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有多少姓莫的

越南有多少姓莫的

發布時間:2022-05-05 15:10:54

A. 越南人什麼是大姓

越南人的大姓有阮 Nguyễn 38.4%
陳 Trần 11%
黎 Lê 9.5%
范 Phạm 7.1%
黃 Hoàng,Huỳnh 5.1%
潘 Phan 4.5%
武/禹 Vũ,Võ 3.9%
鄧 Đặng 2.1%
裴 Bùi 2%
杜 Đỗ 1.4%
胡 Hồ 1.3%
吳 Ngô 1.3%
楊/陽/羊 Dương 1%
李 Lý 0.5%
越南姓氏大多來自中國,例如阮、范、陳、吳、黎、鄭、李、丁等等。越南幾個王朝的開國國王本人或其始祖全為華裔,例如吳朝的吳權(冀人)、丁朝的丁部領(粵人)、前黎朝的黎桓(蜀人)、李朝的李公蘊(閩人)、陳朝的陳日煚(閩人)(煚讀jiong3聲)、胡朝的胡季犛(浙人)、莫朝的莫登庸(粵人)、後黎朝的黎利(閩人)、鄭朝的鄭檢(閩人)、阮朝的阮福映(閩人)等等。同時也有古代安南征服南方占婆族、真臘族國家後引入的姓氏,數量比較少。

B. 中國有多少人姓莫在百家姓排名多少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高陽氏,顓頊之後。據《三郡記》和《姓氏考略》所載,古帝顓頊造鄚城(故城在今河北任丘北三十里),其支庶子孫有定居鄚城者,後世子孫以地為氏,後去邑為莫姓。②出自羋姓,以官名為姓。據《廣韻》所載,出自羋姓,楚有莫敖之職,它的地位較高,一般只能由公族的子弟擔任。有的人長期擔任這個職務,便被稱為莫敖氏,後簡稱為莫姓。而羋姓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顓頊。③據《通志·氏族略》所載,莫系幕姓省文。望出鉅鹿、江陵,乃上古聖君虞舜之祖──幕的後代。也就是說,莫和幕同源,莫只是幕的省略書寫文字。④出自他族。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時蠕蠕族有莫姓;又,北魏時改莫那類、莫多類氏為莫姓;北周時扶州莫姓出自吐谷渾人;明時賜元人諾海齊姓莫名清;清滿洲人姓,世居遼陽;又,清滿洲姓舒穆里氏後改姓莫;清時廣西慶遠府土司莫姓始於宋朝;達斡爾族莫力登氏,漢姓為莫;鄂倫春族莫拉呼氏,漢姓為莫;錫伯族莫圖里氏,漢姓為莫;今瑤、毛難、仫佬、苗、水、台灣土著、侗、壯等民族均有莫姓。
始祖:顓頊。 遷徙: 莫姓主源有兩支,一支發源於今河北任丘,一支發源於古時的楚國。兩漢以前莫姓僅有兩人入載史冊,他們是春秋時的吳國人莫邪和漢代學者莫元珍。但多數莫姓在此際繼續繁衍於其發祥地,並緩慢地向周邊播遷。魏晉南北朝時,五胡亂華,幾支來華定居的外族也改為莫姓,使北方莫姓家族日益龐大起來,原本在河間郡、巨鹿郡就已很是興旺的莫姓家族得此新鮮血液的注入,自然興盛為莫姓河間郡望、巨鹿郡望。另外,南方的江陵郡古為楚國腹地,一直以來為莫姓世居之地,在此際愈加昌盛。隋唐時期,莫姓分布之地漸廣,有資料表明,在今河南、河北、山西、甘肅、山東、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等地均有莫姓人定居,並且已有莫姓徙居廣東。黃巢起義後,有北方之莫姓避居四川。五代十國至兩宋,莫姓在江南各地愈加壯大起來,而北方的莫姓卻由於夷族的入侵而沉寂下去。此際始有莫姓入遷福建,而莫儔因罪被流放今廣東潮州。宋末元初,蒙古鐵騎南下,興盛於今浙江、江蘇等地的莫姓為避兵火,大批湧入今廣東、廣西。明初,山西莫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北、河南、湖北等地。明末張獻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銳減。清初,清政府移兩湖之百姓入川,史稱湖廣填四川,兩湖之莫姓亦由此入居今四川、重慶。清中葉之後,沿海之莫姓有渡海赴台,揚帆南洋者。如今,莫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廣西、四川、廣東等省為多。目前莫姓人口列全國第一百三十七位。 郡望: 河間郡漢高帝置,治所在樂城(今河北獻縣)。
巨鹿郡秦始皇置,治所在巨鹿(今屬河北)。
江陵郡漢置縣,南齊置郡,故治在今湖北江陵。 堂號: 椿桂堂宋莫宗,字叔方,仁和(今杭州)人。建炎三年(1127)因避戰亂遷居崇德(今桐鄉崇福)崇福寺西,遂定居於此。生有五子,元忠、若晦、似之、若拙、若沖,因家教有方,俱成進士,時人比作「燕山五寶」。曾奉旨建五桂坊及椿桂堂。
威遠堂宋朝莫濛,兩次法科考試都是第一,曾官大理寺正。
其它堂號:①郡望堂號:河間、巨鹿、江陵。②自立堂號:思濟、安定、敦本、德蔭、春暉、卓溪等。 字輩: 某支莫氏字輩:國輝元在,承家之道。
湖南資陽莫氏舊字輩:仲仕添思顯,元大陽如應,與世若方東,佐輔文明運。續字輩:立政兆嘉祥,時升遇盛昌,逢道承先志,修紀定倫常。
湖南安化莫氏原字輩:石齋希應禮,世貴誠續志。續字輩:世貴昌隆百,派宗思原政,時逢國大一,承天定忠人。新字輩:本是南山鳳,家聲慶祚長,允維先緒紹,懋德耀衡湘。
廣東恩平莫氏字輩:永襄休美懋,昭燕翼嘉猷,益介純熙申,昔龍章世德。
四川某支莫氏字輩:良大銀書開,世澤禮月光。 名人: 莫邪,春秋時鑄劍師。相傳為吳王闔閭時人,干將之妻。吳王使干將鑄劍,鐵汁久久不下。她知歐冶子煉劍,曾遇同樣困難,受干將示意,斷發投入爐中,爐乃出鐵,果得雌雄二劍。一說莫邪即墨陽,越人,男性,仕吳為大夫,善造寶劍,與干將齊名。
莫含,東晉臣。雁門繁疇(今山西繁峙)人。世代經商,資財巨萬。初為劉琨從事,常往來鮮卑各部,與猗盧善。猗盧向琨求含,含入代,參軍國大事。受晉封為左將軍、關中侯。
莫題,北魏臣。含孫。性機巧,多策謀。隨道武帝作戰有功,位大將,封東宛侯。以侍宴不敬,貶為太守。帝運材數百萬根,欲仿鄴、洛制度建平城。令題監造。與題議論不休,題懈怠,賜死。
莫雲,北魏將領。題弟。好學善射,道武帝時,以參預軍國謀議,封侯。太武帝時,位鎮西大將軍、鎮統萬。善撫慰,河西得以安定。卒,謚敬公。
莫宣卿,唐詩人。字仲節,封州(今廣東封開)人。幼穎悟好學,手不釋卷,過目成誦,時人目為神童。大中五年應制科,以第一名登第,為廣東第一個狀元。初仕於翰林院,後以母老表請外任,授台州別駕,未抵任所而卒於故里。葬於文德鄉鑼鼓岡。咸通九年,封州刺史李邦昌奏其事於朝,勅謚莫孝肅公,祀以廟食。宣卿有文名,白鴻儒稱其詩文「如真金美玉,不落形跡;如化工生物,不事妝點而生氣宛然如在」(《莫孝肅公詩集序》)。今存詩三首及斷句一聯,見《全唐詩》卷五六六。
莫濛,宋臣。字子蒙,湖州歸安(今屬浙江)人。以蔭補將仕郎,兩魁法科,累官大理評事,提舉廣南市舶。鞫張子華,治其罪,又劾秦熺等受子華賄賂。除大理寺正,遷戶部員外郎,措置浙西、江淮沙田蘆場,多方刮田,被劾,責監景德鎮。起知光化軍,除湖北轉運判官,權知臨安府,出使金還,擢工部侍郎兼臨安府少尹,以言論罷。起知鄂州,卒於官。贈正奉大夫。
莫儔(1089-1164),南宋臣。字壽朋,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政和二年為進士第一,授承務郎、議禮局檢討官。遷起居郎兼國史編修。移太常少卿,奉祠。起為光祿卿,進國子司業,遷中書舍人。靖康初,除給事中,直學士院,以翰林學士出使金軍。金人立張邦昌為楚帝,莫儔助成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高宗即位,責全州安置(同上書卷五)。紹興四年,放還浙西。隆興二年卒,年七十六。莫儔工文章,著有內外製二十四卷、《四六集》十卷、《真一居士集》五十卷,今已佚。
莫將,南宋詞人。字少虛,豫章分寧(今江西修水)人。高宗紹興七年(1137)通判利州。八年,賜同進士出身,除起居郎。十二年,權禮部尚書兼侍讀。十六年,出知廣州。長於詞,王灼嘗舉其《浣溪沙》詞二首,謂造語頗工,惜其晚年「心醉富貴,不復事文筆」(《碧雞漫志》卷二)。《全宋詞》第二冊收其詞十三首。《全宋詩》卷一九八三錄其詩一首。《全宋文》卷四四三一收有其文。
莫若沖,南宋臣。字子謙,崇德(今浙江桐鄉西南)人。琮子。淳熙二年(1175)進士。歷知安吉、吳江縣。寧宗慶元四年(1198),為司農寺主簿。開禧元年(1205),改將作監丞。出知岳州。召為大理寺丞,尋奉祠。有《語溪文集》十卷等,已佚。
莫如忠(1508-1588),明書法家。字子良,號中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嘉慶十七年(1538)進士,授南京禮部主事,官至浙江布政使。其書法宗二王,工草書,莫是龍父親,董其昌老師。明王世貞《藝苑卮言》雲:「如忠行草,風骨朗朗,亦善署書。」工詩,多佳句,著有《莫中江集》。
莫雲卿(1537-1587),明書法家。名是龍,得米芾石刻雲卿二字,因以為字,後以字行,更字廷韓,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如忠子。八歲讀書,目下數行,十歲屬文,有聖童之稱,後補郡博士弟子。工詩古文辭。書法鍾、王及米,小楷精工,過於婉媚,行草豪逸有態。畫山水宗黃公望而另得蹊徑,磊落郁蔥,氣韻尤別。頗自矜重不輕示人。深於畫理,傳有畫說一卷。卒年近五十。傳紀作品有《為石秀寫淺絳山水》軸,現藏故宮博物院;嘉靖四十五年(1566)作《山水圖》軸藏遼寧省博物館;《仿米氏雲山圖》卷後自題一詩雲:「老龍昨夜排天門,雲怪興沒儀曜昏,此時群峰自歷亂,銀海淼茫濕雨痕。」圖錄於《中國繪畫史圖錄》下冊;《溪雨初霽圖》流入海外。通畫理,著有《畫說》一卷、《秀石齋集》。
莫宗文,明將領。莫宗文,湖廣辰州麻陽人。行伍出身。明天啟元年(1621),以功授黔巴香守備,歷升總兵。崇禎十三年(1640)賜蟒玉,進太子少保。十五年,特進柱國、太師,賜封安化伯。時以名將著稱。
莫以寅,明末學者。新會(今屬廣東)人,字休清。少聰敏,過目成誦,博通古今,年十六補諸生。為人慷慨,崇尚節義。明亡,閉門自謚,其叔破門救之,得不死。遂棄儒冠,著道士服,與同里湯晉隱逸山中。著有《明史綱》、《哂雲閣草》等。
莫友芝(1811-1871),清學者、詩人。字子偲,號郘亭,晚號眲叟。貴州獨山人。道光十一年(1831)舉人,後幾次赴京應考,不得志。咸豐八年(1858)被選任知縣,不赴任。同治初,中外大臣推薦有學問之士,詔征十四人,為其一。友人爭勸他出仕,仍堅辭不就。曾在曾國藩門下數年,李鴻章又薦於朝中,皆辭謝。博學多通,善書法,精文學,與鄭珍有「鄭莫」之稱。藏書富。太平天國時,遍游江、淮、吳、越,結交名士,搜訪奇書,並往文宗閣、文匯閣觀覽所藏古今書籍。所藏宋、元、金、明版本極多,校勘精善。於版本、目錄學有深研,編著有《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十六卷,敘述鑒別古籍版本真偽及源流,對鑒定古書有獨到見解。其《宋元舊本經眼錄》,是他在同治年間記其所見宋、金、元、明各代槧本、抄本和稿本,共一百三十種,除去考證優劣外,在書中附有解題,可作為考訂善本時參考,對後人剖析源流及研究金石碑帖有幫助。著有《郘亭詩抄》、《黔詩紀略》、《唐本說文木部箋異》、《聲韻考略》、《樗繭譜志》等。與鄭珍合纂有《遵義府志》四十八卷。
莫繩孫,清學者。號仲武,貴州獨山人,莫友芝次子。知府銜,清光緒十二年(1886)隨劉瑞芬出使俄國與法國,任參贊。因剛直不阿受責去職。長期獨居揚州,整理和刻印祖父與父親遺著,集成《獨山莫氏遺書》六十六卷。原版留存至今,由江蘇人民出版社重新印刷發行。自編有《影山草堂書目》。
莫風翔,清詩人。字子瑞,同安縣廈門人。幼學詩於晉江黃夢琳,潛心聲律,是廈門雲洲詩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鷺門草》、《碧山草堂詩鈔》。
其他莫姓名人有宋大臣莫子純,學者莫蒙;明大臣莫己知,書畫家莫勝;清書法家莫晉,畫家莫我愚,藏書家莫濰等。近當代莫姓名人有解放軍將領莫文驊,廣西軍閥莫榮新,建築設計專家莫伯治,數學家莫葉,作家莫伸,詩人莫文征、莫渝,油畫家莫朴,戲劇導演莫瑄,作曲家莫凡,歌手莫文蔚,電影演員莫少聰,魔術師莫悟奇,體操運動員莫慧蘭,籃球運動員莫科等。

C. 姓莫的全中國有多少人

莫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零五位,人口約二百三十三萬八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5%左右。當代莫姓的人口已達到190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5%,排在全國第一百零五位。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莫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廣西、廣東、貴州I三省區,大約占莫姓總人口的71%,其次分布於重慶、四川、湖南、海南、浙江,這五省的莫姓又集中了20%。廣西居住了莫姓總人口的36%,為莫姓第一大省區。目前全國形成了以廣西為中心向四周擴散的莫姓人口分布局面。莫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廣西、海南、廣東大部、湖南西南、貴州大部、雲南東部,莫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8%以上,最高可達2.8%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7.3%,該地區居住了大約62%的莫姓人群。在廣東東部、江西南端、湖南大部、貴州西北、重慶、四川東南、雲南中部,莫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34%--0.68%之間,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5.4%,該地區居住了大約15%的莫姓人群。

D. 梁山阮小二、小五、小七三兄弟,越南現在姓阮的是否是他們的後代

越南九千多萬人口中,阮姓比例高達40%,基本上可以說是2—3個人裡面就有一個姓“阮”的,作為越南的第一大姓,對越南的貢獻也是巨大的,比如越南的國家領導人當中,大部分都是阮姓。

阮姓在世界排名前三,阮姓人口在全世界數量近一億人,排名前兩位分別是中國的李姓和張姓,那麼越南阮姓又是怎麼來的?

很多人說越南的阮姓是《水滸傳》梁山好漢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的後代,他們的後代逃亡到了越南,在那裡繁衍生息才使得阮姓在越南流傳下來。事實上並非如此,梁山好漢里出走的是混江龍李俊和童威童猛。

E. 莫字姓的來歷

莫(Mò)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於高陽氏,出自上古顓頊帝所建的鄚陽城,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顓頊是昌意之子,黃帝之孫,是炎黃部落聯盟的重要首領之一。顓頊號稱高陽氏,後分衍有八個氏族,活動中心在帝丘一帶(今河南濮陽),曾在奪權斗爭中擊敗共工氏。顓頊重視人事治理,努力發展農業,曾命南正重、火正黎「絕天地通」,實行人神分職,標志著原始宗教向神權的過渡。

據史籍《三郡記》和《姓氏考略》記載,上古帝顓頊造鄚陽城(今河北任丘、平鄉一帶),其支庶子孫定居於鄚陽城,後人去「邑」為「莫」,以地名為姓氏,世代稱莫氏至今,史稱莫氏正宗。莫氏族人皆奉顓頊為莫氏的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莫敖之官職,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羋姓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顓頊。其後裔在西周初期建有羋姓大國,即荊國,後改稱楚國。據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由陳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韻書的基礎上編修而成的典籍《大宋重修廣韻》中記載,春秋時期,楚國有莫敖之職,亦稱莫囂,是與令尹地位相同的官職,並行執掌楚國之國政。在史籍《淮南子·修務訓》中則稱「莫敖」為「莫囂」,指出其原為楚國最高行政官職,軍、政兩事一把抓。到楚武王熊通開始稱王時,莫敖之職仍然存在,後來楚武王嫌其官位太重,改以令尹為重臣,與莫敖相互制約。在史籍《左傳》
的記載中,以令尹與莫敖並提,當處於同等地位。楚武王以後的出國歷代君主,將莫敖廢置不常,後來在史籍《左傳·襄公十五年》中記敘楚國封官之事時,列莫敖
於令尹、右尹、大司馬、右司馬、左司馬之後,說明莫敖的地位逐漸降低。今學者楊伯峻在《春秋左傳注》中稱莫敖本相當於大司馬,後降至左司馬之下。

其後世子孫中有以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莫氏,世代相傳至今。著名的屈原家族便世居此官職,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由屈氏的分支改姓而形成的。
源流三
源於媯姓,出自上古聖君虞舜之祖幕,屬於避難改姓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莫字即幕字的省文,望出鉅鹿郡、江陵郡。

幕,乃是上古聖君虞舜之祖。莫氏和幕氏同宗同源,該支莫氏只是幕氏的簡筆形式,後族人有為避戰亂之難去「巾」取諧音字「莫」為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鄚姓,屬於以居邑名稱簡筆為氏。該支莫氏,起源於漢朝時期河北鄚州。鄚氏出周宣王姬靜,將其次子姬望封賜於鄚州(今河北平鄉、任縣、晉縣一帶),其後裔子孫因地為姓氏,稱鄚氏。

姬望的後裔傳至第二十一世孫鄚振揚(姬振揚),因功在漢室,於漢高祖劉邦七年(公元前200年)授其為執戈郎,漢高祖還特賜改其姓為莫,此後稱莫振揚,成為該支莫氏始祖。
源流五
源於匈奴族,出自南北朝時期匈奴賀蘭部莫何弗,屬於以官職稱謂漢化為氏。匈奴賀蘭部首領稱謂中有莫何弗。「莫何弗」,乃古匈奴語「副酋」之稱,這在《隋書·室韋傳》中有記載「每部置莫何弗以貳之。」莫何弗有世襲的慣例。

在莫何弗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莫何弗氏,後漢化省文為單姓莫氏,逐漸融合於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黨項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唐五代之後建立西夏王朝的黨頊族,其中有以單字漢姓莫為氏者,後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七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在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遷
都洛陽之後,大力深化推行漢化改革政策,將鮮卑拓拔部中原復姓邢莫氏、莫那婁氏、莫折氏等部落,均改漢姓為莫氏,其後東胡分支中的蠕蠕民族(丁零、鐵勒)
中亦有改漢姓為莫氏者。
源流八
源於庫莫奚族,
出自金國時期庫莫奚部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姓觽》中特別說明:「庫莫奚族有莫氏。」庫莫奚族這一名稱始見於北魏登國三年(公元388年),這一稱號
的出現,實際上是在公元四世紀中葉鮮卑宇文部被慕容皝攻破後不久,自此以後,史書對庫莫奚族就有了不間斷的記載,直到公元十三世紀以後才不見其名,前後存
在近千年。「庫莫奚」一詞是鮮卑語音譯,漢役「沙、沙粒、沙漠」。從含義揣測,這一族稱當因其境內多沙漠而得名。公元六世紀下半葉的隋朝時期,省去庫莫,
單稱「奚」,此後單一的「奚」字成了族稱。

在金國末期居住東北地區的,又有相當一部分族人融入了蒙古族、滿族、錫伯族等少數民族中。其中滿族的穆齊氏即庫莫奚氏族後裔,滿語為MukiHala,世居鄂漠和索羅,後多冠漢姓為莫氏、穆氏等。
源流九
源於蒙古族,出自遼國時期的契丹乃蠻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蒙古族奈曼氏,亦稱那莫氏,滿語為Naiman Hala,源於遼國時期契丹乃蠻部,以部為氏,後在元朝初期融為內扎薩克蒙古奈曼部,世居敖漢(今內蒙古赤峰敖漢旗)、烏魯特(今內蒙古東南部興安盟地區),所冠漢姓即為莫氏。
源流十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圖們氏,亦稱圖莫圖氏,滿語為Tumen Hala,漢義「萬」,滿族最古老的姓氏,源於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陀幔,以及金國舊部「駝滿」,以部為氏,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後多冠漢姓為萬氏、圖氏、門氏、莫氏等。

⑵.滿族莽果氏,滿語為Manggo Hala,姓氏,亦稱蒙棍氏,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所冠漢姓為莫氏、白氏。

⑶.滿族莫勒特氏,滿語為More Hala,亦稱墨哷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後改漢姓為莫氏、梅氏、墨氏。

⑷.滿族舒穆哩氏,亦稱蘇某力氏,滿語為Sumuri Hala,世居海蘭木(今黑龍江瑗琿黑河鎮對岸海蘭泡)、薩爾碧圖(今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與鄂倫春自治旗交界處諾敏河中游),後多冠漢姓為莫氏、舒氏。
源流十一
源於達斡爾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黑龍江志稿》、《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達斡爾族莫爾登氏,亦稱孟爾丁氏、孟爾的音氏、墨爾丹氏、莫塔哈利氏,滿語為Mordin Hala,世居黑龍江布特哈地方(今嫩江流域和大小興安嶺),後多冠漢姓為莫氏、孟氏、蒼氏。

⑵.達斡爾族墨勒哲哷氏,亦稱莫爾哲勒氏,滿語為Moljere Hala,漢義「用刀復仇」,世居松花江、黑龍江、巴林(今黑龍江伯力、俄羅斯哈布羅夫斯克)、白石(今黑龍江牡丹江鏡泊湖)、阿穆達(今黑龍江哈爾濱山彥倭和)等地,後多冠漢姓為孟氏、曹氏、莫氏等。
源流十二
源於布依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在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布依族中,有以莫為姓氏者。貴州獨山人莫與儔、莫友芝、莫庭芝三父子皆為布依族人,該莫氏族人所建立的「影山文化學派」對西南地區影響深遠。

近代民族學家、姓氏學家多認為:西南少數民族是上古三苗族的後裔,也就是上古姜姓蚩尤部族的後裔,因此,西南少數民族原居中原地區,後逐漸分播至西北、西南地區,與中原各大姓氏實是同根。

F. 越南有哪些大姓

越南的姓氏都來自中國的《百家姓》,共有200多個單姓和復姓,約有半數以上的人姓阮、黎、陳、李、黃、武、潘、范、鄭、吳、裴、杜,尤以黎、阮二姓最多。男子的名字和中國一樣有單名、復名,且用別號,婦女也用某氏以示其父系,王室、貴族的名字常在旁邊加金、木、水、火、土以象徵崇尚其中的一德。

G. 越南姓氏排名

越南文化和中國文化一脈相傳,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深遠,拉丁化以前的越南語,文字中大量使用漢字,越南人也用漢字的偏旁和部首造出新字.19世紀法國人抵越後,設計了越文的拉丁化方案,越南才漸漸割斷與中國文字的聯系。越語受漢文化影響首先是越南人的姓氏,最為常見的例如阮、黎等姓氏,是越南歷史上的封建王朝姓氏。
越語中漢文化的影響首先是越南的姓氏,越南人大都有一個漢語化的姓再加上一個名。此外,越南人至今保持著過端午節、春節的習俗。
在東南亞各國中,越南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最深,這一方面是歷史發展與中國息息相關,另一方面是漢字在越南長期通行,因而有條件全面吸收中國文化,成為中國文化在東南亞地區的最大受惠國。
越南的姓氏都來自中國的《百家姓》,共有200多個單姓和復姓,約有半數以上的人姓阮、黎、陳、李、黃、武、潘、范、鄭、吳、裴、杜,尤以黎、阮二姓最多。男子的名字和中國一樣有單名、復名,且用別號,婦女也用某氏以示其父系,王室、貴族的名字常在旁邊加金、木、水、火、土以象徵崇尚其中的一德。此外,越南的「雅樂」實際上是中國的古樂,戲劇的音樂、服裝、臉譜、道具如同中國戲曲,舊式衣冠如同中國,和中國人一樣用筷子,民間歲時節令有元旦、端午、七月半、中秋等(註:參見陳玉龍:《中國和越南柬埔寨寮國文化交流》,載周一良主編:《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
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
吳姓在越南姓氏人口排列上為第六位,越南文字在使用拉丁字母前,一直使用漢字,吳姓之「吳」與中國無異,不過古代遷往越南的吳人雖仍姓吳,但已融入越南民族中,成為今天越南吳姓的一部分。

H. 請問世界上現有多少「莫」姓的人士全球有多少莫姓人口

這個問題沒有辦法回答你,全球有一百多個國家,沒法知道有多少姓莫的人。

I. 越南有哪些姓氏

越南姓阮、黎、陳的特別多。是越南的三大姓氏。
越南的姓氏都來自中國的《百家姓》,共有200多個單姓和復姓,約有半數以上的人姓阮、黎、陳、李、黃、武、潘、范、鄭、吳、裴、杜,尤以黎、阮二姓最多。

閱讀全文

與越南有多少姓莫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印尼做工有多少薪水 瀏覽:805
義大利時裝設計游學學院哪裡好 瀏覽:905
義大利文醋怎麼寫 瀏覽:347
中國軟科學怎麼樣 瀏覽:832
中國首個芭蕾舞訓練營在哪裡 瀏覽:954
胡志明市哪裡有越南沉香 瀏覽:574
義大利人吃花粉過敏怎麼辦 瀏覽:749
生活在義大利怎麼樣 瀏覽:478
華友鈷業與青山在印尼怎麼樣 瀏覽:366
伊朗最漂亮的油多少錢 瀏覽:802
以色列為什麼打擊伊朗軍事目標 瀏覽:971
伊朗哪個城市被轟炸 瀏覽:625
自作多情義大利文怎麼說 瀏覽:625
印尼巴淡島做一次spa多少錢 瀏覽:309
順豐英國倫敦服務點在哪裡 瀏覽:446
印尼普頓外匯所面臨什麼情況 瀏覽:499
中國電信光貓lot在哪裡找 瀏覽:876
pr是義大利哪個大區的縮寫 瀏覽:850
反映印度女性地位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31
印尼巴士模擬器怎麼變成中文 瀏覽: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