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几种中国古代名宴
1、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兴起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着名的中华大宴。干隆甲申年间李斗所着《扬州画舫录》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是关于满汉全席的最早记载。
2、孔府宴。
孔府宴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接待贵宾、上任、生辰家日、婚丧喜寿时特备。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级,有不同的规格。是当年孔府接待贵宾、袭爵上任、祭日、生辰、婚丧时特备的高级宴席,是经过数百年不断发展充实逐渐形成的一套独具风味的家宴。
3、全鸭宴。
首创于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特点是宴席全部一北京填鸭为主料烹制各类鸭菜肴组成,共有100多种冷热鸭菜可供选择。
4、文会宴。
文会宴把饮宴与吟诗作赋结合起来,以文会友,重在文会而席间之食品菜点则次之,其饮宴只是手段,起调节气氛的作用,正如六一居士欧阳修设在山亭上的筵席,不过是一些“山肴野味”而已。
5、烧尾宴。
烧尾宴是唐代长安曾经盛行过的一种特殊宴会。所谓“烧尾宴”,是指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员升迁,招待前来恭贺的亲朋同僚的宴会。
㈡ 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着名的宴席
鸿门宴:范增觉得刘邦将来必成大器,想在此次宴会上将刘邦击杀以除后患。但是被樊哙和项伯给解了围。
最霸气的饭局:曹操宴请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问刘备天下英雄有几人。刘备推脱不知道。曹操说:唯有你我二人。刘备这时候才对曹操起了防备之心。
最豪华的饭局:干隆千叟宴,
㈢ 中国的四大名宴是哪四大
中国四大名宴:满汉全席、全鸭宴、文会宴、烧尾宴。
宴会,古时也称为“燕会”,是以酒肉款待宾客的一种聚餐活动。隋唐以前,古人不使用桌椅,屋内先铺在地上的粗料编织物叫“筵”,加铺在筵上规格较小的叫“席”(细料编成)。宴饮时,座位设在席子上,食品放在席前的筵上,人们席地坐饮。
后来使用桌椅,宴饮由地面升高到桌上进行,明清时有了“八仙桌”、“大圆桌”,宴会形式已经改变,宴席却仍被沿称为“筵席”,座位仍沿称“席位”,筵席与酒席成了同义词。
(3)中国有什么宴扩展阅读:
满汉全席兴起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着名的中华大宴。干隆甲申年间李斗所着《扬州画舫录》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是关于满汉全席的最早记载。
满汉全席以东北·、山东、北京、江浙菜为主。世俗所谓“满汉全席”中的珍品,其大部分是黑龙江地区特产(或出产):如犴鼻、鱼骨、鳇鱼子、猴头蘑、熊掌、哈什蟆、鹿尾(筋、脯、鞭等)、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后来闽粤等地的菜肴也依次出现在巨型宴席之上。
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闽菜,12道广东菜。北菜54道:12道满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东菜。清入关以前,宫廷宴席非常简单。一般宴会,露天铺上兽皮,大家围拢一起,席地而餐。《满文老档》记:“贝勒们设宴时,尚不设桌案,都席地而坐。”
菜肴,一般是火锅配以炖肉,猪肉、牛羊肉加以兽肉。皇帝出席的国宴,也不过设十几桌、几十桌,也是牛、羊、猪、兽肉,用解食刀割肉为食。清入关后,情景有了很大的变化。六部九卿中,专设光禄寺卿,专司大内筵席和国家大典时宴会事宜。
满清刚入关时,饮食还不太讲究,但很快就在原来满族传统饮食方式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原南菜(主要是苏浙菜)和北菜(鲁菜)的特色,建立了较为丰富的宫廷饮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满汉全席
㈣ 宴会的分类
1、国宴
国宴是一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国家的庆典(如国庆),或为欢迎来访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或是来访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为答谢东道国政府而举办的一种正式宴会,这是规格最高的一种宴会形式。
2、中餐宴会
中餐宴会是按中国传统举办的一种宴会形式。中餐宴会根据中国的饮食习惯,吃中国菜点,喝中国酒水,用中国餐具。菜点品种和数量根据进餐标准高低而不同。
3、西餐宴会
西餐宴会是按西方传统举办的一种宴会形式。西餐宴会根据西方的饮食习惯,吃西式菜点,喝外国酒水,根据菜点不同使用多套的餐具,讲究菜点与酒水的搭配。
4、冷餐酒会
冷餐酒会是按自助餐的进餐方式而举办的一种宴会形式。冷餐酒会的菜点以冷菜为主,也有部分热菜,且既有西菜西点,又有中菜中点,客人可根据其饮食爱好自由取食。酒水通常放在吧台上由客人自取,或由酒水员托送。
这种宴会形式因其灵活方便而常为政府部门、企业界、贸易界举办人数较多的欢迎会、庆祝会、开业或周年庆典、新闻发布会所采用。
5、鸡尾酒会
鸡尾酒会是欧美社会传统的聚会交往的一种宴会形式。鸡尾酒会以供应酒水(特点是鸡尾酒和混合饮料)为主,配以适量的佐酒小吃,如三明治、果仁、肉卷等。鸡尾酒会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单独举办,也可在正式宴会前举办(作为宴会的一部分)。
(4)中国有什么宴扩展阅读
宴会起源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朦胧时代。早在农业出现之前,原始氏族部落就在季节变化的时候举行各种祭祀、典礼仪式。这些仪式往往有聚餐活动。
农业出现以后,因季节的变换与耕种和收获的关系更加密切,人们也要在规定的日子里举行盛筵,以庆祝自然的更新和人的更新。
宴会的菜肴要求精致,菜肴的组合须有高度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制定不同风味的菜肴。
宴会的菜肴包括:
①冷菜。根据人数和标准的不同可用大拼盘或4~6个小冷盘或中冷盘。除冷菜外,还应备有萝卜花、面包、水果、冷饮等。
②汤。西餐汤与中餐不同。中餐宴会习惯饭后上汤,而西餐习惯吃完冷菜后上汤,然后再上热菜。
③热菜。一般采用煎、炒、炸、烤、烩、焖等烹调方法烹制口味多样的菜肴。
㈤ 中国有哪些名宴
中国古今的五大名宴包括满汉全席,孔府宴,全鸭宴,文会宴,烧尾宴。 满汉全席,有一个传统相声叫做报菜名,就是把其中所有的菜名一一的说出来。满汉全席是满汉两族风味肴馔兼用的盛大宴席。清初满人入主中原。满汉两族开始融合。皇宫市肆出现满汉并用的局面。满汉全席是清代满室贵族、官府才能并举的宴席,一般民间少见。规模盛大高贵,程式复杂,满汉食珍,南北风味兼有,菜肴达300多种,有中国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誉。孔府宴,孔府既举办过各种民间家宴。又宴迎过皇帝、钦差大臣,各种宴席无所不包,集中国宴席之大成。而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的最高规范,所以孔府宴礼节周全,程式严谨,是古代宴席的典范。全鸭宴首创于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特点是宴席全部以北京填鸭为主料烹制各类鸭菜肴组成,共有100多种冷热鸭菜可供选择。用同一种主料烹制各种菜肴组成宴席是中国宴席的特点之一。反正只要去过全聚德烤鸭店。那么就算是吃过全鸭宴了。
文会宴是中国古代文人进行文学创作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形式自由活泼,内容丰富多彩,追求雅致的环境和情趣。一般多选在气候宜人的地方。席间珍肴美酒,赋诗唱和,莺歌燕舞。历史上许多着名的文学和艺术作品都是在文会宴上创做出来的。着名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兰亭文会上写的。烧尾宴,古代名宴,是专为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宴会,盛行于唐代。是中国欢庆宴的典型代表,也有升迁更新之意……!
㈥ 中国筵宴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满汉全席。长桌宴。流水席。
㈦ 中国5大宴席
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是满汉两族风味肴馔兼用的盛大宴席。清初满人入主中原,满汉两族开始融合,皇宫市肆出现满汉并用的局面。满汉全席是清代满室贵族、官府才能并举的宴席,一般民间少见。规模盛大高贵,程式复杂,满汉食珍,南北风味兼有,菜肴达300多种,有中国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誉。
孔府宴:曲阜孔府是孔子诞生和其后人居住的地方。典型的中国大家族居住地和中国古文化发祥地,经历20000多年长盛不衰,兼具家族和官府职能。孔府既举办过各种民间家宴,又宴迎过皇帝、钦差大臣,各种宴席无所不包,集中国宴席之大成。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的最高规范,宴饮是“礼”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孔府宴礼节周全,程式严谨,是古代宴席的典范。全鸭宴:首创于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特点是宴席全部一北京填鸭为主料烹制各类鸭菜肴组成,共有100多种冷热鸭菜可供选择。用同一种主料烹制各种菜肴组成宴席是中国宴席的特点之一。全国着名全席有:天津全羊席、上海全鸡席、无锡全鳝席、广州全蛇席、四川豆腐席、西安饺子席、佛教全素席等等。文会宴:文会宴是中国古代文人进行文学创作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形式自由活泼,内容丰富多彩,追求雅致的环境和情趣。一般多选在气候宜人的地方。席间珍肴美酒,赋诗唱和,莺歌燕舞。历史上许多着名的文学和艺术作品都是在文会宴上创做出来的。着名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兰亭文会上写的。烧尾宴:古代名宴,专指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宴会,盛行于唐代,是中国欢庆宴的典型代表。烧尾一词源于唐代,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兽可变人,但尾巴不能变没,只有烧掉尾巴;二说是新羊初入羊群,只有烧掉尾巴才能被接受;三说是鲤鱼跃龙门,必有天火把尾巴烧掉才能变成龙。次三说都有升迁更新之意,故次宴取名“烧尾宴”。
㈧ 中国古代十大名宴
1、周八珍
周代八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张完整的宴会菜单,记载于《周礼·天宫》“珍用八物”。
周八珍是8种菜肴的总称,分别是淳熬、淳母、炮豚、炮牂、肝膋(liao)、熬、渍、捣珍。
其中炮豚是将小猪先烤、后炸再隔水炖;炮牂是用同法但以羔羊代豚。
淳熬是蒸稻米饭再沃以肉酱,淳母同法但用黄米饭。
肝膋是将狗肝切丝裹油网炸之。熬是以牛肉块熬煮而成。
渍是用小牛里脊肉薄切成片以酒、酰(xi)腌后生食。捣珍是把牛、羊、犬、鹿、猪肉等以石臼捣去筋膜后,成团煮食。
周天子食用的八珍,选料精良,制作复杂,不仅具备烤的技艺,还采用了烘干、腌渍、烹煮及生食加工等多种手法。尤其对调和五味的合理使用和多环节的加工,都体现了当时高度发达的烹饪水平,其做法也被延续至今。
2、鹿鸣宴
乡饮酒礼是我国历史上流行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是一种礼仪性的饮宴活动。
而鹿鸣宴作为乡饮酒礼的一种形式,是古时地方官祝贺考中贡生或举人的“乡饮酒”宴会。
《鹿鸣》原出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乐歌,一共有三章,三章头一句分别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嵩”;“呦呦鹿鸣,食野之芩(qin)。”
其意为小鹿发现了美食不忘伙伴,就像蚂蚁一样,发出“呦呦”叫声招呼同伴儿一块进食。古人认为此举为美德,于是上行下效,天子宴群臣,地方官宴请同僚及当地举人和地方豪绅,用此举来笼络士子人心,展示礼贤下士之古风。
饮宴之中必须先奏响《鹿鸣》之曲,随后朗读《鹿鸣》之歌以活跃气氛,比试才华。唐代王勃参加的滕王阁酒宴就有此遗风。
古人认为乐歌“用之于宾宴则君臣和”,有了美食而不忘其同伙,表示这是君子之风。据说春秋时孙穆子被聘到晋国为相,晋悼公办饮宴款待嘉宾,席间即颂《鹿鸣》三章。不过此宴只是在富裕地区才流行,穷困之地却不时兴。民国以后消失殆尽。
3、孔府宴
孔府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官府宴,位居中国官府宴之首,它既体现了古中国宴席高度的政治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最高的烹饪水平。
孔府宴主要是孔家在接待贵宾、祝贺上任以及在生辰节日、婚丧喜寿时特别制作的宴席。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级,有不同的规格。是当年孔府接待贵宾、袭爵上任、祭日、生辰、婚丧时特备的高级宴席,是经过数百年不断发展充实逐渐形成的一套独具风味的家宴。
至今,在山东曲阜的大街上,都可以看到,但好不好吃就不好说了。
4、唐代曲江宴
在众宴之中,最轻松豪放的当属唐代的曲江宴了。
曲江宴是唐时考中的进士,放榜后大宴于曲江亭,故又名曲江会。
唐代新科进士正式放榜之日恰好就在上巳节之前,上巳节为唐代三大节日之一。这种游宴活动,皇帝亲自参加,与宴者也经皇帝“钦点”。
宴席间,皇帝、王公大臣及与宴者一边观赏曲江边的天光水色,一边品尝宫廷御宴美味佳肴。后来,曲江游宴发展的种类繁多,以至于成为全民参与的盛会,像今天的庙会似的,各类游宴,情趣各异。
这之中,尤以上巳节游宴、新进士游宴最隆重,在历史上的影响最深。
当年,考中进士乃人生四大喜事之一,自然是要庆祝一番的,庆祝的形式就是曲江大会,亦即曲江宴。因为宴会往往是在关试后才举行,所以又叫“关宴”。
同时,因举行宴会的地点一般都设在杏园曲江岸边的亭子中,所以也叫“杏园宴”,以后逐渐演变为诗人们吟诵诗作的“诗会”。
曲江宴按照古人“曲水流殇”的习俗,置酒杯于流水中,流至谁前则罚谁饮酒作诗,由众人对诗进行评比,称为“曲江流饮”。 至唐僖宗时,也在曲江宴中设“樱桃宴”专门来庆祝新进士及第。
曲江宴是我国历史上最着名的野宴活动,从唐中宗神龙年间起,一直延续到唐僖宗乾符年间黄巢起义军杀入长安城为止,历时一百七十多年。
只是,现在永远也没有像大唐这样的盛世机会享用了。
5、唐代烧尾宴
烧尾宴是唐代长安曾经盛行过的一种特殊宴会。
所谓“烧尾宴”,是指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员升迁,招待前来恭贺的亲朋同僚的宴会。
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士人初登第或者升了官,朋友通辽都会前来祝贺,主人就会备下丰盛的宴席和歌舞来招待。唐代把这种宴席活动统称为烧尾,宴席随之也被唤作“烧尾宴”。
这一看来奇怪的名称,来源有三种说法:
一说老虎变成人时,要烧断其尾;二说羊入新群,要烧焦旧尾才被接纳;三说鲤鱼跃龙门,经天火烧掉鱼尾,才能化为真龙。
五代时陶谷的《清异录》一书,记载了唐代最着名的一次烧尾宴。
6、元代诈马宴
诈马宴是蒙古族特有的庆典宴飨整牛席或整羊席。诈马,蒙语是指退掉毛的整畜,意思是把牛、羊家畜宰杀后,用热水退毛,去掉内脏,烤制或煮制上席。
诈马宴始于元代。这一古朴的分食整牛、整羊的民俗,由圣主诺颜秉政发展为奢华的宫廷宴。后来,宫廷诈马宴基本绝迹,烤全牛也已失传。
后来再恢复的烤全牛、烤全羊和当时的诈马宴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大宴展出蒙古王公重武备、重衣饰、重宴飨的习俗,较之宋皇寿筵气派更大,欢宴三日,不醉不休。赴宴者穿的礼服每年都由工匠专制,皇帝颁赐,一日一换,颜色一致。菜品主要是羊,用酒很多。
在这种大宴上,皇帝还常给大臣赏赐,得到者莫大光荣。有时在筵宴上也商议军国大事。
此活动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因此,它是古典筵席的一个特例。
7、袁枚的私家名宴随园菜
吴门随园菜和山东的孔府宴,北京的谭家菜并成为中国三大官府名宴,其实,随园菜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作官府宴,只能说是私家宴。
随园菜得名于清代才子袁枚所着的《随园食单》。这是袁老先生凭着自己对美食的强烈爱好,遍访名家名厨名吃,又结合自己的独到理解和观点而整理的一套美食体系,由于他也常在家中待客,后来,便被称之为“随园菜”。
袁老师的随园,既是花园,又是烹饪原料基地,据说是“除鲜肉、豆腐须外出购买外,其他则无一不备”。
随园菜上至山珍海味,下至一粥一饭,选料严格按要求。如选用什么肉好吃,鸡用什么鸡,竹笋要什么样的,好火腿买谁家的,都有要求,绝不凑合。这一点在他老人家的文章里都有清晰的记载。
所以,袁枚又被称为“食圣”。
8、满汉全席
要说中国古代十大名宴,不能不说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顾名思义,乃清朝时期的宫廷盛宴。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与汉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
满汉全席原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南菜54道,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满汉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
满汉全席后来还发展成为相声灌口的保留曲目和经典教材,并因此被广泛传播。如今,有很多地方都在努力恢复“满汉全席”,但鱼龙混杂,有的大多只是个概念和噱头。很多传统中的名菜已经没法吃到,也不准吃了。
譬如:蒸熊掌,想想都脚疼。
9、千叟宴
千叟宴也是大清帝国皇宫里的大宴之一。
千叟宴最早始于康熙,盛于干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皇家御宴,在清代共举办过4次。
此宴因康熙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康熙帝席间赋得《千叟宴》诗一首,故得宴名。千叟宴旨在践行孝德,为亲情搭建沟通平台,营造节日气氛,加强友善的邻里、家庭等关系。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农历三月,康熙皇帝玄烨60寿诞,他在畅春园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宴请从天下来京师为自己祝寿的老人。
首次举办的千叟宴,年65岁以上年长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到京城参加阳春园的聚宴。当时赴宴者有千余人,皆系耄耋长者,社会各阶层次人物皆有,从这次千叟宴的举办,各地掀起敬老爱老之风,可谓盛行。康熙时期千叟宴宏大的场面给幼小的弘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继位后,效法其祖父,也举办了两次千叟宴。
如今绝迹,风尚不存,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太多了。
10、最后一个官府宴:谭家菜
在中国名宴历史上,谭家菜和孔府宴、随缘菜齐名。
谭家菜由清末官僚谭宗浚及其家人所创。
1874年(同治十三年),广东南海县人谭宗浚,殿试中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入京师翰林院为官。居西四羊肉胡同,后督学四川,后又充任江南副考官。
谭宗浚一生酷爱珍馐美味,亦好客酬友,常于家中作西园雅集,亲自督点,炮龙蒸凤,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翰林创造的“菜”自此发祥。
他与儿子刻意饮食并以重金礼聘京师名厨,得其烹饪技艺,将广东菜与北京菜相结合而自成一派。
如今,各地的谭府菜也有很多,徒弟带徒弟的,打谭府菜名号的馆子也有很多,但北京饭店总认为自家的谭府菜才是正宗的,所以,过去一直打了很多名分官司。
㈨ 中国国宴都是哪些
现在的国宴,一般是根据中外宾客的不同口味,以及近几天宴会的记录,安排不同的菜谱。
满汉全席
满汉席是满汉两族风味肴馔兼用的盛大筵席。清初满人入主中原,满汉两族开始融合,皇宫市肆出现了满汉并用的局面。满汉席是清代皇室贵族,官府才能举办的宴席,一般民间少见。规模盛大高贵,程式复杂,满汉食珍,南北风味前用,菜肴达三百多种,有中国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誉。北京仿膳饭庄现承制满汉全席。
孔府宴
孔府是孔子诞生和其后人居住的地方。典型的中国大家族居住地和中国古文化发祥地,历经两千多年长盛不衰,兼具家庭和官府职能。孔府既举办过各种民间家宴,又宴迎过皇帝、钦差大臣,各种宴席无所不包,集中国宴席之大成。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的最高规范,宴饮是“礼”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孔府宴礼节周全,程式严谨,是中国古代宴席的典范。
全鸭席
首创于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特点是宴席全部以北京填鸭为主料烹制各类鸭菜肴组成,共有一百多种冷热鸭菜可供选择。用同一种主要原料烹制各种菜肴组成筵席是中国宴席的特点之一。全国着名全席有:天津的全羊席、上海全鸡席、无锡全鳝席、广州全蛇席、苏杭全鱼席、四川豆腐席、西安饺子宴、佛教全素席等等。
烧尾宴
古代名宴。专指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宴会,盛行于唐代,是中国欢庆宴的典型代表。“烧尾”一词源于唐代,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兽可变人,但尾巴不能变没,只有烧掉;二说是新羊初入羊群,只有烧掉尾巴才能被接受;三说是鲤鱼跃上龙门,必有天火把它的尾巴烧掉才能成龙。此三说都有升迁更新之意,故此宴取名“烧尾宴”。
http://www.uuchina.com.cn/n7496c30.aspx
㈩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次宴会是什么
最有名的十次宴会就是鸿门宴,国共重庆谈判宴等。但最有名的就是鸿门宴,其他九次宴会都可以归纳为鸿门宴,不是鸿门宴就称不上着名的宴会,就称不上影响中国历史的十大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