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基本国情是什么
中国基本国情是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中国实际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意义: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1)怎么从中国国情出发扩展阅读:
中国的具体国情
1、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还比较低。
2、中国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中国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贰’ 如何根据中国国情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内涵
所谓“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内涵是指: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贫乏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照搬别的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只能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叁’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什么道路
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肆’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什么样的道路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我们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中国各民族长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国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这些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
‘伍’ 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中国的国情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要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从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100年时间,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就是要求我们继续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第二,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提出了关于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八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要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上孕育和诞生的。
第三,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进一步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陆’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对近代国情出发来分析中国革命的
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再融入我们中国文化,这样判断出近代中国的国情,之后就是农村包围城市。
‘柒’ 从建国初的国情出发,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决策的
从建国初的国情出发,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决策的?是大力发展重工业,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有国防技术等等,只有这些提升起来了中国才能从弱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
‘捌’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1、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5、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
从1949年到1978年近30年间,毛泽东的探索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过渡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恢复经济,经济发展问题也就相应地被提到党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过渡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二是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单一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文化大革命”前,可以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这10年中毛泽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实践,主导方面是正确的,取得成绩和经验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尽管在具体方针上有失误,遭受过挫折。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如何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发展生产力,成为当时经济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刚刚渡过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这场“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他的出发点是要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并寻求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他认为,“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
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玖’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什么国情出发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从我们国家现在的国情出发,我们国家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