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越南古代是中國的嗎
是的。
秦朝置象郡,漢朝置交趾郡(後改交州),唐朝置安南都護府(後該靜海軍,屬嶺南西道),北宋時,先是交趾郡國,後為安南王國,明朝時為安南都統使司,清朝時為越南王國。
『貳』 古代越南是中國嗎
越南北部(大致是北緯17度線以北)曾經在長達1000年的時間里屬於中國。
西漢時設置了交趾郡。直到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混亂時期,交趾脫離中國獨立。
明朝永樂朝,交趾再一次被明朝佔領。永樂5年(1407)設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但是明朝始終不能徹底平定當地的反抗,最後交趾戰事成為明朝繼下西洋之後第二大糜費錢糧人力的無底洞,到了朱棣的孫子朱瞻基時,決定棄守,宣德3年(1428),設置了21年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撤銷。
『叄』 越南歷史上是中國的領土嗎是哪個朝代
1 秦
象郡。秦在嶺南所置郡,轄今廣西西部、越南北部中部。
2南越
象郡。轄今廣西西部、越南北部中部。
3漢
日南郡。 漢武帝元鼎六年開。轄朱吾(治今越南廣平省美麗),比景(治今越南廣平省箏河口),盧容(治今越南承天省順化市北),西卷(治今越南廣治省東河),象林(治今越南廣南省會安西南)5縣。郡治西卷。地域在今越南中部地區。
九真郡。即今越南之河內以南順化以北清華又安等處。故治在今越南北部。
交趾郡。轄越南北部紅河流域。
4(三國)吳
5 晉
6(南朝)宋
7(南朝)齊
8(南朝)梁
9(南朝)陳
10 隋
11 唐
12 明
交趾承宣布政司(即相當於交趾省)。永樂五年(1407年)置,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廢。
自公元前214年至公元939年,越南北部一直受中國中央政權或者中國南方的割據政權的直接統治,而中部在公元前214年至東漢末年也是受中國中央政權的直接統治,與這一時期中國其他的地方的郡縣無別,這一時期被越南稱為郡縣時期。而在明朝的永樂五年至宣德三年也曾是明王朝的一個行省,受明王朝的直接統治。此外在其他時候,越南的國王也曾經受中國的冊封,為中國的臣藩。
『肆』 古代中國和越南的關系是怎樣的請盡量詳細一些,謝謝!!
中國是越南的宗主國。
——————————
以下文字來自維基網路【越南歷史】條目:
根據越南的神話傳說,越南歷史可從現代上溯至4000年前。越南人的族淵可上述到百越民族,越者粵也。今日中國長江以南大部地區幾乎皆百越族活動的范圍。百越族裔分為東甌、閩越、南越、山越、以及雒越等部落聯盟。秦漢時期中原軍隊逐漸兼並了越人的領地,並向當地殖民,部分越族與遷徙而來的漢族融合,或者遷居到南方至今日的越南一帶。在前1世紀至10世紀的大部份時間中,越南是在中國古代各政權的統治之下。968年,丁部領統一境內的割據勢力而建國,在李朝建立後受中國宋朝承認其主權。在脫離北屬之後的歷史中,越南成為中國的朝貢國或藩屬國。
大蒙古國時期,越南曾擊退蒙古人的入侵。元朝建立後,越南又曾兩次擊退元軍的入侵。在中國明朝建立後,由於越南陳朝君主遭外戚胡季犛篡奪,國內混亂,明應陳朝的遺臣請求推翻胡氏政權,明軍佔領越南後便著手進行直接統治,設郡縣、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在越南推動儒學,嘗試重新推動漢化統治。不過在明成祖死後數年,黎利將明軍趕出越南,但承諾維持與中原政權的宗藩關系,之後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又重新恢復獨立。
在19世紀中葉後,法國開始入侵越南,並在西貢設立殖民政府;中國為確保對越南的宗主權導致了中法戰爭,結果清朝戰敗,雙方簽訂了中法新約,使越南正式成為法國殖民地,是為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份。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佔領了越南。戰後,法國企圖重新控制越南,但最後奠邊府失守,法軍退出越南。
日內瓦會議把越南分割成南北兩部份,並承諾將推行越南統一的選舉,但這選舉並未舉行。在越戰時,北越由蘇聯及中共支援,而南越則主要由美國支援。這場戰爭不僅導致幾百萬名越南人死亡,美軍也傷亡慘重。1973年3月美國撤退。1975年4月西貢(今胡志明市)被北越軍隊佔領,戰爭結束。在越南統一之後的10年間,越南赤貧,國內政治壓迫、國外經濟孤立。1986年,執政的越南共產黨開始改變其經濟政策,學習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投資的模式,此政策稱為「革新開放」。
『伍』 越南是中國的嗎
曾經是,北屬時期是指越南歷史上被中國統治的時期,歷經中國古代秦、兩漢、三國、兩晉、宋、齊、梁、陳、隋、唐諸王朝,共有一千多年都是中國領土。中國稱之為越南的「 郡縣時代」,越南國史稱此為「北屬時期」。後來也一直是中國的潘屬國,直到清末大清不能自保,越南成為法殖民地,才與中國漸行漸遠。下面是具體的情況:
第一次北屬時期
(秦朝,南越國,西漢)
南越武王趙佗
初期中國朝廷的統治比較寬松。在公元1世紀後,漢朝執行同化政策,支持越人與漢人通婚,並加強了稅收,將越南直接置於漢朝統治之下。這導致了越南人的反抗。
公元40年(東漢建武十六年),交州爆發了由征氏姐妹領導的越南人大起義,第一次北屬時期結束。
第二次北屬時期
(東漢,六朝)
漢伏波將軍馬援
公元40年,在征氏姐妹的領導下,交州爆發了反漢的起義。43年,漢伏波將軍馬援領兵平叛,殺死二征。交州重歸漢朝管轄,第二北屬時期開始。在這一時期,今越南地區曾先後被置於東漢、交州士氏政權、東吳、晉朝、劉宋、南齊、南梁的統治之下。
541年,交州爆發了李賁起義。544年,李賁稱帝(李南帝),建立萬春國政權,標志著第二北屬時期的結束。
第三次北屬時期
(隋唐時期)
隋將劉方
602年,隋文帝派遣大將劉方平定了前李朝李佛子的勢力,將今越南北部直接置於隋朝的統治之下。618年,唐朝取代隋朝並繼續統治安南。安史之亂後,唐廷的勢力大為減弱。唐朝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對安南地區的控制力大為減小。
905年曲承裕成為靜海節度使,建立了割據交州的曲氏政權,第三次北屬時期結束。
安南屬明時期(第四次北屬)
(1407年─1427年)在越南也被稱為「第四次北屬時期」
明成祖朱棣
是越南被中國明朝永樂、洪熙、宣德三代皇帝統治的歷史時期。在此一期間,明朝以恢復陳朝統治為名進軍越南,消滅胡朝,得勝後自食其言,草率地決定將安南內屬,設交趾布政使司,掃平意圖恢復陳朝統治的後陳朝勢力,建立起府、州、縣的中央直轄方式,採取移風易俗及推行儒學教化的同化政策。但明朝的統治激起越南人民反感及叛變,尤以藍山豪族原清化巡檢黎利最具影響力,並於抗明十年戰爭(1418年─1427年)後結束屬明時期,建立了大越國黎朝。
其後,1431年農歷正月五日,黎利接受明朝冊封,安南從此朝貢不絕。
公元1527年,後黎朝權臣安興王(越南語:An Hưng Vương)莫登庸(Mạc Đăng Dung)脅迫黎恭皇( Lê Cung Hoàng)禪讓,改元明德,仍以升龍為都,建立莫朝(Nhà Mạc )。時任黎朝右衛殿前將軍的阮淦,在莫登庸篡位後率族人逃入哀牢,招兵買馬圖謀復興黎朝。
1532年,阮淦在哀牢尋獲黎昭宗的幼子黎維寧並擁立為帝,是為黎庄宗(Lê Trang Tông),在南方的清化與北方的莫朝對抗,越南大亂。
1529年末,莫登庸讓位給太子莫登瀛。翌年正月,登瀛正式即位,是為莫太宗,改元大正。登庸自稱太上皇。1537年,黎庄宗遣使北京陳述莫氏篡位奪權,請求明朝討伐莫氏。
次年,明世宗(嘉靖皇帝)任命仇鸞為都督,毛伯溫參贊軍務,屯兵鎮南關,准備入越攻莫。大兵壓境之下,1539年3月,莫登庸遣使至鎮南關請降,將安南土地冊及戶籍獻於大明。
1540年十一月初三,莫登庸與大臣數十人自縛跪拜,入鎮南關向明朝官員納地請降,明朝將安南國(越南語:An Nam quốc) 降為安南都統使司(越南語:An Nam Đô thống sứ ty)從屬國降為屬地,改其十三道為十三宣撫司,各設宣撫、同知、副使、僉事,聽都統黜陟。
命莫氏為安南都統使秩從二品,世襲,三年一貢。名義上越南再入中國版圖。
自此至明亡,越南始終是作為明朝版圖內一個行政自治單位的地位存在。
『陸』 越南曾是我國封建王朝統治的郡縣,如何看待這段歷史呢
對於越南這個國家而言,中國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心結。從兩千多年前的秦朝開始,中國的勢力就開始影響著現在越南的這片土地。在文化上,越南同日本、韓國一樣深受漢文化的影響。雖然文化上同為中華文化圈,但是越南卻像一個叛逆的孩子那樣極力地在掙脫中國的控制。從最開始中國的一個郡縣到後來對抗中原王朝的叛逆藩屬國,越南是如何一步步擺脫中原王朝的統治呢?
失去了深得交趾百姓民心的黃福、迎來了變本加厲欺壓百姓的馬騏,交趾百姓在一個叫黎利的當地小官員帶頭起兵造反,本來就已經脫離了中原王朝統治數百年的交趾,在這一次造反起義後,徹底地斷絕了重回中原王朝可能。
到了清朝嘉慶時期,當時越南的國王阮福映正式接受了嘉慶帝的更改冊封的"越南國王",自此交趾、安南等等稱謂正式更改為"越南"並沿用至今。
『柒』 在古代歷史上,越南和中國是什麼關系你知道嗎
在和中國接壤的國家中,越南無疑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在越南歷史上,其第一個國家文朗國(後改名為甌雒國)是在青銅器時代建立的。關於甌雒國的建立,一種說法是春秋戰國之前古蜀國移民建立的,另一種說法是越國在戰國後期被楚國消滅後,分成了許多個小國,其中有一支向南來到了今天的越南地區並建國。
但是,陳朝在安南的統治出現了動亂,明王朝於是指派軍隊去平定了安南地區的動亂勢力。由於原本的統治者被打散了,明朝就想取消安南的藩屬國地位。經過一番激烈的斗爭後,安南人眼中的英雄黎利的帶領下起兵反抗,擊敗了明朝的軍隊。最後,等到清朝嘉慶皇帝在位時期,就給安南這個藩屬國更改了名字——也即「越南國」。19世紀後期,法國對越南進行殖民侵略,清朝派兵抵抗。1885年,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被迫承認越南獨立。自此之後,越南徹底從中國版圖中獨立出來,並淪為法國在亞洲的殖民地。
『捌』 越南以前是中國領土嗎 如果是請問是哪個朝代
是的,秦朝、漢朝、隋朝、唐朝等時期越南都是中國的領土。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公元前214年,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今日的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立了三個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駱越)歸屬於象郡管理。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後改稱「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廣州。越南中北部成為南越國的一部份。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後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的直屬領土,越南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北屬時期」或「郡縣時代」。
東漢末年(公元192年),今越南中部的占族人區連殺死漢朝的日南郡象林縣令,占據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區,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林邑國(後稱占婆國),與東漢以順化為界。隋朝時被隋煬帝派兵滅國,置三郡,唐朝時復國,與中國以橫山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臘佔領,後復國。
10世紀,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越南(當時叫安南)利用中國的四分五裂局面,擺脫了中國的控制。
(8)越南是中國古代的哪個郡縣擴展閱讀:
公元930年,南漢君主劉龑派李守鄘、梁克貞討伐交趾,擒靜海節度使曲承美而歸。但不久曲氏的部將楊廷藝就驅逐了南漢軍隊,自稱靜海節度使。
937年,楊廷藝為牙將矯公羨所殺。938年,楊廷藝的女婿吳權在愛州(今清化)起兵,反對矯公羨。矯公羨見吳權勢力強大,於是向南漢求救。
劉龑早已有吞並交趾的野心,趁機任命兒子劉弘操為靜海節度使,封交王,以支援矯公羨的名義,率水軍出兵交趾。劉岩自己則屯兵海門(今廣西省博白縣),為劉弘操的後應。
南漢崇文使蕭益認為此節氣多雨且又道路難行,勸諫劉龑暫時放慢進兵的速度,多用鄉導帶路。但劉龑不聽,仍命令劉弘操率水軍進兵,從海口(下龍灣)進入白藤江。
此時,吳權已經攻破大羅城(Cổ Loa),殺死矯公羨。在得知南漢軍隊到達白藤江之後,命令手下的軍士砍伐樹木,製造木樁,並在木樁頂端包上鋒利的鐵皮。吳權將這些木樁插在白藤江入海處的險要的江心裡,同時在河岸一帶設下伏兵。
白藤江江水因漲潮而上升,淹沒了這些木樁。吳權當即命令部下率水軍向南漢軍挑戰。南漢水軍向前攻擊,吳軍佯敗而退。劉弘操果然命令南漢軍追擊,到達了吳軍的埋伏地點。
敗退的吳軍返回死戰。不久以後,江水退潮,江水下面的木樁全部暴露了出來。許多南漢的大船被刺穿了底部,相繼紛紛沉沒,不少士兵也溺水身亡。吳權的伏兵四起,趁機駕小船襲擊南漢軍,與之展開白刃戰。
南漢軍大敗,損失過半,主將劉弘操陣亡。在得知劉弘操陣亡後,南漢君主劉龑慟哭,率殘部回國。
吳權擊敗南漢軍後,在939年稱王,建立吳朝,都城古螺(Cổ Loa)。從此以後,南漢不再南下攻打交趾。而越南(交趾)開始走向自主獨立發展道路,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正式從中國獨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越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藤江之戰
『玖』 越南在古代叫什麼
越南在古代叫安南。
公元10世紀,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越南(當時叫安南)利用中國的四分五裂局面,擺脫了中國的控制。
938年的「白藤江之戰」吳權擊敗中國南漢,939年稱王,史稱前吳王,建立吳朝,是越南脫離中國之始。但吳權只有稱王沒有建立國號,而且未能有效統治越南北部,直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才正式獨立。北屬時期之後的歷史,越南成為中國的藩屬國,並且仍未脫離中華文化影響,使用漢字,採用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多個封建王朝。
968年,丁部領(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內的割據勢力,建立國號大瞿越(丁朝),這是越南歷史上第一個正式國號,兩年後(970年)又自稱皇帝,定都華閭(今寧平省寧平),後來接受中國北宋宋太祖冊封為交趾郡王,宋朝皇帝承認越南是自治的藩屬國而不再是中國直接統轄的領土。
980年,黎桓建立前黎朝,並擊退了侯仁寶率領的北宋軍隊的干涉。
11世紀後期,宋朝與越南李朝爆發宋越熙寧戰爭;13世紀中葉,越南陳朝曾擊退蒙古的進攻,中國元朝建立後,越南陳朝又曾兩次擊退元軍的進攻。戰後,陳朝遣使向中國元朝朝貢修好,以示臣服。15世紀明成祖永樂年間,越南陳朝君主遭外戚胡季犛篡位,中國明朝應陳朝遺臣的請求推翻了胡氏政權。明軍順勢收復了越南,設郡縣、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再次進行了直接統治,即「安南屬明時期」。不過在明成祖死後數年,黎利發動藍山起義將明軍驅逐出越南,但承諾維持與明朝的宗藩關系之後,恢復了獨立,建立了後黎朝(1428年~1789年)。
『拾』 越南以前是中國領土嗎
有的朝代是的。
確切的說越南南北方在古代都有部分地區是中國領土。 越南北方,古代是百越的領地,在秦朝被征服,屬於桂林郡。漢朝時向南征服,大概達到今天承天-順化省地方,建立了九黃郡和日南郡,統稱交趾或者交州。 越南北方被中國控制的地區主要是今天紅河平原地帶,不包括西部山區,民族主要是越族。大概在唐朝以後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南部在漢代就分離出去,據說是當時的縣丞性曹的建立的,國名叫做占婆,中國叫占城。主要民族是占族和真臘族(就是柬埔寨高棉族)。 北方建立的國家,最初叫交趾國,後來自稱「大越」,開始擴張,在大概明朝後期滅亡了南方的占婆國,然後繼續向南,佔領了湄公河三角洲附近的水真臘國家,領土基本上成型。 也就是說,越南從北到南,是:越國、占婆國、真臘國。除了真臘,前兩個都曾經是中國的領土。 越國實際上在五代以後就沒有被中國實際管轄了,占婆在唐代就沒有。在唐代占婆又叫做「林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查《舊唐書》,有相關記載。明朝打算收復所有的「漢唐故地」,曾經佔領過越國,但是因為民族關系沒搞好,又受到當地土著的反對最終撤退。占婆則根本就沒到過,是「不征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