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画画中国画的经典形象怎么画

画画中国画的经典形象怎么画

发布时间:2022-04-24 07:24:08

‘壹’ 如何画国画

国画从题材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类,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工笔、写意两种。

中国画讲究形式美,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画面空白的运用独具特色。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 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国画营造的空间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和分层式空间。

从风格样式上看,中国画构图的基本样式是“之”字形构图(又称“S”形构图)。所谓“易”者象也,“之”字形运动就是变化,就是延续,就是转化,就是周而复始。因此,“之”字形构图是中国画中最基本的构图,其他形式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发展而成的。

(1)画画中国画的经典形象怎么画扩展阅读:

绘画工具:

“笔墨纸砚”是中国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工具,号称“文房四宝”,其意义不止于书写绘画方面,中国文人对其给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情,历代文人书画大家和笔墨纸砚相关的故事举不胜举。

1、笔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尤其以湖州(今浙江善琏)之湖笔,宣州(今安徽泾县)之宣笔,及江西进贤之笔为上。

2、墨

颜料有两种,使用起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种是植物质的,如花青、滕黄、胭脂、牡丹红等,性能是透明、质细,但年久会褪色;另一种是矿物质的,如朱砂、朱漂、头青至三青、头绿至三绿、赭石、石黄、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盖力,年久不褪色。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国画

网络-中国画

‘贰’ 怎样画好中国画

中国画作为一门源于中国的独特的绘画艺术流传了千百年不曾衰败。在今天仍被许多人所喜爱。它可以陶冶情操,舒畅心情,丰富我们的生活,实在是不可或缺的一门艺术。 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作品不仅包括画的主体,还要求有提款、印章等。所以中国画艺术同时囊括了诗歌、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中国画的确是多门艺术的有机结合。所以画好中国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怎样才能画好中国画呢?让我们共同来研究。 一、绘画工具的选择 国画因其艺术表现的特点,在画具的选择上也有起特殊的艺术要求。能否选择一套合适的画具直接影响着一幅作品的艺术水平。 1、 纸 国画用的纸主要是宣纸,可分为三大类:①生宣。这是一种未上过胶和矾的纸,渗透性大,吃水多,易渗化和涸晕,适宜画写意画。生宣中净皮单宣较好用。在净皮单宣上再加工,叫做特种净皮单宣,其质软,面光平,特别好用,用来画画也顺手,既见线,又见墨色。②熟宣。在生宣纸上刷上一层白矾水便制成熟宣。矾有固定性,墨色在纸上不润,适合画工笔画。③半生半熟的宣纸。是在生宣纸上加少量的矾制成。适合画半工半写意的画。 除宣纸外,还有高丽纸、皮纸、麻纸。不太常用,这里便不做介绍。这么多的纸,看来在作画前真的要选择适合自己画的特点的纸。怎么才能区别纸的优劣呢?优质的纸应具备如下特色:松而不弛,光而不滑,润而不燥,易淡干湿层次,轻柔搓而无损坏。按照如上特色,我们可以通过听、摸、看、试来区别。听,捏住一角抖动,若声音发闷,说明纸质较好;摸,用手触摸纸面,以手感发涩而具潮湿感者为佳。看,对光看,其纸纤维呈云块状则利于墨色扩散,显得丰厚;试,最重要。试渗化性大小,试笔痕是否留得住,试墨色层次是否丰富以及墨色是否明亮,试用笔是否顺畅不涩,等等。 2、 笔 笔有大、中、小、长、短、肥、瘦之分。写意画以用大、中型笔居多。罕用小型之笔。 工笔则常用小笔,易于线条勾勒。 毛笔从毫毛分有软、硬、兼三种。他们各有其特点,才能准确选择合适的笔。 软毫。含水分多,柔和圆润,其墨色容易有浓淡干湿的变化,能挥洒自如,表现力丰富。适用于表现圆和软中带刚的线条及多变化的面。不适用于绘画方和硬的的线条。这类笔主要用羊毛制作。比较着名的有产于浙江湖州的羊毫笔,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画家之青睐。 硬毫。含水分较少,挺拔劲健,锋芒毕露,弹性强,适用与方和硬的线条。做画时,一波三折,如书法般,均见功力。于皴、擦、染、点中见奇韵,浓淡干湿中见墨彩。它适合画山水及花鸟中的枝、藤。硬毫以狼毫为主,是黄鼠狼之尾制成。 兼毫。是软硬毫混合制成的刚柔相兼型的毛笔,软硬适中,兼有硬毫、软毫、两方面之优点。市场上以白云笔最为常见,一般是狼羊毫搭配,这种笔既用于勾勒,又可点染,深受画家喜爱。 笔的优劣以毛色纯,开锋后尖毛整齐,肥瘦得体,弹性好特别是笔之回弹聚散性好为标准。挑选时,轻按笔头,以笔头不空、饱满为好。将笔尖轻轻搓开,笔毛要整齐,笔尖处的毛排成一排。 但各人的习惯与画风不相同,必然对笔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一支好笔的评价标准是要适合自己,用起来顺手。 3、 墨 墨是直接关系绘画效果的因素。过去用墨以块墨为主,它以猪油或桐油或松脂木所熏之烟,手工研磨井和胶及香料压制而成的。它形状以长条形为主。现代所用的墨主要是绘画墨汁与墨膏。原先之墨汁胶重、色灰而质粗,绘画墨汁的优点是方便、省力、省时,缺点是缺少最浓的层次,且胶普遍偏重,因此作大泼墨时浓墨层次易糊烂,在水的冲渗中也不如块墨所研之墨汁能保住最初的笔痕。 4、砚 砚之优劣,除外观外,主要是石质,石质坚硬而色泽大方深沉,发墨而贮水不易干者为好,现在市面上的外方内圆的大砚或者圆形平底盆状之墨海是很实用的,且价也廉,适合初学者使用。 5、垫 作写意画一般离不开垫,最好选用那些略有弹性而不过分、不吸水、色白或淡色的东西作垫。毡子是很好的材料。初学者可以用报纸代替。 中国画的画具还有水盂,调墨、调色之盘,镇纸,也可包括印章与印泥等,但因为这些不直接影响作画产生的艺术效果,便不——详述了。 二、绘画中笔法的运用 执笔法 中国画最显着的特点就是以墨线为基础,用以表现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同时通过墨线还可表达作画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国画的墨线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立的美学价值。所以,中国画中怎样用笔是画好中国画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中国绘画执笔同于书法,基本要领是拿毛笔时用大指、食指把住笔杆,呈“龙眼”或“凤眼”状,中指紧随食指把住笔杆。执住笔后,一般笔杆不超过食指的第一指节。指实、掌虚、腕平、五指齐力,运转收放要自然。绘画执笔比书法执笔灵活,由各人喜好,可稍随意。但初学者须掌握基本要领。 用笔法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等方式。 1、中锋运笔 垂直,行笔时锋尖处于墨线中心,用中锋画出的线条挺劲爽利,多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 2、侧锋运笔 手掌向左偏倒,锋尖侧向左边,由于是使用笔毫的侧部,故笔线粗壮而毛辣,多用于山石的皴擦。 3、藏锋运笔 笔锋要藏而不露,横行“无往不复”,竖行“无垂不缩”,古人称之为“一波三折”,画出的线条沉着含蓄,力透纸背,常用以画屋宇、舟、桥的轮廓,也用于山石的勾勒,树干的双勾。 4、露锋运笔 露锋则使点画的锋芒外露,显得挺秀劲健,画竹叶、柳条便是露锋运笔。 5、逆锋运笔 笔管向前右倾倒,行笔时锋尖逆势推进,使笔锋散开,笔触中产生飞白,这种点、线具有苍劲生辣的笔趣,树干、山水的勾勒、皴擦都可运用。 6、顺锋运笔 与逆锋相反,采用拖笔运行,故画出拇条轻快流畅,灵秀活泼,勾云、画水常用此法。 上述几法是常用的几种笔法,应用广泛。下面我们谈谈用笔的三点禁忌。 宋代韩纯全《山水纯全集》中提出:“用笔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所谓“板”,是指没有腕力,用笔不灵活,画出来的笔线平扁,没有圆浑的立体感;所谓“刻”,是说笔划过于显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没有生气;所谓“结”,是指落笔僵滞,欲行不行,当散不散,笔线不流畅。这三点都会使线条美感丧失。如何加以避免呢?最好是练一练书法。通过书法可以掌握用笔的技巧。要注意增加腕力,让笔和手融为一体。做到易行笔,易用力。还要注意用笔要自然,虽然用力,却又是“放松”的,不要刻意造作,用力自然。 三、如何练习画中国画 选好了画具,学会了用笔,就要练习画了。练习大致可分为两步:即临摹和写生。临摹即照着别人的摹本作画,同书法练习类似,要经过很长时期的临摹、积累大量的经验和作画技巧等方可用于写生实践。而写生则是通过接近生活,通过自己的审美旨趣自我创作并形成自我画风的过程,是较高层次的练习。 先讲讲临摹。首先像选书法帖本一样,要选择一些自己喜欢,适合自己风格的名家画集。但不要选择那些过于难的画册。对于初学者还是买一些画家编的国画入门之类的书较合适。练习时就基本照着人家的构图、笔法来画。但要注意不能一味照搬。用帖时首先要看,要品味要琢磨。看看人家是如何构图的,一些笔法的运用如何巧妙,画的神韵在哪里等等。考虑还了,再下笔。初学者可以边看边画,作画中也可以不断品味、体会用笔。这时要脑、眼、心、手并用。作画时要找手上的感觉、体会前面所讲执笔法中的用笔之内涵。练习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看完摹本然后默画,这时就不要去看摹本,待作完画后再进行对照、比评,找出不足进行改进。这个过程是自我摸索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找到技巧,并成为自己的东西。关键还是在用脑、用心。只有反复思考、品评,才能有提高。 再谈谈写生。临摹到了一定水平,就可以写生了。写生就是要对客观实在的景物、人物进行刻画、创作。 首先需要选景。这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一步。要凭我们的审美观、艺术欣赏力来选取合适景物、合适角度、合适部分。就像照相,不仅要考虑光线,而且要考虑构图。所选景物应有层次、有主次、和谐统一。选择构图的方法可以用木框或将手指框成一个方形,将所选景物置于其中,观察品味是否合适,进行筛选,确定所画对象。 作画时首先要有耐心,要不断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将平日所得应用开来。还要注意写生并非完全的像照相机一样从自然中搬下来,根据作画需要,可适当删减不必要的景物,或添进新的景物,也可在景物中先加入需要的物件再作画。但对于初学者,主要锻炼其对景物刻画的能力,还应尽量保持景物原貌,待到一定水平再进行景物处理。 临摹和写生要点就简单提一下,关键还是在练习中自己感悟、总结,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案,但重要的是学会查阅“生活”这本大书。生活是我们认识世界,创造绘画艺术的源泉。艺术虽不等于生活,但生活就如同空气和水一样,离开了它,艺术生命也就停止了。不接近生活,只是漫无边际的遐想,玩弄笔墨,闭门造车,就无法作出真实感人的作品。在平日生活中,就练习搜索一些好的场景、好的画面,记在脑子中形成素材,今后作画便可以顺手拈来。要练习用艺术的眼光审视生活,用构图、取景等理论来应用于生活,这样才能不断熟练,不断提高。 看来,练习中国画还可以使我们更快乐地生活啊! 四、中国画的创作 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们对绘画艺术美的评价是不一样的。以中国的山水画来说,它是在长期封建专制统治的压迫及一般士大夫的利欲熏心的现实之下,画家想超脱现实、回归自然,为了获得精神自由,借以保持精神纯洁,陶冶情操,解除郁闷而逐步形成的。还是1000年来山水画所以成为重点内容的原因之所在。 缺少了艺术,在心灵上便会是一片荒漠,艺术能激起青少年们无穷的力量,唤起青少年对理想的追求,获得精神世界的升华。在这个过程中绘画艺术提高了人们的思想境界,美化了人生,使人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因此,绘画应起到如下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给人以愉悦美感,陶冶人们的情操。二是给人以教育,使人们生活得高尚、纯真,使人们奋发而上。所以我们搞中国画创作也应本着这样的思想。其次,我们还必须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创作的作品应保持时代气息。不同时代的人受着不同时代的思想、道德影响与制约,在审美认识上呈现出强烈的差异性。我们的作品要表现生活,要展现民族形象。时代在不断发展,对客观世界要不断认识,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崭新的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第二,能否表现清新的意境。中国画不重求明暗,色彩对比,更追求神韵,即能否表现中国画美学本质。什么叫“意”?对于中国画我们常说:“意在笔先,画尽意在。”“意”便指画者的思想、感情、意念、意义、理想等。而“境”则是大自然或人生的整幅图景,它不是一草一木,而是元气流动的造化自然。表现清新的意境即要突显神韵! 第三,我们应该表现生动的笔墨。 石涛说:“夫画者,形天地万物也,舍笔墨何以形之哉?”道出了中国画的重要构成因素——笔墨。艺术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即作者表达的意境,形式即笔墨。所以学会笔法是十分必要。前面已作研究,这里不再阐述了。 把握住这几点,再加上你的努力,相信你终会创造优秀的作品。 中国画博大精深,不可能简单几言将其说尽,我们仅在这里作简单研究,中国文化需我们共同传扬。让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早日成功!

‘叁’ 最美中国 素描 怎么画

其实素描不是很难的,也有同学画的很好啊,每个同学只要肯努力,都是可以画的很好的,给你说些方法吧。
我们为什么天天要画这些东西呢,是因为,我们练习的这些东西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体,比如一些蔬菜、水果、瓶罐等,组合起来也比较方便,为了使我们在画的时候循序渐进,我们的训练是一步一步加深难度的,老师应该是这样教学的吧, 还有衬布,作为衬布,那就是来衬托我们前面的物体,因为我们在训练的时候不能把握难度较高的背景,所以选择颜色单一的衬布会好些。
首先,我们是要在画面上用黑白灰表现人物,也就是说画面无非就是由铅笔的黑白灰的不同层次来表现的。这是第一层分析。{整体分析}
然后呢,我们去画的时候,是先画什么呢,这是绘画之前经常会忽视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一下绘画完成的效果,是要表现出怎样的一副画面才算我学好素描呢,那么我们心里对一副好的素描就有一个标准,比如我们范例书上的那些画, 先画什么呢,要有一个先后顺序过程才能把画画好, 画面的控制是由明暗的黑白灰的逐渐上色才形成的,所以我们可以先画中间调,也就是灰色,不易过重,也不宜过轻,画中间灰调是为了给画黑白作一个对比,也就是说先有了一个大致的中间调,再画暗部的暗调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对比, 通常就是我们说的先分开暗部和亮部, {分出对象的亮面和暗面} PS:我们用中间灰调先铺满整个暗面,让暗面有一个基色。
然后, 我们在从暗部着手,先加深明暗交界线的位置,然后向暗部过渡,直到反光, 然后还要画好投影的最深的位置,向远处渐隐处过渡。
然后从明暗交界线出发向亮部过渡,画出亮灰部,注意整体的亮灰部的深浅都有区别。
然后就是进一步深入,处理细节,过渡好一些转折位置。
调整, 完成!
但是这些画好的前提是要形准! 还要放松心态。
如果对于绘画还比较迷茫,上面这些或许对你有帮助。
可以用铅笔,也可以用炭笔,最重要的 是笔的把握度,粗细把握住,我觉得你的 素描学的可以的话,建议你用炭笔,画出来很有效果,但是切记:不能够把整个画面弄脏,线条要清晰,看起来才有感觉!多找些资料,按照步骤,不要心慌,多联系,多看哈画家的笔法!

‘肆’ 中国画的绘画方法有

中国画的绘画方法有主要白描画法,工笔画法,写意画法,兼工带写;没骨法的画法。白描画法主要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有单勾和复勾两种,有时略敷淡墨作为渲染。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全部,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物象之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大。因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的特点。工笔画按照创作顺序主要有描,分,染,罩。所谓描指的是白描勾线,分别用浓磨,淡磨描出底稿。分是指用墨色上色,用清水分匀开来,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染和分意思相同,只不过用的不再是墨色,而用彩色来分蕴画面,罩色指的是整体上色,根据想要表现的对象不同,一层一层用较薄的颜色反复上色。写意画法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有其多以浓墨破淡墨,少见以淡墨破浓墨的破墨法。有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的落墨法。有随笔将多量的不匀之墨水挥泼于宣纸上的泼墨法。有以手指为笔作画的指画法。有以参胶之墨作画的胶墨法。兼工带写主要是一幅作品有笔法工整细致的部分,亦有较放纵写意的部份,用工、写二种笔法,表观出物象的形神。没骨画不同于工笔和写意,没骨的“没”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作画时,要求画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书法里把笔锋所过之处称为“骨”,其余部分称为“肉”。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没骨画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在纸上予以巧妙结合,重在蕴意,依势行笔。

‘伍’ 技法为绘画根基,国画中的三大技法形式都是什么

传统的国画就是人们常说的水墨画,以笔墨纸砚作为主要的绘画工具,在创作中注重写意,追求神韵,而忽略物象的神似,就像齐白石说的那样: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油画追求写实,它的四大元素或者说四大技法分别是:要有精确严谨的造型,饱满绚丽的色彩,明暗对比强烈的光影关系,质感鲜明的笔触,要实现这些,必须以素描作为根基。

传统的国画不需要学习素描技巧,只需了解笔墨和宣纸的特性,掌握国画的技法和技巧,就完全可以画出趣味十足的国画作品。

花鸟画的构图也非常多,常见的有S形构图,交叉形构图,半环形构图,以体现出花花草草的灵动和优雅为主要原则。

人物画的构图主要有纪念碑式构图,三角形构图,中心式构图。

纪念碑式构图用来展现人物的高大伟岸。

三角形构图里,人物的连线会构成一个三角形,这个构图用来体现画面的稳固关系。

中心式构图往往用在人物群像里,在一群人里边,以一个重要人物作为中心,其他人围绕在他的左右两边展开刻画,这种重在体现重要人物的精气神。


‘陆’ 请问:中国山水画怎样才能画出它的意境和形与神的 形象

没画过国画,但是给你点个人意见
第一所谓用心去画,你必须将你自己融入画中,手必须跟着心绪走,所以你作画心情必须有那种意境
第二合理使用绘画技法,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山石,运用合理的笔触把巍峨突兀的特点带出,这就要看你的艺术功底了。
第三画中要有点睛之笔,可以是很小的一个人,也使画更耐看。
所谓外行看热闹,不知道这些能不能对你有帮助。

‘柒’ 最好看的国画怎么画

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隋唐时期,我国山水画已成为独立的创作;至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日趋成熟。中国山水画依技法和设色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淡彩等形式。
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主要包括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
花鸟画是以描写花卉、瓜果、竹石、鸟兽、虫鱼等为主体的绘画。花鸟画的肇始很早,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殷周时代的青铜器上,就有许多花草、虫鱼和龙凤之类的图案纹饰。传统花鸟画依题材可分为花卉、瓜果、翎毛(禽鸟)、走兽、虫鱼等类型。
界画是指以宫室、屋宇、亭台楼阁等建筑物为题材,而用界笔直尺线的绘画,也称“宫室画”、“台阁画”或“屋木画”。界画创始于隋代,最早界于人物山水之间。
画好国画就要对国画的分类有一定的了解,分清学习的是哪一种国画,以上就是我们介绍的如何画好国画。

‘捌’ 如何画成一副中国画

山上的美景小村庄,是人们向往山林清幽的生活方式,它远离现代城市快速发展,伴随的污染、喧闹等城市“疾病”。

如何运用传统的中国画审美来画出一幅山村美景呢?

我们可以在笔墨上引入中国书法技法,干湿浓淡相互变换,在意境营造中“师法自然”对客观事物的艺术加工,达到秀美、悠远的山林效果。从而使画面中既有大山、大水,又有充满生活情趣部分,又通过加入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东西,使画面更加生动、丰富。

想要画出一幅山村美景画少不了:

不断增加生活素材,使丰富画面内容

从“山水画”字面意思理解,画面中要有山有水,但山水画并不是单纯的山与水,山的结构要大小相兼、疏密结合,山的形式要有坡有崖有顶有沟壑,水也要蜿蜒曲折、变化多端起到“动脉”的作用。

一幅完整的山水画画面中不光只有山和水,还要有树木植被、房屋桥梁等生活素材,加入适当的生活素材对画面的效果有诸多好处。其一,通过适当的生活素材来更巧妙地表现出画家所营造的意境。例如吴镇的《芦花寒雁图》中在平静的湖光山色中,穿插渔夫悠然自得的形象,既表达出画家内心理想,也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同样把村庄刻画的依山傍水,能更好的体现出隐居在此处环境的清幽,村庄中可以画有梯田、菜地暗示这里的生活很“绿色”。

其二,适当的生活素材可以灵活的表达空间关系。通过房屋的虚实、大小、繁简,渔船的走向,房屋与树木、山石的遮挡关系等生活素材的各种变化,丰富了拉开空间关系的手段。房屋与树木的遮挡关系、房屋与山石的遮挡关系、房屋的“密”与远处山石的“疏”等都是为了灵活的表达空间关系,使观赏者不出现视觉疲劳。

其三,适当的生活素材提高作品的情趣。画面中不能只有山石树木这样显得太不近“人情”了,还要适当的加些生活素材,例如:溪水、房屋、桥梁、船只、行人等,诸多自然与生活结合才能创作出一幅气韵生动的作品。小桥、房屋、小路、梯子、烧火用的材薪、菜地等就是为了增加画面的趣味性、观赏性。

其四,一定的生活素材能够掩盖创作过程中的失误。在创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失误,可以画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来掩盖画面中的缺点和不足,还能丰富画面一举两得。创作时出现失误,为了不影响画面的美感画了几颗小树将其掩盖,同时丰富了其空旷的画面。

画画并不是天马行空,把心中所想随意的表达出来,这样很多时候创作出东西没有美感。中国画有几千的历史,自然有自己的作画规律,例如“谢赫六法”、顾恺之的《画论》等经典的理论,这都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无价之宝。

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在这些系统的规律下我们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知道自己的作品有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

为了使加入大量的生活素材来达到自己的心中理想不失去画面的和谐,再加入这些东西时,以传统的审美理论为依据。,在画房屋时加入一些生活素材,房屋屋顶运用书法行笔一笔一笔单勾瓦砾,为使房屋疏密结合在近处房屋根部勾勒出砖石纹理,再加上适当的门窗,构成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在近景房屋后面空地上运用了工兼写的技法突出菜地,根据画面的需要有些不见用笔的地方重新用笔,墨色不好的地方重新用淡墨或清水晕染,把不太清楚的山石结构轮廓重新勾勒出来,把较散的山石结构归整,太空的结构丰富起来。

在创作过程中难免会用到画面空旷不丰富,这就需要我们加各种素材使画面丰富起来。近景河滩太空旷于是在上面加了几个树,又在河里加了几簇水草,画房屋时虽然错落有序,但光画房屋显得太单调,在房屋之间画如几个相对较虚的小树更加生动,与房屋的实形成对比。北方山石树木植被多集中在山顶,为了使画面丰富,突显树木茂盛,运用双钩的实和大墨点的虚相结合,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树,也能表达出树木茂盛、画面丰富的感觉。

中国画中使画面丰富不光靠单纯的加入一些素材,素材与素材、山与水之间的变化也很重要。通过构图的变化、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色彩的轻重冷暖对比变化等诸多变化同样起到丰富画面的效果。以传统的中国画审美为基础,构图分为三段式,即近景、中景、远景。近景物体刻画的比较密集、细腻,到远景逐渐变疏变虚,这样不仅能丰富画面有节奏感,还能拉开空间距离。

笔墨上用笔有紧有松,近处的“紧”与远处的“松”形成变化丰富画面,墨色上树木植被的叶子浓淡结合,刻画出叶子的茂盛,在与运用双钩画法的叶子对应,不但使画面丰富,还有起伏变化。色彩上并不是单纯的“随类赋彩”,同一种颜色的轻重浓淡,不同颜色的色相变化,冷暖颜色的强烈对比,这些都是丰富画面的重要手段。不论是在画面中加素材还是依靠素材之间的变化,都是为了画面的丰富,丰富画面是都要看画面的需求来决定。

画中笔墨及皴法的运用

“古之人有有笔有墨者,亦有有笔无墨者,亦有有墨无笔者。非山川之限于一偏,而人之赋受不齐也”,这是石涛在《苦瓜和尚话语录》中说的话。古代的画家有的擅长用笔的,有擅长用墨的,也有二者皆擅长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山川自然风景的不全,而是画家的天赋不齐,每个人的阅历、人生不同所致。

石涛作品欣赏

一、笔法墨法:

画家的天赋各不相同,对笔和墨的运用和理解也是参差不齐,有些画家擅长用笔来刻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有的画家擅长用墨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画家的阅历、经历、日常积累同样影响着画家对笔墨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北宋着名画家米芾与“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两者由于朝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阅历和经历不同,两位画家的作品风格也不尽相同,米芾画面的墨色较重,倪瓒的作品墨色偏淡。正是由于各种原因,影响着各个画家笔墨的独特性,才有中国画在历史上的“百家争鸣”。

绘画是一门造型艺术,在中国画中,笔墨是核心。笔墨的唯物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古之画家有擅长用笔的但他的画面不是光有用笔肯定也是有墨的,擅长用墨者也是这个道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中国画中笔墨变化丰富,用笔上有干笔、湿笔、中锋用笔、侧峰用笔等诸多变化,用墨上也有干、湿、浓、淡等变化,根据画面的需求选择笔墨运用的方式。

为了突出笔墨没有上绚丽的色彩,骨法用笔,山石结构、房屋、树木都是可以用书法的行笔勾勒出来的。画面中近景的刻画在用笔时比较谨慎、严谨,表现远景时为了加大空间距离用笔时比较放松。在刻画树木时为了表现树木的茂盛和种类的多样性,在描绘树木时有些树叶运用中锋用笔双钩的变现手法,有些树叶采用中锋与侧峰结合的大混点的手法。

郭熙早春图局部

中国画中墨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俗话说“石分三面”要想表现出山石的体积感,墨色的变化是少不了的,通过墨色从重到轻、从干到湿的变化,塑造画面中山石的体积感。在创作过程中画面的各个方面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难免会产生失误,但有的时候失误也不一定是坏事,说不定在画面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结尾时对一些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加以淡墨色调整也是不可或缺的。

石涛作品欣赏

二、皴法:

作为中国画技法之一,主要运用于塑造山川形象的面貌、体征,皴法侧重于对山川的体面和肌理的塑造,不同的皴法对山川的肌理的塑造也是各不相同。

中国山水画的皴法是历代山水画家外师造化,摹写真山实水提炼创造出来的语言形式,经历代山水画家的艺术创造,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体系并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在自然界中没有完全一样的山,不同的山有不同的名字,每个山都是独特的,再加上每个画家的经历、人生的不同,对山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就造成的从古至今有许多皴法。

例如:斧劈皴笔势遒劲、披麻皴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解索皴其状如解索、芝麻皴用笔作皴如芝麻,通过不同的皴法能够表现出各种不一样的脉纹、纹理、质地、山貌等。皴是自然形成的,皴法并不是凭空而造的,是画家根据自己所看到的自然界真山实水,以自己亲身体会、经历、积累等各种因素艺术加工而成的独特的艺术语言。

中国山水画的造型形式有很多种,最主要的就是用线造型,所以我们在画国画时可以借鉴元代画家王蒙的干笔皴法和五代画家董源的披麻皴,在此基础上以粗笔浓墨强化了传统皴法和用笔用墨,使笔墨气息与皴法更具有现代气息。为了表现山石的纹理,用的是比较硬性的类似披麻皴,通过肌理的变化可以表现出形状、纹理粗细、山石凹凸的具体差异。

宋马远踏歌图绢本水墨谈设色191.8x104.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画的画面最终效果是要达到“气韵生动”的,要想达到“气韵生动”就要结合中国画中的各种技法,其中皴法占了非常重要的方面,可以非常肯定的说在山水画中如果没有皴法的存在,在山水画中气韵生动就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所以作品中山石多顶部和底部有植被,中裸露的部分植被相对较少,披麻皴多用于相对温和的山石,为了表达出山石采用纵向线条。近景为了突出结构和墨色从山头往下皴起山头墨色较重阴阳向背对比明显,中景远景为了表达山石的雄劲挺拔从山下往上皴起。在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皴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始终贯穿了山水画发展的过程,在促进了山水画发展的同时,自己本身就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精神。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石涛在《苦瓜和尚话语录》提到“古之人寄兴于笔墨,假道于山川,不化而应化,无为而有为,身不炫而名立”前人作画更多的是用笔墨来消遣,通过作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的志向和情趣。他们通过感受大自然的山和水,用平常写字的方法写出自己心中所想,获取精神上的自由,这就是绘画的动机和取向。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绘画形式和工具材料在吸收外来文化情况下百家争鸣。在立意上也应该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从当代的文化背景出发,呈现出与古人不一样的,迎合当代发展需求的艺术。笔墨上,以笔为筋,以墨为血,将笔与墨结合,创作出充满灵性的、有血有肉的优秀作品。以前人总结为“镜”可以知画面的需求,从而更好的经营自己的画面。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开始期待更多的文化艺术产生,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迫在眉睫。要勇于打破传统固有的文化枷锁,敢于对外来文化敞开怀抱,西方优秀的、适合自己的艺术文化,做到博采众长、突破自我。

总之,画家应该超越自己眼睛达到的视野,包容天下万物,道法自然师法前人,追求自然的本质,反对一成不变的技法和艺术形式把宇宙万物当己任,完成自由的艺术表达,传达大自然的精神,才可以画出满意的中国画。

‘玖’ 中国画人物画怎么画

综观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的技法上大致可分成三类, 一为白描画法。二为工笔重彩画法。三为写意画法(简笔画法) 。

1、白描法画法
白描化法是人类最早,最简洁的绘画表现形式,我国古代 称为“白画”,也有人称为“线描”,如战国楚墓出土的两幅 我国最早的帛画,即以白描画法表现,早期的白描画,其线描 技法以均匀流畅的线条为主,到了唐朝吴道子,才能把白描线 条发展到有粗细轻重的变化,能生动的表现衣摺的动感与厚度 感。北宋画家李公麟可称是白描画法得代表性人物,下图是李 公麟的“维膜演教图”,把线条的特色,发挥到最完美的境界。
到了明嘉庆年间,邹得中总括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在其 着作“绘画发蒙”中,提了“十八描”的说法,这十八种描法 是指: 1. 行云流水描 2. 高古游丝描 3. 铁丝描 4. 柳叶描 5. 琴弦描 6. 蚂蝗描 7. 混描 8. 橛头钉描 9. 曹衣描 10. 钉头鼠尾描 11. 折芦描 12. 减笔描 13. 战笔水纹描 14. 竹 叶描 15. 橄榄描 16. 蚯蚓描 17. 枣核苗 18. 枯柴描
以上十八种描法是古人根据当时的服装(大都是宽袍大 袖)领略出,有些是唐朝以前就可以见到,有些则是后来逐渐 添加的,然而这十八描并不是包罗前人所有的描法,也有人主 张简化为五种,或合并为三大类。擅长白描人物的当代画家董 梦梅先生则指出:十八是以线条描法的形状命名,并不妥当。

2、工笔重彩画法
工笔重彩画法是一种造型工整细致,色彩浓艳而略带装饰 性的画法,如下图是晚唐周的簪花仕女图即为典型的作品 画工笔重彩法适宜使用熟纸或绢,通常可分成六个步骤:
(一)起稿: 先用铅笔或炭笔在稿纸上将人物造型画正确,修 改完美后将画纸蒙在上面覆描。
(二)钩线: 钩线有两种方法,一种称为钩勒法,就是先用淡 墨钩出轮廓线,着色后再用重墨或重颜色把主要线条重 复钩勒一次,这种方法不怕着色时把原来的线条遮盖, 画起来较方便另一种称为钩填法,就是用浓淡墨色把 线条钩好的轮廓里面,不可将颜色盖住墨线,这种方法 钩出来的线条流畅,但填色较费工夫。
(三)分染底色: 为了表现面部和衣褶的凹凸起伏变化,在暗 处先分染一次重色,面部可以用赭色分染,方法是珠一 只笔蘸赭石,一只笔蘸清水,先用颜色笔局部染色,即 用清水笔推开仕女的面颊可先用洋红分染。
(四)着色: 传统仕女的着色法近似京剧人物的化装,称为三 白法,即额鼻和下颚三部分晕白粉眼眶和面颊用色比 较夸张,多用洋红朱膘藤黄,调少许白粉男子的脸用 赭石朱膘和藤黄,加少许白粉。
(五)罩色: 在渲染和着色之后,为了使色调统一或补救某些 不协调的部份,如脸部常用淡赭石平涂一或两遍。
(六)提色: 在最后完成之前对重点部份再作加工,如眼睛口 角或鼻等,使其更为突出画仕女面部在三白的部份再 加白粉,有时可从纸的背后托染白粉,以加强面部的粉 的粉白效果, 一般常用于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染色法有:罩(平涂色) 窄染(窄小范围的分染)宽染接染叠染掏染(染背景底色而预 留出前面人物)染(染儿童或妇女面颊,着色时旋转用笔,使 颜色逐渐变淡变无,又不留笔痕)。

3、写意画法
五代石恪的“二祖调心图”即以狂草的笔意,画出深具禅 意的作品,到了南宋的画家梁楷发展减笔人物画,开拓新风气 ,而且创造了大笔泼墨法,成为写意人物画的代表性画家,其 作品“泼墨仙人图”、“李太白行吟图”等皆运用豪放而简洁 的笔墨,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的神韵。近代自扬州八怪以来,也 有不少擅长水墨写意人物画的画家,逐渐形成中国人物画的一 个主要潮流。
画写意人物宜选用生纸,通常先以炭笔在画纸上轻轻钩画 轮廓(如已熟练,则不必用炭笔钩轮廓),然后蘸墨先画主要 的线,涂上大的墨色面逐渐加重,再画次要的线与色面,尽量 避免用琐碎的笔墨,以免破坏整体统一。
在生纸上作画,一互失败了就很难修改,故用笔用墨时, 必须考虑整体的调和该强调的地方(如眼睛)必须画得传神。 用墨画后,再上产色,着色燎应慎重,依据人物的结构、明暗 的关系来表达彩色,才能增加色彩的变化,活生生地反映人物 的精神和表情。

‘拾’ 中国画怎么画

一、写意

1、写意俗称为“粗笔”,与“工笔”对称,为中国画技法名,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一般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比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陈淳、徐渭,清初朱耷等,都擅长此法。

2、清代恽寿平言:“宋人谓能到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宋代韩拙说:“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前者乃指“写意”。

国画技法有哪些

3、据传唐代的时候,玄宗就命令画家李思训和吴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绘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训是擅长工笔重彩的,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这幅壁画,吴道子就在一天之内就画成3万余里的嘉陵山水,这可以想象,他不可能用工笔重彩的技法来画,一定是比较粗放和简练的。

4、这说明那时的绘画已经有了工笔与写意的区别,而到了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主张画画“不求形似”,而应写情寄意,以表达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他留下的绘画作品只有1幅《枯木图》,画1株枯树、1块顽石,石后露出1-2枝竹子,树下几根细草。
5、这幅画抒发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思想感情,但大书法家却给以极高的评价,说道枝干“虬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到了元代以后,笔法简练、造型生动、酣畅淋漓、讲究意趣的写意画大盛。

6、所以写意画就同遵守传统、恪守法则的工笔画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派,长时间的在画坛上争相辉映,代代相传下

二、钩勒

1、钩勒为中国画技法名,是用笔顺势称“钩”,逆势称“勒”;也有以单笔为“钩”,复笔为“勒”(使用于山水画中为“复”);以及称左为“钩”,右为”勒”的。通常指用线条钩描物象轮廓,不分顺、逆、单、复,称为“双钩”。

2、钩勒后大部分填着彩色,在技法上与“没骨”、“点簇”相对,通常使用精密工细的花鸟画,钩勒要求有笔力,清代原济《大涤子题画诗跋》:“悟后运神草稿,钩勒篆隶相似

三、双钩

双钩为中国画技法名,是用线条钩描物象的轮廓,通称“钩勒”,因基本上是用左右或上下两笔钩描合拢,故亦称为“双钩”,大部分用于工笔花鸟画,又旧时摹搨法书,沿字的笔迹两边用细劲的墨线钩出轮廓,也称为“双钩”;而双钩后填墨的称为“双钩廓填”。

阅读全文

与画画中国画的经典形象怎么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以前的太空宇航员住哪里 浏览:687
印尼援助渔民多少钱 浏览:148
伊朗女性戴头巾什么意思 浏览:982
伊朗为什么是圣裔 浏览:573
现在英国为什么这么富 浏览:326
印尼引进什么商品 浏览:438
亚洲怪谈之印尼篇结尾什么意思 浏览:500
英国读研需要什么学历 浏览:99
越南为什么老停电 浏览:848
印尼的臭豆有什么作用 浏览:334
英国怎么废除奴隶制的 浏览:634
如果伊朗石油出口会怎么样 浏览:845
为什么印度最好的城市都那么脏 浏览:295
为什么英国人的厨艺差 浏览:179
印尼盾10000等于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404
印尼什么手机卡信号好 浏览:282
怎么寄东西到印尼 浏览:973
意大利熊油治什么病 浏览:460
意大利黑手党的基地在哪里 浏览:609
印度積架路虎多少钱 浏览: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