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越南戰爭美國人損失多少
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共向越南投下了800萬噸炸彈,遠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個戰場投彈量的總和,造成越南160多萬人死亡。美國自己的損失也非常慘重,5.6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美國為什麼會輸:1、美軍的靈活性是在強大的機動性上體現出來的(也就是機械裝甲部隊),但是在越南這個東西最窄不過50公里的熱帶小國來說,美軍的機動性大打折扣,所以在前期乃至中後期都是以連排為單位在叢林中與越軍作戰。2、對地形的不熟悉而導致部隊常常在叢林中被越軍伏擊或者打散,而且越南的原始叢林和氣候常常會導致美軍寸步難行,槍械零部件因此而生銹而引起的卡彈無法正常射擊等情況也時有發生,再就是越南人善用地道戰來對付美軍,其作戰手法十分狡猾,採取多方向伏擊,打了就跑的靈活戰術,往往使得美軍被動挨打。3對越南實施的地毯轟炸收效甚微,幾乎沒有有效的打擊到越共的重要目標和軍事設施,反而使越共越戰越勇。4、當時美軍各軍種間缺乏有效的聯合作戰機制,各部門之間無法有效合作,基本上是各自為政,陸海空及海軍陸戰隊很難做到統一調度、聯合作戰
2. 美國作為軍事強國,歷史上哪場戰爭美軍付出了慘痛代價
越南戰爭是美二戰後,參加的慘烈的戰爭。1955年到1975年,越戰前前後後打了20年,美國總統換了好幾位。戰爭中,美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武器,投入了2000億美元的物資,讓美陷入經濟危機之中,導致布雷頓森林的瓦解,國債數額龐大,美國黃金儲備不足以支付這筆龐大的費用。布雷頓的瓦解,沖擊世界經濟,損失非常慘重。美軍在越參戰人數最高達到50萬,給越人民帶來戰爭災難,傷亡人數超過了數百萬。美國損失慘重,南越政權被蘇援助的北越打敗,美與蘇的冷戰中處於劣勢的地位。到1980年,里根擔任總統後,挽回劣勢。
2003年美繞開聯合國,單方面對伊實施打擊。雖然推翻薩達姆,美為了控制伊,4000多名美兵在作戰和秩序維護上喪生,傷殘更多了,損失實在太大。
3. 美國侵略越南戰爭的戰爭傷亡
戰爭長達12年,美軍死亡5.6萬餘人,30多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給美國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心靈創傷。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越南、寮國、柬埔寨人民經過武裝斗爭和起義,先後取得了獨立。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越南北方的河內以臨時政府的名義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並積極採取行動恢復越南的統一。
與此同時,在越南南方,一直堅持反共的吳庭艷,於1955年10月在美國的支持下,在西貢成立新的政府。
1961年5月,為防止吳庭艷政權垮台,美國派遣100名代號為「綠色貝雷帽」的所謂「特種部隊」進入南越。
1962年2月8日,美國在西貢設立了由保羅·哈金斯將軍指揮的軍事司令部,標志著美國開始直接介入越南戰爭。4月30日,美國副國務卿喬治·鮑爾宣布了一個名叫「戰略村」的計劃,把越南南方游擊隊滲入比較嚴重的地區再劃分為較小地區。主要村莊要用帶刺的鐵絲和?望塔圍起來,進村的人將受到仔細盤查,其中的居民將被遷入集中營。隨後,美偽軍對各「戰略村」進行瘋狂的掃盪和圍剿。
越南南方游擊隊進行了反「戰略村」、反掃盪的戰斗。據統計,從1962年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擊隊的反掃盪斗爭進行了40餘次,美軍傷亡達2000餘人。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擊隊解放了南方2/3以上的土地和700萬人口,美國軍事介入嚴重受挫。
戰爭逐步升級
美軍在南越的軍事受挫激怒了美國統治集團。1963年底,美國總統約翰遜在一次會議上說,吳庭艷政權沒能阻止「紅色浪潮」的蔓延,越南的形勢完全有可能掌控在胡志明手上,這種狀況「極不令人滿意」,「必須有所改觀」。
1963年11月1日,美國在南越策動軍事政變,殺了吳庭艷,換上了新的傀儡楊文明,並積極尋找擴大戰爭的借口。
1964年8月4日,美國政府宣稱,美國驅逐艦「馬多克斯」號和「滕納·喬埃」號在東京灣(即北部灣)離最近的陸地大約65海里處的公海上進行巡邏時,遭到數目不定的北越魚雷艇的襲擊。
事後證明,這是五角大樓為擴大對越戰爭而蓄意製造的借口。美國政府趁機出台了「逐步升級戰略」,即所謂「有限度地擴大戰爭」。
接著,美軍開始推行「飽和轟炸」和「焦土政策」,大規模轟炸越南北方。與此同時,美國還不斷增兵。到1967年,在越南的美軍人數超過50萬。
游擊戰讓美軍吃盡苦頭
美軍和南越軍隊對革命的絞殺激起了更多的反抗。在南越許多作戰區,每家每戶都組成一個戰斗單位。屋內挖有防炮洞,野外挖有防空洞、藏糧洞和藏牛洞。每村每鄉都是一個戰斗堡壘,村有民兵、鄉有游擊隊。大部分村、鄉,尤其是那些靠近敵占區邊緣地帶的村鄉,成了布防森嚴的戰斗村和戰斗鄉。戰斗村組織嚴密,村民有各自的戰斗崗位。游擊隊和民兵站崗放哨,一有情況立即投入戰斗。1965年以後,隨著戰爭的擴大,大量游擊隊員開始轉變為正規軍,投入到前線與美軍作戰。
1965年4月3日和4日,美軍在清化戰役中遭受重創。4月3日上午7時,停泊在南海海面上的美國第七艦隊的飛機,約400架次分批侵入清化省上空。美國飛機對著清化省北部的一些居民區、民用工程和經濟設施進行狂轟濫炸。越南北方清化防空部隊和地方民兵自衛隊,在敵機俯沖下來的一剎那,使用各種火力一齊射向天空,組成強大嚴密的火力網,敵機一架架被擊中,冒著濃煙倒栽下來。這一天,他們擊落17架敵機,生俘1名美國飛行員,創造了一天擊落美軍飛機最多的紀錄。
4月4日,美軍又出其不意對清化突襲,不料當地武裝早有準備。這一次美軍失敗得更慘。清化軍民這一天共擊落敵機30架,活捉1名美國飛行員。這次戰役後,美國的轟炸行動陷入窘境。
從1964到1965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軍和游擊隊機動作戰,進行了一系列奇襲戰、伏擊戰、攻堅戰、圍點打援和反掃盪戰。據初步統計,南方軍民共殲滅美軍近6000人,超過1961年到1964年12月底所殲滅的美軍總數的一倍。在許多戰場上和戰斗過的地方,美軍屍體橫陳,發出陣陣惡臭。據美國戰地記者埃德加回憶,他1964年到位於西貢不遠的古芝縣采訪報道,發現位於縣城中的甘密河裡漂著一具具美軍屍體,無人處理,河水和血交融在一起,在陽光下泛著恐怖的墨綠色。偶爾幾個兒童經過,用長長的木棍撥弄著屍體,尋找值錢的東西。在美軍的一個戰地搶救部,被炸得缺胳膊少腿的士兵躺在病床上。據護士胡斯小姐講,幾乎每天她都要處理掉四到五袋殘肢。
1967年7月底,南越政府將武裝力量增加6.5萬人,總數超過100萬,同時考慮把徵兵年齡降低到18歲。在8月3日的記者招待會上,美國總統約翰遜也公開宣布,把美軍在越南的布防人數增加到4.5萬到5萬人,到1968年,美軍各兵種將達到52.5萬人。
1968年,越南南方人民武裝發起「新春攻勢」。經過45天激戰,殲滅美偽軍15萬餘人,沉重打擊了美國的「逐步升級」戰略。攻勢還使美軍士氣低落,國內反戰運動高漲。美國國務卿臘斯克沉重地說:「預料要進行一場長期、激烈和令人失望的斗爭。」
尼克松准備從越南脫身
由於南方人民武裝的堅決抵抗和越南軍民團結一致,美國在越南耗費了巨大人力物力卻沒有取得預想效果,遭致國內外一致反對。美國國內的反戰運動一浪高過一浪。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總統時,華盛頓上萬名群眾,高舉著「尼克松是頭號戰犯」、「尼克松是億萬富翁的工具」等標語牌走上街頭,舉行大示威,嚇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彈的「玻璃罩」里發表「就職演說」。
迫於國內外的強大壓力,尼克松找到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希望他能幫助美國走出越戰泥潭。於是基辛格開始積極奔走斡旋。
基辛格首次提出美國從越南脫身的計劃,隨後,與越南政府及蘇聯進行了接洽。1969年5月14日,基辛格把蘇聯駐美國大使多勃雷寧請到白宮辦公室。基辛格說:「要是把態度靈活誤以為是軟弱無能,把通情達理看成是沒有決心,那就要犯絕大的錯誤,我還必須十分坦率地說明白,要是這種無謂的痛苦繼續下去,勢將影響其他方面的決定。這樣拖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
多勃雷寧把美方計劃反映給蘇聯政府,蘇聯表現出冷淡態度。此後美國多方進行談判,但進展緩慢。
1969年5月31日,侵越美軍司令部宣布:自從1961年美國參加越南戰爭以來,美軍官兵死亡已達3.5萬人,損失飛機5400架。這個數字說明:尼克松政府上任4個多月,侵越美軍又有4000多人喪命,平均每月大約被打死1000多人。尼克松在撤軍問題上的猶豫不決終於吃到了苦果。
談判不成,美國只得「體面撤退」。美國國防部長萊爾德提出:「應該加強南越軍隊,使之替代美軍把戰爭進行下去。美軍的撤離取決於南越軍隊承擔美軍作戰任務的能力,『越南化』是用越南人的傷亡代替美國人的傷亡。」
1969年6月8日,尼克松總統在中途島宣布:在當年8月底以前,從越南撤出美軍2.5萬人。這是尼克松政府從越南的第一次撤軍。
但美國仍希望奇跡能夠出現。1969年11月3日,尼克松在白宮向全國發表了一篇電視演說,他主張的「邊戰、邊談、邊化(越南化)、邊撤」的方針,遭到群眾反對。為了回答尼克松具有挑戰性的電視演說,「結束越戰新動員委員會」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向華盛頓進軍」的抗議活動。在同一個星期里,類似的活動多達10餘次。
不得已,美國在加強南越政權力量的同時,加快撤軍步伐,駐越美軍逐步減少。1973年1月27日,美國經過長期談判,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在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協定》上簽字,宣告美國在越南軍事行動的失敗。美軍撤出後,在南越留下了2萬多名軍事顧問,並保留相當規模的海空部隊,支援110萬南越軍隊作戰。
1975年春,越南北方軍隊和南方人民武裝發動了著名的春季攻勢,經過西原、順化—峴港、西貢三大戰役,擊潰了南越軍隊。1976年7月越南完成南北統一。
美國人的恐怖記憶
越戰期間,美國向越南投下了800萬噸炸葯,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各戰場投彈量的總和,造成越南160多萬人死亡和整個印度支那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美國自己也損失慘重,5.6萬餘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美國在越南的軍事捲入規模大(1973年美國在越南作戰人數約54萬),時間拖延長(前後12年,是美國歷史上最長的國外戰爭),造成了無法估量的心靈創傷。
在戰爭中失去雙腿的倫道夫·巴克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憤怒地控訴道:「(政府)要我們為了自由和理想去(越南)
戰斗,而戰爭卻使我永遠失去了自由。而且至今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了一種什麼樣的理想和自由去戰斗。每年我除了與那些悲慘的戰友們淚流滿面地團聚外,似乎痛苦與孤獨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戰爭期間,美國經濟出現大幅度滑坡,美元霸主地位遭到沉重打擊,並出現了巨額財政赤字。
越戰徹底改變了美蘇兩霸爭奪的格局:整個20世紀70年代,美國轉為戰略守勢,而蘇聯則處於戰略攻勢地位。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說:「越南戰爭也許是一場悲劇,美國本來是根本不應該闖進去的。」資深參議員喬治·麥戈文說:「我認為,印度支那戰爭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軍事、政治、經濟和道義的錯誤。」
越戰之後,卸任了近30年的美國前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在眾多越戰反省者的鼓勵下,於1995年發表了《回顧:越南的悲劇與教訓》一書。麥克納馬拉認為,美國政府決策人沒有意識到,「無論是我們的人民,還是我們的領袖,都不是萬能的。在不涉及我們自身存亡的事務中,要判斷什麼是另一個國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應由國際社會進行公開辯論來決定。我們並不擁有天賦的權力,來用我們自己的理想或選擇去塑造任何其他國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上許多地方,我們仍然在重復著類似的錯誤。」
4. 美國在越南戰爭中遭受了多大損失
到20世紀60年代末,越戰逐步升級,50多萬美軍和7萬多盟軍部隊在越南南部的叢林中作戰,已經有3萬名美軍官兵喪失,特別是1968年以後,每周都有200多人陣亡,這在美國國內引起了巨大的反戰浪潮。
5. 越南戰爭,美越雙方損失了多少
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共向越南投下了800萬噸炸彈,遠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個戰場投彈量的總和,造成越南160多萬人死亡。美國自己的損失也非常慘重,5.6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耗資1000多億美元。
6. 越戰打了20年,為啥美軍損失2500億,也不用原子彈
人類文明中一直都是伴隨利益分配不均衡而引發的戰爭,在原始社會由於想要更多的土地用來種植糧食就不得不對其他部落的領地進行搶奪,而在封建專制的王朝更迭中,想要獲得更多的權利就要發動戰爭,在近代想要獲得更多的殖民地來進行商品的銷售,世界大戰就是重新對國家進行洗牌,強的國家才能獲得更多的利潤。
在1955年時候,法國因為種種原因在越南的殖民地宣布退走,但是卻將殖民地的利益和地盤都全部交給當時強大的美國。但是為何西方國家頻頻在當時的北越軍隊當中受挫?
另一點是越南的環境形勢復雜,屬於多山的熱帶雨林氣候,我們都知道原子彈是在空中爆炸的,但是在越南的地形上就會對原子彈的威力進行削弱,美國也不需要一個到處都是斷壁殘垣的國家,到時候自己還要花費時間精力去修復,豈不是得不償失了。所以最終美國寧願慘敗撤軍,也沒敢投擲原子彈。
7. 越南戰爭時美國出兵50萬,為何最後還輸的一塌糊塗
1973年1月27日,在打了十幾年的越南戰爭後,美國主動宣布停戰了。雖然這場戰爭到最後美國並沒有直接認輸,但是在國際上上普遍都是認為美國打輸了。這場越南戰爭,美國派出了250多萬人到越南,其中地面部隊就達到了50多萬。而結果卻是死了五萬八千多軍人,傷了十多萬人,耗費近三千億美元,除了原子彈沒有使用外,基本上當時美國先進的武器都派上場了,那既然如此,為何美國還會輸呢?
據解密的資料,在越南戰爭爆發的這段時間里,中國至少援助了200多億美元,兌換成黃金現在價值約五萬多億元人民幣。除了錢外,中國還派出了幾十萬的戰斗人員,包括工程部,炮兵和特種兵等,當時的很多大將也被派去了越南戰場。不過這樣無私的援助在越南戰爭結束後卻沒有得到好報。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
8.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與北約「黃金互助基金」的失敗是否與越戰失敗有關
是的,當年由於美國主導的越南戰爭的不斷升級導致美聯儲不斷的加大美元供應,而加大美元的生產導致『黃金互助基金』盈餘不斷縮小直至最後不復存在!而法國隨後的單方退出與其用美元兌換黃金並且運回國內的做法激怒了美國政府。隨後美國政府錯誤的小看了金融市場的吸收能力,使其拋售的萬噸黃金被市場全部吸收(美國拋售黃金主要是想削弱黃金兌換美元的不斷升值,使世界對美元再次充滿信心),導致美國單方面損失了9300噸黃金!這次事件也使得執政的約翰遜總統放棄了繼續競選總統的想法,而『黃金互助基金』徹底失敗,同時統治階級的這次金融失敗也使得其沒有精力也無力在繼續越南戰爭,1968年3月31日,美國停止對北越南的轟炸,不再向越南增兵,越南戰爭宣告失敗!
9. 越南戰爭結束後,國家損失有多大
每一個人都不喜歡戰爭,戰爭時非常殘酷的事情,讓很多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有戰爭就有傷害,就會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我們先說越南和美國的戰爭,這場戰爭打了十多年,雖然美國在軍事上沒有失敗,但是耗費了2500億美元,而且這場戰爭中讓很多的美軍埋骨在他鄉。
中越戰爭結束之後,時隔多年,越南才公布出實情,他們國家損失多大。越南公布他們四個城市被毀,有三百二十多個鄉鎮被毀,還有其它的等等,可以說這場戰爭讓越南的經濟倒退至少十年,而且還錯過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年,我們中國對越南的教訓目的達到了。在這場戰爭中,我國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不過關乎到我國邊境的安穩,面對越軍的挑釁,不得不反擊。我們中國軍人打出了我國的士氣和軍威,讓邊境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10. 請問越戰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越戰引發了70年代的美國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是災難性的。輿論都說,美國60到70年代的發生的經濟危機從誘因和本質上看,就是由於中東石油價格暴漲引起的,
正是長達14年的曠日持久的越戰把美國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遠東,無力再騰出更多的精力去控制中東,使1960年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和委內瑞拉五國聯合起來成立的石油輸出國組織進一步發展成包括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產國的國際性石油組織,進而逐漸掌握了國際油價的主導權,歐佩克從而成為國際政治、經濟舞台上一股重要力量。要知道歐佩克的成立說到底就是產油國對付西方石油公司(據1973年阿爾及利亞提交聯合國特別會議的備忘錄稱,由於發達國家的石油公司對中東產油地的控制,在過去的20年中,與美國德克薩斯灣生產的原油價格相比,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在油價方面蒙受的損失就達2270億美元),利用石油作為武器,通過抬高石油價格來捍衛自己的利益。在五十年代歐佩克成立前,國際油價每桶才1~2美元的水平,在70年代國際油價則飆升到了十幾、二十美元,增長了近20倍! 對美國越戰時和戰後的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
對於美國來說,受越戰打擊最慘重的當數美元。
為了應付日趨龐大的軍費開支,美國不得不大量超額發行美元,而越戰的失敗不僅使人們對美國失去了信心,對美元也失去了信心,引發了空前的美元危機。國際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美元拋售,這些美元反過來在金融市場上被用來套空美國的黃金儲備,使美國的黃金儲備降為105億美元,而這時外國人持有的美元卻高達500 億。面對如此嚴峻的危機形勢,如果不迅速採取措施,美國的黃金將被別人套空幾個來回,使美元成為純粹的「美國紙」!所以尼克松政府於1971年8月15日緊急宣布停止外國中央銀行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美元的地位因此相對於戰後四、五十年代的地位來說,再也無法同日而語了,一盎司黃金兌換美元的官價從布雷頓森林協定規定的35美元跌到了1974年42.22美元,到了1979年更狂跌到300美元以上。
本來布雷頓森林協定所以能讓美元處於國際貨幣的中心地位,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人告訴各國,「你們儲備我的美元吧,它可以兌換黃金;你們以我的美元作為貿易的結算單位吧,它可以替代黃金作為一般的等價物」,於是各國就開始使用和儲備美元作為硬通貨。
現在倒好,美元不是那麼回事了,對不起,你手裡的那些美元就當是我向你借的債好了,而這債我是不會還的,至於怎麼消化,你自己想辦法好了。有債無處討的各國,這才想起當年英國為什麼極力反對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擔心的就是這個,萬一將來有一天山姆大叔公然賴帳,別人既已經無法自拔,可又不能拿山姆大叔怎麼樣,到哪去找個「國際法庭」來判他幾年?!――不過這還只是個開始,到了里根時代,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的厲害就更加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