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即兴评述如何看待中国高考

即兴评述如何看待中国高考

发布时间:2022-04-23 01:30:44

1. 帮忙 谈谈 异地高考的即兴评述

关于“异地高考”要说的太多了,今天只说一点:
各地出台政策应对异地高考,北京市也不例外,但是进程表是这样的:
2013年放开“中等职业学校”考试;
2014年放开“高等职业学校”考试。
其实,这就是说,先开放“职业教育”,不论中等还是高等。而职业教育在北京,是一种以农村人口为主要生源的教育。而大学本科,尤其是重点本科院校和全国一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非重点院校本科招生,其主要生源则是城镇户籍的考生。
换句话说,北京目前的“异地高考”政策,是让符合条件的京外考生首先挤占北京农村考生的受教育资源,何时再进一步挤占城市考生的受教育资源,目前还没有列出时间表。

2. 如何看待学生中高分低能现象 即兴评述

如何看待学生中高分低能现象
分数只是考试那120分钟时你发挥出的能力,而高分低能只是反映了书本上的知识的掌握,生活源于实践,所以能力高低不仅是分数,还有实践能力,你说的高分低能代表某区域的制度存在有巨大漏洞。 “高分低能”是个有争议的提法。
当人们批评应试教育的时候,往往以“高分低能”为口实,而且抬出爱因斯坦、爱迪生、郭沫若等实例,说得振振有辞。
可是反驳者也自有道理,他们说,你不能举少数人为例说明一般规律,从社会的总体看来,还是高分者高能,低分者低能,高学历者高能,低学历者低能,否则何必办这么多大学?
我想,提出“高分低能”的问题,总还是好事情,因为它确实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教育的弊端。说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不等于说“高分者必定低能”,更不等于说“低分者必定高能”。我还没听说近些年哪个“高分低能”论者把自己的看法推向如此极端。今日的“高分低能”论者提出“高分低能”现象,只是为了改进教育,而不是为了否定它。
但是当年曾有过否定教育的倾向。毛泽东就说过,中国历史上凡是中状元的都没有真才实学。沿着这条思路向前突进,不加任何限制,终于得出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结论,而且连大学办不办都成了问题,起码文科大学是不要办了。
所以我们得承认,“高分低能”论里,埋伏着否定教育的危险,人们对此论抱有警惕是完全应该的,有前车之鉴。
但我们同时也得承认,“高分低能”自古以来就不是个别现象。毛泽东说中国历史上凡是中状元的都没有真才实学,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对这个结论提出有力的反驳。确实,我国着名的文学家,科学家,几乎没有状元出身的,有不少连举人都不是,说明这个结论事出有因,言之成理。外国的例子,也可以举很多,不但爱因斯坦、爱迪生,还有牛顿,达尔文,托尔斯泰,瓦特,拿破仑,贝多芬,罗丹,邱吉尔,均属“低分高能”的人物。这都是世界一流的人才。这么多一流人才得不到学校的认可,你能说教育没有问题吗?他们总数虽然不多,但是质量非同小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作为教师,没有发现这样的人才,应该惭愧,应该反思。
所以,“高分低能”确实也暴露了教育的弊端和失败,人们有此感慨也是完全合理的,也有前车之鉴。
这里的关键在于,取得“高分”的“能力”和实际上的创新能力并不完全重合,取得高分的能力是应试能力,应试能力不等于实际本领。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皓首穷经搞应试的人,肯定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实际,难以有更多时间去探索,即使他们很聪明,也往往只能顾一头。所以创造性特别强的人都讨厌死板的考试,爱因斯坦就因为厌恶德国学校里的清规戒律和死记硬背地教学方法,在15岁那年辍学。创造性特别强的人都是十分善于节约精力的人,他们把应付考试的精力都节约下来,用在刀刃上了,这才能有创造。有些人既有创造性又善于考试,这当然不简单,但是我想,如果他们能把考试的精力节约出来用在创造上,其创造成绩会更佳。
考场没有好文章,考试不能增加社会的知识总量,增加社会知识总量的是研究和创造。考试这种形式,更有利于评价和选拔,而不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人们在考场上是不大敢创新的,因为那太冒险,考试要的是分数。所以久经考场的常胜将军们很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形成某种复制型的、看人脸色型的思维方式,这对他们日后的创新就是羁绊了。还是那句话,出圈未必有创造,但创造是必须出圈的。然而考试恰恰是禁止你出圈的一种运作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试注定要压抑创造性。
所以,人类社会是在考场外前进的。
但是,若以为考试只是创造性的天敌,那也不对,要知道考试同时还是创造性的朋友。通过考试巩固和强化的某些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常常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我们不能想象没有数学物理知识的爱因斯坦能提出相对论。
考试有两只手,一只在压抑创新,一只在帮助创新。我们的任务是兴利除弊,尽可能减少考试的负面作用,增加其正面作用。具体来说,就应该:
1.努力使考试方式和题目灵活起来,增加考试的学习色彩和探索色彩,增加考试的思维含量,淡化和减少标准答案,减少机械复现的成分。
2.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要使考试占领学生的全部生活,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去他干自己喜欢的、与考试无关的事情,这样才有利于创造。
3.要办一些特色学校,让那些很有才干但不适合在普通学校上学的孩子有自己的活动天地,不至于被一刀切的教育毁坏他们本应有的自信,磨去他们创造的锋芒,窒息他们创造的灵感。
我想,“高分低能”的现象是不可能消灭的,因为它来源于教育自身的先天的矛盾,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量减少它,这方面我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没完没了地辩论“高分低能”的说法谁对谁错,意思不大,“高分低能”只是个现象,我们感兴趣的应该是现象后面的深层次的原因。

3. 取消高考文理分科你怎么看 即兴评述 求一个

多痛苦,要学9科,每天上不完的课背不完的课文做不完的题!

4. 即兴评述:平凡的价值,论友谊,面对挫折,面对高考求答案。

即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潮。近几年来,许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学者,都呼吁、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要忘本。于是这些学者就进而以不同方式惊醒了不同影响的宣传,激起了中国人民对重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激情。文言文是国学的精华,在中考高考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学国学,宣传国学。[编辑本段]当前“国学热”兴起的主要原因■中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引发了国学热这次国学热的出现与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知道,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中国从一个曾经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大国,沦落为在西方的洋枪洋炮面前不堪一击的封建帝国。巨大的反差,使国人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感情色彩占据了上风,认为中国社会之所以沦落到那个样子,全是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惹的祸,于是,批判传统文化,否定儒家思想就成为了鸦片战争以后的主流思潮,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五四时期、全国解放初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年。儒家思想先后遭遇过数次大劫难。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我们的社会走出了过去那种封闭保守的僵化状态,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走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人越来越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越来越需要表明自己民族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的东西,这就激发了中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当我们试图从传统中寻找能代表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象征时,挖掘传统文化及儒家思想中有价值、有益的思想资源就成为很自然的事,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这或许就是当今国学热产生的一个原因。■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直接引发了国学热亚洲四小龙就是指新加坡、韩国和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陆研究儒家的声音基本上消失了,儒家思想研究的重点转到了我国港台地区。港台地区研究儒学主要有两个地方,一个是香港的新亚书院,一个是台湾的东海大学。但在港台地区,真正兴起,真正受到重视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为什么?因为七十年代欧美经济不景气,而属于儒家文化圈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却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增长,实现了经济腾飞,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奇迹”。对这种现象,东西方学者很自然就要追问:这些国家和地区为什么会出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它背后的动因是什么?当人们试图探寻其中的深层原因时,人们惊奇地发现,这是得益于一种群体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这种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的基础就是来源于有着数千年历史传统的儒家思想,就是来源于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东亚价值观”。在这些学者看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精神动力正是来自于儒家伦理,是对儒家伦理的成功应用和改造的结果。如日本着名企业家涩泽荣一在他的《论语加算盘》一书中,认为自己成功的经验就是算盘加《论语》,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开创了儒家式经营之风。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陈荣照也提出了儒教精神促进了新加坡经济起飞的观点。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儒家思想传统的国家,作为东亚儒家文化圈的核心,很自然就会产生一种联想:儒家文化、儒家伦理导致了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当我们的经济要发展,要腾飞的时候,也必须重视对儒家文化、儒家伦理的研究。这或许是当前国学热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港台新儒家代表人物对大陆学术界的反哺引发了国学热现代新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20世纪30年代初,这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创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梁漱溟、张君劢、熊十力等。二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这是现代新儒学的发展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冯友兰、贺麟等。这两个阶段大致范围是1919年到1949年,是在大陆出现的。三是从20世纪4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这是现代新儒学的成熟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钱穆、方东美等。四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这是现代新儒学的复兴期。主要代表人物有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等。第三代、第四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是在港台。当代国学热的兴起与港台地区第三代、第四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他们以接续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主张在西方文化面前,应该完好地保留中华

5. 即兴评述你是如何看待现行高考改革中英语从150分降到100分这一举措

我觉得这是相当明智的选择,降低英语的比重,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用在语文上。

6. 高考延期一个月于7月7举行你怎么看即兴评述

高考延期一个月的话。,即使机遇也是挑战,因为这样的话大家就多了一个月了,给大家更好的时间来复习

7. 急需播音主持即兴评述的范文 谢谢~~~~

你好,即兴评述是艺术类高考中传媒类的考试重点,在考核的时候有10-15分钟的准备时间,这个时候需要列出提纲。思路如下
一、选好角度,提炼观点。
二、理清思路,有感而发。
三、边想边说,表达意思。
四、联系实际,巧用例证。
五、自信连贯,一气呵成。
其实即兴评述主要考验考生的临场发挥能力,所以只要有一个切入点知道说什么就行了,不需要死记硬背,这样效果反而不好,谢谢采纳。
你也是今年考试的学生吗?我们统一要求是男生女生都要休闲西服,因为播音上都是首先看你的气质,这样的服装搭配能彰显你的气质谢谢我也是今年考试的学生很高兴能帮到你祝下个月考试顺利!
这个我不清楚,因为各个学校有各个的安排,所以他们不说谁也不知道,首先想考校考要先考过统考才行

8. 如何看待高考后消费热潮的出现 即兴评述

家长适当地满足孩子高考后的一些要求,如与同学吃几顿“散伙饭”、外出旅游或先去逛逛自己心仪的名校等还是可以的,但是决不能盲目地支持孩子高消费,而要冷静对待。其实,“考后消费”是另一种考试,相信聪明的家长和考生都能交出一份比较好的答卷。

9. 怎样看待高考 即兴评述

高考,对于有些学生确实是人生的转折点,考的好,踏入大学的校门,考的不好从此与学校无缘,人生就是有这多不公平的事,高考承载着很多人的梦想,承载着自己这么多年苦读,当然这些只是争对清贫的学生,对于家庭好的可能影响不大,对于不想读书的学生来说,更是种解脱。

10. 即兴评述1、如何看待高考0分作文和满分作文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每年大家最热衷的高考话题总是高考作文。今年大家热议的那篇满分作文是“致母亲的一封信”。文章反映了现在的家长功利的心理,只看到孩子的成绩,没有看到孩子背后的努力。

看过满分作文,网上的很多家长评价是:看哭了。因为文章的最后,女孩希望不论考得如何,都希望爸爸妈妈能够高兴地庆祝自己高中毕业了。是啊,不管怎么说女孩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和高考的,读者们都能感受到女孩虽然无奈却会擦干眼泪迎接新的一天。

同样的漫画,福建出了一篇高考零分作文:岁月流逝诗心臻纯。写这篇文章的学生有足够高的写作水平,也有足够的文学修养,文笔比那篇满分作文更加优美,然而文章中经常有这样的文字:“唯有高考,只有分数,会让学业成为成长中无法承受之重。学生为了分数,忽视甚至拒绝集体活动,家长为了分数,漠视甚至扼杀孩子的天性,教师为了分数,压榨甚至剥夺学生休息时间。更有人为了分数,舞弊、行贿等违法手段无所不用其极。”高考在这位学生的眼里如同妖魔鬼怪,抹杀了人的天性。

1、一篇作文,折射出的是对待人生的态度

我们且不论是否给这位福建考生的作文批零分不公,我们仅从心理学的角度,这两篇不同的文章所反映的,是两位学生对待人生完全不同的态度。满分的女生,虽然觉得委屈觉得无奈,但是文章表现的却是积极向上的,她希望父母能祝福自己高中毕业。

零分的学生,阐述着同样的道理,但让我们看到的只有灰暗,在他眼里,考上大学也是没有希望的。这让人想起最近刚刚去世的杨绛先生给年轻人的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2、学习,是为人生找到新的可能性

诚然,对于零分的学生,即便未来上了大学,即便未来才识出众,我估计对社会来说,多一个可用之才的可能性,要远远小于多一个社会愤青的可能性。我们说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他的自我发展能力,即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要为自己提出新的可能性,并为此付出坚实的努力,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人的自我发展能力由心智和能力组成,我们看到许多人能力相当,但最终或成或败,全因于个人的心智。心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即你怎么看自己,怎么看别人,怎么看问题,怎么看世界。有的人心智不成熟,一遇到难题,就容易灰心丧气,回避逃避,或思想走入极端。

而心智成熟的人,遇到危机会从危机中找到新可能性,找到新机会,迎难而上,逆境会转化为顺境。
3、困住一个人的,从来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其实,困住一个人的人,从来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眼前只有一山一水,遇到问题必然受困,如果心里有着千山万水,眼前的问题是困不住自己的,而这就是一个人的心智。

中国现在的教育重能力而轻心智,这是十分危险的,心智长期滞后于能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引领我们走得更远的,是我们的心智而不是能力,心智发展出色,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快速跟上。相反,能力发展出色,心智没有跟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发展就会停滞

希望家长在关心孩子能力训练的同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孩子的心智成长。这份对于孩子心智成长的付出,你迟早会获得超过你预期的回报。

阅读全文

与即兴评述如何看待中国高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天鹅什么时候入境 浏览:829
中国人娶泰国女人要多少彩礼 浏览:232
印尼什么时候火山爆发 浏览:120
秋季去英国旅游穿什么衣服 浏览:461
怎么背中国地图 浏览:445
意大利酱炒饭怎么弄 浏览:585
越南一套房要多少钱 浏览:198
秦军为什么打越南 浏览:140
越南为什么撤出钻井平台 浏览:292
进入英国能带多少硬币 浏览:359
地图怎么走伊朗 浏览:148
印度的疫情七月六号怎么样 浏览:999
中国移动国际漫游怎么选天数 浏览:209
6万印尼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850
三个月的印尼虎苗吃什么 浏览:593
印度签证问题如何联系印度使馆 浏览:244
中国结怎么打好看教程 浏览:244
在英国做律师需要什么 浏览:965
伊朗巴列维王朝为什么失败 浏览:576
印度欲购买什么无人机 浏览: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