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避孕环是什么年代开始广泛使用的
廿世纪八十年代。
Ⅱ 曼月乐在中国上市时间
曼月乐2000年在中国上市。
曼月乐又叫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适应症为避孕 特发性月经过多,即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过多。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被放置于宫腔内,可维持5年有效。体内溶解速率开始时约为20μg/24h,5年后约降为10μg/24h。左炔诺孕酮在5年时间内的平均溶解速率约为14μg/24h。
按照放置说明正确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一年的失败率约为0.2%,且5年累计失败率约为0.7%。育龄妇女,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必须在月经开始的7天以内放入宫腔。更换新的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可以在周期的任何时间进行。该系统也可以在妊娠早期流产后立即放置。
产后放置应推迟至子宫完全复旧,最早不应早于分娩后6周。如果子宫复旧时间严重后推,应考虑等待直至产后12周再放置。如果出现放置困难和/或在放置时或之后出现异常疼痛或出血,应该立即进行体格检查和超声检查排除子宫穿孔。
可以用钳子夹住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尾丝轻柔牵拉取出。如果看不见尾丝,而系统是在宫腔内,可以使用细的持物钳取出。这可能需要扩张宫颈管或其它外科介入手段。
育龄妇女如果不希望妊娠,只要仍然有月经周期,取出应该在月经期进行。如果是在月经周期的中期取出该系统,而妇女在取出后一周内有性生活,则她有妊娠的危险,除非在取出后当即放入一个新的系统。
取出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后,需检查是否完整。当取出困难时,有激素套管滑过横臂并将横臂隐藏在套管中的个别报导。对于此情况,只要可以确保该系统的完整性,无需进一步进入宫腔探查。横臂上的结节通常防止激素套管从T型体上脱落。
(2)避孕环在中国什么时候出现的扩展阅读:
曼月乐,英文MIRENA,港台地区也有翻译成“蜜瑞娜”的,全名: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需由专业人员放置在宫腔,用于避孕和治疗特发性,有效期5年。
曼月乐是一种新型避孕环,又区别于传统避孕环,想了解它的避孕原理,需要大概知道怀孕是怎样一个过程。
子宫比喻成宝宝生长的房子,子宫内膜就是受精卵种植和生长的温床。在月经周期的前14天,卵子在卵巢中发育、成熟,到了排卵期,卵子排出,被输卵管伞捡拾到输卵管管腔,等待精子到来。与此同时,子宫内膜在雌激素作用下,同步进入备战状态,主要的变化就是不断增厚,等待受精卵的生根发芽。
女性排卵前后,如果有性生活,精子就会通过阴道、宫颈进入子宫腔,到达输卵管和卵子会合,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经过短暂分裂,在限定时间赶回子宫腔,种植在子宫内膜这片绵软温床上,再经怀胎十月,呱呱坠地。
Ⅲ 节育环的介绍
节育器是一种放置在子宫腔内的避孕装置,由于初期使用的装置多是环状的,通常叫节育环。宫内节育器的种类很多,国内常用的有金属单环、麻花环、混合环、节育环、T形环等,但以金属单环为最多。宫内节育器又叫避孕环,是放置在子宫腔内的避孕装置,通常以不锈钢、塑料、硅橡胶等材料制成,不带药的节育器称惰性宫内节育器,如宫内节育器加上孕激素或铜,可提高避孕效果,称之为带药或活性宫内节育器,是目前推崇的节育器械种类。节育环对全身干扰较少,作用于局部,取出后不影响生育,具有安全、有效、可逆、简便、经济等优点,是最常用的节育用具之一。采用宫内节育环避孕者在我国占40%以上,有效率约为90%。“上环”是中国育龄期妇女最常被迫选用的长效避孕措施,往往一个环在体内放置的时间可达十余年。将节育器放置于育龄妇女的宫腔内,通过机械性刺激及化学物质的干扰而达到流产避孕的目的,不抑制排卵,不影响女性内分泌系统,因而避免了一般药物避孕的不良反应。经过多年的实践改良,现应用于临床的节育器多为含铜或含药节育器,支架材料为塑料、聚乙烯、记忆合金等,外形也不单一,有圆形、T形、V形、Y形及链条状等。不同材质及不同形状的节育器各有特性,因而可适用于不同体质及需要的妇女。
Ⅳ 避孕环起源那个国家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又称节育环,避孕环 ,由古代发展而来。据记载古代阿拉伯和土耳其人在骆驼子宫内放入小石块,以防止骆驼在沙漠长途旅行中妊娠。在11世纪中期,以色列科学家Avicenna报道了避孕托的应用。19世纪后期,金属制成的有柄托的应用,当时为了纠正子宫的位置,也可作为引产,同时也起到防止妊娠的作用。实际上这些装置并未进入宫腔,不是真正的功能节育器。 首次设计用作人类避孕的宫内节育器者是波兰医师Richard Richter,他于1909年以蚕肠线制成环形节育器,用带缺口的棒送入宫腔。1923年,K.Pust发展为蚕肠线环和有柄托结合的宫颈子宫装置,虽曾有临床报道,后因盆腔感染受到医师反对,而未能推广。 首次推广应用宫内节育器并作改进者为德国Emst Grafenberg,他将蚕肠线和银丝制成的星形IUD改进为合金环,即格氏环。 1920年后,格氏环在德国普及。1925年日本Ota设计车轮状塑料环,1934年Ota环应用金和涂金的银环,据称其效果高于格氏环。 1957年Oppenheimer在以色列报道329位妇女,Ishihama于日本报道18594例在149所医院的临床试用效果,其失败率各为2.5%和 1.7%。而无明显并发症,引起人们的关注。 1962年人口理事会建立了合作统计规划(CSP),对各种IUD进行了广泛评估。1964年举行第二次IUD国际会议,研究分析各种IUD。并对27000名放置妇女和39000以上使用妇女进行国际性评估。 1974年于开罗召开第三次IUD国际会议,以塑料IUD为载体加入金属、激素和抗出血药物等,称为第二代的活性IUD。 1994年于纽约召开第四次IUD国际会议,对各国常用的和新研究的IUD性能以及大样本、多中心比较性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评估。按其妊娠率,把当前活性IUD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放置后一年的妊娠率在2%—3%;第二类妊娠率在1%—2%;第三类妊娠率≤1%。建议推广第三类。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在IUD出血副反应的产生机制,远期安全性的研究。在防止IUD出血的新型IUD的研究方面,说明带铜IUD上加入吲哚美辛能明显减少置器后的出血,提高临床使用效果。2001—2002年间已有带消炎痛和铜IUD、记忆合金IUD的新产品。 据第四次IUD国际会议资料,目前全世界应用IUD的总人数已1亿余,而中国占8000万以上,达育龄妇女采用措施中40%左右。
Ⅳ 30年过去了,当年中国第一批上环避孕的女性,如今过得怎样了
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很多家庭选择女性“上环”的方式来进行避孕。不过时代发展至今,节育环已经逐渐被新的避孕方式所取代。但是在30年前,大部分女性还是选择这种避孕方式的。如今30年已经过去了,大家的身体状况又都怎么样了呢?
科学发展至今,避孕方式早已经不是那么的单一了。现在一些避孕药再也不像从前那样有很大鳄等副作用,而是非常温和,而且成功率也很高的,所以大家大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式。
Ⅵ 避孕环相关知识,越详细越好
阴道避孕环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初次使用者于月经来潮第5天,由医务人员将其放置在阴道最深处(阴道后穹窿)即可。目前,上海地区使用的国产阴道避孕环一次放入阴道可连续使用1年,月经期一般不必取出。 阴道前后壁平时相贴呈闭合状态,所以阴道避孕环在阴道深部一般不易脱出,但使用者应定期去医院检查,并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学会自己检查和矫正环的位置。 由于该环体积较小,又在阴道深处,同房时无明显异物感,对性生活无影响,如有影响可在性交时将环取出,性交后再放入,并不影响避孕效果。 戴环后较常见的五种副作用。 出血 :在戴环后的 3- 4天 ,大多数妇女会有少量出血 ,一般不需要治疗 ,于戴环后一星期内不治而愈。 月经量增多 :在戴环初 ,特别是头三个月 ,有些妇女的月经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或者经期延长 ,或者出现不规则点滴出血。一般过了三个月后会自然好转。如果月经量比放环前增加 1 - 2倍 ,或不规则出血的时间较长 ,可能已造成贫血 ,应及时就医。 下腹疼痛或腰酸 :戴环后 ,少数妇女会产生轻微的下腹疼痛或腰酸 ,经过短时期的适应后 ,症状即可自行消失。如果下腹出现剧烈疼痛 ,有可能是发生子宫内和盆腔感染、避孕环移位或嵌顿、宫外孕等 ,应及早去医院做详细检查和治疗。 白带增多 :如果戴的是带有尾丝的避孕环 ,有可能因尾丝对子宫颈膜的长期接触和摩擦刺激 ,造成子宫颈分泌物明显增多 ,即白带增多。同样 ,没有尾丝的避孕环也可以作为异物 ,刺激子宫内膜 ,引起分泌物增加。经过一段时间 ,子宫内膜组织完全适应后 ,白带自然就减少了。如果戴环后不久 ,不仅白带明显增多 ,而且出现黄色脓性白带 ,还伴有全身发热、下腹痛等不适时 ,很可能已发生感染 ,需要及时就医。 感染 :有少数人发生了感染 ,其原因大多是放环后未注意清洁卫生 ,或以往有生殖道炎症史 ,或放环后过早性交、性生活频繁、性伙伴较多 ,就可发生感染 ,经过抗生素治疗后 ,一般均能有效地得到控制。 那么 ,怎样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取环呢 ? 1、戴避孕环后连续数月月经不规则 ,或经常阴道不规则出血 ,或月经量超过以往 1倍以上 ,经药物治疗后无效者 ;还有严重的痛经或腰酸、腹痛 ,经治疗无效者 ; 2、戴环后导致宫腔感染者 ; 3、戴环妊娠或异位妊娠者 ,可以在人工流产的同时更换或取出避孕环 ; 4、妇科检查时 ,发现避孕环变形或异位者。
Ⅶ 什么是避孕环
做为一个男人,不应该让女人受这种痛苦,装避孕环是非常痛苦的 取也是一样, 提倡用避孕套。 爱她就要珍惜她保护她,不是为了快感。
Ⅷ 避孕环何时发明
没有具体时间啊。是很早很早很早 以前 土耳其人发明的哦、 现在全世界约有8000万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我国宫内节育器的使用者约占采取避孕措施的育龄夫妇的40%。。 这个和经期没关系的。放心。 这些人最好不要用哦~~~ 一般育龄妇女均可使用阴道避孕环;但患有严重贫血、阴道壁松弛、膀胱膨出、直肠膨出,子宫脱垂以及可疑或确诊为生殖器肿瘤者不宜使用。有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及重度宫颈慢性炎症者,待治愈后再使用。 使用阴道避孕环的缺点有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周期延长等,其原因尚不清楚,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发生率会逐渐减少;少数妇女有白带增多现象;有时阴道避孕环可以脱落。 一般育龄妇女均可使用阴道避孕环;但患有严重贫血、阴道壁松弛、膀胱膨出、直肠膨出,子宫脱垂以及可疑或确诊为生殖器肿瘤者不宜使用。有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及重度宫颈慢性炎症者,待治愈后再使用。 怎样使用阴道避孕环 阴道避孕环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初次使用者于月经来潮第5天,由医务人员将其放置在阴道最深处(阴道后穹窿)即可。目前,上海地区使用的国产阴道避孕环一次放入阴道可连续使用1年,月经期一般不必取出。 阴道前后壁平时相贴呈闭合状态,所以阴道避孕环在阴道深部一般不易脱出,但使用者应定期去医院检查,并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学会自己检查和矫正环的位置。 由于该环体积较小,又在阴道深处,同房时无明显异物感,对性生活无影响,如有影响可在性交时将环取出,性交后再放入,并不影响避孕效果。 上避孕环后的禁忌11则 上环是最佳避孕措施,既能配合计划生育,又能随时恢复生育,且简单、安全、有效、经济、不影响性生活。如果上环后不会或不进行自我监护,会出现一些不应有的并发症,甚至避孕失败。有人把这种自我监护称之为“三大禁忌,八项注意”,即: 1、 上环一周内严禁参加重体力劳动。 2、 三周内禁性交。 3、 五周内禁水下作业和跳跃运动,如田径运动、水中运动、跳节奏快的舞。 4、 注意在上环3天内应全休,最好卧床休息。 5、 4周内忌盆浴,以免不入阴道引起感染。但可淋浴和擦浴。 6、 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以防感染。 7、 半年内应密切注意月经期或大便时环是否脱落,最好每年到医院进行X线观察环一次。 8、 注意月经规律,必要时请妇科医生治疗。 9、 注意营养,多吃含铁食物,以防因经血量过多而引起贫血。 10、上环3~6个月内有下腹不适,属正常现象。 1 1、上环7个月仍有下腹坠感、腰酸腹痛、阴道出血、经血量超过平常一倍,应找医生诊治,如再不见好转应取环,改用其它避孕方法。
Ⅸ 历史上上环这一节育措施什么时候开始的
20世纪初期。
节育环,由古代发展而来。据记载古代阿拉伯和土耳其人在骆驼子宫内放入小石块,以防止骆驼在沙漠长途旅行中妊娠。在11世纪中期,以色列科学家Avicenna报道了避孕托的应用。19世纪后期,金属制成的有柄托的应用,当时为了纠正子宫的位置,也可作为引产,同时也起到防止妊娠的作用。实际上这些装置并未进入宫腔,不是真正的功能节育器。
首次设计用作人类避孕的宫内节育器者是波兰医师Richard Richter,他于1909年以蚕肠线制成环形节育器,用带缺口的棒送入宫腔。1923年,K.Pust发展为蚕肠线环和有柄托结合的宫颈子宫装置,虽曾有临床报道,后因盆腔感染受到医师反对,而未能推广。
首次推广应用宫内节育器并作改进者为德国Emst Grafenberg,他将蚕肠线和银丝制成的星形IUD改进为合金环,即格氏环。
1920年后,格氏环在德国普及。1925年日本Ota设计车轮状塑料环,1934年Ota环应用金和涂金的银环,据称其效果高于格氏环。
1957年Oppenheimer在以色列报道329位妇女,Ishihama于日本报道18594例在149所医院的临床试用效果,其失败率各为2.5%和1.7%。而无明显并发症,引起人们的关注。
1962年人口理事会建立了合作统计规划(CSP),对各种IUD进行了广泛评估。1964年举行第二次IUD国际会议,研究分析各种IUD。并对27000名放置妇女和39000以上使用妇女进行国际性评估。
1974年于开罗召开第三次IUD国际会议,以塑料IUD为载体加入金属、激素和抗出血药物等,称为第二代的活性IUD。
1994年于纽约召开第四次IUD国际会议,对各国常用的和新研究的IUD性能以及大样本、多中心比较性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评估。按其妊娠率,把当前活性IUD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放置后一年的妊娠率在2%—3%;第二类妊娠率在1%—2%;第三类妊娠率≤1%。建议推广第三类。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在IUD出血副反应的产生机制,远期安全性的研究。在防止IUD出血的新型IUD的研究方面,说明带铜IUD上加入吲哚美辛能明显减少置器后的出血,提高临床使用效果。2001—2002年间已有带消炎痛和铜IUD、记忆合金IUD的新产品。
据第四次IUD国际会议资料,目前全世界应用IUD的总人数已1亿余,而中国占8000万以上,达育龄妇女采用措施中40%左右。
Ⅹ 谁发明的避孕环
避孕环的形状多种多样,总有一款是很适合你的形状,最初的环是圆形的,宫腔里放着,顶着三角形三个壁,在子宫腔里前后壁是贴合的,等于这个环在子宫里正中间呆着,很安稳地呆着的像一个戒指一样。 最初的环是由金属像不锈钢的材质做成的。像这样的环有些妇女带着很合适,能带几十年,到以后月经绝经了,取出来,大夫拿...一个取环的钩子一钩就出来了。这是最古老的方法。后来在环的中间加一些塑料支撑的装置,另外再加上支撑的杆,让它在宫腔里带着更舒坦,更加不容易移位。因为女性每个月来月经,随着年龄的增长,妇科疾病在慢慢发生,比如子宫肌瘤,这些疾病让宫腔发生畸形,还有每次来月经量比较多,都可能让宫内节育器呆的位置不正确,可能会移位,可能下移或者自己扭曲,就降低了避孕的效能,有可能发生意外妊娠。给它加上一些支撑,希望它能够抵抗外力,能够保有原来的形状,保持他的避孕效果。再后来又发明了T形环,就像英文大写字母T,T上面有两个杆,这个杆正好架在子宫三角形的顶端,正中间有一个重形的杆下来,还带一个尾丝,尾丝在宫颈口能够看得到,一般我们会留一个多公分,这样使得取环变得更容易,大夫消完毒以后,拿尾丝一拽就出来了。T形环因为它的构造,可以撑在那里,也不容易脱落,它的重型杆子上,也可以缠上铜丝,铜丝释放铜离子,增加避孕的效能。现在把T形环做了改变,两个臂不是伸展,因为伸展有可能导致子宫穿孔或者移位。把两个T形上面的横杆改成倒着鱼刺的形状,让环在宫腔里不容易脱落。横臂变成塑料的,在子宫里呆的位置比较好,另外带有尾丝。还有一个环就是吉妮环,就是一根杆子的形状,末端带有尾丝,医生可以把它悬挂到宫腔里,同样因为它的机械作用起到避孕的作用。带药物的环也是,长相也是T形的,只是壁上带着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并不是像我们吃的药片、药面,实际上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药库,这个库四周是缓释膜,这个药能够通过缓释膜保证每天释放一定均衡剂量的药物,进入到宫腔里。保证放进去的药物能够缓慢地均衡的释放,能持续五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