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教育改革有哪些成果

中国教育改革有哪些成果

发布时间:2022-04-23 09:49:09

Ⅰ 中国教育近年来改革的成果都有哪些


一、恢复高考是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历史要求
二、改革高考制度,进一步探索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
三.实施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战略决策
四.推翻“两个估计”,确立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地位
五.“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为“两个尊重”奠定了理论基础
六.“两个尊重”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供了政策依据。四、培养“四有”新人思想为完善学校的教育目标指明了方向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阐明了教育的重要地位
07教育已经面了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5实施了教育优先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要求

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立法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与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立法取得了跨越式的进展与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立法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与成就,具体如下:

1、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惠性的特点。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一直没有实现免费。1982年,全国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只有62.6%。2002年,全国仍然有8507万文盲,其中2000万是青壮年文盲。

2006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从法律的层面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了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义务教育全免费是改革开放40多年乃至百年来中国教育成就的重要标志。

2、各级各类教育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国小学升初中的比例只有60.5%,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不足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1.55%。

2016年,我国的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7.4%,小学净入学率99.9%,初中毛入学率10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5%,均超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3、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基础教育中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择校热等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对教育存在的问题的不满也日趋强烈。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与此同时,官方和民间的教育改革探索也应运而生。

2016年,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各个学科的素养标准已经研制完成,这将对深化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教育对外开放取得重要进展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就作出了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决策,提出“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从而形成了大规模出国留学的热潮。1978-1989年,我国共派出各类留学人员96101人。1989-2011年,各类出国人员214.9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留学生生源国。

2016年出国留学人数已达到54.5万人。在高等教育阶段,对外合作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有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到国际科研机构进行共同研究工作。

5、教育法治建设取得新突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一套包括从《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到《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从根本上扭转了教育发展“无法可依”的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旧教育法统被彻底摧毁,但在之后至改革开放前30年里,由于历史原因,新的教育法律体系并没有建立,教育发展严重缺乏法制保障,这种局面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以逐渐改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更是依法治国的教育保障。

Ⅲ 你可以简要回答。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育或者文化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

成就为13亿多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梦正逐步成为现实;经验为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事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5年来,13亿多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梦正逐步成为现实。5年来,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逐步构建。

(3)中国教育改革有哪些成果扩展阅读:

重要成就和基本经验的相关内容:

1、随着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和人们对推进改革的共识逐步形成,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的重点逐渐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全面展开。

2、宏观管理体制方面,以宏观间接管理为目标,对价格、财税、金融、计划以及流通体制等进行改革。同时,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3、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实施“抓大放小”,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的结构调整。

Ⅳ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教育采取了那些政策措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与道路,还表现为内涵与外延交互为主发挥怍用,促进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还是走外延式发展道路,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供求关系而定,不能绝对化;不同发展阶段,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在高等教育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必须坚持内涵外延并举的方针。从理论上讲,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是统一的。只是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某一阶段,由于政策导向和各种因素,内涵外延所起的作用不同,有时以内涵发展为主,有时以外廷发展为主(第一、二、四三个阶段以外廷发展为主,第三阶段以内涵发展为主)。人为地强调内涵发展,限制外延发展;或强调外延发展,忽视内涵发展,都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赶常规、跨越式发展还将延续若干年,并走以外延发展为主、通过外延发展带动内涵发展,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当高等教育发展跨越一个新的台阶后,转向以内涵外延并举,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Ⅳ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成效如何

时而甚激慨,此次吾仅以文明口吻表态。

先论学员素质。身为当代的一份子,可以确定的是,贬义词汇比褒义词汇的数量和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了,而且新添了许多不符逻辑的“垃圾语言”,现在,贬义性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无所不见了,十分具有普及性、流行性、感染性。(是否有类似央视新闻天花乱坠的口吻,呵)
再论文化课成绩。身为辛勤的读书人,读书十几年尚且不知文化课是什么,要述语文、历史,也仅算是文字罢了,吾等学的文学,背的文字,跟中国博大精深的儒学文化,道教文化,民族风俗文化是丝毫没有关系。这种课或能称为“文化课”,真可是自欺欺人了。文化课尚且不见踪影,又何谈成绩一说?
最后论社会贡献率。这个数据对于一个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国家是无法准确统计的。不过依吾看法,环卫工人对社会也是有贡献的,即便十分细微。但中国培养的“人才”可能连这少许细微都不曾到达过吧。

鄙人不才,望楼主笑纳。

Ⅵ 我国义务教育实施28年来取得的成就

一、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巩固的新阶段,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从1986年全国人大颁布《义务教育法》起,经过十多年奋斗,到2000年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99%。普通高中、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也很迅速。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入学率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学前教育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体制改革重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出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新的部署,阐明了深化教育改革的战略思路。一是更加重视促进教育公平。国家采取转移支付、专项和政策倾斜等方式加大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义务教育法修订,国家加快义务教育免费进程。2007年,对农村义务教育1.5亿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其中780万贫困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2008年,免除全国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并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施营养工程。二是教育投入体制逐渐完善,政府责任更加明确。把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并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总之,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活力。展望未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改革面临许多重要机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要求到2020年,“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对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 话说调查文章是什么东西?是作文?还是调查报告?还是什么?

Ⅶ 中国的教育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中国的教育改革达到了预期效果,并取得的一定的成果。

我国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果:

1、截至2017年,我国有51.2万所学校,1578万名教师,2.65亿在校学生,各级各类教育规模均居世界首位;

2、2016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比2012年提高12.9个百分点,达到77.4%,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比2012年提高1.6%。义务教育高水平普及,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4、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7.5%,比2012年提高2.5%,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6、从2011年到2016年,16—59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7年增加到10.35年。

(7)中国教育改革有哪些成果扩展阅读:

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成就的意义:

1、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意味着我国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升,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2、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意味着教育投入持续增加,教育发展保障条件的不断改善。2012年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体现了中央优先保障教育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3、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意味着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显着提升,教育公平不断迈出重大步伐。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着成就

Ⅷ 中国建国以来的教育成就

建国以来教育工作的主要成就

2006-1-6 14:48:32 来源: 马克思主义网络要览

建国以来教育工作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的教育是在一
个经济落后、文化教育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旧中国的教育事业非常落
后,而且带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色彩。全国
人口中的80%以上的人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
20%左右。据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的统计,1947年全国高等
专科以上学校仅有207所,在校学生只有15.5万人;1946
年中等学校仅有207所,在校学生只有187.85万人;小学
仅有28.9万所,在校学生只有2368.35万人。在中等以上
的学校中,劳动人民的子女极少。
建国之初,新中国对旧有学校进行了接管和改造。
1952年以后,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进行了高等学校的院
系调整,在各级学校中开展教学改革,创办了工农速成中
学,积极开展成人教育,规定了一切学校都向工农开放,
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1953年新中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
划时期,教育事业纳入国家计划轨道。在这个时期,教育
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61年前后,国民经济处于暂时
困难时期。随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
高”的方针,1961—1963年间对教育事业进行了大幅度调
整。经过调整,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质量和高等学校的科
研水平得到提高。“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遭到了严
重破坏,造成了各条战线专门人才短缺、青黄不接的状
况。“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教育工作开始了拨乱反正和
调整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战线的形势,教育事业得
到恢复和发展。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从而教
育工作的地位、作用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和加强,教育事业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教育工作尽管有许多失
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但就全局
来讲,还是取得了巨大成就:
1949—1989年,中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
校共毕业1705.66万人。1949—198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
的毕业生数比1928—1947年的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数
增加了35.6倍。1949—1989年的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数
比1931—1946年的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数增加了8.3
倍。普通高等学校从1949年的205所增加到1989年的
1075所,本、专科在校学生从10.65万人上升到208.21
万人,分别增加了5.24倍和16.87倍。中等专业学校从
1949年的1171所增加到1989年的3984所,在校学生数
从22.88万人上升到217.75万人,分别增加了2.4倍和
8.52倍。研究生1989年在校学生数比1949年增加了
160.11倍,达10.13万人。
1949—1989年,中国的普通中学教育和小学教育发
展迅速,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和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做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普通中学4045所,在校学生数
103.90万人,1989年上升到8.96万所和4554.02万人,
分别增加了21.14倍和42.83倍。1949年小学34.68万
所,在校学生数2439.1万人,1989年小学达77.72万所,
在校学生数为12373.1万人,分别增加了1.24倍和4.07
倍。学龄儿童入学率已由解放前的20%左右增到
97.44%。幼儿教育也发展得很快,1989年幼儿园达17.26
万所,在园幼儿1847.66万人。
职业教育发展也很迅速。1989年技工学校达
所,在校学生为126.7万人,而1949年技工学校才3所,
在校学生仅2700人左右。1989年农业、职业中学达9173
所,在校学生为282.27万人,比1980年分别增加了1.77
倍和5.22倍。许多地区的职业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1949—1989年,中国的成人教育也得到普遍发展。
1989年全国各类成人学校达27.2万所,在校学生达
3661.32万人。其中,成人高等学校达1333所,在校学生
为174.11万人;成人中等学校达5.63万所,在校学生为
1541.11万人;成人初等学校达21.43万所,在校学生为
1946.1万人。1989年,全国农村有395.55万人参加识字
学习。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高等
学校也是全国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军,为国家做出了重
要的贡献。1957年高等学校有6项自然科研成果获得国
家科学奖金。1982年7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评选的自
然科学研究122项重要成果中,高等学校(包括与其他系
统合作的项目)获奖56项,其中一等奖4项。高等学校的
科研成果大部分被推广和运用到国防、工农业生产等各
个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
益。在高等学校的文科科学研究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材建设也取得
了很大的成就,保证了教学的需要。同时,各级各类学校
的办学条件,如校舍,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也有了极大的
改善。1977年以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指示,逐年增
加了教育经费。在1979—1981年间,教育经费在国家事业
经费中的比重由9.95%提高到13.5%;教育基本建设投
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从1%提高到3%。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泛地开展了外事国际交流,派遣
和接受了大量留学生。在50年代,中国的教育国际交流,
主要是在苏联和东欧等国之间进行。据统计,先后派往苏
联的留学生和进修生9106人,派往其他国家的较少。1978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
放的政策,教育国际交流日益增多。1978—1989年间共派
遣留学生3.38万人,其中毕业回国的留学生1.65万人。
同期,外国来华的留学生人数达1.29万人。此外,中国教
育系统还广泛参加各种交流活动,各级各类学校都不同
程度地同外国学校建立了不同的校际联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已经建立了一支为社会主义
教育服务的教职工队伍。1989年全国各级普通学校的教
职工数达1326.84万人,比1949年增加了11.97倍。1989
年各级成人学校的教职工数达77.0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
39.42万人。教师队伍的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质量也在
不断提高。

Ⅸ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是极其薄弱的,全国人口中的80%是文盲,我们最初的教育目标就是扫除文盲,让大家都能识字、看报、读书。扫盲运动的高潮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实习学校,扫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然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素质教育、优质教育被提到议事日程并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学前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都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前教育向公益、普惠性迈进,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高中教育趋向特色发展,高等教育由大众化迈向普及化阶段,基本满足了人民大众对教育的不同需求,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教育成就感和满意度。

70年来,中国教育披荆斩棘,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基本解决了“人人有学上”的问题。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38万所,在校生1.5亿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2%。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51万余所,在校生2.7亿余人,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

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是:

1、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

自粉碎“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2、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

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从0.3645万亿元增长至21.0871万亿元,增长近60倍。

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

3、改革开放的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

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

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4、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

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5、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

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

20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2008年,奥运会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成为奥运的主人。

(10)中国教育改革有哪些成果扩展阅读

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209407亿元,年均递增7.9%。

其中1979~2006年年均增长9.6%,是新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世界同期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最近3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之下,中国的GDP以每年接近于10%的速度增长,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2、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跨过2万亿美元台阶,跃居世界第四位。

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由2001年的4.2%提高到2005年的5.0%。人均GDP则由1978年的257元提高到2006年的15930元。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中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增长了6.7倍,人民的生活水平显着提高。

2、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逐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86年末的8.8平方米扩大到2005年末的21.3平方米。

3、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在57%以上,农村居民则高于60%,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阅读全文

与中国教育改革有哪些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人娶泰国女人要多少彩礼 浏览:232
印尼什么时候火山爆发 浏览:120
秋季去英国旅游穿什么衣服 浏览:461
怎么背中国地图 浏览:445
意大利酱炒饭怎么弄 浏览:583
越南一套房要多少钱 浏览:198
秦军为什么打越南 浏览:140
越南为什么撤出钻井平台 浏览:292
进入英国能带多少硬币 浏览:359
地图怎么走伊朗 浏览:148
印度的疫情七月六号怎么样 浏览:999
中国移动国际漫游怎么选天数 浏览:209
6万印尼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850
三个月的印尼虎苗吃什么 浏览:593
印度签证问题如何联系印度使馆 浏览:244
中国结怎么打好看教程 浏览:244
在英国做律师需要什么 浏览:965
伊朗巴列维王朝为什么失败 浏览:576
印度欲购买什么无人机 浏览:32
意大利政府怎么看待 浏览: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