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早期革命伴侣有哪些

中国早期革命伴侣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5-21 04:58:27

❶ 开国上将肖华夫人

肖华,原名肖以尊,贫苦农民出身,早年积极投身革命,担当送信工作。1928年,12岁的肖华加入了共青团,1930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一生戎马,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25000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肖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55年,肖华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各一枚。1983年,肖华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是党的第八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另外,肖华还是第一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8月15日,肖华在北京病逝,享年69岁。

肖华一生的革命伴侣为王新兰,现如今依然健在。

王新兰,原名王心兰,1924年出生于四川宣汉。小时候的她刚懂事不久,在叔叔王维舟(中共早期党员)的影响下,立志要做一名共产党员,因为当时王新兰年仅7岁,叔叔王维舟没有同意她入党,但是对于她的一片热情又不好拒绝,加之她年龄又小,故而王维舟就安排她为党组织传递秘密文件,这样既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还能够保证文件顺利传送。此时的王新兰虽说不是共产党员,但是她沾了共产党人的边还是满心欢喜的。

1933年,王新兰梦寐以求的入党愿望终于实现了,此时他只有9岁。2年后的1935年,11岁的王新兰随红四方面军长征,成为了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此后她矢志不移地跟随共产党,听从指挥和安排,为共产党尽心尽力。其间,王新兰曾先后任红四方面军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员、八路军五师政治部新闻电台台长、秘书处机要秘书等职。新中国成立后,王新兰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顾问等职。1955年,王新兰被授予上校军衔;1985年12月离休。

现如今的王新兰已经91岁了,居住于北京,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❷ 新民主主义革命女英烈、女革命家的介绍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l(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 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❸ 《中国1921》上的周奉全原型是谁

没有原型

《中国1921》中的周奉全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在电视剧中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杜撰。在中共历史上并没有原型, 在电视剧中塑造十分成功。

《中国1921》该剧由穆德远导演,汪海林、闫刚、刘毅担任编剧。谷智鑫、李沁、徐百卉、陈建斌、胡军、于和伟等主演的革命题材剧。该剧展现了1918年至1921年间的中国故事,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进程,形象诠释出中国革命选择共产党的历史必然。该剧于2011年5月16日在央视首播 。2012年8月20日该剧获得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

(3)中国早期革命伴侣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1921》从名字上来看,它的叙事结构和策略有着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的野心和企图,以1917—1921为时间坐标,把余世存的《非常道》中的各路老男人从民国的历史卷轴中抽离出来,或浓墨重彩,或只言片语,不求流光溢彩,但求唯物辩证的还原历史原貌。《中国1921》以偶像剧的风格同时融入爱情和红色的元素,用轻松明快的手法再现了那批百年前正处于“叛逆期”的大孩子,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实践自己的信条,并最终改写了一个国家的历史。

❹ 有谁知道蔡和森、向警予告诉我他们的故事!

楼主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恰同学少年》。 革命夫妻有几人,当时蔡向各成仁。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气巍然并世尊。”这是新中国诞生前夕,国民党元老、着名诗人柳亚子先生缅怀红色革命伴侣蔡和森与向警予的诗句。 蔡和森,双姓蔡林,字泽膺,学名彬。1895年3月30日诞生在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一个职员的家庭里。4岁时,蔡和森随母亲葛健豪回到老家湖南双峰县永丰镇。 向警予与蔡和森是同年出生,只少5个月零4天,即1895年9月4日出生在湘西溆浦县城一个商人的家庭里。向警予属土家族,原名俊贤,乳名“九九”。 蔡和森与向警予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向蔡同盟”的笔名——振宇。蔡和森主编《向导》周报期间,他们曾经常一起用这个名字在周报上发表评论文章。振宇,即“警予”的谐音。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之时, 毛泽东在长沙的挚友便是蔡和森与向警予。1912年春,向警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转学至长沙私立周南女校,与蔡畅同学。通过蔡畅结识了蔡和森与毛泽东等进步青年,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16年向警予在周南女校毕业后回溆浦老家,打破当时“ 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在新式学堂任校长,试图走教育救国之路。她在校内要求女生放脚,亲自为她们解开裹脚布,并向其父母作动员,开女子放脚的先河。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等在湖南长沙刘家台子蔡家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不久, 蔡和森受学会委托,前往北京联系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毛泽东等也相继去了北京。向警予得到消息,很想跟他们干一番“真事业”。于是,她也来到北京,先拜访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再赴河北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会晤了蔡和森,二人加深了友谊。 1919年7月,向警予应蔡和森妹妹蔡畅之邀,离开溆浦,赴长沙发起女子赴法勤工俭学行动,并加入毛泽东、蔡和森主持的“新民学会”,成为第一个女会员。12月25日,蔡和森、向警予、蔡畅及蔡母葛健豪等30余人远涉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于是,“向蔡同盟”的爱情之舟扬帆启航了。 在漫长的航行船上,在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的研究学习当中,在你争我论的雄辩里,共同的革命理想,使蔡和森和向警予两颗青春火热的心,砰然跳动在一起,融合在一起。从此,蔡和森和向警予开始了恋爱。经过35个昼夜的海上航行,他们于2月2日抵达巴黎。在巴黎逗留5天后,到达法国的一个小县城蒙达尼,正式开始了勤工俭学生活。在激情澎湃的日子里,他们两个各自交换诗作,表达彼此的爱恋,表达对革命的向往。 1920年5月,蔡和森和向警予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婚。这虽然是个简单的婚礼,却轰动了蒙达尼全城。看热闹和祝贺的人们不仅有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同学,还有许多素不相识的蒙达尼人。 其结婚照为二人捧着一本打开的马克思主义《资本论》。照片表明他们的结合,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爱情上的同盟,信誓旦旦,更是革命理想事业上的同盟,同舟共济。婚礼上,二人还将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作编印成书,题为《向上同盟》,分赠给大家。随后,人们把他们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 在国内的毛泽东闻知此讯极为高兴,十分赞赏他们自由恋爱的行为,认为这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他于1920年11月26日致留法学友罗学瓒的信中说:“以资本主义做基础的婚姻制度,是一件绝对要不得的事,在理论上是以法律保护最不合理的强*,而禁止最合理的自由恋爱……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向蔡已经打破了‘怕’,实行不要婚姻,我们正好奉向蔡做首领,组成一个‘拒婚同盟’。” 后来,毛泽东与杨开慧、李富春与蔡畅等的结合,就是“向蔡同盟”之后的又一支浪漫曲。

❺ 毛泽东最亲密的爱人杨开慧于湖南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牺牲于哪一年,年仅多少岁

杨开慧牺牲于1930年,年仅30岁。
杨开慧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其父杨昌济是闻名三湘的学者,他思想先进,开慧虽为女儿身,但父亲也为她取了名、字、号。1904年,杨昌济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远涉重洋去留学,杨开慧在母亲向振熙的抚养下度过了童年。
1908年,杨昌济从国外来信,嘱咐杨开慧的母亲一定要送开慧上学,随后杨开慧破例进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在当时的板仓女孩子还没有上学读书的先例,杨开慧开了风气之先成为该校第一批女学生,也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杨开慧在杨公庙小学读了三个学期后,转到离板仓五里路的储能学校。辛亥革命发生后不久,杨开慧回家动员不识字的妈妈也进学校读书,便和妈妈一起转到离家20多里的衡粹女校,妈妈读实业班,她读附设小学班,母女同校读书一时被传为佳话。后因衡粹女校要迁到长沙,杨开慧又转到麻林桥附近的县立第一女子高校,一直读到毕业。

❻ 历史上有哪些爱情故事令人铭记在心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全都要!

1、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孀居在家的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着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

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

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一事件。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尽管后世的道学家们称他们的私奔为“淫奔”,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日后多少情侣们的榜样。这之后还有一个事件值得一记: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这样的句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终使相如回心转意。

2、克娄巴特拉与恺撒、安东尼:爱情与权力的选择

举世闻名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与罗马将军恺撒马克·安东尼之间的恋情甚至影响了埃及和当时世界的历史。

托勒密12世去世后,克娄巴特拉按父亲的遗嘱与亲弟弟联姻共同执掌权柄。由于姐弟反目,她决定借助罗马帝国叱咤风云的恺撒的力量。而恺撒出于巩固统治和从埃及取得酬金的目的,也认为促成克娄巴特拉姐弟重归于好是必要的。但当恺撒见到克娄巴特拉时,一下子被这位天姿国色、才华非凡的女人所倾倒,帮助她夺取了王位。后来,两人通过恺撒制定的一夫多妻制而成为合法夫妻,并生下一子。

公元前44年,恺撒死于反对派的突袭之后,克娄巴特拉感到失去了靠山,转而依靠罗马“后三头”之一马克·安东尼,用同样的手段赢得了有勇无谋的安东尼,再一次使自己王位稳固。她与安东尼共生三子。

然而在克娄巴特拉内心的天平上,王朝远重于爱情,在“后三头”另一巨头屋大维势力超过安东尼后,她放弃了安东尼,使其惨败。但是,年近40的她去并未打动屋大维,在软禁中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3、唐明皇与杨贵妃:长恨歌

杨玉环原为寿王瑁王妃,玄宗惊艳于她的美貌,但碍于她是自己的儿媳而不便明目张胆纳入宫中,于是想出个让杨玉环出家,脱离寿王,再以“杨太真”身份入宫的方法。 从此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并于公元745年被册封为贵妃。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所谓“君王从此不早朝”,为了两情欢爱,可以把国事先放在一边;而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贼后面,我们看到玄宗甚至动用了他手中的权力来取悦杨贵妃,这样的做法出发点固然是为了爱,但皇帝毕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必然要牵涉到政治的东西。这使得他们的爱情洽谈室不可单纯,并最终敌不过政治: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玄宗匆匆出逃,发生马嵬兵变,杨贵妃被赐死,就算是皇帝也挽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的性命。他们的爱情虽以悲剧收场,但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那样,“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他们的爱情,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皇帝与妃子之间的感情,上升到了真正的爱的层次,这也是后人广为传颂其爱情故事的原因。

4、白朗宁与马莱特:诗意的爱情奇迹

1845年,长期瘫痪在床的伊丽莎白-巴莱特在英国诗坛声名鹊起,其地位已取代衰老的华兹华斯,而与丁尼生齐名。本来就钦慕她的诗才的白朗宁给女诗人写了一封信,大胆地对她说:“我爱极了你的诗篇——而我也同时爱着你……”。女诗人接到信后也给他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两人从此开始频繁的书信来往。在白朗宁的多次要求下,女诗人克服从不见生人的习惯,两人有了第一次见面。哪知三天后,抑制不住强烈感情的白朗宁竟给女诗人写了一封求婚信。39岁的女诗人这时躺在床上已有24年,她对结婚一事早已没有想法,认为自己不可能嫁给比她小6岁的白朗宁。她拒绝了他。尽管如此,两人依然保持亲密的交往,直至达到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这奇迹发生了,伊丽莎白突然能下地自由行真诚了。尽管犹如暴君的父亲完全不同意她的婚姻,她还是勇敢地投入了白朗宁的怀抱,两人一起远离家乡,到意大利生活,后来还生一下孩子。爱情的力量使白朗宁夫人原本孱弱的生命延续了15年,并使她写出了更多优秀的诗篇。

5、孙中山与宋庆龄:革命伴侣

志同道合最容易成伴侣,孙中山与宋庆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一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得到了不少挚友的支持,宋庆龄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1913年八月,“二次革命”失败,革命派在国内失去了立足之地,大多随孙中山流亡日本,宋耀如一家更是举家迁避扶桑。从美国读书归来的宋庆龄到日本与家人会面,终于见到了她所敬仰的孙中山,并开始接替父亲和姐姐的工作,于1914年9月起正式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这是在患难中生长出来的爱情:革命失败,心灵的创伤和流亡海外生活的孤寂,孙中山在宋庆龄的帮助中得到了补偿;而宋庆龄追承孙中山革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我的快乐,我唯一的快乐是与孙先生在一起。”这遭到宋庆龄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坚决反对:他们的年龄相差28岁!1915年10月,在得知孙中山已与前妻离婚的消息后,22岁的宋庆龄冲破父母的“软禁” ,赴东京与孙中山成婚。他们的情深谊笃,令人感动:1922年6月16日,广州发生陈炯明兵变,在危难之际宋庆龄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孙中山:“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可以没有你!”而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弥留之际,特别嘱咐儿子、女婿要“善待孙夫人”,听到何香凝保证尽力爱护宋庆龄之后才放心。短短10年聚首,胜过人间无数。此后,宋庆龄孀居终生。

6、鲁迅与许广平: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在与许广平结识、相爱之前,44岁的鲁迅虽有名义上的妻子朱安,但一直过着一种苦行僧似的禁欲生活,打算陪着朱安这个“母亲的礼物”“做一世牺牲”。是许广平对他的敬仰、 理解乃至热爱打开了封冻已久的心田。从1925年3月11日他们开始通信,一直是许广平以自己的勇敢和坚定打消了鲁迅的种种顾忌,终于明白表示:“我对于名誉、地位,什么都不要,只要枭蛇鬼怪够了”。这所谓“枭蛇鬼怪”,就是又有“小鬼”、“害马”之称的许广平。而在1925年10月许广平所写的《风子是我的爱》中,有这样的爱的宣言:“即使风子有它自己的伟大,有它自己的地位,藐小的我既然蒙它殷殷握手,不自量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于我们不相干,于你们无关系,总之,风子是我的爱……”1927年10月,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正式开始同居生活,在旧式婚姻的囚室里自我禁闭20年之后,他终于逃出来了。对于鲁迅和许广平来说,这是他们生命中最有光彩的举动,鲁迅于1934年12月在送给许广平的《芥子园画谱》上所题的“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正是他们爱情生活的写照。

7、徐志摩与陆小曼:万种风情无地着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交往,用“爱得轰轰烈烈”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陆小曼的丈夫王赓时任哈尔滨警察厅长,虽不在北京,但侯门如海,徐志摩要用钱来贿赂门房(每次500元) 才有可能与陆小曼见面,而陆小曼给徐志摩写情书不但要用英文,连寄信也只能自己抽空出去寄。几经波折,徐陆二人的恋情愈演愈烈,弄得满 城风雨,王赓甚至还拔出枪来威胁陆小曼,但这一切都遏止不住二人的热情。对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郁达夫的看法颇为中肯:“他们的一段浓情,若在进步的社会里,有理解的社会里,岂不是千古的美谈?忠厚柔艳和小曼,热烈诚挚如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了,哪里还顾得到纲常伦教?更哪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 ”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举行婚礼,梁启超为证婚人,胡适为介绍人。他们的婚礼,真可以算得上是“别开生面”,梁启超作为徐志摩的老师,在婚礼上进行中引经据典地来了一通训词,训斥这一对新婚夫妇:“你们都是离过婚,重又结婚的,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最后还来了一句“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的结婚!”但徐志摩这样的历尽千辛万苦去追求,去试验梦想中神圣的爱的境界,虽有“不顾一切,带有激烈的燃烧性”且“不管天高地厚,人死我亡,势非至于将全宇宙都烧成赤地”的热情,终于还是落个失败的结局,思之令人感慨。

8、萨特与西蒙:波伏娃:柏拉图式恋爱的精典

法国着名哲学家、文学家萨特与西蒙-波伏娃的爱情尽管没有附丽于婚姻,但去长达50多年并终其一生。1929年, 青春年少、生机勃勃的萨特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与好友尼让、埃博德组成“三人帮”,如疾如醉的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这时,西蒙-波伏娃——一位年轻、聪颖而清秀的女朗进入了萨特的生活。

萨特与波伏娃迅速陷入热恋,“我们在早晨人需,直到很晚才会分手。我们穿过巴黎散步,一直在继续我伞兵话题——我们的事、我们的关系、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即将写的书……”毕业考试结束了,萨特名列第一,波伏娃紧接第二,真可谓比翼齐飞。萨特为期18个月的服役不得不让这对恋人分别,但他们共同制定了一个特殊的恋爱合同。在合同中,双方强调,两人要保持最亲密的关系,无话不谈,不准有任何欺骗行为。然而,随着两人感情加深,他们在爱情观点上的差异也逐渐表现出来。萨特说:“在青春期,当我能看女人的时候,我是想要她的全部。”“独身生活是我的原则,我生来就是当光棍的。”“我不会结婚,永远单身,我要所有的女人……只要能搞到手。”这是对波伏娃的声明,一方面要同她保持亲近的、永不结婚的爱情关系,另一方面又要波伏娃不要干预他的私生活。至于波伏娃,她对萨特的这一点非常清楚,并能接受。“萨特不愿履行一夫一妻制的职责,他喜欢与女人在一起,他认为这些人和男人在一起,不那么狡猾。”“在我们之间,存在着必要的爱情,同时我也认识到,需要偶然爱情。”正是在这种理解与宽容的爱情中,萨特与波伏娃的爱情显得与众不同,他们没有结婚,但却情投意合,并将这份情感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直到1980年萨特去世。

9、温莎公爵与辛普森:不爱江山爱美人

爱德华八世与沃利斯·辛普森的爱情故事可谓举世闻名。1931年,生于巴尔的摩市的沃利斯-辛普森与第二任丈夫英国大商人欧内斯特怀着对上流社会的迷恋,与当时还是亲王的爱德华结识,并经常参加亲王的各种流动。起初亲王对沃利斯这位不太出众的女人并没有多大的关注,随着亲王对情人西玛尔兴趣逐渐冷淡,特别是他发现西玛尔与伊斯梅利穆斯林首领阿迦汗的独生子阿里汗亲王有染后,便把注意力投向了沃利斯,并很快被这个37岁的女人深深迷住了。“唯一能说明他地我感兴趣的原因也许在于我那美国人的独立精神、我那直率、我那自以为具有的幽默感,以及我对他和与他有关的每件事的乐观或好奇……他是孤独的,也许我是第一个洞察他内心深处孤独感的人”温莎公爵夫人的回忆录这样说道。漫斯顿-丘吉尔对亲王与沃利斯的恋情也评价道:“他喜欢同她在一起,并且从她的品质中获得他要的幸福,就像她需要呼吸新鲜空气一样。”

1936年元月,威尔士亲王爱德华继位,成为爱德华八世。国家大事的重任丝毫没有减低他对沃利斯的爱,他向王室宣布要和沃利斯结婚。这时,沃利斯与丈夫欧内斯特的离婚宴也摆上了日程。爱德华八世的决定遭到朝野强烈的反对,他们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一人结过两次婚的女人成为王后。多次交涉未果之后,爱德华八世决定逊位来完成这桩亘古未有的婚姻。顶着来自皇室、首相以及新闻界的各种压力(沃利斯也成为英国早期“狗仔队”捕猎的对象),爱德华八世逊位而成为温莎公爵,1937年终于在法国与沃利斯成婚。对于失去王位以及永远不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温莎公爵对沃利斯说:“你可别后悔,我丝毫也不。我只知道幸福永远维系在你的身上……”

10、三毛与荷西:梦里花落知多少

台湾作家三毛与荷西的故事浪漫而缠绵绯恻,尽管两人都已逝去,但他俩仍是无数少男少女心目中的爱情偶像。三毛和荷西相识在西班牙,当时三毛念大学二年级,两人常常一起看电影、逛公园。一天,荷西对三毛说:“你要等我6年,我有4年在大学要读, 加两年兵役要服,6年一过,我就娶你。”后来两人分手了。按照承诺,以后的6年中他们没有任何联系,这其间三毛去了德国、美国。6年后命运再度将三毛带回马德里。这天,有位朋友打电话给三毛:“快来,搭计程车过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的三毛匆匆赶到朋友家。朋友神秘地让她把眼睛闭上,三毛只觉得一双温柔的手臂把她整个儿抱了起来,张开眼一看,哎呀!不得了,竟是那位身材高大、长满胡须的、她当年的小朋友——荷西。两人热烈亲吻、拥抱后,荷西把三毛带到自己的屋内,满屋子三毛的巨幅照片再一次让三毛惊呆了,6年来,荷西一直惦恋着她。三毛感动至极,对自己说:“这一生我还要谁呢?”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充满温馨和情趣。三毛说堵塞,“因为幸福满溢而怕得悲伤”。悲剧果然降临,在一次意外事件中,潜水员荷西过早地离开三毛而去,痛不欲生的三毛几次试图自杀,终因亲情难舍而止步。然而,数年后三毛还是自缢于医院,不能不说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❼ 革命伴侣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志同道合是最容易成为伴侣的,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有着共同的事业和爱心,他们在创造人生辉煌的同时,也塑造着爱情的典范。
孙中山作为一代革命先驱,得到了不少挚友的支持,宋庆龄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1913年八月,“二次革命”失败,革命派在国内失去了立足之地,大多随孙中山流亡日本,宋耀如一家更是举家迁避扶桑。从美国读书归来的宋庆龄到日本与家人会面,终于见到了她所敬仰的孙中山,并开始接替父亲和姐姐的工作,于1914年9月起正式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这是在患难中生长出来的爱情,革命失败,心灵的创伤和流亡海外生活的孤寂,孙中山在宋庆龄的帮助和抚慰中得到了补偿。而宋庆龄追承孙中山革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我的快乐,我唯一的快乐是与孙先生在一起。”他们的爱情遭到宋庆龄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坚决反对,他们的年龄相差28岁!1915年10月,在得知孙中山已与前妻离婚的消息后,22岁的宋庆龄冲破父母的“软禁”,坚决赴东京与孙中山成婚。他们的情深谊笃,令人感动。
1922年6月16日,广州发生陈炯明兵变,在危难之际宋庆龄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孙中山:“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可以没有你!”。而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弥留之际,特别嘱咐儿子、女婿要“善待孙人”,听到何香凝保证尽力爱护宋庆龄之后才放心离去。短短的10年聚首爱,胜过那人间无数情。此后,宋庆龄孀居终生。
mate] 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亦指夫妻。
最后终于找到了她合适的伴侣时间既是生命的敌人同时也是生命的伴侣。[1]
注:也指同性恋相互称自己的另一半为伴侣。
2、对育幼、求偶、斗争或捕食等,具有同一目标的复数行为模式系统, J.von Uexküli称此为功能环(德文:Funktionskreis),但作为主体的动物,在各个功能环中,各以其特定的特征为标记与其他个体(客体)相结合。客体为同种其他个体(Co-nspecific,德文为Artgenosse)时,一如在鸟类所见到的典型,认为其主体每一功能环与同种其他个体具有不同的形式,多不能认为具有一个统一一致的对象。这样将一个功能环中仅作为同一物来对待的同种其他个体,von Uexküll称其为伴侣。在这种情况下同种其他个体,有时作为幼仔的伴侣,有时作为异性的伴侣,而出现于主体的环境世界中。
引证解释
1. 同伴;伙伴。
《百喻经·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时行伴中从睡寤者,卒见火边有一罗刹……一切伴侣悉皆逃奔。”[1]
宋 杨万里《归路过南溪桥》诗:“童子隔溪呼伴侣,并驱水牯过溪来。”
叶圣陶 《倪焕之》一:“等候在前头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侣。”
2. 指夫妻或夫妻中的一方。
茅盾 《创造》:“他要研究各种学问,他要我找一个理想的女子做生活中的伴侣。”
巴金 《灭亡》第三章:“他想这就是她的终身伴侣了。”如:结为伴侣。
3. 古曲名。传为 北齐 后主 高纬 所作,音极哀怨。
《旧唐书·音乐志一》:“ 齐 将亡也,而为《伴侣曲》。”
《旧唐书·音乐志一》:“今《玉树》、《伴侣》之曲,其声具存。”
宋 司马光《和范景仁缑氏别后见寄求决乐议》:“ 唐 民听《伴侣》,不复含悲酸。”
《文献通考·乐十五》:“﹝ 北齐 ﹞ 后主 亦自能度曲……别采新声,为《无愁》、《伴侣》曲,音韵窈窕,极于哀思。使胡儿、阉宦辈齐唱和之,曲终乐阕,莫不陨涕。”

❽ 宋绮云的革命伴侣

宋绮云,1904年出生于江苏邳县(今邳州市),1920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26年11月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军校第六期,期间于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徐林侠,1904年出生于江苏邳县(今邳州市),1924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赴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江苏党务训练班学习,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宋绮云被派往南京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春受党指派返回邳县,先后任中共邳县特别支部组织干事、中共邳县县委委员和书记。同期,徐林侠也回到邳县,担任中共邳县县委委员兼妇女会会长。1928年10月,宋绮云与徐林侠结为革命伴侣。1929年,宋绮云赴东海县组建县委,并担任书记。同年秋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文学系做旁听生。1929年12月,经党组织安排,宋绮云到河南南阳的杨虎城部队,担任《宛南日报》总编辑。1931年夏,被任命为十七路军的机关报《西北文化日报》副社长兼总编辑。1935年10月,按党中央指示建立了中共西北特别支部,主要任务是做杨虎城将军和十七路军的工作,宋绮云任特支委员。西安事变前夕,宋绮云参加草拟张、杨抗日救国八项主张等文件。事变发生后,宋绮云利用《西北文化日报》,全面介绍事变的起因、经过,积极评价事变的实质和意义,广泛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后,宋绮云处境极为危险。他在赴延安学习后,回到西安坚持工作。1938年初,被党派往国共合作的河北省临时政府,任政治处副处长兼组织科长,负责与八路军总部的联络工作。1939年11月,党组织派宋绮云到晋西南中条山孙蔚如第四集团军总部任少将参议,兼总部干训班副教育长、政治教官。他利用合法身份继续从事统战工作。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艰巨而又特殊的斗争。1941年底,宋绮云、徐林侠及他们8个月大的幼子宋振中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先后被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的白公馆、渣滓洞和贵州息烽集中营。狱中八年,他们遭受了非人的严刑拷打和种种折磨,但他们从未屈服,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我决不能弯下腰,只有怕死才求饶;人生百年终一死,留得清白上九霄。”1949年9月6日,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未满9岁的幼子“小萝卜头”,与杨虎城将军父子一起,在重庆松林坡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残忍杀害。

❾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五对革命伴侣

五对革命伴侣中最出名是毛润之和杨开慧。

❿ 影片《1921》发布海报,有哪些演员参演了这部影片

电影《1921》的演员阵容还是很强大的,由黄轩、倪妮、王仁君、刘昊然、陈坤、李晨、王俊凯、胡先煦等共同主演,他们都是演艺圈的优秀年轻演员,相信一定会为我们带来精彩表演。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1921》是献礼建党100周年电影,带我们回顾历史和纪念英雄,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中担起了救亡图存重任,让中国革命前途焕然一新的故事,将于2021年7月1日建党节正式上映,令人期待。

黄轩在影片中饰演李达,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在1921年出席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为党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由黄轩饰演李达,黄轩的演技一直都很在线,他出演的《芳华》《红高粱》《山海情》等影视剧都很优秀,也让我们见识到了他的精湛演技,相信黄轩一定会一如既往地优秀。

刘昊然、胡先煦、王俊凯也会出演电影《1921》,他们都是演艺圈的新一代年轻男演员,虽然年轻但实力也不差,期待他们的精彩表演。

阅读全文

与中国早期革命伴侣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腾讯在越南有什么用 浏览:567
印度人的佛额是什么意思 浏览:640
越南按摩什么感觉 浏览:788
怎么祝福印尼独立日 浏览:18
印度谷螟如何预防 浏览:925
越南天鹅什么时候入境 浏览:829
中国人娶泰国女人要多少彩礼 浏览:232
印尼什么时候火山爆发 浏览:122
秋季去英国旅游穿什么衣服 浏览:462
怎么背中国地图 浏览:446
意大利酱炒饭怎么弄 浏览:585
越南一套房要多少钱 浏览:198
秦军为什么打越南 浏览:141
越南为什么撤出钻井平台 浏览:292
进入英国能带多少硬币 浏览:359
地图怎么走伊朗 浏览:148
印度的疫情七月六号怎么样 浏览:999
中国移动国际漫游怎么选天数 浏览:209
6万印尼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850
三个月的印尼虎苗吃什么 浏览: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