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红柿是从那里引进到中国的
西红柿最先的原产地是秘鲁,
西红柿为茄科植物西红柿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的新鲜果实。又名西红柿、番李子(《广州植物志》)、金橘(《陆川本草》)。
西红柿这个名称来自于在墨西哥维拉克尔鲁地方建明的亚斯提卡人使用的“托马托鲁”,英文是TOMATO,法文是TOMATE,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是TOMATE;在日本则称为唐柿、唐茄等。据数据显示,西红柿最先的原产地是秘鲁,称之“狼桃”。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西红柿一般为红色球形,扁球形,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黄色的西红柿没有红色色素,白西红柿没有色素。
中医认为,西红柿味甘、酸,性微寒。归胃、脾、肝经。具有清热平肝、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养阴凉血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口渴咽干、暑天纳少、肝阴不足、目昏眼干或夜盲、阴虚血热衄血、牙龈出血等病症。《陆川本草》曰:“甘酸,微寒。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治口渴,食欲不振。”《食物与治病》认为:“西红柿性微寒,因其味甘酸,故有健胃消食,平肝作用。”
西红柿外形美观,色泽鲜艳,肉厚汁多,甜酸可口。西红柿可当水果生食,生津止渴,并可补充多种维生素。暑天纳差和热病口渴,尿赤等最宜。也可当蔬菜炒煮、烧汤佐餐,能增加食欲。还可制成西红柿酱,甜酸可口,作为菜肴的调料。西红柿为吃素的主要蔬果,烹调种类繁多,炒、凉拌、汤、蒸、煮、炖均宜,如西红柿炒蛋、西红柿豆腐蛋花汤、糖拌西红柿、西红柿蔬菜浓汤,最常用的是制成西红柿酱,可贮存、长期食用。
B. 西红柿是从什么时候传到中国的
西红柿,也就是番茄,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主流观点认为最早种植番茄的是秘鲁人,但是由于番茄的颜色过于鲜艳,当时被误认为有毒,被称为“狼桃”。
真正被吃,应该是到了清末,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番茄不仅没毒,还可以生吃。之后番茄本土化,和鸡蛋一起炒后,成为了中国人最为常见的一种家常菜。
C. 西红柿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西红柿又名番茄,番茄的原产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
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传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后传到意大利,1575年相继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
在中国第一个记载西红柿的文献见于明赵函的《植品》(1617),赵函在书中提到,番茄是西洋传教士在稍早的万历年间,和向日葵一起带到中国来的。1621年王象晋的《群芳谱》又再次肯定了番茄的来源,以后的人们都笃信不疑。
(3)西红柿是如何来中国的扩展阅读
西红柿的营养价值:
西红柿还颇得古今医家赏识,其性微寒味甘酸,生津止渴,凉血养肝,清热解毒,治疗高血压、坏血病,预防动脉硬化、肝脏病等。
《陆川本草》载,西红柿 “健胃消食,治口渴、食欲不振。”高血压患者,连续半月在清晨空腹吃两个西红柿,有降压作用。以西红柿代水果每天吃2-3次,两周后治牙龈出血见效。西红柿汁与西瓜汁各半杯,混合饮服,退热止烦渴。西红柿汁与甘蔗汁或山楂汁混合饮服,治胃热、口干舌燥。
参考链接:网络-西红柿
D. 西红柿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西红柿原产秘鲁森林,叫“狼桃,因其艳丽诱人,人疑有毒,只观赏而不敢吃。十六世纪,被英国一个公爵带回欧洲,仍只作观赏用。过了差不多二百年,法国一位画家冒险一试,发现既可口又营养丰富,于是广为传播。
西红柿和辣椒一样,也是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的舶来品,它传
入中国的时间和辣椒差不多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花园里的观
赏植物。西红柿之作为蔬菜和水果被人们食用,是欧洲人在十九世纪首先
开始的,晚清光绪中,才以食用名义,选择了较好的食用品种引入中国的。
在此之前,西红柿在中国,只是观赏植物。第一个记载西红柿的文献见于
明赵函的《植品》(1617),赵函在书中提到,番茄是西洋传教士在稍早
的万历年间,和向日葵一起带到中国来的。1621年王象晋的《群芳谱》又
再次肯定了番茄的来源,以后的人们都笃信不疑,一直到1983年。
1983年7月中旬前后,在成都北郊凤凰山发掘的西汉古墓里,出土有陶器、
漆器、藤笥、竹笥近60件,并有稻粒、果品、兽骨等食物遗存发现。稻粒
就附着在竹笥藤笥上,为了保持一定的湿度,发掘者在藤竹器上盖上了一
张湿布,一起运到文物保管所的仓库里保存起来。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十
多天以后,人们发现竹笥藤笥的内外都有植物的嫩芽长出来,觉得十分意
外。为了弄清楚这种植物的底细,考古人员请来了四川省农科院和中科院
成都分院研究所的专家来研究,但是,专家们当时不能作出定论,于是决
定由将发芽后的种子带回去栽培,同时,文管所也留下了十几株继续观察。
成都市农科所的蔬菜专家将转来的发芽种子分成四盆在温室里栽培,七个
月以后,1984年2月24日,所有的植株都在同一天开了花,结了果,共收
获34果,果实呈红色的小卵园形,经鉴定是西红柿!后来把结果的种子放
在露天田地里继续培植,1985年1月上旬,有3个小西红柿成熟,研究者继
续在以后几年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栽培,发现此种小西红柿的生长规律和现
代西红柿不同:第一,它能够插枝成长结果;第二,它能够在寒冬腊月里
开花结果。
考古学家经过对出土现场的环境总结和学术争论,确定了在2100年前的西
汉,墓主已经用这种小西红柿作为蔬菜或水果食用(注),而且专家们进
一步得出结论,西汉小西红柿已经具有栽培的特征。这样,西红柿的食用
和栽培的历史一下子被提前了1700年。西汉西红柿的发现,为我国古植物
学家和蔬菜专家们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他们开始在云南、四川、广西的
山区寻找西红柿中国远祖的后代,以后陆续发现了几种比西汉西红柿原始
的“小酸果”(在九寨沟地区,也发现了这种小西红柿),山西农科院的
专家们特别采用在广西发现的野生西红柿进行大面积的培育。
西汉西红柿的发现,不仅为中国蔬菜栽培史增加了新的内容,而且告诉世
人: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是咱中国人,而不是冒着生命危险尝试它的那位
法国画家,虽然后来因为某种原因,食用与栽培西红柿的传统被中断了。
E. 西红柿的来源
西红柿来源主要就是因为它是从西域传递过来的,从西域传递过来以后颜色又特别的鲜红,它的形状又像我们国家的柿子一样,所以就起了名字叫西红柿。
F. 西红柿从什么时候传入我国
西红柿原产秘鲁森林,叫“狼桃,因其艳丽诱人,人疑有毒,只观赏而不敢吃。十六世纪,被英国一个公爵带回欧洲,仍只作观赏用。过了差不多二百年,法国一位画家冒险一试,发现既可口又营养丰富,于是广为传播。
西红柿和辣椒一样,也是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的舶来品,它传
入中国的时间和辣椒差不多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花园里的观
赏植物。西红柿之作为蔬菜和水果被人们食用,是欧洲人在十九世纪首先
开始的,晚清光绪中,才以食用名义,选择了较好的食用品种引入中国的。
在此之前,西红柿在中国,只是观赏植物。第一个记载西红柿的文献见于
明赵函的《植品》(1617),赵函在书中提到,番茄是西洋传教士在稍早
的万历年间,和向日葵一起带到中国来的。1621年王象晋的《群芳谱》又
再次肯定了番茄的来源,以后的人们都笃信不疑,一直到1983年。
1983年7月中旬前后,在成都北郊凤凰山发掘的西汉古墓里,出土有陶器、
漆器、藤笥、竹笥近60件,并有稻粒、果品、兽骨等食物遗存发现。稻粒
就附着在竹笥藤笥上,为了保持一定的湿度,发掘者在藤竹器上盖上了一
张湿布,一起运到文物保管所的仓库里保存起来。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十
多天以后,人们发现竹笥藤笥的内外都有植物的嫩芽长出来,觉得十分意
外。为了弄清楚这种植物的底细,考古人员请来了四川省农科院和中科院
成都分院研究所的专家来研究,但是,专家们当时不能作出定论,于是决
定由将发芽后的种子带回去栽培,同时,文管所也留下了十几株继续观察。
成都市农科所的蔬菜专家将转来的发芽种子分成四盆在温室里栽培,七个
月以后,1984年2月24日,所有的植株都在同一天开了花,结了果,共收
获34果,果实呈红色的小卵园形,经鉴定是西红柿!后来把结果的种子放
在露天田地里继续培植,1985年1月上旬,有3个小西红柿成熟,研究者继
续在以后几年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栽培,发现此种小西红柿的生长规律和现
代西红柿不同:第一,它能够插枝成长结果;第二,它能够在寒冬腊月里
开花结果。
考古学家经过对出土现场的环境总结和学术争论,确定了在2100年前的西
汉,墓主已经用这种小西红柿作为蔬菜或水果食用(注),而且专家们进
一步得出结论,西汉小西红柿已经具有栽培的特征。这样,西红柿的食用
和栽培的历史一下子被提前了1700年。西汉西红柿的发现,为我国古植物
学家和蔬菜专家们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他们开始在云南、四川、广西的
山区寻找西红柿中国远祖的后代,以后陆续发现了几种比西汉西红柿原始
的“小酸果”(在九寨沟地区,也发现了这种小西红柿),山西农科院的
专家们特别采用在广西发现的野生西红柿进行大面积的培育。
西汉西红柿的发现,不仅为中国蔬菜栽培史增加了新的内容,而且告诉世
人: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是咱中国人,而不是冒着生命危险尝试它的那位
法国画家,虽然后来因为某种原因,食用与栽培西红柿的传统被中断了。
G. 番茄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传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后传到意大利,1575年相继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当时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始作食用栽培。1768年米勒首次作出植物学描述,进行分类和定名。
17世纪传入菲律宾,后传到其他亚洲国家。中国栽栽培的番茄从欧洲或东南亚传入。清代汪灏在《广群芳谱》的果谱附录中有“番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由于番茄果实有特殊味道,当时仅作观赏栽培。到20世纪初,城市郊区始有栽培食用。中国栽培番茄是从50年代初迅速发展,成为主要果菜之一。
H. 西红柿是何时传入中国的
明代时传入中国的。
西红柿最早生长在南美洲,因为色彩娇艳,人们对它十分警惕,视为“狐狸的果实”,又称狼桃,只供观赏,不敢品尝,后来一个画家,在画西红柿的时候,饥渴难耐,实在忍不住才吃了一个,从此以后西红柿才进入到餐桌之上,西方人叫做番茄。
西红柿向外传播始于1523年,最开始从墨西哥传到了西班牙、葡萄牙。西红柿大面积传播始于1575年,英国和中欧各国都能看到西红柿。 17世纪传入菲律宾,后传到其他亚洲国家。
传入中国之后,因为跟我国的柿子外形相似,所以我们称之为“西红柿“,而今它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佳品。
(8)西红柿是如何来中国的扩展阅读:
中国栽培的番茄从欧洲或东南亚传入。清代汪灏在《广群芳谱》的果谱附录中有“番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由于番茄果实有特殊味道,当时仅作观赏栽培。
到20世纪初,城市郊区始有栽培食用。中国栽培番茄是从50年代初迅速发展,成为主要果菜之一。
据记载,十六世纪,英国有位名叫俄罗达拉的公爵在南美洲旅游,很喜欢番茄这种观赏植物,于是如获至宝一般将之带回英国,作为爱情的礼物献给了情人伊丽莎白女王以表达爱意,从此,“爱情果”、“情人果”之名就广为流传了。但人们都把番茄种在庄园里,并作为象征爱情的礼品赠送给爱人。
过了一代又一代,仍没有人敢吃番茄。到了十七世纪,有一位法国画家曾多次描绘番茄,面对番茄这样美丽可爱而“有毒”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诱惑,于是产生了亲口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的念头。他冒着生命危险吃了一个,觉得甜甜的、酸酸的、酸中又有甜。
然而,躺到床上等死的他居然没事,于是“番茄无毒可以吃”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世界。
从那以后,上亿人均安心享受了这位“敢为天下先”的勇士冒死而带来的口福。到了十八世纪,意大利厨师用西红柿做成佳肴,色艳、味美,客人赞不绝口。番茄终于登上了餐桌。从此,番茄博得众人之爱,被誉为红色果、金苹果、红宝石、爱情果。
花语:敢于尝试,虽然平凡弱小,但却富有勇气,只要有理想和耐心,小小的力量也可变成大大的光热。
I. 西红柿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大约在明朝时期,西红柿传入中国。
西红柿最早生长在南美洲,因色彩娇艳,人们对它十分警惕,视为“狐狸的果实”,又称狼桃,只供观赏,不敢品尝。西红柿向外传播始于1523年,最开始从墨西哥传到了西班牙、葡萄牙。西红柿大面积传播始于1575年,英国和中欧各国都能看到西红柿。 17世纪传入菲律宾,后传到其他亚洲国家。
(9)西红柿是如何来中国的扩展阅读:
西红柿也叫作番茄,它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此外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以及其他的维生素,所以吃西红柿是一种不错的补充维生素的方式。
由于西红柿含有可溶性的收敛剂,而空腹状态时的胃部比较敏感,这时候吃西红柿可能会造成胃部不适。
J. 西红柿是哪个朝代传入中国的
番茄是明代时传入中国的。
很长时间作为观赏性植物。成书于1621年的《群芳谱》载:“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数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直到清代末年,人们开始才开始食用番茄。
相传番茄的老家在秘鲁和墨西哥,原先是一种生长在森林里的野生浆果。当地人把它当作有毒的果子,称之为“狼桃”,只用来观赏,无人敢食。据记载,当时英国有个名叫俄罗达拉里的公爵云南美洲游历,第一次见到番茄,就被它艳丽的色彩所深深吸引,于是就把它带回了英国,作为稀世珍品献给他的情人伊丽莎白女王,以示对爱情的忠贞。此后,番茄便有了“爱情果”的美名。
直到十八世纪,才有人冒险吃了番茄,从此知道了它的食用价值。相传,有一位法国画家看到番茄如此诱人,便萌生了尝尝它到底是什么滋味的念头。于是他冒着中毒致死的危险,壮着胆子吃下了一个,并穿好衣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降临,然而过了老半天也未感到身体有什么不适,便索性接着再吃,只觉得有一种酸甜的味道,身体依旧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