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中国初期的社会性质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㈡ 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是什么
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如下:
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依据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以及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国际形势,结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已经出现在中国大地上。这一社会随着国家诞生而在全国确立起来。这样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就分成了基本性质一致而又有重要区别的两个阶段: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
㈢ 民国时期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吗,怎么又是资本主义社会呢 谢谢!
民国时期的社会性质很复杂
其主体是资本主义社会,但是有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并存的现象。
资本主义在大中城市占主导地位,但是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仍然是以封建制度为主的。即便是当地的政府的牌子换了,其实质还是封建统治。另外,在大都市的上海,租借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有洋人的优越权。
㈣ 新中国 社会性质是什么 国家性质是社会性质吗
新中国到现在,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和社会性质是不同的概念,国家性质指:一个国家走的是什么政治路线;社会性质,并不是有国家性质来决定;例如:解放后,新中国虽然建立了,走的是社会主义路线,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封建残余还是很严重,是一个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国家,这时候的中国,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国家。
㈤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2次变化,两次社会性质是如何让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经过:
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1840—1911),即清王朝在其统治的最后几十年中试图挽救其衰亡命运而从事的现代化努力,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属封建主义现代化类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辛亥革命终结了封建帝制,在中国第一次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迈出了中国的政治从独裁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开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先河。
但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却因军阀混战与政治纷争等原因而倍遭摧残,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又打断了国民党主持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推进。
抗日战争结束后,代表中国两种不同命运的国共两党经历了四年的国内战争较量,因国民党政府本身的腐败与无能败退台湾,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新中国而结束。
原因:
1、鸦片战争前,清朝的封建统治已腐朽衰落,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危机重重。
2、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5)民国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扩展阅读:
近代以来的中国,基本国情只经历了一次根本性转变,就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革到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这个转变,经历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漫长历史过程,有一百余年。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起码有“上百年”的时间,这是我们党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国情依据,也是强调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历史依据。
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摆脱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㈥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
(6)民国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扩展阅读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物质基础。近代中国(1840-1949)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
经济条件。由以国营经济为基础地位、领导力量和发展方向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构成所决定的。
政治保证。由以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构成所决定的。
㈦ 建立中华民国的性质是什么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革命派为代表资产阶级政府,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
它的局限性是没有深刻把握当时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内部的各种矛盾。
社会性质上民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才结束,此后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中国,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后政局动荡不安,孙中山南下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建立黄埔军校随而建立国民政府,促成国共合作后的孙中山不久病逝。
1926年蒋介石继承孙中山遗志领导国民北伐,意欲统一中国,到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从形式上统一中国,蒋介石成为继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领袖。统一之后,民国进入所谓的“黄金十年”建设时期,此间社会稳定,教育稳步发展、趋于定型。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举成为美英中苏四大国。1949年后因国共内战失利而迁台。
(7)民国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扩展阅读:
1、国体:
国体是指国家的性质,亦称国家的阶级本质。具体的说,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阶级、各阶层在国家中所处的统治与被统治地位;二是各阶级、阶层在统治集团内部所处的领导与被领导地位。
2、政治意义
不同类型国家的宪法对国体的表现方式却很不一致。资本主义国家宪法通常以“主权在民”“全民国家”等超阶级的字样规定国体,否认国家的阶级本质。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公开表明国家的阶级本质,宣布自己是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根本性质的国家体制,是由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来决定的。我国的宪法第一条规定:我国的国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决定因素
国体归根结底是由统治阶级决定的。因为国家总是那个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需要借助手中掌握的国家机器,巩固有利于自己的经济基础。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导致社会生产方式改变时,国体迟早会随之改变。
例如资产阶级革命使封建主阶级专政转变为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专政转变为无产阶级专政等。
在同一类型的国家里,由于阶级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不尽相同,也可能出现多种模式的国体。例如资产阶级国家,有的可能是大资产阶级专政,有的可能是中产阶级专政,有的可能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联合专政,等等。
工人阶级领导的政权也是如此,有的是无产阶级专政,有的是人民民主专政,有的是工农民主专政等。
㈧ 民国的建立到底有没有改变中国的半封建性质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也就是说,民国的没有改变中国当时半封建的形态。、
民国政府虽然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政府,但前半段时间与各地军阀争夺地方主导权,后半段与日寇作战,最后阶段又与xxx争权,它没有精力发展经济,也没有从意识形态上改变国民的思想意识。
㈨ 中华民国建立后社会性质是什么
民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才结束,此后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㈩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中国社会的性质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中国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总路线的内容是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