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英国不能不懂的Posh
在英国社会,“Posh”一词引发广泛讨论,它不仅代表优雅与昂贵,更是上等阶级与上流社会的象征。源于1918年,最初与英国贵族生活状态紧密相连,王妃戴安娜的出现,标志着“Posh时代”的诞生。她以独特的方式诠释了“Posh”,引领潮流。近年,英国研究机构Perspectus Global对英国人眼中“真正的Posh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一系列行为与特质被视作“Posh”的标志。
从称呼晚餐为“supper”到称呼厕所为“the loo”,拥有祖辈的油画,喝粥与松鸡,成年后称呼父母为“mummy and daddy”,这些都可能被视为符合“Posh”标准。此外,Aga牌烤箱、路虎卫士、酒窖、称呼他人“darling”以及穿着粗花呢夹克等,同样能让人在他人眼中显得更为“Posh”。滑雪、使用“where did you school?”问句、姓氏称呼朋友等行为也列于清单之中。上过寄宿学校、懂拉丁语、拥有家族徽章等更被视为“Posh”的象征。
调查发现,尽管三分之一的英国人认识自认为“Posh”的有钱人,但超过80%的人认为,仅仅有钱并不等同于“Posh”,真正的“Posh”与金钱无关。真正“Posh”的人不仅会拒绝用“serviette”表达“餐巾”,更会正确使用刀叉,拒绝使用茶包,穿长筒雨靴等。他们可能上过寄宿学校,了解如何正确使用餐具,拥有园丁和酒窖,甚至拥有私人俱乐部。
现代英国人对“Posh”特征的定义在变化,只有少部分人希望变得“Posh”。许多人更看重快乐与无虑的生活,而非物质象征。英国的Posh文化正在从贵族旧文化向新型平民文化演化,old money与new money在生活方式上激烈交锋。虽然“仪式感”重要,但年轻人更注重精神享受与自由随性的生活态度。他们选择在酒吧与朋友小酌,或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并非学习传统贵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