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滇緬公路,是不是應該說用人的屍體填成的
滇緬公路是抗戰時期最重要的一條路。它是維系整個抗戰的生命線,是迎接抗戰全面勝利的大序曲。沒有滇緬公路,就沒有1945年抗戰的勝利。 七七事變以後,日軍迅速佔領了中國北方的京津地區、南方的廣東、漢口、上海、南京等華中、華東和華南地區,包括了中國主要的大城市、95%的工業、50%的人口。更為重要的事,中國沿海幾乎所有的港口都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武漢會戰以後,中日雙方進入戰爭的相持階段。戰爭變成了消耗戰。對於中國來說,物資供應問題此時顯得異常嚴峻起來。 旅居海外的華僑得知祖國遭遇日本侵略後,紛紛捐款捐物,籌集了大批國內急需的葯品、棉紗、汽車等物資。迫於抗日救亡的嚴峻形勢,政府還拿出極為珍貴的外匯從西方購買了大量的汽車、石油、軍火等。這些物資需要緊急運回國內。中國急需一條安全的國際運輸通道。 早在1935年,蔣介石就預見到,一旦戰爭爆發,中國軍隊將不可能守得住東部沿海地區和內地平原地區的城市,最終國民政府必將退守西部。 中國政府正是考慮到有可能出現的危機,於1938年開始修建滇緬公路。公路與緬甸的中央鐵路連接,直接貫通緬甸首都仰光港。滇緬公路原本是為了搶運中國政府在國外購買的和國際援助的戰略物資而緊急修建的,隨著日軍進占越南,滇越鐵路中斷,滇緬公路竣工不久就成為了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系的唯一的運輸通道。 抗戰初期,幾百萬軍隊所需要的武器裝備;維持經濟運轉所需要的各種物資;無數內遷到大後方的人們所需要的基本消費品,總之,當時維持整個抗戰所需要的、中國不能生產所有物資,都依賴這條生命線運進大後方。 滇緬公路還有一個無形的作用——它改變了戰爭的進程。使得日本軍原來是要在正面打敗中國軍,迫使國民政府屈服。但由於有了包括滇緬公路在內的對外通道,使得日本軍放棄了原來的計劃,改為從沿海越南、西北和緬甸封鎖中國的對外通道。這樣給疲憊的中國軍民有了喘息的機會。 艱巨的築路工程 [編輯本段] 滇緬公路修建之難,難在公路經過的80%的路段是崇山峻嶺。由於抗戰形勢的日益緊迫,滇緬公路的很多路段只好邊勘測邊施工。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在戰前就十分缺乏,抗戰開始後,這個問題就更加尖銳了。況且滇緬公路將要從雲南邊境地區流行「瘴氣」的地區經過,更就成了招募工程技術人員的一個大問題。 滇緬公路總工程處對流落到昆明的一些有文化的年輕人進行培訓,在短時間內學習地理和地質方面的知識,學習如何加快公路工程進度、用沙礫平整路面、把一條曲線慢慢拉成一條直線、減少急彎和陡坡、改良排水系統,以及如何修建載重量不能小於10噸的橋梁等等一些課程。這種速成似的培訓,是令人驚訝的。但在那個刻不容緩的年代,抗戰激情高漲的年輕人產生了驚人的學習效率,後來,他們在滇緬公路建設中磨練成為技術骨幹,創造出滇緬路上的奇跡。後來,一批批技術人員穿越敵占區,冒險越過日軍封鎖線,長途跋涉於湖南、貴州、雲南那些重巒迭嶂的山區來到昆明。很多人行到半路就已盤纏用光,一路靠典當隨身行李和衣物才來到昆明,有些人因勞累體弱,就死在了旅途之中。 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難題是缺乏機械設備,這使工程更加依賴於數以萬計的勞工的手工操作。因為時間緊迫和戰局惡化,最初的建設工程不得不用最原始的方法。在幾乎所有的路段上,勞工們都是用自己家裡帶來的背簍來搬運泥土和石塊。在長達959.4公里的路段上,大都用這種螞蟻搬家似的方法。 1937年底,滇緬公路沿線近30個縣的勞工約20萬人被徵集來到公路上。這些人中,有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孩子,因青壯年大部分都應征入伍了。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隻築路大軍,這里有各種各樣的民族,他們穿著用藍色土布製作的衣服,其中只有很少的男人是壯勞力,其它都是婦女和老頭以及很多很多的孩子,孩子們都帶著自家的寵物:狗、雞和長尾巴的小鸚鵡。在傣族地區,那些跟著大人來做工的孩子還帶著猴子。 由於施工任務緊急,國民政府提出滇緬公路「先求通、後求好」的方針。嚴令公路沿線應征各縣必須在1937年底以前開工建設,限期三個月之內先建成一條可以勉強通車的簡易公路。 1938年8月底,經過20萬人的艱苦努力,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矚目的滇緬公路終於通車了。9月2日,《雲南日報》發表社論,題目是《滇緬公路修完了》。當時,國統區內的幾乎所有報紙都報導了這個極其鼓舞人心的消息,它也震驚了全世界。美國駐華大使在途徑滇緬公路赴重慶後曾說:此次中國政府能於短期內完成此艱巨工程,次種果敢毅力與精神,實令人欽佩。且修築滇緬路,物資條件異常缺乏,第一缺機器,第二純系人力開辟。全靠沿途人民的艱苦耐勞精神,這種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2. 古代南方絲綢之路指的是那條路其作用是什麼
南方絲綢之路泛指歷史上不同時期四川、雲南、西藏等中國南方地區對外連接的通道,包括歷史上有名的蜀身毒道和茶馬古道等。
南方絲綢之路的東線為從四川經貴州、廣西、廣東至南海的「牂牁道」,或稱為「夜郎道」。
南方絲綢之路的中線為從四川經雲南到越南和中南半島的交通線,歷史文獻記載為「步頭道」和「進桑道」。
南方絲綢之路的西線為從四川成都經雲南至緬甸、印度並進一步通往中亞、西亞和歐洲地中海地區的「蜀身毒道」,是「南方絲綢之路」的西線。
南方絲綢之路開通以來內接中原,外聯南亞、東南亞,是佛教南傳、藏傳,本土宗教的交匯地,獨特的地理位置,雜居交錯的民族聚落,構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
是中原文化、藏傳文化、東南亞文化及當地民族文化融合的產物。從文化線路上來說,這些區域就是費孝通先生所定義的「藏彝走廊」地帶,也是王銘銘教授「三圈說」的「中間圈」區域。
南方絲綢之路沿線處於中央版圖邊緣地帶,一方面跨境而居,與當地土著在物品上互通有無,語言上交流通暢;一方面受到中央王朝管控,遙遠的王權管控遠達於此,在政令上暢通有效,儒學傳統文化遠播於此,通過人員交流、物品交換,在上下一體的秩序中。
核心、中間、海外三圈間文化出現了上下縱橫勾連。處於「中間圈」地帶上少數民族是主體,但長期與漢族雜居交融,貿易的終點又延伸至「核心圈」「海外圈」范圍內,構成了「邊緣」與「中心」的互動。
(2)越南南方公路怎麼樣擴展閱讀:
南方絲綢之路在歷史意義和價值意義上是世界性的,它具備的文化個性和創造精神不可替代。這種創造性是南方絲綢之路開放精神的必然產物,沿線文化是南方絲綢之路沿線族群的民族文化精粹的集中表現,是該線路民族文化的標志,是整體性的象徵。
南方絲綢之路文化在漫長的發展史上,已漸漸轉型為象徵精神,馬幫終將消失,但這並不意味著文化的徹底消逝,沿線旅遊、博物館,茶葉交易新市場等,無不是以茶馬文化為內核的發展開拓,而這些也必將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繼續傳承和發。
3. 胡志明小道的走向
1959年5月5日,根據抗美斗爭的需要,越南中央軍委決定正式開辟一條向南方運輸的道路,這就是被美國人稱之為「胡志明小道」的一條秘密補給線。越南南方稱之為「中央走廊」,是支援南方的「戰略路」。幹部南下、北上,北方及外界支援越南南方的軍火、物資都通過這條小道,依靠人背、肩扛、牛車拉、自行車載等方式送到戰火紛飛的南方。它可以說是越南南北方之間的一條「大動脈」,是一條炸不斷的「生命線」。
「中央走廊」,北起廣治省西南山區越老邊界處,向南跨越邊海河17度線進入寮國境內,經過中、下巴特寮解放區,越過9號公路、車邦河,沿長山山脈西麓向南伸展。經沙拿灣地區到阿速坡向東北部進入菠蘿芬高原,翻越長山山脈進入越南昆嵩和廣南交界處。
從此處又分為兩條線路,一條經昆嵩高原至西原的加萊、多勒西部至西寧地區。 一條是從昆嵩、廣南交界處向東翻過長山山脈,跨越14號公路至廣南省西南山區,由此再向南,經過廣義、平定、富安、慶和、林同高原到D戰區(多勒境內)向西到達西寧。各省都有小路連接中央走廊。從越老邊界17度線步行至西寧地區需要3個月時間。從越老邊界17度線至中部中區領導機關(廣南省三岐附近)需走一個半月。從中部中區的廣南省,經廣義、加萊、多勒、邊和、土龍木到西寧南方總部,步行要兩個半月時間。
然而,就連越南人自己也很少有人知道這條小道如何走。它其實並沒有一條固定不變的具體路線。當年越南和我們中國的關系是「同志加兄弟」,越南拿我們當自己人,允許我們走這條秘密通道,並通過這條小道到南方的西寧地區附近密林中的總部——南方局。
越南對這條神秘的「胡志明小道」的管理是十分嚴密而有章法的。1959年5月9日,越南人民軍根據胡志明主席的指示,成立了「559部隊」,又稱「長山部隊」,轄有交通聯絡團及警衛、通訊、工兵、運輸隊,並特別配備了中國援助的「鳳凰」和「永久」牌加重自行車、大象、騾馬、小推車等運輸工具。人員全部著寮國巴特寮部隊的軍裝,部隊駐地和單位番號多以XX生產基地或XX工地來命名。整條「胡志明小道」從北緯17度線到西寧附近延綿數千公里,沿途設置了無數個接待站(以下簡稱站)。這些站都設置在較隱蔽不易被敵人發現的叢林里。
1965年10月,中國支援部隊進入越南北方之後,越軍就騰出手把大批作戰部隊輸送到南方,並且組織數十萬民工擴展「胡志明小道」和執行支援南方的運輸任務。逐步把開始只能人背肩扛的羊腸小道建成可以通過重武器的戰略交通網。
對侵越美軍乃至國際上的許多軍事專家,這條補給線是一個無法用正常觀念解釋的「戰場之謎」。五角大樓曾經用計算機系統研究了整個胡志明小道的網狀構成,包括每個交叉路口和溪谷,他們使用了當時所有可以使用的高科技手段:空投特種部隊,向美軍基地提供交通運輸情況,指示轟炸目標;在交通線上設置地雷,還有人跡嗅探器、聲音感測器;為了毀滅叢林植被,還大量地噴灑化學脫葉劑;又用B-52型轟炸機對這些小道進行了長達一年多共3630次轟炸。B-52的坐標控制轟炸,可以在30秒鍾內投出100多枚750磅的炸彈,在叢林中切出一英里長,1/4英里寬的林間空地,但是「胡志明小道」不但照樣暢通無阻,運輸量還越來越大。
「胡志明小道」建成的16年中有100多萬越南士兵、幹部和大量軍事物資、後勤給養通過這條小道運往南越戰場。
4. 金邊的城市交通
金邊是柬埔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中心,也是柬埔寨的交通中心,而且是印度支那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金邊西南郊區8公里處的波成東國際機場,可以起降大型飛機,由此可飛往馬德望、暹粒、磅清揚等各城市,亦可飛往世界各地,許多去泰國旅遊的遊客都會在這里轉機,其中大部分遊客使用了微驢兒線路拼接來降低交通成本。金邊是一個內河港口,3000-4000噸海輪從金邊沿湄公河順流而下,可經越南南方直接駛入南中國海;雨季,從金邊溯湄公河而上,4000噸輪船能到磅湛、桔井,200噸輪船可達柬埔寨東北重鎮上丁;通過洞里薩河,可進入中南半島第一大湖、柬埔寨的淡水魚倉洞里薩湖。柬埔寨僅有的兩條鐵路會合於金邊。金邊―馬德望鐵路經過干丹省、磅士卑省、磅清揚省、菩薩省和馬德望省,到達柬埔寨第二大城市馬德望,再向前延伸,經詩梳風到柬泰邊境重鎮波貝,與泰國境內的鐵路相連,可通往泰國首都曼谷。金邊―西哈努克港鐵路經過干丹省、磅士卑省、茶膠省和貢布省,通往柬埔寨最大海港西哈努克港。金邊的公路更是四通八達,它有7條國家公路通向全國各地及其周圍鄰國。1號公路由金邊莫尼旺大橋跨過巴沙河,沿湄公河右岸至乃良渡口,輪渡過湄公河,經過柴楨市,到柬越邊境城鎮巴韋,與越南境內的公路相接,可通往胡志明市和河內,是柬越之間的重要通道。2號公路由金邊經茶膠市到柬越邊界的普農登,與越南的公路相連。3號公路由金邊經貢布市通往柬埔寨的軍港雲壤。4號公路是一條重要的戰略公路,由金邊經磅士卑市到西哈努克港。5號公路由金邊經磅清揚市、菩薩市和馬德望市到柬泰邊界的波貝,與泰國的公路相接,是溝通柬泰國兩國的主要干線。從金邊通過洞里薩河上的柬日友誼大橋(水凈華大橋)便是6A號公路,與6號公路相接,經過磅同市和舉世聞名的吳哥古跡所在地暹粒市,到馬德望省的詩梳風與5號公路會合。由金邊出發,沿6號公路到磅湛省的斯昆,轉向7號公路,在磅湛市通過日本援助建成的跨湄公河大橋,經過柬埔寨最重要的橡膠園蘇翁、朱普、克列、棉末,到桔井省的斯努與柬埔寨、越南、寮國之間的交通要道13號公路相連。通過這些航空、水路、鐵路、公路,可把各省出產的稻米、木材、橡膠、水產等運往金邊或出口到世界各地,也可把金邊的工業產品或進口物資運向全國。如今,金邊經過幾年的發展建設,變得日益繁華起來。
5. 越南國家窮嗎
越南人現在不窮,經濟發展很快,軍事力量南亞第三.
據越南貿易信息中心網訊,在世界經濟論壇9月26日公布的全球競爭力排行榜上,越南居於125個國家中的第77位,比2005年下降3位。
世界經濟論壇各國經濟競爭力的統計顯示,越南的優勢仍然是普通勞動力和資源。其中部分競爭指數的排行為:宏觀經濟居第53位,基礎設施建設居第83位,大學教育居第90位,市場效益居第73位,科技潛力居第85位,經營管理能力居第86位,開拓能力居75位。
在東盟國家中,新加坡居第5位,馬來西亞居第26位,泰國居第35位,印度尼西亞居第50位,菲律賓居第71位,柬埔寨居第111位。
世界經濟論壇各國經濟競爭力的統計顯示,越南的優勢仍然是普通勞動力和資源。其中部分競爭指數的排行為:宏觀經濟居第53位,基礎設施建設居第83位,大學教育居第90位,市場效益居第73位,科技潛力居第85位,經營管理能力居第86位,開拓能力居75位。
位居今年全球經濟競爭力排名前3位的是瑞士、芬蘭和瑞典,美國從去年的榜首退到第6位。在東盟國家中,新加坡居第5位,馬來西亞居第26位,泰國居第35位,印度尼西亞居第50位,菲律賓居第71位,柬埔寨居第111位。
21世紀初越南取得的經濟成績
1.國民經濟發展迅速。跨入21世紀以來,越南國民經濟已連續四年出現遞增性增長態勢(見表1)。從越南經濟各項指標來看,一是出口市場擴大,出口額激增,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度提高;二是國內投資、消費的增長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同時,非國有經濟迅速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活力。
2.經濟結構繼續改善。進入21世紀以來,越南工業化進程加快,外資和國內私人投資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和服務業。製造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逐漸上升,而農業所佔的比重則有所下降,但產量的絕對值仍在增加,且增長平穩(見表2和表3)。農業的穩定發展為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進一步促進了越南經濟的穩定發展。
3.國家財政收入穩步增長。2001年以來國家財政狀況明顯好轉,財政收入穩定增長,還債能力不斷提高(見表4)。2001年財政收入100萬億盾,超過計劃13%;2002年財政收入完成年計劃的106.5%,約為73.9億美元,同比增長7.8%;2003年財政收入不僅全面完成國家計劃,而且連續第六年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同比增長11.3%。財政收入狀況的改善使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增強,投資力度加大,推動了經濟的增長,財政支出增長率從2001年的9.2%上升到2003年的14.1%。提高了近5個百分點。越南財政收支持續好轉,是經濟穩定發展的結果。它將在今後幾年內,在保障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完成、鼓勵出口、創造就業機會和消飢減貧等方面發揮顯著作用。
4.社會投資踴躍。越南經濟增長穩定,使得投資者對投資利潤預期樂觀,投資踴躍。投資呈遞增趨勢。2000年越南國內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20.8%;2001年這一比例繼續上升,達21.9%。2002年社會總投資額達1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3%。投資增長主要是受國內私人投資大增的推動。2002年,非國營企業投資額達32.46億美元,同比增長30%。其中,私人投資約24.68億美元,同比增長33%。2003年社會總投資217.6萬億越盾(約合139.5億美元),同比增長18.3%。其中,國內資金佔83.2%(國有56.5%,非國有26.7%),外資佔16.8%。同期,外國投資也大幅度增加從投資和發展的關聯性看,越南已形成國內積累一投資—發展的良性循環,擺脫了對外資的過度依賴。
5.對外貿易持續增長。2001年由於受到世界經濟衰退和九一一事件的影響,對外貿易等各項指標增長幅度減小;2003年隨著世界經濟的復甦,越南對外貿易額大幅增長,首次突破400億美元大關,總額達448億美元一些主要出口商品像原油、紡織品的價格明顯上漲,出口量大幅增加,使得越南的出口增長加快。總的來看,越南的出口貿易受世界經濟影響較大,對外依存度過高。進口方面,貿易逆差大幅增加,進口商品主要是機械設備、原材料、燃料及零配件等,而對消費品進口的限制仍十分嚴格。
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第一,越南企業的競爭力還很薄弱。私營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投資分散,缺乏規模。國營企業機制轉變遲緩,管理水平低;缺少高質名牌產品,設備老化,不少原材料需要進口,生產成本高。越南產品質量較差,創匯能力和競爭力低。據統計,越南國內商品價格與國際價格(比較:水泥高出115%,印刷紙和書寫紙高出127%,氮肥高出131%,蘇打高出163%,鋼坯高出125%,蔗糖高出140%。外資企業使用的電費、海運費、國際電話費用均高於本地區其他國家,平均高出2~3倍。越南與泰國比較:越南用電量相當於泰國的1/5,行動電話為1/20,網際網路為1/300。因此,在打開國際市場和在國內市場上應對外來產品搶占市場方面,越南企業的競爭能力亟待提高。
第二,越南在轉變經濟機制、融入世界經濟方面明顯滯後。越南在轉變經濟機制的同時,也遇到世界市場的各種擠壓,迫使越南在提高競爭力的同時還要面對各種形式的貿易壁壘。越南的出口過度依賴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市場,上述市場一旦對越南產品實施各種限制,越南的整個出口就會陷入困境。由於受美國和歐盟等主要市場的各種限制以及本國重要出口產品數量不足等因素的影響,2003年下半年越南的出口增長勢頭趨緩,前景不容樂觀。為此,越南政府推出一系列刺激生產和鼓勵出口的措施,以確保完成當年規定的190億美元的出口指標,並為2004年的出口奠定基礎。2003年上半年,越南出口總額達97.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2.6%。對此,當局提出了下半年完成95億美元出口額的目標。然而從2003年7月份開始,越南出口的總體勢頭放緩,當月出口額比上月下降3.3%,8月份又下降了3.5%。在美國市場方面,越美貿易協定簽訂之後,兩國經貿合作關系發展迅速,但由於美國的市場准入條件繁雜苛刻,加上人為設置的貿易壁壘,特別是美國不顧越方強烈反對,對越南鯰魚徵收38%~68%的反傾銷關稅,導致2003年越南鯰魚對美國的出口額下降64%,由上年的5500萬美元下降到2000萬美元。
第三,越南在吸引外資方面仍然面對不少挑戰,尤其是在基礎服務設施方面還存在很大的瓶頸制約。目前,越南服務業總體還處在較低水平,主要表現在硬體差、服務質量不高。硬體方面遠沒有達到經濟發展的需要。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越南公路中,砂石和土路路面佔了總里程的73.31%;電力供應不足,從全國范圍來講,高峰期電力缺少100~450mw,無法滿足生產的需要;供水系統落後,且價格較高。軟體方面,政策法規還存在透明度低、隨意性強、申請手續繁瑣等弊端,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投資環境尚未得到根本改善。
第四,越南也存在著犧牲環境資源換發展的弊端。這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歷程中都曾發生的現象,也都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越南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享有「世界動植物研究博物館」的美譽。然而,世界銀行的《2002年越南生態環境監測報告》卻向越南的生態保護工作敲響了警鍾。這份報告說,在過去的10年中,越南國內許多物種的生存環境遭到災難性破壞。據統計,目前越南全國28%的哺乳動物、10%的鳥類和21%的爬行類和兩棲類動物瀕臨滅絕。另外,在維系生物物種多樣化中發揮著獨特作用的紅樹林被成片地砍伐,面積比10年前減少了約80%。報告還說,10年前越南農民還經常在山裡見到白頰猿等十分珍貴的動物,但現在再也難覓這些動物的蹤影了。報告分析了造成越南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指出近幾年越南採取了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許多地方大力發展小染料、小電鍍、小農葯以及煉焦等工業項目,而從事這些工業項目的工廠大多隻注重經濟效益,不注重環境保護,對自然資源進行了破壞性開發。報告還說,越南一些地方開始毀林開荒,結果植被受到極大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水源短缺等問題。因此,越南最終不僅沒有增加高質量的耕地,反而使當地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劣,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貧困,形成了惡性循環。
第五,經濟體制轉換中產生的官員貪污腐化現象惡化了越南的投資環境。如在辦理投資手續過程中,各部門在收取除了按規定應交納的費用外,還自行增加不正當費用,工作人員也收受賄賂。官員腐敗風如果不剎住,必將影響革新開放大局。正如越共總書記農德孟所說:「一些幹部生活方式不受約束,腐化墮落,且不能保持他們的政治信念和道德准則,我們不得不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第六,缺乏強有力的人口政策。到2002年底,越南人口已將近8000萬。按現在的增長速度計算,10年後,越南人口將達到9000萬。在20世紀的100年裡,越南的人口增長了五倍多。目前越南的人口密度已增至每平方公里235人,居世界第15位。人口增長過快給越南經濟帶來嚴重的分母效應,加重了勞動力就業的壓力。人口增長過快也是環境遭到破壞的一個重要原因。越南目前沒有實行計劃生育,如何降低人口增長速度已成為越南經濟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越南的市場經濟體制已基本確立,並日益完善,為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提供了體制保證。從近年的投資與發展的關聯性來看,越南經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投資—積累—發展—投資的良性循環,已基本走出基礎差、積累少的困境,為經濟的新一輪增長奠定了物質基礎,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質量也大為改善。可見就國內環境來看,越南經濟已具備進入一個持續高增長的條件。
越南一直在尋求盡快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以支持其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長遠目標。國際社會也一直在強力支持越南融入世界貿易體系,特別是支持越南加入世貿組織。加入東盟自由貿易區也使越南得到了較大的經濟利益。2002年越南與其他東盟成員國的貿易額達68億美元,占越南外貿總額的21%,遠高於1995年越南加入東盟時的35億美元。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為越南產品提供了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同時也將為越南吸引外資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越南被認為是東盟地區較為穩定和安全的國家,而且擁有豐富的廉價勞動力,基礎設施和相關的投資法規也在日趨完善,這也使越南對外資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6. 胡志明市比河內更發達,為何最後越南的首都還是選址河內
因為河內是越南傳統統治區域的中心,越南的政治中心位居以河內為首的北部區,而這是歷史發展形成的。
越南結束北屬後的第一個封建王朝是丁朝,之後越南又先後經歷李朝、陳朝、胡朝、後黎朝等朝代,而這些朝代大多是以現在的河內為都城。李朝之後的很多朝代都繼續將河內設為都城,即使有些朝代因為某些原因將都城遷至他處,河內仍擔負著第二都城之責。陳朝末代遷都至清化,但河內仍然為東都;阮朝將都城設在了越南中部的順化,但其仍宣布河內為陪都。河內在古代越南也是開發程度最高的地方。
河內無論是從南方到北方,還是從內地到沿海,均是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擁有北方最大的河港,多條鐵路在這里相聯結,是北方公路的總樞紐,越南的地形是一個丁字形,北面稍稍寬一些,而南面則非常狹窄,河內位於北部“丁”字頭的區域,四周國土寬闊 。
7. 中國離越南最近的地方叫什麼
中國離越南最近的地方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縣的憑祥市,市區距離越南諒山省首府32公里。
1、憑祥市介於東經106°41'—106°59'和北緯21°57'—22°16'之間,市域面積650平方公里,東西寬約35公里,南北長約55公里。距離越南首都176公里,與廣西首府南寧距離160公里。
2、憑祥市由崇左市代管,地處中國南部,與越南諒山接壤,素有「祖國南大門」之稱,是中國最靠近東盟國家的國際化城市。憑祥境內有中國九大名關之一的友誼關,轄區內浦寨商貿城、弄懷邊貿點是中越邊境線上最大的邊貿點。
3、憑祥市是中越邊關旅遊勝地,憑祥市名勝古跡眾多,境內有氣勢雄偉的中國九大名關之一友誼關;有神奇秀美白玉洞;有孫中山唯一親自領導和指揮並親手拉響反清第一炮的鎮南關起義古炮台等歷史人文景觀;有世界第二大亞熱帶珍稀植物園。
(7)越南南方公路怎麼樣擴展閱讀:
憑祥十大旅遊景點:
1、憑祥紅木文博城景區
廣西憑祥紅木文博城以「友誼和諧、傳承發展」為建城宗旨,體現科技、文化、生態的設計理念,突出傳承和發展紅木文化的主題。文博城將紅木交易、會展、收藏鑒賞、紅木文化傳承和旅遊有機融合為一體,是全國乃至全球目前規模最大、配套設施最完善的紅木文化旅遊景區。
2、憑祥友誼關
憑祥友誼關是我國九大名關之一。關樓左側是左弼山城牆,右側是右輔山城牆,尤如巨蟒分聯兩山之麓,氣勢磅礴。友誼關位於廣西憑祥市西南端,322國道終端穿過友誼關拱城門,與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陸路通道和國家一類口岸,距憑祥市區18公里。
3、法卡山英雄紀念碑園
法卡山位於憑祥市上石鎮板旺村,法卡山戰斗是一個著名的戰斗(具體情況見碑文),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同志於1984年1月31日親臨視察法卡山陣地,並題字「法卡山英雄山」。1981年9月21日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廣西邊防部隊某團第2營「法卡山英雄營」稱號。
4、大連城
大連城位於憑祥市北面1.5公里處,又名大壘城,簡稱連城。這里風光旖旎,洞奇石秀,是廣西別具特色的旅遊勝地,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大清國萬人墳
萬人墳,位於友誼關北200米處,為中法戰爭遺址。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馮子材等人率清軍抗擊法國侵略軍,抗法戰爭期間為國捐軀的大多清軍將士遺體被收集後埋葬於此。
6、浦寨文化旅遊不夜城
位於憑祥市西南部中越邊境15號界碑中方一側。南友高速可達。距憑祥市區18公里。集邊貿、旅遊、購物、娛樂為一體的中越邊關風情游品牌。
7、南疆國門第一路
南疆國門第一路「南疆國門第一路」全長179.2公里,與越南1號公路對接,是廣西第一條瀝青路面高速公路。全路穿越西南邊陲微丘、山嶺、喀斯特地區,具有美麗的亞熱帶風光和中國南方典型的疆域地貌特徵。
8、平崗嶺地下長城
平崗嶺地下長城位於憑祥市區以北20公里處,是清末廣西提督蘇元春督辦廣西邊防軍務時所修建的軍事防禦體系,它依據中越界河平而河的地形環境,在平崗嶺上建造了南北兩個炮台,南北炮台之間由宏偉的地下通道相連接,且直通中越界河,全長1000多米,故稱「地下長城」。
9、憑祥市世界珍稀林木生態園
世界珍稀林木生態園位於中國-東盟前沿的憑祥市夏石鎮,始建於1957年,現有土地面積3800畝,北為喀斯特地貌,南為洪積土堆集而成的台地小丘陵。
10、小連城
龍州地處祖國南疆要塞,有184公里的中越邊境線。邊境線上有許多古營壘、古炮台、古戰場,在距龍州城西邊10里處的將山上,有一條「灰色長龍」蜿蜓伸展在峰巒之間,綿延數十里,這便是有名的古炮台群——小連城。
8. 越南斥資千億建「豆腐渣」大橋,坍塌後為什麼要求中方賠償
對於越南方面,推出項目時,一定要質量取勝。有學者對越南近年來基建項目提出了幾點問題,其中一點十分契合本次事故:政府投入較大,但是項目效率不高,資金流失嚴重。剛開始的資金充足 ,卻沒有科學利用,反而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3000億大橋坍塌的教訓不止於此,相信越南方面會吸取教訓,不能拿國民的生命安全當作兒戲,決策人員科學的評估是科學項目的前提,輿論漩渦里更要明晰責任所在,否則會讓無錯人員寒心。
再次還是要送上《論語》中的話:「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蠅頭小利不值得拋棄。
9. 想去越南……
不知道是自己去還是跟團,如果是跟團走就方便多了,旅行社會幫你辦妥一切的。如果是自己去要注意的方面就很多了!
如果是去旅遊,還要到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辦理因私護照,拿護照和相關手續辦理到越南的簽證。
辦理護照須知:
1、攜帶本人身份證去當地出入境管理處領取申請表;
2、填好申請表,到檔案所在地人事部門或黨委加蓋紅章及負責人的簽名。孩子的申請表只需父母簽字即可。申請表要求一式兩份;
3、根據出國目的的不同提交以下材料之一:
a. 國家認可的有境外旅遊經營資格的旅行社的全額旅行發票(以旅遊為出國目的。即通常所說的旅行社可以幫助辦理護照,但申請表格仍須自己拿回單位蓋章)。
b. 自費留學資格審核證明(以自費留學為出國目的)。
c.免交境外邀請材料(如以訪友為出國目的。如果有國外的朋友,只需要在申請表上填寫過國外朋友的姓名,何時抵達該國等信息即可,無需提交任何額外證明材料,推薦採用這種方式辦理)。
4、戶口本、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
5、符合要求的照片(48*33mm)一張/每人貼在申請表上。
6、資料遞交21天(15個工作日)後領取護照。
(注意:國內各地區對護照辦理的規定不完全相同,在辦理護照之前,一定要先到當地的出入境管理處詢問相關規定,查詢清楚以後,如有文件不易辦理,可以同旅行社聯系。)
越南簽證須知
每一位外國遊客進入越南都要有入境越南的簽證。外國人想入境越南要按樣本填三張入境表和准備3張4X6CM的免冠大頭像(相片不超過一年)。
一般旅客要在最近越南領事館或大使館申請簽證,越南領事館或大使館會批給可以通過任何進入越南的國際口岸的入境簽證:內排機場(河內)、新山一機場(胡志明市)、友誼關口岸、芒街口岸、老街口岸等,相對於中國的出境口岸為: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廣州白雲機場,廣西友誼關口岸、東興口岸、南寧機場,雲南河口口岸。
*一般越南簽發簽證的種類:
一個月一次性往返,三個月兩次往返,六個月多次往返。對於已在越南投資的外國商人可申請一年多次往返的簽證。審批簽證時間根據簽證類型一般要花費7至15天時間。越南駐中國大使館或領事館會用電報通知審批簽證結果。得到通報後,簽證人要以2至4張護照像和電報單領取。一般一個月一次性往返簽證可直接就近到越南駐中國北京大使館或駐廣州領事館排隊領取簽證,一般一個星期內可以領取簽證。如要辦三個月兩次往返和六個月多次往返商務簽證則您需要得到越方的邀請和越南出入境總局特批公函方可取到簽證。
PS:
簽證:除北京大使館外,越南在昆明、南寧、廣州三地設有領事館,其它地方出發可以托朋友幫忙辦也可以通過郵局的簽證服務來辦(繳納30元左右費用),費用350元,時間3-4天。越南也可以落地簽,費用比在中國簽證便宜一點,不過辦起來比較麻煩。如果你的行程需要兩次或兩次以上進出越南的話,一定要在辦簽證的時候說明清楚,否則不光要多花28美金重新辦簽證,還會浪費至少一天時間,因為簽證至少需要一個工作日。
貨幣:在越南只能使用美金或越南盾,人民幣基本上不能流通(即使個別地方流通,匯率也非常不理想)。2005年2月份的匯率是1美元=15500-15600越南盾。住宿、交通和購物基本上都可以使用美金,而吃飯和景點門票一般用越南盾,在用越南盾的地方你要使用美金,那隻能接受一個不太理想的匯率了(一般是1:15000)。在越南換美金是非常方便的,所有的旅館和Open Tour公司都可以換,上下最多也就500盾而已。
·照相機,電腦,手機等貴重物品入關時要申報,隨身攜帶人民幣不超過6000;
·當你剛剛到達機場時,小心那些便宜的私人出租汽車司機。盡管便宜,但他們很可能會被警察攔住。而你不僅得耽擱很久,而且還會交一筆罰款,其數額遠遠高於乘坐正規計程車的費用。
·中國駐河內大使館
地址:46 HOANG DIEU ROAD, HANOI, VIETNAM
電話:0084-4-8543736 8232845
傳真:0084-4-8232826
信箱:P.O.BOX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