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怎样提高综合国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要“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这就把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提了出来,明确了“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目标,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三个既相互联系又不完全相同的范畴。综合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和社会事业等方面所拥有的实力;国际竞争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占据国际市场或战胜竞争对手的能力;抗风险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抵御来自各个领域可能发生的危险的能力。一般而言,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也会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强了,综合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会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提高,有赖于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但是,具有一定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未必就具有相应的抗风险能力。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不久前美国的飓风灾害,均证明了这一点。 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而且发展不平衡。世界范围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发达国家掌握着绝大多数核心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标志的新的产业革命的到来,既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带来巨大的现实挑战。如果我们不能把握机遇、迎头赶上,就会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有可能陷入被动的局面。 二要着力自主创新。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关键。正如《建议》所指出的,要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长期持续发展,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自主创新,就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构架;就要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大力开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就要形成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体制,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就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优化自主创新的环境。 三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保障。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体制改革和机制完善所激发出来的巨大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必须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护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要努力营造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基础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离不开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只有构建稳定而良好的国内外环境,才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Ⅱ 中国国力提升体现在那些方面
2008年底世界综合国力排名,中国排名第四.
2009年起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引擎。2011年底军事力量世界第二,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内市场规模世界第三,科技力量世界第二(航空航天科技,军工科技,核科技,电子信息科技等核心领域世界第二,船舶科技世界第一),占全球商业500强比重世界第二(紧次于美国),人口世界第一,高等院校在校生总数世界第一(3000万人以上),世界第一金牌数(体育超级大国地位的象征)。吞吐量世界十大港口中中国拥有五座以上:上海,香港,广州,深圳,青岛,天津等。经济上与欧盟,美国形成世界经济大三角;军事上与美国,俄罗斯形成世界军事大三角,超级大国地位显现。但由于那时中国仅处于中等发展中国家高级阶段且欧盟和美国优势较大,所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甚至超越欧盟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实体,还有一段路要走。
2008年8月24日,美国发布《第十次全球综合国力排名》。中国综合国力在美、日、德之后,位居世界第四,其中经济实力世界第三,军事实力世界第三,科技实力世界第八,教育实力世界第十。
中国的综合国力相当于美国的48%,其中政治力相当于美国的92%,外交力相当于美国的89%,资源力相当于美国的88%,军事实力相当于美国的36%,经济实力相当于美国的25%,科技实力相当于美国的20%,教育实力相当于美国的12%。
中国经济崛起刚刚开始,还差的很远
中国的经济总量虽然是世界第三,但仅相当于美国的25%,人均GDP位列全球第100位,仅相当于美国的5.5%。无论从经济总量上看,还是人均GDP看,中国经济与美国的差距都非常巨大。这说明中国经济的崛起才刚刚开始。
Ⅲ 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经过40年的努力,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17年末的82.7万亿人民币(以现价美元计接近13万亿美元),年均经济增长率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已从改革开放之初视进口商品为奇货可居,发展到如今的中国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茅。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201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达到3.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300亿美元(实际使用),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无到有,目前也超过18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一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中的资源配置能力、行业引领力、产业话语权与影响力大为增强。
Ⅳ 近20年来,中国的国力增长较快,其原因都有哪些
1、政治上稳定,没有大的战争。
2、国际上赶上了信息化浪潮,使中国跟很多国家从一个起跑线竞争
3、科技上中国加大投入,使科技大幅度进步
4、中国是个大国,大国里天然就可以产生巨无霸公司。能借助体量来占领世界市场!
Ⅳ 中国从古至今综合国力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国力发展还是比较大的,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强国
Ⅵ 如何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
发展经济是提高综合国力最根本的途径。从宏观角度,要改革不合理的经济体制,营造一个适宜于经济高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而促进社会产业结构的更新,优化经济结构、加强金融管理。此外,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引进资金、人才和技术,增强综合国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闭关锁国的“孤立国”,要想实现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可想象的。
从微观角度,一国应该通过政企分开、权责自负、企业自主经营等政策,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杠杆的作用下,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更新,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Ⅶ 近20年来,中国的国力增长较快,其原因都有哪些
我国近20年开始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基础,是文化产业得以巨大发展的前提条件。文化产业即使是在落后的地区也可以得到发展,但是文化产业一定是诞生于经济发达的地区。
中国采取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转型方式和思路,同时发挥了自身与发达国家间的后发优势。中国解放了思想,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政府一定会有干预、有漏掉的地方。但中国不能照搬教科书,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地探索实践。
Ⅷ 怎么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少不了的。完善的 教育体系。这是国力的基础。工业体系可以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教育体系可以培养一流人才。还有顶级科研机构在一些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还有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三者相辅相成。就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资源和领土也是必须的!
Ⅸ 中国国力的发展
在今后几十年里,世界经济将在全球化的前提下继续不断增长--即使各地区增长的速度快慢不一。从这一发展中获益最多的将是4个新兴工业国家,即所谓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接下来在亚洲是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韩国,在拉美是墨西哥、智利、阿根廷。与此相反,非洲仍然步履维艰,只有南非由于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主牢固的经营思想有希望比非洲其他国家取得更好的成绩,在非洲其他国家,人口爆炸性增长--到本世纪中非洲的人口将达到20亿--可能破坏所有的经济进步。
在未来几十年里,音乐主要在亚洲演奏,尤其在中国和印度。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预言,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国民经济体,印度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国民经济体。到2030年,亚洲在世界社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按等同购买力计算--将从2000年的24%提高到38%,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所占的比例将从55%下降到40%。与此同时,亚洲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将继续上升,在1984至2004年这一时期里,亚洲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已经提高一倍,提高到21%以上。
现在情况已经表明,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在下一个全球化阶段将不再满足于扮演世界延长的工作台或商务服务器的角色。亚洲人越来越多地以全球大投资者的身份出现,此外,他们也以在全世界活动的原料竞争对手和工业竞争者的身份出现,他们不再仅仅生产T恤衫和运动鞋,而且也制造汽车、飞机、太空火箭。
但我们不要被吓住。中国和印度已经冲出助跑坑,但离终点还很遥远,它们正在奋发向上,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它们不久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和第四大国民经济体,但它们的人均收入在数十年内仍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据高盛公司估计,到205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才达到美国人均收入的40%,印度的人均收入还要低得多。因此,在很长的时期内,西方人的生活水平仍将高于中国人和印度人。
Ⅹ 怎样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而且发展不平衡。世界范围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发达国家掌握着绝大多数核心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标志的新的产业革命的到来,既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带来巨大的现实挑战。如果我们不能把握机遇、迎头赶上,就会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有可能陷入被动的局面。
二要着力自主创新。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关键。正如《建议》所指出的,要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长期持续发展,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自主创新,就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构架;就要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大力开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就要形成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体制,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就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优化自主创新的环境。
三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保障。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体制改革和机制完善所激发出来的巨大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必须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护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要努力营造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基础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离不开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只有构建稳定而良好的国内外环境,才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①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
③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实行计划生育,在进一步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积极发展教育和科技,提高劳动力素质。
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结盟,不争霸,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壮大世界和平和安定的力量。
o(∩_∩)o哈!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