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的姓氏排列顺序
2013年出版的《中国四百大姓》,列出了人数都在8万以上的姓氏,恰好是400种,其中绝大多数姓氏都有多个来源,也有如智姓等少数姓氏渊源单一。
人民网报道: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排名前十的是 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姓氏在我国东中西地域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姓氏显示出了地域的聚居性和多样性。
例如,位于首位的王姓在东部地区占38.3%,中部占26.0%,西部占23.5%,东北部占12.2%。
科学家还将陆续发表中国前300个姓氏的数据和分布地图,重新出版《中国姓氏大辞典》,包括至今已收集到的23000多个姓氏,以推进姓氏文化产业的发展。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
《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
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如智姓),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参考:网页链接(人民网)
2. 《百家姓》“赵钱孙李”等姓氏的排列顺序是根据什么
赵排第一是因为百家姓成书在宋朝,宋朝皇上姓赵,自然要把自己的姓排在第一,其余的应该是按音韵排列的,不过复姓还是排在后面,因为姓复姓的有很多是少数民族,像慕容、拓拔、耶律等。
作为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百家姓》作品的出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姓氏,还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等的强烈认同感。
(2)中国人如何给姓名排序扩展阅读
《百家姓》有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三字经》与《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姓就被定为世袭,由父系传递。几千年来,中国人姓氏分布的特点十分突出,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姓氏之中,形成了大姓、常见姓氏、罕见姓氏、稀有姓氏之分。
3. 中国人怎样排辈分
辈分的排列常常体现在人名中,使用辈分用字不仅便于在同族中排行辈,认辈分,也便于修宗谱。一般而言,以字定辈分者,都将这些辈分字置于姓之后,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有辈分。但是,普通老百姓的辈分不是特别讲究,如小说《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白孝武兄弟,这个“孝”字是取忠孝之类的用字,没有特别严格的辈分用字沿革。
再如,我们的父辈名中,辈分用字一般取寓意较好的字来使用。在这种宗族观念下,一般排辈分主要体现在男丁中,女子不入宗谱,故不采纳。现今,许多家庭中的姐妹看似有使用辈分字的,但一般只是任选一个相同的字用在姊妹中,以表示姐妹关系,并无序辈之意。行辈字是宗族内部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并不是父母或本人可以随便选用的。
辈分其层次关系
第一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长二辈)。
第二层: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叔父、婶母、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姑父、姑母、岳父、岳母(长一辈)。
第三层:(本身)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妹妹、妹夫、堂兄、堂嫂、表兄、表嫂、内兄、妻妹、襟兄(同辈)。
第四层:儿子、女儿、侄儿、外甥、内侄、侄婿(晚一辈)。
第五层: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侄孙、侄孙女、孙媳、外孙媳(晚二辈)。
4. 姓氏名字的辈分是怎么排下去的
现代人姓名的组成已经和古代相差太大。如果把您的问题全面回答完整了,就成了取名专家了。
但我这里还是尽我知道一点点,肤浅的回答你一些。
近来中国人的姓名,由好几部分组成,有姓和名区分,还有名和字的区别。比如毛泽东,是姓名,字是润芝。中国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现代人,基本已经没有“字”这一说了,可能在饱读读书的人家里,还有保留
辈份在中国人起名里面,以前是都必须表现出来的。比较我家,排的辈份谱里面,我父亲辈用“元”字,我们这一辈用“德”字,下一辈用“为”字,再一下辈用“普”字等。每个家庭都有一个专为起名字用的字谱,你回家问问你的父亲就知道了。辈份字谱要用于起名字相传。看了您的名字,就知道你您大了我多大辈份了,是不是我们这个家族的成员。
例如:我父亲姓张的话,他的名字就是:张元×,到我们这一辈就必须是:张德×,儿子辈就必须是:张为×,孙子辈就必须是:张普×。一直这样往下传,到外面碰到了一个家族的人,只要通报姓名,就知道您的辈份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了。也就决定了我和对方的称呼和地位。
字辈的选取,一定要按家族流传下来的字谱选取,否则就会乱了家谱中的规定,是必须沿用家谱里面流传下来的取名字谱。如果您的名字中没有家族字谱中留下来的“字”,这个家族是不会承认您是这个家族的成员,只会认为你是同姓的外家族人员。
要根据自己的家族搬迁史,寻根续谱,确定中间字的排序。
实在找不到根源,可请人排辈,——就是姓的笔画数、中间字的笔画数及二者加的总数都是吉数,才好。如:1;5;6;11;12;13;15;16;22;23;29;31;32;33。。
5. 《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这是我们小时候都能够熟记于心、背得滚瓜烂熟的《百家姓》,那么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从小就很好奇《百家姓》是凭借什么来排列这些姓氏的先后顺序的呢?
钱王祠
除开前面的几位姓氏都有政治元素的介入,后面的姓氏大概都是出自于口头上押韵的需要而排列而成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否则相关工作的工作量也太大了,毕竟众口难调。
其实除开《百家姓》,我国在后来还出过有关于姓氏的《皇明千家姓》,第一句就是“朱天奉运”,这就是因为当时的皇帝都姓朱的缘故。但是由于《百家姓》的流传太广,人们基本上都只记得住《百家姓》,而记不住其他的有关于姓氏的书籍了。
6. 百家姓的排序及排列依据。
《百家姓》各个姓氏排列次序不是以人口数量多少,而是以政治地位为准则。
根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赵钱孙李”之所以是《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在北宋初年的吴越钱塘地区形成,所以就用当时最重要的家庭姓氏:
赵氏:宋朝皇帝的姓氏。
钱氏:吴越国王的姓氏。
孙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的姓氏。
李氏:南唐国王的姓氏。
而接下来的四个姓氏“周吴郑王”都是吴越开国国王钱镠的妻子姓氏。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按照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姓氏频率研究方法,从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收集宋朝、元朝、明朝的文献,采集统计样本,根据每一人物的姓名、籍贯或居住地、工作地区、文献表明的地点进行统计,从而推算出当时全国姓氏的期望分布频率。
7. 百家姓是如何排名的有何依据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赠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作者具体名字不详。
传统百家姓
《百家姓》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氏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的正妃之姓;李则为南唐国王的姓氏。
再还有其他版本的,比如清朝尊孔姓第一,明朝以朱姓为首。
8. 百家姓是按什么排列的
《百家姓》的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如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等等。其他《百家姓》的排名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只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8)中国人如何给姓名排序扩展阅读:
《百家姓》作品的出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姓氏,还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等的强烈认同感。《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宗脉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2009年,《百家姓》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书。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姓氏”在现代汉语中虽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
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 “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示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 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 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
9. 《百家姓》的姓氏排列的依据是什么
姓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排序,完全是因为受到当时门第政治的影响,这可从当时文人的文章看出。宋朝王明清写的《玉照新志》中记载:“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王)明清尝详考之,以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着,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钱)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而下后妃。”
虽然名字叫做《百家姓》,但是最早版本的《百家姓》中实际上一共给出了五百零七个不同的姓氏,有四百四十六个单字姓氏和六十一个复姓。后人对《百家姓》做过一些补充,现在我们看到的《百家姓》中一共有五百六十八个姓氏。
10. 百家姓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百家姓》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姓氏。根据现有的资料记载,《百家姓》写于北宋初期。原本书中收集到的姓氏总共只有四百一十一个而已,不过后来经过增加,逐渐增加到了五百零四个。而在这五百零四个姓氏当中,既有单姓,也有复姓,其中单姓最多,多达四百四十四个,复姓也才六十个而已。
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天下还没有统一,所以那个时候还有人在其他地方称王,比如吴越王钱俶在浙江称王,比如上一个朝代唐朝的皇帝李煜,于是这两个人的姓氏就排在了第二和第三。至于为什么是钱姓在第二位,那是传说编写了《百家姓》的作者是浙江人氏,他还把钱俶的正妃的孙姓放在了李的前面。之后的姓氏排列则是钱俶的后妃以及他的父亲的后妃的姓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