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的国营经济可以在国外发展吗
可以的,可以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则来发展,或进行改制
‘贰’ 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发展现状
给你推荐一个网站,那里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及博硕士毕业论文,你上去挑挑,参考一下吧
中国知网www.cnki.net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现状”,搜索一下就有了
1. 任重道远: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赵春明 文献来自: 世界经济 2004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尽管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很快,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明显偏小。目前中国境外投资金额仅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0 ...
被引用次数: 26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李小建 文献来自: 地理学报 1999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李小建$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外商直接投资 ...
被引用次数: 45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中国海外投资的实证研究
苏丽萍 文献来自: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三、中国海外投资理论体系的构建针对中国海外投资发展的现状 ,结合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 ,我们提出了构建中国海外投资理论的基本框架。(一 )理论分析前提 :制度转轨的经济背景现有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不论是对一国对 ...
被引用次数: 17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征
许兴镐 文献来自: 经济体制改革 2003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一、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的经济还没有达到海外投资的水平 ,并且政府对海外投资企业实行了严格的审批制度 ,到 1985年为止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以非贸易性企业为主 ,总投资额只有 2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战略
刘增科 文献来自: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4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3 根据企业的自身优势、经济利益目标、东道国的国情等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 ,确立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和行业流向( 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新建投资 ,也称为“绿地投资” ,即在东道国建立一个新企业 ,可以采用独资的形式 ...
被引用次数: 1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李洪江 文献来自: 商业研究 2004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未来趋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 ,预示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今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会向什么方向推进是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以及竞争优势的分析 ,可以推测中 ...
被引用次数: 7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产业与区域选择
衣长军,胡日东 文献来自: 江西社会科学 2002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一、引言海外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境外直接投资或国外直接投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外直接投资取得的发展。但同我国利用外资与国际直接投资相比,就显得相对滞后。因此,研究与分析我国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产业与区域组合策略 ...
被引用次数: 5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研究
窦金美 文献来自: 经济视角 2005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1.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海外投资发展较快。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大了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3 ... 从而推动了境外投资主体由中小型企业为主逐步向大企业集团为主转变。二、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1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及现状分析
李晓峰 文献来自: 陕西工学院学报 1999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就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及现状进行分析,以利于企业开展跨国直接投资的国际化经营活动。1 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理论1-1 全球区位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学者阿哈罗尼提出的,他认为,企业在其发展中,它所从事经营活动的地理区位或范围 ...
被引用次数: 9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海外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林金枝 文献来自: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1979—1991年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的资本构成(二)海外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发展变化 自中国对外开放以来,海外华人在大陆直接投资,逐年持上升的态势。按其投资地区范围的扩大、以及投资金额的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查外直接投资 的定义
查中国海 的定义
搜直接投资 的学术趋势
搜中国海 的学术趋势
搜发展 的学术趋势
搜索相关数字
2005年中国海油产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叁’ 中国企业应如何海外经营
中国进入WTO后,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必然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与此同时,随着全球范围贸易壁垒和关税的逐步取消,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获得资源和分销渠道的机会也将会前所未有的增加。尽管在许多商品和服务领域,中国仍然是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市场,但是中国企业不应该拘泥国内市场,而应该将视野放得更远,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和新经济的发展也要求我们不仅要“请进来”,而且要“走出去”。“走出去”与“请进来”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随着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各国企业开发跨国经营已形成趋势和潮流,中国只有顺应这一潮流,突破国界的局限,把视野和目标从国内扩展到全球,建立一个在全球化环境中同样能够取得成功的经济体系,才能确保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和长期持续发展。 现阶段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特点 中国已经拥有了一批世界上也排得上名的大公司,如中国银行、中石油、中石化、中远集团等。而目前富有活力的许多中国企业如海尔、TCL等在国际市场上大显身手,仅其产品2002年向国际市场出口就达数十亿美元,占其总营业额的份额越来越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将会出现更多的大型跨国经营公司。然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以后大力发展起来的,具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例如,投资规模小,外国市场进入方式以合资企业为主,海外经营集中在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贸易领域,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跨国经营的地理选择以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现阶段我国企业海外经营主要存在这样几个特点和问题: 1、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竞争层次低,以争市场和争资源为主。海外竞争方式经历了资源竞争、产销竞争、资本实力竞争、技术创新竞争、人力资源竞争等阶段。其中资源竞争和产销竞争属于初级层次的国际竞争,资本实力属于中级层次的国际竞争,而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竞争属于高级层次竞争。资源竞争和产销竞争过程中,竞争对象主要是资源、物质商品和市场,而在资本竞争和技术创新竞争过程中,竞争对象除了物质商品和市场外,人力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比较发达国家对我国直接投资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前者主要处于资本竞争和技术创新竞争过程中,而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资源竞争和产销竞争的初级层次竞争水平上。据调查我国企业实施海外经营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1)开拓市场;(2)获取先进技术和品牌资产;(3)确保资源供应;(4)其他。其中,开拓市场的企业占56%,确保资源的企业占20%,获取先进技术和品牌资产的企业只占8%。 2、区位选择和行业选择过度集中,对海外商机的捕获能力不高。海外经营的区位和产业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区位优势与产业优势相适应或优势互补,以强化主体比较优势,使东道国区位比较优势和投资者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比较优势或国际竞争力。具体表现在市场容量、经济增长、贸易关系与产业内贸易量、要素禀赋、金融环境、优惠政策、产业关联、区域距离等方面。 2004年中国的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的71%。其中,欧洲地区投资覆盖率最高,达到了91%以上。从聚集程度来看,中国香港、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的聚集程度最高,集中了境外企业的43%;其中中国香港为17%。 就投资领域而言,虽然中国企业在一、二、三产业中都有分布,但服务贸易型有4476家,占对外投资全部企业数的69.5%,协议中方资金额44.5亿美元,所占比例为57%;生产加工型企业1580家,占对外投资企业数的24.5%,协议中方资金额16.7亿美元,所占比例为21.5%。从事商品流通的贸易企业偏多,生产、金融、服务性企业偏少;过分偏重于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缺乏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投资;偏重对国内连锁效应弱的产业投资,而忽视对国内连锁效应强的产业投资。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利,而捕捉海外商机是企业对外投资获利的保障,海外商机可以分为政治商机和市场商机,如我国直接出口到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服装,需要配额。但联合国有规定,对一些极度贫困的国家,对一些战争刚刚过后恢复重建的国家,都是免税和免配额,这就是政治商机。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国家进行投资,进而比较便利的开拓国际市场,这也是一种技巧。市场商机的定义比较难下,可以以这样一个例子说明:如海信电视机厂在南非投资办厂,该国的电视机较少,取得了成功。然而南非周围有许多贫穷的国家,黑白电视机尚未普及。海信集团将国内淘汰下来的黑白电视机生产线运到南非组装。结果,免了关税和配额,节约了运输成本,这就是市场商机。然而现阶段我国企业对市场的考察和细分不够,或者说商务信息的披露不够,或者说企业家的信心不高,没有将自己的企业定位为中国企业、世界企业,从而不愿主动从世界市场捕获商机。 3、对国际化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引进不够重视。培养和引进业务技能强,通晓外语以及国外文化的经营管理人员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成功的关键。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对经营海外业务人员的培养不够重视。而实践证明,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以及对国外语言文化的通晓都是影响企业海外经营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中国企业有以下几个问题:(1)内部僵化的薪资体系和人员选聘惯例使企业难以获得或者不愿在当地选任高级管理人员;(2)人员调动过于频繁,即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又影响企业的发展;(3)具有丰富国际经验的高级人员的比例较小,外国专家担任顾问的比例较小。 中国企业海外经营发展的思考 1、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明确企业的竞争战略。为了在充满风险的国际舞台上竞争,中国企业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企业应分析自身的资源,知识能力状况,然后选择并充分发挥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的优势。不一定局限于市场或者资源,至于竞争什么,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中国企业还应该努力提高市场分析能力,准确定位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在中国市场行得通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可能在海外市场遭遇大败。在考虑到哪里,何时以及如何进行海外经营的问题,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前瞻能力,及早预见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及早投入资源,培养新的竞争能力,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所以,中国企业应根据对人的需求变化、技术发展、国内外市场发展大趋势等前瞻性的预测,合理构想未来的产业割据,培养新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竞争战略的明确也是非常重要的。从国际市场看,中国企业将在陌生的环境中面临与国外同业全新的竞争。无论从规模上、技术上、还是管理上,中国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差距还是相当大的。因此,在跨出国门之前,对自己的竞争地位应当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在实施海外经营时,大多数的企业应该选择目标更为明确的多国市场战略。以后随着企业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海外经营参与程度的不断深入,逐步过渡到全球市场战略。即海外经营的扩张应该以渐进式的方式进行。 2、产业选择和区域选择应以理论为指导,但更要以市场商机为导向。海外经营的产业和区域选择的理论很多,我们可以借以指导。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的选择,更应该以市场商机为导向。所以商机的捕捉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捕捉海外商机?应有两个方面:(1)企业家要具备海外经营的心态。企业家一定要有将自己的企业定位于中国企业、世界企业的雄心。一个企业的产品,产品出口占不到30%,就不能说融入了世界大市场。(2)政府机构、新闻机构、研究机构都应该为发现海外商机进行信息的传输与放大,疏通我国驻外使馆的商务信息通道,让国内的人不出国门就能基本做出向外投资与发展的初步判断。这其中,政府的商务外交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应该加强商务外交。再者,建立中国各类企业和中国驻外使领馆和商务处的直接联系,及时获取所在国的商务信息也是必须的。 3、要重视国内海外经营人员的培养,更要重视利用新华商资源。据统计,20多年来,中国吸引外资的70%以上都是来自国际上的华商或通过华商牵线搭桥。20多年过去了,新一代华商开始在国际上大显身手。中国企业要更好地跨国经营,则需要更加重视并且利用好新华商资源。全世界的华人目前有5000万人,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他们中的新一代,受过很好的教育,具有国际化的观念,熟悉市场经济和新经济,懂经营管理和外语,在国外有很好的基础,可以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此外,据统计中国目前在国外的留学生有60万人,加上最近这些年移民国外的中国人,目前在海外有几百万熟悉中国大陆的华人,这些人都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宝贵财富。如果中国企业都重视和发挥大批新华商国际人才的作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价值链上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当然,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肆’ 中国文化艺术如何进军海外
第一,在文化艺术本身。要发掘本土文化,不要一味模仿西方文化。让西方人接受新的文化形态或许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但是要他们接受来自异域的模仿作品,将慢慢无期。第二,文化艺术,人常说不分国界,但是绝不是孤立的,它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国家的发展。我们的国家还没有到把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同等看待的地步,国人有财力的纸醉金迷,没财力的辛劳生计,文化艺术只是偶尔的座上客,并没有大众基础,发展自然萧条。只有当中国的文化圈子扩大了,文化不再成为少数人的修养方式了,国家的某市某城也成个什么之都,那中国的文化发展也就自然繁荣,文化产业也就自然优良了。这时候说文化没有国界才是恰当的。3,要进军海外,必须先付出财力人力,必须通过投入来渐渐获取西方人观念上的认同。有人绍介,有人传播。中国文化热之前必须有一个加热的过程。
‘伍’ 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在海外获得成功
中国企业正在寻找海外发展机会。它们必须像当初外国公司进入中国时一样,去适应新的环境。物换星移:就像过去二十年来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一样,中国企业正在海外寻找新的市场机会。通过寻求原材料、高素质员工、技术、品牌和客户,这些中国公司——尽管很多在海外仍缺乏知名度——正在步入跨国公司的行列。随着更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获得成功,其他中国企业或许也会群起效仿。在我们对39家中国企业高管的访谈中,将近80%的受访者表示,全球化是公司的战略重点,其中将近一半受访者表示,希望自己的公司在十年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全球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中国行业包括汽车、制药、高科技、能源和基础材料;主要留守本国市场的行业包括房地产、消费品和零售。在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中,有将近一半主要是为了确保自然资源的供给(大多通过收购方式)。其他一些公司则是由于国内市场增长放缓,希望到海外开拓新的市场。还有一些公司希望从海外获得知识产权(通常是技术,也包括产品设计、品牌或业务流程),或者获得战略优势(例如,与国外对手展开竞争所需要的规模)。中国企业已经发现,收购是确立其全球地位最快捷的方式:例如,在最近几年里,联想公司出资13.5亿美元(94.5亿人民币)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中海油(CNOOC)出价185亿美元(1290亿人民币)收购美国优尼科(Unocal)石油公司但未能成功。今年早些时候, 华能国际电力集团出资30亿美元(210亿人民币)收购新加坡TuasPower电力公司和中钢集团出价11亿美元(77亿人民币)强行收购澳洲铁矿石生产商Midwest公司,进一步证明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胃口。但是,在这些轰动新闻的背后,当你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上的表现与印度、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同类公司进行比较时,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真实状况就会特别清晰地徐徐展现出来。我们的分析重点关注各国/地区市值最大的前100家公司,结果表明,中国台湾、韩国和印度的公司从海外业务中获得的收入分别是中国公司的四倍、三倍和两倍。海外资产所有权和雇用海外员工数量的情况也大致与此类似(见图表)。是什么因素制约了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步伐呢?部分原因归咎于中国企业缺乏经验,而且在采用发达市场广泛应用的商业做法方面比较被动。其他原因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最初进行海外扩张时所遇到的问题相似,例如,需要重新构建组织,发掘能够胜任国际化业务的人才。但是,只要高管层下定决心,承担责任,培养适用能力,采用正确的组织结构,中国的企业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巨大的障碍,成功实现海外扩张。实现全球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路径方式,但是,在我们访谈的中国高管中,有55%的人表示,并购和联盟是其长期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方式。而在近期,大多数公司侧重于出口,很少在海外建立据点。鉴于管理全球化组织的风险、成本和困难,中国企业通常采用善意收购方式。中钢集团对Midwest公司的强行收购是一个例外。对中国企业1995年到2007年间的海外并购的详细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观察结果。在此期间,中国排名前100位的公司中,仅有17家完成了海外并购交易,仅有6家完成了三次以上的并购交易。与此相比,自1995年以来,印度排名前100位的公司中,有31家完成了跨境交易,有18家完成了三次以上的海外并购交易。在考虑国际扩张的机遇时(无论是地区性机遇还是更广范围的机遇),缺乏经验拖了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后腿。为了成功地实现全球化,中国企业不仅需要认识和克服自身的不足,还需要变革管理方式。当企业主要面向中国消费者、中国经理人和中国员工时,传统的管理方法曾经立下汗马功劳,但当企业成长为跨国、跨文化的机构时,这种管理方法需要与时俱进。(待续)作者简介:MeaganDietz是麦肯锡纽约分公司前咨询顾问;欧高敦(GordonOrr)是麦肯锡上海分公司资深董事;邢臻(JaneXing)是麦肯锡北京分公司副董事。来源:《麦肯锡季刊》,本文获麦肯锡公司提供版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陆’ 中国白酒行业在国外未来的发展趋势会如何
白酒,可以说孕育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中国的人情文化,饭桌文化,交往文化,无一都跟白酒不无关系。大家都应该知道。葡萄酒,红酒,在国外往往比较兴盛,而以高粱以及小麦为主要原料发酵的白酒则在中国更受欢迎。多少年来,白酒的发展已经渐趋成熟,总体的市场趋势,也更彰显了白酒行业跟时代的接轨!那么,白酒在国外未来的发展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觉得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一瓶好酒,需要地方环境,窖藏环境,水质,以及配方,工艺等,每一个方面都必须是精益求精,精品中的精品。酒水批发,聚餐,酒店,餐厅等等,多种销售渠道,满足创业者们的销量额,成为赚钱好商机。再加上现在中国的白酒行业大品牌已经实现了品牌化。在向国外市场进发的时候也就会被更加有底气,有实力。现在柜外更多人喜欢葡萄酒以及其他国外名酒的情况下。中国白酒救赎努力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以及品牌文化。并且能够将其传播到国外。我相信中国白酒在未来在国外一定会发展得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柒’ 问题二:如何推动中国境外经贸合作
增加东道国税收和就业。截至2019年11月底,合作区上缴东道国税费4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7万个就业岗位,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区两项指标分别占73%和87%。如,泰中罗勇工业园经过十余年发展已驶入发展快车道,截至2019年底,园区成功吸引了140家中资企业入驻,创造就业岗位逾39000个,已带动中资企业累计投资超39亿美元,累计产值超160亿美元。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柬埔寨生产、生活配套环境最完善的国际化工业园区,已有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的150余家企业入驻,2万多名当地工人就业,对西哈努克省经济贡献率超过50%,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内巨石(埃及)年产20万吨玻璃纤维项目填补了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玻璃纤维制造业空白,实现年产值超过2.2亿美元,出口创汇近2亿美元,有效拉动当地上下游物流运输、包装材料、玻纤织物、风力发电等产业快速发展。
——成为互学互鉴的窗口。合作区将中国园区建设成功经验带到国外,并在当地生根发芽,成为推广和宣传中国发展经验、树立中国投资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是中国在海外开发面积最大、合作层次最高的合作区之一,其目标是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兴业、活力、创新五位一体的国际新城。截至2019年底,已有来自中国、白俄罗斯、俄罗斯、美国、奥地利和立陶宛等11个国家的55家企业入驻。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的成功带动埃塞俄比亚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工业园建设,推行“2.0版工业园”发展思路,计划投资兴建14个工业园。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合作区加大公益事业投入,为民心相通提效助力。越南龙江工业园注重支持当地教育发展,已连续多年资助越南团佳中学设立“龙江工业园助学金”,为“关爱孩子基金”捐助1000万越南盾。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区青山园区立足周边社区,为周边村民提供免费医疗,资助贫困村民,协助当地社区修建灌溉水渠。中匈宝思德合作区内企业为匈牙利各类文、教、体、卫、慈善等机构及活动捐赠物资累计超过330万美元。宝思德合作区还投资120万美元重建合作区医疗中心,雇佣专业医疗团队进驻,为区内、区外人群提供体检、诊断和急救等服务。
‘捌’ 有没有普通的中国人在国外发展很好例子
没有呢,也有很多以前出国的,在外国啊,一班的三个家教呀,在外边做什么生意啊?开什么饭店啊?也都干的都比较不错的,有很多不是没有的,那会都做了好多的钱都拿到绿卡很多
‘玖’ 中国与国外合作发展的好处
l)可以在不增加国家债务负担的情况下,利用外资,以补充国内建设资金之不足。外国投资者在合营企业中可以技术和设备作为投资,因而国家就匆需动用外汇购买这些技术和设备,以利用有限的外汇办更多的事业。外国投资者能否回收资本、赚取利润,主要取决于合营企业本身的经营效益,不致形成国家债务。
(2)有利于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由于合营企业经营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外国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外国投资者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就有可能不断地提供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同中方合营者密切合作,促使引进的技术迅速有效地形成生产力。同时,由于合营企业是由中外合营者共同经营管理的,因而也便于中方合营者学习外国合营者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
(3)可以利用外国投资者的销售渠道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由于出口创汇直接关系到合营企业的外汇平衡和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收益,外国合营者可能愿意提供其原有的销售渠道以推销企业的产品。
(4)有助于对合营企业的管理。由于合营企业有中方合营者的参加,从而可以减少外资实力过大产生的副作用,以尽量收到兴利除弊之功效。
2.对外国投资者的作用
对外国投资者来说,利用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形式进行投资的作用主要在于:
(1)可以通过中国合营者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情况,以增加在中国的商业及经营知识;通过中国合营者的渠道,在中国取得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资金信贷等方便,以利于尽快实现投资意图。
(2)可以取得多重优惠。通过与中国合营者共同举办合营企业,外国投资者既可享受中国给予的各种优惠待遇,又可通过合营企业获得中国政府给予国内企业的优惠,有的还可取得其本国给予的某些优惠。
(3)可以避免或减少政治风险,由于合营企业有中方合营者参加,并共同经营,外国投资者担心其投资被国有化的心理负担就会小得多,从而有利于放心大胆地投资。
‘拾’ 中国加入WTO后 我国应如何应对新挑战 实现新发展
全球重商主义即保护主义,国外成熟企业对国内新兴工业造成威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深度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全球治理。当前国际贸易规则正处于新一轮的重构期,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变革,承担大国责任,履行大国义务。在规则制定的过程中,要深刻理解和接纳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全球贸易体系,致力于推动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规则的发展。
把我国对于贸易在经济发展、就业稳定方面的利益诉求与国际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争取把我国不断提高的综合国力逐步转化为在规则制定中更加有力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努力构建公平的规则环境。
(10)中国如何在国外发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WTO有关协定规定各成员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谈判以大幅度降低关税。加入WTO后中国必须逐步降低关税水平,从目前的关税总体水平15.3%进一步下降到2005年的 10%。
取消非关税壁垒:WTO的最终目标是要完全实现贸易自由化。入世后,中国必然要按照WTO的要求削减进出口配额,进出口许可证,外汇管制及技术检验标准等非关税壁垒。到2005年,取消全部400种进口配额。
开放服务业市场: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国际服务贸易的提供和使用日益增加。加入WTO后,中国应当逐步地、有范围地、不同程度地开放一些服务业,提高中国服务业的质量,增强中国服务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