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資是不是撤走去了越南和印度
有部分外資撤走,轉投越南和印度。主要是勞動力成本及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⑵ 鞋業巨頭阿迪和耐克,昔日為什麼會把工廠搬去越南
鞋業行業巨頭把工廠搬到越南,對他們來說是有一定好處的。因為工人更加的便宜,想要製造商品就要用很大面積的工廠,在國內租一個工廠,並不像之前如此廉價。他們考慮到成本的原因就紛紛的搬離了,不僅僅是該企業進行了搬離,還有很多外企都在慢慢的撤離,這對於國產品牌來說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消息。該鞋的質量和成本其實是不成正比的,消費者沒有必要買性價比如此低的東西。那麼,事件的始末到底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總之,把工廠搬走了,年輕人也不用太過擔心。船到橋頭自然直,肯定會有更適合自己的工作的。
⑶ 各家美企撤離中國轉移印度越南等國,對中國有沒有影響有的話是好是壞
這還用說影響很大,就業少一塊,交稅少一塊,消費少一塊,但是現在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提高,人家肯定是找便宜的地方。
⑷ 2021年哪些外企撤離中國
退出中國的外資企業: 1. 法國達能集團旗下的嬰幼兒奶粉品牌可瑞康 2. 查德本_派克律師事務所(Chadbourne & Parke) 3. 美國化妝品巨頭露華濃、卡尼爾、緣碧知等 4. 全球第三大普葯集團阿特維斯(Actavis) 5. 優衣庫中國代工廠、無印良品工廠 6. 夏普、松下、NOKIA等工廠退出中國市場 7. 百佳超市、ASOS等線上線下零售業
拓展資料
一、外資企業從中國撤資存在巨大困難
第一方面,市場是配置資源的最有效手段。
脫鉤、製造業外遷等都不符合市場規律,只不過是一些政客們的主觀臆想。
當前全球水平分工的產業鏈布局和供應鏈結構是全球生產要素以市場化方式自由流動的最優化配置,在疫情發生前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疫情發生以後雖然會打破這種穩定性。但跨國公司在全球重新配置生產要素時會更注重效率、效益和成本,疫情所帶來的產業鏈調整也必然是要符合市場規律的,而不會以少數政客的意願而轉移。
美國等外資企業如果從中國撤資,就需要轉移生產基地,在美國和其他地方重新建設生產設施,尋找產業鏈配套上的新夥伴。這一過程對這些企業而言成本高昂,並且存在難以逾越的困難,這些困難表現在4個方面:
第1,產業鏈重建所需要的資本投入難以保障。
疫情已經持續了將近半年,很多企業的業務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現金流極其緊張,很少有製造企業能夠依靠自身的力量投資重建工廠。美國說要給撤資搬遷的工廠幫助,其實也就是補貼搬遷費,這難以給予這類企業相應的投資全額補貼。而資本市場也因為企業業績下滑失去了為搬遷這些企業融資的能力。所以僅僅為了政治目的,而讓企業冒著資金鏈斷裂、甚至破產的風險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也是不合理的,企業是不會跟進的。
第2,產業重建的配套產業集群無法輕易建立。
如果一家企業遷回美國,不僅僅是一家龍頭企業的遷移,還必須要有產業鏈上企業集群的配套跟進。在製造業分工如此細致的市場環境下,一家製造業企業通常都有成百上千個配套企業,這些配套企業大多不可能搬遷到美國,而失去原有配套企業會導致搬遷企業產業鏈斷裂,製造成本急劇上升,這也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正是基於這一點考慮,特朗普三年前就要求庫克把蘋果的生產基地從中國搬遷回美國,庫克明確地多次表態,這是不可能的。疫情前三年,他都沒搬動,疫情後,現在狀態下再要搬遷是更加困難。
第3,產業工人的成本素質難以平衡。
製造企業的全球選址不僅要考慮選址地的勞動力成本,還要考慮勞動力素質。
與中國產業工人相比,歐美勞動力成本較高,東南亞等勞動力成本盡管比我們低,但工人的基本素質比我們差。中國經過近40年的工業化、信息化進程,產業工人既有較高素質,同時在成本上還有比較優勢。中國包括農村在內的所有年輕人,高中畢業、中專畢業的教育普及程度已經達到90%,所以在這方面我們素質也是相對較好的。
第4,美國的經濟結構制約製造業發展。
想要發展某些產業,不僅要考慮政府機構的主觀意願,還要考慮國家的經濟基礎,包括金融結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等等。美國的產業結構中超過80%是包括金融業在內的服務業,工業製造只佔13.5%。那麼它的工業製造品大量依靠進口,它的產業結構並不適合發展製造業。甚至從金融角度講,正是因為大量工業品進口,才能夠通過進口支付把美元撒向全球,獲取全球的造幣稅。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美國如果自己去搞大量的製造業,美元作為全球霸權的貨幣地位將會受到影響。
⑸ 如何理解最近一段時間 外資企業撤離中國的現象
從表面上看,一批外資撤離會引發諸多負面影響,比如中國產業有可能出現空心化。但冷靜觀察,這種現象實屬正常,引導好甚至能壞事變好事。
隨著國內綜合商務成本的提高,以及中國對外商投資優惠待遇的取消,有一部分外資代工加工企業轉移到越南、印度、緬甸等地是很正常的,不需要太過緊張。
對於撤資引發產業空心化的論斷,專家認為太過於悲觀。其實,中國傳統吸引外資優勢減弱之時,正是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之機。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引進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業,與中國產業轉型趨勢相吻合的外資會更多地引進來,而那些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企業撤離得越多越好。
⑹ 富士康將把重要生產線從中國遷往越南,你覺得企業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越南的勞動力是廉價的,就像是新中國剛成立時,外企也喜歡在中國建廠一樣,當時中國一直以廉價的勞動力和優惠的國際貿易政策而被稱為“世界工廠”,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經濟發展方式逐步轉變,比例正在下降,純低端製造業正在逐漸向外遷移,越南的人口紅利和經濟政策使越南逐漸取代了中國,開始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
越南具有獨特的優勢在此基礎上,越南從國外技術中學到了知識,開始大力發展自己的民營企業,大力進行了創新的經濟改革,並將民營企業置於國民經濟的中心,在這一系列政策的影響下,越南的私營企業家也積極進取,抓住了機會,為越南帶來了更多的寶貴財富,就越南目前的發展階段而言,要超越中國成為發達國家還為時過早,畢竟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越南本身也有自己的發展局限性,但是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相比,越南在人群中脫穎而出,與其他國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曾經一度分裂並遭受戰爭之苦的越南,已逐漸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
⑺ 那些從中國撤資然後轉移到東南亞的外企,現在面臨的是什麼樣的狀況
現在狀況不太好,很多都都在虧損。中國是很多外企的主要市場,但是現在中國的本土品牌開始起勢了,在東南亞的外企就開始難做了。就像韓國三星在中國的工人不到3000人,在東南亞的工人卻有14萬。說到底中國還是最大的市場。
中國現在經濟發展得越來越好了,就算美國對我們實施打壓,影響最大的還是美國,可見我們實力是多麼雄厚。