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清朝哪些人能败光中国

清朝哪些人能败光中国

发布时间:2022-04-20 18:03:50

① 清朝时,让中国陷入百年国耻黑暗中真正的罪人不是慈禧,为何说是此人

说到清朝的灭亡,人们自然而言的就能够想到慈禧了,虽然是在她死后三年之后灭亡的,但是其实清朝真的是罪人并不是慈禧,而是干隆,而慈禧也就是让这个灭亡的速度变得快了起来而已。据资料记载,建福宫花园,并非干隆原建,而是明朝时的宫殿基础改建而成。据说此处是干隆皇帝少年时居住的地方。

后来花园莫名其妙的着火,内务府让北京各金店来清理,其中一个金店用50万两银元买下处理权,据说炼成金子近两万两。内务府又把灰烬装了几麻袋,分给官员,有的官员也从这些灰烬里提炼出黄金,可见此处藏匿的宝藏之多。

② 清朝是败在哪位皇帝的手里或者是哪个人

清朝败在洪秀全手里。太平天国让清王朝的地方势力做大,中央一步步失去了权威。可以说清朝中后期依靠的是曾国藩,李鸿章二人的地方军队在维持。当朝廷发现不妙开始练新军后,这只新军彻底断送了清王朝。

③ 大清朝是败在哪里呢失去河山的人应该是谁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皇太极定国号为清到溥仪退位一共持续了276年,这与前面大明朝的时间一模一样,那么每一个王朝都是从最初的茁壮成长到最后的衰败,这是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也是历史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程所必须的。

如果非要为大清朝的灭亡找一个替罪羊的话,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慈禧太后,因为大清朝就是在她的垂帘听政时代迅速衰败,同时西方列强也是在这个时候践踏中华大地,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同时她也破灭了中国最后一次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希望,从而迫使中国直接从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失去在资本主义社会集聚实力的机会。

④ 清朝到什么时候就衰弱了是由谁败的国中国为何又强大起来

其实清朝从干隆末期时就已开始走下坡路了,只是依靠康熙与雍正的努力建设,在干隆一朝,国家还算稳定,只是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一直到了嘉庆朝,雄厚的根基开始动摇了,经道光帝、咸丰帝,国家更是一蹶不振,到底是谁败的,我认为不应该完全归于慈禧,因为慈禧并不是一个无才之人,要不然她如何能掌天下,要知道在深宫之中能够得如此地位,那绝不是一般人,要怪只能怪国家根基已毁,腐朽不治了。所以清朝的衰败,我认为是嘉庆的过错,原因有三:①嘉庆朝基本没有啥大的发展,不思进取停滞不前;②嘉庆子嗣太少,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接班人太过凑合;③认人不清,在去世之前,没有为本来就弱的皇位继承人选好得力助手,没有真正的股肱大臣相助。

⑤ 麻痹,我同学说干隆垃圾,把中国败坏了,真的么好吧,我承认,但是干隆毕竟把大清朝撑了60年纳

是可以这么说,闭关锁国就是从干隆时期开始的。老了就应该退,一88岁的老头坐在龙椅上做什么呢?等子孙接班,想改革都已经晚咯,60年是什么概念?改革开放到今天就三十几年,不进则退,什么康乾盛世,幻象而已。

⑥ 满清王朝罪犯滔天的历史罪人有哪些,第一个最坏,可谓开创中国百年国耻

满清王朝的历史罪人有干隆、咸丰、慈禧太后、和溥仪。第一个干隆最坏,因为他开创了中国的百年国耻。就是因为干隆下令闭关锁国,才使中国落后世界,最后到了近代任人宰割。

最终洋人的坚船利炮终于让清朝人觉醒了,但是为时已晚。落后的一百年就是血的教训。这一切都是因为干隆错误的决策。所以说君主的英明多么重要,它带领一个国家走向富强或者灭亡。干隆自以为创造了盛世,却也埋下了祸根。

⑦ 清王朝到底毁于何人之手

满清王朝是这样灭亡的 ----辛亥革命是满汉冲突的总爆发 先来了解一下满清统治的基础,它靠的是: 1。武力的威慑 2。满族和汉族仕绅之间的利益共同体 清朝统治的初期靠的武力的威慑,而后呢满族的统治还必须靠和汉族仕绅阶层形成的某种程度的利益结盟,仕绅阶层起的是满族统治者和汉族底层民众桥梁作用。关外来的满族享有超乎其他民族之上的权利,可只要汉人承认满人的治权,不造满人的反,满汉之间就可以相安无事。八旗贵族人人享有奉禄,可世代从军、世代为官,而汉族人也能通过科举进入官僚阶层(当然不可能爬到很高的地位,最终还是满人说了算),如果汉人的期望不高,默认了这种社会升迁规则(流动机制),那么满清的统治就没有什么风浪。虽然时不时有局部地区的汉人造反,但最终都没能形成气候,都被武力镇压下去了。 而清末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先来看汉族仕绅的政治立场。 一九零五年的日俄战争给了满清皇室很大的刺激,日本以君主立宪小国战胜专制强国大国俄国。日本的胜利使满清政府意识到非改不可了。同年满清的五个大臣分别到欧美日本考察宪政,回来的结论是立宪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弭”。之后呢一个个很带有进步意义的政策相继出台,当年9月清廷接受袁世凯等人的奏请,正式下令,立即停止科举。 科举的废除意味着这千年以来社会下层流向上层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旧的流动机制没有了,那么新的替代机制是什么呢?新时代的官员该怎么选拔?功名的获得现在靠的是什么途径?这些就是原来寒窗苦读的千千万万立志走科举路的士贡生们(也就是候补官僚们)必须考虑的大问题了。 他们从满清政府那里得到答案了吗? 没有。科举教育之后被学堂教育取代。未进入学堂学习的“数百万老举人,老秀才,一旦尽失登进之路”。(梁启超语) 而新式学堂的学生出路有是怎样的呢? 科举废除前(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第四章《学生出身》尚有学堂学生学成之后的安排说明:“恭绎历次谕旨,均有学生学成后赏给生员、举人、进士明文。此次由臣奏准,大学堂预备速成两科学生卒业后,分别赏给举人进士。” 而小学毕业则给予附生文凭,中学堂毕业给予贡生文凭,高等学堂毕业给予举人,大学堂毕业生则“侯旨赏给”进士。 而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增加太快,每年都大批学生从学堂毕业,他们理所当然地要求清庭满足他们进入仕途的要求,而由于名额毕竟有限,这种要求注定得不到满足,这种挫折感便形成学生群体性的不满。要消解这种不满,就必须要求绝大部分的新式学堂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期望由做官向别的方向转变。该怎么转变,向什么方向转变,对这些问题他们是茫然的。仕途之路受阻,所以他们对清体制不再留恋。他们中其中的一部分走上了出国留学的道路,思想备受海外同盟会的影响,许多日本军校毕业回国参加了新军,成为新军的中下级军官。 以上是清末候补官僚阶层的处境。 再来看相对保守的汉族中层官僚利益集团的立场。 1906年,清政府施行了一些预备立宪措施,准备设立咨议局和筹建资政院。到了1909年,各省(除新疆外)咨议局先后成立。咨议局是省级准立法机构,由地方士绅选举产生,可以就本省的预决算、税收与公债、地方性法规、资政院成员的选举及其它改革事宜作出决议。如果督抚对决议无异议便可执行;如督抚表示异议时,则需重审;如双方始终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则需征求资政院的意见。督抚有权召开、中止或解散咨议局的会议。因此,咨议局还算不上是一个立法机关,只能算是绅士们的表达意见册场所。但是,咨议局对各省督抚已形成约束,因为,绅士在地方上有重要的影响,他们是督抚在地方社会和经济的支柱,就是在以前,督抚们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们。咨议局的成立,给督抚的压力无疑是增大了。 而他们的政治期望也随着清政府对立宪的承诺水涨船高,他们要求能尽快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于是各地方的绅士阶层开始互相联络,形成了当时极有影响的立宪派。 1909年清廷宣布在九年内立宪。而这个时间表显然不能让立宪派满意的。 1910年,立宪派为推动清政府速开国会,掀起三次规模巨大的国会请愿运动。第一次参加者达20万人,第二达30万人。其结果都是被拒绝了。 这时候满清皇室对与日俱增的汉族官僚们的政治要求渐感不安起来,立宪以后满贵族的权力会不会旁落呢? 1911年5月8日,焦躁不安的满清皇室宣布建立内阁制。内阁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院负责。13位阁员中,满族占九名,奕劻、善耆、载泽、载洵、绍昌、溥伦、寿耆等7人是皇族,分别控制着总理、民政、库支、海军、司法、农工商、理藩等大臣职位。另满族贵族那桐、荫昌则任协理、陆军大臣。汉人只有4位,掌握些不重要的部。这就是所谓的“皇族内阁”,试图“君权不至为民权所抑”。这种维护满族君权的行为和绅士阶层的立宪期望相差太大。一时间,举国哗然。清廷的信用危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低点。越来越多的人对清政府感到失望和不满,他们的政治取向也开始改变。这时革命在他们心中,逐渐由反对变为默许或支持,希望革命成为向清朝施压以使之改弦更张走上真立宪的手段。当武昌起义于爆发后,各地的咨议局不是响应,就是观望。 这是汉族中层官僚这时候的政治取向。 当然,以上两个利益集团的离心离德虽然切断了满族和汉族仕绅之间的利益联系,还并不足于导致满清的垮台。因为即使他们起来造反,清廷仍然可以派军队镇压。 那么军队里满汉关系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满清的正规军队原来是由以从军为生的八旗军和绿营兵组成,太平天国兴起后,清政府先是把它精锐的八旗和绿营兵将调到南方战场和太平军作战。可是这些正规军太缺乏作战能力,根本不是太平军的对手,因而清廷不得不争取汉族豪绅的支持,让他们在本乡本土建立地方团练和太平军对抗。于是曾国藩的湘军便应运而生了,李鸿章组织了淮军,左宗棠也成立了楚军。他们平乱的胜利标志着清体制内汉族军事强人的崛起。 这些地方团练镇压内乱有一手,有一定战力,可它们和西方日本的现代军队的差距还是太大。湘、淮军在甲午陆战中的屡战皆败,让清政府意识到了必须一支建立拥有西式装备和受过西式训练的军队。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实权操在会办大臣袁世凯手中,总理练兵事务。到1905年,袁世凯编练成北洋六镇新军。为了为新军训练军官,还派遣学生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 这时,位高权重的袁世凯渐渐使满族皇室大为不安。因为袁毕竟是个汉人。1907年,皇室为“裁抑”袁世凯及其北洋势力,免去了袁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职,削去了兵权。改调他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第二年,光绪帝与慈禧先后死去,宣统皇帝继位,摄政王载沣监国,以袁世凯有足疾为名,勒令袁回河南彰德养病。此外载沣宣布成立禁卫军,由他统率,同时设立贵胄学堂以培养满族的高级人才;又代皇帝为全国陆海军大元帅,并成立陆海军联合参谋机构军咨处,派满族大臣毓朗、善耆、载泽、载涛、载洵等主持建军事务;派载洵赴欧美各国考察海军,载涛赴德国考察陆军,荫昌为陆军部大臣接统北洋各镇;宣布陆军武官任用制度,近畿各镇由陆军部直接统辖,裁撤京畿督练公所;成立海军部,以载洵为海军大臣。后来军咨处扩大为军咨府。军咨府的性质等于参谋本部,以载涛、毓朗为军咨大臣。新军卅六镇的高级将领都由贵胄学堂毕业生担任。 满族皇室的这些排挤汉族高级军官的举动,使得军队里上下层流动机制变得不顺畅。可以想见的会在以汉人为主的中下级军官酿成不满情绪。本来汉人能指望干得好的话还能有希望升上袁这样的高位,现在看来因为自己是汉人而变得越发不可能了。这时,原来在日本留学就深受同盟会影响的中下级军官们就越发倾向革命。 这样,满族亲贵和汉族各阶层的日益疏远,他们之间的激烈冲突只需通过一个偶发事件引发出来。1911年四川发生了以保护地方利益为目的的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 清廷令大部驻扎于武汉的新军入川平叛,武汉清军兵力减弱,同盟会趁机和部分新军中的下级军官发动起义,而后南方各省由咨议局领头纷纷宣布独立。本来清廷可以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北洋军加以弹压,可是新上任的陆军大臣荫昌发现自己调动不灵,清廷不得已只好请袁世凯出山,这时被排挤过的袁世凯对清廷的忠心已经大不如前,已不可能成为另一个挽救大清江山的曾国藩了。矫奸巨滑的他大耍两面手法,最后成了压死大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总结:满清最后覆亡是因为满族亲贵的防汉行为引起的,这一系列防汉措施把满族以外的汉族各阶层统统推向了反清阵营。清朝的存在依赖于满族和汉族士绅阶层的同舟共济,是汉族官僚的全面反叛导致了满清王朝的迅速解体。 说穿了,满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13位阁员中,满族占九名,奕劻、善耆、载泽、载洵、绍昌、溥伦、寿耆等7人是皇族,分别控制着总理、民政、库支、海军、司法、农工商、理藩等大臣职位。另满族贵族那桐、荫昌则任协理、陆军大臣。汉人只有4位,掌握些不重要的部...

⑧ 历史上大清朝败在哪里,失去河山的人应该是谁

历史上清朝败就败在官员体制和整个的政治制度不再和当时的社会所适应,另一个方面就是清朝不仅受到了国内体制的挑战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冲击,西方的民主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冲击着清王朝腐朽的封建制度最终导致清王朝的灭亡。

失去河山的人应该是谁,应该说从干隆开始。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就越来越大。失去山河是在溥仪手中丢失的,但溥仪只是这个事件的导火索而已,他并不是决定清朝败亡的人,他只是在清朝腐朽的官僚体制和封建制度下最终被扶起来的一个傀儡而已,他只是最后的一个接盘侠,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总的来说,清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它灭亡的原因就在于它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民主制度以及当时社会矛盾不再适应最终导致清朝的灭亡。


⑨ 清朝末期,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整个过程有没有对中国平民进行过屠杀

翻案成风的时代,连帝国主义屠戮我同胞的历史都要质疑么?八国联军的侵略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深痛的磨难,血腥的杀戮也接二连三的上演,又何谈没有对平民进行过屠杀呢?

这些强盗们,除了在城中欺凌妇孺,还跑到皇宫里作威作福,一些来不及逃走的宫中女眷,几乎都遭到了蹂躏。除了凌辱妇女,这些贪婪的暴徒还肆意劫掠,抢走了大批珍宝,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⑩ 清朝最败家君王,不是末代溥仪,而是人人称赞的谁

清朝是距离当今最近的朝代。现在很大一部分电视剧都是清宫剧,这个朝代虽然已经灭亡了,但是在国人心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人对于晚清腐朽的溥仪持有认可的态度,但是事实上,至少最大的败家子不是慈禧,也不是溥仪,而是人们心中的大明君,他就是干隆。

反观清朝末期的慈禧和溥仪,虽是将清朝所以留下的国库花完,但是他们俩所加在一起的费用完全没有干隆皇帝花费的多。因此我们需要改正自己的想法,评价一个人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我们不可以只看事务的表面而不去看问题的实质。

与清朝哪些人能败光中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湿婆教印度教崇拜什么 浏览:903
越南高铁是什么时候开通的 浏览:325
巴厘岛有多少中国游客 浏览:393
伊朗为什么不能喝啤酒 浏览:178
100人民币能换多少印尼 浏览:351
伊朗武器将采购什么武器 浏览:427
意大利国车有哪些品牌有哪些品牌有哪些品牌 浏览:474
英国人对彼此的态度是怎么样 浏览:163
印度花梨木家具如何 浏览:628
印度黄金交易板什么时候建 浏览:608
中国哪些地方有大果园 浏览:217
中兴卖给伊朗404是什么 浏览:597
印度女人喜欢什么礼物 浏览:37
印度烤饼生意怎么做 浏览:347
上网卡越南语怎么说 浏览:678
越南十一日的天气如何 浏览:903
山竹在印尼多少钱一斤 浏览:160
英国和法国为什么有原子弹 浏览:235
印度和印尼冰点哪个好 浏览:567
中国的土地是多少平方千米 浏览: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