段中国一部分奢侈品消费人群的显着特征。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鼓励有能力消费奢侈品的人群,努力培养他们的文化理念和贵族气质,以最终让奢侈品消费回归理性,成为市场正常运行的一部分。
3、就产业性质而言,奢侈品消费行业实际上是一个精英行业,它更多代表的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我们享受奢侈品的同时也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顶级消费品往往是与成功的品牌、过硬的质量、优秀的设计理念乃至历史积淀、文化传承联系在一起的,而昂贵的价格却是最后的因素。
也就是说,奢侈品不一定是最贵的,贵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奢侈品。从更深层次来看,奢侈品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❽ 为什么奢侈品的价格那么贵啊
奢侈品牌的品牌魅力是富贵豪华的。奢侈品源于拉丁文的“光”。所以,奢侈品应是闪光的,明亮的,让人享受的。但是现在有很多人却已经把奢侈品当做了攀比的存在。但是现在有很多人却已经把奢侈品当做了攀比的存在。
中国市场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只有一小部分雷达表是戴在真正的品牌目标消费者的手腕上,而大多数雷达表则是被成功的年轻人拥有,中国人在尚未完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衣食住行)的时候,就存在着炫耀消费的需求。
❾ 国内买奢侈品为什么这么贵
国内有专门针对奢侈品的税,其实我觉得这种税已经不合时宜了,上世纪80年代启用的,现在绝对不适用了,都什么年代了,但是财政需要抽水,这笔钱还是少不了。
其实DIOR、LV这些所谓奢侈品,在国外一个包也就1000美元,相当于一个人月工资的五分一到十分一,根本就算不上奢侈品。就相当于国内收入买金利来的那种水平,能算奢侈品吗?
另外一个你提到的价格,一方面是关税等各种苛捐杂税,一方面是品牌自身在华销售的定价策略问题,这个主要是考虑到这个市场的供需和品牌价值本身,比如有些东西卖越贵,就越有人想买,这种反经济学供求关系的叫做吉芬商品。通过高定价,提高自身的名气和在行业中的地位。
如果你想买这些东西,最好还是到香港买,但是香港相对于欧美还是会贵一到两成的,当然比国内要便宜,反正哪儿的品牌在哪儿买就最便宜。代购的话,我也经常找人代购一些Diesel、D&G之类的衣服鞋子,现在不好做了,因为7月底开始海关对代购查得很严,至少稍有一点儿名气的牌子,都课以重税,所以你如果要找代购,一定要找能够通过香港转运到内地的,就是你看好了货,给链接代购,付款,他收到货后转发到香港,再从香港带入境内,发给你,这样比以前多了一个步骤,费用自然也相对高一些。另外貌似一些内陆城市的代购比如重庆什么的,那边的海关政策可能没那么严,代购成本相对还是较低的,沿海城市的代购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基本上没活路了。
对了,国内有DSquared2的专柜?在哪儿啊?不过我觉得他家的风格太嚣张了。。。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