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历史是什么样的
说的不错,在隋唐到明朝,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华夏汉民族是最先进的民族,但是到了今天,还是吗?我们真是对不起古人,而现在总有人骂古人什么什么,不想想今天是什么样子,有没有资格去骂?现代的文史界的所谓知识份子们,你们看清楚了,连外国人看历史都比你们要看的真一些。不要拿蒙元的成吉思汗总往自己身上贴金,不要总是不停的为满清辩护美化。
民族精神不是用来为侵略者哥功颂德的,历史只是历史,历史就应该以真实的面目见人,历史也不能和现代的少数民族相提便论。
以下是微软帝国时代的评说。
经过长久的内战,中国在隋代的开国君主领导下,于公元581年再次统一。尔后一千多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与先进的民族。由于她的地理位置与西方不相通,因此能够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文化,并传播至亚洲各地。
皇帝逐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称为天子。天然的灾害和其它灾难则证明上天不再眷顾这个皇帝,经常是人民起义的正当理由。官吏都是保守的公仆,他们从地方、省、到中央各阶层,管理着大部份的政府体制。士人可以透过以儒家经典为范围的科举,来考取他们的官职。
公元618年到907年,中国由唐朝统治。中国在唐朝的统治之下,成为一个版图辽广、富裕且强大的国家。上层阶级拥有庞大的对外贸易,喜好附庸风雅。印刷术和火 药此时已经发明。唐朝在最后一百年的统治里,虽然目睹了激烈的农民***和地方将领互相征战的局面,但是皇室仍未衰亡。公元907年到960年之间,是五代时期。中国的北方被蛮族所控制,而南方却分裂为十国。后来北方有一位名叫赵匡胤的将领夺取权力,并统一南方诸国,建立宋朝。二十年后,他的继承者再度统一中国。
到了1279年,宋朝虽然只统治了中国的一小部份,却成为另一个文化顶盛的时代,也就是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它在经济活动上(包括大型的海上贸易)也有引人注目的发展︰人口和城市都在扩展、粮食的生产速度可超越人口的增长、货币经济得到发展,工业的出口并且增加。在当时,没有一个欧洲城市的人口,可以与长安、北京、和广州相比,因为这些城市都有超过二百万以上的居民。
然而,中国令人垂涎的财富终于引致大祸,蒙古人自1206年起就开始不断地入侵。到了1279年,他们全面征服中国并迁都北京。由于蒙古征服了宋朝,并导致三千万人的死亡,宋代那些让人赞叹的经济发展也自此告终。蒙古的元朝在统一中国后恢复她在军事上的强大局面,一跃成为世界强权。中国的影响力传遍亚洲,曾经三次占有河内,并从缅甸榨取贡品,与印度、阿拉伯和波斯湾的贸易也开始发展。马可波罗就是在这段时期探访中国。
十四世纪时,自然灾害和重税引发了农民的***。一个佛教僧侣乘机冒起,成为秘密组织红巾军的领袖,反抗在北京的蒙古皇帝。在1356年,这个起义军占领了南京,并在十二年之后把蒙古人从北京赶走,然后建立明朝。明代主导了另一次文化的灿烂期,并确立了一个政治上的整体,一直维持到二十世纪。明代强行一个严紧的保守主义和孤立政策,不仅不鼓励变更与革新,更禁止对外旅行并且丝绸之路关闭。{这认识错了,明朝很开放,满清才保守,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海禁是因为要抗倭,后来又解禁了。多的不必多说,看史书就明白了,明七次下西洋多数是在经济贸易,而且现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南洋诸地,全是当时明朝时贸易时搬过去的居民,所以这一段话形容满清再好不过了,但是,明也有明的弱处,明亡是历史的偶然,而满清,抓住了这个机会。}
今天人们对中国最美好的回忆,就是很久以前这里曾经发明出来的技术(年代上通常早于西方发明或传入类似的技术。)。中国重要的发明包括罗盘、手推车、算盘、马匹的挽具、马镫、定时器、铸铁技术、钢、印刷术、纸币、火 药和稳定的方向舵等。
连外国人都认为那蒙元是外族入侵,而我们还总把成吉思想这些人当英雄来捧,我晕。不知道当时屠了数千万的中国人,现在也成了英雄,二战,日本屠中国一些人,如果留一些和族在中国,那数百年后是不是也要歌颂日本促进民族大容合。
2. 中国军人的形象在外国人眼里怎样的呢
你的想法和你所认为的都是正确的,首先来说因为你的立场是站在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上去想的,这种爱国的精神非常好,我国的军人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训练条件及程度都要比某些国家艰苦,但是也正是这种环境造就了我国一批又一批无畏、干愿为祖国的利益奉献一切的合格军人,他们是新时候最可爱的人,但是世上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相对性,就好像你和对方叫敌人而对方也管你叫敌人一样的道理,当我们看到西方国家部队走路、敬礼的姿势等等感觉很可笑和不可思议的时候他们也在嘲笑我们国家的军人为什么和他们不一样,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我国的军人在国际上重要的军事演习和比赛等项目中表现都是世界一流的,所以说我国的军人是世界上最棒的军人!!!!!!!!!!!!!!
3. 外国人为何高度评价中国的民族英雄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弗兰克在他的着作《银都》中说:“宋朝的中国在技术、生产、商业和整体经济发展方面都很重要。麦克尼尔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朝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
法国着名汉学家谢海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一书中写道:“13世纪,中国在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着进步,形成了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和流通证券,茶叶和盐业高度发达……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和技术方面,中国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国家,它有充分的理由把世界其他地方仅仅看作是野蛮的国家。”
“11世纪、12世纪和13世纪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东亚研究和历史教授、汉学家YipexiaYipexia在她的《剑桥中国史插图》一书中说。
美国学者、亚洲研究协会前主席罗兹•墨菲称这首歌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在《亚洲发展史》中,他谈到这首歌时说:“在很多方面,这首歌是中国最激动人心的时期,中国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时期。”
在许多方面,这首歌都是政治清晰、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这首歌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亚诺斯也认为宋代是“黄金时代”。在《世界通史》中,他说:“宋朝的非凡之处在于,发生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革命,这对整个欧亚大陆都具有重大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生产率的显着提高。
技术的稳步发展,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增产。同样,早期水稻品种的引进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为以前作物只能一季种一次,现在却可以一季种两次。此外,宋朝新建了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稻田灌溉面积。
据估计,水稻产量在11世纪到12世纪之间翻了一番。生产力的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的相应增长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增长也增加了贸易量。这是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以经商而非行政为主的大城市。”
(3)外国人怎么看待中国先烈扩展阅读:
“北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时代,”研究“中国”的日本学者ShimiShimyaki说。科学与文明”。在这一时期,理学,后来被称为宋或朱子,出现在儒家方面;在文化方面,古代文学在复兴的同时,口头文学也在蓬勃发展。印刷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版的书籍不仅有儒家经典,还有史书、诗歌选集等。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科学书籍的出版和发行。可以说,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北宋皇帝对医学如此重视。总之,在这一文化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取得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成就。有人甚至认为,北宋时期可以与欧洲文艺复兴甚至现代相媲美。”
安格斯是英国着名的经济学家。麦迪森认为,就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而言,“从汉朝到唐朝,中国的人均产出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宋朝是一个发展的高峰,人均产值增长了三分之一。从14世纪到11世纪,它可能再次衰落。
假设欧洲和中国在一世纪的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那么到宋朝的时候,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欧洲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国。一般认为,宋代是一个深度发展的时期,在宋代之后的五百年里,主要以横向发展为特征。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
“宋朝时,中国非常富有,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普雷斯科特在中美论坛的主题演讲《克服国家财富的障碍:经济政策和商业周期》中说。新市场经济(北京)论坛。
4. 外国人如何评价中国解放军,看完身为中国人倍感自豪
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艰苦奋战,迫使不可一世的远东美军总司令、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丢官去职。美军对中国军队的这种尊重是对实力的尊重。
5. 外国人是怎么看红军长征的
长征不仅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也是震惊世界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它鼓励和激励了许多国际友人投身到中国革命事业当中,并向世界人民介绍了长征。外国人是怎样看长征的呢?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网络研究部刘向东为您解读。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受到了许多外国人士的称赞。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赞誉长征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史诗,是一次体现出坚韧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
曾经担任过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着名学者布热津斯基,在1981年带领全家参观大渡河以后,专门着文,由衷的表达了对中国工农红军的钦佩,他说:“对于展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的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由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在世界上产生的巨大影响,几十年里不断有记者、作家、友好人士采访、着述和评论长征。
1935年底,美国着名女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抵达延安进行采访,写成了《伟大的道路》一书,在这本书里面,史沫特莱饱含热情的对长征做了高度评价,他说“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称都不足以说明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更不能描绘出参加长征的红军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他们所受的苦难。”她认为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他满怀信心的预言,“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
谈到采访长征、采访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我们不得不提埃德加·斯诺,他在1937年10月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书中斯诺把长征誉为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
40多年后,斯诺的一位老朋友,另一位美国着名记者兼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出版了长达了三十万字的着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在书里索尔兹伯里高度赞扬长征,认为“长征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敢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他还说,“本世纪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的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他断言“长征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我想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1972年出版了《早晨的洪流--毛泽东与中国革命一书》,包含激情的记录了长征的历史和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并以崇敬的笔调赞扬到:“红军以不可思议的英勇精神进行战斗,由于中国红军及工农大众的坚韧不拔、英勇和不屈不挠的信心,长征成了一首英雄诗,成了惊天动地的功勋。”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外国军人是怎么评价长征的:
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将军在他《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书中,将中国工农红军和公元前400年一万希腊人从波斯到黑海的撤退进行了比较,他认为“红军长征是一次更加雄伟的壮举,中国共产党人以他们反复经受的考验证明,他们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些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敌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希腊人和中国人同样忍受了酷暑严寒、干渴饥饿,同样爬雪山、吃草根、眠雪野,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了下来。
随着外国人研究和介绍长征的书籍日益增多,红军长征的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
一名明叫武大卫的以色列老军人走过长征路之后,感慨地说,“这次长征之行让我知道了什么样的军人才是真正的军人,才是能够打胜仗的军队,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军队。”他还说“中国红军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贵财富,值得世界各国军人敬仰和学习。”
6.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军人,日本的回答出乎意料,你怎么看
看了外国军人眼里的中国军人,在我们眼里的中国军人又是设么样呢?你们是怎么看的?回顾:外国军人眼里的中国军人,日本的回答出乎意料,你怎么看?
7. 外国人怎样评价中国解放军
首先是英国,他们对于解放军评价很高,认为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解放军是“巨龙的新牙齿”。
其次是德国。德国军事专家认为中国解放军成立以来,解放军在上个世纪为国捐躯、抵制侵略、解放中国;是在灾害面前奋不顾身、永不退缩的解放军;是日益强大的解放军。
最后是美国,美国克拉克说:中国军队的指挥官能把军事和政治结合在一起,让一群从没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农民在战场上战胜了训练有素,有强大武器支援的联合国军。
少年强则国强。努力吧,我们生活在前人用血和泪才换来和平的中国。勿忘国耻,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