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对华制裁清单价值500多亿美元什么时间实施
美对华制裁清单价值500多亿美元最早从2018年6月份实施。
2018年4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网站上发布了根据301调查结果,建议加征关税的自中国进口商品清单,该清单包含大约1300个独立关税项目,价值约500亿美元,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等行业。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建议对清单上中国商品征收额外25%的关税。
此建议清单公布后,将有60天的公示磋商期,到期将公布对华301调查最终制裁清单。
英国路透社3月28日报道称,莱特希泽在接受CNBC采访时透露,这份总计500多亿美元的制裁清单将包括电脑算法选择的“大部分高科技产品”,这将最大限度地增加中国出口商的痛苦,同时尽量减少美国消费者的痛苦。
美国政府官员周三表示,特朗普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可能要到6月初才会实施,公开的磋商和可能的关税修正为阻止征税的谈判争取到了时间。
(1)美国制裁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扩展阅读: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4月5日,命令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考虑对1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一位白宫官员表示,特朗普在声明中说的“1000亿美元”是指加征商品的价值,而非收取1000亿美元的税。对此中国商务部给出的回应是:中方将奉陪到底,必定采取新的综合应对措施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针对特朗普钢铁和铝加征关税,2018年4月2日起中国正式对原产于美国的128项进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对原产于美国的〝水果及制品〞等120项进口商品;以及〝猪肉及制品〞等8项进口商品,分别加征15%到25%的关税。
2018年4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化工品、飞机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涉及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约500亿美元。最终措施及生效时间将另行公告。
⑵ 美国佬是在什么时候对我国[ 经济制裁 ] 的有是在什么时候对朝鲜[ 经济制裁 ]的
对中国的经济制裁,除了建国以来沿袭下来的外,美国政府在XX年XX事件后又增加了许多制裁,特别是军购方面的制裁一直到今天还没有解除!
⑶ 90年代美对中施压采取制裁遏制的政策 中国坚持了什么方针 其结果如何
90年代全面放弃独立自主,转而成为欧美日各国海外加工基地。美其名曰:全面对外开放。这才是“制裁”所要的结果。
中国在这方面坚持了曾在60~70年代饱受批判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方针。
其结果是:
1、GDP全靠对外贸易支撑。而贸易利润却被外资拿去。
2、低端加工厂无需技术人才。40~50岁技术工人大量下岗,被农民工取代。产业工人传承断代。
3、因缺少技术积累。工业发展缓慢,不足以应付人口压力。于是房地产、教育、医疗纷纷被当做包袱甩给人民,减轻了财政压力。
4、以基建工程:拆、造、再拆、再造,和对外贸易微薄利润推动GDP。因其无任何附加价值,并且对工农业生产力无任何实质上的提高。只能以增发人民币来给农民工发工资、换取外汇。其结果是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
美国总统奥巴马前段时间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的工业产值,仅仅是美国1910年的水平。
工业,尤其是高技术的重工业。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才是大国的象征。
工业,是一个国家血液的来源。美国制裁的目的,就是逼你放弃造血。
⑷ 中国什么时候被联合国制裁过
在1990年的联合国举行制裁中国决议的大会
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联合国成员国人权扩大委员会”上,美国率先针对中国开始提议联合国制裁中国议案,随后绝大多数成员国是赞同的,而一部分与中国有着“一定关系”的国家如朝鲜、俄罗斯、非洲等国家,均投票表示了弃权。日本是坚决支持制裁的亚洲国家之一,其次还有韩国、印尼。但是,亚洲并不是只有这些国家,亚洲还有我们。巴基斯坦国代表在大会上正式宣布我国政府决定:“巴基斯坦国将一如既往坚决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主张,巴基斯坦国坚决反对联合国公开干预成员国内政的错误。特别是干涉一个联合国及其重要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事务”。在我国坚决倡导下,古巴等国相继起来反驳美国支持中国。可是最后联合国依旧以213票赞同,23弃权,2票反对而通过对中国实施制裁.
⑸ 韩战时美国如何制裁中国
当时美国对于我们采取了最严格的是物资禁运的制裁,并伴随着严格的交易禁令。
后面如伊拉克伊朗之类的禁令至少因为人道主义关怀,还会适当保留部分交易的缺口以避免其国内出现大量普通群众因粮食药品短缺而产生的人道主义危机。而在当时对于国内的态度是禁绝一切其阵营和国内的所有物资来往,严格到甚至部分国外公司应不小心采购到低级原材料如鸭毛之类的,都有可能接受刑事控罪。
所以你可以了解到当时霍英东走私药品至国内的壮举,以及后面国家所给其的地位。
这样的制裁一直持续到建交前后,但是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管控没有那么严格了。后面有很多其他因素影响两国之间正常沟通渠道缺失,直到通过中间人巴基斯坦等长期中转撮合才慢慢以乒乓外交的形式慢慢逐步恢复正常沟通渠道后才逐渐取消。
⑹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哪些遏制行动
政治上实行遏制加孤立政策;
经济上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
军事上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
中美关系:
1、建国后----60年代:敌对。
原因:
(1)企图变中国为自己的殖民地野心不死,在中国扶植的代理人蒋介石被打倒,亲自干涉中国内政。
(2)杜鲁门主义和冷战的影响,敌视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企图将社会主义政权扼杀在摇篮内。
表现:
(1)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意图与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并且派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然干涉我国内政。
(2)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代表地位,并且实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3)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2、70年代:逐步缓和
原因:
(1)美国方面:美国孤立中国的计划失败,美苏争霸在70年代美国处于守势,并且中苏关系破裂,美国开始考虑改善通中国的关系。
(2)中国方面:苏联陈兵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威胁,美国在亚洲地区属于战略收缩和保守的倾向,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对付苏联的威胁,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用作用。
过程:
(1)1971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2)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代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的一部分。
⑺ 1950年美国对中国实行了禁运政策这个政策原于哪项政治决策
《美国1949年出口管制法》规定:“那些有助于增强共产党国家的经济和军事潜力而有损于美国国家安全的出口都予以拒绝”。因此在新中国建立时,美国就对中国实施“对华贸易管制”,禁止向中国输送包括军火、钢铁、车船在内的战略物资。1949年11月22日,美、英、法等国举行秘密会议,之后成立了一个不公开的“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因总部设在巴黎,通称“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是美国遏制东方社会主义阵营铁幕政策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的重要体现。这个机构制定禁运货单,限制对社会主义国家输出战略性物资和技术,禁运物资基本分为军用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
巴统的建立,使美国在推行冷战战略方面多了一个新的工具。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美国政府宣布自1950年12月3日起对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地区的出口实行全面的许可证制度(以前只对战略物资实行许可证管理),要求“美国应当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凡是一个士兵可以利用的东西都不许运往中国”,甚至包括纺织品和废橡胶,从而对中国实行了实际上的全面禁运。接着美国政府颁布“港口管制”,限令美国船只和飞机不得运输或起卸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香港和澳门)为目的地的战略物资和重要工业原料。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4/62/20091123/15710517.html
一、追根溯源看“禁令”
欧盟的前身是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1957年《罗马条约》创立了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ATOM)和欧洲经济共同体(ECC)。1967年,三大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EC);直到1993年1月1日,旨在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标志着欧盟(EU)正式成立。因此,追溯欧盟对华军售禁令的历史,应从上个世纪50年代算起。
(一)巴统成立
二战结束后,随着东西方阵营的形成,冷战开始。为了限制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美国于1949年11月组建了所谓“出口控制统筹委员会”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Export Control) ,总部设在巴黎,又称“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有17个成员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希腊、土耳其、日本和澳大利亚。有大约30个国家,还包括一些民族主义国家,被“巴统”列为禁运对象。
拟定禁运清单由各国执行是“巴统”禁运的主要手段。巴统的清单有三类,即国际原子能清单、国际军品清单和工业清单,所涉范围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上万种具有战略意义的货物和技术。根据“巴统”规定,成员国准备向受限制的国家出口受控货物和技术时,必须向“巴统”提出申请,并且只有在“巴统”所有成员国政府一致同意后,该出口国政府才能签发本国的出口许可证。
(二)欧盟国家在巴统框架下的对华武器禁运
1950年7月,“巴统”的贸易管制范围扩大到中国。欧盟自己并没有专门的对华武器禁运政策,其对华武器禁运一直是在“巴统” 的框架内进行的,而且与美国的对华政策密切相关。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美国放宽了对华出口控制政策,“巴统”也改变了中国的出口许可地位,欧盟国家也随之跟进。从1981年起,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开始向中国出口较为先进的技术。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中国开始与法国等欧盟国家建立起军售关系。1989年下半年,“巴统”决定取消本已放宽的对华出口控制,欧盟国家也随之对华实施军事制裁,实行武器禁售。
但是,在“巴统”和欧盟决定对中国武器禁运的时候,正值国际格局发生激烈变化时期。随着冷战的结束、科技的发展和国际格局的演变,“巴统”以东西方划界进行出口控制的制度已不合时宜。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西方国家开始不断突破“巴统”的禁运限制,作为冷战产物的“巴统”不得不调整其控制范围和禁运对象。1990年,“巴统”的禁运项目由成立初期的400个减少到120个,1991年中又减少三分之二,被禁运的国家也越来越少,1994年3月,“巴统”宣布解散。
二、欧盟“禁令”禁什么
1989年6月26日~27日,欧共体的决策机构部长理事会在马德里开会,会议宣布对中国采取包括中止高层接触、军事合作和文化交流等在内的5项措施,其中有关军事方面的措施是:“共同体成员国中止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并禁止与中国进行武器贸易”。该理事会宣言成为欧盟对华武器禁运的原始依据,使刚刚起步的中欧军售往来又告停止。
但是,欧盟理事会的宣言并无严格意义上的法律约束力,它既没有指明武器禁售是否涵盖所有军事项目,包括武器平台、非致命项目或其部件,也没有说明执行禁售的措施和程序,而是将这些问题的解释权留给了各成员国,而各国对理事会宣言的解释也是不同的。有的国家禁止对华出售任何军事项目,有的国家则是有选择地禁售。例如英国的解释是:不禁止非致命性军事项目;如航空电子和雷达等,将禁售范围仅限于“致命性武器,包括机枪、大口径武器、炸弹、鱼雷、火箭和导弹,以及专门用于上述武器的部件,弹药、军用飞机、直升机,战舰,装甲战车以及其他武器平台、任何易被用于国内镇压的设备”。就在欧盟宣布对华禁售后不久,马克罗尼(GEC-Marconi)公司获准向中国出售了价值3000万英镑的用于中国战机的“平视显示器”和雷达设备,理由是这些属于电子设备而非武器。
此外,法国和意大利也继续对华军事出口,其中甚至包括某些“致命性武器”。
回答正在自动提交中哦,请耐心等待一会吧☺
⑻ 美国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实施全面的军事禁运,详细介绍一下
清末以来,美国对中国进行过多次武器禁运。
甚至在1946年,也曾短暂的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实行过武器禁运。
但是封锁时间最长,禁运最全面的,是自1950年开始的“巴统组织”对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对华全面禁运。
为了在经济上遏制中国和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1月,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联合成立了一个多边出口控制协调委员会,总部设在巴黎,又称“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组织”。这是一个由美国领导、欧盟各国参加的控制军事技术出口的组织。巴统组织是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纠集起来的一个非官方的国际机构,其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这其中就有中国,而且为了更好限制中国,还专门成立了中国委员会。列入禁运清单的有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为了加强遏制中国,巴统还专门列有中国禁运清单,即对中国贸易的特别禁单,该禁单所包括的项目比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适用的国际禁单项目还要多500余种。
禁运清单内的三类物品,甚至连根本不属于巴统贸易管制范围内的207种物品不分级别一律对中国实行禁运,“中国差别问题”便由此而来。
一段时间内,中国甚至无法从西欧国家进口必要的药品,而西方国家对于药品的出口限制直接导致了大批中国病人的死亡。
冷战后又搞了一个《瓦森纳协定》,继续联合封锁中国,规定了继续禁运范围。某些国际合作项目部让中国参加,有的已付出了沉重代价而不可得。
1996年,随着前苏联1991年解体,1994年4月1日,“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正式宣告解散。
冷战结束后, 包括“巴统” 17国在内的28个国家于1995年9月在荷兰瓦森纳召开高官会议,决定加快建立常规武器和双用途物资及技术出口控制机制,弥补现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作控制机制的不足。
在美国的操纵下,1996年7月,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在奥地利维也纳签署了《瓦森纳协定》(简称“瓦协” Wassenaar Arrangement),决定从1996年11月1日起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与“巴统”一样,“瓦协”同样包含两份控制清单:一份是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清单,涵盖了先进材料、材料处理、电子器件、计算机、电信与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导航与航空电子仪器、船舶与海事设备、推进系统等9大类;另一份是军品清单,涵盖了各类武器弹药、设备及作战平台等共22类。中国同样在被禁运国家之列。
中美建交后曾经有过一段禁运松动时期,为了对抗苏东集团,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对中国开放了若干武器出口项目。但是只有短短十年时间,没等中国掏出攥的出汗的血汗钱,美国又关上了贸易大门。巴统各成员国以中国形势发展难以预测为由,宣布终止对华放宽尖端技术产品出口特别计划的实施,刚刚起步的中欧军事贸易往来即告终止,最终禁止对华军售。在这之后,美国曾多次羞辱式阻止他国向中国出口武器和高技术产品,如中以预警机合同,中加发动机合同等。
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改变了中国21世纪命运。在西方国家长期限制和封锁的情况下,虽然中国人民面临了艰巨的困难和巨大的损失,但依靠自力更生,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能够制造门类最齐全的工业品,可以建造大型军舰、世界第一流的驱逐舰,可以制造隐身战斗机,大型运输机和最好的洲际导弹,自主创新让中国战胜了封锁。
⑼ 90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制裁遏制,中国采取了什么方针,结果如何
中国采取了坚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的方针,坚决顶住西方压力,集中力量发展自己,同时又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努力改善和发展与西方各国的关系。
经过努力,我国逐步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所谓“制裁”,粉碎了国际反华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并使我国与西方各国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和发展。
(9)美国制裁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扩展阅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几十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友好合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而且是其忠诚的奉行者。在这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⑽ 1949年到1970年。美国为什么敌视中国
一方面,新中国的成立,威胁了美国在远东乃至于世界的霸权。
另一方面,两极格局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仇视。
面对冷战在国际范围内不断扩展的现实,为了长期、间接地影响新中国的内外政策,华盛顿选择了使用经济武器而非直接的武装干涉。美国政府的官员们似乎对美国经济实力的政治“杠杆”作用显得非常自信。显然,经济武器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战略选择。
美国实行的对华经济战略考虑从一开始就内含了一系列对外政策目标。其中一个长期目标就是弱化、离间北京同莫斯科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从而最终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苏联远东的卫星国并充当共产主义在亚洲的“扩张先锋”。为此,杜鲁门政府首先考虑运用经济恩惠来诱导北京。华盛顿的决策者们依据“常规”判断,一个政治上尚未巩固、经济上仍旧脆弱的中国新政权拒绝接受来自美国的经济援助,这将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坚持民族独立、主权完整且决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领导人没有给美国利用经济诱饵留下任何余地,反而迅速地向苏联“一边倒”。恼怒之下,华盛顿转而施加贸易禁运。美国决策者们相信,由于经济落后的中国必须依赖对外经济贸易,中国领导人就无法忽视美国限制中美贸易的压力。而且他们推测,中国政府在历经艰难后就会了解到,苏联的经济制度和实力是无法与美国同日而语的。
依据“成本-收益”逻辑,美国对外政策决策者们认为,无论是经济诱饵还是贸易禁运,在影响中国对外政策上都是华盛顿的理性选择。在决定美国是否应该把已答应给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恩惠”转给共产党时,杜鲁门政府认为不应走得太远。由于受到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挫折和相信有效运用经济武器将引导杜鲁门政府对中国采取严厉的态度,华盛顿坚持贸易禁运、拒绝提供援助,除非北京的行为规范能够满足美国的要求。
即使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夕和继之而来的中国的武装介入,美国对华的经济武器仍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美国和“联合国”军队同中国的“志愿军”在朝鲜进行有限战争时,华盛顿曾打算对华发动全面经济战争。美国战略家认为,在核时代,通过联合国采用暴力和非暴力的手段都是“惩罚侵略”、解决国际冲突、避免战争升级的最佳选择。
然而,事实证明美国的决策者们是在异想天开了。他们所碰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取得和保持盟国的合作与支持。虽然华盛顿说服了联合国对华实行国际禁运,但只是限于一个有选择性的框架内。尽管美国为了使禁运得到支持和不断扩大发动了强大的外交说服攻势,但美国的主要盟国仍坚持拒绝扩大对华的有限禁运。除了要维护它们自身的经济与政治利益之外,这些国家在国际经济制裁是否有助于迫使中国接受在朝鲜的停火、是否有助于遏制中国不再“挑起冲突”、是否有助于阻止中国“充当共产主义在亚洲扩张的先锋”等涉及经济武器的目标和效果问题上,产生了疑虑。尤其是英国的有限合作态度起到了从内部削弱西方对华贸易禁运和经济制裁的作用。伦敦无法赞同华盛顿对经济制裁的代价-收益的计算方法,它比美国更加重视在中国的经济利益,特别是针对其殖民地香港的经济利益。尽管双方政治利益基本一致,但美英间经济利益的差异明显阻碍了对华国际禁运的有效发挥。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对华经济制裁从一开始就体现出许多强烈的浪漫主义的期望。随着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被确认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安全利益的主要威胁,华盛顿的决策者们在国内强硬派的压力下,总希望能够做些什么并盼望政策行为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便当对华经济制裁并未产生美国所期待的经济或军事效果时,他们仍然拒绝放弃对经济武器的心理或政治的冲击力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