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红星照耀中国兵变前奏讲的是什么

红星照耀中国兵变前奏讲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4-24 08:16:41

1. 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着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着,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红星照耀中国兵变前奏讲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

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着名的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2. 红星照耀中国兵变前奏这个兵革指历史上什么事件

这个兵变自然是指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了。当时他们两个为了促蒋抗日,在西安对蒋先生发动了兵谏。后在中共的斡旋下,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也最终促成了全民抗战。

3.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两百字以内)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2、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

3、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以下目录来自本书1979年北京三联书店版:

中文重译本序(胡愈之)

一九三八年中译本作者序(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1979年三联书店版

《红星照耀中国》1979年三联书店版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二.去西安的慢车

三.汉代青铜

四.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一.遭白匪追逐

二.造反者

三.贺龙二三事

四.红军旅伴

第三篇在保安

一.苏维埃掌权人物

二.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三.论抗日战争

四.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五.红军剧社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一.童年

二.在长沙的日子

三.革命的前奏

四.国民革命时期

五.苏维埃运动

六.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长征

一.第五次围剿

二.举国大迁移

三.大渡河英雄

四.过大草地

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一.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二.死亡和捐税

三.苏维埃社会

四.货币解剖

五.人生五十始!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一.同红色农民谈话

二.苏区工业

三.“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一.“真正的”红军

二.彭德怀印象

三.为什么当红军

四.游击战术

五.红军战士的生活

六.政治课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一.红色窑工徐海东

二.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四大马

四.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一.再谈马

二.“红小鬼”

三.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关于朱德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

一.路上的邂逅

二.保安的生活

三.俄国的影响

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那个外国智囊

六.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一.兵变前奏

二.总司令被逮

三.蒋、张和共产党

四.“针锋相对”

五.《友谊地久天长》?

六.红色的天际

附一:《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

附二:斯诺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

附三: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位于中国版图中南部的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一项现代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长征。这一历时长达两年多的征途接近尾声时,迎来了一名外国记者。

这名当时30岁出头的记者,后来回到北平,写下了游历“红色中国”的所见所闻所访,轰动西方,也轰动了全民族抗战一触即发的中国。这名传奇的旅行者名叫埃德加·斯诺,美国堪萨斯城人,他用英文写下的新闻报道汇集成《红星照耀中国》。

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文字,70多年来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

2014年是长征80周年,在中国各地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之际,人们只需打开电子书,用手指轻点,花不多的钱就可以下载《红星照耀中国》或者是它的中译本《西行漫记》。

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孙华说,其实已经无法统计“红星”在全球的出版发行总数了,仅中译本就有10多个版本。

但即使如此,在世界各地出版的“红星”都很难与在中国上海淮海中路1843号内珍藏的那一本媲美。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3)红星照耀中国兵变前奏讲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

《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参考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创作纪实作品)_网络

4. 《红星照耀中国》革命的前奏主要内容是什么

回答:

红星照耀中国

经过雨打风吹

才换来彩虹的光辉

流过辛酸的泪

才懂得笑容的珍贵

从江南到塞北

看不尽山河的妩媚

从远古到未来

传承着华夏的血脉

手相连 心依偎

知己在天涯与海内

少年强 梦壮美

驻守着和谐的社会

日月点燃烛火 红星照耀中国

山川铸成丰碑 铭刻英雄传说

歌声化成云朵 红星照耀中国

祥和普照你我 爱永远在心窝


延伸:

《红星照耀中国》是刘媛媛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崔恕作词作曲。

5. 红星照耀中国,人生五十始,主要内容概括

徐特立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投身到共产党中来。毛泽东是他在长沙的学生。他的学生中还有许多青年后来成了共产党。

徐特立本人在毛泽东能分辨共和派和保皇派之前很早就参与了政治。他身上仍留着帝制时代与封建政治作斗争的标志。他到一九二七年才成了共产党员,资产阶级社会的判逆。



在国民革命期间,徐特立在国民党省党部很活跃,但是他同情共产党。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清洗”期间,他遭到追捕,不得不销声匿迹。

后来党把他派去俄国,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回国后,他闯破封锁,到了江西,不久就在翟秋白下面但任副教育人民委员,翟秋白遭难后,执行委员会任命徐特立继任。从此以后,他就以教书先生老徐着称。



一天,我们正在谈话的时候,他开始幽默地一一列举他的一些困难。“同我们所估计的几乎一样,”他说,“在西北,在我们到达以前,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几乎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左右。

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你知道吗,陕北和甘肃的人竟相信水对他们是有害的!这里的人平均一生只洗两次澡——一次在出生的时候,一次在结婚的时候。他们不愿洗脚,洗手,洗脸,不愿剪指甲,剃头发。这里留辫子的人比中国任何其他地方都多。



在学校教育方面,共产党自称已经办了约二百所小学,为小学教师办了一所师范,还办了一所农业学校、一所纺织学校、一所五个年级的工会学校、一所有四百学员的党校。所有技术学校的课程为期都只有六个月。



重点当然放在军事教育上面,两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尽管这个遭到四面包围的小国有种种困难。有红军大学、骑兵学校、步兵学校,上文已提到。还有一所无线电学校、一所医科学校,后者实际上只训练护士。有一所工程学校,学员所受的实际上是当学徒工的基本训练。

象整个苏维埃组织一样,一切都是十分临时性的,主要是当作一种加强红军后方的活动,为红军供应干部。许多教员连中学毕业生都不是,令人感到有趣的是,他们把什么知识都共同分享。这些学校是地地道道共产主义的,不仅在意识形态方面是如此,而且在利用他们所能搜刮的技术知识,“提高文化水平”方面也是如此。

(5)红星照耀中国兵变前奏讲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着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着,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

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6. 《红星照耀中国》每一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红星照耀中国》每章节主要内容: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本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 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 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 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章 同红军在一起(续) 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6)红星照耀中国兵变前奏讲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影响

1、《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

2、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3、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

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4、《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5、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红星照耀中国》

7. 红星照耀中国一共十二章,把每章的主要内容帮忙写一下,谢谢

1、探寻红色中国:斯诺登上了去西安的火车。 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府, 并在那拜访了杨虎城将军和省主席邵力子。因为情况有变,最后斯诺只能乘坐东北军到前线的卡车前往红区。

2、去红都的道路:周恩来欢迎斯诺的到来,给予了斯诺自由活动的诚意,并且亲自替他起草了一个旅程, 其中开列着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在路上,斯诺了解到与他同行的一批年轻红军投身革命的经历和缘由。

3、在保安:斯诺终于见到了毛泽东, 介绍了很多他了解到的毛泽东的事迹, 包括他的传奇、 他的妻子、他的影响力、平时的生活包括日常的伙食等等。

4、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斯诺主要记述了他采访毛泽东的情况。 通过与毛泽东的几个晚上的谈话,他了解到 了毛泽东的生平,先是他的早年经历:如何出生、童年时的生活、他父母亲对他的教育。

5、长征第五次围剿:斯诺通过一组统计数字(18条山脉、24条河流、12个省份、62座城市、10个地方军阀包围)证明了长征的伟大以及长征所取得的成绩。

6、红星在西北:斯诺记述了西北苏维埃运动的若干举措,这包括取消租税、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穷人、给穷人提供贷款、合作化运动、妇女婚姻自主权、普及教育。

7、去前线的路上:斯诺记述了很多关于苏区工业的内容,包括苏区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工业,包括手工业、油井等等。

8、同红军在一起:斯诺记述了他对彭德怀将军的印象,包括他的生平,他直截了当的作风,还有他迟睡早起、喜欢孩子、关心同志、如何阅读共产主义的读物。

9、同红军在一起(续):斯诺记述了西北马家 (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 对西北政治的影响, 包括各种苛捐杂税、征兵政策等等。

10、战争与和平:叙述了朱德同志的事迹, 包括他对红军的杰出领导、他夫人的情况、他对部下的爱护、 天性极端温和又十分负责任。

11、回到保安:斯诺写了他回到保安的一些生活趣事,包括打牌、饮食等等。然后,斯诺开始记述俄罗斯(苏联)对红军的影响,共产国际对红军的影响。

12、又是白色世界:斯诺在本书的最后对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进行了评析,最后斯诺认为尽管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会遭受挫折,但是它最终会获得胜利,原因在于产生于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利因素。

(7)红星照耀中国兵变前奏讲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作品影响:

1、《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2、《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3、《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这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红星照耀中国

8. 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情节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剧情讲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青年记者斯诺通过在中国十三年间的工作、采访及亲身经历,以独特的视角审视1928~1941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变革、机遇和巧合的故事,而宋庆龄同志则多次帮助斯诺深入到革命的前线,了解中国共产党长征和抗战的真实信息。

1928年的中国,数十万人因“共党”、“通共”的罪名被屠杀。美国青年埃德加.斯诺旅行来到中国。为了生活,斯诺当了一名记者,被授意为当权者撰写歌功颂德的文章。但斯诺不肯违背良知,他对中国现实的如实报道为他赢得了一些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友谊,也使他成为当权者的眼中钉,并因此历尽磨难。

在和革命者的接触中,斯诺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产生了采访红军的念头。终于在宋庆龄等人的帮助下,斯诺成为第一位到达苏区、采访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西方记者,并撰写了着名的《红星照耀中国》。

1941年,由于揭露蒋介石在皖南事变中的倒行逆施,斯诺被驱逐返回美国。60年代,斯诺因麦卡锡主义被迫移居瑞士。1971年,斯诺作为中美两国之间的信使再次来到中国,受到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中美建交前夕,斯诺去世。

(8)红星照耀中国兵变前奏讲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创作纪实作品)又称《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

章节目录: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1.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2.去西安的慢车

3.汉代青铜

4.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1.遭白匪追逐

2.造反者

3.贺龙二三事

4.红军旅伴

第三篇在保安

1.苏维埃掌权人物

2.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3.论抗日战争

4.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5.红军剧社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1.童年

2.在长沙的日子

3.革命的前奏

4.国民革命时期

5.苏维埃运动

6.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长征

1.第五次围剿

2.举国大迁移

3.大渡河英雄

4.过大草地

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1.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2.死亡和捐税

3.苏维埃社会

4.货币解剖

5.人生五十始!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1.同红色农民谈话

2.苏区工业

3.“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1.“真正的”红军

2.彭德怀印象

3.为什么当红军

4.游击战术

5.红军战士的生活

6.政治课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1.红色窑工徐海东

2.中国的阶级战争

3.四大马

4.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1.再谈马

2.“红小鬼”

3.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4.关于朱德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

1.路上的邂逅

2.保安的生活

3.俄国的影响

4.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5.那个外国智囊

6.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1.兵变前奏

2.总司令被逮

3.蒋、张和共产党

4.“针锋相对”

5.《友谊地久天长》?

6.红色的天际

附一:《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

附二:斯诺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

附三: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参考资料:网络-《红星照耀中国》

9. 红星照耀中国每一章主要内容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二.去西安的慢车三.汉代青铜四.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一.遭白匪追逐二.造反者三.贺龙二三事四.红军旅伴

第三篇在保安

一.苏维埃掌权人物二.共产党的基本政策三.论抗日战争四.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五.红军剧社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一.童年二.在长沙的日子三.革命的前奏四.国民革命时期五.苏维埃运动六.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长征

一.第五次围剿二.举国大迁移三.大渡河英雄四.过大草地

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一.陕西苏区:开创时期二.死亡和捐税三.苏维埃社会四.货币解剖五.人生五十始!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一.同红色农民谈话二.苏区工业三.“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一.“真正的”红军二.彭德怀印象三.为什么当红军四.游击战术五.红军战士的生活六.政治课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一.红色窑工徐海东二.中国的阶级战争三.四大马四.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一.再谈马二.“红小鬼”三.实践中的统一战线四.关于朱德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

一.路上的邂逅二.保安的生活三.俄国的影响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五.那个外国智囊六.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一.兵变前奏二.总司令被逮三.蒋、张和共产党四.“针锋相对”五.《友谊地久天长》?六.红色的天际

阅读全文

与红星照耀中国兵变前奏讲的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以前的太空宇航员住哪里 浏览:687
印尼援助渔民多少钱 浏览:148
伊朗女性戴头巾什么意思 浏览:982
伊朗为什么是圣裔 浏览:573
现在英国为什么这么富 浏览:326
印尼引进什么商品 浏览:438
亚洲怪谈之印尼篇结尾什么意思 浏览:500
英国读研需要什么学历 浏览:99
越南为什么老停电 浏览:848
印尼的臭豆有什么作用 浏览:334
英国怎么废除奴隶制的 浏览:634
如果伊朗石油出口会怎么样 浏览:845
为什么印度最好的城市都那么脏 浏览:295
为什么英国人的厨艺差 浏览:179
印尼盾10000等于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404
印尼什么手机卡信号好 浏览:282
怎么寄东西到印尼 浏览:973
意大利熊油治什么病 浏览:460
意大利黑手党的基地在哪里 浏览:609
印度積架路虎多少钱 浏览: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