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南島位於哪裡
海南島,位於我國雷州半島的南部。從平面上看,海南島就像一隻雪梨,橫卧在碧波萬頃的南海之上。
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向,長約300餘公里,西北一東南向為短軸,長約180公里,面積32200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瓊州海峽寬約20公里,是海南島和大陸間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灣和南海之間的海運通道。由於鄰近大陸,加之島內山勢磅礴,五指參天,所以每當天氣晴朗、萬里無雲之時,站在雷州半島的南部海岸遙望,海南島便隱約可見。
海南島的開發歷史非常久遠。據史書記載,遠在2000多年前,海南島就以出產珍珠、玳瑁等奇珍異物而出名。在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就在海南島建立珠崖、儋耳兩郡。從此,海南島正式納入我國版圖,成為我國的神聖領土。據說,之所通知珠崖、儋耳之名,是因「崖岸之邊產珍珠」和當地黎民的耳朵上戴了許多大耳圈之故。在漢武帝時代至南北朝期間,海南島的郡縣設置變動很大,並一度由合浦郡兼管。三國時海南島歸吳國管轄。至梁代大同中葉(540~541年)又在海南島重建崖州。隋朝一統中國後,將崖州改為珠崖郡2,且在海南島的西南部新建了一個臨振郡。唐朝時,在海南島建立5個州和22個縣,許多名稱至今仍沿用。五代以後,戰事頻繁,大批漢民遷居海南島。至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曾被謫居到海南島。明朝稱海南島為瓊州府,元代又稱為瓊州路,領三州、十三明朝稱海南島為瓊州府,元代又稱為瓊州路,領三州、十三縣。清代又將瓊州府改稱瓊州道,清末又改三州十三縣。「瓊為都會,居島之北,儋居西陲,萬居東陲」。因而,海南島又有瓊島之稱。
海南島的地形,以南渡江中游為界,南北景色迥然不同,南渡江中游以以地區,和雷州半島相仿,具有同樣廣寬的台地和壯麗的火山風光。據地質學家的考證,海南島與雷州半島本來連成一片,只是到了距今1萬年前以來,海面上升,海浪沖刷,形成一條長達80公里,寬約20公里的瓊州海峽,才使兩者南北分居,隔海相望。在南渡江中游以南地區,五指山橫空出世,周圍丘陵、台地和平原圍繞著山地,環環相套,南部沿海,山地直逼海岸,氣勢十分雄偉。
海南島,是一個「四時常花,長夏無冬」的地方,氣候條件特殊。年平均氣溫在24℃左右,為全國之冠。7月份是最高氣溫的月份但平均溫度只有28.4℃,由於海風吹拂,並無十分悶熱的灼人之感;1月份是最冷月份,但平均氣溫為17.2℃,更是溫暖如春。海南島雨量充沛,年雨量在1600多毫米左右,其中以8、9月份降雨量最為充沛,時見暴雨出現,也常有台風侵襲。
海南島之所以成為寶島,除了豐富的地下寶藏,如石綠富鐵礦和羊角嶺水晶礦等,地面上還生長著幾乎所有的熱帶作物,出產橡膠、咖啡、可可、椰子、檳榔、胡椒等。附近海域上魚類群聚,可以捕捉到熱帶海洋中的各種魚類,以及龍蝦、對蝦等,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環海南島四周,海濱風光旖旎秀麗,從瓊島門戶的海口市,向東分別有東寨紅樹木、東郊椰樹林、長坡海藻養殖場、東山嶺、南灣獼猴島、大東海、鹿回頭、天涯海角、大小洞天等旅遊點,以及島內的興隆溫泉、鹿場、五指山、瓊台書院、東坡書院
B. 海南省樂東縣各個鎮的人口數量
截止到2013年10月,樂東黎族自治縣各鄉鎮人數如下:抱由鎮6.2萬人、萬沖鎮2.7萬人、大安鎮2.9萬人、志仲鎮2.4萬人、千家鎮2.6萬人、九所鎮5.28萬人、利國鎮5.39萬人、黃流鎮7.05萬人、佛羅鎮3.44萬人、尖峰鎮2.34萬人、鶯歌海鎮1.76萬人。
(2)鶯歌海鎮和越南哪個好擴展閱讀:
1、抱由鎮位於川流不息的昌化江邊,距西線高速路僅45公里,是樂東黎族自治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是樂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土地總面積423.3平方公里。
2、萬沖鎮地處樂東縣東北部,距縣城區21公里,是黎苗族聚居的地區,全鎮土地面積300平方公里,著極其豐富的土地資源和物產資源。
3、大安鎮位於樂東黎族自治縣縣城東南部,距縣城約7公里,是黎族同胞聚居的山區鎮。全鎮土地總面積137.3平方公里,是盛產糧、膠、瓜菜、淡水魚、禽畜等具有地方特色產品的山區鎮。
4、志仲鎮位於樂東黎族自治縣東南部,聞名遐邇的「毛公山」腳下的一個黎、苗族同胞聚居的鄉鎮。全鎮總面積190平方公里,經濟以農業為主。
5、千家鎮位於樂九公路中心,是黎族同胞聚居的地方。總面積165平方公里,處於亞熱帶,氣溫常年於23-36℃之間,土壤肥沃,山林茂盛,雨量充沛。
6、九所鎮鎮域面積198.7平方公里,交通發達,環島高鐵站、環島高速路九所出口坐落較近,屬熱帶海洋氣候,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陽光充足,適合熱帶經濟作物生長。
7、利國鎮位於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西南部,距縣城55公里。東北部與千家鎮接壤,東部與九所鎮毗鄰,南頻南海,西連黃流鎮,北接尖峰鎮。望樓河流過利國鎮境內,土地面積225平方公里。
8、黃流鎮位於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的西南臨海,在西線高速公路的南側,北依巋聳立的嶠巒尖峰國家森林公園,東連碧綠的濱海平原,西臨碧海銀山的鶯歌海鹽場,面積142.5平方公里。
9、佛羅鎮位於海南的西南方,鶯歌海鹽場的西北面與其交界,北與縣腰果場相接,南臨大海,鎮域面積142平方公里,以旅遊業農業為主,被授予海南省「書法之鄉」稱號。
10、尖峰鎮位於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的西南端,尖峰嶺腳下,與東方市交界,鄰海(北部灣)靠山(尖峰嶺),環境宜人,全鎮總面積205平方公里,是發展特色農業,建設休閑庄園的理想之地。
11、鶯歌海鎮位於樂東西南部。西、南面環海,面臨北部灣與越南隔海相望,北靠南方最大的鶯歌海鹽場,全鎮總面積24平方公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抱由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萬沖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安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志仲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千家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九所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利國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流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佛羅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尖峰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鶯歌海鎮
C. 鶯歌海鎮的簡介
鶯歌海鎮位於海南省樂東縣西南部。西、南面環海,面臨北部灣與越南隔海相望,北靠南方最大的鶯歌海鹽場。全鎮總面積24平方公里,轄4個自然村,7個居委會,總人口17440人。
鶯歌海鎮是個漁業鎮,全鎮現有各種漁船460艘,噸位從8噸至60噸,年捕撈量達14489噸,有海水養殖面種2753.8畝,計517口,其中高位池年產量837噸,年產值3013萬元,有造船、織網、維修、海產品加工、冷藏、運輸等18處行業。
鶯歌海鹽場是海南島最大的海鹽場,在華南地區也是首屈一指。鹽場建於1958年,總面積3793公頃,年生產能力25萬噸,最高年產30萬噸。機械化程度達69%。主要產品有粗鹽、日曬細鹽、日曬優質鹽、粉洗精鹽等。其中日曬優質鹽1988年榮獲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稱號,粗鹽1992年容獲省鹽業系統一等獎。
D. 鶯歌海鎮的介紹
鶯歌海鎮位於樂東西南部。西、南面環海,面臨北部灣與越南隔海相望,北靠南方最大的鶯歌海鹽場。全鎮總面積24平方公里,轄3個自然村,6個居委會,總人口17615人。鶯歌海鎮是個漁業鎮,全鎮現有各種漁船493艘,噸位從8噸至60噸,年捕撈量達18877噸,有海水養殖面種2963畝,計530口,其中高位池年產量896噸,年產值4480萬元,有造船、織網、維修、海產品加工、冷藏、運輸等18處行業。全鎮人均收入3620元。
E. 海南樂東縣下屬有多少個鄉鎮
截至2016年底,樂東黎族自治縣轄11個鎮,分別是抱由鎮、萬沖鎮、大安鎮、志仲鎮、千家鎮、九所鎮、利國鎮、黃流鎮、佛羅鎮、尖峰鎮、鶯歌海鎮。有188個村(社區),縣人民政府駐抱由鎮。
1、抱由鎮
該鎮兩個文明建設同步發展,全鎮基本實現了通電、通廣播、通公路的目標,「普九」、「普實」工作達到國家標准,計劃生育獲省、縣先進集體,該鎮的延紅村被評為全省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農村社會民風淳樸,治安穩定,群眾安居樂業。
2、萬沖鎮
該鎮在抓經濟建設的同時,下大力氣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投資環境。投資7萬元架設市區路燈,建成23間商品樓和38間商品房,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同時投資了27.5萬元築橋修路,實現村村通路,為經濟的發展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3、大安鎮
大安鎮民風淳樸,民族傳統文化自成一派,具有代表性的是大安黎族剪紙文化藝術,大安黎族群眾的剪紙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剪紙大賽中獲獎,1996年11月被國家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
4、志仲鎮
志仲鎮加強基礎建設,修通橋梁6座,公路24條,長達68公里,實現了村村通車,100%的自然村拉通了電。同時建成山塘水庫22宗,挖修渠道72公里,解決了農業用水問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志仲鎮逐步由農業大鎮向農業強鎮邁進。
5、千家鎮
千家鎮抓住全省開展聯手扶貧的契機,抓農業、打基礎、抓招商、搞開發,走出了一條以香蕉生產為龍頭,芒果、木薯、瓜菜、養殖一起上的長短結合為主的致富新路子。同時,該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先後引來了7 家公司和24個客商,引進資金560多萬元,為鎮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6、九所鎮
九所鎮屬熱帶海洋氣候,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陽光充足,適合熱帶經濟作物生長,是全國南繁育種和海南無公害季節瓜菜種植基地。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2.2萬元,同比增長7.6%,農民人均純收入9937元,同比增長19.2%。農村居民收入增速繼續快於城鎮居民收入。
7、利國鎮
利國鎮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素有「天然溫室」、「熱作寶地」等美稱。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適宜發展糧食、瓜菜、水果等種植業,是樂東縣農業重鎮,也是全國有名的香蕉、冬季瓜菜、熱帶水果生產基地和南繁制種基地。
8、黃流鎮
黃流鎮主要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為主。該鎮除了保證足夠的基本口糧外,主要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熱帶水果和反季節瓜菜,黃流鎮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產業結構日趨合理,使我鎮的種植業初步形成規模。
9、佛羅鎮
佛羅鎮以旅遊業農業為主,傳統農業以水稻、番薯為主。主要種植的水果蔬菜有哈密瓜、西瓜、香蕉、芒果、木瓜、龍眼、豆角、空心菜等各種水果蔬菜。在種植瓜菜致富的同時,不少群眾把書法作為業余愛好,書法已成為佛羅農民業余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10、尖峰鎮
尖峰鎮利用自然資源優勢,積極發展高效優質農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介紹,全鎮香蕉種植面積21000畝,種植冬季瓜菜面積9000畝,年出欄豬出欄量8206頭,牛出欄量4021頭,羊出欄量6025隻,預計農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長200元,全鎮全年輸出勞動力3600餘人次,勞務收入近2100多萬元。
11、鶯歌海鎮
鶯歌海鎮是個漁業鎮,全鎮現有各種漁船493艘,噸位從8噸至60噸,年捕撈量達18877噸,有海水養殖面種2963畝,計530口,其中高位池年產量896噸,年產值4480萬元,有造船、織網、維修、海產品加工、冷藏、運輸等18處行業。全鎮人均收入3620元。
F. 海南省樂東縣屬於哪個市海南省樂東縣市在哪
樂東縣是海南省直管自治縣,在海南島西南部。
樂東黎族自治縣,是海南省直管自治縣,位於海南島西南部。地勢北高南低,背山面海。東和東北與五指山市、白沙縣接壤,東南與三亞市交界,北與東方市、昌江黎族自治縣毗鄰,西南臨南海。
2019年年末,樂東黎族自治縣常住人口48.27萬人,全縣戶籍人口542763人,比上年增加5360人。轄有11個鎮,188個村。
(6)鶯歌海鎮和越南哪個好擴展閱讀:
東黎族自治縣各類地型兼備,有山地、丘陵、丘陵盆地、濱海平原四大部分。地勢北高南低,背山面海。
山地與丘陵占樂東黎族自治縣總面積的70%,丘陵盆地佔18%,濱海平原佔12%。山地和丘陵地帶均適宜發展熱帶作物和林牧業,濱海平原適宜發展糧油、糖蔗、腰果、瓜菜等作物。
G. 海南省樂東縣千家鎮抱善高園村一隊多少人口
摘要 1、抱由鎮總人口62904人。
H. 鶯歌海的簡介
鶯歌海鎮位於樂東西南部。西、南面環海,面臨北部灣與越南隔海相望,北靠南方最大的鹽場——鶯歌海鹽場。全鎮總面積24平方公里,轄4個自然村,7個居委會,總人口17440人。
鶯歌海鎮是個漁業鎮,全鎮現有各種漁船460艘,噸位從8噸至60噸,年捕撈量達14489噸,有海水養殖面種2753.8畝,計517口,其中高位池年產量837噸,年產值3013萬元,有造船、織網、維修、海產品加工、冷藏、運輸等18處行業。
2002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13905萬元,比1999年增長35%;2002年全鎮財政收入168萬元,比1999年增長144%;全鎮人均收入3514元。
1998年鶯歌海鎮被評為「海南省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先進單位」和「全國民政工作全優鄉鎮」;連續三年被評為「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鎮容村貌整治,環境優美,連續三年被評為省級和縣級文明建設先進單位。1998-1999年度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示範點」;1999年被評為「全國知名鄉鎮」。
I. 樂東有多少個鎮
截至2016年底,海南樂東黎族自治縣有11個鎮,分別是抱由鎮、萬沖鎮、大安鎮、志仲鎮、千家鎮、九所鎮、利國鎮、黃流鎮、佛羅鎮、尖峰鎮、鶯歌海鎮。
1、抱由鎮
位於川流不息的昌化江邊,距西線高速路僅45公里,是樂東黎族自治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是樂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土地總面積423.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130畝;總人口62904人,管轄26個行政村,三個居委會,其中農村人口40386人,社區人口22518人。
2、萬沖鎮
地處樂東縣東北部。距縣城區21公里,是黎苗族聚居的地區,管轄15個村委會,122個村民小組,全鎮土地面積300平方公里,總人口27000人,耕地面積2107公頃。
3、大安鎮
位於樂東黎族自治縣縣城東南部,距縣城約7公里,是黎族同胞聚居的山區鎮。全鎮土地總面積137.3平方公里,轄有15個行政村,62個自然村,12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9萬人,是盛產糧、膠、瓜菜、淡水魚、禽畜等具有地方特色產品的山區鎮。
4、志仲鎮
在樂東黎族自治縣東南部,聞名遐邇的「毛公山」腳下的一個黎、苗族同胞聚居的鄉鎮。全鎮總面積19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17公頃,轄12個村委會,72個自然村,9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3917人,是全縣內區人口較多,面積較大的鄉鎮之一。
5、千家鎮
處於樂九公路樞紐的千家鎮,是黎族同胞聚居的地方。總面積165平方公里,總人口2.6萬人,轄19個村委會,82個自然村,耕地面積2738公頃。 該鎮處於亞熱帶,氣溫常年於23-36℃之間,土壤肥沃,山林茂盛,雨量充沛,是種養的好「營地」。
6、九所鎮
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九所鎮轄16個行政村,鎮域面積19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62.13公頃(水田3346.67公頃,旱地3180公頃);坡地3013.33公頃。海岸線長10公里。常住人口5.28萬人,流動人口5萬多人,主要是冬季候鳥人群,居住時間主要是從當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5月份。
7、利國鎮
位於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西南部,距縣城55公里。東北部與千家鎮接壤,東部與九所鎮毗鄰,南頻南海,西連黃流鎮,北接尖峰鎮。望樓河流過利國鎮境內,現轄16個行政村(社區),人口53893人,土地面積225平方公里。
8、黃流鎮
位於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的西南臨海,在西線高速公路的南側,北依巋聳立的嶠巒尖峰國家森林公園,東連碧綠的濱海平原,西臨碧海銀山的鶯歌海鹽場,面積142.5平方公里。這里四季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水碧樹青,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
9、佛羅鎮
海南省樂東縣佛羅鎮位於海南的西南方,鶯歌海鹽場的西北面與其交界,北與縣腰果場相接,南臨大海。轄有16個村委會,1 個居委會,鎮域面積142平方公里, 總人口34406人,耕地面積36050畝。
10、尖峰鎮
位於樂東黎族自治縣的西南端,尖峰嶺腳下,與東方市交界,鄰海(北部灣)靠山(尖峰嶺),全鎮轄11個行政村,24個自然村,6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3401人,漢黎族聚居地。
11、鶯歌海鎮
位於樂東西南部。西、南面環海,面臨北部灣與越南隔海相望,北靠南方最大的鶯歌海鹽場。全鎮總面積24平方公里,轄3個自然村,6個居委會,總人口17615人。
(9)鶯歌海鎮和越南哪個好擴展閱讀:
樂東黎族自治縣隸屬海南省,位於海南島西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度18°24′-18°58′,東經108°39′-109°24′,東和東北與五指山市、白沙縣接壤,東南與三亞市交界,北與東方市、昌江黎族自治縣毗鄰,西南臨南海。屬熱帶季風氣候。
樂東黎族自治縣轄有11個鎮,188個行政村(居),常住人口47.55萬人,戶籍人口537403人(2017年年末),其中漢族33萬人,黎族、苗族21萬人,佔地面積2765.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726.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4.3公里。
境內有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佳西自然保護區等景點,曾榮獲「中國果菜無公害十強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2014-2016周期國家衛生縣城(鄉鎮)」等稱號。2018年5月,「2018中國最美縣域榜單」公布,樂東黎族自治縣上榜。
樂東氣候條件好,土地資源豐富。年平均溫度24攝氏度,年降水量1600毫米,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輕風無霜,農作物一年可三熟。全縣土地面積大、土質肥沃,耕地面積45.5萬畝,可開發利用土地面積90多萬畝。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25℃,年均降水量1559.3毫米。
J. 海南的 >鶯歌海< 好玩么
你去那個地方干什麼?你想去那做鹽工嗎?又不是海南的旅遊景點!它只是海南省最大的鹽場,到處是鹽場而已;
你真要來海南玩,博鰲亞洲論壇,博鰲玉帶沙灘,天涯海角,大東海,小東海,大小洞天,南山,天下第一灣亞龍灣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