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李政道为中国做了什么

李政道为中国做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22 17:18:17

A.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做了哪些重大贡献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不仅没有接受过良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甚至小学、中学、大学都没有毕业过!也就是说,学生时代的李政道只获得过博士学位!这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

可以说诺贝尔获得者李政道凭借顽强的毅力,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超越同龄人的付出和收获。1935-1937年,李政道在上海读小学。

又一次遇到了难题只能想办法去别的学校学习。李政道因没有大学毕业文凭,难以入美国大学研究生院,差一点打道回府。李政道还算是是幸运的,在他全靠自己的努力下,最后竟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破例录取。

B. 李政道为中国做过哪些贡献

他积极建议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促成中美高能物理的合作,建议和协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议成立自然科学基金,设立CUSPEA,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大学及浙江大学的近代物理中心等学术机构,设立私人教育基金,对艺术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个人亦喜随笔作画并积极倡导科学和艺术结合。

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他主张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和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并建议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近代物理中心等等。这些建议都一一得以实现。1985年7月16日,邓小平会见李政道时,对他说:“谢谢你,考虑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提了这么多好的意见。”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真是用心良苦,竭尽全力。

拓展资料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内,共派出了915位研究生,并得到美方资助。

1985年,他又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6年,他争取到意大利的经费,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其后,成立了在浙江大学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复旦大学的李政道实验物理中心。2018年4月7日,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C. 杨振宁、李政道和丁肇中三人中,谁对中国贡献最大依据是什么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他们三个人,谁对中国的贡献最大?依据我的调查研究,对中国贡献最大的是杨振宁,然后就是李政道和丁肇中。

如果一定要给“对中国做贡献”打分,杨振宁为100分,李政道为60分,丁肇中为55分。

之所以说杨振宁对中国贡献最大,有下面几个原因:

有时候,杨振宁一年回国3次以上,也就是说他回国停留三个月以上。其中,为了创建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杨振宁在中国停留了整整一年。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是杨振宁80年代初期一手创建,原研究室主任葛墨林,就是杨振宁培养出来的,后来做到了中科院院士。

到了90年代之后,杨振宁直接做了清华大学的教授。我给他算了一笔账,截止2018年,杨振宁至少向清华大学和其它国内院校捐献740万美金以上。其中包括杨振宁在美国的房产,90年代就价值120多万美金,也捐献给了清华。

杨振宁在清华长期执教接近30年,亲自为本科生上课,亲自为清华创建了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这30年没有拿过一分钱工资,全部捐献给学校,用于引进人才,其中又有7个科学家做到了中科院外籍院士。很多杰出人才是杨振宁亲自打电话邀请过来的,包括姚期智,大名鼎鼎的“姚班”创始人。几任清华大学校长都高度评价了杨振宁对清华物理系的贡献,认为“没有杨振宁,就没有清华物理系的今天”,“杨振宁对清华大学功不可没”。

杨振宁在1977年到90年代,还在兰州大学长期讲学。还在电视大学担任物理课主讲。这些都是义务的,没有任何报酬的。

第二,杨振宁的社会影响力最大。

原因在于杨振宁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担任“全美华人协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会长,领导全美几百万华人,在促进中美合作上贡献极大。……限于篇幅,不再详谈。

第三,对国家建言献策的贡献杨振宁最大……

(内容太多,以后谈……)

李政道和丁肇中,也是杰出的爱国华人科学家。他们在中年之后也经常回国访问,贡献主要是在教育领域。李政道的主要贡献在于倡导建立了博士后制度。丁肇中受邓先生委托,在他的海外实验室安排中国学者做研究工作。李政道和丁肇中,他们的弟子都有人后来做了中科院院士,其中有中科院物理所的所长。还有一些学者回国后虽然没有从事科研,但也做了金融领域的俊才。

D. 李政道在物理学上有哪些贡献

李政道,着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同杨振宁一起共同发现了一个新规律——在弱相互作用条件下宇称不守恒定理。1957年二人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祖籍江苏苏州,1926年11月24日出生于上海,家境比较富裕。小时候的李政道喜爱读书,人也十分聪明,记忆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都非常强。他整天手不释卷,甚至连上厕所都带着书。抗战时期,李政道与二哥被迫转到浙江去读书,兄弟二人多次在战乱中聚聚散散,李政道每次都把衣服丢得剩不了几件,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

上了中学以后,李政道对数学和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两科的成绩在年级中总是数一数二。1945年,他中学未毕业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大学,后来又转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师从着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教授。吴教授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学术作风给李政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影响了他一生。李政道在西南联大学习期间成绩十分优异,求知欲望也很强,吴大猷教授后来曾回忆说:“李政道那时应付课程绰有余裕。他求知心切,真到了奇怪的程度。我无论给他什么难题和书籍,他很快就做完了,又来索取更多的。我看他做题的步骤,发现他思路敏捷,大异寻常。”

受吴大猷教授的大力推荐,李政道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获得了公费留学美国的机会,来到了芝加哥大学作研究生。在芝加哥大学,他对物理学的各个方面,如高能物理、统计力学、天体物理学都颇有研究,能够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1950年,年仅24岁的李政道获得了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被誉为“有特殊的见解和成就”,名列第一,并获得奖金1000美元。第二年,他受聘于世界第一流科学家云集的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任研究员,有了充分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

1951年,李政道和西南联大的校友、他的师兄杨振宁(杨也曾师从吴大猷教授)在美国重逢了。虽然在此之前两人并不熟悉,但校友相逢,分外高兴,谈得十分投机。从此,两人开始了并肩战斗的生涯。

在物理学上有一些定律是讨论物理过程的对称性质的,宇称守恒定律就像是讨论左和右之间性质的一个所谓“定律”。打个比方说,一个物体在镜子里面成的像,左和右的次序是颠倒的,而所谓的宇称守恒定律就是说,一个过程互相调换一下,它们进行的方式仍然不会改变。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宇称守恒定律被人们称为金科玉律。但科学家们在实验中逐渐发现,这个定律和一些物理实验产生的现象相矛盾。然而,许多科学家并不敢去对宇称守恒定律提出质疑。

杨振宁、李政道两位年轻科学家并不为传统理论所束缚,大胆地提出了举世闻名的“李一杨假说”。两个年轻的物理学家在这个“假说”中明确地指出:“在基本粒子间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是不守恒的。”

他们对以前的实验证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现有的实验确实相当精确地证明了在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守恒的。而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观念仅仅是一种推广的假设,并没有任何实验证据能支持它。如果认为宇称守恒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中也确信无疑,只能说是一种因袭的成见。”

1957年1月16日,《纽约时报》刊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实验报告“宇称守恒定律的推翻”,肯定了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发现,顿时好评如潮,各种鲜花、荣誉接踵而来。1957年10月,两人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李政道年仅31岁,是历年获奖者中第二位最年轻的科学家。

成名后李政道并没有满足,继续致力于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中美外交解冻以后,李政道多次回国访问,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尽心尽力。1974年来访时,李政道就婉转地向周恩来总理建议,既然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可以从小培养,为什么科技人员不可以从小培养呢?他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科技专家和发明家都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取得卓越成就的。中国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了少年班。粉碎“四人帮”以后,李政道根据国内建设的需要,帮助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联系学校,培养人才。20世纪80年代他又向中国领导人提出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制度,建议得到采纳后,他又为此事出谋划策。1992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成功建造,也凝聚了李政道教授的心血。

李政道教授对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完全用实物来衡量的。他的国际影响和声誉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他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

E. 杨振宁与李政道,谁的贡献更大

李政道是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李政道想留在哪里,完全是他个人的自由。一个充分尊重别人自由的国家,才是值得被尊重的国家。李政道虽然回国次数不如杨振宁多,当年也是风云人物,受到了很多人的接见。而中国也通过李政道的关系,送了很多人才到国外进修。1986年,李政道还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而论爱国之心,李政道与杨振宁是一样的,在大是大非面前都很可靠。莫伟给中科院领导写信,提出:海外科学家都有私心,只有杨振宁和李政道完全没有私心,一心一意想中国发展的好。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物理学中的革命。根据《李政道传》所写,这一发现是由李政道先找到突破口的。



李政道觉得十分有道理,同时觉得如有杨振宁的参加,会使整个事情做的更好。两人开始了友好的竞赛。他们在大约两周内完成了全部的β衰变分析。这需要进行大量计算。两人在计算能力上不相上下,都做出了贡献。一个月后他们完成了对这些过程的分析,写出了论文。这篇论文是由李政道执笔,署名也是李政道在前。这就是轰动一时后来获得1957年诺贝尔奖的那篇论文。

F. 杨振宁,李政道 有什么成就,后来他们是怎么公开决裂的

杨振宁:一生最大的两个成就就是提出杨-米尔斯场和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从而获得诺贝尔奖。注意,他的成就都是跟别人合作的。

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出生于中国上海。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因为名字排序之争。

在第一篇论文投稿时,杨振宁以自己年岁大为由,要求署名在前。由于事出突然,李政道当时虽感到很窘,但勉强答应了。稍后,李政道看了文献,察觉这样做是不对的。在写第二篇论文时,李政道把一些文献给他看,以说明年岁大并不是排名的考虑因素。

而且,李政道又解释,第一篇文章里的两个定理,主要是他证明的,可是他的名字却排在了后面这样不合理。杨振宁被李政道说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第二篇论文名字的排列次序便倒过来了,在第二篇论文中只有一个定理,只有最后的一步是杨振宁想出来的。由于有这样不愉快的经历,李政道后来中止了与杨振宁的合作。

善良的李政道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杨振宁竟亲自找来了记者说是自己“在一个节骨眼上,想到了证明‘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思路,而李博士先是反对这种观点,经过我的说服后才同意的”云云。1962年6月,李政道与杨振宁彻底决裂,断绝一切往来。

拓展资料: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内,共派出了915位研究生,并得到美方资助。1985年,他又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1986年,他争取到意大利的经费,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其后,成立了在浙江大学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复旦大学的李政道实验物理中心。 2018年4月7日,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2006年至今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2016年获得"2015中华文化人物"荣誉。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新增)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实乃用心良苦,竭尽全力。

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很宽,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颇有建树。

1949年与罗森布拉斯和杨振宁合作提出普适费米弱作用和中间玻色子的存在。1951年提出水力学中二维空间没有湍流。1952年与派尼斯合作研究固体物理中极化子的构造。1954年发表了量子场论中的着名的"李模型"理论。

1957年与奥赫梅和杨振宁合作提出电荷共轭不守恒和时间不反演的可能性。1959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硬球玻色气体的分子动理论,对研究氦Ⅱ的超流动性作出了贡献。1962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带电矢量介子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可重正化性。

1964年与瑙恩伯合作,研究了无(静止)质量的粒子所参与的过程中,红外发散可以全部抵销问题,这项工作又称李-瑙恩伯定理。

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又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继续在路径积分问题、格点规范问题和时间为动力学变量等方面开展工作;后来又建立了离散力学的基础。

G. 杨振宁和李政道对中国物理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杨对中国学生讲,罗贝尔奖是他的。李喊话罗贝尔奖本来不是杨的。他们都给中国学生讲授相关知识。李给邓建议培养物理留学生,推动中国博士后制度诞生。所以中国博士后们都认李政道为总导师爷。一言以蔽之曰,李对中国的贡献主要在高端人才培养上,杨主要是讲台上重复过去的物理故事,也扣人心弦,尤其是女生爱听。

H. 李政道,杨振宁,相对而言,谁对中国的贡献更大

杨振宁为清华捐了好几百,清华前物理学院院长曾说过“没有杨振宁,就没有清华近代物理系”,为中国引进了一大批海外人才(包括姚期智),对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李政道对中国做得贡献也很大,他们两位都值得人们尊敬

阅读全文

与李政道为中国做了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签证问题如何联系印度使馆 浏览:244
中国结怎么打好看教程 浏览:243
在英国做律师需要什么 浏览:965
伊朗巴列维王朝为什么失败 浏览:574
印度欲购买什么无人机 浏览:32
意大利政府怎么看待 浏览:280
越南学区房多少钱一平 浏览:175
中国多少人叫段梓豪 浏览:254
印尼什么药补维生素AD 浏览:791
印度人怎么喜欢吃调料 浏览:625
电信英国卡多少位 浏览:25
英国国旗多少公斤 浏览:860
伊朗没有回程机票怎么办 浏览:289
印度货币atm是什么 浏览:830
中国日本哪个寺院很多 浏览:998
英国什么人可以坐马车 浏览:424
疫情国外返回中国需要什么 浏览:41
意大利各城市怎么和以前不一样 浏览:333
印度人坐火车怎么样 浏览:857
印尼亚运会开幕式什么时候 浏览: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