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的地方良种猪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品种:
(1)民猪 原产于东北地区。全身黑色,体质强健,耳大下垂,背腰平直,四肢结实粗壮。产仔数平均13.5头,10月龄体重136千克,屠宰率72%;在体重90千克时屠宰瘦肉率为46%。成年体重:公猪200千克,母猪148千克。民猪具有抗寒力强,体质强健,产仔数多,脂肪沉积能力强和肉质好的特点,适于放牧和较粗放的管理,与其他品种猪进行两品种和三品种杂交,所得杂种后代在繁殖和肥育等性能上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但脂肪率高,皮较厚,腿肌肉不发达,增重较慢。
(2)太湖猪 产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沿江沿海地区。头大额宽,面微凹,额有皱纹。耳特大、下垂。背腰宽而微凹,腹大下垂,大腿欠丰满,后躯皮肤有皱褶。毛色全黑或青灰色,乳头数8~9对。产仔数平均13头,3月龄即可达性成熟,泌乳力强,哺育率高。生长速度较慢,6~9月龄体重65~90千克,屠宰率67%左右,瘦肉率39.9%~45.08%,成年公猪体重140千克,母猪体重114千克。
(3)金华猪 产于浙江省金华市的义乌、东阳和金华3个县。外形特征具有“两头乌”的毛色特征。体形不大,成年公猪体重14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110千克,凹背,腹下垂,臀宽而斜,乳头8对左右。产仔数平均13.78头,8~9月龄肉猪体重为63~76千克,屠宰率72%,10月龄瘦肉率43.46%。性成熟早,繁殖力高,肉质好,但肉猪后期生长慢,饲料利用率较低。
(4)内江猪 主要产于四川省内江县和内江市。体形大,体质疏松,头大,嘴短,额面横纹深陷成沟,耳中等大、下垂。皮厚,成年种猪体侧及后腿皮肤有深皱褶。被毛全黑,鬃毛粗长。每胎平均产仔10.4头;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69.26千克,成年母猪平均体重154.8千克。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限量饲养肥育期日增重平均662克;中等饲养条件下,限量饲养肥育期日增重平均410克。90千克体重屠宰时屠宰率67.49%,胴体瘦肉率37.01%。
(5)两广小花猪 原产于陆川、玉林、合浦、高州、化州、关川、郁南等地,是由陆川猪、福建猪、公馆猪和两广小耳花猪归并,1982年起统称两广小花猪。体形较小,具有头短、耳短、身短、脚短、尾短的特点,故有“五短猪”之称。毛色为黑白花,除头、耳、背腰、肩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耳小向外平伸。背腰凹,腹大下垂。性成熟早,平均每胎产仔数12.48头;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30.96千克,成年母猪平均体重112.12千克;75千克屠宰时屠宰率为67.59%~70.14%,胴体瘦肉率37.2%。肥育期平均日增重328克。
2. 中国的四大名猪
你问的是名着还是明猪。。。
中国四大名猪:荣昌猪、太湖猪、金华猪、宁乡猪
1、荣昌猪主产于四川荣昌和隆昌两县,后扩大到永川、泸县、泸州、合江、纳溪、大足、铜梁、江津、璧山、宜宾及重庆等10余县、市。据统计,产区常年有种母猪15万头左右。中心产区荣昌、隆昌两县,每年向外提供仔猪达10万头以上。荣昌猪除分布在本省许多县、市外,并推广到云南、陕西、湖北、安徽、浙江、北京、天津、辽宁等20多个省、市。
2、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享有“国宝”之誉,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太湖猪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着名地方品种。
3、金华猪是中国猪的地方品种。又称两头乌。产于浙江东阳、义乌、金华等地。体型中等,耳下垂,颈短粗,背微凹,臀倾斜 、蹄质坚实。全身被毛中间白,头颈、臀尾黑。以早熟易肥 、皮薄骨细、肉质优良、适于腌制火腿着称。7~8月龄、体重70~75千克时为屠宰适期,胴体瘦肉率40%~45%。以金华猪为母本与外来品种猪杂交所得杂种猪,瘦肉率明显提高。
4、宁乡猪产于湖南长沙宁乡县流沙河、草冲一带,又称草冲猪、流沙河猪,是湖南省四大名猪种之一。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全国除西藏、台湾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均引进宁乡猪,省内则几乎遍及各地,尤以益阳、桃江、安化、涟源、湘乡、黔阳、邵阳等地引入较多。它具有繁殖率高、早熟易肥、肉质松疏等特点,且在饲养过程中性情温顺,适应性强。
3. 养殖母猪常见的品种都有哪些它们都有哪些优点
大约克夏猪(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
大白猪又称为大约克夏,原产于英国。由于大白猪,饲料转化率和屠宰率高以及适应性强,世界各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均有饲养,是世界上最着名,分布最广的主导瘦肉型猪种。体型高大,被毛全白,皮肤偶有少量暗斑;头颈较长,面宽微凹,耳向前直立;体躯长,背腰平直或微弓,腹线平,胸宽深,后躯宽长丰满;有效乳头6对以上。 生产性能:具有产仔多、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色好、适应性强的优良特点。
汉普夏猪体型大,毛色特征突出,被毛黑色,在肩部和颈部结合处有一条白带围绕,在白色与黑色边缘,由黑皮白毛形成一灰色带,故有“银带猪”之称。头中等大小,而中等大小而直立,嘴较长而直,体躯较长,背腰呈弓形,后驱臀部肌肉发达。颜面长而挺直,耳直立,体侧平滑,腹部紧凑,后躯丰满,呈现良好的瘦肉型体况。被毛黑色,以颈肩部(包括前肢)有一白色环带为特征。成年公猪体重约315~410千克,母猪约250~340千克。性情活泼,稍有神经质,但并不构成严重缺点。产仔数较少,平均约9头,但仔猪硕壮而均匀。母性良好。据多品种杂交试验比较结果,用汉普夏猪为父本杂交的后代具有胴体长、背膘薄和眼肌面积大的优点。
4. 中国三大名猪
中国四大名猪包括宁乡猪、金华猪、太湖猪、内江猪。
宁乡猪
宁乡猪产于湖南长沙宁乡县流沙河、草冲一带,又称草冲猪、流沙河猪,是湖南省四大名猪种之一。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全国除西藏、台湾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均引进宁乡猪,省内则几乎遍及各地,尤以益阳、桃江、安化、涟源、湘乡、黔阳、邵阳等地引入较多。它具有繁殖率高、早熟易肥、肉质松疏等特点,且在饲养过程中性情温顺,适应性强。在漫长的选育中,形成了特有的性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被称为国家重要的家畜基因库。上世纪70年代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推荐品种。
一、品种特征
宁乡猪体型中等,头中等大小,额部有形状和深浅不一的横行皱纹,耳较小、下垂,颈粗短,有垂肉,背腰宽,背线多凹陷,肋骨拱曲,腹大下垂,四肢粗短,大腿欠丰满,多卧系,撒蹄,群众称“猴子脚板”,被毛为黑白花。依毛色不同有乌云盖雪、大黑花、烂布花三类型;依头型差异,有狮子头、福字头、阉鸡头三种。
二、生产性能
宁乡猪属偏脂肪型猪种,具有早熟易肥,边长边肥,蓄脂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性情温顺,适应性强,体躯深宽短促,体质松疏等特点。宁乡猪肥育期日增重为368克,饲料利用率较高,体重75~80千克时屠宰为宜,屠宰率为70%,膘厚4.6厘米,眼肌面积18.42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4.7%。宁乡猪三胎以上产仔10头。
三、品种利用
宁乡猪在华北、东北、西北、华南等地饲养,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外种猪杂交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最高优势率达19.12%。1981年国家标准总局核准颁布了《宁乡猪标准》,代号为GB2773-81宁乡猪,正式确定宁乡猪为全国三大优良地方品种之一。进入八十年代末期后,宁乡农户养猪基本实现杂交化。省市有关部门以宁乡猪原产地草冲农户为基础、县种猪场为核心,对宁乡猪实行保种。从此,宁乡猪进入保种繁育阶段。
中国地方品种-金华猪
5. 猪有哪些品种
我国主要的地方品种有东北民猪、八眉猪、太湖猪、宁乡猪、内江猪、金华猪、香猪等,具体区分如下:
1、八眉猪——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
互助猪是在青海高原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地方猪种,具有适应性强、性早熟、抗逆性好、产仔数较多、母性好、沉积脂肪能力强、肉质好、能适应贫瘠多变的饲养管理条件、性状遗传稳定、对近交有抗力等优良特性。
2、荣昌猪——重庆荣昌
荣昌猪主产于重庆荣昌和隆昌两县,后扩大到永川、泸县、泸州、合江、纳溪、大足、铜梁、江津、璧山、宜宾及重庆等10余县、市。
荣昌猪头大小适中,面微凹,耳中等大、下垂,额面皱纹横行、有漩毛;体躯较长,发育匀称,背腰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四肢细致、结实;鬃毛洁白、刚韧。乳头6-7对。
3、宁乡猪——湖南长沙宁乡县
宁乡猪是我国着名的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它具有适应性广,易熟易肥,沉积脂肪能力强,屠宰率高,肉质细嫩等特点。特别是加工腌制腊肉,色泽金黄,肥膘透明,别有风味。
仔猪作烧烤猪,尤其味美。因此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许多国家的农畜牧代表团都曾来宁乡考察牲猪的情况。宁乡猪,历史悠久。宁乡猪按体形分为狮子头、福字头、阉鸡头3种。
4、陆川猪——广西玉林陆川县
陆川猪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陆川县境内的温泉镇、大桥镇、横山乡、乌石镇、滩面乡、良田镇、清湖镇、古城镇、沙坡镇、米场镇、沙湖乡、马坡镇、珊罗镇、平乐镇等十四个乡镇。
陆川猪是全国八大地方优良品种之一。母猪具有成熟早、产仔多、母性好的特点;其肉皮薄、肉嫩、脆而不腻;其畜产品可加工脆皮乳猪、香肠、无皮五花腊肉等。
近年来,又开发出炸猪排、白切猪脚、脆皮扣等在宴席上不可缺少的菜肴。陆川猪是陆川的县宝。陆川猪苗先后销往北京、上海等13个省、市、自治区,还出口越南。
5、淮猪——江苏连云港东海
淮猪是原产淮北平原的古老地方品种。早在公元前春秋战国时期,淮北平原农业已相当发达,人们为食肉和农田施肥需要普遍养猪,逐渐培育形成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趋于一致的淮猪品种。
全身被毛,黑色而较密,冬天生褐色绒毛;头部面颊部皱纹浅而少,呈菱形;嘴筒较长而直;耳朵大,下垂;体形中等较紧凑,背腰窄平,极少数微凹,腹部较紧,不拖地;四肢较高且结实;母猪乳头数7对至10对。
6、太湖猪——江苏苏州常熟
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之一,享有“国宝”之誉,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太湖猪特性之一是繁殖性能高。
太湖猪高产性能蜚声世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猪种中繁殖力最强之一,尤以二花脸、梅山猪最高。初产平均12头,经产母猪平均16头以上,三胎以上,每胎可产20头,优秀母猪窝产仔数达26头,最高纪录产过42头。
7、金华两头乌猪——浙江省金华婺城区
因其头颈部和臀尾部毛为黑色,其余各处为白色,故又称两头乌,是我国地方良种猪之一。原产东阳的画水、湖溪、义乌的义厅、金华的孝顺、澧浦、曹宅等地。上世纪60年代起饲养范围渐次扩大到省内外。
金华猪皮薄骨细,肉质鲜美,肉间脂肪含量高,其后腿是腌制火腿的最佳原料。金华猪产仔多,母性好,泌乳量大,哺育率高,繁殖性能好。有关部门从70年代末开始采取金华猪的保种措施,由金华猪场、市农科所和农试站、东阳良种场按照大、中、小三个类型有计划地开展选育工作。
8、东北民猪——黑龙江绥化兰西县
东北民猪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地方猪种,有大(大民猪)、中(二民猪)、小(荷包猪)三种类型。目前除少数边远地区农村养有少量大型和小型民猪外,群众主要饲养中型民猪。东北民猪具有产仔多、肉质好、抗寒、耐粗饲的突出优点,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东北民猪240日龄体重为98-101.2公斤,日增重495克,每增重1公斤消耗混合精料4.23公斤。体重99.25公斤屠宰,屠宰率75.6%。近年来经过选育和改进日粮结构后饲养的民猪,233日龄体重可达90公斤,瘦肉率为48.5%。
6. 国内猪有多少品种
1、华北类型:东北民猪、黄淮海黑猪、里岔黑猪、八眉猪。
2、华南类型:滇南小耳猪、蓝塘猪、陆川猪。
3、华中类型:宁乡猪、金华猪、监利猪、大花白猪。
4、江海类型:太湖猪(梅山猪、二花脸等的统称)。
5、西南类型:内江猪、荣昌猪、成华猪、桂中花猪。
6、高原类型:藏猪(阿坝、迪庆、合作藏猪)。
(6)中国自己的母猪有哪些扩展阅读
东北民猪品种特征:全身的毛为黑色。体质强健,头中等大。面直长,耳大下垂。背腰较平、单脊,乳头7对以上。四肢粗壮,后躯斜窄,猪鬃良好,冬季密生棕红色 绒毛。8月龄,公猪体重79.5公斤,体长105厘米,母猪体重90.3公斤,体长112 厘米。
耳朵大大的并且下垂,它的面部又直又长,并且额头还有些褶皱,它的后躯斜窄,腰平并且长有强壮的四肢。
7. 四大名猪是指哪四种猪,盛产于何处
中国四大名猪指:“荣昌猪”、“太湖猪”、“金华猪”、“宁乡猪” 。
1、荣昌猪
荣昌猪主产于四川荣昌和隆昌两县,后扩大到永川、泸县、泸州、合江、纳溪、大足、铜梁、江津、璧山、宜宾及重庆等10余县、市。据统计,产区常年有种母猪15万头左右。中心产区荣昌、隆昌两县,每年向外提供仔猪达10万头以上。荣昌猪除分布在本省许多县、市外,并推广到云南、陕西、湖北、安徽、浙江、北京、天津、辽宁等20多个省、市。
2、太湖猪
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享有“国宝”之誉,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太湖猪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着名地方品种。太湖猪体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四肢、鼻均为白色,腹部紫红,头大额宽,额部和后驱皱褶深密,耳大下垂,形如烤烟叶。四肢粗壮、腹大下垂、臀部稍高、乳头8~9对,最多12.5对。依产地不同分为二花脸、梅山、枫泾、嘉兴黑和横泾等类型。
3、金华猪
是中国猪的地方品种。又称两头乌。产于浙江东阳、义乌、金华等地。体型中等,耳下垂,颈短粗,背微凹,臀倾斜 、蹄质坚实。全身被毛中间白,头颈、臀尾黑。以早熟易肥 、皮薄骨细、肉质优良、适于腌制火腿着称。7~8月龄、体重70~75千克时为屠宰适期,胴体瘦肉率40%~45%。以金华猪为母本与外来品种猪杂交所得杂种猪,瘦肉率明显提高
4、宁乡猪
宁乡猪产于湖南长沙宁乡县流沙河、草冲一带,又称草冲猪、流沙河猪,是湖南省四大名猪种之一。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全国除西藏、台湾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均引进宁乡猪,省内则几乎遍及各地,尤以益阳、桃江、安化、涟源、湘乡、黔阳、邵阳等地引入较多。它具有繁殖率高、早熟易肥、肉质松疏等特点,且在饲养过程中性情温顺,适应性强。在漫长的选育中,形成了特有的性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被称为国家重要的家畜基因库。上世纪70年代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推荐品种。
(7)中国自己的母猪有哪些扩展阅读
荣昌是畜牧名县,畜牧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明显,是全国畜牧兽医科技示范县和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1998年经重庆市政府批准成立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荣昌猪是世界八大名猪、中国三大名猪之一,母猪存栏量常年在10万头左右,占全市的十二分之一。
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享有“国宝”之誉,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太湖猪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着名地方品种。
金华猪是中国着名地方优良品种,其头部和尾部为黑皮黑毛,故又称两头乌。它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义乌、东阳和金华三个县,现已推广到浙江全省20多个市、县和省外部分地区。
宁乡牲猪则是我国着名的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它具有适应性广,易熟易肥,畜脂力强,屠宰率高,肉质细嫩等特点。
8. 我国培育的瘦肉型猪品种有哪些
我国自己培育的瘦肉型猪有三江白猪、浙江中白猪、湖北白猪。
(1)三江白猪 头轻嘴直,耳下垂。背腰宽平,腿臀丰满,四肢粗壮,蹄质坚实。被毛全白,毛丛稍密。在农场饲养条件下,190日龄体重可达85千克。体重90千克时屠宰,胴体瘦肉率58%,眼肌面积28~30厘米2,腿臀比例29%~30%。三江白猪与哈白猪、苏白猪和大白猪等的正、反杂交,在日增重方面均呈现杂种优势。
(2)浙江中白猪 体形中等,头颈较轻,面部平直或微凹,耳中等大呈前倾或下垂,背腰较长,腹线较平直,腿臀肌肉丰满,全身被毛白色。190日龄左右体重达90千克。90千克体重时屠宰,屠宰率73%,胴体瘦肉率57%。生产中用杜洛克猪作父本,浙江白猪作母本,进行二品种杂交。其一代杂种猪175日龄体重达90千克,胴体瘦肉率61.5%。
(3)湖北白猪 全身被毛白色,头稍轻、直长,两耳前倾、稍下垂,背腰平直,腹小,腿臀丰满,肢蹄结实。6月龄体重可达90千克。体重90千克时屠宰,屠宰率75%,眼肌面积30~34厘米2,腿臀比例30%~33%,胴体瘦肉率58%~62%。用杜洛克猪、汉普夏猪、大白猪和长白猪作父本,分别与湖北白猪母猪进行杂交,胴体瘦肉率分别为64%、63%、62%、61%。
9. 中国十大土名猪品种
中国十大土名猪品种是:1、互助八眉猪;2、荣昌猪;3、宁乡猪;4、陆川猪;5、淮猪;
6、太湖猪;7、金华两头乌猪;8、东北名猪;9、香猪;10、藏猪。
1、互助八眉猪
地域:高原西藏青海
特点:猪个体很小,形似野猪,头窄长且呈锥形,嘴尖耳朵小竖立,腹部小而窄,背部
微拱且窄,臀斜,四肢强健,蹄小坚实,反应灵敏,善于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