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近代中国民报宣传的思想是什么

近代中国民报宣传的思想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10 06:19:05

‘壹’ 辛亥革命时《民报》的新思想是什么,民主共和思想三民主义思想还是资产阶级共和思想急

三民主义思想

《民报》集中力量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民报》创刊于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加重的时刻,当时办报的主角是政治家,政治报刊是主流,政论文章是报刊主要内容。《民报》的重要栏目有论着、译丛、纪事、时评、谈丛、小说、来稿等。全部26期加上《天讨》增刊,共有社发稿件284篇,来稿36篇。其中,论着93篇,占总数的29.05%,时评62篇,占19.37%,译丛占3.31%,谈丛占7.19%,小说占7.5%。③

1.宣传“三民主义”

《民报》创刊的直接目的是宣传三民主义。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指出:“抑非常革新之学说,其理想输灌于人心而化为常识,则其去实行也近。吾于《民报》之出世觇之”。

《民报》上以排满为内容的民族主义的宣传占大多数,在民权主义宣传方面,《民报》倡导进行民权革命,提出了“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口号。孙中山写的《发刊词》和《在民报纪元节庆祝大会上的演说辞》表明了他宣布民权主义的目标是要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也就是他常说的“政治革命”。此外,朱执信、章太炎、陈天华等也写有关于民权主义的文章。在民生主义的宣传上,除了孙中山的文章外,主要是朱执信《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并行》、《告非民生主义者》、《土地国有与财政》等文章。民生主义的宣传主要集中在讨论“平均地权”的问题上。

《民报》上对“三民主义”的宣传“讲的是中国民族前途的问题”,以清末的政治形势为基来探讨如何运用民主革命思想拯救国家。通过宣传三民主义,革命派高举“反满”的革命旗帜,推动晚清民主革命迅速走向高潮。报纸媒介进入中国社会政治领域,表达政治主张,使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为唤醒广大人民的民主意识,反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建立近代化国家打下基础。

2.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介绍、报道和评说

《民报》创刊的时代背景是亚洲第三次民族解放斗争高涨时期,其创办的目的是为革命服务,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也是其宣传重点。第一号上刊有 “世界第一民权主义大家”卢梭的画像。此后,又连续刊载多幅描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图片,如《法路易十六断头台之真景》,《一千七百八十九年法兰西人民攻破巴士底狱》等。

1905年俄国革命正在进行,关注俄国革命可以为中国人民反对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提供经验。《民报》第三号上载有宋教仁《一千九百零五年露(俄)国之革命》,此后又有《俄国革命党之日报》、《俄国立宪后之情形》等纪事和时评文章。图画栏目中也刊载与俄国革命相关的多幅图片,翻译《西伯利亚纪行》等。

因中国与印度临近,两国有着共同的被殖民的命运,在历史上中印有过密切的文化交往,《民报》怀着特殊的感情从第十三号起至停刊,报道印度民族解放斗争。《民报》上共有17篇有关印度的稿件。除本社自发稿件,还译载了大量爱国的印度报纸鼓吹抗英的文章。

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报道、介绍和评说,有助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基本理论在民众中传播,加深了他们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同时也为本国进行革命提供了宝贵经验。

与《新民丛报》大论战,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

清末,改良派与革命派都抱定爱国图存的愿望登上政治舞台,试图找到一条可以使中国强盛,摆脱危亡的道路。改良派欲走君主立宪的道路,革命派主张暴力推翻清廷专制统治。两大党派在社会变革的目的和方式上存在很大分歧,最终导致两党对立,在思想宣传领域发生激烈斗争。因此,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保皇派机关刊物《新民丛报》发生了大论战。

双方论争集中于: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和“平均地权”;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情况。

双方论战的内容即为两派政治主张的表达,通过报纸这一载体国人能够亲见两党的政治主张。论战时社会上就已分化成支持君主立宪派和民主共和派的两派。1906年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使民众看清了立宪的真面目,因此分化了支持君主立宪的人,最终民主共和制战胜了君主立宪制,革命风潮一日千里,“如决江河,沛然而莫之能御”,社会上出现了“以不谈革命为耻”的潮流。

《民报》在内容的呈现上也对民主革命思想的内容特殊处理。目录中,重要论着、栏目上会用大黑圆点做引,标题用四号宋体字,其余栏目及文章以小三角为引,标题用新五号。对笔战文章或打击清廷和强烈鼓吹革命的战斗性文字也会特别用二号字编排,以起到突出的作用。
《民报》的前身为以宋教仁为主的以两湖地区留日进步青年为主体的《二十世纪之支那》。在同盟会的成立会上,由黄兴提议,将《二十世纪之支那》转为同盟的机关报,并更名为《民报》,暗寓孙中山倡导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一革命宗旨。《民报》的主要编辑人和撰稿人先后有陈天华、朱执信、宋教仁、汪精卫、胡汉民、章太炎等。它的出版时间为1905年11月至1908年10月共24号。1910年初,又在日本秘密印行第25、26两号。

在以孙中山的名义发表的《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公开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较为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目标、纲领和斗争方式。在第一期所发表的文章中,比较重要的还有:朱执信的《论满政府虽欲立宪而不能》,陈天华的《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等,这些文章的斗争目标显然是清廷的假立宪真独裁,以及康、梁等保皇派的反对革命、主张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到了《民报》第三号,更有《民报之六大主义》一文,明确提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在近期的国内国外政治目标与政治诉求。它的六大主义是: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体;三、土地国有;四、维持世界真正之平和;五、主张中国、日本两国之国民的连合;六、要求世界列国赞成中国革新之事业。这便将孙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义更加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民报》鲜明的政治立场,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也激起以康、梁为首的政治上的保皇派的激烈反对,一场理论上的争辩势不可免。就当时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来说,由于清廷一改戊戌政变之后的政治路线,再度认同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戊戌维新运动中所提出的政治路线,主张实行以改良主义为基本特征的所谓“新政”,这便不可避免地影响康、梁的政治态度,使他们觉得清廷“宣布国是定十五年实行新政”虽然不免显得漫长了些,但就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特征而言,这一改良主义的政治方案在他们看来显然更合乎“中国国情”。因此,他们对《民报》鼓吹的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政治主张自然起而反对。诚如康有为光绪三十三年九月二十九日致梁启超等人的信中所说:“吾向来不忧外国之并吞,而深惧革命之内乱,吾向以为中国苟不内乱,则无论如何木偶,亦为地球之霸。然苟内哄,则无论如何英贤,亦同印度之亡,以方当黄白之争,诚不疑萧墙内阋也。立宪与不立宪,尚其次,而革与不革,乃真要事,惟内地传布已盛,日本虽革风少弥,而内地伏流及南洋大被,吾正未放心耳。”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康、梁及其门徒便以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为阵地与以《民报》为中心的革命党人就革命派提出的一些理论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争论。

‘贰’ 时务报;民报;新青年。分别宣传了什么思想或政治主张

时务报是维新变法时的报刊,促进了人们反封建思想,是有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民报是辛亥革命时的报刊,对反对封建君主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新青年是新文化时的报刊,促进了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

‘叁’ 孙中山首次在《民报》上提出什么观点

孙中山首次在《民报》上提出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肆’ 民报宣传了哪些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民报》集中力量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民报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建于东京.孙中山在民报上发表三民主义,这是革命派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伍’ 万国公报和民报分别宣传了哪些主要的进步思想

《万国公报》和《民报》

《万国公报》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
《民报》宣传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

‘陆’ 时务报,民报分别宣传了那些思想

时务报是维新变法时的报刊,促进了人们反封建思想,是有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民报是辛亥革命时的报刊,对反对封建君主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满意请采纳哦,谢谢,祝学习进步!

‘柒’ 时务报和明报分别宣传了哪些主要的进步思想

时务报是维新变法时的报刊,促进了人们反封建思想,是有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民报是辛亥革命时的报刊,对反对封建君主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捌’ 民报哪一历史时期宣传思想的重要载体它是宣传什么样的思想创办该刊物的组织名称叫什么

创办组织:中国同盟会

《民报》6六大宗旨。
即:(一)额复现今恶劣政府
(二)建设共和政体;
(三)土地国有;
(四)维持世界真正之和平;
(五)主张小国、日本两图之同民的联合;
(六)要求世界列国赞成中国之革新事业

‘玖’ 梁启超和孙中山分别利用民报和时务报宣传了什么思想

1)梁启超利用《时务报》宣传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着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旬刊,连史纸、石印。梁启超主笔,汪康年总经理,是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翌年,梁启超去湖南,仍遥领该刊。由于张之洞横加干预,汪康年总理管起主笔,汪梁之间矛盾激化,梁启超愤而辞职,自第55期后再无梁文,排式也与前不同。1898年7月底,光绪帝诏改《时务报》为官报,汪康年拒不遵命,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同年8月17日汪康年将报名改为《昌言报》出版。



2)孙中山利用《民报》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

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前身为宋教仁在东京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因第二期因载《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等文,尚未发行即遭日本政府没收,杂志被查封。同盟会成立后,将其改为《民报》作为会刊。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该报最高发行量达到1.7万份,第6至24期由章太炎主编。

阅读全文

与近代中国民报宣传的思想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德军为什么有印度兵 浏览:191
中国五千年有多少次被灭族 浏览:939
朝鲜什么时候属于中国 浏览:573
伊朗美金和欧元怎么贸易 浏览:480
50元印尼盾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666
意大利女裤44对应国内什么尺码 浏览:417
意大利餐馆怎么走的 浏览:705
什么号码打印尼手机划算 浏览:911
去年中国马拉多少伊朗的石油 浏览:252
贝纳利在意大利叫什么名字 浏览:934
印度目前的状况如何 浏览:285
瑞士意大利山脉什么为界 浏览:327
中国龙族世界在哪里 浏览:795
凯撒是越南哪里 浏览:560
去意大利哪些食物不能托运 浏览:112
中国哪个省份援助意大利 浏览:749
中国成熟光刻机能研究多久 浏览:414
移动打英国多少钱 浏览:944
中国的姓氏起源于哪个朝代 浏览:14
印度的食物是怎么过冬的 浏览: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