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如何用中国原始时代风格设计东西

如何用中国原始时代风格设计东西

发布时间:2022-04-28 08:42:00

‘壹’ 原始社会时期设计造型给我们现在社会造型带来什么启示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浸透着浓厚的生命象征意味与伦理价值观念,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因材施艺,因势利导,适可而止的设计原则。

而现代设计更突出科学精神,更强调创造性与个性特征,更注重逻辑分析,更善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注重对于外部世界因自身个体化的需求不断扩大而产生的创造力和成就感。

将原始时代的设计理念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促就新的火花迸发。

在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中建构起的新的设计思维,全部的过程,赋予人类创造力以全新的解释,并尽可能多地揭示设计演化系统潜在的可能性。

借鉴原始社会时期设计造型对现代设计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设计不是无源之水,其本质是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用以满足源自生活中产生的人类各种需求的计划、行动和结果,任何人为事物,经受历史检验的成功设计作为综合因素下的适当形式,是“物顺事理”的必然,也是“人为事因”的结果。

从原始社会的设计中寻找对于现在社会来说的新的设计源泉和灵感,返璞归真 ,运用到现代就是一种创新。古代的智慧借鉴于现代,也是一种提升。有时候设计的创新也可以是对以前的利用。

————阿门。

‘贰’ 我们应该学习我国原始时期艺术设计的图案还是设计方法

方法很重要 现在复古或者技巧还是方法重要

‘叁’ 我们应该学习我国原始时期艺术设计的图案(符号)还是设计方法(或原则)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4

‘肆’ 中国古典元素有哪些怎样运用到平面设计之中丶请一一例丶谢谢 急用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 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传统元素的应用,如龙凤纹样、万寿图、福字等等,这方面平面设计做了很多尝试。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及其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究竟有哪些东西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呢?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渊源流长的文化知识,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包罗很广,以下罗列了小部分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 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等。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招贴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招贴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在设计中基本元素相当于你作品的构件,每一个元素都要有传递和加强传递信息的目的。传统文化元素包罗如此之广,正是设计师们吸取营养的沃土,对招贴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而在我国有着这么深厚的文化背景下,设计师从中获取的设计源泉也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二、传统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的平面艺术和造型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木刻年画中的古朴与纯真,皮影、剪纸的简约与抽象,京剧脸谱的夸张与变形,每一样都可成为我们的设计元素,为设计作品内涵增添一份积淀。《国粹·心碎》中采用了逐渐破碎的京剧脸谱,象征着国粹滴血般的破碎在敲打、撞击人们的心灵,倾诉那份急待守护与传承的严峻。再看《新年红包》上那一抹中国红和从前孩子手中摇的拨浪鼓,传递的是浓浓的中国情和解不开的中国结。
用传统文字作为广告的切入点。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对线的组织和运用达到了如火纯青的艺术高度,对线的质感追求和线形象的突破,在设计领域创新运用,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设计与艺/意/异》和《家国梦圆》两件作品明显表达了对我国文化艺术的深刻理解,设计者通过对水墨、书法等中华艺术精粹的准确把握,形成自己那种带有很强东方文化的表现风格,完美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糅和到现代设计观念里面。
1、汉字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古老的汉字跨越数千年时空,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通过象形、会意等六种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加之“图形化” “符号化”的表现特质,可以说是标志的最原始形式。同时,甲骨文、篆、隶、楷等各书体不同的表征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站在更为广阔的信息平台上审视,从未脱离世间万物的“象”和“形”、并对物象高度简约化和概括化的汉字,无疑是一种深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将之运用于现代的标识设计中,将为现代设计开拓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造空间。我们的身边其实已不乏成功的范例。如“中国银行”的标识,就是在古代铜钱中融入一个“中”字,似两扇上了锁的门,很好地象征了安全与诚信;再如“旗王茶叶”的标志,把几片茶叶并置到“王”字之中,似一面迎风飘举的大旗,极具王者之气。这样巧妙而完美的结合,既简洁生动,又具有民族特色,让人过目不忘。在2008年奥运会的标识设计中,汉字的巧妙应用再次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古老文化的现代气息。
2、传统图形与现代标志设计
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石刻等等这一些不仅记载下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与期盼,同时也成为了人类最早的图形艺术。中国的图形艺术不仅起源早,而且不断得到发展,虽然时快时慢,但从未中断,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后来出现的金文形态等。中国传统图形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从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的《人面彩陶鱼纹盆》到汉代栩栩如生的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到造型简约的秦汉瓦当,这些图形,形态各异,古趣拙朴。是中华民族在各个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形象诠释,同时也如实反映出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审美旨趣。许多为世界认同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都从传统图形中获得了灵感。
将传统图形艺术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中,这是设计出具有主张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的关键。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指对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而是去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让传统图形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设计出焕有生命力的中国型现代标志。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成功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凤凰纹样,并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将媒体的特点,以及品牌立意高远,领唱同侪的王者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至,用两只飞翔盘旋的凤凰形象代表中美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和交融,体现了融汇东西、荟萃南北的文化观念,具有明显的华夏文明的烙印。

‘伍’ 远古时代,中国古代,中国现代的服装样式是怎么样的

一、远古时代服装样式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已知缝衣,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文化遗存中曾发掘出骨针。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不同地区和族别的人们中间,服饰款式已各不相同。以发型为例,大地湾文化中有剪短的披发,马家窑文化中有后垂的编发,大汶口文化中有用猪獠牙制成的发箍,龙山文化中则用骨笄束发,陕西龙山文化之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玉人头像,头顶有髻,可能就是用笄束发的反映。

二、中国古代服装样式

1、商朝服饰

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其服饰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设计为紧窄的样式,长度齐膝,便于活动。

商代在服饰上也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商代高级权贵的服饰通常是上身穿短衣,交领右衽,衣长及臀,袖长及腕,袖口窄小,下身穿带褶短裙,腰间束有宽带,裹腿;脚上穿翘尖鞋。贵族妇女则上身穿长及足踝的大衣,交领,长袖,腰间束宽带和蔽膝。蔽膝围于衣服前面的大巾,用以蔽护膝盖,蔽膝呈上窄下宽状。脚上穿履,头戴圆箍形冠卷。

2、周朝服饰

上衣下裳:那时的常服还是上衣下裳为主流,款式不变。只不过袖日趋发展变大,形成大袖,祛袂款式。衣裳也逐渐变宽。

3、春秋战国服饰

这时汉服深衣和胡服开始推广。深衣将过去上下不相连的衣裳连属在一起,所以叫深衣。它的下摆不开衩口,而是将衣襟接长,向后拥掩,即所谓“续衽钩边”。

胡服主要指衣裤式的服装,尤以着长裤为特点,是中国北方草原民族的服装。为骑马方便,他们多穿较窄的上衣、长裤和靴。这种服制据《史记·赵世家》说,是赵武灵王首先用来装备赵国军队的。山西长治分水岭所出铜武士像,上身穿矩领直襟上衣,下身着长裤,腰系绦带,佩剑,正是采用胡服的赵国战士的形象。

4、秦汉服饰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大批陶俑的出土,为秦汉武士的服装提供了较充分的例证。他们穿的半长衣所交掩之曲裾虽较浅, 但仍为深衣之属, 其下身着长裤,腰系施钩之革带。这种装束在西汉时仍广泛流行,裤也逐渐向全社会普及。

冠制的确立是在汉代实现的。上古时,华夏族之冠主要从属于礼制,男子成年时皆行冠礼。汉代的冠则主要从属于服制,是身份、官职以至官阶的表征。身份低微的人,只能戴帻而不能戴冠。冠本为加于发髻上的一个发罩,并不覆盖整个头顶。

5、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整体汉服服饰风格可以用“丰富多彩,南北交融”来进行概括。男子袒胸露臂,追求轻松、自然、随意的感觉;女子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尽力展示优雅和飘逸的风姿。

6、隋唐服饰

隋唐时期出现了“法服” 与“常服”并行的局面。作为大礼服的法服仍是传统的冠、冕、衣、裳,常服则是在鲜卑装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唐代男子上自皇帝下至厮役,在日常生活中都穿常服,包括圆领缺袍、幞头、革带及长靴。

唐朝还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装。腰带形式也深受胡服影响。

唐装襦裙线条柔长,十分优美自如,用料主要是丝织品,因此它的衣物以"软"和"飘柔"着称。

7、宋代服饰

宋代服装大体沿袭唐制。这时的幞头内衬木骨、外罩漆纱,宋人称之为“幞头帽子”,可随意脱戴,与唐初必须临时系裹的软脚幞头大不相同。这时,皇帝和高官戴的展脚幞头,两脚向两侧平直伸出,可达数尺。身份低的公差、仆役等,则多戴无脚幞头。

宋代妇女也穿裙和衫,这时的衫子多为对襟,盖在裙外。裙较窄,多施细摺,福州黄墓中除出罗裙外,还有开裆裤与合裆裤,可见宋代妇女在裙内着裤。

8、元代服饰

宫中服制长期延用宋式。直到l321年元英宗时期才参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上衣连下裳上紧下短,并在腰间加襞积,肩背挂大珠的"质孙服"制,汉人称"一色衣"或"质孙服"。

元代男子的公服多随汉族习俗,常服的外面,罩一件短袖衫子,妇女也有这种习俗(称为襦裙半臂)。

元代女服分贵族和平民两种样式。贵族多为蒙人,以皮衣皮帽为民族装,貂鼠和羊皮制衣较为广泛,式样多为宽大的袍式、袖口窄小、袖身宽肥,由于衣长曳地,贵夫人外出行乐时,必须有女奴牵拉。这种袍式在肩部做有一云肩,即所谓"金绣云肩翠玉缨",十分华美。

9、明代服饰

明初要求衣冠恢复唐制,其法服的式样与唐代相近,只是将进贤冠改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明代的公服亦用幞头和圆领袍,但这时的幞头外涂黑漆,脚短而阔,名乌纱帽,无官职的平民不得服用。公服除依品级规定服色外,还在胸、背缀补子。文官补子中饰鸟,武官饰兽。为褒奖官员的功勋,另特赐蟒袍、飞鱼服、斗牛服等服饰。蟒是四爪之龙,飞鱼为鱼尾有鳍之蟒,斗牛则在蟒头上加弯曲的牛角。官至极品则用玉带。所以“蟒袍玉带”就成为这时大官僚之最显赫的装束。

10、清代服饰

满族的旗装,外轮廓呈长方形,马鞍形领掩颊护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盘纽为饰,假袖二至三幅,马蹄袖盖手,镶滚工艺装饰,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马褂。时至今日,它对现代服装也有一定的影响。

马褂、旗袍是清代满族男女的典型服饰。马褂是一种穿于袍服外的短衣,衣长至脐,袖仅遮肘,主要是为了便于骑马,故称为“马褂”。它区别于汉族在宋明时期的马褂,满清的马褂不修边幅。

三、中国现代服装样式

民国时期由孙中山先生设计的一款男装为中山装;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前后中国不论男女普遍穿军装。

改革开放之初流行喇叭裤,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装的款式越来越多,流行周期越来越短,时装的款式、面料不断推陈出新。上衣有各种T恤衫、拼色夹克、花格衬衣、针织衫,而穿西装扎领带已开始成为郑重场合的着装,且为大多数“白领阶层”所接受。下装如直筒裤、弹力裤、萝卜裤、裙裤、七分裤、裤裙、百褶裙、八片裙、西服裙、旗袍裙、太阳裙等,

(5)如何用中国原始时代风格设计东西扩展阅读: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主要以汉服为主,另外还有胡服、旗装等。

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陆’ 中国原始时期风格的时代性是指什么

风格的时代性是由某一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决定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这个时期出现的艺术,虽然它们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幼稚和粗糙的痕迹,但表现出一种生动、素朴和富于幻想的特色。这种特色具有不可为后代任何卓越的艺术产品所代替的独特性。奴隶社会产生了许多显示奴隶主的精神威力的巨大的象征性的艺术,如庞大的金字塔建筑,中国殷商的青铜器司毋大方鼎、大盂鼎等。在这些艺术品中,带着某种沉重和威严的因素,体现了统治阶级对于永恒的统治权力的幻想。

‘柒’ 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运用的案例

近年来,“国学热”带动了传统文化的复兴,各行各业都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或多或少的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我国平面设计艺术在不断吸收国际设计风格、经验的基础上,将更多的传统文化因素融入到设计当中,并不断将传统文化因素同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有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设计理念的经典作品,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国际平面设计的重要主题。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通过现代平面设计表现传统文化内涵,尤其是现代平面设计很多理念同传统文化表达不契合,如果在不了解传统文化理念、语言背景、民族精神的情况下,贸然将传统文化因素引入平面设计,就会造成设计的失败。由于当前还未建立起同传统文化风格相契合的现代平面设计形式,尤其是缺乏兼具传统文化民族性和平面设计理念现代性的设计理念,这就导致我国平面设计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本文认为,在当下我国平面设计领域,设计师的视角、设计切入点、审美情趣等都受到国际平面设计理论的影响,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因素的利用、吸收都是站在西方文化、商业利益、视觉冲击等角度,无法有效的将传统文化内涵通过设计表现出现。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图形元素形成的背景、风格基础上,研究传统文化图形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理念的融合和表现,并针对当前平面设计引进传统文化元素产生的问题,提出传统文化图形元素应该与现代平面设计二次抽象融合。在研究中发现,当前关于传统文化因素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文化传承、设计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对于如何将传统文化因素融合到现代平面设计中的研究不足,本文研究可以弥补理论研究的不足,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同时,本文以传统文化因素同现代平面设计理念的融合和表现为基础,提出符合传统文化特性、现代设计理念的平面设计方式,提出传统文化因素应该与现代平面设计二次抽象融合,对于我国平面设计的探索与研究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的形成受到多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形成的背景就是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传统文化。具体来说,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的形成来源于五个方面。首先,民间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对自然、社会认识和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主要包括民间土文化和市民文化两方面,其对传统图形的推动主要表现在年画、窗花等方面,比如图1、图2。其次,官文化主要以皇权文化为代表,对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龙纹、日、月、星、山、水等元素的使用上,比如图3。再次,士大夫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介于官文化和民间文化之间,主要是指由士大夫阶层创造的文化艺术,士大夫文化对传统图形元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创作的艺术作品丰富了传统图形元素,比如图5对图4的借鉴。再次,在中华文化漫长的发展历史就是汉族同周边民族文化交流发展史,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民族文化对传统图形元素的形成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比如图6、图7、图8、图9。最后,佛教、道教文化对传统图形元素形成的影响十分深远,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艺术创作思想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其宗教雕塑、绘画直接影响了传统图形元素,飞天造型、卷草纹等对传统图形元素的形成影响比较大。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在传统中医、易经、巫术文化基础上形成,阴阳五行等思想不仅仅直接影响了传统文化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直接影响了传统图形元素的形成,比如太极、八卦图形等。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文化、士大夫文化、官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对传统图形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图形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演进的,在不同时代,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意识、宗教文化对传统图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了不同时代传统图形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原始社会时期的图形多是雕刻在日常生活物品和器具上的,主要表现人们对自然和世界的认识以及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经验,因此图形表现出线条粗放、造型夸张、具有原始野性美感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文学艺术活动频繁,社会处在巨大变革时期,这一阶段的图形具有真实、威严、厚重等特点;秦汉时期的图案和纹路生动、高大、饱满、真实、淳朴;魏晋时期宗教发展迅速,传统图形宗教色彩浓厚;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的图形融合了不同民族的特点,形象变化多段、色彩瑰丽、饱满丰富、雍容华贵;宋代士大夫文化得到发展,传统图形展现出浓厚的文人色彩,清秀、清新、文雅是其主要特征;明清时期的传统图形追求形式感,表现出华丽、复杂、富贵等特点。
传统图形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风格多样、形式丰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图形元素对我国平面设计者的设计思维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色彩、内涵、造型等方面。从造型上说,传统图形造型生动、优美,很多造型都已经打上了深刻的中华文化烙印,并且造型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平面设计中使用传统图形造型,可以丰富平面设计的表达,比如,传统图形中的鸳鸯运用到平面设计中,由于鸳鸯象征男女和美和幸福,因此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表达。从内涵上来说,传统图形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文化艺术思想、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认识,平面设计中使用传统图形元素,有利于平面设计表现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色彩上来说,传统图形色彩丰富,不同色彩代表了不同的阶级、思想,虽然随着时代变迁,色彩意义会有所变化,但传统图形色彩的运用对平面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传统图形源自生产生活实践,虽然是艺术化的表达,但往往在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还保留了其实用性的一面,而平面设计是抽象的艺术表达,如果单纯的借用传统图形元素,进行图形拼接,就会导致传统图形内涵得不到展现、平面设计艺术性降低等问题,因此传统图形元素与平面设计的融合需要充分考虑传统图形的内涵、色彩、意蕴、造型等方面的特征。首先,从内涵上来说,传统图形展现了华夏民族先民生产生活实践、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和经验的总结都是蕴含在图形的色彩、构图、造型中的,必须对图形进行深入挖掘,才能领悟其精髓,在平面设计中展现传统图形元素的神韵,同时,传统图形的形式是多元的,种类繁杂多变,相似类型的图案在内涵的表达上可能完全不同,在平面设计中引入传统图形因素,必须从传统文化审美意蕴的高度审视传统图形元素的内涵。比如说北京元盛都餐饮的LOGO设计,就将传统图形中的云纹和中国书法结合起来,传统云纹象征着和谐、吉祥,具有较高的民众基础,在LOGO设计中引入这一图形元素,提高了设计的民众心理接受度,从整体上看,上部云纹造型和下部的中国书法结合,迎合大众心理、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有利于LOGO的传播。其次,传统图形色彩丰富多样,尤其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来源的图形元素对于色彩的运用和表达是不同的,比如说,隋唐以前象征皇权的图形色彩采用黑、白等,而隋唐以后象征皇权的图形则以明黄为主,因此,在平面设计中引入传统图形元素,需要深入考察图形色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传统图形元素色彩具有装饰性和象征性,尤其是使用比较广的图形大众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认知,将这样的图形引入平面设计,要充分考虑图形色彩的象征意义。比如,剪纸图形一般都使用红色,有幸福、吉祥、喜庆等象征意义,女儿红LOGO的设计既然借用了传统剪纸图形,在色彩使用上也以红色为主,搭配下部分的文字,表现出喜庆、幸福的意蕴。再次,传统图形作为一种符号性图形,具有丰富的意蕴,通过简单的图形可以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因此平面设计借助传统图形符号,能够丰富设计所要表达的内容。最后,传统图形是一种造型艺术,很多传统图形在图形架构、造型方面比较完善,而且传统图形造型同我国传统文化紧密联系,比如说圆形表现了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概念,中国银行将传统图形造型中的圆和方组合在一起,即能够表达天圆地方的概念,也体现了中国银行走向国际化的长远发展目标,同时,圆和方组合在一起,还具有传统铜钱的象征,体现出中国银行的性质。
我国具有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绵延不绝的传统文化,传统图形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在现代平面设计理念指导下,充分提炼传统图形元素的精髓,将二者抽象融合起来,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促进我国平面设计水平提高,也有利于提升平面设计民族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深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利用平面设计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是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根据传统图形内容丰富、造型独特、内涵深广的特点,同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考虑。
首先,在现代平面设计理念指导下,促进传统图形元素的再创造,树立创新思维,将传统图形元素巧妙的借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现代标志设计可以借助汉字和书法,汉字或中国书法是传统图形的重要内容,借助汉字和书法,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创意,丰富作品内涵,比如说,大碗羊火锅城LOGO设计就借用“羊”的造型和碗的形象,并进行创新改造,鲜明的表现了企业的特点;企业形象设计可以利用图形转换,传统图形是传统文化、民众心理、审美意识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图形转换,在企业LOGO设计中借用传统图形,能够提升企业形象,比如说,喜氏集团借助传统剪纸字样图形“囍”,将其转换为花样图形;包装设计可以借助传统图形进行再创造,传统图形往往以生活用具或者艺术雕塑为载体,这种类型的传统图形,可以在包装设计中直接利用,但必须充分考虑包装设计的实际需求和传统图形特点,并加以创新和改造,比如说普洱茶包装设计以中国传统粗麻布、中国山水画等元素为基础,通过对传统图形的再造,创作出具有美感、和谐感的包装设计。其次,传统图形中很多元素同现代审美理念是冲突的,也有很多传统文化的糟粕不能引入现代平面设计,因此,就需要设计者进行二次创作,也就是说,在借用传统图形元素进行创作时,主要是借用传统图形构思、创意、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使平面设计既有传统图形的意蕴又符合现代人审美。最后,人的视觉受到外界光线、色彩等因素的干扰,利用这一特点平面设计同传统元素的融合方式更加丰富多元,比如说可以利用平面设计的立体图形错觉虚拟处理和图形色彩虚实应用,创造三维视觉空间,比如说下图的设计充分借用传统的八卦图形、折扇图形,利用立体图形错觉虚拟和色彩虚实,营造出三维视觉效果,丰富平面设计的表现力。
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传统图形,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传统艺术思想通过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了传统图形内涵丰富性、形式多样性、文化丰厚性的特征,是传统哲学思想和艺术表现规则的集中展现,传统图形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随着我国在世界上地位不断提高,传统图形元素也影响着国际平面设计行业发展。但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同传统图形艺术在构图、色彩、审美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差异,如何将传统图形元素和现代平面设计完美融合,保存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符合现代审美需求,这就需要设计者不仅仅具备深厚的现代平面设计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还需要设计者深入研究传统图形的特点、传统文化精髓,将传统图形的精华提炼出来,以现代平面设计理念为指导,完美融合传统图形元素和现代平面设计。本文在概述传统图形元素形成及特点基础上,研究传统图形元素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并根据传统图形特点分析其与平面设计的融合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促使传统图形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再创造”融合和“二次抽象”融合创造。

‘捌’ 我们应该学习我国原始时期艺术设计的图案(符号)还是设计方法(或原则)

这个都要学习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其实就在图案【符号】中展现出来。

设计方法和原则用图案或产品,或工艺品,艺术,书画的艺术,诗词的艺术。

都可以从中学习。

继承,发扬,创新

中国民间图案是中华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与内涵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所反映的美学、哲学等特质无疑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平面设计作为一种通过符号、图片等视觉形式来表现创作思维的手段,在其中融入中国民间图案的艺术特征,无疑对拓宽其视野,增强其内涵,丰富其表现方式等方面是大有裨益的,探索民间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需要拓宽思路,不断在实践中推动其向前发展。

一、中国民间图案的艺术特征


中国民间传统图案是浩瀚的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广泛存在于各种传统艺术形式中,比如水墨画、剪纸、陶瓷、雕刻等等,其表现特征不同于西方艺术形式侧重以写实为主,力求真实还原事物面貌的特点,而是同中国其他传统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核一样,讲求挥洒自如、以意象取胜,即在事物大概面貌的基础上,发挥创作人的想象力和智慧,做了虚化、放大或缩小等艺术化的处理,使得其具有虚实结合、理想性、自然性的特征,飘逸灵动、栩栩如生,极具美感。中国民间传统图案具有高超的技艺性,在充分考虑实用的基础上,将多种设计和打磨手法应用于其中,使得图案呈现多种多样的形式,而且图案的设计也要放到全局和整体中来,每个部分都要细致考虑,将人对客观事物和自然的内心感受通过不同的方法展示出来,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对自然的敬畏。在图案具体的造型上,则有静止性和运动性相结合的特点,极富变化与整体的统一相结合,形成了很巧妙的视觉体验和感受,令人回味无穷。在欣赏民间图案时,我们能深刻体会到小与大、静与动、高与低、含蓄与奔腾、矛盾与和谐等的统一,这些无一不反映出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中国哲学注重对人类本质与自然的思考,既承认自然的规律性,也突出人的开拓性和创造力,比如“太极”、“道”、“阴阳五行”等观念的提出,反映了先民对于人类来源的探索,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且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为我所用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女娲造人等等,无一不是这些宝贵精神的体现。除此之外,还有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在民俗作品上都有很广泛的体现,比如连年有余、大鹏展翅等。所以,中国民间图案具有独特的哲学和美学特征,在欣赏时,一定要注重把握其内涵,作出深度的思考。其多种多样表现手法的运用,为我们打开了广博的天空,在不断的发展历程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技艺越来越纯熟,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在当今社会,很多艺术形式和方法都可以从这一瑰丽的宝库中汲取有益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将这一艺术形式不断发扬光大,使其不断改进、不断前进,傲然屹立于世界艺术宝库之林。


二、平面设计与中国民间图案相结合的必要性


民间图案与平面设计,这两种形式,前者是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后者是一种具有商业性的现代艺术性创造活动,两者具有很广泛的联系性,民间图案的一些创作手法和理念,如果能够为平面设计所理解和应用,必将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从而诞生独具风格和特征的作品,结出美丽的花朵。平面设计中,加入中国民间图案的元素,是十分必须和必要的。


(一)拓宽平面设计的体裁和思路


平面设计,是来源于西方的一种形式,所以其设计理念和思维,最初必然是以西方的内容和角度出发的,我国引入这一形式的时间还很短,所以在发展阶段,最初具有很深的西方特色,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学习西方,然而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和交流,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平面设计师意识到加入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很多作品具有浓重的文化表征。民间图案就是其中非常值得借鉴的一种形式,我们现在可以随时发现这些作品,比如企业或者组织的logo,徽章的设计和制作,还有会议的背景图设计等等,在设计这些作品的过程中,设计师一定会学到传统技艺的表现方式和精髓,不断得到扩充和提高,大大拓宽自己的思路,设计内容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二)提升平面设计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民间图案,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艺术性与现实性有效的糅合在一起。现在是一个处处讲求创新和创造的时代,如果不能保持学习和创造力,将无法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平面设计在自己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以保证作品的生命力。而创造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实践,平面设计师如果能够从民间图案的色彩、形状和内容上入手,继而学习到背后的内涵和思维特征,然后在不断实践中,持续提升自己的思维广度和深度,那么相信一定能够与时俱进,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找到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这样的不断创造再与环境及作品的反响相结合,一定能够持续迈上新的台阶。


(三)有利于民间图案焕发新的生命力


现如今,许多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中国都面临着失传和消失的风险,在日益强调增强民族自信和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些传统技艺的存续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对于民间图案而言亦如此,平面设计可以从民间图案中找到思路、内容和启示,而古老的民间图案也可以借助平面设计这一现代的方式使自己重新焕发出新的风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将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既可以带来丰富多彩的作品,也可以让大众在潜移默化中领略民间图案的魅力,进而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特质,平面设计师一定要积极探索,创造出更多带有传统意蕴的作品。


三、中国民间图案艺术特征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民间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要兼顾美观和实用,巧妙运用多种手法,来探索出合理的途径和方法,尤其要领会民间图案的最核心的本质,这样才能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一)虚实结合


虚实相结合的手法为中国许多艺术形式所使用和体现,比如水墨画善于用于留白手法,还有中国传统建筑也有这一特征,民间图案也一样,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表现和反映,也是中华民族智慧性的集中体现。虚实结合能让人产生意蕴无穷的感觉,细细品味,则回味无限,最典型的的莫过于太极图,黑白二色,相伴相生,代表了大道至简的深厚文化内涵。虚实结合的平面设计表现手法已经很常见,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的设计,还有中国许多银行的logo,乃至许多国产汽车及手机的logo,都于简约中表现出丰富的内容,无一不体现出这一传统理念的特征,关注实体,看到韵味无穷,关注虚体,则与实体交相辉映,在虚虚实实中达到和谐统一。需要注意的是,学习这一表现手法一定要多多体会其中的内涵,避免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


(二)富于想象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想象与传说,如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女娲造人等等,许多艺术形式都能从这些美丽的想象中得到创作灵感,民间图案有许多也是从中取材,再结合劳动人民的智慧,不断加工,从而刻画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比如代表祥瑞的龙、凤、龟、麟四种灵兽,有三种都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经过想象和艺术化的处理而出现的,代表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渴望与憧憬。传统的神话传说大都具有浪漫性的特征,平面设计的创作也可以从此中汲取一些启示,中国的航空公司,如南方航空、四川航空、厦门航空等的标志,就极具有代表性,将翱翔于蓝天的雄壮与对未来的希望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象征着美好和方向。在现如今的平面创作中,也要进一步将这种手法发展和拓宽,想象既可以是浪漫的、美观的,可以由局部与整体作出一个巧妙的组合,让人感觉充满奥妙和奇异,多种想象手法并用,平面设计才能更加的多姿多彩。


(三)寓意浓厚


中华文化讲求个万事吉祥,事事如意顺心,所以许多事物都具有很厚重的寄寓之情,如牡丹代表富贵,松柏代表长寿,喜鹊代表喜事等等。事物与人的情感本无关联,将其赋予一些意义和象征,是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先民形成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并发展成为具体的民俗生活习惯,这些民俗生活习惯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及乐观积极,勇敢生活的态度,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需要不断将其发展传扬。而民间图案是各种各样寄托、抒发美好寓意的载体,以具体形态为我们保存了这些美好的信念,所以,平面设计一定要将这些美好的寓意和信念不断发掘,诞生出更多更美好的形态和标志。典型的比如中国联通的标志,中国结象征着吉祥如意、和和美美,幸福安康,联通将其巧妙的运用起来,再结合公司自身服务和业务,于是就有了联通你我,万家祥和的寓意,激励自己不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可以说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典范。再如糖果食品业的巨头徐福记的标志,也是表达了古典与现代结合之美,徐福记的logo用黄、黑两色交融,给人一种厚重、古朴的感觉,同时字体用繁字体并在中间印一条龙,淋漓尽致的将中华文化的深沉与积淀通过这个小小的logo表现出来。平面设计在不断创新的同时,要不断融入一些内涵和文化特质浓厚的东西,这样能够以现代的方式表达古典的美感,同时也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和反响,达到更好的创作目的和效果。


四、结语


中国民间图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历久弥新,并且在现代化的社会中,能够与各种形式相结合,绽放出新的生命。平面设计就是其中很好的一种形式,虽然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形式和产物,但完全可以从悠久的民间图案中去寻找灵感,并且这样可以大大拓展其思路和素材,民间图案的创作手法和创作灵感可以给平面设计师带来无穷的启示,而反过来借助这一平台,民间图案又得以找到新的发展途径,两者互相结合,必然相得益彰,共同发展。中国民间图案有诸多艺术特征,平面设计可以学习其虚实相结合,想象力丰富,寓意广泛等手法,作出实践,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中,设计出更多形式优美、内涵丰富的作品,从而不断进步和发展。

‘玖’ 原始社会时期主要的室内设计元素有哪些

石头,动物遗骸,植物,就这些。

‘拾’ 中国从原始社会到近现代的设计艺术

设计艺术是实用艺术,它以艺术为设计的要求和要素。在人造物系统中,广泛的涉及人的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是人造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艺术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设计品类呈现不同的艺术形态。其本质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
设计艺术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在物质层面,它是人造物的艺术方式,它创建了艺术质的人造物系统。在非物质层面上,它同样采用艺术设计方式,对事物进行筹划、安排。如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

每个民族因其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而具有自己的特色,中华民族更是表现出独特的东方意味。中国艺术设计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必然因其独特的文化视角而表现出不同于西方的差异,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气质。当今艺术设计不能忘记传统,要继承并有所超越,唯有这样,才能使中国艺术设计以“中国身份”登上世界舞台。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尤其是经济领域有了巨大飞跃,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经济文化模式,以经济崛起的身份融入到世界经济政治大循环中。中国的艺术设计领域同样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愿望和追求,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
中国哲学与中国艺术。中国艺术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在原因哲学是理性王国的高峰,艺术是感性王国的高峰。哲学与艺术这两座人类精神世界的高峰彼此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每个民族、时代、社会的艺术都深深植根于那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沃土之中。由于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审美心理、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因而使得各个民族具有鲜明的艺术设计特色,也使得世界艺术具有色彩斑斓的个性,促成了世界艺术的丰富多彩性。
中国艺术设计之所以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因为中国艺术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灿烂辉煌的中国艺术,正是从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中吸取了极其丰富的营养。 中国传统美学具有自己的鲜明的特点,这可从中西美学的对比中看得更清楚。中国传统 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道德;西方传统美学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注重艺术 的认识价值。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表现、抒情、言志;西方传统美学强调再现、模仿、写实。 深受传统美学的影响,中国艺术设计往往体现伦理道德,强调中庸思想,提倡“仁” “义” “礼” “ 智” “信”,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审美观。
例如,中国古典园林设 计就是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影响的典范。
其一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 努力追求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美。一方面注重自然美,将山石、水池、花草树木精心布置,营造出一种“小桥流水,荷花飘香”的意境,另一方面注重建筑美,亭、台、楼、阁、 厅、堂、廊、榭等建筑艺术设计也尽量与自然环境相谐和,这些建筑虽由人工做成,却力图 表现出“宛自天开”的效果,将自然美和建筑美巧妙的融合,营造自然和谐的环 境,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其二,受“虚实”美学思想影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给园林设计中的“借景”“分景”“隔景”等造园手法提供了依据,大大扩大了园林的空间,增强了园林的空间美感。
其三,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是内向、含蓄、谦虚的, 因而在园林设计中流露出这种文化传统,如园林的入口处往往设置一个照壁或屏障遮挡游览 者视线,决不让游览者对园中风景一览无余。强调曲折多变、含蓄幽长、层次感强,颇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与西方园林相比较差异迥然。
不仅仅园林艺术具有独特民族性, 中国其他艺术形式同样具有民族特色。 任何国家的艺 术发展都与其自身的文化背景相关,有着本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其中,因而表现出各自鲜明特色的艺术美。中国文化始终是一支非常独特的文化种群,她独特的世界观、审美观、伦理道德观使之具有独特的艺术视觉方式,创造出辉煌于世的中国古代艺术。一提到中国艺术,马上映入人们脑海的是中国书法、中国瓷器、中国戏曲、中国园林等 等。这些艺术与埃及金字塔、希腊雕塑、欧洲哥特式建筑等一起涌现时,为什么我们能一眼认出哪些是中国的艺术?回答是由于中国文化的缘故,只有中国文化才能创造出中国艺术

再以工艺美术为例。中国工艺美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此后,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青铜器、陶瓷、丝绸、刺绣、漆器、玉器、珐琅、金银制品和各种雕塑工艺品,相继取得辉煌成就。
中国工艺美术品类繁多,分十几大类,数百小类,品种数以万计,花色不胜枚举。大类包括陶瓷工艺品、雕塑工艺品、玉器、织锦、刺绣、印染手工艺品、花边、编结工艺品、编织工艺品、地毯和壁毯、漆器、金属工艺品、工艺画、首饰等。
中华民族在其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以勤劳和智慧为人类工艺文化历史创造了境界独到、风范高雅、魅力永恒的工艺造物样式。中国工艺美术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主要体现出:
1、和谐性。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与“宜”。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2、象征性。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象征性地喻示伦理道德观念。这种象征性的追求常常使宫廷或文人工艺美术沦为纯粹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展示,造成矫饰之态或物用功效的损害。相比之下,更多以生产者自身的功利意愿为象征内涵的民间工艺美术则显得刚健朴质,充满活力。
3、灵动性。中国工艺思想主张心物的统一,要求“得心应手”,“质则人身,文象阴阳”,使主体人的生命性灵在造物上获得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工艺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装饰上保持着S形的结构范式。这种结构范式富有生命的韵律和循环不息的运动感,使中国工艺造物在规范严整中又显变化活跃、疏朗空灵。
4、天趣性。中国工艺思想重视工艺材料的自然品质,主张“理材”、“因材施艺”,要求“相物而赋形,范质而施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或装饰上总是尊重材料的规定性,充分利用或显露材料的天生丽质。这种卓越的意匠使中国工艺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
5、工巧性。对工艺加工技术的讲求和重视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一贯传统。丰富的造物实践使工匠注意到工巧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并有意识地在两种不同的趣味指向上追求工巧的审美理想境界:去刻意雕琢之迹的浑然天成之工巧性,和尽情微穷奇绝之雕镂画缋的工巧性。

1、论述商周两代青铜器有何异同点?

商代:主要采用饕餮纹和兽面纹,还有回纹、象纹、鱼纹、鸟纹、蝉纹、蚕纹等。一般运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即以兽面纹为主题,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果。图案组织多采用单独纹样,并用对称式显示出威严的艺术气氛。此种格式也与合格的制作技法相适应。周代:的装饰饕餮纹已居于次要地位, 多用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等组成的二方连续形式,地纹减少,无地纹,具有质朴和韵律美。
特点:商代青铜器多用于祭祀或酒具,而周代则多用作礼器或纪念的用品,故多出现长篇铭文, 比如歌颂周王美德或贵族功绩赏赐或交换、婚嫁、诉讼等记事祭祀类。

2、六朝画像砖和汉代画像砖的区别?

汉代画像砖多为一砖一画,而六朝则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 一个题材往往用几十块砖或几百块砖组成.这种大型画像砖, 不 仅在整体设计上,而且在生产上都有着相当大的难度,没有高度的工艺水平,是制作不出的题材内容的发展.六朝画像砖除了汉代流行的车马出行、四神仙人,奇禽瑞兽等题材外, 还表现了圣贤高士, 更具有现实生活气息。除动物纹外, 莲花卷草、山石树木、都有较重要的地位。
六朝画像砖多用飘举流畅的线条表现各种形象,并多为浅浮雕效果。
它不同 于汉代的古拙质朴,而是具有清秀雅致的艺术特色。

3、简述唐代工艺美术风格

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从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看,唐代起,就脱离了商、周、汉魏六朝以来的那种古朴特色,而是具有近代装饰风貌的因素。
唐代的工艺美术特点有:(1)人的意识的解放(2)装饰生活的情趣化。唐代的装饰,一变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点,开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谨、冷静、神秘、威严的气氛,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3)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人们充满自信,采取开放的策略,人的思想意识得以解放,这是唐代工艺美术在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4)装饰技法的应用。陶瓷工艺出现了多种釉色,运用洒釉、流釉等色釉技法;染织工艺有蜡缬、拓印等印染法;从造型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从色彩看,多运用色彩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从装饰纹样看,植物纹中多以牡丹为主题,早期清秀、工整,受传统图案影响,中期(盛唐)富丽、丰满,表现手法有色称和对比,有撇丝晚期则比较洗练、简朴。卷草是唐代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总之,唐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可用“满”字形容,由于它富于情趣化,也可用“清”字形容。

4、简述宋代的时代特色?

宋代崇 尚理学,所以是一个重理性的时代。反映在工艺美术风格上, 它具有内蕴恬淡,雅洁的特点, 赋予理性的美。在造型上端庄大方,令人寻味;色调多用冷色, 青、绿、褐、黑等, 有宁静感;装饰常采用富于理性的规则几何纹,更多的是素朴无华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 因而也是个文治的时代。文学艺术的发达,强烈影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艺美术的生产也渐渐走向商品化。在制作中考虑大量生产,并力求降低成本, 以扩大工艺美术的社会效能, 在这一点上,宋代工艺美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5、元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色?

元代蒙古贵族在将近一个世纪的统治期间里,并没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总的来看,这时期的文化具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蒙古贵族的游牧民族文化;二是汉族的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另外,由于版图的扩展和中外的交往,还出现一部分传来的并未消化的外来文化。但是作为文化之一的工艺美术,其代表时代风貌的是一种豪放、疏野的特色。工艺美术的造型庞大,器形的简略,色彩的艳丽,放映了游牧民族的雄健粗犷的审美要求和生活需要。采棉的推广,工艺技术的交融和发展,是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贡献。

6、明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1明代的工艺美术,可以看出它已具备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的多种特点.完整、庄重、敦厚、大方、明快、宏健,而又富于装饰美2这已是东方工艺美术的完备时期。3同时,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的分化已明显形成两大系,并表现才出各不相同的创作特点和审美情趣4在装饰中,吉祥图案的广泛应用,也成为此一时期的艺术特点。

金银错:
在刻线处用细金银丝进行镶饰,一般构成斜线和涡线相结合的几何纹样,产生金和银的金属光泽的对比,曲线和直线的对比,虚与实的交替对比,具有韵律的美。

鎏金:
是以金液和水银溶和在铜器上,经摩擦加工使水银挥发,而使金镀在器物上,金光闪烁

失蜡法:
是制造铜器的一种先进方法,也是镂空装饰的一种最佳方法,它以蜡刻成成器形和装饰,内外赋泥注入铜液,它可以产生透雕复杂的形体和装饰,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

暗纹陶:
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胚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线纹深度不大,仅在有光线时可隐约看出,所以称为暗纹,又称砑花陶

虹管灯
如河北满城出土的着名的长信宫灯,塑造出一优美的仕女形象,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手袖为虹管,处理的十分自然

夹贮:
始于战国漆器的一种制胎方法,是用漆灰和麻布制成,先用漆灰作成器胎,再用麻布裱糊在胎上。夹注可以使器型增加变化,比木片卷粘获得更多的造型。这种作法就是现今所称的脱胎!

透光镜
在汉代铜镜中,还有一种奇特的铜镜,即所谓的透光镜。透光镜发明于西汉时期,铜镜外形和普通透镜一样,并不是真正透光多子盒,即多件盒,往往有九子、十一子之多。在一个大的圆盒中,容纳多种不同形态的小盒,即节省位置,又美观协调。

唬季子白盘
根据盘内铭文的内容,我们可知这个盘是周代的一件大器,它是虎季子白奉命征伐有功时被封赏的纪念性物品,取名为虎季子白盘。它长约82厘米,宽约82.7厘米,高约41.3厘米。周身是环带纹,是周代典型的青铜装饰花纹,这也是目前所见最久的铜盘,有铭文刻字,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顾秀
明嘉靖时,有进士顾名世,居住在上海露香园。顾氏一家,几代都善于刺绣,因称为“顾绣”。其住地为露香园,所以又称为“露香园绣”。这种画绣并非如实模拟原作,而是结合刺绣的特点,富有装饰效果。顾绣花卉、人物、翎毛、山水,“劈丝细过于发,针如毫。”因而名噪一时,为人所重。此种作品以制作欣赏品为主,加以文人雅士的评赏和赞美,故当时影响很大,几成刺绣工艺的代表。

秘色器
以青瓷为主。它的烧造地点在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带。因为是贡物,瓷器制作,极尽装饰之能事。一般均用刻花、划花印花的方法,装饰题材十分广泛。线条洗练,图案活泼,反映出五代陶瓷装饰艺术的较高水平。

白陶
(1)归奴隶主所有(2)造型与装饰与青铜器相仿
(3)用高岭土制成
釉陶用高岭土制胎,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亦较硬,呈灰白,学术界把这种釉陶,又称为原始瓷器

缂丝
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手工艺品,织纬线时,留下要补织图画的地方,然后用各种颜色线补上,织出后好象是刻出的图画,也叫刻丝!

唐三彩
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它经常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

忍冬纹
称卷草。六朝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有人认为它是忍冬花(即金银花)的枝叶变化,也有人认为是莲叶的演变。六朝的忍冬纹比较清瘦和程式化,一般分为三个叶片和一个叶片相对排列。但变化也是多种多样,有单叶、双叶;有 两叶顺向、两叶相背。这种纹样有人认为出自近代,其实我国汉代铜镜边饰称为卷云纹的,就是这种卷草纹的前身。到唐代则演变为繁复的卷草,近代也称为香草。

金缕玉衣
又称“玉押”或玉匣“,是为汉代高级贵族死后特制的葬服。玉衣的形制头部为一套,脸盖上刻画出眼、鼻和嘴的形象,上衣的前胸、后背、两袖都是分开的,裤的两腿分开,手呈五指形,脚作鞋靴状。窦绾的金缕玉衣是女式玉前衣,与刘胜所穿的略有不同。刘胜的玉衣全部使用金丝编缀。窦绾玉衣的前胸和后背玉片比较大,而且是用丝带连结而成的。其他比粉才有金丝编缀。

釉里红:
以红铜料在胎上画花一次烧成,它和青花一样同属釉下彩。只是红、蓝色调不同

钠石失
可能是波斯语派译而来,指的是一种加金的丝织物,以金线纹织成的金锦

阅读全文

与如何用中国原始时代风格设计东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人眼睛什么颜色最好看 浏览:178
伊朗玫瑰纯露怎么样 浏览:208
中国还要严打扫黄多久 浏览:701
在中国多少人有政治背景 浏览:727
伊朗的石油多少钱一公斤 浏览:265
印度多地爆发冲突死亡多少人 浏览:964
英国六一儿童节在哪里 浏览:179
英国泰萨斯河多少公里 浏览:386
意大利今天晚上穿什么颜色 浏览:224
印度冬天温度现在多少度 浏览:893
印度与中国现在什么情况 浏览:244
美国为什么穷追猛打伊朗 浏览:244
外国人如何买中国汽车票 浏览:398
越南骗婚报警怎么处理 浏览:971
朝鲜越南人口多少 浏览:830
如果国民党领导了中国会怎么样 浏览:763
意大利人为什么这么爱喝咖啡 浏览:870
被骂的回国意大利女人叫什么 浏览:725
缅甸与越南的民工工资哪个低 浏览:733
越南轴承多少钱一个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