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简单论述中国国防是如何产生的

简单论述中国国防是如何产生的

发布时间:2022-05-17 10:23:50

① 中国国防的历史有哪些

中国国防的历史有:

1、洋务运动。

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2、北洋水师的成立。

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

3、黄海海战。

1904年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的鱼雷艇偷袭驻旅顺口外锚地的俄国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爆发。双方在旅顺港外都制定了相应的水雷封锁战术,双方有多艘战舰触雷沉没。

4月18日俄太平洋舰队的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触雷沉没,舰队司令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遇难,从此俄军丧失了争取黄海制海权的自信心。

4、威海之战。

日本鱼雷艇屡屡偷袭成功。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战。结果日本获得决定性胜利,北洋水师在此战中全军覆没,京畿地区顿时门户大开,位于旅顺的日军也展开进攻,连破凤凰、营口、海城、牛庄等地,清军全线溃败。

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向日本乞和投降,派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和谈。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5、虎门销烟(1839年6月)。

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政签订的。虎门销烟间接导致了不平等条约给华夏人民带来的伤害(割地赔款)。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国际禁毒日。

② 中国国防发展的历程

一、解放初期的凯歌行进期

新中国国防建设的第一个时期,是1949年到1964年的凯歌行进期。如果说国家经济建设在1958年就结束了第一个黄金发展期而陷入了误区,国防建设的指导在50年代末还难得地保持了相对比较清醒的认识,直至1964年以前还能在健康的道路上前进。

二、在曲折和动乱中艰难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免不了经历曲折,国防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从60年代中期起,中国国内出现了持续的政治动乱,我国的国防事业发展同样出现了一个“马鞍型”。

三、在改革开放中迎来大发展

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成就,通过天安门国庆阅兵的窗口也向国内外充分显示出来。如1984年国庆35周年的阅兵中亮相的装备大都已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一代以上。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的天安门阅兵时,亮相的新型坦克、装甲车和各类导弹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已大幅缩小。

拓展资料:

国防,就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恐怖分子等,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是一门求生学问,也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服务于国家利益。丘吉尔有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此言语中的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现代国防又叫社会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包括武装建设、国防体制、军事科技和工业、国防工程、军事交通通信、人力动员、国防教育、国防法规诸多方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从最高元首到每个公民,从军事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意识形态都与之密切相关。现代国防以军事力量为核心,还包括有关的非军事力量;它重视国家的战争潜力,特别是战时的动员效率;它还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现代军队是知识和科技密集的武装集团,强调质量建军胜过“人海战术”。和平时期国防的作用是威慑,要求不战而胜;战时国防的责任是实战,目标是胜利。

③ 我国国防史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并加以阐述

中国国防历史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服务于国家利益。丘吉尔有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翻开中华名族悠悠的历史长卷,我的国防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古代社会开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出现了国家。从此,作为抵御外来侵犯和征伐别国的武备--国防的雏形便函产生了。随后的几千年征战中,为保家卫国,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候国之间连年征战,使国防观念迅速得到强化,虽然当时的诸子百家在政治和哲学主张方面各放异彩,诸如“义战却不非战”、“非攻兼爱却不非诛”“富国强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对武备和国防的重视,而且国防思想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全面奠定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这个时期已经基本成熟。历史进入秦、汉、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国防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间开始全面整理兵书,初步形成古代军事学术体系。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整理,战略思想趋于成熟,战略防御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宋朝至清朝前期,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没落时期,但军事上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因此,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上也有相当的发展,大量军事着作面世,军事思想研究向体系化发展。总体上来说,夏朝至前清,古代国防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较为完整的古代国防理论体系。比如“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的国防思想指导;“富国强民”、“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淡去昨日中华名族驰骋天下的辉煌,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厚重国门,对中华民族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大举入侵,使得昔日清军大举入关,问鼎中原,拥有“康乾盛世”名誉的大清王朝一蹶不振,江河日下,有国无防,内乱丛生,外患不息。当时的清朝的武备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大清王朝先后设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兵部和军机处,作为高层军事决策和领率机构。

④ 在我国哪个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国防的产生

夏朝。

国防是随着国家的建立而产生的,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国家为了保卫国家领土主权所采取的军事及其它方面的防御措施,以军事为主,同时也包含了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我国历史上所记载的第一个封建国家是夏朝,其处于城邦和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已经有了一定的军事、政治、文化等国家基础,夏朝在国家制度上已经初步有了国防的概念。夏朝的建立也就标志着中国国防的初步形成。


(4)简单论述中国国防是如何产生的扩展阅读:

一、国防基本特征:

1、国家利益的整体性。国家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在安全和发展两个方面。

安全问题主要是解决生存和不被侵略的问题;发展问题主要解决和平时期建设与外部环境问题。

安全与发展权益的获得和保障,最根本的是依靠国防的强大。只有安全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国家才能发展;只有发展,国家安全防务才有建设与巩固的基础。而这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2、国防力量的综合性。

3、斗争形式的多样性。战争是国防斗争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表现形式,但是国防斗争不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等其他形式。

4、国防目标的多层性。由于各国的国家利益不同,其所制定的战略也不同,再加上各国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差异,就使得现代国防呈现出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5、国防建设系统的协调性。现代国防建设是一个以科技为龙头、以经济为骨干,通过总体性的战略运筹,谋求综合国防效益的有机系统。

二、国防的重要性:

1、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 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

2、国防还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实力的竞争。

⑤ 从历史角度论述我国国防

我国悠久的国防历史 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国防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我国的国防不仅有明确的领土和财产等防卫目标,有较完善的防卫组织和领袖,有城堡等防卫设施,还形成了独具特殊的中国古代国防思想。秦朝以后,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此后经历汉、唐、宋、元、明清诸朝,中国国防不断发展。直至鸦片战争,西方列强侵入中国,才开始了近百年有国无防的历史。 中国古代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国防思想有:“居安思危”、“以名为本”的国防知道思想,“寓兵与农”、“富国强兵”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斗争策略等。

⑥ 中国国防如何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已进入国家和平发展和利益拓展的新阶段,处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中国,不存在大规模外敌入侵的现实危险,各种安全威胁与挑战错综复杂、交织互动,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必然改变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存在方式,发展问题上升为影响国家安全的全局性问题。

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还要不要继续坚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回答是肯定的。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应有之义,是国家和平发展战略和外交政策的本质要求,也是根据中国饱受列强侵略、掠夺和欺凌的历史遭遇作出的必然抉择。

从长远看,坚持这一政策将极大地增强我们维护国家利益的正义性和合法性,增加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可信性。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时代条件、安全环境和综合国力的变化,尽管防御性国防政策的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但其内涵和表现形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是范围拓展。国家利益是制定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的根本依据。在时代变化和国家发展的新形势下,安全利益与发展利益相互交织,本国利益与各国利益紧密相联,利益重心从生存转向发展,实现方式从国内走向国际,存在范围从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扩展到海洋、太空和电磁空间,发展利益成为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国家利益不可避免地向外拓展,国防需要在超越领土主权之外的更大空间范围内维护国家利益和争取战略主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战略防御范围已从纵深腹地转向周边地区,海军战略由近岸防御转向近海防御。在战略形势和综合国力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贯彻积极防御战略要积极构筑周边地缘战略依托、拓展防卫前沿和调整战略布局。

二是任务拓展。维护国家利益,是国防的根本任务和军队的根本职能。发展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国防要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努力实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统一,谋求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的综合安全。中国与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国防要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国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中思考和解决国家安全问题,实现巩固内部安全与防范外来威胁的统一。国家各战略方向存在不同安全威胁和挑战,国防要在继续抓紧主要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推动其他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协调发展,维护海上安全、陆上安全和空间安全。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各种分裂势力活动猖獗,恐怖主义、自然灾害、海外能源资源和战略通道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上升,国防要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的相互交织中把握发展方向,提高军队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国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利益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国防要从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的高度,切实提高海外利益的保护能力,在确保国土安全的同时保护海外利益安全。

三是目标拓展。国防的根本目标,就是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利益。在新形势下,国防的根本目标没有改变,但具体战略行动的目标增添了新的内容:首先,从打赢战争到遏制战争。过去,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主要着眼如何打赢战争,立足战争的准备和实施。今天,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国家利益全局要求军事战略把遏制战争作为首要目标,实现遏制战争与打赢战争的统一。中国的安全环境极为复杂,主要战略方向和次要战略方向都存在发生危机和冲突的现实可能。军事战略必须前移战略指导重心,通过包括战略威慑在内的各种方式预防和遏制危机,慑止冲突和战争,最大限度地保持战略稳定。其次,从争取和平到维护和平。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防政策的重要目标是制止或延缓新的世界大战和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时间的和平。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世界大战基本可以排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是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和平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国防政策既要把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利益放在首位,也要尽可能地避免或不卷入外部战争,使涉及中国的大国安全摩擦保持低强度和可控性。

四是手段拓展。国家仍面临长期、复杂、多元的安全威胁与挑战,对军事力量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防政策必须针对不同的安全威胁,灵活运用军事斗争样式,增强军事手段运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密切配合政治、外交、经济、文化、法律等手段,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军事战略要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能力为核心,加紧构建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形成对敌的有效威慑。继续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加速发展战略投送和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发挥综合国力和人民战争的整体效能等,是提高战略威慑能力的重要环节。

⑦ 谈谈你对中国国防的认识

中国国防的历史源远流长,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国防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抵御外部侵扰和防止内部叛乱等巩固国家政权就成为国家当时的主要任务。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史,我们不难发现,当统治阶级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军事强大时,国防就强盛,国家就统一;当统治阶级政治腐败,经济衰弱,军事孱弱时,民族就分裂,国内就混乱,国防就削弱、而崩溃。我国古代国防就已经形成了“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富国强兵”的国防军事思想以及“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等,在这些思想和策略的指导下,华夏大地消除了无数次外敌入侵带来的战祸,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着名军事家司马穰苴曾说过,“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用坚船利炮攻破了清王朝的大门,对中华民族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中国人民惨遭蹂躏和屠杀。鸦片战争前,中华民族虽遭战乱较多,但大都是内部纷争,外地入侵很少。1840年以前,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虽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当时的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国防还是巩固的。18世纪后期,我国的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国防力量开始衰败,尤其是鸦片战争前夕,国防力量衰败到了极点,特别是在军事上。由于国防的薄弱,导致中国文化蒙受巨大损失,整个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从而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有国无防的历史。建国60多年来,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军队的武器装备得到了更新换代,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保障国家现代化建设,促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告诫我们,兵者,国之大事,政治修明,国富兵强,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总体稳定,但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和安全挑战,从而呈现动荡态势。由于朝鲜在核问题上的立场和国际社会相差甚远,很难彻底解决问题,因而军事对峙的僵局很难打破,朝鲜半岛发生战争可能性不能排除;多年来,印巴军事摩擦时有发生,印巴的核军备竞赛的升级和对立的家具对我国安全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伊朗核问题、伊拉克战争造成的地区安全问题等也不可避免的对我国安全环境带来影响。美日强化军事同盟,举行多次联合演习,将中国作为假想敌。而且,中国的稳定还受“三股势力”的直接威胁。随着陆地边界领土争端不断得到解决,海洋安全问题进一步突出,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和朝鲜问题等,都存在爆发冲突的危险。除以上问题外,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正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通过在韩国和日本驻军、发展同中国台湾的实质性关系(包括对台军售)、加强同东南亚国家的军事联盟与安全合作关系,这些都直接影响中国东部海洋方向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利益。同时,美国在西部对中国不断进行军事渗透,尤其是在阿富汗和中亚驻军。美国正在中国周边构筑“满月形遏制圈”,对中国的战略压力不可忽视。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它崛起的过程中,危机、冲突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国防与国家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可靠的国防,就无法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就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制于人,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因此,国防建设必须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明确我国自卫型的国防性质,明确我国维护和平反对霸权的坚定立场。国防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因为国防建设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而现代国防又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国防还必须努力实现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不至于受制于人。另外,还要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加强后备力量的建设,并加强国防教育,为进行国防建设和开展国防斗争作好充分准备。

⑧ 论述中国近代的国防

中国近代的国防以防疫功能为主,因为我国不准备像西方那样侵略别人国家。

阅读全文

与简单论述中国国防是如何产生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花园房价多少钱一平方 浏览:308
地板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166
越南椰子粒怎么吃才好吃 浏览:670
意大利十大瓷砖品牌有哪些 浏览:858
2021中国有多少hiv患者 浏览:882
印度洋海域有哪些未发现的生物 浏览:670
哪些国家使用意大利语言 浏览:499
印度在英国之前是个什么样的 浏览:329
美国为什么打伊朗啊 浏览:952
印尼什么岛比较繁华 浏览:572
龙州有多少条马路通越南 浏览:282
中国有哪些好的神经内科医院 浏览:672
伊朗用的钱叫什么名字 浏览:44
中成药寄英国用什么快递 浏览:460
在越南尿毒症透析一次多少钱 浏览:86
中国多少通信基站 浏览:505
意大利回国直航机票什么时候恢复 浏览:684
英国大帝有多少 浏览:930
伊朗气候温度怎么样 浏览:164
印度高铁为什么那么快 浏览: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