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解放后中国如何进口商品

解放后中国如何进口商品

发布时间:2022-05-02 07:00:32

‘壹’ 从国外进口商品到国内需要什么手续,又是怎么个流程呢

进口货物前,请提前与报关公司联系,提前准备好清关资料,有些货物涉及到特殊单证的,都需要提前准备,有些产品还需要国外提供单证的,避免到港口由于单证不齐等原因在港口堆存,产生高额码头费用。
关于第一点:这个是看你和国外供应商沟通的合同是怎么样的,是做什么条款(比如FOB,CIF, EXW )这一类的。有些是国外供应商直接发货到国内,有些是国内买家安排国外的提货和发货,不过不需要自己过去国外提货,找到国外代理即可安排。
关于第二点:也是根据不同货物和口岸有所不同。正常是货物到港口才安排递资料开始报关。但是不同的货物有所不同,比如食品,需要到港前提前做好备案,加快通关效率;比如危险品,最好到港前,甚至是发货前,可以提前给到样品去做危险品进口单证;还有就是现在形势政策的原因,尤其是上海港,要求比较严格,到港前有仓单信息后,需要提前报关。去海关递交资料报关的,只能是有报关资质的报关公司,企业只有通过报关公司才可以向海关发起申报。
所以进口货物前,需要提前和报关公司联系,不同的货物的进口申报流程和手续可能不一样,避免导致到港口堆押港口,提前准备好资料是最好的方法。需要的CALL I ,只有专业做进口报关的,才能帮您顺利的通关/握手

‘贰’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是什么

改革开放前:

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为355亿元;2017年,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已经达到27.79万亿元,是1978年的782.82倍。其中,进口额由1978年的187.4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5.33万亿元;出口额由1978年的167.6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2.46万亿元。

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1元人民币,仅为同期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是当时世界上典型的低收入国家。

改革开放后:

2018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年度全球贸易报告显示,中国商品贸易出口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份额的12.8%,而中国商品贸易进口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位。

与此同时,根据2017年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达到1961.5亿美元,蝉联全球第二大投资国地位,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的比重首次超过10%。

此外,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新的货币篮子,从而获得国际主要货币的地位。

(2)解放后中国如何进口商品扩展阅读

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日益庞大的贸易规模,中国经济自身的转型升级同样对全球经济与贸易的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2013—2016年,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基本占据世界第一,按照不变美元价格计算,近几年的年均贡献率可达到23.4%。显然,中国市场已经日益成为全球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8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指出,中国的经济结构改革对全球贸易增长将产生积极影响。世界贸易组织认为,中国经济从主要依靠投资向消费的转型,从长期来看将有助于中国更强劲的可持续经济增长,从而支持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

‘叁’ 建国以来中国武器进口一览

1951年5月苏联同意无偿赠送372架米格-15新式战斗机,不久又将60架最新服役的伊尔-28轰炸机卖给中国。1954年11月,苏联向中国提供现役的米格-17战斗机及全套资料,使中国能于1956年仿制成功命名为歼-5的战斗机。1955年起,苏联又向中国陆续转交了AK-47自动步枪、C-41半自动步枪、捷克加列夫轻机枪等全套图纸,中国于翌年分别仿制成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轻机枪。苏联还提供了现役的T-54A坦克和85毫米加农炮的样品和全套资料,中国仿造成功后分别命名为59式坦克和56式加农炮。
后来的俄罗斯卖的就更火了 S-27,S-30 S-300 基诺潜艇,现代级驱逐舰..T-22 . 伊尔-76中型运输机..还有联合研发了 比如R-77空空导弹==
中国还从以色列购入过武器 比如哈比无飞战机.
还有上世纪还从美国进口了一批武器 象C-130 中国大陆 跟台湾都有 呵呵..

太多拉 说不出来了 - -

‘肆’ 中国的贸易进出口方式是什么

1.一般贸易
2.补偿贸易
3.来料加工装配贸易
4.进料加工贸易
5.寄售、代销贸易
6.边境小额贸易
7.加工贸易进口设备
8.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
9.租赁贸易
10.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
11.出料加工贸易
12.易货贸易
13.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
14.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
15.加工贸易
16.境外贸易加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规定的贸易方式有如下95种:
贸易 贸易方式简称 贸易方式全称
0110 一般贸易 一般贸易
0130 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
0139 旅游购物商品 用于旅游者5万美元以下的出口小批量订货
0200 料件放弃 主动放弃交由海关处理的来料或进料加工料件
0214 来料加工 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口料件及加工出口货物
0245 来料料件内销 来料加工料件转内销
0255 来料深加工 来料深加工结转货物
0258 来料余料结转 来料加工余料结转
0265 来料料件复出 来料加工复运出境的原进口料件
0300 来料料件退换 来料加工料件退换
0314 加工专用油 国营贸易企业代理来料加工企业进口柴油
0320 不作价设备 加工贸易外商提供的不作价进口设备
0345 来料成品减免 来料加工成品凭征免税证明转减免税
0400 成品放弃 主动放弃交由海关处理的来料及进料加工成品
0420 加工贸易设备 加工贸易项下外商提供的进口设备
0444 保区进料成品 按成品征税的保税区进料加工成品转内销货物
0445 保区来料成品 按成品征税的保税区来料加工成品转内销货物
0446 加工设备内销 加工贸易免税进口设备转内销
0456 加工设备结转 加工贸易免税进口设备结转
0466 加工设备退运 加工贸易免税进口设备退运出境
0500 减免设备结转 用于监管年限内减免税设备的结转
0513 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
0544 保区进料料件 按料件征税的保税区进料加工成品转内销货物
0545 保区来料料件 按料件征税的保税区来料加工成品转内销货物
0615 进料对口 进料加工(对口合同)
0642 进料以产顶进 进料加工成品以产顶进
0644 进料料件内销 进料加工料件转内销
0654 进料深加工 进料深加工结转货物
0657 进料余料结转 进料加工余料结转
0664 进料料件复出 进料加工复运出境的原进口料件
0700 进料料件退换 进料加工料件退换
0715 进料非对口 进料加工(非对口合同)
0744 进料成品减免 进料加工成品凭征免税证明转减免税
0815 低值辅料 低值辅料
0844 进料边角料内销 进料加工项下边角料转内销
0845 来料边角料内销 来料加工项下边角料内销
0864 进料边角料复出 进料加工项下边角料复出口
0865 来料边角料复出 来料加工项下边角料复出口
1139 国轮油物料 中国籍运输工具境内添加的保税油料、物料
1200 保税间货物 海关保税场所及保税区域之间往来的货物
1215 保税工厂 保税工厂
1233 保税仓库货物 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
1234 保税区仓储转口 保税区进出境仓储转口货物
1300 修理物品 进出境修理物品
1427 出料加工 出料加工
1500 租赁不满1年 租期不满1年的租赁贸易货物
1523 租赁贸易 租期在1年及以上的租赁贸易货物
1616 寄售代销 寄售、代销贸易
1741 免税品 免税品
1831 外汇商品 免税外汇商品
2025 合资合作设备 合资合作企业作为投资进口设备物品
2225 外资设备物品 外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
2439 常驻机构公用 外国常驻机构进口办公用品
2600 暂时进出货物 暂时进出口货物
2700 展览品 进出境展览品
2939 陈列样品 驻华商业机构不复运出口的进口陈列样品
3010 货样广告品A 有经营权单位进出口的货样广告品
3039 货样广告品B 无经营权单位进出口的货样广告品
3100 无代价抵偿 无代价抵偿进出口货物
3339 其他进出口免费 其他进出口免费提供货物
3410 承包工程进口 对外承包工程进口物资
3422 对外承包出口 对外承包工程出口物资
3511 援助物资 国家和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物资
3611 无偿军援 无偿军援
3612 捐赠物资 进出口捐赠物资
3910 军事装备 军事装备
4019 边境小额 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除外)
4039 对台小额 对台小额贸易
4139 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 进入对台小额商品交易专用市场的货物
4200 驻外机构运回 我驻外机构运回旧公用物品
4239 驻外机构购进 我驻外机构境外购买运回国的公务用品
4400 来料成品退换 来料加工成品退换
4500 直接退运 直接退运
4539 进口溢误卸 进口溢卸、误卸货物
4561 退运货物 因质量不符、延误交货等原因退运进出境货物
4600 进料成品退换 进料成品退换
5000 料件进出区 料件进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5010 特殊区域研发货物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境外之间进出的研发货物
5014 区内来料加工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境外之间进出的来料加工货物
5015 区内进料加工货物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进料加工货物
5033 区内仓储货物 加工区内仓储企业从境外进口的货物
5034 区内物流货物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境外之间进出的物流货物
5100 成品进出区 成品进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5200 区内边角调出 用于区内外非实际进出境货物
5300 设备进出区 设备及物资进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5335 境外设备进区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从境外进口的设备及物资
5361 区内设备退运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备及物资退运境外
6033 物流中心进出境货物 保税物流中心与境外之间进出仓储货物
9600 内贸货物跨境运输 内贸货物跨境运输
9639 海关处理货物 海关变卖处理的超期未报货物、走私违规货物
9700 后续补税 无原始报关单的后续补税
9739 其他贸易 其他贸易
9800 租赁征税 租赁期1年及以上的租赁贸易货物的租金
9839 留赠转卖物品 外交机构转售境内或国际活动留赠放弃特批货物
9900 其他 其他

‘伍’ 怎么从国外进口货物到国内

一、进口单据:
1:收货人向货代提供进口全套单据;货代查清此货物由哪家船公司承运、哪家船代操作、在哪里可以换取提货单(小提单)。
2:进口单据包括:带背书的正本提单或电放副本、装箱单、发票、合同(一般贸易)。
3:货代提前联系场站并确认好提箱费、掏箱费、装车费、回空费。
二、换单:
1:货代在指定船代或船公司确认该船到港时间、地点,如需转船,必须确认二程船名。
2:凭带背书的正本提单(如果电报放货,可带电报放货的传真件与保函)去船公司或船代换取提货单(小提单)。
注:“背书正本提单”两种形式:
(1),提单上收货人栏显示“订舱人”,则由发货人背书;
(2),提单上收货人栏显示真正的收货人,则需收货人背书。
三、报检:
检验检疫局根据“商品编码”中的监管条件,确认此票货是否要做商检。
四、报关(清关)
1:收货人如果有自己的报关行,可自行清关,也可以委托货代的报关行或其他有实力的报关行清关。
2:报关资料包括:带背书正本提单/电放副本、装箱单、发票、合同、小提单。
3:海关:
(1) 通关时间:一个工作日以内
(2) 特殊货物:二到三个工作日
(3) 查验:a,技术查验:依据单据以及具体货物决定是否查验;b:随机查验:海关放行科放行后,电脑自行抽查。
五、办理设备交接单
1:货代凭带背书的正本提单(电放放货的传真件和保函)去船公司或船代的箱管部办理设备交接单。
2:设备交接单:它是集装箱进出港区、场站时,回箱人、运箱人与箱管人或其代理之间交换集装 箱及其他机械设备的凭证,并有管箱人发放集装箱凭证的功能。它分进场和出场两种,交换手续均在码头堆场大门口办理。
注:拼箱货(CFS条款交货),凭船代业务部进口科的通知单到箱管部交纳进口单证费,然后可凭“小提单”和分单到码头直接提取货物,无须办理设备交接单。
六、提箱:
1:货代凭小提单和拖车公司的“提箱申请书”到箱管部办理进口集装箱超期使用费、卸箱费、进口单证费等费用的押款手续。
2:若押款人不是提单上所注明的收货人,押款人必须出具同意为收货人押款并支付相应费用的保证函(保函)。
3:押款完毕经船代箱管部授权后到进口放箱岗办理提箱手续,领取集装箱设备交接单,并核对其内容是否正确。
4:收货人拆空进口货物后,将空箱返回指定的回箱地点。
5:空箱返回指定堆场后,收货人要及时凭押款凭证,到箱管部办理集装箱费用的结算手续。
七、提货:
1:货代或收货人凭小提单,联系拖车去船代指定的码头、场站提取货物。
2:押款人到箱管部办理集装箱押款结算手续。
注:拼箱货需要到船公司或船代理签取散货分提单(分单),提货时用小提单和分单到码头提取货物。
八、费用及其他:
换单费:300/票
报检: 200/票
报关费: 200/票
海关、商检工作时间:09:00—12:00 14:00—18:00
报关行:09:00—12:00 14:00—18:00

‘陆’ 如何把中国生产的东西变成进口货

最简单的办法把工厂搬到国外。
现在很多制衣企业的工厂搬到了中南半岛,以后这些衣服就是进口货了。

‘柒’ 中国从美国进口什么

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是成套设备及技术、飞机、汽车、仪器、 五金矿产品、石油化工品、轻工化工品、小麦、木材等。中美双边贸易尽管存在着不平衡, 自1983年美国对华贸易一直处于逆差,而且逐年加大, 但中国政府一向重视增加从美国的进口。自1990年以来,中国不断向美国派出大型采购团。 如1992年中国派出的汽车采购团一次就签订了9000多辆进口汽车合同, 海南省也从美国进口了 轧钢设备,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一次向美国订购了200万吨小麦。 1993年中国向美国派出了飞机汽车采购团,从美国购进了21架波音飞机和1.4万辆汽车,采购总额达10亿美元。该年中国还派遣了石化设备采购团和粮食化工采购团。

‘捌’ 从国外进口到中国的产品都是怎么的流程

进口国外产品到中国的流程包括

签定进口代理合同→办理相关许可证 →开信用证(电汇)→外商发货→审核进口单据→换单→三检及商检→报关预录→海关审价→缴纳税金→海关查验→放行货物→提货→动植物检验检疫→送货至仓库→结算单据留存→完成。

(8)解放后中国如何进口商品扩展阅读:

申请进口权条件:

自对外贸易法出台后,国家对企业申请进出口权的政策已完全放开,并无注册资金及年进出口额的限制,只要企业的营业执照等基本证件齐全一致即可申请,民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也可以申请进出口权,在我们办理的成功案例里,个体工商户与注册资金3万元的公司也都能办理进出口权。

办理进口权:

申请进出口权首先要到商务局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后续还需涉及到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电子口岸、外汇管理局等大约七个部门。

需要的资料包括: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复印件、银行开户许可证复印件、IC卡操作人员身份证复印件、企业章程复印件等资料。

申请进出口权需要申领五个证件。包括:商务局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自理报检单位备案登记证明书、海关进出口收发货人报关注册登记证书、电子口岸法人卡和操作员卡。

‘玖’ 新中国成立时,什么几乎全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羊油

基本上高端的医疗设备、手机芯片、大型的数控机器都是依靠进口,导致很多产业如果脱离了进口是无法生存的。对于进口商品,或许很多人觉得只是在食物或者摄像机为主,但其实中国很多高端的科技都是依靠着进口的;特别在医疗设备以及芯片方面,虽然国内也有研制但是远远无法战胜国外先进的设备。

一、国内高端的医疗设备以及数控机器,大多数都是直接引用了国外的先进技术

中国确实也有自己研制的医疗设备以及数控机器,但是从效率以及使用情况来说确实无法胜于国外的机器,毕竟中国的科技发展比较后。有了解过医疗以及工业使用的人都会发现,其实很多先进的大型器械都是从国外进口,毕竟论技术以及效率来说真的比较高;特别是医疗方面,基本上都是靠着进口为主国产为副的情况,毕竟国外技术相对成熟。

二、常见的手机芯片、摄像头等设备,都是依靠国外先进的设备进口,并非国内生产

除了大型的设备,其实我们常见的手机以及照相机的配件大多数都是国外引入。虽然很多品牌都采用自己研究的芯片或者摄像头,但是对于比较热门的基本上是通过外国引入的配件;如果有那么一天国外的商品无法引入中国,我们就会明显地发现那些手机完全失去自己的色彩,毕竟引入国外配件的情况其实很常见,毕竟技术还是有限的。
正当日本工业顺利发展时,1973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石油价格上升,对以进口原料进行生产的日本工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积极开发省燃料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终于度过了石油危机的难关。

各种高端的大型设备,或者小巧但技术要求高的配件,都是主要依靠进口引入为主,期待国内的技术能更快占据自己的市

‘拾’ 中国目前的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与保护之分,纵观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中国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始自保护贸易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特点,理论依据也在不断地更新,具体的贸易措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的国别和区域政策开始逐渐得到重视。

根据经济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不同,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划分为四个阶段:(1)1949-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2)1978-1992年改革开放后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制型的开放式保护贸易政策;(3)1992-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入世前具有贸易自由化倾向的保护贸易政策;(4)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的逐渐与wto规则相适应的规范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

一、建国后改革开放之前的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1949-1978年)

1949年9月通过的政协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保护贸易政策”,明确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同时,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禁运政策,使得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选择了在资金短缺的经济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使对外贸易成为调剂余缺的手段,对外贸易政策的目标就是换取进口必要机器设备所必须的外汇,基本上忽略了对外贸易的效率原则。

在这个阶段,中国执行的是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具体而言,在对外贸易体制上建立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独家经营、政企合一”的形式,完全由政府来取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在政府的对外贸易管理手段上,基本以行政计划为主,主要靠计划和数量限制来直接干预进出口,不参与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很少进行双边经济贸易合作(除了早期与苏东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同时对外贸易的目的主要是创汇,为满足必须的进口对外汇的需求,而采取人民币币值高估以及外汇管制的汇率政策(从中国对外贸易的数据来分析,人民币币值高估实际上鼓励了进口,抑制了出口,导致建国后20年中出现进口赢利,出口亏损的局面)。

在对外贸易战略方面,中国此时基本上采取的是“进口替代”战略。在1960年之前选择的进口替代行业基本上是重工业,这与中国当时的工业化战略是相辅相成的,随后才开始有计划地引进部分基础工业。但是,与拉美国家的经历相同,完全的进口替代政策也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日益恶化,外汇收不抵支;引进的技术和设备消化吸收不良;企业缺乏发展的动力,即使是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一段时间后,又成为落后。

在此阶段,政府也采取进行进出口管制、征收关税、海关监管和商品检验等具体的贸易措施。制订关税政策的目的是“保护国家生产”和增加财政收入,保护国家生产就是用较高的关税税率加重进口商品的成本,以保护中国已有一定基础的手工业和轻工业产品以及其它新兴工业产品的正常生产和发展,不致遭受外来商品的竞争。

二、改革开放后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制型的开放式保护贸易政策(1978-1992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思想。由于经济体制从严格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商品经济体制,使得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开始变化。这一阶段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1982年1月党中央书记处会议,它为对外经济工作确定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二是1986年“七五”计划的公开发表,为对外贸易战略设计了明确的蓝图。此外,中国在1986年7月正式向关贸总协定(gatt)递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制度备忘录》,提请恢复中国在gatt的创始缔约国地位。

根据外贸体制改革的力度,可以把这一阶段区分为1978-1987年、1988-1992年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是改革初期,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开始工贸结合的试点,简化对外贸易计划的内容,并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度。后一时期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重点则体现在外汇管制制度的放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行、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的建立、开始鼓励发展加工贸易。

对外贸易政策着重体现在奖出限入的政策上:(1)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的产业,并进口相应的技术设备,实施物资分配、税收和利率等优惠,组建出口生产体系;实行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度;限制外资企业商品的内销;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建立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等一系列措施。(2)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国营贸易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3)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鼓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先进技术。

比较优势理论逐渐成为中国开展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中国对外贸易国别结构和进出口的商品结构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更注重奖出与限入的结合,实行的是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称此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为国家统制下的开放型保护贸易政策。

三、入世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贸易自由化倾向的保护贸易政策(1992-2001年)

1992年10月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对外贸易政策开始进行广泛的改革。

中国在进口限制方面的改革包括:(1)对关税政策进行调整,1992年1月1日采用了按照《国际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调整的关税税则,并降低了225个税目的进口税率。其后进行多次的关税下调,到1996年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已经下降到23%。(2)减少、规范非关税措施,包括进口外汇体制的改革,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大量取消配额许可证和进口控制措施,配额的分配也转向公开招标和规范化分配制度。(3)依据gatt/wto的规则对中国的涉外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其中包括建立了大量的技术法规、反倾销条例等。

在出口促进方面的改革包括:(1)继续执行出口退税政策;(2)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扶持企业的对外出口;(3)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4)成立各类商会和协会,并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性贸易博览会和展览会等;(5)大力发展出口援助等。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目的尽管与改革开放前不同,但是依然受到古典重商主义观念的影响,奉行“顺差就是成绩,顺差就是目的”的“顺差至上”的重商主义思想,不遗余力地从事赔本出口创汇。这种观点应该说没有脱离中国的传统经济思想——“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等保守的观念。但是,长期的越来越大的贸易顺差虽然给中国带来了某种程度的“放心”,也为中国“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

这10年中,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指导理论实际上就是比较优势理论,而且从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开始向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转移。根据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或者说是外生比较优势,中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有数字表明,中国劳动力的年均工资大约为1371美元,是美国劳动力年均工资的2.2%。所以中国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并鼓励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自1996年开始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取代了传统的纺织品成为最主要的出口产品,表面上看中国已经走出了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这个圈子。但是,因为90年代全球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链的转移,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生产中的一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主要进行的资源配置就是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这里所说的廉价劳动力不等同于简单劳动力,它包括跨国公司廉价地在中国雇佣高级技术人员和知识人员。这一点表现在两点上:一是中国的出口贸易方式主要是以加工贸易、代工贸易为主,二是三资企业出口比重逐年在上升。

四、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走向(2001年以后)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履行入世的承诺,以及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对外贸易政策目标已经成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构造有利于经济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持续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在适度内外均衡基础之上高速发展。由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国别结构以及所处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关系,决定着对外贸易政策的取向。

自1996年开始,机电产品的出口就已经占据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第一位,但主要的出口方式是加工贸易或代工贸易,而且三资企业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上升,再加上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仍然不高,所以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应倾向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或者中国国内产业结构优化。

中国主要的贸易对象是美国、日本、欧盟、东盟和韩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也主要来自这些国家或地区,因此,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必须根据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势的变动而有所变动。例如,在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对中国的汇率制度提出质疑和责难之时,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可能从其他的对外贸易措施上进行协调。

另外,针对国际社会中区域集团化的倾向,中国在近年也开始逐渐通过双边和多边磋商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之中,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家环境。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区意向协定,积极开展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等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固然能够给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的成长带来相当大的好处,但是获得好处的同时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也就是中国对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成员的承诺。从现有的资料和两年的发展来看,中国议定书中有三方面的内容将对中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第一是特别产品保障措施条款,印度和美国已经对中国使用过此条款;第二,在进行反倾销调查等程序时,在中国入世15年内wto成员依然可以将中国等同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看待;第三,入世后8年内每年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进行审议。

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会出现大幅度调整。例如农产品贸易方面的政策,中国入世议定书中规定“中国应该执行中国货物减让和承诺表的规定,以及本‘议定书’中具体谈到的农产品的那些规定。在这方面,中国不得保持或采取对农产品的任何出口补贴。中国应按‘过渡期内审议机制’规定将农业部门的国有企业(不论是国家级还是地方级)与农业部门用作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其他企业之间,或者上述各企业相互之间的财务或其他转移,做出通知。”从这些条款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补贴政策已经无法使用,根据wto农业协定,中国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只能从国内支持上出发,或者说只能采取“绿箱措施”和“黄箱措施”。对于农产品的进口,中国已经约定关税税率和关税配额,但是,根据wto的若干例外条款——如国家安全例外、环境例外和国际收支例外等,可以采取一些临时性的限制措施,但前提是符合wto的例外规定。

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各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本国参加的国际或区域性经济组织的要求。对于中国来说,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应该是考虑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因素。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纳入了全球生产链、资本链、产品链的环节,中国依靠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已经不能维持长久的优势,因为劳动力比较优势极容易为它国取代,或被机器节约。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经验出发,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指导理论应该从传统的外生比较优势理论转移到内生比较优势,从静态比较优势转移到动态比较优势。

简而言之就是:首先,认识到比较优势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形成的,所以政府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扶持比较优势产业的形成;其次,比较优势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在整个的生命周期中,产品和技术会从知识密集型转移到资本密集型再到劳动力密集型,所以一国在某种产品和技术的生产上是不可能永远具备比较优势的。这就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必须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与模仿上做文章,而且根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可以知道,要素越是高级、专业,其带来的竞争优势或比较优势就越持久,企业自身管理和竞争情况也可以带来强大的竞争优势。因此,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就应该围绕培养更持久的竞争优势或比较优势,换句话说,就是斟酌采取某些战略性贸易政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开始从自由贸易或贸易自由化倾向逐渐转向“公平贸易”政策的实行。所谓“公平贸易”主要是指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必要时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或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贸易救济措施以恢复市场的可竞争性。wto的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照了美日欧的这些做法,因此,中国在入世之后的对外贸易政策必须加强这方面政策措施的改进与完善,防止本国产业和企业或产品在遭受类似的损害之时无法可依,在遭遇贸易对象国的指责时无以回应,当然首要的还是《反垄断法》出台。

综合来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趋向应该是依据wto的基本原则以及例外条款,以国内经济发展要求为基础,在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的利益上进行完善,倾向于采取开放型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

阅读全文

与解放后中国如何进口商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如何做印度电商 浏览:846
意大利和捷克哪个足球厉害 浏览:531
现在伊朗气温多少度 浏览:393
哪些单位有意大利语需求 浏览:487
印尼的猫为什么没尾巴 浏览:810
中国凶历的多少 浏览:277
去意大利旅游需要注意些什么 浏览:69
娶个印度女人怎么样 浏览:18
中国着名户外品牌有哪些 浏览:476
英国表演专业艺术留学需要多少钱 浏览:910
印度师级编制多少人 浏览:901
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多少年 浏览:856
如何检测印度疫情 浏览:799
为什么伊朗北部人口那么多 浏览:467
印度有哪些国宝级男角色 浏览:473
没有qq微信怎么玩和平精英国际服 浏览:526
英国硬币先令价有多少高清图片 浏览:128
越南被拉黑名单都怎么解决的 浏览:945
伊朗的山为什么不长树 浏览:700
他在中国学舞蹈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