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中车这支股票今后发展如何
获利盘太大,风险太大。小散还是别碰,想碰你也买不进,等庄家砸盘就会很惨
Ⅱ 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哪个好
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有两种区别:
1.经营范围有区别:
(1)中国南车主要经营: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修理和租赁,以及轨道交通装备专有技术延伸产业等业务。
(2)中国北车主要经营:铁路机车车辆(含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工程机械、机电设备、环保设备、相关部件等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修理及技术服务、设备租赁等业务。
2.上市时间有区别:
两者有一区别在于上市时间不同,南车2008年上市,北车2009年上市。
(2)你为什么会选择中国中车扩展阅读:
中国南车北车合并变身“中国中车”:
1.据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 樊曦)30日,世界最大的两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双方依循“对等合并、着眼未来、规范操作”的原则进行合并,以打造一家以轨道交通装备为核心、跨国经营、全球领先的大型综合性产业集团,推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进一步走向世界。
2.南北车表示,合并旨在发挥协同效应,通过整合两家公司各具优势的销售和市场资源、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能力,共同打造一家大型综合性产业集团,全面提升竞争优势,推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进一步走向世界和加速转型。
3.据了解,本次合并采取中国南车换股吸收合并中国北车的操作方式。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A股和H股拟采用同一换股比例进行换股,以使同一公司的所有A股股东和H股股东获得公平对待,从而同一公司的不同类别股东持有股比的相对比例在合并前后保持不变。
4.本次合并的具体换股比例为1:1.10,即每1股中国北车A股股票可以换取1.10股中国南车将发行的中国南车A股股票,每1股中国北车H股股票可以换取1.10股中国南车将发行的中国南车H股股票。
5.合并后新的“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将使用新的组织机构代码、股票简称和代码,并将承继及承接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两家公司在交易完成之前将继续独立运作。
Ⅲ 中国中车是怎么回事
中车从复牌开始到现在,跌幅百分之30多,但今天强力拉升,涨幅4点多。所以成为热点。
Ⅳ 中国中车和中国重汽哪个好
中国重汽更好一点。
中国重汽是中国最早研发和制造重型汽车的企业, 是国内重型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重汽在重型汽车行业具有明显的技术和市场领先优势,产品畅销国内外,出口世界90多个国家,被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确定为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重汽”)的前身是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始建于1930年,是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中国重汽曾在1960年生产制造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八吨载货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
Ⅳ 中国中车的精神是什么准则是什么
中央企业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车”,缩写“CRRC”)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 经中国证监会核准,2015年6月8日,中国中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截至2016年6月,集团有46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17万余人,集团总部设在北京。
截至2016年,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产品出口到全球101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六大洲的11个市场区域。2011年~2014年,中车海外签约金额分别为19.25亿美元、35.88亿美元、39.6亿美元和67.47亿美元,年均增长55.7%。
(5)你为什么会选择中国中车扩展阅读:
中国南车向中国北车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中国南车A股股票、向中国北车全体H股换股股东发行中国南车H股股票,并且拟发行的A股股票将申请在上交所上市流通,拟发行的H股股票将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流通,中国北车的A股股票和H股股票相应予以注销。
合并后新公司同时承继及承接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合并后新公司中文名称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为“中国中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Ⅵ 中国中车是干什么的
中国中车公司主要就是从事高铁设备业务的,股价走势不好不坏的。
Ⅶ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中国中车”,英文简称缩写“CRRC”)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由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对等原则合并组建的A+H股上市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
法定代表人:刘化龙
成立时间:2002-07-01
注册资本:230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0000000003683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
公司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一区15号楼
Ⅷ 中国中车就真的这么糟吗
与它值多少股价无关, 只与最低多少价格会有人卖出有关。近期股价大幅波动,中车暴跌也正常,过两天暴涨也不是没有可能
Ⅸ 中国中车和中国中铁哪个好
1、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铁,成立于1950年3月,总部位于北京,是一家集基建建设、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铁路和公路投资及运营、矿产资源开发、物资贸易等业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特大型企业集团,也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型建设集团,现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中央企业。
2、中国中车一般指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中央企业。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由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对等原则合并组建的A+H股上市公司。
应答时间:2021-03-1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Ⅹ 如何评价中国中车的时速 160 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
“动车组”本就是国内在提速时代和高铁时代有意无意“神化”了的一个概念。原本,“动车组”仅仅是指自带动力、编组固定、日常运用中较少解编的一种列车,只在车辆模式的层面有意义。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在提速时代以前几乎没有任何列车采用动车组模式(极个别案例如抚顺电铁列车、滇越铁路“米其林动车组”以及建国初期引进自苏东国家的柴油动车组),真正开始普及“动车组”这种车辆模式一直要晚到90年代铁路提速时期,而且这种模式也仅仅被应用在准高速&高速列车上,普速列车则继续沿用传统的机车牵引模式,CRH的出现则最终奠定了中国铁路高速列车采用动车组模式、普速列车采用机车牵引模式的大格局,也使得“动车组”不可避免地与高速、舒适等特征紧紧挂上了钩(更何况铁路部门干脆直接将高速列车称为“动车组列车”),在民众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如果我们回溯这一过程,动车组本身其实和高速、高档、高价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仅仅是因为中国铁路并未在普速列车领域普及动车组模式,才使得它成为了高速列车的“专利”。
归根结底,动车组的本质就仅仅是一种车辆模式而已。日本铁路从六七十年代起就逐步以动车组模式取代机车牵引模式,到目前客运列车除了个别夜间卧铺列车外,从时速300公里的新干线到时速不足100公里的地方铁路,从全程上千公里的长途特快列车到全程几十公里的市内通勤列车,电力&柴电动车组几乎包打天下,这些速度、配置、档次差异巨大的列车都属于“动车组”。同样,欧洲铁路一方面存在IC225、Railjet等为数不少的时速200公里以上的机车牵引模式(我们所谓的“火车”)的高速列车(按,IC225和Railjet实际上属于推挽式列车,一种介于传统的机车牵引列车与“动车组”之间很难准确定性的模式),另一方面也存在大量如德铁的IRE这样的小编组的通勤动车组,“动车组”与机车牵引模式的地位似乎还可以倒转过来。一旦我们回到“动车组”的本质,那种“普速列车用动车组没有必要”的看法显然就站不住脚了——本来就没有任何强制规定要求动车组必须是一种非常“高大上”的东西。
时速160公里级别的动力集中式动车组,相对现有的机车牵引模式列车有何长处?
如前所述,动车组本就未必要和高速高档挂钩,因而时速160公里级别动力集中式动车组(以下简称160动集)的成本还是可以控制在较合理范围内,甚至可能并不比现有的同速度级别的HXD准高速机车+25T型客车的整列成本高出很多,这也可以避免用成本更高的CRH动车组跑160甚至更低速的尴尬。
目前来看160动集的运行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短编组时单端机车推挽式运行,另一种是长编组时首尾双机车推拉运行。后一种比较容易理解,首尾两台机车一推一拉,实际上像TGV和ICE-1这样的高速列车也是首尾双机车的模式;前者稍微复杂一些,可以是单端机车牵引列车运行,就如传统的“火车”,但列车换向时机车会处于列尾,此时司机就要通过列车另一端的控制车(可以理解成有驾驶室但没有动力的火车头)对尾部的机车进行联控、由尾部机车推动列车运行,故而称为“推挽式”(英文很直观地称这类模式的列车为“Push-Pull Train”,有时候被视为“动车组”的一种)。——160动集和旧的机车牵引列车最大的区别就在这一点,不管是双机车牵引还是推挽式运行,160动集都可以在不解编的情况下迅速实现列车换向、折返,而过去的普速列车要想换向、折返必须摘挂机车(简言之,列车进站后将机车解钩、通过机走线调到列车另一端重新连挂,实现反向运行),160动集可以节约传统列车这部分换向折返作业时间,不需再摘挂机车、只需像CRH动车组那样司机由一端驾驶室走到另一端驾驶室即可,而且整列运行意味着全程不需要换挂机车(传统列车存在机车交路问题),这样节约了全程用时,站台接发车效率也可以提高。
此外,160动集作为一种动车组在日常运用中较少解编,检修时可以像CRH动车组那样整列入库检修,而不是传统列车那样机车和车辆解编后分别回送到机务段和车辆段检修,可以简化检修流程;同时相对CRH动车组,160动集又具有编组灵活的优势,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增减中间拖车(客车)数量,适应客流变化,而动力分散式的CRH动车组因为不能破坏动力单元设置,在正常运营条件下不能摘钩。
160动集真的有这么好吗?
显然并非如此。160动集的速度档次与现有的Z字头准高速列车一致,虽然推拉式和运用中不摘钩的运行模式可以节约一些换向换挂时间,双机车推拉运行时启停加速度也会比传统列车稍好一些,但毕竟速度没有提高,能够节省一些全程用时,但未必会很多。
160动集相对传统列车在舒适度方面有一定提高,乘车环境有所改善,但是这种改善能达到多大程度还不好说,从目前的消息来看,160动集的中间拖车似乎还是在25T型客车的基础上研制,也许内饰等方面吸收了一些CRH动车组的特色,是否存在“换汤不换药”的问题还有待观察。
160动集采用的牵引机车是在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的基础上研制,目前具体的性能参数还不完全清楚,但相对于国外的大功率电力机车,似乎还是显得有些相形见绌。时速200公里级别的HXD1G型高速机车为8轴固定重联(Bo-Bo+Bo-Bo),总功率11200kW,单轴功率1400kW;可是对比西门子ES64型通用(客货两用)电力机车4轴(Bo-Bo)6400kW、单轴功率1600kW的设计(后者最高试验速度357km/h,牵引德铁IC列车和奥地利铁路Railjet列车时最高可达230km/h),粘着利用较差制约了单轴功率提高,使得包括HXD1G在内的中国铁路大功率电力机车多少显得有些“大而无当”。机车性能如此,160动集的性能也许达不到国外同类型列车的水平了。
最重要的,160动集的定位是不清晰的。表面上看,160动集是为了提高机车车辆技术水平、同时也是改善普速铁路乘车环境而生,可实际上160动集从出生之日起就伴随着“抢钱”的质疑。上文提到,160动集不管在速度还是乘车环境方面相较现有的25T型客车都未必能有突飞猛进的改善,然而,160动集很可能执行与现有的普速列车不同的票价政策,说白了就是很有可能涨价。现行的票价制度,120的K车、140的T车与160的Z车执行相同的票价,根本拉不开差距,且自提速时代调整了快车的基准费率并增加了空调费、加快费等项目(在普快、普慢列车升级到K/T/Z时增加)后,普速列车的票价已经多年未有大变动,加上票价递远递减,普速铁路客运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铁路部门是不可能长期负担这种只是听起来美好的“提速不提价”的,但普速列车的涨价必然会引起“忽视中低收入者出行需求”的争论,使得大幅度调整普速列车票价困难重重(之前似有风声要放开软座和软卧票价而维持硬座和硬卧不变,因为前者并非低收入者的“刚需”、社会争议较小)。那么,如果另辟蹊径推出“动力集中式动车组”这种“新产品”呢?这种“新产品”是不是要执行完全不同的票价?普通公众是搞不清也没有精力去弄明白这背后的蹊跷的,他们只会觉得动车组是一种高大上的东西,对比一下刷绿之后满眼望去的绿皮车,和CRH动车组涂装看起来差不多的“动力集中式动车组”会不会让不明觉厉的乘客感到“这钱花的值”呢?这些问题就大可以遐想了。当然还可以想一想,近年来CRH动车组供不应求,中车旗下的动车组制造厂商当然从中受益,然而传统的机车车辆厂如浦镇、株机等多少有些分不到一杯羹的尴尬,此时上马160动集是不是也给了这些机车车辆厂一个新市场呢?这些问题也是可以想的。
综上,对160动集的评价是:
· 并非多余和没有必要
· 确实有一定性能优势
· 也不要把这种优势想得太高
· 铁路部门推出这种东西当然不是为了做慈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